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文言知识梳理ppt
合集下载
8-3《琵琶行》课件(共39张PPT) 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ppt

• 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词语集释 • 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 • 2.除:拜官授职,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 3.擢:提升官职。 • 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左迁,降级。 • 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 • 6.黜:黜,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 • 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 • 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 • 9.孝廉:汉代选拔各级官吏的科目之一。孝廉是能尽孝道,做事正直。
忧愁和怨恨暗暗滋生
突然 溅射 突然冲出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
乐曲结束 弹奏弦乐时所
用的拨工具
船 静悄悄的
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
用拨子在琵琶的中部划过 四弦,是一曲结束时经常
庄重的颜容
唯见江心用到秋的月右白手手。法。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
“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 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音乐
音乐是沟通诗人和琵琶女 情感的桥梁
再
创作一首新诗
好久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
夸张
犹抱琵琶半遮面。
译文
夜晚我到浔阳江头送别客人,枫树、 芦荻被秋风吹得发出飒飒声 响。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想要饮酒却无助兴 的音乐。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茫茫江水中浸着 一轮冷月。
忽然听见江面传来阵阵琵琶声;我忘忘记了回去,客人也不想动身。 寻着声源轻声询问弹琵琶的是谁?琵琶停了许久将要回答,又有 些迟疑。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酒重新掌灯摆 起酒宴。千呼万唤她才缓缓地走出来,依然怀里抱着琵琶半遮着 脸面。
《琵琶行》课件(共40张PPT)

同是天涯沦落人
琵琶女
白居易
京倡
京官
怨
恨
商妇
琵琶声
谪官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 同忆京城,天涯人对天涯人; • 同叹年华付流水,苦情人对苦情人; • 同感处境悲凉,断肠人对断肠人; • 同滴辛酸泪,流泪人对流泪人; • 同泄音乐情,知音人对知音人; • 同望天涯明月,寂寞人对寂寞人……
问题(6)“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诗人 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
唐宪宗元和十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 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 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
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 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 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洲司马。
对于这次遭贬,诗人既感伤有愤慨。到江 洲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感受到世态炎凉。 他有满腔的怨愤无处倾诉,到江洲的第二 年就创作了这篇著名的长诗。
第一段结尾“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 月。”月朦胧,水渺茫。离愁无法排解,苦闷难以消 除。既道出了诗人的心情,烘托了悲凉的气氛,也奠 定了全诗悲凉感伤的情感基调。
第二段的最后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 白”,为之陶醉,曲罢,此时的月亮不再“茫茫”,它 是那样的“白”,白得清澈,白得爽朗,白得多情。乐 曲声停,但又似乎没停,如丝如缕,如泣如诉,萦绕在 诗人的耳畔,点染了当时的环境气氛,说明当时船上的 人们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境界中,衬托了乐曲强烈的艺 术魅力。
总之,诗人不但写出了琵琶女音乐技艺的高超,而且通过
乐曲的变化,表达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也和诗人的情。正如诗人所云:“我闻琵琶已叹息。”悲愤的曲调,令 普天下伤心人闻声一哭!
《琵琶行(并序)》ppt课件

。对于这次贬谪,诗人既感伤 又愤慨。到江州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感到世态炎凉,他有 满腔的怨愤无处倾诉。这首诗是诗人贬到江州的第二年 (元和十一年)秋天写的,当时诗人45岁。
写作背景
《琵琶行并序》创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白居易任谏官时,写 了大量的讽喻诗,得罪了权贵。元和十年(815),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 派人刺杀。白居易上疏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贬为 江州刺史;又被诬陷所作“赏花”和“新井”的诗“甚伤名教”,再贬为 江州司马。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且州司马实际上是种闲散职 务。次年他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
故事经过:“听其音”“有京都声”,倍觉亲 切。“问其人”辨明身份。听曲“悯然”,引出凄 凉身世。心意相通,顿生怅然。
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梳理全诗的主要内容
江头送客 琵琶弹奏 自述身世 感叹谪居 满座哭泣
赏析音乐描写 和环境描写
第贰章
请找出文中琵琶女的三次演奏
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 歌合为事而作”
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
《卖炭翁》
《钱塘湖春行》《忆江南》
写作背景:
元和十年,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杀了宰相武元衡,以 此向朝廷示威,白居易认为这是“国耻”。激于义愤,他 率先上疏“急请捕贼,以雪国耻”。但都被权贵们加上 “越职奏事”的罪名,又造说,白母亲因看花坠井而死, 而他却作赏花诗,“有伤教化”。于是贬为江州刺史,继 而又贬为江州司马(九品小官)。白居易获罪的真正原因 主要是他写的针砭时弊的讽谕诗,正如他自己所说
(5)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琵琶女演奏暂歇后
“ 银瓶乍破水浆迸 ,
铁骑突出刀枪鸣
写作背景
《琵琶行并序》创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白居易任谏官时,写 了大量的讽喻诗,得罪了权贵。元和十年(815),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 派人刺杀。白居易上疏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贬为 江州刺史;又被诬陷所作“赏花”和“新井”的诗“甚伤名教”,再贬为 江州司马。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且州司马实际上是种闲散职 务。次年他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
故事经过:“听其音”“有京都声”,倍觉亲 切。“问其人”辨明身份。听曲“悯然”,引出凄 凉身世。心意相通,顿生怅然。
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梳理全诗的主要内容
江头送客 琵琶弹奏 自述身世 感叹谪居 满座哭泣
赏析音乐描写 和环境描写
第贰章
请找出文中琵琶女的三次演奏
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 歌合为事而作”
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
《卖炭翁》
《钱塘湖春行》《忆江南》
写作背景:
元和十年,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杀了宰相武元衡,以 此向朝廷示威,白居易认为这是“国耻”。激于义愤,他 率先上疏“急请捕贼,以雪国耻”。但都被权贵们加上 “越职奏事”的罪名,又造说,白母亲因看花坠井而死, 而他却作赏花诗,“有伤教化”。于是贬为江州刺史,继 而又贬为江州司马(九品小官)。白居易获罪的真正原因 主要是他写的针砭时弊的讽谕诗,正如他自己所说
(5)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琵琶女演奏暂歇后
“ 银瓶乍破水浆迸 ,
铁骑突出刀枪鸣
文言文-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课件PPT(63页,含翻译、内容讲解、课堂练习)

第二次演奏
第三次演奏
明写。诗人的自诉,反转过来感染了琵琶女,当她再次演奏时,那声音就更加凄苦感人,因而反转过来又激荡起诗人的情感波涛,以致泪湿青衫。琵琶声使诗人和琵琶女的情感融合在一起。
人物描写
《琵琶行》中的
人物象。并说明二者的遭遇反映了怎样的主题。
第四段:同病相怜感慨多。琵琶女的遭遇激起诗人的深切同情,也触发了诗人的迁谪之愤,不禁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共鸣。
段落大意
第三段:月下自叙身世苦。琵琶女的身世前后截然不同:早年色艺超群、红极一时,过着奢华惬意的生活,年长色衰之后沦落江湖,处境悲凉。
第五段:重闻琵琶青衫湿。 一个是“凄凄不似向前声”,一个是“江州司马青衫湿”,命运使他们互结为知音。
文字与旋律变化
修辞的运用
正面及侧面描写
这首诗的音乐描写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出色的音乐描写体现在哪里
① 表现了旋律的发展变化。② 借助多种修辞手法把各个阶段的不同乐声表现了出来。③ 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起来表现乐曲的艺术魅力。
①旋律的发展变化
“转轴拨弦”一句写调弦校音,是演奏的准备。
“弦弦掩抑”“低眉信手”两句是起调阶段,乐曲低沉舒缓。
译文
YIWEN
被我的话所感动她站立了好久,回身坐下再转紧琴弦拨出急声。凄凄切切不似刚才奏过的单调,在座的人重听都掩面哭泣不停。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江州司马的青衫已被泪水浸湿。
整体感知
ZHENGTIGANZHI
整体感知
1.全诗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2.概括小序及各段的大意。3.全诗的主旨是什么?
这系列动词,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欣喜之情和急欲相见的迫切心情。
①“移”“邀”“添”“回”“开”“呼”“唤”等动词的作用。
第三次演奏
明写。诗人的自诉,反转过来感染了琵琶女,当她再次演奏时,那声音就更加凄苦感人,因而反转过来又激荡起诗人的情感波涛,以致泪湿青衫。琵琶声使诗人和琵琶女的情感融合在一起。
人物描写
《琵琶行》中的
人物象。并说明二者的遭遇反映了怎样的主题。
第四段:同病相怜感慨多。琵琶女的遭遇激起诗人的深切同情,也触发了诗人的迁谪之愤,不禁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共鸣。
段落大意
第三段:月下自叙身世苦。琵琶女的身世前后截然不同:早年色艺超群、红极一时,过着奢华惬意的生活,年长色衰之后沦落江湖,处境悲凉。
第五段:重闻琵琶青衫湿。 一个是“凄凄不似向前声”,一个是“江州司马青衫湿”,命运使他们互结为知音。
文字与旋律变化
修辞的运用
正面及侧面描写
这首诗的音乐描写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出色的音乐描写体现在哪里
① 表现了旋律的发展变化。② 借助多种修辞手法把各个阶段的不同乐声表现了出来。③ 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起来表现乐曲的艺术魅力。
①旋律的发展变化
“转轴拨弦”一句写调弦校音,是演奏的准备。
“弦弦掩抑”“低眉信手”两句是起调阶段,乐曲低沉舒缓。
译文
YIWEN
被我的话所感动她站立了好久,回身坐下再转紧琴弦拨出急声。凄凄切切不似刚才奏过的单调,在座的人重听都掩面哭泣不停。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江州司马的青衫已被泪水浸湿。
整体感知
ZHENGTIGANZHI
整体感知
1.全诗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2.概括小序及各段的大意。3.全诗的主旨是什么?
这系列动词,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欣喜之情和急欲相见的迫切心情。
①“移”“邀”“添”“回”“开”“呼”“唤”等动词的作用。
统编版必修上册8.3《琵琶行》课件(共35张PPT)

“江州司马青衫湿”(侧面烘托)
一.江头送客闻琵琶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dí)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晚间在浔阳江边送别友人,枫叶荻花,在秋风里沙沙抖动。 主人下了马,走进友人的船中,拿起酒想喝,却没有音乐 助兴。
• 再三呼唤,她才肯走出船舱, • 还抱着琵琶,遮住半边脸庞。
2.演奏名曲 前奏曲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 拧转轴子,拨动了两三下丝弦, • 还没有弹成曲调,已经充满了情感。 • 低沉抑郁,每一弦都在叹息, • 每一声都在沉思, • 好象在诉说不得意的身世。 • 低着眉随手连续地弹, • 说尽那无限伤心的事。
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琵琶女 诗人
事件 奏 自叙 作诗 曲 身世
小序
小序简要地概括了全诗的内容,交代了写 诗的时间、背景、缘由、动机,并确立了诗 歌的主题:同情琵琶女,控诉社会现实,抒 发内心苦闷、失意之情。
诗中运用比喻写乐曲的抑扬顿挫,出神入 化,对音乐的描写可谓千古绝唱。
• 听课文朗读,思考下列两个问 题: 1、本诗描写了琵琶女弹奏的 精妙的乐曲,请问在诗中琵琶 女一共弹奏了几次?用文中的 诗句回答听者的感受是什么?
• 元和十年,我贬官到九江当司马。第二年秋季的 一个夜晚,到湓浦口送一个朋友,听见船中有人 弹琵琶,那声音,铮铮纵纵,很有京城里的韵味。 问那个人,才知道她原来是长安歌伎,曾经跟曹、 穆两位名师学弹琵琶,年纪渐大,姿色衰退,只 好嫁给一个商人。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 事,今漂沦憔悴,转徒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 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 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 行》。
琵琶行超完整ppt课件

了宝贵的文学资源。
个人感悟
通过对唐诗的学习,我深刻感受 到古典文学的魅力,体会到中华
文化的博大精深。
对未来的展望
传承与创新
在当今时代,我们应该传承唐诗的优秀传统,同时不断创新,使 古典文学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
个人努力的方向
未来,我将继续深入研究古典文学,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为 传承中华文化做出贡献。
艺术特色
琵琶行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独特的叙 事方式、生动的比喻和丰富的音乐 描写,展现了白居易卓越的文学才 华。
对唐诗的感悟
唐诗的地位
唐诗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 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是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
唐诗对后世的影响
唐诗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其严谨的格律、深邃 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为后世提供
后世的诗人、音乐家、戏曲家等从中汲取灵感,传承和发展了琵琶行的艺术精髓。
琵琶行成为了中国文化和艺术的代表之一,被世界各地的人们所欣赏和传承。
当代的价值与意义
琵琶行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和人文 精神,对于当代人们的思想观念、审 美追求、价值取向等方面仍具有重要 的启示意义。
琵琶行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得到了 广泛的认可和传承,成为了中国文化 艺术的瑰宝之一。
重点词汇解析
总结词:重点标注
详细描述:对《琵琶行》中的重点词汇进行标注和解析,包括生词、难点词等,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并理解诗句中的关键词汇 。
06
结束语
对琵琶行的总结
琵琶行概述
琵琶行是一首长篇叙事诗,通过 对琵琶女高超琴艺的描绘,展现
了唐代社会的繁华与落寞。
主题分析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围绕音乐、人生 和社会的感慨,通过琵琶声传达出 深沉的情感。
个人感悟
通过对唐诗的学习,我深刻感受 到古典文学的魅力,体会到中华
文化的博大精深。
对未来的展望
传承与创新
在当今时代,我们应该传承唐诗的优秀传统,同时不断创新,使 古典文学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
个人努力的方向
未来,我将继续深入研究古典文学,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为 传承中华文化做出贡献。
艺术特色
琵琶行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独特的叙 事方式、生动的比喻和丰富的音乐 描写,展现了白居易卓越的文学才 华。
对唐诗的感悟
唐诗的地位
唐诗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 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是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
唐诗对后世的影响
唐诗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其严谨的格律、深邃 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为后世提供
后世的诗人、音乐家、戏曲家等从中汲取灵感,传承和发展了琵琶行的艺术精髓。
琵琶行成为了中国文化和艺术的代表之一,被世界各地的人们所欣赏和传承。
当代的价值与意义
琵琶行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和人文 精神,对于当代人们的思想观念、审 美追求、价值取向等方面仍具有重要 的启示意义。
琵琶行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得到了 广泛的认可和传承,成为了中国文化 艺术的瑰宝之一。
重点词汇解析
总结词:重点标注
详细描述:对《琵琶行》中的重点词汇进行标注和解析,包括生词、难点词等,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并理解诗句中的关键词汇 。
06
结束语
对琵琶行的总结
琵琶行概述
琵琶行是一首长篇叙事诗,通过 对琵琶女高超琴艺的描绘,展现
了唐代社会的繁华与落寞。
主题分析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围绕音乐、人生 和社会的感慨,通过琵琶声传达出 深沉的情感。
《琵琶行》ppt课件【可编辑全文】

摹写声音的至文
• “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 琴》,李长吉《李凭箜篌》,皆摹写声 音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 足以移人。”
• ——[清]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
《听颖师弹琴》韩愈
呢呢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1. 正容,显出庄肃的 脸色。
2. 节拍。 3. 逝去。 4. 走了以后。来,助
词,无义。 5. 纵横错乱的样子。 6. 忽然,一下子。 7. 按曲编写歌辞。
1. 解释下列红色词语的意思。 ①《白氏长庆集》 ②《琵琶行》 ③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④五陵年少争缠头 ⑤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⑥妆成每被秋娘妒 ⑦终岁不闻丝竹声
文章结构
江头送客闻琵琶 江上聆听琵琶曲
邀见歌女 演奏名曲 听者陶醉
歌女倾诉身世苦
同病相怜伤迁谪 重闻琵琶青衫湿
少年欢乐 晚年沦落 悲苦心境
对乐曲的描写
• 第一次弹奏: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间接描写:
以听众的反应来 衬托琵琶乐曲的 优美动听。
•第二次弹奏
乐曲变化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结构
明线
琵琶女生平际遇 §1:第一次弹奏 §2:第二次弹奏 §3:自述身世 §4: §5:第三次弹奏
相同 逢是 何天 必涯 曾沦 相落 识人 。,
暗线
白居易自身经历 左迁谪居,送客江边 联想自身
以彼之详 自述遭遇 补己之略 翻作歌行
知人察情
• 阅读第三、四段,对比归纳出诗人和琵琶女的生活 经历,体会共同之情。
8.3《琵琶行(并序)》课件(共60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一会儿像黄鹂在花下啼鸣婉转流利,一会儿又像泉水在冰下流动滞涩不畅。 好像冰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
内心深藏的忧愁和怨恨
突然
溅射
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
急速冲出
通“划”
悄然
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江边
形容微风吹动的声音
音乐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
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夜晚我到浔阳江头送别客人,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得发出飒飒声响。 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想要饮酒却无助兴的音乐。 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茫茫江水中浸着一轮冷月。
她说她本是京城负有盛名的歌女,老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虾蟆陵。 十三岁就已学会弹奏琵琶技艺,名字登记在教坊乐团的第一部里。 每曲弹罢都令艺术大师们叹服,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伎们嫉妒。
京城的富贵子弟争着给我赏赐,每当一曲弹罢,不知要给多少彩绸。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 年 ,秋 月
节拍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创作背景
《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一年(816)。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 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喻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 元和 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白居易情急之中上疏请捕刺 客 ,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又进而诬陷 他作《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 ,再贬江州司马。江州当时被看 成是“蛮瘴之地”,加之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一 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
内心深藏的忧愁和怨恨
突然
溅射
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
急速冲出
通“划”
悄然
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江边
形容微风吹动的声音
音乐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
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夜晚我到浔阳江头送别客人,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得发出飒飒声响。 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想要饮酒却无助兴的音乐。 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茫茫江水中浸着一轮冷月。
她说她本是京城负有盛名的歌女,老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虾蟆陵。 十三岁就已学会弹奏琵琶技艺,名字登记在教坊乐团的第一部里。 每曲弹罢都令艺术大师们叹服,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伎们嫉妒。
京城的富贵子弟争着给我赏赐,每当一曲弹罢,不知要给多少彩绸。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 年 ,秋 月
节拍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创作背景
《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一年(816)。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 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喻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 元和 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白居易情急之中上疏请捕刺 客 ,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又进而诬陷 他作《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 ,再贬江州司马。江州当时被看 成是“蛮瘴之地”,加之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一 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一词多义 (1) 言 感斯人言(n 话语) 凡六百一十六言(n 字) 自言本是京城女(v 说) (2) 命 遂命酒(v 吩咐,命令) 命曰[琵琶行](v 取名) (3) 为 因为长句(v 写、作) 初为【霓裳】后【六幺】(v 弹奏) 为君翻作【琵琶行】(介词,为、替)
琵琶行(并序)文言知识梳理
一、 通假字 (1)曲终收拔当心画(画通划) (2)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金字旁的篦,密齿梳) 二、 古今异义 (1)明年秋,送客湓浦口(明年:古:第二年 今: 指今年的下一年) (2)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古:年纪大了 今:长 子、长兄等) (3)又闻此语重唧唧(唧唧:古:叹息声 今:一般指 虫鸣) (4)因为长句(因为:古:因此写了 今:表原因) (5)暮去朝来颜色故(颜色:古:容貌 今:色彩) (6)凄凄不似向前声(向前:古:刚才 今:朝向前方 (面))
(4) 暂 凝绝不通声暂歇(副词,短暂) 如听仙乐耳暂明(副词,顿时、忽然) (5)幽 别有幽愁暗恨生(深沉) 幽咽泉流冰下难(形容低微,隐晦,不畅达) 野芳发而幽香(清幽幽的)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昏暗) (6)语 琵琶声停欲语迟(v 说话,回答) 今夜闻君琵琶语(n 曲) (7)暗 寻声暗问弹者谁(轻声地) 别有幽愁暗恨生(隐藏的) 偏听则暗(糊涂,愚昧)
四、 词类活用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遂命酒(酒:名词作动词,摆酒席) 歌以赠之(歌:名词作动词,作诗) 商人重利轻别离(重、轻:形容词作动词,看重、 轻视) 五、 文言句式 1、 倒装句 转徒于江湖间(于江湖间,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于穆,曹二善才,介词 结构作状语,后置)
2、 省略句 问其人,本(是)长安倡女 送客(于)湓浦口 使(之)快弹数曲 沉吟放拔插(于)弦中 3、 被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