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下册 7.3 频数和频率教案 (新版)苏科版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苏科版7.3频数和频率教学设计

a.收集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数据,计算频数和频率,并分析分布特征。
b.某商店一个月内销售各类商品的数量如下:食品类1500件,服装类800件,家电类500件,其他类200件。请计算各类商品的频数和频率,并绘制相应的统计图表。
3.探究题:
a.小明和小红在讨论频数和频率时,小明认为频数越高,频率就一定越高;小红则认为频数和频率没有必然联系。请结合具体例子,说明你的观点。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频数和频率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
3.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强调频数和频率在统计学中的重要性。
4.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相关知识点,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高自己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教学难点突破策略
对于计算频数和频率这一难点,教师可以通过以下策略进行突破:
a.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感受频数和频率的计算过程。
b.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频数和频率的概念。
c.利用小组合作,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d.适时给予个别辅导,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4.案例分析,学以致用
结合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形成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
5.课堂小结,反馈评价
在课堂尾声,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知识,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评价,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新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7章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7.3频数与频率》教案_6

课题 7.3 频数与频率
教时
1
教
1、能正确说出调查中频数与频率的含义
学
2、能确定调查中频数与频率的结果
目
标
教学 重点、 难点
、能正确说出调查中频数与频率的含义 2、能确定调查中频数与频率的结果
授课教师 韩宝忠 个性化处理
教
多媒体,实物
学
手
段
教学
步 骤 1、调查中产生的数据表示方式有
及 过 2、为了增强环保意识,学校规定每班选举 1 名同学当“环保卫
程
士”,八 1 班有 4 名同学竞选。
如果你是班主任, 你认为如何选出哪一位同学当 “环保卫士” ?
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课堂探究、合作提升】 思考交流: 1、在上述竞选过程中,能出现哪些数据? 2、根据什么数据确定当选同学? 归纳: 为了使用的方便对于上述数据我们给出相应的名称 频数: 频率: 试一试: 上述调查中 4 名同学的频数是什么? 4 名同学的频率是什么? 小结:调查中通常用什么方式确定频数,如何记录? 频数满足的规律是什么?频率满足的规律是什么?
( 板 书 1. 频数: 设 计 2. 频率
3. 例题教学(略)
教 学 让学生了解掌握频数与频率的概念并会进行计算 后记
2020年八年级数学下册 7.3 频数和频率教案 (新版)苏科版 .doc

2020年八年级数学下册 7.3 频数和频率教案(新版)苏科版
教学目标:1.掌握频数、频率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频数与频率;
2.通过统计数据,制成各种图表,增强学生对生活中所见到的统计图表进行数据处理和评判的主动意识;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通过对数据的整理,提高学生的责任心与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
重点、难点:频数与频率的概念,会计算频数与频率.在合作探究中,通过频数和频率的计算对一些简单的事情作出合理的推测,识别各种图表的优缺点。
教学过程:
一.【预学指导】
1、调查中产生的数据表示方式有
2、为了增强环保意识,学校规定每个班级选举1名学生当“环保卫士”.八年级(1)班有4名同学参加竞选,你有什么好办法?
二.【问题探究】
问题1:
1、在上述竞选过程中,能出现哪些数据?
2、根据什么数据确定当选同学?
归纳:
为了使用的方便对于上述数据我们给出相应的名称
频数:
频率:
上述调查中4名同学的频数是: 4名同学的频率是:
问题2:
小组讨论:
1.选举“环保卫士”用的是哪种调查方法?
2.每个候选对象得票的频数指的是什么?频数是多少?
3.每个候选对象得票的频率指的是什么?频率是多少?
个人复备4.通过选举产生的“环保卫士”与指定某同学为“环保卫士”这两种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更好些?
三.【拓展提升】
课本尝试P22
此调查中的总数是多少?
按污染指数完成各级的数据。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呢?【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苏科初中数学八下《7.3 频数和频率》word教案 (3)

7.3 频数和频率学习目标:1.掌握频数、频率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频数与频率;2.通过统计数据,制成各种图表,增强学生对生活中所见到的统计图表进行数据处理和评判的主动意识;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通过对数据的整理,提高学生的责任心与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重点、难点:频数与频率的概念,会计算频数与频率.在合作探究中,通过频数和频率的计算对一些简单的事情作出合理的推测,识别各种图表的优缺点。
学习过程:一.【预学指导】1、调查中产生的数据表示方式有2、为了增强环保意识,学校规定每个班级选举1名学生当“环保卫士”.八年级(1)班有4名同学参加竞选,你有什么好办法?二.【问题探究】问题1:1、在上述竞选过程中,能出现哪些数据?2、根据什么数据确定当选同学?归纳:为了使用的方便对于上述数据我们给出相应的名称频数:频率:上述调查中4名同学的频数是: 4名同学的频率是:问题2:小组讨论:1.选举“环保卫士”用的是哪种调查方法?2.每个候选对象得票的频数指的是什么?频数是多少?3.每个候选对象得票的频率指的是什么?频率是多少?4.通过选举产生的“环保卫士”与指定某同学为“环保卫士”这两种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更好些?三.【拓展提升】课本尝试P22此调查中的总数是多少?按污染指数完成各级的数据。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呢?五.【反馈练习】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频数表示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B.频率表示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C.频数与总次数的比值是频率D.频率与总次数的比值是频数2、●○●○○●○○○●○○○○●○○○○○,出现实心圆的频数是,频率是,出现空心圆的频数是,频率是3、某班有50名学生,如果将他们按出生月份分成4组,其中4~6月份组的频率为0.32,则这个组有名同学。
5.下表是对某班50名学生如何到校问题进行的~次调查结果,根据表中已知数据填表:。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7.3《频数和频率》word教案

7.3 频数和频率
教学目标:1.掌握频数、频率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频数与频率;
2.通过统计数据,制成各种图表,增强学生对生活中所见到的统计图表进行数据处理和评判的主动意识;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通过对数据的整理,提高学生的责任心与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
重点、难点:频数与频率的概念,会计算频数与频率.在合作探究中,通过频数和频率的计算对一些简单的事情作出合理的推测,识别各种图表的优缺点。
教学过程:
一.【预学指导】
1、调查中产生的数据表示方式有
2、为了增强环保意识,学校规定每个班级选举1名学生当“环保卫士”.八年级(1)班有4名同学参加竞选,你有什么好办法?
二.【问题探究】
问题1:
1、在上述竞选过程中,能出现哪些数据?
2、根据什么数据确定当选同学?
归纳:
为了使用的方便对于上述数据我们给出相应的名称
频数:
频率:
上述调查中4名同学的频数是: 4名同学的频率是:
问题2:
小组讨论:
1.选举“环保卫士”用的是哪种调查方法?
2.每个候选对象得票的频数指的是什么?频数是多少?
3.每个候选对象得票的频率指的是什么?频率是多少?
个人复备4.通过选举产生的“环保卫士”与指定某同学为“环保卫士”这两种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更好些?
三.【拓展提升】
课本尝试P22
此调查中的总数是多少?
按污染指数完成各级的数据。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呢?【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7.3频数与频率-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7.3 频数与频率-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课程内容概要本节课主要介绍频数和频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通过例题和练习掌握两个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
教学目标1.了解频数和频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掌握频数和频率的计算技巧;3.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频数和频率。
教学重难点1.频数的定义和计算;2.频率的定义和计算;3.频数和频率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内容及方法1.概念讲解–进行简要的概念解释,引导学生理解频数和频率的基本概念和含义。
2.案例演示–搭配典型的例题或问题,演示如何计算频数和频率,并帮助学生理解实际应用中的相关计算方法。
3.问题练习–设计重心在于拓展学生思维和应用能力的问题,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并熟练掌握频数和频率的计算方法。
4.总结提高–课堂结束前进行简单的总结,并结合练习题的答案和解法,对上述知识点进行巩固和提高。
教学过程1. 概念解释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频数和频率的概念:•频数:在一组数据中某一数值出现的次数。
•频率:某个数值在总频数中所占的比例。
2. 案例演示假设班级有 40 名学生,他们的考试成绩分别为:成绩频数80 1290 18100 10现在,我们可以通过这张表计算出这组数据的总频数,以及每个数值的频率。
•总频数:12 + 18 + 10 = 40•80 的频率:12 ÷ 40 = 0.3(30%)•90 的频率:18 ÷ 40 = 0.45(45%)•100 的频率:10 ÷ 40 = 0.25(25%)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频数和频率是计算数据分布情况的两个重要参数,能够很好地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3. 问题练习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些练习,加深对频数和频率的理解和掌握。
问题 1某班级进行了一次月考,英语成绩的分布情况如下:成绩频数60 665 870 1075 1280 14请计算出英语成绩的总频数,并求出 65 分的频率。
问题 2某市场调查机构对某市某项商品的销售情况进行了调查,得到如下数据:销售额频数0~10 2010~20 3020~30 1530~40 5请计算出该项商品的总销售额,并求出销售额在 20 元以上的频率。
苏科初中数学八下《7.3频数和频率》word教案2

频数与频率本课时学习目标或任务1.能说出频数、频率的意义,知道频数与频率都能反映每个对象出现的频繁程度。
2.经历调查、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活动过程,体会数据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发展数感和统计观念。
正确理解频数、频率的意义。
本课时重难点或学习建议本课时教学资源的使用多媒体课件学习过程学习要求或学法指导自学准备与知识导学为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学校举办“环保节”,要求每班选出1名“环保小卫士”,选举办法如下:(1)民主提名候选人,全班同学举手表决,得票数较多的前3名为正式候选人:(2)在统一发放的白纸(选票)上,各自写上你认为应当选的1名候选人名字:(3)将选票投入投票箱:(4)由全班推选的3位同学分别唱票、监票和记录统计:(5)根据统计结果,得票最多的同学当选为“环保小卫士”.学习交流与问题研1. 频数:某个对象出现的次数;2.频率:频数与总次数的比值。
议一议:1.选举“环保小卫士”用的是哪种调查方法?2.每位候选人得票的频数指的是什么?3.每位候选人得票的频率指的是什么?4.你认为.通过选举产生“环保小卫士”与指定某同学为“环保小卫士”这两种方法,哪种更好?练习检测与拓展延伸(1)频数与频率是同一概念,且有时结果一样. (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在数l、2、3、2、1、2、3、2、2、1、2、3、2、1、2、1中“2”的频数是8,频率是.2 ( )2.在数字l241421235623412141中,“1”出现的频数是______,“2”出现的频数是________,“4”出现的频率是_______,“3”出现的频率是_______.3.下表是某班学生在一次身高测量中得到的统计结果:请回答:(1)这个班总人数是_______人;身高______、_____人数最多,分别是______人、_______人.(2)身高最高、最低的分别是______米、________米,他们分别是_______人、_______人.最高的与最低的相差_______米.4.历史上许多学者做过大量抛掷硬币的试验,请看下表:请你根据上表计算出正面的频率,根据计算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5.下表是对某班50名学生如何到校问题进行的~次调查结果,根据表中已知数据填表:反思或经验总结小课堂:如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
八年级数学苏科版下册 第七单元 《7.3频数和频率》教学设计 教案

7.3频数和频率一.教学目标:1.通过教材P44~P45体会数据的收集与表示,感受生活中的统计应用.2.通过常见的票数统计方法,尝试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3.熟悉频数、频率和总数之间的关系,尝试将其应用于相关计算.二.教学重难点:熟悉频数、频率和总数之间的关系,尝试将其应用于相关计算.三.教学方法:结构尝试教学法四.教学过程:教师对学生展示.点评.提问等情况作出积极的评价.˙归纳小结变式训练感悟验证1、某班学生一次数学测验的成绩如下(单位:分):64 85 92 54 70 8262 70 92 79 82 81 6877 82 80 95 62 70 9590 71 71 88 82 8791 89 86 68 72 97 5467 75 78 84 88 76 88请你根据上面的数据填表(含最小值和最大值).点评:计算各个频率后,发现各频率之和等于1.2、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某青少年研究所随机调查了泰州市内某校100名学生寒假用零花钱的数量(取整数元),以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根据调查数据制成如下统计表:根据表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将表格填写完整;(2)这次调查的样本容量是_______;(3)研究所认为,应对寒假用零花钱150元以上的学生提出勤俭节约的建议,试估计应对该校1 000名学生中的多少名学生提出这项建议?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准确地理解基本概念以及频率、频数、样本容量之间的计算关系和一些常用的结论,如各小组的频数之和等于样本容量,各小组的频率之和等于1.分组完成.同学黑板板演.完成后相互检查,并指出错误,及时订正.提示:与同学合作,采用“唱票”的方法统计数据,频率等于各分数段的人数与总人数的比值解答:填表如下:提示:根据频率的总和为1,很容易计算出100.5~150.5这一小组的频率为0.25,再根据频率计算公式就可以求出各小组的频数,把表格补全.样本容量是指样本中个体的数目,没有单位.第(3)题是通过样本的情况去估计总体的情况.解答:(1)由题意,第一组的频数为0.1×100=10;第三组的频率为1-0.1-0.2-0.3-0.1-0.05=0.25;第三组的频数为100×0.25=25;频率合计为1;(2) 100;(3)(0.3+0.1+0.05)×1000=450(人).∴估计应对该校1000名学生中的·强化方法.·写出并说出解题方法和步骤,用好“出声思维”的同时,使学生更好的加深对知识概念的理解.·再练一组加强方法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3 频数和频率
教学目标:1.掌握频数、频率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频数与频率;
2.通过统计数据,制成各种图表,增强学生对生活中所见到的统计图表进行数据处理和评判的主动意识;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通过对数据的整理,提高学生的责任心与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
重点、难点:频数与频率的概念,会计算频数与频率.在合作探究中,通过频数和频率的计算对一些简单的事情作出合理的推测,识别各种图表的优缺点。
教学过程:
一.【预学指导】
1、调查中产生的数据表示方式有
2、为了增强环保意识,学校规定每个班级选举1名学生当“环保卫士”.八年级(1)班有4名同学参加竞选,你有什么好办法?
二.【问题探究】
问题1:
1、在上述竞选过程中,能出现哪些数据?
2、根据什么数据确定当选同学?
归纳:
为了使用的方便对于上述数据我们给出相应的名称
频数:
频率:
上述调查中4名同学的频数是: 4名同学的频率是:
问题2:
小组讨论:
1.选举“环保卫士”用的是哪种调查方法?
2.每个候选对象得票的频数指的是什么?频数是多少?
3.每个候选对象得票的频率指的是什么?频率是多少?
个人复备4.通过选举产生的“环保卫士”与指定某同学为“环保卫士”这两种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更好些?
三.【拓展提升】
课本尝试P22
此调查中的总数是多少?
按污染指数完成各级的数据。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呢?【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