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文言挖空阅读版
2023四省适应性考试文言文挖空精解:双文本阅读

2023四省适应性考试文言文挖空精解:双文本阅读挖空注释今天推送2023年四省适应性考试文言文阅读语段资料。
命题人:教育部考试中心。
湘语文精校解析。
这次考试的文言文设置多文本阅读,优化了试题呈现方式。
两则材料总字数约为650字,比2022年新高考Ⅰ卷(605字)略多。
材料一选自《论语·先进》与《论语·子路》中的两句话。
材料二节选自《越绝书·越绝内传陈成恒》,其中简答题要求考生思考“鲁国危难时,孔子的学生颜渊、子路(季路)、子贡先后请求出使,孔子只同意子贡出使”的原因,这道试题的设置充分体现了考生对文本是否能够真实读懂,能否将两个文本的信息进行比对性的阅读。
材料一:德行(道德品行):颜渊,闵子骞。
言语(善于言辞表达):宰我,子贡。
政事(为官从政,善于处理国政事务):冉有,季路。
文学(指古代文献,即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文献知识):子游,子夏。
子贡问曰:“何如(怎样)斯可谓(可以称为)之士(智者、贤者、君子)矣?”子曰:“行己(立身行事)有耻,使(出使)于四方,不辱(辱没,侮辱)君命,可谓士矣。
”(节选自《论语·先进》《论语·子路》)材料二:昔者,陈成恒相(辅佐)齐简公,欲为乱(作乱、造反),惮(忌惮)齐邦鲍、晏,故徙(调动)其兵而伐鲁。
鲁君忧也。
孔子患(担忧)之,乃召门人弟子而谓之曰:“诸侯有相伐者(定语后置,有相伐之诸侯)/尚(尚且)耻之(意动用法,以……为耻)/今(现在,一般放句首)鲁/父母之邦也(“也”表判断),丘墓存焉(那里)。
今齐将伐之,可无(难道没有)一出乎?”颜渊辞(请求)出,孔子止(阻止)之。
子路辞出,孔子止之。
子贡辞出,孔子遣(派遣,使离去)之。
子贡南(向南)见吴王,谓吴王曰:“今万乘(千辆战车的中等国家。
乘:车,战车,包括一车四马)之齐,私(占有)千乘(千辆战车的中等国家)之鲁,而与吴争强,臣切(切:深,深切。
又如:爱之深,责之切)为君恐。
2025届高三九师联考(十月)文言文挖空解析、课内外教考衔接、学生自测练习

2025届高三九师联考(十月)文言文挖空解析、课内外教考衔接、学生自测练习文言文重点字词挖空解析材料一:秋七月,壬戌,霖雨(久下不停的雨)甚(厉害,过分),屯(驻扎)营于贾胡堡。
去(距离)霍邑五十余里。
此县西北抗(到,抵)汾水,东拒(到,抵,由抵抗、抵御引申而来)霍太山,守险之冲(交通要道),是(这)为襟带(如襟似带般环绕的山川屏障)。
西京留守代王遣骁将兽牙狼将宋老生,率(率领,同义实词:帅,引,领,将)精兵二万拒(抵御)守(坚守)。
又遣左武侯大将军屈突通,将(率领)辽东兵及骁果等数万余人据(占据)河东,与老生相影响(呼应,策应)。
代王乃(于是)命临汾以东诸郡,所在军民城守(据城而守),并随便(听凭,听任……的方便,不受限制,随其所宜)受老生、屈突通等征发。
帝闻而笑曰:“亿兆(庶民百姓)离心,此何为也(宾语前置,此为何也,这是做什么呢)。
老生乳臭(年幼无知),未知师老(军队长期在外,士气低落,疲惫)之谋;屈突胆薄,常无曲突(把烟囱改成弯的,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曲突徙薪)之虑。
且屈突尝(曾经)破(打败)玄感,时人谓(说)其能兵(善于用兵);老生数(多次)胜群盗,自许(称赞)堪(能够)当(抵挡)敌。
无识之徒,因(于是)相谄(谄媚)附。
谓其必能制(制止,引申为打败)我,不遣援兵。
我若缓以持(对抗)之,彼必以吾为怯。
出其不意,不过一两月间,并当擒之。
吾无忧也。
”于是(在这时)秋霖未止,道路泥深。
帝乃命府佐沈叔安、崔善为等间(暗中。
《鸿门宴》道芷阳间「抄小路」行)遣羸(瘦,弱)兵往太原,更(再)运一月粮,以待开霁(阴天放晴)。
(节选自《大唐创业起居注》)译文:秋天七月,壬戌日,雨下得很大,军队屯驻在贾胡堡。
(此地)距离霍邑五十多里。
这个地方西北边靠着汾水,东临霍太山,是据守险要的交通要道,如同衣襟和腰带(一样重要) 。
在西京留守的代王派遣勇猛的将领兽牙郎将宋老生,率领二万精兵据险坚守。
(代王)又派遣左武侯大将军屈突通 , 带领辽东兵以及骁果军等几万多人据守河东 , 与宋老生相互呼应。
8-3《琵琶行并序》背诵+情境默写+24张22-2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情境默写
3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这两句从侧面写出 琵琶女年轻时确实是貌美艺高,让人佩服,遭人嫉妒(写 琵琶女才貌双全、色艺出众的句子)。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33.《琵琶行》中琵琶女在调弦校音时虽曲调未成但深情 已露,烘托了琵琶女技艺高超的两句是:“_,_”。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挖空朗读《琵琶行并序》
沉吟放拨插弦中,()。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 学得琵琶成,()。曲罢曾教善才服,()。(),一曲红绡不知 数。(),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弟走从军阿 姨死,()。门前冷落鞍马稀,()。(),前月浮梁买茶去。去 来江口守空船,()。夜深忽梦少年事,()。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24.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这两句通过诗人自 述,用第二人称的手法生动形象而又直接地写出了诗人欣 赏完琵琶女的演奏以后的主观感受。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情境默写
25.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这两句通过神态这个细 节描写,夸张地写出了诗人第二次完整地听完琵琶女的演奏 后的反应。
情境默写
1.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用哪两句说明偏僻之地粗俗 的乡野音乐很难听,以此表现琵琶女技艺的高超?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2.诗中既交代了秋天这一时间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 子是哪两句?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3.诗中哪两句既写出琵琶女的矜持、腼腆,又写出作者急 于与琵琶女相见的心情的两句是?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16.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这两句是全诗的主旨,更 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琵琶行》(并序)全文阅读

《琵琶行》并序全文阅读(2)《琵琶行》(并序)全文阅读王孙公子,争先恐后给我赠送财物礼品,一支曲子,赢得的红绡多得不知其数。
镶金玉的发篦,常因为唱歌打拍子而敲碎,红色罗裙,常为宴饮调笑泼翻了酒而被沾污。
一年又一年,时光在欢笑中悄悄流逝,美好的年华岁月就这样随随便便消渡。
后来,弟弟从了军,姐姐不幸死去,时光流逝,一天天我年老色衰不如当初。
从此,门前冷落,王孙公子很少来,年老了,无可奈何就嫁作了商人妇。
商人爱钱如命,哪知夫妻离别之苦,上个月,就到浮梁那个地方买茶去。
他走了,撇下我孤孤单单守着空船头,只有那明月罩船身,冷冰冰江水伴忧愁。
深夜里,忽然梦见当年的风流事,梦中哭啼,泪洗脂粉纵横流。
听她弹琵琶,就使我叹息不已,听她讲了她的身世,更使我感慨万分。
我和她同是流落在天涯的异乡人,偶然相逢,便可倾谈心事,又何必早已相识。
我从去年便离开了长安帝京,降官抱病住在这浔阳古城。
浔阳地方偏僻,没有音乐欣赏,一年到头我没听到管弦之声。
我的住宅挨着湓江,地面潮湿,房屋周围芦苇苦竹遍地丛生。
要问在那里朝朝暮暮听到的是什么?只有那啼血杜鹃的悲啼和猿猴的哀鸣。
每当春江花朝、秋江月夜的佳晨良宵,我常常取出酒来,自斟自饮杯不停。
时而也传来了山歌和牧笛的声音,但杂乱而繁碎,难以入耳不堪听。
今夜听到你弹奏的琵琶乐曲,我如同听了仙乐,耳朵顿时变得亮明。
请你不要推辞,坐下再给我弹奏一曲,我为你按照曲调写首歌词《琵琶行》。
她听了我的话深受感动,站了好久没言语,坐回原处,上紧丝弦,旋律变得更繁急。
情调凄凉悲伤,与刚才奏过的迥然不同,周围所有的人听后都伤心得捂着脸哭泣。
若问这中间数谁流下的眼泪最多,江州司马啊,泪水把青衫全都沾湿。
《琵琶行》(并序)对照翻译: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
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小语段挖空练习

文言文小段深入挖空练习语段一公讳()锡,字昌龄。
公以()天圣二年进士起家()和州历阳、无为巢二县主簿()。
知()杭州仁和县。
籍()取凶恶,戒()以()不改必穷极()案()治(),而治其余一()以仁恕,故县人畏爱之。
以公以天圣二年进士起家()焚之府门以祝公()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登泰山记》木欣欣以向荣()——《归去来兮辞》籍籍取凶恶()籍吏民()——《鸿门宴》杯盘狼籍()——《赤壁赋》案必穷极案治()每移案()——《项脊轩志》治必穷极案治()单于使卫律治其事()——《苏武传》家齐而后国治()——《大学之道》一而治其余一以仁恕()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故知一死生为虚诞()——《兰亭集序》语段二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
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
诸生试观侪辈()之中,苟()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为所()欺,有弗窃()笑之者乎?几凡学之不勤()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谏太宗十思疏》凡六百一十六言()——《琵琶行》之凡学之不勤()及其所之既倦()——《兰亭集序》句读之不知()——《师说》蚓无爪牙之利()——《劝学》笃必其志之尚未笃也()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陈情表》游从吾游者()旧时与臣游()——《鸿门宴》息交以绝游()——《归去来兮辞》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赤壁赋》善忌人之有善()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善刀而藏之()——《庖丁解牛》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谣诼谓余以善淫()——《离骚》语段三贞观十六年,太宗以()天下粟价率()计()斗值五钱,其尤()贱处,计斗值三钱,因谓侍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
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
专辑01:文言文常考120个实词挖空练习【学生版】

考纲要求的120个重点文言实词词意挖空练习1.爱,ài(1)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2)动词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史记·陈涉世家》)②: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③: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④: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⑤: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3)形容词,: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2.安,ān(1)形容词①:谢庄遂安。
(《冯婉贞》)②: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③: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2)动词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曹刿论战》)②: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失街亭》)③: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④: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⑤: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琵琶行》)(3)疑问代词,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鸿门宴》)3.被,读音一:bèi(1)名词,: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训俭示康》)(2)动词①: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②: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论积贮疏》)(3)介词,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列传》)读音二:pī,通“披”①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史记·陈涉世家》)②: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史记·屈原列传》)4.倍,bèi(1)动词①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
(《史记·淮阴侯列传》)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史记·鸿门宴》)③: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2024年高考新课标I卷语文文言文挖空拓展训练+课件

(3)子犯请击之。《烛之武退秦师》(
)
(4)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鸿门宴》(
(5)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鸿门宴》(
(6)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鸿门宴》(
(7)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鸿门宴》(
(8)请问其目。《颜渊》(
)
(9)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五石之瓠》(
)
) )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三) [注]贰师,指汉代贰师将军李广利。
【一.梳理思路,概括内容】 材料一:
材料二:
【一.梳理思路,概括内容】
2024 年新课标 I卷文言文试题继续采用双材料复合文本。材料由两段文言文 组合而成,分别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和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三。
材料一记叙李陵被俘投降的史实。 材料二是王夫之《读通鉴论》属于历史评论,是王夫之针对《资治通鉴》所记 载的李陵事迹而作的一段议论。 两则材料,在内容上深度关联,母话题:李陵之降。材料史实与议论交织严密 ,所述史实清晰晓畅,所议事理简易明了。
)
)
) )
【五.拓展积累,衔接教材】
1.请:①请求;②请允许我,请让我;③谒见,拜见;④请示;⑤请教,询问;⑥ 邀请。【注意】“请”后带动词时,有两种不同意义。一是请你做某事,即①;二 是请你允许我做某事,即②。第二种较常见。
(10)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五石之瓠》(
)
(11)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将进酒》(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材料二: 李陵之降也,罪较著而不可掩。如谓其孤军支虏而无援,则以步卒五千出塞
,陵自炫其勇,而非武帝命之不获辞也。陵之族也,则嫁其祸于李绪;迨其后李 广利征匈奴,陵将三万余骑追汉军,转战九日,亦将委罪于绪乎?如曰陵受单于之 制,不得不追奔转战者,匈奴岂伊无可信之人?令陵有两袒之心,单于亦何能信陵 而委以重兵,使深入而与汉将相持乎!迁之为陵文过若不及,而抑称道李广于不绝 ,以奖其世业。为将而降降而为之效死以战虽欲浣涤其污而已缁之素不可复白。 大节丧,则余无可浣也。李陵曰“思一得当以报汉”,愧苏武而为之辞也。其背 逆也,固非迁之所得而文焉者也。
17《鲁芝传》-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历年高考题文言文阅读挖空训练)

【练习】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鲁芝自小受苦,仕途少有挫折,他家本为豪族,但幼年失去父亲后,即流离失所;入仕后受到郭淮器重,后又随从曹真出督关右,官职也不断得到升迁。
B.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
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池,恢复旧境;离开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
C.鲁芝审时度势,进营劝谏曹爽。
曹爽辅政时,他在曹手下任司马,曹受到讨伐,他率部下驰援,并提出应对策略,劝曹挟天子以号令四方,然而未被采纳。
D.鲁芝洁身自好,深受羊祜推荐。
羊祜任车骑将军时辞让说,鲁芝为人清心寡欲,与人和睦又不苟同,任职到老,以礼始终,自己愿意将车骑将军礼让鲁芝。
二.解释文中加点词语:①父为.郭汜所.害(被动句),芝襁褓..(婴儿时期)流离②乃移居雍,耽(沉湎,专心致志)思坟籍(古代典籍)。
③郡举(举荐)上计吏(向国家汇报情况的地方官),州辟(征召,选聘)别驾。
④真薨(诸侯去世),宣帝代焉,乃引(推举)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
⑤天水夷(少数民族)夏(内地人民)慕(仰慕)德,老幼赴阙(借指京城)献书,乞留芝。
⑥芝屡有谠言(正直的言论)嘉谋,爽弗能纳(采纳)。
⑦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因为)罪见(表被动)黜(罢免官职)⑧若挟(挟持)天保许昌,杖(通“仗”,凭借)大威(皇帝的威势)以羽檄(紧急文书)征四方兵,孰(谁)不从!⑨芝坐(因…犯罪)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争辩是非),志不苟免。
⑩芝以年及悬车(七十岁,古人一般七十岁辞官家居),告老(辞官)逊位(放弃职位),章表十余上⑪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友穆)而不同(结党),服事(从事公职)华发(白发),以礼终始三.一词多义:1.举:①举起,抬起;②举行,发动;③推荐,推举;④攻下,占领;⑤全,都;⑥完成,成功;⑦尽,完。
⑴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史记•陈涉世家》)⑵南取汉中,西举()巴、蜀(《过秦论》)⑶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声音,名词),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说话,回答,动词)迟。
移船相近邀相(互相,副词)见,添酒回灯重(重新,副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古:随便的,轻易地。今:指平常普通。)度。
弟走从军阿姨(古:指鸨母。今:多用以称呼跟母亲辈分相同、年纪差不多不一定有亲属关系的妇女。)死,暮去朝来颜色(古:面色。今:指色彩)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古:年龄大了。今:排行第一的人,多用以称呼兄弟姐妹中排行最பைடு நூலகம்的)嫁作商人妇。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短暂,副词)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古:突然冲出。今:多指表现不一般。)刀枪鸣。
曲终收拨(拨子,乐器工具,名词)当心(古:正中。句中指冲着弦的正中部位。今:小心,留神)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声音,名词),唯见江心秋月白。
座中泣(眼泪,名词)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湿,形容词作动词,被浸湿)。
商人重利轻别离(重,后面带了宾语“利”用作动词,看重;轻,后面带了宾语,用作动词,轻视。),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古:走了以后。来,语助词,无实义。今:前去又回来,相当于来回。)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古:指年轻时。今:指十岁到十五六岁的未成年人)事,梦(梦,名词作状语,在梦里。)啼妆泪红阑干。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古:不堪。今:①使人为难②多亏(指做了不容易做的事))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曲,名词),如听仙乐耳暂(忽然,一下子,副词)明。
莫辞(推辞,动词)更坐弹一曲,为(替,给,动词)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更,越,副词)急。
凄凄不似向前(古:刚才,先前。今:向前方,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声(音调,名词),满座重闻皆掩泣(哭泣,动词)。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更加,副词)唧唧(古:叹息声,今:拟声词,形容虫叫声等)。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离开,辞别,动词)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古:整理,修饰。今:使紊乱的变为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衣裳起敛容。
自言(说,动词)本是(是,动词,表判断)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数量,名词)。
钿头银篦击节碎(碎,形容词作动词,敲碎),血色罗裙翻酒污(污,被动,被玷污)。
转(转动,动词)轴拨(拨动,动词)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轻轻地,形容词)拢慢捻抹复挑,初为(弹奏,动词)《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啼叫,动词)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琵琶行》
(诗前小序)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被动句)。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本"后省略动词谓语"是"。),尝学琵琶于(向,介词)穆、曹二善才(介词结构后置。介词结构"于穆、曹二善才"放在动词"学后"作补语。"于"相当于"向"。),年长色衰,委身为(做,动词)贾人妇。遂命(吩咐,动词)酒(酒,名词用作动词,摆酒席。),使快弹数曲("使"后省略宾语"之",指"琵琶女"。)。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辗转,动词)徙于江湖间(介词结构后置。"于江湖间"作动词"转徙"的补语。"于"相当于"在"。)。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话,名词)("感"后省略介词"于"。"于"相当于"在"。),是(这,此,指示代词)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写,动词)(古:因此创作,今:表示原因,常跟“所以”连用,表示因果关系。)长句(古:指七言诗,唐代的习惯说法。今:因表达需要而字数较多的句子),歌(歌,名词作动词,作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字,名词),命(命,名词作动词,命名,取名)曰《琵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