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含义

合集下载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_整理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_整理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文化含义及理解(第一编)(一)树木类1.松柏松柏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2.竹子竹子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用以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

竹子、竹林深为隐者所爱。

3.杨柳“柳”谐音“留”,常作留客之意,又因柳丝柔长,风吹而成缠绵难舍之状,故古人常折柳送别。

将别情用柳化成形象语句的是柳永,他在《雨霖铃》中写道:“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以杨柳岸配合晓风、残月等意象,把自己与情人分别的凄惨之意描绘得淋漓尽致。

4.梧桐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5.芭蕉“芭蕉”和“梧桐”的意象差不多,都是离情别绪孤独忧愁的象征。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

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二)花草类1.红叶传情之物。

朱淑真《恨春》:“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

”据唐人范摅《云溪友议》:相传唐人卢渥从宫墙外水沟中拾到一片写有怨诗的红叶,后珍藏起来。

宣宗放宫女嫁人,卢渥选中的宫女,正巧就是在红叶上题诗的人。

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如高明《二郎神·秋怀》:“无情红叶偏向御沟流,诗句上分明永配偶,对景触目恨悠悠。

”2.黄叶秋风萧瑟,落叶飘零,常给人凄凉孤独之感,故古典诗歌中黄叶常常指凋零或美人迟暮之意。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古诗文里的常见意象在诗词中,诗人们经常借物抒情创造出许多美丽的意象,每一种意象都代表不同的情绪和情思了解了它们,对赏析古诗很有帮助。

1.杜鹃,是一种鸟,又名子规、杜宇等,在杜鹃叫声很像“不如归去”,于是古诗词中的杜鹃就成为抒发凄凉、哀伤情感的意象。

例如:①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无题》②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蝉,.蝉的寿命很短,基本上只活在夏天,到了秋天就会死去,死前的叫声听上去非常凄惨,所以诗人会用秋蝉或寒蝉来象征悲伤和凄惨的情绪例如:①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骆宾王《在狱咏蝉》②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3.乌鸦,乌鸦出没的时间,多是秋冬季节的黄昏,再加上自身的外貌与习性,因而成为体现凄凉的意象,古人除了将乌鸦与破败景象相联系之外,还会用来象征“小人”,总之乌鸦在古诗中往往象征着不好的人或事例如:乌鸦撩乱舞黄云,楼上飞花已唾人。

范成大《欲雪》4.落花,暮春时节花朵纷纷凋落,缤纷的落花是,古诗词伤春主题里最常见的意象,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

例如:残月晓窗迥,落花幽院深。

元稹《春病》5.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用来烘托思乡之情,鸿雁还是书信的象征,古代就有雁足传书的典故。

例如: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6.红豆又叫相思子,相爱的人会用红豆来寄托相思,王维有著名诗作《红豆》“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红豆一直以来都被当做爱情的象征。

7.帆船,帆、船、舟,都是水上漂浮之物,行驶在茫茫的水面上,诗人往往将自己人生情感,以及在行舟中的感受融入帆船中,比如漂泊他乡或者“逆水行舟”的积极进取等等例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8.松柏,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对松柏树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常用松柏象征坚强不屈的品格,并把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

古诗词常见意象内涵简析.

古诗词常见意象内涵简析.

古诗词常见意象内涵简析1.杜鹃,源自望帝神话,每当人们漂泊在外,对故乡、故国魂牵梦绕时,常借其来表达难以抚平的愁思。

是悲思、哀苦的载体。

如: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无题》)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秦观《画堂春》)惆怅多山人复稀,杜鹃啼处泪沾衣。

(顾况《忆故园》)杜鹃啼后归舟发,只有春愁满载还。

(郑思肖《怀归》)2.湘竹,诗词中常用湘妃竹(斑竹、湘竹、泪竹)意象来表达悲伤的情思。

楚客肠欲断,湘妃泪斑斑。

(岑参《秋夕罗山人弹三峡流泉》)杜鹃声似哭,湘竹斑如血。

(白居易《江上送客》)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李商隐《泪》)湘竹几时休染泪,楚旌终日自摇风。

(刘筠《送客不及》)3.碧血,源自苌弘的传说。

是诗词中用于表示忠贞,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的意象。

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郑元佑《汝阳张御史死节歌》)血化三年碧,心存一寸丹。

(郑允端《读文山丹心集》)冤血九原应化碧,阴磷千载自沉红。

(孟亮揆《于忠肃墓》)碧血自封心更赤,梅花人拜土俱香。

(蒋士铨《梅花岭吊史阁部》)4.巫山云雨,源于远古先民“天地交感,化生万物”的原始观念,其含义是男女幽会。

亦写作云雨巫山、阳台云雨、云雨等。

一支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李白《清平调》)行云行雨,非花非雾,为谁来为谁还去。

(贺铸《鸳鸯语》)相逢相笑今如梦,为雨为云今不知。

(刘禹锡《有所嗟二首》)岂知为云为雨处,只有高唐十二峰。

(李商隐《深宫》)5.哀猿,源于大自然对人的影响而积淀下来,内涵是哀愁凄厉。

这种悲愁常与思乡、怀人或迁谪的痛苦相联系。

殊方日落玄猿哭,故国霜前白雁来。

(杜甫《九日》)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愁猿。

(王昌龄《卢溪别人》)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刘禹锡《竹枝词》)天寒雁度堪垂泪,日落猿啼欲断肠。

(孟浩然《登万岁楼》)6.陇头流水,陇水(陇坂)意象是以思乡为意蕴,写征人的流离之苦,思归之痛。

借问陇头水,年年恨何事?全疑呜咽声,中有征人泪。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一)树木类1、松柏: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象征坚贞、高洁的品格。

2、竹子: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深为隐居者所爱。

3、杨柳:谐音“留”,风吹而成缠绵难舍之状,故古人常折柳送别。

4、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5、芭蕉:是离情别绪、孤独忧愁的象征。

6、折桂:比喻科举及第。

7、怀桔:指孝顺双亲。

(二)花草类1、黄叶:常给人凄凉孤独之感。

2、采薇:借指隐居生活,表现坚守节操。

3、红豆:相思豆,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4、小草、野草:坚韧不拔,比喻愁情绵绵无绝,草枯草荣,让人珍惜时间,哀叹人生苦短。

5、落花:代表生命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死亡的焦虑、忧伤。

6、菊花:傲霜之花,比喻坚强的品格、清高的气质,象征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7、梅花:表现不怕打击和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比喻诗人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8、荷、莲:表现高洁、清高、洁身自好的品格。

莲子:怜子,借以表达爱情。

(三)鸟兽类1、杜鹃(子规):是凄凉、哀伤的象征。

2、燕子: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入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

表现春天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

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

表现世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亡国家破的感慨和悲愤。

代人传书,诉离情之苦。

3、鹧鸪:叫声像“行不得哥哥”,勾起游子旅人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4、蝉、寒蝉:只喝树汁,不食人间烟火,比喻人品高洁。

秋蝉,是悲凉的同义词。

5、鸿雁: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愁思。

鸿雁传书。

6、双鲤:代指书信。

7、青鸟:传书的信使。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一、协议关键信息1、常见意象:月、柳、梅、菊、雁、竹等2、象征意义分类:思乡怀人、离别愁绪、高洁品质、坚韧精神等3、诗词举例:《静夜思》《折杨柳》《梅花》《饮酒》《使至塞上》《竹石》等二、具体内容11 月的象征意义111 思乡怀人的象征在古诗词中,月常常被用来寄托思乡怀人的情感。

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明月的光辉洒在床前,诗人恍惚中以为是地上的霜,抬头仰望明月,不禁低头思念起远方的故乡。

又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112 孤独寂寞的象征月也常被用来象征孤独寂寞的心境。

如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一弯残月挂在稀疏的梧桐树上,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的氛围。

113 美好时光的象征有时月还象征着美好的时光。

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江月年年相似,而人生短暂,引发了对时光和生命的思考。

12 柳的象征意义121 离别愁绪的象征柳在古诗词中多与离别相关。

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柳”与“留”谐音,暗含挽留之意。

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客舍旁新绿的柳色,增添了离别的愁绪。

柳永的《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杨柳岸边,晓风轻拂,残月高悬,烘托出离别的凄楚。

122 柔情的象征柳也能象征柔情。

如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用生动的笔触描绘出柳树的柔美姿态。

13 梅的象征意义131 高洁品质的象征梅在严寒中独自绽放,常被视为高洁品质的象征。

如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古诗词常见意象

古诗词常见意象

古诗词常见意象一、植物类:1.梅花:意志坚忍不拔;高洁品格。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2.兰花、莲花:品质高洁的君子。

“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3.菊:高洁、脱俗、隐逸。

“菊,花之隐逸者也”4.竹:气节、劲健、积极向上。

5松:坚贞、傲雪斗霜、有凌云志、刚正节操。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6.杨柳(垂柳、柳枝、柳):惜别怀远、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pǔ)别,愁见丁香结”。

8.梧桐: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凄凉、悲伤之意。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9.芭蕉: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时光易逝。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10.桃花:象征美人。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11.杨花:有离散、漂泊之意。

“杨花落尽子规啼”12.落花、落红、残红:时光流逝;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感叹与哀愁。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13.牡丹:富贵、美好。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14.红豆:相思、愁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15.梅子: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二、动物类:1.杜鹃:凄凉哀伤、有归家之意,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古诗词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常用的意象在形式上承载着丰富的象征意义,是古人表达情感、抒发思想的表现方式。

以下是部分常见意象和其象征意义。

1. 春天春天是一个象征万物生长、迎来新生的季节,象征生机勃勃、万象更新的生命力和希望。

例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静夜思》)。

这里的春色代表新的开始和希望,一枝红杏则意味着万物生长的力量和生机。

2. 月亮月亮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感情和文化传统,象征美好的情感和思想境界。

例如:"庭前有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

这句古诗中的月光代表独具匠心、追求卓越的品质,也代表着文化的自我价值。

3. 花朵花朵象征着美丽和神秘,也代表美好的爱情和夫妻之间的感情。

例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绮怀》),这里的细叶和春风是美爱情的象征,代表着情感和人类的向往。

4. 山山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代表着人们向上进取、挑战自我、探索生命真理的精神。

例如:"青山绿水几竿楼,一点浮云半片秋"(《登楼》),这里的青山绿水是人民艰苦奋斗和努力不懈的代表,而浮云则代表着群众的智慧和力量。

5. 水水在古诗中是常用的意象,它代表着流动、变换和柔弱,也象征着生命的不可逆转。

例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菩萨蛮》),这里的雨代表生命与变化的世界观,也代表了生命中的不可逆转。

总之,古诗词中的意象经过了千百年的发展和沉淀,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精神意义,是我们传承和弘扬文化传统的重要元素。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意境与赏析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意境与赏析

常见意象:1、 望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伤。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2、黄昏、夕照(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

感伤的心情意绪、人生迟暮的生命悲叹、伤古吊昔的悲凉意蕴。

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3、流水、落花——古人云:“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把水与时间的流失结合起来,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是中 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 燕归来”(晏殊《浣溪沙》)“落花流水”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死亡的焦虑忧伤。

此 外,唐代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 扁舟。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则用流水这一意象来比喻愁怨的浓厚和不绝。

4、 长亭——陆上送别之所。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5、 羌笛----象征凄切悲凉之意境。

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

唐代边塞诗中经 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 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就不再列举了。

6、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木类:
1.梅花——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君子
梅花冲寒斗雪,玉骨冰肌,孤高自赏,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陈亮《梅花》:“一多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先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2.兰——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追求淡泊——君子隐士
兰花,清馨不浊,香气纯正,花姿优美,体态匀称,叶型矫健,交错变化,韵味飘逸。

因古典诗歌中常写其清雅幽香,芳草自怜,因为兰花的幽香和姿态优美,故兰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东西。

如兰交——喻志同道合之人,兰涂——美好的前途,兰质——如兰一般的品质。

明代徐谓的《兰》:“莫讶春光不属侬,一香已足压千红。

总令摘向韩袖,不作人间脑麝风。

”这首诗写出了春兰的美,兰以幽香取胜,比春光中的“千红”不知要高出多少倍。

3.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绿竹葱茏——正直谦虚,坚贞高洁——隐士君子
A.古人把竹子的自然形状跟人的道德追求联系起来。

白居易的《养竹记》就将竹子“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

张九龄的咏竹诗《和黄门卢侍御咏竹》:“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

”赞美竹的气节与虚心。

B.玄学家、隐士、诗人喜欢在绿竹葱茏的环境谈玄论道,而这些画面也越来越多进入他们的诗作中。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竹径通幽出,禅放花木深。


4.菊花(黄花、东篱)——临秋而开,颜色淡雅——凌冰傲霜,不畏权贵;淡泊名利,不求闻达——志士、君子。

A.临秋而开——凌冰傲霜,不畏权贵,坚守晚节——志士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B.颜色淡雅---淡薄名利,不求闻达——隐士
例诗: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5.草——随事序而流转碧草连天——触动忧思思念绵绵——表现离别羁旅之情
《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此二句是写睹草色而思离人,愁绪幽深。

6.落花——花落春归——伤春悲秋,青春易逝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写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

7.扬花(柳絮)——飘忽不定——离愁别绪——游子思妇、好友相别
苏轼《水龙吟》“细看不四杨柳花,点点是离人泪。


8.杨柳(柳、杨)——“柳”者,“留”也,柳枝依依---缠绵悱恻,离愁别绪——送别怀人;“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首开了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

B“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9.松柏——岁寒后凋,高大挺拔——正气凛然,坚贞高洁——高洁之士
李白多次称誉松的物性,如“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


10.梧桐——遇秋先陨——悲秋之情——孤直失意者
白居易《长恨歌》的“秋雨梧桐叶落时”就渲染了唐明皇“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的孤寂哀愁。

●动物类
11.大雁(雁、飞鸿)雁姿雄壮,春秋迁徙,鸿雁传书——雄浑悲壮,思乡之情,书信来往——壮士、游子、怀人。

雁来惨淡沙场外,月出苍茫云海间。

——〈宋〉陆游。

借秋空雁阵渲染沙场征战的雄浑悲壮之貌。

韦应物的《闻雁》:“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诗人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

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北宋晏殊《清平乐》这里是鸿雁传书。

12.蝉——栖高饮露——志行高洁——高洁之士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唐虞世南《蝉》。

鸣蝉成了具有高标逸韵人格的象征,成了诗人自己是因为立身高洁而不是因为凭借外在的力量才被重用的表白。

另外,因为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

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

”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寒蝉鸣我侧”(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13.猿——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唐杜甫《登高》
14.杜鹃(杜宇、布谷、子规)——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

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

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

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唐李商隐也在《锦瑟》中用“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来抒写诗人内心极度的哀怨。

15.酒——促人亢奋,引人抒怀——富于想象,借酒抒情——豪放洒脱,借酒浇愁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借酒表达了深厚的强烈的依依惜别之情。

16.捣衣(捣练)---寒夜捣衣,寄予征人---战争停止,离妇思人---忧国忧民、征人离妇
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气象地理类
17.夕阳(斜阳、落日)---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游子、思妇、壮士、思乡怀古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王维的《使至塞上》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8.流水——流水不返,延绵不绝——时光易逝,情谊绵绵——怀古思念、爱恨情长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流水一去不复返,故古人常以流水喻时光的流逝,慨叹时光易逝,生命苦短。

五代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以流水喻感情的绵远、悠长、无尽。

19.秋:秋——万物凋零——英雄美人迟暮——英雄、美人
秋——满目苍凉——思乡怀人——游子、思妇
秋——天高云淡——心胸壮阔——壮士、良臣
徐再思的《水仙子》:“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以秋日的意象来诉说离情。

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借秋天描写开阔壮观之景。

20.月: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游子思妇
月——连接古今,连接异地——感叹时光流逝,追思历史——豪放洒脱者
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他曲折命运的悲剧,尽情地展现在“春花秋月”的时间之流中。

表现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