扩句微课教学设计

扩句微课教学设计
扩句微课教学设计

微课扩句教案

教学设想:

扩句是给句子“添枝加叶”,使句子表达得更清楚、具体、生动。是写作中把句子写具体、生动的一种表达方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扩句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扩句的时候,也一定要掌握扩句的方法,从而提高扩句准确率。但是扩句千变万化,并没有标准答案,所以,要在不改变原句的意思,都算是正确的。

教学目标:

1、掌握扩句要求和常用的扩句技巧。

2、通过归纳学习,能正确熟练地扩写句子。

教学重难点:掌握扩句要领,能按要求正确扩充句子。

教学准备:PPT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出示:

例:太阳升起来了。

火红的太阳从波光粼粼的海面上慢慢升起来了。

同学们,你们看这两个句子,你更喜欢哪一个呢?(生:第二个句子)对,很多同学都和老师一样,更喜欢第二个句子。同样,为了让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加完整、具体、生动,我们就在句子的主干上添加适当的修饰语,这就是扩句。扩句就像是给一棵树干画上漂亮的

树枝和树叶,使它枝繁叶茂。更生动,更漂亮。

二、教学扩句

1、什么是扩句?

课件出示定义:扩句就是在原来句子的主干词语前后添加适当的修饰词语。

2、扩句应该注意什么呢?(课件出示)

a、不能改变原意。

b、不能改变句型。

c、修饰词语搭配得当。

d、符合例句要求。

3、扩句应该怎样扩呢?

第一步:找一找,在什么地方扩充。

第二步:想一想,加上哪些修饰词语。

第三步:读一读,扩充后句子是否通顺。

4、例题讲析

(1)、在句子的主干词语前添加合适的修饰词语,修饰词语可以是一处或多处。

例:燕子掠过湖面。

主干词语“燕子”前可以加上“机灵的”来描写燕子,还可以加上表示数量的词语“一群”。

主干词语“掠过”前可以加上表示状况的词语“轻快地”,还可以加上表示“斜着身子”。

扩句后:一群机灵的燕子斜着身子轻快地掠过湖面。

(2)、主干词语后面还可能添加补充说明的成分。

如扩句:孩子们高兴。

主干词语“高兴”后面可以添加补充说明孩子们高兴得怎么样。

扩句后:孩子们高兴得手舞足蹈。

四、例举病句:

1、我们热爱家乡。

我们热爱家乡的田野。

2、大地是个宝库。

地大物博的大地真是一个宝库啊!

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扩句,是否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学生畅所欲言)

注:第一组例句是在原句的基础上扩充,原句的意思是“我们热爱家乡。”但是扩充后改为“我们热爱田野。”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所以这样的扩句是不正确的。

第二组例句中,扩充的词语“地大物博”与原句的“大地”搭配不得当,而且原句是陈述句,扩充后却成了感叹句,改变了句型,所以在扩句时任意加词,最后弄巧成拙,产生病句。同时有的题目要求照例子扩句,所以要扩句前,首先要明确例句的要求,明确需要在什么地方添加词语。

五、教师小结

总的来说,扩句要根据表达需要合理增添有效的成份,只要我们

遵循扩句的原则,按照扩句的方法,相信同学们自然也就明白了如何在句子的主干上添加枝叶,把话说得更明白,更生动,更具体。

六、拓展练习

1、填上恰当的词语,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完整。

例:他是一名少先队员。

他是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

(1)、周总理听汇报。

周总理( )听汇报。

(2)、天空中挂着园月。

( )的天空中挂着园月。

(3)、战士们守卫边疆。

( )战士们( )守卫( )边疆。

2、扩写句子。

(1)、微风吹拂着柳丝。

(2)、雨花石像翡翠。

(3)、游客登上了长城。

拟人句微课教学设计

拟人句微课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有趣的拟人句》微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什么是拟人句? 2.了解拟人句的运用方式。 3.能使用拟人修辞手法来写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掌握拟人的知识,能判断拟人句,尝试写拟人句。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谈话导入: 1.理解拟人修辞手法的概念 同学们,欢迎来到我的微课堂!请看这些图片: (出示灯片): (1)春天来了,小草长出来了。 (2)春姑娘来了,小草探出绿色的小脑袋,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世界。 师:你喜欢哪句话为什么呢对,你一定更喜欢第2句话。谁都知道小草是没有脑袋的,更不会像人一样去打量世界。第2句话不仅说小草探出了脑袋,还会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世界,多么顽皮可爱的小草啊! 2.定义:同学们,像这样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就叫拟人。这种手法又叫做“人格化”。像这样用拟人手法写出来的句子就叫拟人句。 二、正文讲解: 1、常见的拟人句有以下三种形式。 我们来看一些例子: (1)把植物拟人化 笋芽儿扭动着身子,一个劲儿地向上钻。 师:从这句,我们可以形象地感受到笋芽儿渴望快快长大的迫切心情。 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 师:柳树怎么会有辫子呢?哦,原来是嫩绿的柳枝呀,多像小姑娘的长辫子呀。这里就把柳树拟人化了。 (2)把动物拟人化 百灵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 蝴蝶在花丛中跳起舞来。 师:这里把百灵鸟的叫声形容为在歌唱,顿时让我们觉得百灵鸟不仅仅是小鸟,更是位歌唱家了。而蝴蝶也成了优秀的舞者,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将蝴蝶的欢乐、美丽生动、鲜活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给我们留下了美的享受。(3)把一般事物拟人化 雷公公把藏了好久的大鼓重重地敲了起来。 春雨姑娘爱抚着她,滋润着她。

扩句和缩句练习教案设计方案

句式转换训练教学设计(四年级) 一、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掌握扩句、缩句、陈述句和反问句转换的要领。能正确熟练地变换句子。 2、运用学过的句式进行语言实践,培养学生谴词造句的能力及提高理解语言,组织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通过变换句子,缩句、扩句、陈述句和反问句的转换练习,掌握变换要领,培养运用句子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能按要求正确缩写、扩充句子,进行陈述句和反问句的转换。 四、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资源包、微视频、学生当堂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考试中,我们常常会碰到扩句、缩句、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或把陈述句改成反问句的题目,有的同学不知道该怎样去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观看微课视频,学习扩句、缩句的方法。 (一)现在老师这里有两组句子,想请同学们观察是你们见过的那种形式。 出示例句: (1)沙滩上有贝壳。 海边的沙滩上到处有五光十色的贝壳。 (2)患病的母亲正在注视着年轻的护士。 母亲注视护士。 (二)让学生比较两个例子有何异同,引出扩句、缩句。(板书:扩句、缩句) 那扩句怎样扩,缩句怎样缩,结合你以往的经验来说说扩、缩句的方法好吗?指名交流。 (三)学习扩句。 1、播放视频,学习扩句方法。

2、教师引领学生提炼要点: (1)扩句:就是给简短的句子加上修饰的成分,使它表达的意思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简单地说:扩句就像是给一棵树干画上漂亮的树枝和树叶.使它枝繁叶茂.更生动.更漂亮。 (2)教师提醒学生扩缩句应注意的问题。(课件出示) ● 不能改变原来句子的意思。 ● 加上的修饰词要正确,必须与主干搭配恰当 ● 要按题目的要求或提供的例子补充 ● 还要注意在修饰限制词语后加上正确的“的”“地”“得”。 的+名词 ;地+动词;得+形容词 3、进入扩句闯关练习。(学生进行当堂训练) 4、进行练习反馈,学生根据自己的练习正确情况圈出笑脸数。 (四)学习缩句。 1、观看视频,学习方法。 实例1: 鲜花盛开了。五颜六色的鲜花在花坛中盛开了。 简短的句子 修饰的成分 扩句:就是给简短的句子加上修饰的成分,使它表达的意思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 简单地说:扩句就像是给一棵树干画上漂亮的树枝和树叶,使它枝繁叶茂,更生动,更漂亮。 1、老师批改作业。 扩句:慈祥的老师在灯光下批改作业。2、同学们在听课。 提问:同学们在哪里怎么样地听课?扩句方法:先提问,再扩句。 提问:怎么样的老师在哪里批改作业?扩句:教室里,同学们在认真地听课。 扩句要注意些什么? 一.不能改变原来句子的意思。二.加上的修饰词要正确,搭配恰当。 三.要按题目的要求扩句。四、还要注意在修饰限制词语后加上正确的“的”“地”“得”。得+形容词 乐得合不拢嘴 的+名词美丽的鲜花地+动词 认真地读书3、小红做操。 1、小蜜蜂飞来飞去。 4、小明很高兴。 2、小松鼠跳。 扩句练习: 扩句:一只只小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扩句:可爱的小松鼠在树枝上欢快地跳。扩句:下课了,小红在操场上做操。扩句:小明高兴得合不拢嘴。 缩句:把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中的修饰、限制和补充说明的成分去掉保留主要成分的意思。 简单地说:缩句就像把一棵树的树枝、枝叶都去掉,只留下树的主干一样。 缩句方法1:借助“的、地、得”。 把“的、地”前面的词语删除,去除“得”后面的词语。温暖的阳光照耀着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缩句:阳光照耀着大草原。小明高兴得合不拢嘴。 缩句:小明高兴。 句中的“温暖的”用来修饰“阳光”的应删去。句中的“一望无际的”用来修饰“大草原”的应删去。 句中“合不拢嘴”是对“高兴”的程度进行补充说明的,要删去。 缩句方法2:“自我提问”法:“谁”、“做什么”。 一队队穿着整齐的少先队员兴致勃勃地参观了雄伟壮观的长城。缩句:少先队员参观了长城。 缩句方法3:留住句子中的“着、了、过”。 因为这些是时态助词,助词在句子中几乎没有独立性,所以是一定不能删的。 海边的沙地上种着西瓜。黄继光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他勇敢地穿过这片丛林。缩句:沙地上种着西瓜。缩句:胸膛堵住了枪口缩句:他穿过丛林。 缩句方法4:去掉“在…(中、里、上、下…)”表示特定环境和语言的词语。 小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缩句:小蜜蜂飞来飞去。

认识拟人句教案

二年级拟人句教学 设计思想: 初步掌握拟人的知识,能判断拟人句,尝试写拟人句。 教学分析: 拟人句手法在作文中经常需要运用,它可以使文章变得生动形象,学生对于富有人格特征的事物以及动植物都十分喜爱,易于接受。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有关春天的文章,就大量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动植物人的特点,学生特别喜爱。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要让学生掌握拟人句的写作手法。 教学目标: 1、理解什么是拟人修辞手法。 2、知道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形式有三种:把植物拟人化、把动物拟人化、把一般事物拟人化。 3、能够区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4、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句子、写片段。 教学策略:自主、合作学习法。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能够区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句子、写片段。 2、教学难点: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句子、写片段。 教学过程: 一、课前微视频教学 1、理解拟人修辞手法的概念 师:同学们好!今天老师要教给大家一种修辞手法——拟人。我们学会了它,就可以使我们的文章写得生动有趣了。那什么是拟人手法呢?让我们来读下面的句子: 春雨姑娘在绿色的叶丛中弹奏着乐曲。 桃花笑红了脸。 笋芽儿高兴地说:“多美好的春光啊!我要快快长大!”。 师:你有什么发现呢?——对了,句子中把春雨、桃花、笋芽儿当作我们人来写了,给它们赋予了人的动作、神态、语言和感情。春雨成了美丽的姑娘,还会弹乐曲;桃花拥有了人一样红润的脸庞;笋芽儿也像人一样有思想,有感情地开口说话了。我们读到这样的句子,是不是觉得很生动,很有趣呢?这样的句子就是拟人句了。 定义:拟人,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一句话,拟人就是用写人的词句去写物。这种手法又叫做“人格化”。 2、拟人手法的三种运用形式 师:那什么事物都可以进行拟人化呢?拟人手法的运用形式主要有三种: 1)把植物拟人化 2)把动物拟人化 3)把一般事物拟人化 师:我们来看一些例子: 1)把植物拟人化 笋芽儿扭动着身子,一个劲儿地向上钻。 师:从这句,我们可以形象地感受到笋芽儿渴望快快长大的迫切心情。

拟人句微课教学设计说明

《有趣的拟人句》微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什么是拟人句? 2.了解拟人句的运用方式。 3.能使用拟人修辞手法来写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掌握拟人的知识,能判断拟人句,尝试写拟人句。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谈话导入: 1.理解拟人修辞手法的概念 同学们,欢迎来到我的微课堂!请看这些图片: (出示灯片): (1)春天来了,小草长出来了。 (2)春姑娘来了,小草探出绿色的小脑袋,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世界。 师:你喜欢哪句话?为什么呢?对,你一定更喜欢第2句话。谁都知道小草是没有脑袋的,更不会像人一样去打量世界。第2句话不仅说小草探出了脑袋,还会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世界,多么顽皮可爱的小草啊! 2.定义:同学们,像这样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就叫拟人。这种手法又叫做“人格化”。像这样用拟人手法写出来的句子就叫拟人句。 二、正文讲解: 1、常见的拟人句有以下三种形式。 我们来看一些例子: (1)把植物拟人化 笋芽儿扭动着身子,一个劲儿地向上钻。 师:从这句,我们可以形象地感受到笋芽儿渴望快快长大的迫切心情。 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 师:柳树怎么会有辫子呢?哦,原来是嫩绿的柳枝呀,多像小姑娘的长辫子呀。这里就把柳树拟人化了。 (2)把动物拟人化 百灵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 蝴蝶在花丛中跳起舞来。 师:这里把百灵鸟的叫声形容为在歌唱,顿时让我们觉得百灵鸟不仅仅是小鸟,更是位歌唱家了。而蝴蝶也成了优秀的舞者,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将蝴蝶的欢乐、美丽生动、鲜活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给我们留下了美的享受。 (3)把一般事物拟人化 雷公公把藏了好久的大鼓重重地敲了起来。 春雨姑娘爱抚着她,滋润着她。 师:从这里,我们是不是可以读到大嗓门的雷公公和温柔的春雨姑娘呢?这比“打雷了,

扩句教学设计

扩句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当同学们进入中、高年级的学习以后,为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语文课本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句子表达形式的练习, 掌握句子练习的形式及其规律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大有益 处,这节课来学习如何扩句和缩句。扩句是给句子“添加枝叶” ,使句子表达得更加清楚、生动、具体,是写作中把句子写生动、具体的一种练习,更是一种表达方法。所以,教学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正确扩句。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扩句,了解扩句的的要求和技巧。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学会扩句,正确扩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微课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当同学们进入中、高年级的学习以后,为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语文课本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句子表达形式的练习,例如△加上适当的词语,使句子的意思更具体。△照样子,缩写句子。△照样子,改写句子……等等。掌握了句子练习的形式及其规律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大有益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扩句。 二、扩句。 1、什么是扩句? 扩句,就是给简短的句子加上修饰的成分,使它表达的意思更 具体、更形象、更生动。简单地说:扩句就像是给一棵树干画上漂亮的树枝和树叶,使它枝繁叶茂、更生动、更漂亮。 一个简单的句子一般包括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说的是“谁” 或“什么”,后一部分说的是“是什么”、“做什么”、“怎么样”。简单的句子虽然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太阳升起来了”这句话。但意思表达得

不够具体、生动。如果把太阳的颜色形状,以及太阳升起时的动态写出来,句子的内容就具体了。如“一轮鲜红的太阳从东方慢慢地升起来了。”前一部分的中心词没变,还是“太阳”,只是增加了“一轮”和“鲜红”这两个词,对“太阳”进行了修饰和限制。后 部分的中心词还是“升起”,只是增加了“从东方”和“慢慢地” 对处所和动态增加了限制和修饰,这样写,句子就具体、生动了。这个过程就是扩句。 2、扩句要注意什么呢? (1)、看懂例句,审清要求,要按题目的要求或提供的例子补充。 (2)、不能改变原来句子的基本意思和句型。 (3)、加上的修饰词 要正确,必需与主干搭配恰当。 (4)、注意在修饰限制词语后加上正确的的”地”得”。 3、扩句的方法。 了解了扩句的注意事项,那么扩句应该怎么扩呢?方法有很 多,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两种方法: (1)、画句子主要成分,再扩句。找到了句子的主要成分,就

《怎样写拟人句》教案

《怎样写拟人句》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拟人句的特点。 2、了解拟人句的作用。 3、学习写简单的拟人句。 教学重点:了解拟人句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写拟人句。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可爱的孩子,今天老师将带领你走进知识的城堡,在城堡里有一座“修辞城”,里面住着修辞部落的居民,我们将要认识其中的一位神秘居民,你想不想会会它啊? 二、认识拟人句的特点 过渡:看来同学们已经迫不及待了。那好,我们来看看这位神秘居民的一些特征吧。 1、出示P117的三个句子。师:请你读一读下面的句子,注意红色的词语。 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他们的头。 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2、你发现这位神秘的居民有什么特点了吗? 3、对,句子中加点的词语通常是写人的,是人所具有的动作和行为。而这里用 来写物,把动物、植物写作人,使它们具备人的动作或者行为,这样的句子就叫做拟人句。所以这位神秘居民就是“拟人句”。来,我们来跟它打声招呼:“你好,拟人句”。 三、认识拟人句的作用 1、那么拟人句有什么作用呢?请看到下面的句子: ①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②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摆动。 2、第二句话与第一句话有什么不同?对,第二句把第一句的“舞蹈”换成了“摆 动”,意思有改变吗?没有。但你更喜欢哪一句呢?为什么? 3、说得好。“舞蹈”不光让人知道荷花在摆动,还能使人感受到荷花动作的优美, 体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这就是拟人句的作用:它可以使景或物生动活泼起来,使读者感到亲切有趣,还能让作者的感情得以更充分的抒发。 四、学写拟人句。 看来拟人句的作用可真不小啊!你想学写拟人句吗? 1、体会方法 要写好拟人句,首先要知道你所写的景物的特点与人的动作或行为有哪些共同之处;再找与其相关的写人的词语,用来写这个景或物,那就是拟人句了。 2、请看例子。 小鸟在树上。 分析:小鸟最喜欢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叫,这“叫”与人的“唱歌”有共同之处,我们就可以说“小鸟在树上唱歌”。这就是拟人句啦。同学们说,拟人句难写吗? 3、既然不难,就请你们动笔写一写吧! 柳树正在池塘边。 4、写好了吗?看看你写的是否正确: 柳树正在池塘边照镜子/梳辫子。 五、小结 看来你已经学会了怎样写拟人句了。看,修辞王国的居民都表扬你们呢!今后大家可要多多请它们都习作中去做客哦,那样我们的习作可就更生动形象了。

最新《有趣的拟人句》教学设计

《有趣的拟人句》教学设计 焦作市修武县七贤镇方庄中心小学李勇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拟人句,感受拟人手法描写事物带来的生动效果。 2、感受拟人句的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会准确判断拟人句,写拟人句。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掌握拟人的特点,能判断拟人句,尝试写拟人句。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激发学习的兴趣 同学们,在写作中,如果我们用上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一定会让我们的文章锦上添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趣的拟人句。 首先,我们一起来读几个句子,看你有什么发现。(屏幕显示“我的发现”中的三个句子) 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 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把物当作人来写) 二、认识拟人句,了解拟人的特点 拟人:就是根据想象将物当做人来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一句话,就是用写人的词句去写物。 拟人句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不能出现比喻词;不能出现表示人物名称的词语。

三、学习拟人句的三种表现形式,加深对拟人句的理解,感受拟人句的生动效果(出示课件) 把动物拟人化: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蝴蝶在花间翩翩起舞。 把植物拟人化:柔软的柳枝在微风中摇摆。 柔软的柳枝在微风中摇曳着腰肢,迈着清雅的舞步。把其他事物拟人化:夜空中的星星一闪一闪的。 夜空中的星星顽皮地眨着眼睛。 拟人句的好处:能增强语言的美感、表现力,使句子更生动、形象。 四、判断拟人句,辨析巩固对拟人的知识掌握(出示“火眼金睛”)下面句子是不是拟人句,为什么? 1、蒲公英的花像我们的手掌。(不是) 2、一个个石榴害羞地躲在树枝后面。(是) 3、花儿在秋风中笑弯了腰。(是) 4、月亮出来了,宛如一个可爱的小姑娘。(不是) 5、宁静的夜晚,只有天上的星星在窃窃私语。(是)

扩句教案设计

龙文教育学科老师个性化教案 教师学生姓名上课日期 学科语文年级四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 类型知识讲解□:考题讲解□本人课时统计第()课时共()课时 学案主题扩句练习 课时数量 (全程或具体时间) 共()课时 第()课时 授课时段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了解句式结构,如何将句式写得具体个性化学习问题解决 教学重点、 难点 将句式写得完整、具体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基本句式完整句(例)不完整句 1 谁 干什么 学生写字 1 农民。 2 扫地。 3 小鸟。 4 吃害虫。 什么小猫钓鱼 2 谁 是什么 爸爸是工人 1 我是。 2 是英雄。 3 北京是。 4 是益虫。 什么五星红旗是国旗 3 谁 什么样 解放军很勇敢 1 弟弟。 2 勤快。 3 菊花。 4 凉快。 什么教室真明亮 照“例”把句子写完整。 学习非常刻苦。(怎么样) 同学们参观了爱国主义图片展览。(干什么) 都是少先队员。(是什么) (怎么样) 青蛙(干什么) (是什么)

(怎么样) 我家(干什么) (是什么) (怎么样) 汽车(干什么) (是什么) 把句子写通顺,可以经常做如下练习: 1.扩词成句。 例:树→松树→两棵松树→栽了两棵松树→院子里栽了两棵松树→我在院子里栽了两棵松树。 2.整理词序。 例:好孩子/是个/小勇/懂礼貌的 小勇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3.词语搭配成句。 按要求写句。 例:①______ _______②______ _______ 谁是什么谁干什么 ③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想一想,练一练: 1.照样子扩词成句。 例:球:足球→踢足球→国安队踢足球→勇猛的国安队踢足球→中国勇猛的国安队踢足球。 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青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喻句与拟人句的区别教案.

比喻与拟人的区别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判断比喻和拟人及其运用的正确与错误 2. 指出比喻和拟人的表达效果 3. 运用比喻和拟人造句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运用比喻和拟人这两个修辞手法,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难点:区分比喻句和拟人句 三、教学准备 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判断下列哪个句子是比喻句,哪个句子是拟人句 (1)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拟人) (2)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比喻) (3)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拟人) (4)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比喻)

2. 说说比喻句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2)把枫叶比作邮票 (4)把小兴安岭比作大花园,巨大的宝库。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 喻体:作比方的事物 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 3. 请学生讲一下自己知道的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区别。 (二)比喻与拟人的区别 1. 判断下列哪个是比喻句,哪个是拟人句 (1)天上的星星像小朋友的眼睛一眨一眨,真漂亮! (2)风儿轻轻吹,牡丹花在风中笑弯了腰。 2. 讲解比喻句与拟人句的区别。 (1)教师讲解: ①判断比喻句的唯一标准就是有没有将一种事物或情境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境,也就是本体和喻体。有时也可用比喻词来区别,比喻词有像、是、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宛如、仿佛、成了、变为等。 但是:他长得像他爸爸,这句话不是比喻句,不能只看比喻词。 比如:听了这个消息,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这里的比喻词是“像”,本体是“他”,喻体是“蚂蚁”,而且人和蚂蚁,一个人,一个是动物,有本质区别,所以这句是比喻句。

小学生比喻句和拟人句 辅导教案

比喻句和拟人句 教学主题分析:比喻句和拟人句是小学语文基础知识中很重要的知识点,因为两者的概念相对接近,学生经常搞混,造成失分。这类题目在小学语文考试的基础考查部分是必考题型,题目难度一般,赋分较高,一般每小题有4分以上。重点:1、学会区分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写法。2、会运用比喻和拟人这两个修辞手法,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难点:学会区分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写法。 一、课前热身练习 A.把陈述句改成比喻句。 (1)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2)圆溜溜的柿子挂满枝头。 B.把陈述句改成拟人句。 (1)鸟在枝头鸣叫。 (2)海底的动物常常发出声音。 二、本次课主要内容 知识点一:了解比喻句和拟人句 (一)比喻句 概念:比喻就是通常说的打比方,即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一个事物或情境来比方另一个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手法。比喻使人容易理解,能变抽象为具体,深奥为浅显,还能使人产生联想和想象。比喻句常有比喻词,如“像······似的”“像······一样”“好比”“是”“变成”“仿佛”“真像”·····等。 分类:一般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又有明喻、暗喻、借喻之分。 1、明喻:是常用“像”或“好像”等词将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两种不同事物连接起来的一种修辞手法。明喻的表达方法是:A像B。(会出现明显的比喻词) 2、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喻词。 3、借喻: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没有比喻词。例如 (1)露似珍珠月似弓。(明喻) (2)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暗喻) (3)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下黄色的泪珠里。(借喻) 作用:(1)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一般句子改为拟人句》微课教案

《一般句子改为拟人句》教学设计 临朐县第二实验小学耿罡 【制作背景】 语文新课标中对比喻、拟人、排比等常见的修辞进行了要求,提出“需让学生在具体比较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良好语感的基础上,在实际运用中逐步体味把握。”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发现,学生在将一般句子改成拟人句的过程中,把握不准,容易与比喻句混淆,出错较多。针对这一问题制作此微课视频,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由一般句子改成拟人句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例句。(课件出示)一阵风吹过,荷叶在摇摆。(改为拟人句)在将这个句子改为拟人句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这样改的: 1.一阵吹过,荷叶像人一样,左右摇摆。 2.一阵风吹过,荷叶像人一样向我们招手。 3. 一阵风吹过,荷叶在向我们招手。 哪一个对呢?当然是第3个对。那么第1、2个错在哪,我们该怎样把一个简单的句子改成拟人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拟人句。(课件出示)拟人句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

思想和感情。 大家注意,这里是当做人来写,而不是比做人。很明显前两个句子把荷叶比做了人而不是当成人来写。 那么具体的方法步骤是什么呢?我们还是以刚刚的句子为例。 1.比较两个句子,引导发现不同。(课件出示) 原句:一阵风吹过,荷叶在摇摆。 拟人句:一阵风吹过,荷叶在向我们招手。 我们很容易的看出原句中的“摇摆”换成了“在向我们招手”。这两个动作都是描写句子中的“物”—荷叶来写的,也就是说我们根据想象把“物”的动作替换成人具有的动作,这就相当于把物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也就把一般句子改成了拟人句。 2.师生共同总结出步骤。(欠具体详细) (1)找到要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的“物”。 (2)确定原句中描写“物”的动词,然后将其替换成人具有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的动词。大家注意,这里是替换而不是比作! (3)整理句子,使其通顺。 练习: 1.春风吹来,杏花开了。 拟人句:春风吹来,杏花笑了。 2.小狗在院子里慢慢的走。 拟人句:小狗在院子里悠闲地踱着方步。

扩句教学设计20

《扩句》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扩句是给句子“添枝加叶”,使句子表达得更清楚、具体、生动。是写作中把句子写具体、生动的一种练习,更是一种表达方法。因此在小学语文扩句的时候,一定要掌握扩句中的一些重要方法,从而提高扩句准确率。 教学目标: 1、掌握扩句要求和常用的扩句技巧。 2、通过归纳学习,能正确熟练地扩写句子。 教学重难点:掌握扩句要领,能按要求正确扩充句子。 教学准备:PPT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看到这光秃秃的树干和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你更喜欢哪一棵呢?相信很多同学都会和老师一样,更喜欢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课件出示)同样,为了让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加完整、具体、生动,我们就在句子的“主干”上“添枝加叶”,这就是扩句。 扩句就是在原来句子的主干词语前后添加适当的修饰词语。(课件出示) 二、扩句原则(课件出示)

(一)不能改变原意。 (二)不能改变句型。 (三)修饰词语搭配得当。 (四)符合例句要求。 例举病句: 1、我们热爱家乡。 我们热爱家乡的田野。 2、大地是个宝库。 地大物博的大地真是一个宝库啊! 注:第一组例句是在原句的基础上扩充,原句的意思是“我们热爱家乡。”但是扩充后改为“我们热爱田野。”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所以这样的扩句是不正确的。 第二组例句中,扩充的词语“地大物博”与原句的“大地”搭配不得当,而且原句是陈述句,扩充后却成了感叹句,改变了句型,所以在扩句时任意加词,最后弄巧成拙,产生病句。同时有的题目要求照例子扩句,所以要扩句前,首先要明确例句的要求,明确需要在什么地方添加词语。 三、扩句步骤 第一步:找一找,在什么地方扩充。 第二步:想一想,加上哪些修饰词语。 第三步:读一读,扩充后句子是否通顺。 重点:第二步:想一想,加上修饰词语的方法。

完整版拟人句教学设计

《认识拟人句》微课教学设计 佛冈县振兴小学谭音颜 教学目标: 1、认识拟人这种修辞手法,感受拟人句的有趣,体会拟人手法描写所带来的生动效果。 2、了解拟人句的特点,能辨析拟人句。 3、学会写拟人句。 教学重难点:认识拟人的修辞手法,辨析拟人句,尝试写拟人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 拟人是小学语文要掌握的知识点之一,在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的多篇课文里大量运用了拟人这一修辞手法。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种修辞手法,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规律,设计了“猜谜导入一—定义诠释一一示例理解一一体会好处---------------- 辨析拟人一一看图 范写一一送诗总结一一练习深化”等七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深入认识拟人这一修辞手法。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猜个谜吧。 小小花儿墙上爬,见人笑哈哈,爱吹小喇叭。(打一植物)谜底是什么呢?大家一定猜到了,就是牵牛花。 笑、吹奏乐器、爱好本来是人的感情和动作行为,而现在却用在写牵牛花这一植物上,把牵牛花当做人来写了。这种写法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一一拟人,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运用了拟人这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就是拟人句。 二、定义诠释 什么是拟人呢? 拟人,是根据想象把事物(动物、植物、一般事物)当作人来写, 赋予

事物以人一样的思想和行为的一种修辞方法。 简单来说,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即把事物当做人,写成和人一样的有感情、有语言、有动作。 三、示例理解 1、示例解读含人的动作的拟人句。 其实运用了拟人手法的句子,我们的课文里有很多,一起去看看吧。课件示:缤纷的彩蝶舞姿轻盈。 榆树常常把身子探出墙头,向我们招手。 欢快的小河舒展着腰肢。 同学们,能找出这些句子里面人的动作吗? 跳舞、探出身子、招手、舒展腰肢这些本来是人的动作,却用到了蝴蝶、小河、榆树上了,把它们当作人来写了。 2、示例解读含有人的心情的拟人句。 小白菊胆怯地抬了起头。 大海狂怒起来。 电车不慌不忙地跑着,客客气气地响着铃铛一点也不性急。 同学们,能找出这些句子里面人的心情吗? 胆怯、狂怒、不慌不忙等都是描写人心情的词语,现在却用到小白菊、大海、电车、这些事物上,把它们当人写了。 3、示例解读含人的神态的拟人句。 高粱涨红了脸。 荷塘里的荷花都羞涩地打着朵。 小狗无精打采地耷拉着脑袋。 同学们,能从这些句子里面找出人的神态的吗? 无精打采、羞涩、涨红了脸都是人的神态,现在却用到了高粱、荷花、小狗上,把它们当人写了。 四、体会好处 同学们,刚才接解了那么多的拟人句,有没发现,这些句子特别生动、活泼、有趣味呢?这就是拟人的好处。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

《一般句子变为拟人句》微课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一般句子改为拟人句》教学设计 【制作背景】 语文新课标中对比喻、拟人、排比等常见的修辞进行了要求,提出“需让学生在具体比较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良好语感的基础上,在实际运用中逐步体味把握。”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发现,学生在将一般句子改成拟人句的过程中,把握不准,容易与比喻句混淆,出错较多。针对这一问题制作此微课视频。 【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由一般句子变为拟人句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一)例句引入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例句。(课件出示先是荷叶gif图,再出示句子)一阵风吹过,荷叶在摇摆。(改为拟人句)在将这个句子改为拟人句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是这样改的: 1.一阵风吹过,荷叶像人一样,左右摇摆。 2.一阵风吹过,荷叶像人一样向我们招手。 3. 一阵风吹过,荷叶在向我们招手。 哪一个对呢?当然是第3个对。那么第1、2个错在哪,我们该怎样把一个简单的句子改成拟人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拟人句。(课件出示)拟人句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

想和感情。 拟人句有三种形式:(1)把植物拟人化;(2)把动物拟人化;(3)把一般事物拟人化 请大家注意,概念中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而不是比作人。很明显句子中的荷叶是植物,属于把植物拟人化的一般句子。修改后的第1、2两句比作了人而不是当成人来写。 那么具体的改的方法步骤是什么呢?我们还是以刚刚的句子为例。 1.比较两个句子,引导发现不同。(课件出示) 原句:一阵风吹过,荷叶随风摇摆。 拟人句:一阵风吹过,荷叶在向我们招手。 我们很容易的看出原句中的“随风摇摆”换成了“在向我们招手”。这两个动作都是描写句子中的“物”______荷叶来写的,也就是说我们根据想象把“物”的动作替换成人具有的动作,这就相当于把物当作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也就把一般句子改成了拟人句。 2.师生共同总结出步骤。 (1)找到要当作人来叙述或描写的“物”。 (2)确定原句中描写“物”的动词,然后将其替换成人具有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的动词。大家注意,这里是替换而不是比作! (3)整理句子,使其通顺。

扩句教学设计

扩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知道什么叫扩句。并学会扩句。 2、将扩句的方法运用到写作中,使所要表达的句式写得完整、具体,更加形象、生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什么叫扩句。学会扩句,将扩句运用写作中。 难点:将扩句的方法运用到写作中,使所要表达的句式写得完整、具体,更加形象、生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出示字,让学生组词。 说()跳() 2、出示句子,学生做比较。 竹笋探出头来。 几场春雨过后,鲜嫩的竹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3、学生交流感受。【第二句的句意更加具体、完整】 4、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如何把句子写的更加具体、完整。 (板书:扩句) 二、复习基本句式 1、一个句子必不可少的是主语、谓语。 一般主语是指:谁、什么;谓语指的是:干什么、是什么、什么样、怎么样 2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做下面的题吧! 谁(什么)干什么 1 农民。 2 扫地。 3 小鸟。 4 吃害虫。 谁(什么)是什么 1 我是。 2 是英雄。 3 北京是。 4 是歌唱家。谁(什么)什么样/怎么样 1 弟弟。 2 勤快。 3 菊花。 4 歌声。 三、学习扩句。 1、出示前面的练习题的句子,说说自己对这几个句子的感受。(句子简单、不具体、不生动)农民种植庄稼。值日生扫地。小鸟叫着。青蛙吃害虫。 我是少先队员。刘胡兰是英雄。北京是首都。刘德华是歌唱家。 弟弟爱打球。小明很勤快。菊花盛开了。歌声回荡着。 2、那如何才能把句子表达得更加具体、形象、生动呢?(添加修饰的成分) 3、给下列词语加一加修饰成分,扩充句子使句子更加具体、形象生动。 (1)、学生自由的练习做一做。

农民种植庄稼。 小明在扫地。 菊花盛开了。 歌声打破了沉寂。 (2)、说一说你是如何做的? (分析句子,谁的什么?什么怎么样?等;找出句子的关键词、主要部分,再在关键词及主要部分的前后进行补充。) 4、比一比下面的句子意思一样吗? (1)、农民种植庄稼。勤劳的农民在田间辛勤地种植庄稼。 小明在扫地。四年级班的小明在教室内认真地扫着地。 (句子意思是一样的,说明我们在给句子添加修饰性成分时不能改变句子的意思。)(2)、比一比,说说自己的看法。 菊花盛开了。春天到了,五颜六色的菊花争先恐后地按顺序盛开了。 (添加的修饰部分必须要与句子主干相搭配、恰当。) 板书: 扩句是要注意的问题: 不改变原句句意。 添加部分要与主干搭配。 四、练习扩句。 1、给下列词语填上合适的修饰词 ()小鸟()天空()老师 甜美的()()故事神秘的() 乌黑发亮() ()地飞翔仔细地()悄悄地()欢快地()()地照顾精心地() 说得()讲得()()极了()真动听 2、扩写下列的句子。 向导抱起小龟。 师生们准备六一儿童节。 老师们练习跳舞。 同学们唱着歌。 校园充满节日的期盼。 我们会度过节日 五、体会扩句在写作中的作用。 为了迎接的到来,正地准备六一儿童节。老师们 练习跳舞。同学们也在地练习。有的 ,有的,还有的。到处充满着师生们。我想,我们会度过的节日。 六、总结。 要把一个简单的句子,说的更加具体、完整、生动、形象,我可以把句子加上修饰性语句进行扩写。但在扩写是我们要注意什么问题?

拟人句(一)教案

拟人句(一) 【教学目标】 1.能发现拟人句的特点,正确识别拟人句。 2.学写拟人句,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任务分析】 目标1是基本技能,识别拟人句的规则。条件是学生已有较清晰的比喻句概念和 丰富的拟人句积累。 目标2也是基本技能,根据拟人句的规则把句子改成拟人句。条件是学生掌握拟 人句的规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相关练习纸(前测、后测、课堂练习)、PPT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目标。 1.谈话导入,激活旧知 (1)这是老师第一次给大家上课,所以想先了解一下同学们的写作水平。 课前翻看了一下你们的作文本,发现有2位同学写了相同的内容,但句子又有所 不同。先来看一下第一位同学的:(课件出示,生自读) 另一位 同学是这样写的:(课件出示),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你 更喜欢哪一个Array句子?为什 么? 交 流:你从哪些词语看出这是个拟人句?(“歌唱,微笑”等) 小结:用上拟人手法,能使句子更加生动,更加形象,所以你们都喜

欢第二句,对吧? 2.揭示目标:像这样,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句子,我们就叫做——拟人句。(板书:拟人句)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研究“拟人句”。 二.通过典型语例,指导发现拟人句的规律。 1.出示典型正例,发现拟人句的作用和特点 师:先请同学们来看一组拟人句,这都是我们课文中学过的句子。内容大家都很熟悉,但这几句话有一个共同特点。读一读,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课件出示,生开火车读句子。(不要求读课题) 2.读了这些句子,你发现了什么?(板书:把物当作人来写) 你很会发现,但是这样讲太零散了。老师帮助你一下,我们借助一个表格来看,会更清楚。 给大家一些提示,看看这些拟人句分别写了哪些事物呢? (课件出示表格,指名学生交流,课件随机出示表格内容) 描写这些事物的词语有哪些?(课件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表格内容) 我们来给这些词语分分类,从描写的角度来说,“弹琴”是属于——?(课件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表格内容)

有趣的拟人句教学设计

有趣的拟人句教学设计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有趣的拟人句》教学设计 焦作市修武县七贤镇方庄中心小学李勇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拟人句,感受拟人手法描写事物带来的生动效果。 2、感受拟人句的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会准确判断拟人句,写拟人句。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掌握拟人的特点,能判断拟人句,尝试写拟人句。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激发学习的兴趣 同学们,在写作中,如果我们用上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一定会让我们的文章锦上添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趣的拟人句。 首先,我们一起来读几个句子,看你有什么发现。(屏幕显示“我的发现”中的三个句子) 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 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把物当作人来写) 二、认识拟人句,了解拟人的特点 拟人:就是根据想象将物当做人来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一句话,就是用写人的词句去写物。 拟人句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不能出现比喻词;不能出现表示人物名称的词语。

三、学习拟人句的三种表现形式,加深对拟人句的理解,感受拟人句的生动效果(出示课件) 把动物拟人化: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蝴蝶在花间翩翩起舞。 把植物拟人化:柔软的柳枝在微风中摇摆。 柔软的柳枝在微风中摇曳着腰肢,迈着清雅的舞步。 把其他事物拟人化:夜空中的星星一闪一闪的。 夜空中的星星顽皮地眨着眼睛。 拟人句的好处:能增强语言的美感、表现力,使句子更生动、形象。四、判断拟人句,辨析巩固对拟人的知识掌握(出示“火眼金睛”) 下面句子是不是拟人句,为什么 1、蒲公英的花像我们的手掌。(不是) 2、一个个石榴害羞地躲在树枝后面。(是) 3、花儿在秋风中笑弯了腰。(是) 4、月亮出来了,宛如一个可爱的小姑娘。(不是) 5、宁静的夜晚,只有天上的星星在窃窃私语。(是)

拟人句教案(精品)

拟人句教案 导入:什么是拟人句 拟人修辞方式:把事物人格化,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的。就像童话里的动物、植物能说话,能大笑。 拟人句就是把某件东西比喻成与人相同,不可和童话弄混。(例:叶子妹妹说:“太阳公公……”这并非拟人句) 板书拟人句就是根据想象将物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一句话,拟人就是用写人的词句去写物。这种手法又叫做“人格化”。 拟人句的运用形式 (1)把动物拟人化。(可举例子)我家的宠物小狗眨着眼睛,好像在对我说:“……” (2)把植物拟人化。(可举例子)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 (3)把一般的事物拟人化。(可举例子)太阳也对我露出了笑脸。 比较拟人句的好处 “小河静静地流着……”这是将景物照原样描写下来,如果这样写:“小河静静地躺着……”就是将景物当做“人”一样来描写了,读来是不是觉得生动活泼了呢?再看下面这两个句子——“风儿不停地吹,小草来回摇摇摆摆。”“风儿不知向小草说了什么笑话,乐得小草笑弯了腰。”比较一下,哪一句更活泼呢? 同样,把物品当做有生命的东西来描写,也能使句子生动有趣。比如:“雨伞好像一个爱淋雨的小朋友。”“日记簿是我的好朋友,每夜我都要向她倾诉心声。”“大吊车好像一个大力士,再笨重的东西都拿得起来。” 看见动物怎样描写呢?不妨也把它比做“人”,比如:“啄木鸟会替树木看病,好像是树医生。”这样的句子不是很有趣味吗?(让动物有人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 拟人修辞方法的作用: 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此时可让学生自由发挥,练习写一些拟人句,适当做一些讲解,引出下一内容。 在同学们做完练习以后,问题也来了,有没有发现拟人句似乎和比喻句有些相像? 比喻和拟人容易混淆,是因为它们有相同点,即都是两事(人)物相比。比喻和拟人除了有相似点外还有不同点,因此要区分比喻和拟人首先要弄清楚两者之间的特点。 一、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例:这只猴子像一个小男孩那样顽皮。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拟人句微课教学设计说明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拟人句微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拟人句教学 设计思想: 初步掌握拟人的知识,能判断拟人句,尝试写拟人句。 教学分析: 拟人句手法在作文中经常需要运用,它可以使文章变得生动形象,学生对于富有人格特征的事物以及动植物都十分喜爱,易于接受。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有关春天的文章,就大量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动植物人的特点,学生特别喜爱。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要让学生掌握拟人句的写作手法。 教学目标: 1、理解什么是拟人修辞手法。 2、知道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形式有三种:把植物拟人化、把动物拟人化、把一般事物拟人化。 3、能够区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4、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句子、写片段。 教学策略:自主、合作学习法。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能够区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运用拟人修辞手

法写句子、写片段。 2、教学难点: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句子、写片段。 教学过程: 一、课前微视频教学 1、理解拟人修辞手法的概念 师:同学们好!今天老师要教给大家一种修辞手法——拟人。我们学会了它,就可以使我们的文章写得生动有趣了。那什么是拟人手法呢?让我们来读下面的句子: 春雨姑娘在绿色的叶丛中弹奏着乐曲。 桃花笑红了脸。 笋芽儿高兴地说:“多美好的春光啊!我要快快长大!”。 师:你有什么发现呢?——对了,句子中把春雨、桃花、笋芽儿当作我们人来写了,给它们赋予了人的动作、神态、语言和感情。春雨成了美丽的姑娘,还会弹乐曲;桃花拥有了人一样红润的脸庞;笋芽儿也像人一样有思想,有感情地开口说话了。我们读到这样的句子,是不是觉得很生动,很有趣呢?这样的句子就是拟人句了。定义:拟人,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一句话,拟人就是用写人的词句去写物。这种手法又叫做“人格化”。 2、拟人手法的三种运用形式 师:那什么事物都可以进行拟人化呢?拟人手法的运用形式主要有三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