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体积和体积单位

合集下载

《认识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认识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认识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作者:林子柱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6年第07期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212-01教学内容:冀教版五年级下册86-87页教学目标:1.结合实验和具体事物,经历建立体积概念和体积单位的过程。

2.了解体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际意义。

3.在实验、观察、交流等认识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经历建立体积概念和体积单位过程。

教学难点:了解体积和体积单位,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际意义。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教学用具:两个玻璃杯、石头、土豆、手机、文具盒、鞋盒、长方体、正方体、粉笔、酸奶盒,正方体框架等。

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理念:本节课内容是在认识了升和毫升及长方体、正方体的基础上学习的,教学设计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获取新知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强调通过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感受、理解概念、恢复概念来源于现实,又扎根于现实的本来面目。

1.创设引入概念,设疑激趣。

2.引导学生探究,主动建构知识形成的过程。

本节课重视体积、体积单位概念的建立。

首先利用一个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实验,把土豆和一块小石块放入同样高水的两个杯中通过直观的水面上升高度不同的情况,由学生已有的"土豆占的地方大"生活经验,发展为"土豆占的空间大"接着让学生描述手机、铅笔盒、鞋盒等熟悉的物品,哪个占的空间大,把学生对物品大小的经验和占空间的大小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理解"物体占空间大小的含义",然后再揭示物体所占空间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在教学1立方米时,让学生量一量,比一比1立方厘米大小,并找出生活中大约是1立方厘米的物品。

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认识

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认识

接近1立方厘米的物体:
棱长是1d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3。
1dm
1dm
接近1立方分米的物体:
棱长是1m的正方体,体积是1m3。
接近1立方米的物体: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cm³ dm³ m³
下面的长方体都是用棱长是 1cm3的小正方体拼成的,它们 的体积各是多少?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橡皮的体积大约
是6(立方厘米 )
集装箱的体积大约 是40( 立方米 )
西瓜的体积大约 是4( 立方分米)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 习你有怎样的收获呢?
五年级(下册)
孟姑集镇明德小学 李冉冉
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为什么?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哪个体积最大?
哪个体积最小?
下面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哪个体积大?
回顾与思考
面积
测量标准
小组讨论:
体积单位用什么表示(形状和大小)? 体积单位
棱长 1cm-------1cm³ 1dm-------1dm³ 1m---------1m³
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体积就是多少。
练一练:
1、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哪个体 积单位大?哪个体积单位小?
cm3 、dm3 、m3
2、选用恰当的单位: 3 cm 橡皮的体积用( ),火车的 体积用( m3 ),书包的体积用 ( dm3 )。
下面的两个长方体都是由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 摆成的,体积各是多少立方厘米?

体积和体积单位

体积和体积单位

体积和体积单位什么是体积?体积是一个物体所占据的空间的量度,是描述物体内部空间的大小的一个物理量。

在三维几何中,体积通常用立方单位来表示,例如立方米(m³)、立方厘米(cm³)等。

体积可以用于测量固体、液体以及气体的容量。

体积单位体积单位用于表示物体的体积大小。

常见的体积单位有以下几种:1. 立方米(m³)立方米是国际标准单位,通常用于测量大型物体的体积,如建筑物、水库等。

一个立方米等于一个正方形的底面积为 1 平方米、高度为 1 米的长方体的体积。

2. 立方厘米(cm³)立方厘米是国际通用的体积单位,常用于计算小型物体的体积,如容器、颗粒等。

一个立方厘米等于一个正方形的底面积为 1 平方厘米、高度为 1 厘米的长方体的体积。

3. 升(L)升是用于测量液体体积的单位。

1 升等于 1000 毫升,也等于立方分米(dm³)。

升常用于计算容器的容量,如水瓶、桶等。

4. 加仑(gal)加仑是体积单位,常用于英制国家(如美国)测量液体体积。

1 加仑约等于3.78541 升。

5. 立方英尺(ft³)立方英尺是英制体积单位,通常用于测量较大的物体的体积,如房屋、货柜等。

一个立方英尺等于一个正方形的底面积为 1 平方英尺、高度为 1 英尺的长方体的体积。

6. 立方码(yd³)立方码是用于测量体积的单位,常用于衡量大规模的物体,如岩石、土地等。

一个立方码等于一个正方形的底面积为 1 平方码、高度为 1 码的长方体的体积。

7. 其他体积单位除了上述常见的体积单位,还有一些特定领域常用的体积单位,如升每秒(L/s)用于测量液体的流量,立方千米(km³)用于测量地球的体积等等。

这些单位根据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而定义。

如何转换不同的体积单位?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需要进行不同体积单位之间的转换。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转换关系:1 立方米(m³)= 1,000,000 立方厘米(cm³)1 立方米(m³)= 1,000 升(L)1 立方米(m³)≈ 264.172 加仑(gal)1 立方米(m³)≈ 35.3147 立方英尺(ft³)1 升(L)= 1000 立方厘米(cm³)1 升(L)≈ 0.264172 加仑(gal)1 升(L)≈ 0.0353147 立方英尺(ft³)1 立方厘米(cm³)= 0.001 升(L)1 立方厘米(cm³)≈ 0.000264172 加仑(gal)1 立方厘米(cm³)≈ 0.0000353147 立方英尺(ft³)请注意,实际转换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四舍五入或取精确小数位数。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体积的概念,能够运用体积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如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计量意识。

学会用体积单位来描述物体的空间大小。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体积和体积单位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体积的概念及体积单位的认识。

运用体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体积单位的换算。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实体教具(如立方体、球体等)。

体积单位模型。

计算器。

2. 学具准备:学生分组合作准备相关实体物品。

学生每人一份体积单位卡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学生已知的知识,如长度、面积,引出体积的概念。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体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探究新知:介绍体积的概念,让学生触摸、观察实体教具,感知体积的存在。

介绍常用的体积单位,如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理解其大小。

引导学生进行体积单位的换算练习。

3. 巩固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际物体的体积测量,并用体积单位表示。

设计一些有关体积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4. 课堂小结:强调体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知识。

2. 收集生活中的实例,用所学体积知识进行解释。

六、教学拓展: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物体的体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体积的内涵。

2. 介绍体积在科学研究和工程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几何建模等。

七、课堂互动:1. 提问环节:让学生谈谈对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理解。

2. 小组讨论:如何运用体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八、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2. 课堂练习的正确率。

3. 学生对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掌握程度。

九、教学反思:1. 本次教学中,学生对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掌握情况如何?2.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改进?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十、教学延伸:1. 进一步学习其他三维几何概念,如表面积、体积的计算等。

第五单元第一课时《认识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教案)

第五单元第一课时《认识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教案)

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认识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课题认识体积和体积单位单元第五单元学科数学年级五年级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和具体事物,经历建立体积概念、认识体积单位的过程。

2、了解体积及体积单位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际意义,能用体积单位描述物体的大小。

3、积极参与实验、观察、交流等数学活动,借助熟悉的物体建立体积单位大小的空间观念。

重点理解体积的意义及体积单位的形成过程。

难点体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知道《乌鸦喝水》的故事吗?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个故事吧!(播放视频《乌鸦喝水》)2、你知道乌鸦为什么喝到水了吗?学生看视频。

石子占了瓶子中的地方,所以乌鸦喝到了水。

通过视频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

讲授新课一、认识物体的体积。

1、出示例题1:小组实验。

(1)取两个同样的玻璃杯,放入同样多的水(可在水中滴一滴墨水)。

(2)把一个土豆和一块小石头分别放入两个杯中。

猜一猜:水面会发生什么变化?水面会上升。

我猜放土豆的杯子的水面比放小石块的杯子的水面上升得用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从实验的过程中发现现象并进一步思考原因,从而找到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2、观察实验结果,和你猜想的一样吗?3、小组讨论:说一说:两个玻璃杯中的水面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4、议一议:下面的火车盒、文具盒和鞋盒,哪个占的空间大,哪个占的空间小?多。

两个玻璃杯中的水面都上升了,放土豆的玻璃杯水面升得高,说明土豆占的地方大。

土豆占的地方大,就是土豆占的空间大。

放小石块的玻璃杯水面上升得比放土豆的水面上升得少,说明小石块占的地方小。

小石块占的地方小,就是小石块占的空间小。

这三个物品比较,火柴盒占的空间最小,鞋盒占的空间最大。

在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中,学生相互交流,引发思维碰撞,进而使得不同层次学生的新知得到不断更正与整合。

五年级下册数学体积与体积单位

五年级下册数学体积与体积单位

五年级下册数学体积与体积单位一、体积的概念。

1.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 举例:一个装满水的杯子,把一块石头放入杯子中,水会溢出。

这是因为石头占据了杯子里一部分空间,这个空间的大小就是石头的体积。

- 再一个大箱子和一个小箱子,大箱子能装更多的东西,是因为它所占的空间大,也就是它的体积大。

2. 与容积的区别。

- 体积是指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而容积是指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

- 例如:一个木箱的体积是从外面测量它的长、宽、高计算得到的,而这个木箱的容积是从里面测量长、宽、高计算的。

一般情况下,一个物体的体积会比它的容积大(因为物体本身有一定的厚度)。

二、体积单位。

1. 常用的体积单位。

- 立方厘米(cm^3):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立方厘米。

它是一个非常小的体积单位,像一颗骰子的体积大约就是1立方厘米。

- 立方分米(dm^3):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

生活中,一个粉笔盒的体积接近1立方分米。

- 立方米(m^3):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

在生活中,一个常见的家用冰柜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米。

2. 体积单位的换算。

- 1立方米 = 1000立方分米。

因为1米 = 10分米,那么棱长为1米(10分米)的正方体体积V = 10×10×10 = 1000立方分米。

- 1立方分米 = 1000立方厘米。

同理,1分米 = 10厘米,棱长为1分米(10厘米)的正方体体积V = 10×10×10=1000立方厘米。

3. 体积单位的实际应用。

- 在测量较小的物体体积时,如小珠子、小零件等,通常会用到立方厘米作单位。

- 当测量像纸箱、小型容器等物体体积时,立方分米比较合适。

- 对于较大的物体,如房间的空间大小、游泳池的容积等,就会用到立方米这个单位。

《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说课稿

《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说课稿

《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说课稿《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说课稿(通用5篇)《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说课稿1一:总体说明:《体积和体积单位》这节课是在同学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教学的。

本节课主要采取了小组活动的形式,来教学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

教师先通过实验的方法协助同学建立起体积的概念,使同学理解体积的含义,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再让同学通过观察与感知,建立常用的体积单位观念,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单位体积大小的概念。

最后让同学从教学活动中知道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二:说教材1、内容:《体积和体积单位》本节课内容,是在同学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教学的。

主要内容是教学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教材先通过实验的方法协助同学建立起体积的概念,再通过观察与感知,建立常用的体积单位观念,最后教材说明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2、目标:通过《体积和体积单位》本节课的教学,(1)让同学知道体积的含义,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2)使同学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单位体积大小的概念。

(3)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3.教学重点:掌握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知识,培养同学的动手能力。

4.教学难点: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

5.教学准备:烧杯、石块、体积单位、课件。

三:教学战略:1.采用故事导入法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2.采用实验法和自学法发挥同学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培养同学的协作能力。

4.采用同学动手操作实验的方法,培养同学的创新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听《乌鸦喝水》的小故事。

2.揭题:师:你知道乌鸦是通过什么方法喝到水的吗?这蕴涵了什么道理?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

(出示课题)(二)探究新知1、建立“体积”概念。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小老师组织,学生举手回答。
三、
探究新知 精准释难
1、认识体积的意义(学习任务一)
(1)课件出示第45页例1图:前面我们听了乌鸦喝水的故事。哪你们猜一猜,把土豆放入量杯里,水位会不会变化。
结论:水位会升高。
(2)验证。
(3)举例讲解。
像这样物体占有空间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我们的书包装课本、文具盒等物品,放的书越多,书包剩下的空间就越小,就是因为这些课本、作业本、文具盒会占一定的空间。你还能举例说明物体占有一定空间吗?
看书后总结:1立方分米就是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
板书结论: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也可写作1dm3。
(5)举例生活中的1立方分米的物体大小。
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dm3呢?
交流汇报:1个粉笔盒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一本字典大约是1立方分米。
学习任务三
(6)课件出示第46页例3:还有一个比1立方分米还大的体积单位,这就是1立方米,你能说说1m3的大小吗?
引入课题。
有请预学检测小老师。
学生回答。
二、
预学效
果检测
出示预学效果检测单。
小老师组织,学生举手回答。
三、
探究新知 精准释难
体积单位的进率关系。(例4,学习任务一)
(1)课件出示第47页例4:1dm3等于多少立方厘米?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有分格子的面积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模型。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先数一排是多少个小正方体?再测量一下,每一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每一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思考:1盒牛奶的体积与1杯牛奶的体积一样大吗?(不一样大)
(2)容积的定义:
1盒牛奶可装4杯牛奶。这些牛奶盒、杯子都叫容器。一个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叫做这个容器的容积。你能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容器,并比一比它们容积的大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体积和体积单位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和具体事物,经历建立体积概念和体积单位表象的过程。

2、了解体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际意义。

3、在实验、观察、交流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结合实际和具体事物,经历建立体积概念和体积单位表象的过程。

教学难点:
了解体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际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正方体模型若干个,鞋盒,药盒,两个同样的烧杯,水,土豆,小石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认识体积
1、师:同学们,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播放视频动画)
请同学们想一想:
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为什么把石头放进瓶子,瓶中的水就升上
引导学生说明:石头占据了水的空间,使水面上升,所以乌鸦能喝到水。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故事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并产生疑问: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从而建立学习动机)
2、小实验证明
师:石头真的占据了水的空间吗?我们来做个实验验证一下:
教师取两个同样的烧杯,放入同样多的水,然后拿出一个土豆和一块小石子,请同学们猜一猜:如果把土豆和小石子分别放入杯子,水面会发生什么变化?(放入土豆的杯子水面升的高)(放入小石子的杯子水面比放入土豆的水面低)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土豆占的空间大。

生:石子占的空间小。

3、揭示体积
这个实验说明我们生活中的物体,有大有小,大的物体,占据的空间大,所以体积就大;小的物体,占据的空间小,所以体积就小;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揭示体积)那么如何比较物体的体积呢?
二、快乐合作,学习新知
1、比眼力:出示鞋盒和药盒,提问:哪个物体体积大?(鞋盒)
2、课件出示:大小相当的长方体、正方体,如何比较物体的大
(长方体、正方体一眼无法确定大小,引发争议,感悟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师:看来有些物体的体积靠眼力是无法判断的,需要测量计算,测量物体体积的大小,需要用什么单位呢?(体积单位)
3、小组合作,自学体积单位
出示合作要求:
(1)阅读书中57页,58页关于体积单位内容,说明体积单位有哪些?
(2)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可以用体积单位表示。

请同学们先自学书中的体积单位,然后举出生活中的实例。

(教师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自学,举出实例,引导学生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使体积单位直观展现在同学们的眼前)
三、激情展示,欣赏成果
师:我发现大家自学的速度非常快,有些同学更愿意用生活中的事物表示体积单位,请每个小组选派代表来汇报你们组的学习心得。

其他同学可以根据代表的汇报提出疑问,或者补充学习所得。

生:我们组先说说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生: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记作1cm3,比如我们手指最前端的一节手指头。

生: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记作1dm3,比如一个粉笔盒的体积可以看作接近1立方分米。

生: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记作1m3……
师:同学们不仅知道了常用的体积单位,还用实例告诉大家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究竟有多大。

其实生活中还能找出很多这样的实物,哪个组的同学可以补充。

生:一个骰子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生:计算机键盘上的按钮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生:我们买的玩具魔方中1个小正方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厘米,但我知道它比1立方厘米大。

生:一个拳头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

生:还可以用12把尺子,每人两把,握住刻度10cm的地方露出10厘米长的尺子,我们组拼出了一个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框架,大家请看(学生拿出尺子拼出图形)
师:你们组为大家拼出了一个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动了脑筋,真棒!老师这里有3根1米的木条,我们在教师的角落搭一搭,看一看1立方米的空间有多大。

(还可以让学生实际钻一钻,看看1立方米最大可容纳几名同学,帮助学生建立1立方米的概念)
同学们,只要你仔细留心,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

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就是生活中常用的体积单位。

四、强化训练,拓展延伸(课件演示)
1、填空
(1)()叫做物体的体积。

(2)棱长是()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

棱长是()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

棱长是()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2、判断
(1)一台家用冰箱的体积是800立方米。

()
(2)一个橡皮的体积是60立方分米。

()
(3)一本新华字典的体积大约是0.8立方厘米。

()
3、下面是李芳写给表姐的信,你看有什么问题吗?
亲爱的表姐:
你好!很久没有见到你了,身体好吗?什么时候来玩呢?家里搬新房子了,新房子面积有160立方米。

爸爸今年买了一辆货车,运货的集装箱可大了,可以装好多货物,我猜它的体积可能有40立方厘米。

家里还换了一台小巧的DVD,体积大约是2 立方米。

在写这封信之前,我和妈妈下跳棋,跳棋子大约有1 厘米那么大。

五、自主反思,深入体验
谈谈你对这节课的收获。

板书:认识体积和体积单位
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cm3dm3m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