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1. 生物遗传与进化
- 基因的组成和表达: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由DNA序列编码蛋白质,基因表达是指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产生蛋白质。

- 遗传的基本规律:包括孟德尔遗传规律和染色体遗传规律,
了解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关系,了解基因型和表型的概念。

- 进化理论:了解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和自然选择的概念,认识
物种的变异和适应,了解物种形成的过程。

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了解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人
类社会的重要性,认识物种灭绝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方法,包
括建立保护区、控制非法捕捞和非法砍伐等措施,促进可持续利用。

3. 植物生长发育
- 植物的生长要素:了解植物的生长要素包括光、温度、水分
和营养物质等因素,认识它们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植物植株的形态结构:了解植物的根、茎、叶的结构和功能,认识它们的生理功能和适应环境的特点。

- 植物的繁殖方式:了解植物的有性和无性繁殖方式,了解它
们的优势和适用条件。

4. 动物的生存与繁殖
- 动物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动物的不同体型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认识它们的适应环境的特点。

- 动物的生境与生态位:了解动物的生境和生态位的概念,认
识动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 动物的繁殖方式:了解动物的有性和无性繁殖方式,了解不
同繁殖方式的优势和适用条件。

以上是八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了解生物遗传与进化、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植物生
长发育和动物的生存与繁殖。

八年级科学的重点知识点

八年级科学的重点知识点

八年级科学的重点知识点八年级科学是中学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其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需要我们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才能够掌握。

下面是八年级科学的重点知识点。

一、生物学1.细胞: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在生物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需要了解细胞的结构、种类和功能等方面的知识。

2.遗传学:遗传学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遗传物质和遗传现象,需要我们了解基因和染色体的结构,以及常见的遗传病等。

3.人体健康:我们身体健康与否与生物学密切相关。

我们要了解人体的生理机能和常见的疾病,例如心脏病、肺炎、癌症等,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二、化学1.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组成化合物的基本单元,而化合物又构成了我们周围的世界和生活。

我们需要理解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2.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为了达成化学变化而执行的作用。

我们要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例如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等。

3.能量转化:能量转化是化学反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需要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和能量守恒定律等知识。

三、物理学1.机械学:机械学是物理学的分支,它研究的是力学和运动学等方面的知识。

我们需要了解机械学的基本概念、运动的规律和力的作用等。

2.电学:电学是现代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需要了解电荷和电场、电流和电阻的基本概念,以及常见的电学现象,如电磁感应、静电场等。

3.光学:光学是研究光和与之相关的现象的科学,例如光的反射、折射和干涉等,我们需要了解这些知识,在实际中解决光学问题。

以上是八年级科学的重点知识点,这些知识都非常重要,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和掌握,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周围的世界并应对生活中的各种科学问题。

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册知识点

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册知识点

第一章 声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声的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传播过程中能量也向四面八方传播。

生活中,我们用双手做成喇叭状放在嘴边喊话,就是使声能集中向前传播。

4.声速: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另外,声速还跟温度有关,如在20℃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

5.反射与回声: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柔软多孔的物质会被吸收,遇到较大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而形成回声,人耳能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为0.1s 以上,低于0.1s 时,回声可以使原声加强。

利用回声测距、测海深,测量原理:s =v 声t,其中t 为从发声到听到回声的时间,v 声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6.当物体的表面光滑时,声音的反射比较明显,如隔音板等,而物体的表面粗糙多孔时,吸声的效果比较好,如森林中比较寂静等。

第2节 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三要素是指声音的响度、音调和音色。

2.人耳所能判断的声音强弱(大小)的程度称为响度。

(1)人们通常用分贝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强弱。

它的符号为dB 。

(2)响度的影响因素:响度与听者的距离有关,还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声音的高低用音调来描述。

(1)物体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

(2)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实验A:先用较小的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保持钢尺位置不动,再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听到的声音响度变大;实验B:改变钢尺露出桌面边缘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听它先后振动发出的声音。

发现伸出长度越短,音调越高。

4.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响度都相同,我们还是能够分辨出它们,是因为声音的音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因素都会影响音色。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知识点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知识点

第一章热能的转化
一、热能的定义
热能(thermal energy)是由物质中的分子运动产生的、具有可能转化为机械能或其他形式能量的一种能量形式。

二、热能的转化
1.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或其他形式能量:热能可转化为机械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如汽车的发动机就是一个应用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汽车发动机将燃烧燃料产生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使汽车按照操纵者的要求运动。

2.热能转化为电能:热能可以转化为电能,在火力发电厂中,利用燃烧燃料的热能来汽化水,使蒸汽的温度和压强上升,用汽车发动机原理使汽车发动机的热能转化为电能,输入我们的家中,使用电器,实现用热能转化为电能。

3.热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热能还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量转化为化学能,在火药、煤气、氢弹等产品中,都是利用热量转化为化学能,来实现大量的能量的源泉。

三、热能的应用
1.在水力发电中,利用蒸发的热量使水蒸发,然后利用蒸汽进行相应的动力,将其转化为电能,最终输入家庭使用;
2.火力发电:在火力发电厂中,利用燃料燃烧把热能转化成机械能,驱动汽车发动机,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然后输入家庭使用;
3.在化工工业中。

八年级科学知识点下册

八年级科学知识点下册

八年级科学知识点下册八年级科学下册主要包括生物、物理、化学三个方面的知识点,其中生物和物理的重点内容较多。

下面将针对这些内容逐一进行介绍。

一、生物1.生物的组成生物由细胞组成,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指没有细胞核的生物细胞,如细菌;真核细胞指具有细胞核的生物细胞,如人类细胞。

2.植物的特征植物是利用光能和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质的生物体,具有以下特征:(1)具有细胞壁和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2)植物体表面通常具有毛茸、刺等物质,起到保护作用。

(3)植物可以通过根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通过茎和叶子进行运输。

3.动物的特征动物是以有机物质为食料的生物体,具有以下特征:(1)动物体内没有细胞壁和叶绿体,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2)动物体表面无毛茸、刺等保护物质,通常有皮肤和鳞片等。

(3)动物体内有不同的器官和组织,如心脏和肝脏等。

二、物理1.力学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学科,包括牛顿三大定律以及其他运动学基本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指物体如果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则一直保持这种状态,如果有外力作用才会改变状态。

(2)牛顿第二定律指物体的运动状态受到作用力的影响,加速度大小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3)牛顿第三定律指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都会发生相等并相反的作用力。

2.光学光学是研究光和其中光的现象的学科,包括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色散等基本原理。

(1)光的传播是光能够沿着直线路径传播,如果遇到不同介质则会发生折射。

(2)光的反射指光线遇到平坦的介质表面反弹回去的现象,是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3)光的折射指光线从一个介质进入到另一个介质时发生的变化,根据斯涅尔定律可计算角度值。

三、化学1.基本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以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包括分子、原子、离子、化学键等基本概念。

2.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化学的基本过程,包括化学反应类型、反应热和化学平衡等概念。

(1)化学反应类型有合成反应、分解反应、单替换反应、双替换反应等。

科学初中八年级下册

科学初中八年级下册

科学初中八年级下册科学是一门探究自然规律和解释世界现象的学科,它贯穿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在初中八年级下册的科学学习中,我们将继续深入了解各种科学知识,包括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生物多样性、地球运动和环境保护等重要内容。

一、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 物质的组成及其变化物质是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单位,它由不同的元素组成。

我们将学习元素的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了解元素之间的周期性变化和元素的性质。

物质在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下会发生各种变化,如固体的熔化、液体的沸腾和气体的凝华等。

这些变化发生时,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二、生物多样性1. 生物分类与进化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多样性和数量。

我们将学习分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不同种类生物的特征和归属关系。

进化是生物种类的演化过程,通过观察化石和进行遗传分析等方式,我们可以追溯生物的进化历史。

三、地球运动1.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主要有自转和公转。

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心旋转,一个自转周期为一天。

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一个公转周期为一年。

地球的运动对于季节的变化和日照时间的长短有重要影响。

我们将学习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深入理解地球运动对于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影响。

四、环境保护1. 环境问题与生态平衡随着人类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环境问题逐渐凸显。

我们将学习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地退化等环境问题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生态平衡是指自然界各个生物之间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达到动态稳定状态。

保护生态平衡至关重要,我们将探索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之道。

通过初中八年级下册的科学学习,我们将进一步提高对于自然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加深对于世界的探索和思考。

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实践,发现科学的乐趣,并将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成为未来的科学家和创新者。

(完整版)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电与磁一、磁现象:1、磁性: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质(磁铁:铁质的磁体)3、磁极:定义: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

种类:如果磁体能自由转动,指南的磁极叫南极(S),指北的磁极叫北极(N)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磁化:① 定义: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性的过程。

磁铁吸引铁钉的原因是因为铁钉被磁化后,铁钉与磁铁的接触部分间形成异名磁极,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结果。

②钢和软铁的磁化: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材料。

钢被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持,称为硬磁性材料。

所以制造永磁体使用钢,制造电磁铁的铁芯使用软铁。

二、磁场:1、定义:磁体周围存在着的物质,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

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根据它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

这里使用的是转换法。

2、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3、方向规定: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4、磁感线:在磁场中一些带箭头的曲线。

①方向: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

②说明:A、磁感线是为了直观、形象地描述磁场而引入的曲线,不是客观存在的。

B、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方法叫模型法。

C、磁感线是封闭的曲线。

D、磁感线立体的分布在磁体周围,而不是平面的。

E、磁感线不相交。

F、磁感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磁场的强弱。

③熟练掌握条形磁铁磁感线的画法。

三、地磁场:①定义:在地球产生的磁场,磁针指南北是因为受到地磁场的作用。

②磁极: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③磁偏角:首先由我国宋代的沈括发现,地磁南北极与地理南北极不重合。

四、电生磁:1.奥斯特实验: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直线电流周围的磁感线是环绕导线的同心圆,距离直线电流越近,磁场越强。

八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八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八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本文档将介绍八年级科学下册的知识点。

主要内容如下:
单元一:光的传播与折射
- 光的特性: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 光的传播介质:真空、空气、玻璃等
- 光的折射定律:入射角、折射角、折射率的关系
单元二:声与音速
- 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振动体、介质、传播路径
- 声的传播速度:介质的性质、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 声音的性质:音调、音量、音色
单元三:力和机械能
- 力的概念和种类:接触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 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合成、平衡力、失衡力
- 力的计量单位:牛顿(N)
- 机械能及其转换:势能和动能的转化
单元四:电和磁
- 电流与电路:电流的定义、电路图、串联与并联电路
- 电阻与电阻定律:电阻的作用、欧姆定律
- 磁场和磁力:磁性物质、磁力的方向和大小
单元五:生物与环境
- 生物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分类
- 生物的养分获取与传输:植物的养分吸收、输送系统
-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污染防治以上为八年级科学下册的主要知识点。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
第四章和第五章 电与电路、电和磁
1.
2.
(1) 电路图与实物图之间的转化
①电路图转化为实物图:串联电路:从电源的一极,按顺序依次画出各电路元件。
并联电路:从电源正极出发,先完成一条通路的连接,再找出 各支路的分支点,将各支点连接到干路上。
并联分流的特点,电流大部分经过导线,只有
(3)电路元件符号
很少部分经过用电器,这就叫局部短路。
3.
( 1)电流的单位:国际制单位为安培,简称安,符号 1A=10 3 mA=10 6μA
A 。常见的还有毫安( mA )、微安( μA)等。
( 2)电压的单位:国际制单位为伏特,简称伏,符号
V 。常见的还有千伏( kV )、毫伏( mV )
2) . 含量:基本稳定在 90 毫克 /100 毫升。
3) . 调节:当血糖含量上升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促使血糖含量降低。
当血糖含量下降时,胰岛素分泌减少,促使血糖含量上升。从而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
第七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植物的感应性主要包括 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其中向性运动又 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触性
读数:选用 0~0.6A 量程,示数 =0.02A ×小格数;选用 0~3A 量程,示数 =0.1A ×小格数
( 4)电压表的使用及读数:
正确使用方法: ①电压表应与被测电路并联; ②连接电压表时, 应让电流从标有 “ +”的接线柱流进, 从标有 “ -”
的接线柱流出;③被测的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④电压表可以直接接在电源两端,此时的电压即为电源电
压。
读数:选用 0~3V 量程,示数 =0.1V ×小格数;选用 0~15V 量程,示数 =0.5V ×小格数
( 5)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区别
电流表
电压表
符号 连接方式
A 串联
V 并联
直接连 接电源 异 量程 每大格 每小格 (分度值)
内阻
不能
0~ 0.6A 和 0~ 3A
0.2A
1A
0.02A
0.1A
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章 声
射角。 2.平面镜成像特点 :①像是虚像;②像和物体等大;③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3.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种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方向;光从水或玻璃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 线偏离法线方向;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当光垂直入射时,进入第二种介质的光线方向不发 生改变。 4.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汇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5.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表达式: Rx
I 2 R0 I1
(1)电阻的单位:国际制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
Ω 。常见的还有千欧( kΩ ),兆欧( M Ω )
1M Ω =1000kΩ 1kΩ =1000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电阻公式: R
L
ρ ——电阻率,与导体材料有关
S
L ——导体长度 S——导体横截面积
5.
6.
(1)特殊测量电阻的方法 ①伏阻法:闭合开关,滑动滑片 和 U2
( 1) n 个相同的电阻 R1 串联;总电阻 R=nR 1 ( 2)串联后的总电阻一定大于分电阻中最大的一个。 ( 3)两个电阻 R1、 R2 串联,任一分电阻增大,总电阻变 大。
I I1 I2
U U1 U 2
1
1
1 R
R1R2
R R1 R2
R1 R2
电流分配规律(分流定律) :并联电路电流和电 阻成反比
第二章 光
6.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 u)
像距( v)
u>2f u=2f f<u<2f u=f u<f
f<v<2f v=2f v>2f
透镜成像公式: 1 1 1 uv f
正立或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正立
像的情况 放大或缩小
缩小 等大 放大 不成像 放大
实像或虚像 实像 实像 实像
虚像
应用
照相机 找焦距 幻灯机 探照灯 放大镜
②实物图转化为电路图:串联电路:从电源的一极,按顺序依次画出各电路元件。
并联电路:先确定各支路的分支点,并画出干路部分的电路,
然后依次补上各支路。 ( 2)电路设计:①开关在电路中的作用:需要同时满足多个条件时,用串联电路;多个条
件中满足一个即可,用并联电路。总之,串时缺
一不可,并时有一即可。
②巧用局部短路设计电路:局部短路就是将导线与用电器并联,那么根据
表达式: Rx
U 1 R0 U2
P 至一适当位置,记录电压表 V 1 和 V 2 的示数 U1
( 2)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特点
电路
串联电路
电路图
并联电路
电流特点 电压特点
I I1 I2 U U1 U 2
电阻特点
R R1 R2
电压分配规律(分压定律) :串联电路电压和电阻成正比
U 1 R1 U 1 R1 U 2 R2 U R
I1 R2 I1 R I 2 R1 I R1
( 1)n 个相同的电阻 R1 并联;总电阻 R R1 n
( 2)并联后的总电阻一定小于分电阻中最小 的一个。 ( 3)两个电阻 R1、R2 并联,当 R1 不变, R2 增 大时,总电阻变大。
7.
b. 促进新陈代谢
成年分泌过多 : 甲亢
c. 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很小,几乎为零 相当于短路或导线

0~ 3V 和 0~15V
1V
5V
0.1V 0.5V
很大 相当于断路
使用前调零;读数时看清量程和分度值;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 同
不能超过最大测量值。
4. ②安阻法:闭合开关,滑动滑片 P 至一适当位置,记录电流表 A 1 和 A 2 的示数 I1 和 I2


a. 促进将人体吸收的葡萄糖
分泌不足 : 糖尿病


储存在肝脏和肌肉内
分泌过多 : 低血糖症

b. 促进血糖分解
肾上腺素
肾上
a. 加快心跳的节奏


b. 扩张通往肌肉的血管
性 雄性激素 睾丸
a. 促进生殖器官发育和生殖


细胞的生成

b. 激发和维持人的第二性征
2、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1) . 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
1kV=1000V ( 3)电流表的使用及读数:
1V=1000mV
正确使用方法: ①电流表应与被测电路串联; ②连接电流表时, 应让电流从标有 “ +”的接线柱流进, 从标有 “ -”
的接线柱流出; ③被测的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④绝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两极上。
否则,会因电流过大,而损坏电源和电流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