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夜林边小驻诗歌赏析
弗罗斯特之《雪夜林边驻足》赏析

弗罗斯特之《雪夜林边驻足》赏析
弗罗斯特的诗歌《雪夜林边驻足》是由意大利诗人弗罗斯特于1821年创作的著名诗篇。
该诗描绘了雪夜里,作者在森林边驻足、凝望星空,还让芦苇乘风起舞的景象,使人似乎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到雪夜的美好时光。
该诗抒发了作者对自然宁静景象,又对此刻时光流失的深刻感受。
《雪夜林边驻足》是一首短小精悍的诗歌,全诗共有7句:“当暗夜冰天/梦停止,我呆呆驻足/ 下森林边,凝望苍穹的星空/让芦苇随风起舞/雪田中各种游魂急奔.”人简洁地描绘了一个晚间在雪夜里静静凝望,仿佛可以感受到芦苇在风中起舞的美妙场景。
诗中的散文式的叙事结构,把雪夜的宁静景象直接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心旷神怡,仿佛可以身临其境,感受到雪夜里自然宁静的景象。
弗罗斯特在《雪夜林边驻足》中抒发了对自然的情感与感悟。
读这首诗,人们感受到了大自然天地宽广存在的气息,也感受到了弗罗斯特把自然宁静景象连缀在一起,把一晚花草星辰的灿烂,一夜雪花的冷暗,一生的游离梦想,一世的风花雪月,一见的唏嘘悲歌,都抒发在这首诗中,让人可以体悟到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这首诗中,弗罗斯特通过“芦苇随风起舞,和雪田中各种游魂急奔”,也表达了人们值得安静、随波逐流、每一瞬间都处在流逝中的感慨。
弗罗斯特的诗歌《雪夜林边驻足》以其凝练的语言,流畅的笔触,以及对雪夜宁静的感受,深深吸引了读者的心灵。
诗中用简练的文字,以及风花雪月、宁非变的意境,让人体会到人生的芬芳,以及人们的
游走,无力抗拒等等。
这首诗歌用有限的文字,表达出了更多的温暖和深刻的情感感受,使人们可以在雪夜里,静静地欣赏、理解和体悟,享受自然带给我们的宁静和温暖。
雪夜林边小驻诗歌赏析

雪夜林边小驻诗歌赏析节奏及韵律:这是一首规范的四步抑扬格小诗。
诗歌的押韵形式是a a b a, b b c b, c c d c,d d d d.例如第一诗节中的know,though,here,snow.此外诗歌还运用了头韵,第二行的the和though,第三行的see和stopping,第四行的watch和woods,等等。
诗人在诗中对一些音素进行了重复使用,例如/s/这个音,stop,sweep,snow,sleep,听起来就像是下雪时的丝丝声,很宁静,很温馨;以/w/开头的单词,wind,wood,will,without,令人想起风呼啸的呜呜声;还有众多带/t//d/音素的单词,像极了马儿奔驰的答答声。
头韵和对同一音素的重复使用,首尾音的巧妙安排,这些都极大的加强了诗歌的音乐美感,使得全诗节奏分明。
内容:第一节写诗人骑马夜行,途中被一片树林吸引而驻足林边。
诗人欣赏着被雪覆盖的树林,而林子真正的主人却一无所知。
此时诗人沉醉其中,分不清现实和幻想。
第二节,诗人的陶醉其中被马儿打断了,马儿觉得奇怪,为何主人在此处停留,一个荒凉之地?这儿湖面冰封,近无人家,林木雪盖。
第三节马儿继续发问,为什么诗人要在此停留?它用玲儿询问诗人,此时诗人的内心是矛盾重重,理不清楚的,他没有回答马儿的问话。
马儿在此可看作是幻想世界和现实世界的中间人,它将迷茫中的诗人拉回现实。
也可以说马儿是诗人的另一个自我。
第四节诗人告诉了我们最终矛盾的结果,虽然雪夜下的树林是如此静谧可爱,幽静深远,令人流连忘返,沉醉其中,可诗人不能就此停住,他还有更重要的是要去完成,生活的责任和义务他不能放手。
最后诗人的理性战胜了感性,他无奈的离开了树林,重新出发。
整首诗诗人用浅显易懂的文字,写出了雪夜树林的寂静和人物内心的孤独和矛盾。
语言:这首诗语言的重要特征就是大量运用象征和比喻。
例如woods和snow就有很强的象征性。
Woods象征着大自然的神秘和复杂,snow则象征着诗人纯洁和简朴的品格,二者形成强烈对比。
雪夜林边小驻诗歌赏析

【整理不易,如果有帮助可以点点文中的广告,谢谢您!】
雪夜林边小驻诗歌赏析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它以其丰富的想象力、极强的感染力和永恒的文学价值,在文学殿堂里如瑰宝般灿烂。
《雪夜林边小驻》的篇幅不长,但它描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雪夜无边静美令人沉醉,让疲倦的旅人驻足不前,而生命承诺及责任又让旅人不得安睡,必须再次启程,踏上未知的旅途。
本诗语言朴素却又含义隽永,用浅显易懂的文字,道出了雪夜树林的寂静和人物内心的孤独和矛盾,充满梦幻情调和淡淡忧思。
读者在欣赏这篇诗作时,不仅能够欣赏到美丽的雪景,还能够明白费罗斯特对生活的理解以及追求。
雪夜——寒冷与幽暗——象征着诗人心境的凄冷状态
树林——美丽、幽深——象征着诗人的寄托
小马——无忧无虑——象征生命和活力
湖冰——冰冷——象征着死亡
雪花——漫天遍野——象征着扑朔迷离。
雪夜林边小驻诗歌鉴赏

雪夜林边小驻诗歌鉴赏
嘿,你知道那首吗?哇哦,那可真是一首超级迷人的诗歌呀!
想象一下,在一个安静的雪夜,四周一片洁白,就好像整个世界都
被雪花给覆盖了。
你走在树林边,突然就停了下来。
“我想我认识这片
树林,主人的房子就在前村,却看不见我在此歇马,看他林中飘满的
雪景。
”这感觉,是不是特别奇妙?就好像你突然闯入了一个只属于自
己的宁静世界。
诗里说“我的小马一定觉得奇怪,为何停在荒林边界,附近既看不
到一间农舍,又没有一棵kubernetes 等待收割。
”这小马就像是我们内
心的疑惑,在问我们为啥要在这儿停留呀。
这不就跟我们有时候一样嘛,会对一些突然的决定感到奇怪。
“它把颈上的铃铛摇响,问我是不是出了差错,那清脆的铃声就像
冰面破裂,寂静在深夜里格外清晰。
”哎呀呀,这铃铛声简直太生动啦!就好像在寂静的夜里突然响起的声音,能把你从思绪中拉回来。
“林中有只小鸟在召唤,它说夜幕虽然已降临,护林人,你不必再
前行,前面的路可没什么好看。
”这小鸟就像是个小精灵,在提醒你该
停下脚步享受这一刻啦。
整首诗就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把我们带到了那个雪夜的树林边。
让我们也能感受到那份宁静和美好。
我觉得呀,这首诗真的是太赞了!它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一个可以停下来静静欣赏的角落。
它告诉我们,有时候放慢脚步,去感受身边的美好,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啊!你难道不这么认为吗?。
雪夜林边驻译文对比赏析

雪夜林边驻译文对比赏析探析《雪夜林边小驻》摘要:《雪夜林边小驻》的语言简洁清新,给读者宁静安详的景象。
作者罗伯特·费罗斯特是美国最出名的诗人之一。
在这首诗里,他通过描写森林、马和沉睡来表达他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关键词:森林文体抑扬格拟人《雪夜林边小驻》是一篇描写风景的短诗,里面所描写的雪景给读者的印象是唯美的。
要学习这首诗,首先从它的基本信息着手,如作者、诗的体裁等,然后是诗的文体特征。
1 基本信息1.1 作者《雪夜林边小驻》的作者是罗伯特·费罗斯特(1874-1963),是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诗人之一,当时在美国享有非常高的名誉和地位。
他的诗描写的主要是生与死,爱与恨,战争与和平问题,因此被誉为哲学诗人。
但他最感兴趣的是大自然以及大自然和人类之间的关系。
他大部分著作以新英格兰的乡村为背景,充满了强烈的乡土气息和诱人的田园情趣,所以他也被称为田园诗人,并被赋予“新英格兰诗人”和“美国民族诗人”的称号。
罗伯特·费罗斯特仁慈聪颖;他的诗歌风格也清新质朴,阐述了生命的真谛。
1961年他被邀请出席肯尼迪总统的就职典礼,并朗读了他的诗作《彻底的礼物》,之后便成为美国人心中的“民间桂冠诗人”。
他不仅发扬了传统诗篇的创作技巧,还建立了自己的写作风格;他是连接欧美传统诗和现代派诗篇的桥梁,因而有些评论家也称之为“交替性诗人”。
费罗斯特从来把自己归为任何一个学派,对由庞德和艾略特等所发起的新诗运动毫无兴趣,并拒绝接受法国先锋派的诗篇创作原则,他感兴趣的是独创性。
他四次获得普立兹奖,并在1938年和1941年获得美国艺术文学和美国诗社奖。
作为描写大自然的诗人,费罗斯特将具本土特色的、清新自然的新英格兰英语融入到传统的抑扬格诗篇里,采用本土方言进行诗篇创作,这种创作方法为华兹华斯高度赞扬。
他经常将意义/哲理隐含于各种各样的形象,以表达他对生活、社会和宇宙的看法。
因此他的诗作充满了神秘色彩和宗教意义。
弗罗斯特《雪夜林边小驻》美学欣赏

自然 的怀抱去享受无忧无虑 的生活 。因此 , 诗人在本 节 中用 白描手 法以轻 盈 的画笔 为我们勾勒 出-r N美
丽 的冬 日树林雪景图。 在第二节 中 ,诗人假借不 谙世事 的小马来揭示
自然意象 的诗集 , 主要有《 山问》 《 新 罕布什尔》 《 西 去 的溪流》 和《 又一片牧场》 等。弗罗斯特诗歌的创作 风
他心 中的疑虑。面对大雪覆盖的神秘树林 , 诗人停下
脚步 , 不知去向何 方。诗人 用“ 一定” 这个词来刻 画这 种无法排解 的困惑 , 就 连小马也 觉得奇怪 , 主人 为何 要在这 “ 一年中最幽暗的冬夜” 停歇。后两句 中, 诗人 描绘了一个冰雪世界 , 其中“ 结冰 的”一词具有双重修 饰效果 , 使读者不但 能够联想到 大雪纷飞 、 银装素 裹 的美景 , 而且还可 以感觉到难 以忍受的刺 骨寒冷。 第三节 的描 写使小马 的形象更加 丰满。它抖 动 着颈上 的铃 铛 , 仿佛 是责问主人 为何 要止步不 前 , 铃 声让寂静纯 洁的冰雪天地 富有生气 。然而诗人 却不 做声, 聆听着微风 吹过树林 、 雪花纷纷飘 落的动人 声 音, 这是一次令 人赏心悦 目的心 灵洗礼。 诗人在 第四节 中将 目光再次投 向幽暗深邃 的树 林, 尽管 它是那样 的可爱 , 但诗人并没 有就此停歇 去 陶醉于 美景之 中, 因为在他心 中还有“ 诺言 ” , 还 有尚 待 履 行 的社 会 责 任 与 义 务 。后 两 句 中 的 “ 安睡” , 可理 解 为当晚的入眠或是彻底 的长眠 ,对 此诗人并 未说 明, 留待读者 自行体 会。本节作 为诗歌 的结尾 与开头 部分遥相 呼应 ,字里行 间流露 出诗人 渴望沉溺 于美 景, 却又不得不 回到 现实。弗 罗斯特 曾感言 “ 诗歌 始 于喜悦 , 而终于智慧” 。 他 用朴 实的语言将诗 歌不断地推 向高潮 ,最 后 又悄然无声地道 出其 中的哲理 。作 为现代人 的读者 , 面对选 择与挑战 , 表面看似怡然 平静 , 内心却充 满疑 惑 与不 安。 因此我们感 同身受 , 我们来 自现 实 , 试 图 逃避现 实, 但却最终 回归现实。 诗人在全 诗 中用意 象构建一幅 完整画面 ,以大 雪覆盖 的树 林为主要背景 , 从视 觉和听觉 出发 , 以动 静结合 的笔 法描绘树林 雪景 。从 审美 角度来看 , 该诗 创造 了一种 意境 , 具体 又抽象 , 空 间有 限 , 想 象无限 。 因此人 与物 、 景与情 水乳 交融 , 因景生情 , 美好 的意
雪夜林边小驻诗歌赏析

初中住校生安全责任书亲爱的住校生同学:你好!欢迎你成为住校生大家庭的一员。
住校生活是一段独特又有趣的经历,但为了确保你的安全,我们得签订这份安全责任书,这就像是我们之间的一个安全小约定哦。
一、人身安全方面。
1. 在宿舍里。
可不能像个调皮的小猴子一样在宿舍里打闹、攀爬双层床。
床可不是你的游乐场,要是不小心摔下来,那可就像从天上掉下来的星星一样,摔得“七荤八素”啦。
所以,要老老实实地上下床,注意安全。
晚上睡觉的时候,要盖好被子,不要把被子踢得老远,小心着凉。
要是感冒了,就会像个小鼻涕虫一样难受,还会影响学习呢。
2. 在校园里。
走路的时候要长点眼睛(这是一种幽默的说法啦,其实是要小心的意思),不要横冲直撞。
不管是在走廊还是操场上,都要遵守秩序,可不能像个失控的小火箭一样到处乱撞,撞到其他同学或者撞到墙上,那可就疼得哇哇叫啦。
如果遇到一些小摩擦或者小矛盾,不要像个小爆竹一样一点就炸,要冷静地和同学沟通或者找老师解决。
打架这种事情是绝对不允许的,我们要做文明的住校生。
二、财产安全方面。
1. 你的个人物品就像你的小宝贝一样,要好好保管。
钱呀、手机呀、学习用品之类的,都要放在安全的地方。
不要把钱乱丢,不然它可能会像长了腿一样消失不见,到时候你就只能哭鼻子喽。
2. 宿舍的门就像保护我们小窝的大盾牌,一定要随手关好。
如果不关门,就好像在邀请小偷来做客一样,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而且,自己的东西也要做好标记,这样就算不小心混在一起了,也能很快找到。
三、消防安全方面。
1. 宿舍里可是严禁玩火的哦。
打火机、火柴之类的东西,都不能带进来。
因为火这个东西就像个调皮的小恶魔,一旦失控,整个宿舍都会被它搞得乌烟瘴气,那可就糟糕透顶了。
2. 也不要乱拉电线,不要在宿舍里使用大功率电器,像热得快这种东西就别想啦。
要是电线生气了,冒起火花来,那可是非常危险的,就像一个小火球在宿舍里乱窜,我们可不想看到这样的场景。
四、饮食安全方面。
1. 学校食堂的饭菜是很健康的,要乖乖在食堂吃饭。
雪夜林边小驻诗歌赏析

雪夜林边小驻诗歌赏析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是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诗人之一。
当时,他在美国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地位。
他的诗歌主要描写生与死、爱与恨、战争与和平等问题,被誉为哲学诗人。
然而,他最感兴趣的是自然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他的作品大多以新英格兰的乡村为背景,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诱人的田园风情。
因此,他也被称为田园诗人,被授予“新英格兰诗人”和“美国民族诗人”的称号;1961年,他应邀出席肯尼迪总统的就职典礼,并宣读了他的诗歌《完整的礼物》。
此后,他成为美国人心中的“民间桂冠诗人”。
他不仅发扬了传统诗歌的创作技巧,而且确立了自己的创作风格,是欧美传统诗歌与现代派诗歌之间的桥梁,因此有评论家称他为“候补诗人”。
弗罗斯特从未将自己归类为任何流派,对庞德和艾略特发起的新诗运动不感兴趣,拒绝接受法国先锋派诗歌创作的原则。
他感兴趣的是独创性1.3《雪夜林中驻足》这首诗的体裁和主题是一首四英尺长的抑扬诗,它采用了爱德华·菲茨杰拉德创作的鲁比节。
除最后一行外,每一行都遵循阿巴的押韵格式,是一个连环押韵,即在前韵之后;但由于他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他不得不回归现实,继续前行。
诗中的主人公其实是指作者本人;诗中“树林”的深邃寓意着人们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里程碑”是指诗人需要完成的作品;“睡眠”是指生命的终结。
这些词都反映了人生旅途中的一种进取精神,这正是弗罗斯特所追求的。
本文主要从节奏和变化两个方面分析了这首诗的文体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韵式和结构变异。
2.1押韵这首诗使用了多种押韵方法,特别是韵尾和头韵。
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多种押韵方法,2.1.1这首诗最明显的文体特征之一就是结尾押韵。
在第一节中,结尾押韵的词是已知的。
在这首诗中,弗罗斯特不仅使用了最后的押韵和头韵,而且使用了谐音、和声和内韵,使这首诗更有节奏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雪夜林边小驻诗歌赏析
《雪夜林边小驻》是罗伯特·弗罗斯特最著名也是最受欢迎的诗作之一,本篇论文除了分析了这首诗的形式——押韵之外,在分析诗歌内容时还从心理分析的视角出发,分析了诗人面对三种人格结构的依次出现时的心理变化。
诗人最终在超我的人格结构的主导下不再留恋那片幽静的树林,而是继续前进,从而体现了这首优美的诗歌所隐含的
对于人生的哲学思考。
关键词:罗伯特·弗罗斯特;韵步;押韵;人格结构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最受欢迎的美国诗人之一,被称为“新英格兰诗人”、“民族诗人”。
他是用传统诗歌形式创作的杰出代表,在二十世纪诗歌改革的潮流中他却屹然不动,更加的显得难能可贵。
《雪夜林边小驻》是弗罗斯特众多代表作品中的一部,在这首诗中诗人用极其质朴的语言道出人生的哲理,引人深思。
我国学者对于这首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文体学角度解析:如俞瑶指出“弗罗斯特的小诗《雪夜林边小驻》一直为读者喜爱,这极好地证明了偏离的使用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激发读者探究作者的使用偏离的意图,从而了解诗歌更深层次上的涵义。
”;对其解构主义角度解析:如谷峰指出“通过对这首诗进行解构解读,找出这首诗中的二元对立,即美丽平静与恐怖紧张,作者内心的平和与不安以及生
与死,体现了这首诗的多义性。
”;以及对其核心意象“树林”的解析:如任景赛指出“这树林是诱惑也是一种警示,弗罗斯特作为一个诗人直面人生中的苦难,坚定地从事诗歌创作,从而摆脱了迷失林中的命运,最终履行了诗人的诺言”等其他的研究。
但从心理分析的视角出发分析这一诗歌的,目前还是比较少见的,因此本篇论文在分析诗歌内容及主题时,从心理分析的视角出发,探析这首诗所体现的人生哲理。
一、韵律美
这首诗共有四节,每一节四行,每行用的都是四音步抑扬格,押韵模式为连锁式的押韵模式,即a a b a;b b c b;c c d c;d d d d。
诗人除了用了这一押韵模式,还用了押头韵和押元韵,使得整首诗充满了音乐美和韵律美。
这首诗共有四节,采用的依然是诗人钟爱的四音步抑扬格,每一诗行中的八个音节,一轻一重,错落有致。
另外,诗人运用了连锁式的押韵模式,全诗共四小节,每节的第一、二和四行押韵,第三行的韵脚又成了下一诗节的主韵脚,第三行与下一诗节的第一、二和四行押韵。
第一小节里第一行的“know”、第二行的“though”和第四行的“snow”同押/?u/韵。
第三行的“here”同其他三行不押韵,但是与第二小节里第一行的“queer”、第二行的“near”和第四行的“year”连在一起同押/i?/韵。
同样,第二小节里第三行的尾韵成
为第三小节的韵脚,即第二小节第三行的“lake”和第三小节第一行的“shake”、第二行的“mistake”和第四行的“flake”连在一起同押/k/韵。
第四小节每行都与第三小节的第三行同押一个韵,即第四小节的“deep”、“keep”、“sleep”、“sleep”和第三小节第三行的“sweep”同押/i:p/韵。
全诗的韵脚为a a b a;b b c b;c c d c;d d d d,四个诗节环环相扣,紧密相连,使得整首诗在节奏上充满了韵律之美。
正是这种如行云流水般的节奏与罕见的连锁式的押韵模式使得这首诗一直在最受欢迎的一百首英文诗歌里高占前十名。
在这首诗中,诗人除了用了连锁式的押韵,还用了押头韵,几乎在每一节都有:如第一节的第二行his house同押/h/韵;is in同押/i/韵,第一节的第三行see stopping同押/s/韵,第一节的第四行watch woods with同押/w/韵。
第二节的第一行my must同押/m/韵。
第三节的第一行he his harness同押/h/韵,第三节的第二行if is同押/i/韵,第三节的第三行sound's sweep同押/s/韵以及第四节的第一行dark deep同押/d/韵。
其次,诗人还用了押元韻,正如聂珍钊所说“元韵的基本特征是诗行中的元音读音相同而押韵”。
第一节的第一行whose woods同押/u/韵,第一节的第二行his is in village同押/i/韵,第一节的第四行his fill with同押/i/韵。
第二节的第一行little think it同押/i/韵。
第三节的第一行gives his同押/i/韵以及最后一节三四行重复的miles I同押/ai/韵。
二、内容美
在这首诗里,诗人的人格结构依次出现,从本我到自我再到超我,而诗人在每一种人格结构的支配下,内心的所思所想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变化,从最初的留恋到回到现实再到最后的负重前行。
在这首诗的第一节,诗人来到树林边,“我知道谁是这林子的主人,尽管他的屋子远在村中;他也看不见我在此逗留,凝视着这积满白雪的树林”。
根据诗人晚年的回忆,当时的他因生活窘迫而举家搬迁到远离镇子的僻静乡村,在圣诞节前夕的寒冷雪夜,他独自驾着马车到小镇,去为心爱的孩子们买圣诞节礼物,但是由于买不起礼物,诗人只能黯然离去。
可想而知诗人当时的心情是多么的愁苦,作为一个丈夫和父亲,却让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们过着艰苦的生活。
但当他看到被白雪覆盖的树林是如此的幽静,不禁驻足欣赏,或许在诗人看来,这片树林远离尘嚣,远离喧哗,是自己一直追寻的世外桃源,而此时诗人人格中的本我已经出现,正如弗洛伊德所说“本我是最原始的、潜意识的、非理性的心理结构。
它充满着本能和欲望的强烈冲动,受着快乐原则的支配。
”(142)诗人面对美景久久凝视,不愿离去,说明诗人任凭自己人格中的本我自由驰骋,诗人在快乐原则的支配下,已经抛开了尘世中的一切烦心的事,只想去享受当下的快乐。
在第二、三节中诗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马儿人格化。
小马儿对自己的主人的行为感到疑惑不解,“为何停在树林和冰封的湖边,附近既看不到一间农舍,又在一年中最黑暗的夜晚”它就像个天真的孩童,
“轻轻地摇了一下佩玲,探询是否出了什么差错”,虽然“林中毫无回响一片寂静,只有微风习习雪花飘落”,但此时的诗人从铃声中惊醒,这也就意味着诗人人格中的自我已经战胜了本我,“自我代表理智和常识,按照现实原则来行事。
它既以大部分的精力来控制和压抑发自本我的非理性的冲动,又迂回地给予本我以适当的满足。
”(142)诗人虽然贪恋在快乐原则支配下的自己可以无忧无虑的,再不用去想那些烦心事,但是最终还是自我战胜了本我。
虽然诗人没有回答马儿,但他已经回到了现实世界,理智占据了他的头脑。
他知道自己还有许多事情没有完成,不能在此地一直停留下去。
在诗的第四节,诗人的人格结构从自我过渡到了超我,“超我是人格中高级的,道德的超自我的心理结构。
它以良心,自我理想等至善原则来规范自我。
”(142)作者正是在超我的支配下,才发出了“睡觉前还有许多路要走,睡觉前还有许多路要走”的感叹。
而这里的第二句里的“睡觉”用了隐喻的修辞手法,意味着死亡。
诗人知道自己在离死亡之前身负的责任和义务,知道自己的理想还没完成,人生就是要负重前行,这样的人生才有价值。
三、结语
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这篇脍炙人口的诗不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是一篇值得好好欣赏的佳作。
诗人运用了四音步抑扬格、独特的连锁式的押韵模式以及押头韵和元韵,从而使得整首诗充满了韵律之美
和音乐之美。
从心理分析的视角来分析这首诗时,可见诗人的人格结构从本我过渡到了自我,最后再到超我,人格结构的依次变化也反映出诗人从最初的面对大自然的美景时的留恋到慢慢的回到现实世界再到最后的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还要继续前行的心理变化。
而诗人在最后做出的这一抉择会激励处于迷惘期的人继续前进,尽管前路漫漫,但只要像诗人那样明白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与义务,定会实现自己的理想。
参考文献:
[1]弗洛伊德.自我与本我[M].车文博主编,九州出版社,2016,1.
[2]谷峰.从解构主义的角度分析《雪夜林边小驻》[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4(03).
[3]牟芙蓉.从文体学偏离的角度分析弗罗斯特的诗歌《雪夜林边小驻》[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2(08).
[4]聂珍钊.英语诗歌形式导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2.
[5]景赛.解读《雪夜林边小驻》中的“树林”意象[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06).
[6]俞瑶.《雪夜林边小驻》文体学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