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题库】2020年西安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版权声明

本书根据最新复试要求并结合历年复试经验按照复试题型进行了整理编写,涵盖了这一复试科目该常考及重点复试试题并给出了参考答案,针对性强,由于复试复习时间短,时间紧张建议直接背诵记忆,考研复试首选资料。

青岛掌心博阅电子书依法对本书享有专有著作权,同时我们尊重知识产权,对本电子书部分内容参考和引用的市面上已出版或发行图书及来自互联网等资料的文字、图片、表格数据等资料,均要求注明作者和来源。但由于各种原因,如资料引用时未能联系上作者或者无法确认内容来源等,因而有部分未注明作者或来源,在此对原作者或权利人表示感谢。若使用过程中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处理。

因编撰此电子书属于首次,加之作者水平和时间所限,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考生读者批评指正。

特别说明

本书由本机构编写组多位高分在读研究生按照考试大纲、真题、指定参考书等公开信息潜心整理编写,仅供考研复试复习参考,与目标学校及研究生院官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一、名词解释

1.推理

【答案】是从事物的联系中由已知判断推出未知判断。

2.质

【答案】是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这种规定性使这一事物是它自身,并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

3.政治上层建筑

【答案】亦称实体性上层建筑,指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军队、警察、法院监狱政府机关等设施)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一套组织。

4.劳动者

【答案】生产力中的劳动者,既包括体力劳动者,又包括物质生产领域的脑力劳动者,是具有一定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从事生产劳动的人。

5.判断

【答案】是借助概念对事物之间的关系做肯定或否定的断定,是概念内所包含的矛盾的展开。

6.人的价值的二重性

【答案】指人在价值关系中既可以是客体,又可以是主体。人作为价值客体,具有通过其自身的实践活动创造物质的或精神的财富去满足自身和他人需要的特性;同时人作为价值的主体,又具有要求满足自身需要的特性。人在价值关系中表现出来的这种二重性是人的价值的最显著的特点。人的价值的二重性具体地表现为个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7.唯物主义反映论

【答案】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基本前提出发,坚持认识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所有的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上都坚持反映论。现代信息科学的发展进一步证明了唯物主义反映论是正确的。

8.社会进步

【答案】是指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合乎规律发展的前进运动,既包括物质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也包括精神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9.矛盾的同一性

【答案】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联系的性质,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就是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前提,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是指矛盾双方存在着由此达彼的桥梁。它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情形:其一是矛盾双方相互渗透,就是矛盾双方中都包含着对方的因素;其二是矛盾双方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趋势。

10.人生目的

【答案】是指人在一生中所追求并努力使之实现的某种目标和对象。人生目的是人在其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和确立起来的,随着人的生活实践的变化,人生目的也会发生变化。

11.个人的社会价值

【答案】是个人与社会、他人的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指个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为满足社会或他人物质的、精神的需要所作出的贡献和承担的责任。

12.交往

【答案】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之间发生社会关系的一种中介,是以物质交往为基础的全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

13.假象

【答案】与事物的本质不一致的现象,一般称为假象。

14.人生观

【答案】是指生活于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人,依据某种世界观和个人生活体验所形成的对人生的意义、理想、目的、态度等的根本看法和信念。

15.人的自然属性

【答案】所谓人的自然属性是指人的肉体存在及其特性。自然属性是人存在的基础。

16.劳动资料

【答案】亦称劳动手段,是人们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用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生产工具是劳动资料的主要内容,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17.价值尺度

【答案】是指作为社会主体的人从自身的利益和需要出发对社会客体进行选择时所参照的标准。

18.价值关系

【答案】是指外界物所具有的满足人的需要的特性和功能。这里“外界物”是客体,“人”则是主体。

19.真理的相对性(也称之相对真理)

【答案】真理又具有相对性,因而也称之为“相对真理”。真理的相对性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从广度上看,任何真理只能是对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的某些部分、某些方面的正确反映,认识有待于扩展。第二,从深度来看,任何真理都是对世界的某些方面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认识有待于深化。

20.主要矛盾

【答案】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矛盾存在,这些矛盾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其中有一种居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的矛盾,这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是次要矛盾。

21.感觉

【答案】是对事物的个别特征(如颜色、形状、声音等)的反映。感觉是感性认识的起点,也是整个认的起点。

22.人口

【答案】是一个包括人口数量、质量、构成、人口的发展、人口分布和迁移等人口的自然变动和社会变动等各种因素的综合范畴。

23.实践标准的相对性、不确定性

【答案】指的是,第一,实践总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实践,都是有局限性的,它不可能对现有的一切认识都作出确定的检验,既不能完全证实也不能完全驳倒当时提出的各种理论。第二,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经实践证实的真理也只具有相对的近似的正确性,还需要继续接受新的实践的检验。

24.质量互变规律

【答案】世界上任何事物的运动、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事物的运动、发展是在一定质变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事物的运动发展就是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的过程。事物的量变过程表现了事物运动发展的连续性,质变过程表现了事物运动发展的非连续性。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的过程体现了事物运动发展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25.群众路线

【答案】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路线,是群众观点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和运用。所谓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6.人口生产的周期

【答案】指一代人生育下一代人的间隔时间。

27.生产力系统

【答案】生产力的要素或成分,按照一定和形式洁合起来,形成生产力的整体功能,就是生产力系统。生产力系统由独立的实体性因素、运筹性的综合因素、渗透性因素和准备性因素四类要素构成。

28.环境问题

【答案】由于人类的活动所引起的生态平衡的破坏,从而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的不利影响,称之为环境问题。

29.联系

【答案】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垧、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30.社会改革的特殊性

【答案】是指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与阶级社会的改革相比较,具有根本不同性质和特点。

31.二元论

【答案】是一种在世界本原问题上摇摆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二者之间的哲学世界观学说。它否认世界的统一性,把物质和意识绝对对立起来,认为它们是两个相互平行的实体,是世界的两个各自独立的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