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益智成语故事:锲而不舍

合集下载

励志成语故事

励志成语故事

励志成语故事在古代中国,成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由于它们具有简洁明了、意义深远的特点,成语成为了汉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众多的成语中,有很多都蕴含着励志的故事,激励人们克服困难、追求梦想。

下面将介绍一些具有励志意义的成语及其背后的故事。

1. 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成语“锲而不舍”出自战国时期的《荀子》一书,意为坚持不懈、毫不放松。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功。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大夫襄子,他小时候喜欢雕刻玉器。

有一次,他听到了一位玉匠的话:“寸断玉者易找,寻一玉者难得。

”这句话使他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他开始锲而不舍地练习雕刻技术,最终成为了一位出类拔萃的玉雕师傅。

2. 金玉满堂(jīn yù mǎn táng)成语“金玉满堂”形容家庭充满财富和幸福。

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发生在宋朝时期,有一位杂技表演者叫陈福,他是一个穷人,但他非常渴望富有。

有一天,他在演出时不小心把一个水晶球弄碎了,里面竟然满是金子。

这一幕使人们明白,只要在平凡的工作中坚持努力,也有可能获得财富和幸福。

3. 知难而进(zhī nán ér jìn)成语“知难而进”表示敢于面对困难并积极应对。

故事发生在明朝时期,当时有一位年轻的将领叫董其昌,他精通兵法,却因长相丑陋而备受歧视。

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努力学习,最终成为了一位战功赫赫的将领。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遭遇什么困难,只要勇敢面对并努力克服,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4. 一鸣惊人(yī míng jīn g rén)成语“一鸣惊人”形容某人在某一方面的突然出类拔萃。

在明朝时期,有一位名叫杨守敬的天文学家,他在他的书中预测了一次日食,并成功地计算出了日食的时间。

这一预测令人惊讶,因为在当时,西方的天文学已经相对发达,而中国的天文学却相对滞后。

儿童成语故事《锲而不舍》

儿童成语故事《锲而不舍》

儿童成语故事《锲而不舍》
儿童成语故事《锲而不舍》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领域相当活跃,名家辈出。

当时有一位哲学家、教育学家荀子,其博大的学问、深刻的见解,令后人敬佩不已。

他写有许多散文,《劝学》称得上是其中的代表之作。

荀子在《劝学》篇中,提出不懈地学习可以增长人的才干、改变人的气质。

他特别指出,学习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荀子说:“只要你不断地堆积泥土,就能最终堆成高山,风雨就会从山里产生出来;只要你不断地积聚少量的水,就一定会形成深渊,那里就会有蛟龙来潜藏;只要你做好事做多了,就一定会养成一种美德,如此,要完全具备圣贤的思想品质也就不难办到了。

“这里重要的是,绝不能看轻点滴的积累。

人若是不一步一步地走,哪能走到千里之外?不汇积小河里的水,大江大海又怎么能形成呢?一匹千里马如果只跳一下,连十步的距离都不可能超过;而最劣等的马如果连续走十天,也能走很远。

后者的成功就在于从不停止前进啊!
“一个人如果懒懒散散,刻几下木头就停下来,他连朽木也刻不断;而如果他发愤图强,刻而不停的话,一定能把金石雕刻成器!总之,人要成功,就得不断地、专一地奋斗下去!”
荀子的这些话成为至理名言,一直流传至今。

成语释义:
常用来比喻坚持不懈。

锲:用刀子刻。

舍:放弃。

鼓励孩子的经典成语故事

鼓励孩子的经典成语故事

鼓励孩子的经典成语故事战国末期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荀况在《劝学》中教育人们做事情要有恒心和毅力,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这个词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不停地雕刻,就连金属和石头那么硬的东西都可以镂穿。

其中“镂刻”是一种精细的雕刻方式。

在哲学思想方面,荀子认为自然发展有其客观的规律;反对天命,不迷信鬼神,认为人定胜天;还主张因地、因时制宜,充分发挥人的才能,促使万物发展。

在教育方面,他写过一篇十分著名的文章——《劝学》,来阐明他的教育思想。

《劝学》中记述了他在教育、学习方面的很多理论,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

比如,他认为人接受教育,努力学习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使学生超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

在《劝学》中,荀子还用镂刻金石来说明学习一定要持之以恒的道理。

他写道: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学习知识是一个由少到多、日积月累的过程,高深渊博的学识是一点一滴积累而成的,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所以人们学习时一定要坚持不懈,只有这样才会取得成功。

锲而不舍的成语故事延伸【注音】qièér bùshě【出处】《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解释】锲:镂刻;舍:停止。

不断地镂刻。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用法】用作褒义。

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近义词】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坚韧不拔始终不渝【反义词】一暴十寒半途而废【年代】古代【例句】能否做成学问,除必要的天赋外,很大程度取决于有无~的精神。

鼓励孩子的经典成语故事:锲而不舍点评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没有恒心,连棵树都砍不了;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有恒心,连金子都可磨。

2.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专心致志地去做就没有不成功。

3.毅力和决心是人生成功路上至关重要的。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孟轲)小的时候,母亲送他到学堂读书。

锲而不舍的故事

锲而不舍的故事

锲而不舍的故事好的,以下是为您创作的锲而不舍的故事:在我多年的教育生涯中,见过太多孩子面对困难时的不同表现。

有的孩子一遇到难题就打退堂鼓,而有的孩子则能锲而不舍,坚持到底。

今天,我想跟您讲讲那些锲而不舍的故事。

记得有一次,我们学校组织了一场科技小发明比赛。

要求每个班级都要选出代表作品参加评选。

当时,我们班的小明同学就特别积极。

他平时就是个对科学充满好奇,爱动手捣鼓小玩意的孩子。

小明决定要做一个能自动浇水的装置。

他先是在纸上画了好多草图,一会儿皱眉思考,一会儿又兴奋地跟我描述他的想法。

刚开始,他尝试用一些简单的材料,像塑料瓶、吸管什么的,可做出来的东西根本没法正常工作。

第一次失败后,小明并没有灰心。

他放学后就一头扎进学校的图书馆,查阅各种相关的书籍和资料。

我去图书馆还书的时候,看到他坐在角落里,身边堆着一摞书,正认真地做着笔记。

那专注的样子,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不存在了。

回到家,他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尝试。

这次,他改进了装置的结构,可还是不行。

他的爸爸妈妈都劝他要不换个简单点的,可小明坚决地摇摇头,说:“我就不信做不出来!”那几天,小明课间也不出去玩了,就拿着他的半成品在那儿琢磨。

同学们都笑他太较真,可他根本不理会。

终于,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后,小明成功了!他做出来的自动浇水装置不仅美观,而且实用。

在比赛中,还获得了一等奖。

其实,像小明这样锲而不舍的孩子还有很多。

比如我们班的小红,她的数学成绩一开始并不好。

每次考试,看到那些难题,她总是一脸愁容。

但小红没有放弃,她给自己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

每天放学后,她都会主动留下来,找老师请教问题。

有时候,一个问题她要听好几遍才能明白,但她从不嫌烦。

有一次,我看到她在教室里做数学题,一道题她算了好几遍,草稿纸都用了好几张,额头上都冒出了汗珠。

我问她:“累不累啊?”她抬起头,笑着说:“老师,不累,我就想把这道题弄明白。

”就这样,小红的数学成绩慢慢提高了。

期末考试的时候,她考了全班前几名。

短篇中国四字成语故事_经典成语小故事

短篇中国四字成语故事_经典成语小故事

短篇中国四字成语故事_经典成语⼩故事每⼀个⼩⼩的四字成语故事,都蕴含着值得世⼈学习的⼈⽣⼩道理。

下⾯给⼤家带来关于短篇中国四字成语故事,供⼤家参考。

四字成语故事1锲⽽不舍【拼⾳】qiè ér bù shě【成语故事】战国末期赵国哲学家荀况在《劝学》中讲到:学习同镂⾦⽯⼀样,刻⼀下就停下⼿来,烂⽊头也刻不断,不停地刻下去,即使是坚硬的⾦属和⽯头,也可以把它们刻穿,所以学习要有“锲⽽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会有成效。

【典故】锲⽽舍之,朽⽊不折;锲⽽不舍,⾦⽯可镂。

《荀⼦·劝学》【释义】锲:镂刻;舍:停⽌。

不断地镂刻。

⽐喻有恒⼼,有毅⼒。

【⽤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坚持不懈【近义词】坚持不懈、坚韧不拔【相反词】半途⽽废、知难⽽退【谜语】常雕【英语】workwithperseverance【成语例句】◎ 100多年来,古⽣物学家们锲⽽不舍地在化⽯记录中追寻各⼤⽣物类群的起源。

◎他们在80年代已经奠定了相当坚实的基础,并且取得了重要的成果,90年代继续锲⽽不舍地努⼒。

◎即使⼀些个锲⽽不舍的⼦,顶着荣誉的⾯具拿到了必须的学分以后,也就束之⾼阁,从此便讳莫如深。

◎我们说的愚公精神,就是坚韧不拔、埋头苦⼲、锲⽽不舍、知难⽽进,不达⽬的决不停⽌。

◎他是谁?你告诉我,他可不可靠?妈锲⽽不舍。

四字成语故事2吴下阿蒙【拼⾳】wú xià ā méng【成语故事】三国时期,东吴能武不能⽂的武将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后,发奋读书。

⼀段时间后,都督鲁肃来视察吕蒙的防地。

吕蒙就对蜀防备的事情讲得有条有理,还写份建议书给鲁肃,鲁肃很惊讶地说道:“你再也不是从前吴下的那个阿蒙了。

”【出处】《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吾谓⼤弟但有武略⽿,⾄于今者,学识英博,⾮复吴下阿蒙。

裴松之注引《江表传》【解释】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

居处吴下⼀隅的吕蒙。

锲而不舍的成语典故

锲而不舍的成语典故

锲而不舍的成语典故让我们看一下吧。

锲而不舍成语解析拼音:qiè ér bù shě简拼:qebs近义词:坚持不懈、坚韧不拔反义词:半途而废、知难而退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解释:锲:镂刻;舍:停止。

不断地镂刻。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出处:先秦·荀况《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例子:夫固谓一人~,则行美于本性矣。

章炳麟《菌说》锲而不舍成语故事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工草书隶书,也善画画儿。

他七八岁时始学书法,师承父亲。

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献之手中的毛笔,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

父亲很高兴,夸赞道:“此儿后当复有大名。

”小献之听后心中沾沾自喜。

还有一次,羲之的一位朋友让献之在扇子上写字,献之挥笔便写,突然笔落扇上,把字污染了,小献之灵机一动,一只小牛栩栩如生于扇面上。

再加上众人对献之书法绘画赞不绝口,小献之滋长了骄傲情绪。

献之的父母看此情景,若有所思……一天,小献之问母亲郗氏:“我只要再写上三年就行了吧?”妈妈摇摇头。

“五年总行了吧?”妈妈又摇摇头。

献之急了,冲着妈妈说:“那您说究竟要多长时间?”“你要记住,写完院里这18缸水,你的字才会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会站得直立得稳。

”献之一回头,原来父亲站在了他的背后。

王献之心中不服,啥都没说,一咬牙又练了5年,把一大堆写好的字给父亲看,希望听到几句表扬的话。

谁知,王羲之一张张掀过,一个劲地摇头。

掀到一个“大”字,父亲现出了较满意的表情,随手在“大”字下填了一个点,然后把字稿全部退还给献之。

小献之心中仍然不服,又将全部习字抱给母亲看,并说:“我又练了5年,并且是完全按照父亲的字样练的。

您仔细看看,我和父亲的字还有什么不同?”母亲果然认真地3天,最后指着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个点儿,叹了口气说:“吾儿磨尽三缸水,惟有一点似羲之。

锲而不舍的成语故事及解释优秀7篇

锲而不舍的成语故事及解释优秀7篇

锲而不舍的成语故事及解释优秀7篇锲而不舍作文篇一“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它只要一直滴在一个地方,花岗岩也会被滴出一个小坑。

”但若落下的水滴是朝着一个方向,落在一个定点上。

目标明确,精神专一,就有穿石之功。

我国晋朝有个文学家左思,在幼时曾专攻书法,但无所成,后又致力于弹琴,成绩依然平平。

他的父亲就对他失去了信心,对朋友说“左思的智力和才能还赶不上我呢?”左思听了这话,受到极大的触动,从此发奋苦读,立志在文学上做出一番成就。

经过十年,终于写成了使"洛阳纸贵"的《三都赋》。

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了,达芬奇学画时不厌其烦地画鸡蛋,最终画出的了形态各异,富裕变化的鸡蛋成为了世界著名的大画家。

你看,从古至今,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最终取得成功的。

而我们一些同学,看到一本好的书,又想当作家;看到陈景润摘取数学王冠,就幻想当数学家;参加一次演唱会,又想当歌星。

像这样没有明确目标,不朝一个方向努力,怎么能够有穿透岩石的精神呢?水滴也正是如此啊!只要水始终滴在同一个地方,坚持不懈地努力不管经历多少磨难和失败最终可以把石块滴穿。

滴水穿石,关键在于持之以恒的"恒"字"恒"能出力量,能出智慧,能出奇迹。

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要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一定要有像水滴那样锲而不舍的精神,这样就会达到胜利的彼岸,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锲而不舍作文篇二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块状如卧兔的石头,石头正中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这个小洞是石头上方一滴水的`杰作。

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石块。

水滴是那样得柔弱,石头是那么得坚硬,水滴滴穿石头完全在于水滴的坚持与目标的专一。

如果我们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我四年级的时候加入了校啦啦操队。

啦啦操训练很苦,每天都要跑步、做俯卧撑、做仰卧起坐、跳双飞……然而最令我受不了的,就是压腿。

锲而不舍

锲而不舍

成语辨析
锲而不舍—持之以恒
“持之以恒"的意思是长久地坚持下去“锲而不舍”和“持之以恒”都可以形容有“恒心”。但是“锲而不舍” 是带有比喻性的,更加形象;而“持之以恒”是直陈性的。“锲而不舍”偏重于能坚持,“持之以恒”偏重于有 恒心。
感谢观看
学者·章炳麟《菌说》:“夫固谓一人锲而不舍,则行美于本性矣。”
剧作家·柯灵《墨磨人·舞台生涯六十年》:“但也有这样的人,以毕生的心力为代价,历尽悲欢,锲而不 舍,终于战败顽敌而获得胜利。这是多么瑰丽的人生的戏剧!”
文学家·鲁迅《两地书·致许广平十二》曰:“要治这麻木状态的国度,只有一法,就是‘韧’,也就是 ‘锲而不舍’。”
成语出处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 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鳌,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 躁也。(战国·荀况《荀子·劝学》)
成语运用
“锲而不舍”在句子可充当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西晋·虞溥《奖训学徒浩》:“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日锲而舍之,朽木不知;锲而不舍,金石 可亏。斯非其效乎!”
清·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正月十六日》:“风气既开,有志之士锲而不舍,蕲使古今中西之 学,会而为一。”
锲而不舍
汉语成语
01 成语出处
03 成语寓意 05 成语辨析
目录
02 成语故事 04 成语运用
锲而不舍(拼音:qiè ér bù shě)是一则来源于文人作品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战国·荀 况《荀子·劝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益智成语故事:锲而不舍
导读:本文幼儿益智成语故事:锲而不舍,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锲而不舍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领域相当活跃,名家辈出。

当时有一位哲学家、教育学家荀子,其博大的学问、深刻的见解,令后人敬佩不已。

他写有许多散文,《劝学》称得上是其中的代表之作。

荀子在《劝学》篇中,提出不懈地学习可以增长人的才干、改变人的气质。

他特别指出,学习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荀子说:“只要你不断地堆积泥土,就能最终堆成高山,风雨就会从山里产生出来;只要你不断地积聚少量的水,就一定会形成深渊,那里就会有蛟龙来潜藏;只要你做好事做多了,就一定会养成一种美德,如此,要完全具备圣贤的思想品质也就不难办到了。

“这里重要的是,绝不能看轻点滴的积累。

人若是不一步一步地走,哪能走到千里之外?不汇积小河里的水,大江大海又怎么能形成呢?一匹千里马如果只跳一下,连十步的距离都不可能超过;而最劣等的马如果连续走十天,也能走很远。

后者的成功就在于从不停止前进啊!
“一个人如果懒懒散散,刻几下木头就停下来,他连朽木也刻不断;而如果他发愤图强,刻而不停的话,一定能把金石雕刻成器!总之,人要成功,就得不断地、专一地奋斗下去!”
荀子的这些话成为至理名言,一直流传至今。

故事出处:
《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出处译文:
一个人如果懒懒散散,刻几下木头就停下来,他连朽木也刻不断;而如果他发愤图强,刻而不停的话,一定能把金石雕刻成器!
词语辨析
【正音】:锲,音qiè,古“契”同“锲”,意为用刀子刻;现代汉语中多用“锲而不舍”;
【辨形】:“契”同“锲”,前者音为qì,后者为qiè。

【辨析】:“锲而不舍”和“持之以恒”都可形容有“恒心”。

但是“锲而不舍”是带有比喻性,更加形象;而“持之以恒”是直陈性的。

锲而不舍造句:
1、“精卫填海”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值得我们颂扬。

2、他认定的目标就会锲而不舍地坚持下去,从不在乎别人的挖苦。

3、能否做成学问,除必要的天赋外,很大程度取决于有无锲而不舍的精神。

4、做事需要竭尽全力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才能成功。

5、你说要是没有锲而不舍的精神金字塔能够被堆起来吗?
6、这点困难算什么,拿出你锲而不舍的精神出来吧。

7、学习不能三天打渔晒网,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8、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石块,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9、只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就没有学不会的知识。

10、在学习上就是应该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