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寄生虫病实验室检查及诊断进展共61页
常用的寄生虫检查方法课件

粪便检查法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特别是对于轻 度感染或慢性感染的患者。此外,粪便检查法需要具备一定 的技术和设备支持,对于基层医疗机构和资源匮乏地区可能 存在一定的挑战。
04
血液检查法
血液检查法的原理
血液检查法主要通过检测寄生虫在人体血液中的特异性抗原或抗体来判断是否存 在寄生虫感染。
03
粪便检查法
粪便检查法的原理
基于生物学的原理
粪便检查法基于生物学原理,即寄生 虫在宿主体内产生或排泄的物质可以 通过粪便检查进行检测。
识别虫体或虫卵
通过观察和分析粪便样本中的虫体或 虫卵,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寄生虫 感染。
粪便检查法的操作步骤
采集样本
采集受试者的粪便样本,通常 需要采集多个不同时间点的样
05
组织病理学检查法
组织病理学检查法的原理
病理切片
将寄生虫的病变组织切成薄片,用显微镜观察其结构和细胞形态,以判断寄生虫的种类和病变情况。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利用特异性抗体与寄生虫抗原结合,通过染色等技术,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情况,以检测寄生虫的存 在。
组织病理学检查法的操作步骤
01
02
03
取样
从患者病变组织或排泄物 中取样。
系统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寄生虫检查的历史与发展
寄生虫检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当时医学界开始对寄生虫感染进行研究 和诊断。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寄生虫检查的方法和技术也不断改进和完善,例如免疫 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等的应用。
现代医学对于寄生虫病的防治和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需要继续努力,以 应对新出现的寄生虫感染和不断变化的疾病传播环境。
免疫学检测技术
寄生虫病的诊断与控制 ppt课件

第一节 寄生虫病诊断
诊断原则
寄生虫病的确诊应是在流行病学资料调查
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临床症
状、实验室检查、寄生虫学剖检、分子生物学
诊断、免疫学诊断等)。病原体检查是寄生虫
病最可靠的诊断方法。
寄生虫病的诊断与控制 ppt课件
1
(一) 临床观察
仔细观察临床症状,分析病因,寻找线索。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4
(三)实验室检查 在各种病料中,检查病原体(虫卵、幼虫和成虫)
,这是诊断寄生虫病的重要手段。包括粪、尿、 血液 、骨髓、脑脊液及分泌物和有关病变组织的检查。必要时 可接种实验动物,然后从实验动物体检查虫体或病变而建 立诊断。
寄生虫病的诊断与控制 ppt课件
9
第二节 寄生虫病控制
寄生虫病的控制主要是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一) 控制和消灭感染源
最主要的措施是要有计划地进行定期预防性驱虫。 驱虫的目的:杀灭或驱除宿主体内或体表寄生虫,
使宿主康复;杀灭寄生虫,减少病 原体向自然界的散布,从而减少非 寄生虫感染家畜的感染。 驱虫方法:通常是用药物杀灭或驱除寄生虫。
驱虫后的粪便检查时间不宜过早(一般为10天左右), 以避免出现人为的误差;应在驱虫前、后各粪检3次。
寄生虫病的诊断与控制 ppt课件
12
驱虫药药效的评定计算公式如下:
虫卵转阴率(%) =虫卵转阴动物数∕试验动物数×100%
虫卵减少率(%) = ( 驱 虫 前 EPG— 驱 虫 后 EPG ) ∕ 驱 虫 前 EPG×100%
明确寄生虫对宿主危害的严重程度,尤其适合于 对群体寄生虫病的诊断。
寄生虫诊断方法

第六章寄生虫病诊断寄生虫病应采取综合诊断,应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病理变化、病原体检查等综合进行。
第一节病原学诊断方法病原体检查是寄生虫病最可靠的诊断方法,无论是粪便中的虫卵,还是组织内不同阶段的虫体,只要能够发现其一,便可确诊。
一、粪便虫卵检查法许多寄生虫,特别是寄生于消化道的虫体,其虫卵、卵囊或幼虫均可通过粪便排出体外,通过检查粪便,可以确定是否感染寄生虫或确定寄生虫的感染强度。
1.直接涂片法direct smear method直接涂片法是取50%甘油水溶液或普通水1~2滴滴于载玻片上,镊取黄豆大小的被检粪块与之混匀,剔除粗粪渣,抹薄涂匀,盖上盖玻片镜检。
本法最为简便,但检出率不高。
为提高阳性检出率,每个样本应检多片。
2.漂浮集卵法flotation method应用比重较虫卵大的漂浮液,使蠕虫卵、球虫卵囊等浮于液体表面,易于集中检查。
漂浮集卵法对某些线虫卵、绦虫卵和原虫卵囊有很好的检出效果。
缺点是高比重的漂浮液易使虫卵和卵囊变形,检查时必须迅速,也可在制片时补加一滴清水。
常用方法为饱和盐水漂浮法。
取5~10g粪便置于200ml烧杯中,先加入少量饱和盐水(1L水中加食盐400g),搅拌混合后再加入约20倍的漂浮液,用金属筛或纱布滤去粪渣,滤液静置30~60min,用直径0.5~1.0cm的金属圈蘸取表面液膜,抖落于载玻片上,加盖片后镜检。
常用的饱和液还有次亚硫酸钠饱和液、硫酸镁饱和液、硝酸钠饱和液、硝酸铵液、硝酸铅液等。
检查比重较大的虫卵,如棘头虫虫卵、猪肺丝虫虫卵及吸虫卵时,需用硫酸镁、硫代硫酸钠以及硫酸锌等饱和溶液。
3.沉淀集卵法sedimentation method用水处理粪便,经离心或自然沉淀,使虫卵沉淀集中,更易于检查。
自然沉淀集卵法是取粪便5~10g加水混合成悬浮液,经40~60孔/2.54cm2铜筛滤去大块物质,静置15min后倾去上清液,如此反复操作,直至上层液体透明为止,最后弃去上层液体,置沉淀物于载玻片上,镜检虫卵。
寄生虫病的实验室检查常见方法研究

寄生虫病的实验室检查常见方法研究【摘要】在目前的临床环境中,针对寄生虫进行诊断的实验室检查方式,包括病原学检查、免疫学检查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查而在急生虫病的诊断理综这些检查方式对于确诊患者的病情来说极为重要。
病原学检查方案在应用过程中直观且准确,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诊断方式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近年来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免疫学检查,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查所具有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相对来说更高,并且这类检查方式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对于临床开宅急生虫检查工作来说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本文中简单针对寄生虫病的实验室检测技术进行综合分析,旨在为我国现代化的寄生虫疾病的实验室检查提供帮助与参考。
【关键词】寄生虫;实验室检查;诊断分析;检查方法寄生虫在目前临床上进行检查时常用的检查方式包括病原学检查、免疫学检查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查。
这种诊断方式对于寄生虫病的诊断来说有十分积极的作用,病原学检查所指的是医务人员通过采集患者血液以及组织和粪便等标本对其进行直接观察,或在处理以及染色后对患者的寄生虫感染状况进行评估,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发现寄生虫虫体以及虫卵,并且也有一部分检查是通过对寄生虫进行体外培养或动物接种后在进行病原学检查,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助于明确患者的寄生虫感染状况。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寄生虫感染阶段的不同以及跻身部位的不同和标本采集的不同。
在外界综合因素的影响下都有可能导致患者的寄生虫感染,出现误诊或者漏诊的情况,在检查过程中整体来说耗时费力并且重复性不佳,需要由检查者进行完全主观的判断,这就导致其诊断准确度受到极大的影响,检查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寄生虫学知识和检测经验,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免疫检查工作的综合素质。
免疫学检查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查是寄生虫病实验室诊断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相较于传统的病原学检查来说,免疫学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检查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进行操作,是相对来说较为简便,并且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诊断准确度,相关研究人员需要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化的分析,了解患者的病情,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得到提升。
寄生虫实验诊断方法

寄生虫感染的诊断1临床诊断:A病史、症状、体征 B物理诊断:X线、B超、CT、MRI 2实验室检查:A病原学方法:粪便检查;血液检查;排泄物分泌物检查;其他器官组织检查B免疫学方法 C分子生物学方法(一)粪便检查:直接涂片法;厚涂片法;浓集法;毛蚴孵化法;肛门拭子检查法;钩蚴培养法;虫卵计数法;定量透明法;带绦虫孕节检查法。
粪便检查是诊断寄生虫病常用的方法。
要取得准确的结果1)粪便必须新鲜,送检时间一般不宜超过24小时; 2)盛粪便的容器要干净,并防止污染与干燥; 3)粪便不可混杂尿液等,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4)取材部位:尽可能取病变部位。
直接涂片法:用以检查蠕虫卵、原虫的包囊和滋养体。
方法简便,适用范围广,但检出率相对较低。
一般要求连续作3次涂片,可提高检出率。
⑴蠕虫卵检查:方法:一般在低倍镜下检查,如用高倍镜观察,需加盖片。
应注意虫卵与粪便中异物的鉴别。
虫卵都具有一定形状和大小;卵壳表面光滑整齐,具固有色泽;卵内含卵细胞或幼虫。
⑵原虫检查:1)活滋养体检查:方法同查蠕虫卵。
注意事项。
2)包囊的碘液染色检查:方法同上,以一滴碘液代替生理盐水。
若同时需检查活滋养体,可在用生理盐水涂匀的粪滴附近滴一滴碘液,再盖上盖片。
涂片染色的一半查包囊;末染色的一半查活滋养体。
3)隐孢子虫卵囊染色检查:目前较佳的方法为金胺酚改良抗酸染色法。
对于新鲜粪便或经10%福尔马林固定保存的含卵囊粪便都可用此法染色。
染色过程是先用金胺-酚染色,再用改良抗酸染色法复染。
厚涂片透明法(改良加藤法)取约5mg粪便,置于载玻片上,覆以浸透甘油-孔雀绿溶液的玻璃纸片,轻压,使粪便铺开(20×25mm)。
待粪膜稍干,即可镜检。
玻璃纸准备:将玻璃纸浸于甘油-孔雀绿溶液中,至少浸泡24小时,至玻璃纸呈现绿色。
使用此法需掌握粪膜的合适厚度和透明的时间。
如粪膜厚,透明时间短,虫卵难以发现;如透明时间过长,则虫卵变形,也不易辨认。
沉淀法:原虫包囊和蠕虫卵的比重大可沉集于水底,有助于提高检出率。
寄生虫实验诊断方法

寄生虫感染的诊断1临床诊断:A病史、症状、体征 B物理诊断:X线、B超、CT、MRI 2实验室检查:A病原学方法:粪便检查;血液检查;排泄物分泌物检查;其他器官组织检查B免疫学方法 C分子生物学方法(一)粪便检查:直接涂片法;厚涂片法;浓集法;毛蚴孵化法;肛门拭子检查法;钩蚴培养法;虫卵计数法;定量透明法;带绦虫孕节检查法。
粪便检查是诊断寄生虫病常用的方法。
要取得准确的结果1)粪便必须新鲜,送检时间一般不宜超过24小时; 2)盛粪便的容器要干净,并防止污染与干燥; 3)粪便不可混杂尿液等,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4)取材部位:尽可能取病变部位。
直接涂片法:用以检查蠕虫卵、原虫的包囊和滋养体。
方法简便,适用范围广,但检出率相对较低。
一般要求连续作3次涂片,可提高检出率。
⑴蠕虫卵检查:方法:一般在低倍镜下检查,如用高倍镜观察,需加盖片。
应注意虫卵与粪便中异物的鉴别。
虫卵都具有一定形状和大小;卵壳表面光滑整齐,具固有色泽;卵内含卵细胞或幼虫。
⑵原虫检查:1)活滋养体检查:方法同查蠕虫卵。
注意事项。
2)包囊的碘液染色检查:方法同上,以一滴碘液代替生理盐水。
若同时需检查活滋养体,可在用生理盐水涂匀的粪滴附近滴一滴碘液,再盖上盖片。
涂片染色的一半查包囊;末染色的一半查活滋养体。
3)隐孢子虫卵囊染色检查:目前较佳的方法为金胺酚改良抗酸染色法。
对于新鲜粪便或经10%福尔马林固定保存的含卵囊粪便都可用此法染色。
染色过程是先用金胺-酚染色,再用改良抗酸染色法复染。
厚涂片透明法(改良加藤法)取约5mg粪便,置于载玻片上,覆以浸透甘油-孔雀绿溶液的玻璃纸片,轻压,使粪便铺开(20×25mm)。
待粪膜稍干,即可镜检。
玻璃纸准备:将玻璃纸浸于甘油-孔雀绿溶液中,至少浸泡24小时,至玻璃纸呈现绿色。
使用此法需掌握粪膜的合适厚度和透明的时间。
如粪膜厚,透明时间短,虫卵难以发现;如透明时间过长,则虫卵变形,也不易辨认。
沉淀法:原虫包囊和蠕虫卵的比重大可沉集于水底,有助于提高检出率。
(完整版)最新寄生虫病检测检验技术

(3) 碘、伊红染色时背景较深,不如使用碘液时背景清楚。
1.1.1.3快速染色法 快速染色法用于肠道原虫的快速诊断。
固定液的配制
丙酮50ml
冰醋酸50ml
甲醛溶液10ml
邵氏液890ml
以1.25g酚复红与0.5g耐绿混合于上述液中即可使用。混合液应贮存于棕色玻璃瓶中, 严密封口,二个月后染液仍稳定,染色结果不变。
(4) 找到虫卵后,应将虫卵移至视野中央,辨认是何虫卵(必要时可换高倍镜进一 步观察)。
注意事项:
(1) 检查痢疾阿米巴原虫时,要挑取带有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粪便。
(2)检查原虫包囊时, 所取的粪便应再少一些, 粪膜涂的再薄一些, 否则包囊不易
找到。
(3)检查原虫滋养体时, 要注意保温, 避免化学药品和尿的污染, 影响滋养体伪足
操作方法
(1) 用棉签将粪便在玻片上涂成薄层。
(2) 用滴管将混合液滴在粪涂片上,并将粪膜完全盖住,使之染色并固定。
(3) 将载玻片在酒精灯上慢慢加热,待蒸汽出现后,即可缓慢地在火焰上经过2~3
次。
(4) 立即用自来水轻轻冲洗。
(5) 分别依次放置于50%及70%酒精中, 每次各需时30秒钟。 然后放在95%及纯酒 精中,各15秒钟,最后置于二甲苯中透明1分钟。
1.1.2.1漂浮法 利用虫卵和包囊的比重小于液体比重的原理使线虫卵或包囊浮集于液面, 以增加单位面 积虫卵和包囊的含量, 提高检查效果。 通常用的方法有饱和盐水漂浮法和硫酸锌离心浮聚法。
(1) 饱和盐水漂浮法: 试剂的配制 食盐40g蒸馏水100ml
寄生虫常见诊断方法ppt课件

5
3.沉淀集卵法sedimentation method
用水处理粪便,经离心或自然沉淀,使虫卵沉淀 集中,更易于检查。 自然沉淀集卵法是取粪便5~10g加水混合成悬浮 液,经40~60孔/2.54cm2铜筛滤去大块物质,静 置15min后倾去上清液,如此反复操作,直至上层 液体透明为止,最后弃去上层液体,置沉淀物于载 玻片上,镜检虫卵。 离心沉淀法是取1~2g被检粪便于试管中,加5倍 量的水制成悬浮液,经40孔/cm2铜筛过滤到一离 心管中,以800rpm离心3~5min,弃上清,将沉渣 置载玻片上,镜检虫卵。 本法也适用于检查尿液内的虫卵。
6
4.麦氏计数法MacMaster method
是常用的虫卵计数方法之一。通过虫卵计数,可 以估计动物感染强度。 取粪样2g放入三角烧瓶内,加饱和盐水58ml和玻 璃珠若干,充分震荡使成混悬液,吸取混悬液注 入麦氏计数室,置显微镜下计数计数室(1cm2) 内虫卵数。由于每室混悬液等于0.15ml,结果乘以 200,即为每克粪便虫卵数。通常一次计数4室,然 后按平均值计。本法只适用于可被饱和盐水漂起 的各种虫卵。
11
3.虫体浓集法 上法虽然可以查到血液中的原虫,但血液中的虫 体较少时,则不易查出虫体。为此,常先进行集 虫,再制片检查。其操作过程是,采病畜抗凝血 6~7毫升,以每分钟500转的速度,离心5分钟, 使其中大部分红细胞沉降;而后将含有少量红细 胞,白细胞和虫体的上层血浆移入另一离心管中, 补加一些生理盐水,以每分钟2,500转的速度离 心10分钟。取沉淀物制成抹片,按上述染色法染 色检查。此法适用于伊氏锥虫病和梨形虫病。其 原理是锥虫和感染有梨形虫的红细胞较正常红细 胞的比重为轻,所以在第一次沉淀时,正常红细 胞下降,而锥虫和感染有梨形虫的红细胞尚悬浮 在血浆中。第二次离心沉淀时,则将其浓集于管 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