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跑途中跑]体育教学设计育贤初中部胡国旭

合集下载

初中体育_田径短跑途中跑练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体育_田径短跑途中跑练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水平四田径短跑途中跑练习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本教材的功能短跑是田径运动各个项目的基础,也是径赛中距离最短、速度最快的项目。

作为初中田径的必修内容,其具有发展基本跑的能力,培养爆发力、协调性、反应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功能。

2、教材的技术结构:短跑的完整技术包括: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终点跑(终点冲刺及撞线)四个部分。

3、教材的知识点及重难点通过本教材的学习,了解相关径赛知识、掌握全程技术、清楚对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及其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材重点为起跑的快速起动技术,难点为后蹬有力、前摆充分和蹬摆技术的掌握。

二、学情分析1、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根据对学习基础的了解与分析,本课确定从起跑后的途中跑为学习主教材。

2.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学生心理、生理特点七年级同学正处在青春发育初期,也是初中阶段的一个过渡期,学生情绪及思想存在一定的起伏性,渴望得到尊重与信任,其认知水平处在不断地反复与上升期,更需要加以正确的引导。

3.学生学习新知识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对策由于短跑学习主要以重复练习为主,学生在学习中很容易产生由于枯燥而产生厌倦,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采取:“提前设问、诱导观察、练习形式多样、评价指导及时”的教学策略。

《短跑的途中跑》课时教案水平四田径短跑途中跑练习学情分析1、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根据对学习基础的了解与分析,本课确定从起跑后的途中跑为学习主教材。

2.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学生心理、生理特点七年级同学正处在青春发育初期,也是初中阶段的一个过渡期,学生情绪及思想存在一定的起伏性,渴望得到尊重与信任,其认知水平处在不断地反复与上升期,更需要加以正确的引导。

3.学生学习新知识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对策由于短跑学习主要以重复练习为主,学生在学习中很容易产生由于枯燥而产生厌倦,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采取:“提前设问、诱导观察、练习形式多样、评价指导及时”的教学策略。

水平四田径短跑途中跑练习教学效果因在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对教材的特点、重点、难点,学生的情况等进行了比较透彻的分析,教法与学法的选择遵循了教学原则和学生生理、心理的特点,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动作技能形成规律,预计会顺利地达到本课制定的教学目标。

体育-初中田径短跑的途中跑教学设计

体育-初中田径短跑的途中跑教学设计

初中体育田径短跑的途中跑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本课程秉承“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贯彻“教授、勤练、常赛”的教学要求,强调“学习、练习、比赛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依据水平四学习领域的发展目标,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运动技能形成规律,以“蹲踞式起跑”为核心主题,通过学生的尝试体验、观察比较、互助合作等学习练习方式,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加速启动与加速能力,助力其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材分析田径短跑的途中跑是田径运动各个项目的基础,对其他运动项目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水平四田径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快速跑的技术是由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和终点冲刺跑四个阶段组成,对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有积极的作用,且具有精彩性、趣味性,能够吸引众多学生的参与。

采用两人互助合作形式能够更好地展现学生团结协作,努力拼搏的精神,体验快速跑乐趣,为培养学生形成1至2项运动技能打下坚实基础。

田径短跑的途中跑是快速跑的技术中的起始环节,更能使身体迅速摆脱静止状态,已经成为现代短跑中一个主要的起跑技术。

本课为田径单元第3课时,通过该项技术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蹲踞式起跑的动作方法,并能做到在起跑瞬间快速启动,蹬摆有力。

三、学情分析本次课程的教学对象为七年级学生,该年龄段的学生通常表现出活泼好动的特质,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挑战意识,对参与体育锻炼抱有高度的热情。

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灵敏性、柔韧性和协调性基础,同时在学习和模仿方面也展现出较强的能力。

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他们在田径运动方面也打下了基础。

本课程将运用集体练习、合作练习以及游戏竞赛等多种教学方法,强调同伴间的合作与竞争,旨在提升蹲踞式起跑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全面发展。

四、学习目标1.运动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了解蹲踞式起跑技术,90%的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起跑姿势;50%的学生能做到在起跑瞬间快速启动。

初中体育_短跑——途中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体育_短跑——途中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短跑——途中跑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了解和认识正确的途中跑概念,动作过程和运动特点,了解途中跑促进身心发展的作用。

技能目标:90%的同学能够基本掌握途中跑的基本技术,充分体会蹬地、前摆、扒地、摆臂协调等动作,提高学生灵敏性,协调性和速度素质,提高跑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验跑的乐趣,培养学生勇于拼搏、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课的重点、难点重点:步幅大、步频快、蹬摆结合难点:蹬、叠、抬、扒课的部分相应目标课的内容组织教法及教学措施时间次数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组织、要求开始部分2′培养纪律意识,并在此过程中养成自信、自律习惯。

让学生1、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2、师生问好3、安排见习生4、由著名格言导出本节课内容,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1、观察学生、听取汇报2、师生问好3、安排见习生4、宣布本节课内容1、体育委员整队,向老师报告人数。

2、向老师问好。

3、精力集中,认真听讲。

整队集合:四列横队教师要求:快、静、齐1、一路纵队成椭圆形跑步行进2、四列1′30″1准备部分6′身体充分热身,预防运动损伤及为下面的途中跑打下基础,同时帮助学生机能尽快进入状态。

1、慢跑及慢跑过程中前踢腿和后踢腿练习。

2、身体各关节肌肉的拉伸练习A 头部运动B 肩部运动C 腰部运动D 腿部拉伸1、提出要求,带领学生进行慢跑2、口令示范进行慢跑过程中的相应练习3、音乐引领,带领学生进行拉伸练习1、跟随老师慢跑及相应练习2、跟随音乐的节奏,跟着老师做拉伸练习队形成体操队形要求:积极参与热身充分5′10″12*8基本部分28′掌握途中跑安排技术的动作要领,通过各种专项练习来磨练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提高学生的动作技术。

同时促进学生各项身体导入新课1、原地高抬腿练习2、弓箭步练习3、摆臂练习4、让学生讲一下如何跑得更快及提高跑速的重要环节是什么5、讲解短跑——途中跑动作要领并做示范动作要领:后蹬腿髋、膝、踝三关节充分蹬伸,大腿积极向前上方摆动,小腿随惯性折叠,1、教学生三种提高跑速的练习)(1)原地高抬腿练习(2)弓箭步练习(3)摆臂练习2、语言提示鼓励学生大胆发言3、教师讲解短跑——途中跑的基本技术并示范4、提出问题“怎样提高跑速”组织1、观察听取示范讲解,认真做好各项练习2、听要求进行小组合做练习3、带着问题全力跑步30米四列横队成体操队形6′30″222基本部分28 ′素质的发展。

短跑的途中跑教学设计

短跑的途中跑教学设计

《短跑的途中跑》的教学设计张祠中学闫玉军一、教材分析本课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究为宗旨,树立“健康第一,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情感体验”为指导思想。

抓住学生兴趣的激发点,融入“自然分材”和张祠中学的教学模式,利用一些生活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自觉、轻松地进行体育锻炼。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丰富的情感意识,满足其生理、心理需要和亲生体验欲望。

本节课推陈出新,打破了传统的体育课模式,创造性地为一堂课设立了一节以游戏的方式学习和掌握短跑的途中跑的教学;以求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培养其兴趣的同时,使其对途中跑的技术动作近一步掌握,同时发展学生的耐力和协调性;使其体会到体育的乐趣和益处,增强其信心和坚持锻炼的决心,锻炼学生的团结合作的习惯,培养学生集体凝聚力的精神品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让同学们掌握途中跑的技术技能;(2)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教学;(3)通过互助学习,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分析、表达和创造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为主,老师只做引导。

(2)利用所学知识,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由学生对某种运动项目的运动技能进行归纳和整理,并进行讲述和总结,锻炼表达能力,实现知识共享,拓展知识面,丰富文化内涵。

(3)通过实际教学,让学生参与进来,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4)通过游戏的学习,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会途中跑的基本技术要领,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掌握协作学习的技巧,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

(2)学会自主发现、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3)学会在教学中进步,在学习中反思、总结,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更高水平上获得发展。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互帮互助的精神和创新能力;(5)通过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综合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短跑《途中跑》教案

短跑《途中跑》教案

短跑《途中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途中跑的基本技术要领,提高途中跑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

3. 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

二、教学内容:1. 途中跑技术动作教学:起跑后的加速跑、保持速度、冲刺阶段。

2. 途中跑训练方法:分组练习、接力赛跑、计时赛跑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途中跑的技术动作、呼吸节奏、步伐频率。

2. 教学难点:途中跑的节奏感、力量与速度的结合、冲刺阶段的加速。

四、教学资源:1. 体育器材:跑道、起跑线、接力棒、计时器等。

2. 教学课件:途中跑技术动作图片、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引导学生进行慢跑、拉伸等热身活动,预防运动损伤。

2. 技术教学(15分钟):(1)讲解途中跑的技术要领,展示途中跑的动作示范。

(2)引导学生进行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之处。

(3)进行接力赛跑,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技术。

3. 训练环节(15分钟):(1)分组进行途中跑训练,设置距离和时间目标。

(2)引导学生注重呼吸节奏,保持稳定的步伐频率。

(3)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动作不规范之处。

4. 冲刺阶段训练(5分钟):(1)讲解冲刺阶段的技术要领,示范动作。

(2)引导学生进行冲刺阶段训练,注重力量的发挥和速度的提高。

(3)进行计时赛跑,检测学生的途中跑能力。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1)教师总结本次教学中学生的表现,表扬优秀学生。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改进意见。

(3)布置课后练习任务,要求学生课后加强途中跑训练。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技术动作的掌握程度:观察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是否能够正确地完成途中跑的技术动作,包括起跑后的加速跑、保持速度和冲刺阶段。

2. 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通过计时赛跑等方式,观察学生的速度、耐力和力量等方面的提高情况。

3. 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评估:在接力赛跑等活动中,观察学生的配合默契程度,是否能够有效地完成传递接力棒和配合冲刺等任务。

七年级短跑途中跑教学设计

七年级短跑途中跑教学设计

七年级短跑途中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短跑姿势和步伐;2. 培养学生的爆发力和速度;3. 培养学生的协调性和灵活性;4. 激发学生对短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短跑的基本动作:起跑姿势、加速动作、终点冲刺;2. 短跑的基本技巧:步伐控制、手臂挥动、呼吸节奏;3. 短跑的注意事项:热身准备、防护措施、合理安排训练强度。

三、教学过程:1. 热身准备:教师组织学生做热身运动,包括跑步、拉伸等。

通过热身准备,让学生的身体活动起来,准备好进行短跑训练。

2. 基本动作训练:(1)起跑姿势:教师向学生介绍正确的起跑姿势,包括上半身前倾、手掌支撑、脚后跟着地等。

让学生模仿教师的动作,并纠正错误。

(2)加速动作:教师向学生示范正确的加速动作,包括膝盖高抬、手臂大幅度挥动等。

让学生模仿并进行练习,注意动作的协调和流畅。

(3)终点冲刺:教师向学生介绍终点冲刺的技巧,包括跨步、向前倾斜等。

让学生模仿并进行练习,掌握正确的终点冲刺方法。

3. 基本技巧训练:(1)步伐控制:教师向学生示范正确的步伐控制,包括步频和步幅的调节。

让学生进行步伐控制的练习,要求在不同速度下保持良好的步伐。

(2)手臂挥动:教师向学生介绍手臂挥动的重要性,包括手臂力量的传导和节奏的控制。

让学生进行手臂挥动的练习,注意与步伐的配合。

(3)呼吸节奏:教师向学生介绍正确的呼吸节奏,包括吸气和呼气的时间掌握。

让学生进行呼吸节奏的练习,保持良好的呼吸习惯。

4. 注意事项:(1)热身准备:教师向学生介绍热身准备的重要性,包括身体的活动、关节的保护等。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适合自己的热身方法。

(2)防护措施:教师向学生介绍防护措施的必要性,包括穿着合适的运动鞋、使用护具等。

让学生了解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训练强度:教师向学生介绍合理安排训练强度的重要性,包括逐渐增加训练量、避免疲劳等。

让学生了解正确的训练方法,并自觉掌控训练强度。

初中体育短跑途中跑教学教案

初中体育短跑途中跑教学教案

初中体育短跑途中跑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短跑途中跑的基本技术要领,提高途中跑的动作质量。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集体荣誉感。

3. 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运动能力。

4. 培养学生勇敢、自信、坚韧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短跑途中跑技术动作教学。

2. 短跑接力比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途中跑技术的掌握。

2. 教学难点:途中跑动作的连贯性与稳定性。

四、教学过程1. 准备活动:慢跑两圈,做一些关节活动,如颈部、肩部、腰部、膝关节等。

2. 基本部分:(1)讲解途中跑的技术要领,强调动作的关键部位。

(2)示范途中跑的动作,让学生跟随示范进行练习。

(3)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4)进行途中跑接力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结束部分:(1)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强调途中跑技术的重要性。

(2)组织学生进行拉伸放松,缓解肌肉紧张。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途中跑技术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参与接力比赛的积极性和表现。

3. 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程度。

4. 学生态度、行为、团队精神的评价。

六、教学资源1. 体育场地:标准跑道。

2. 体育器材:接力棒、标志物、计时器。

3. 教学课件:途中跑技术动作图解。

4. 教学视频:优秀运动员途中跑技术动作展示。

七、教学步骤1. 讲解途中跑技术要领,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2. 示范途中跑动作,让学生跟随示范进行练习。

3. 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4. 组织途中跑接力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5. 总结本次课程,强调途中跑技术的重要性。

八、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清晰地了解途中跑动作。

2. 运用分组练习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运用比赛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4. 采用个别指导法,纠正学生动作中的错误。

九、安全措施1. 检查体育器材,确保安全可靠。

2. 教师在场监督,防止学生发生意外。

短跑途中跑优选教案

短跑途中跑优选教案

短跑“途中跑”的技术教课方案(水平四、七年级)一、学情剖析本课针对水平四的学生设计的。

跑是中考体育的必考项目,学生面对升学的压力,平常缺少针对性的练习,大多数的同学会跑,但能跑的好的同学仍是比较少的,特别跑途中跑的时候。

还有跑是比较乏味的项目,因此,为了调换学生的踊跃性,提升学生的动作技术,建立终生体育锻炼意思,本课主要以练习途中跑环节训练法,启迪、指引学生。

让学生在途中跑的过程中体验运动的快乐,建立长进心。

二、指导思想本课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照,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和快乐体育为导向,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表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掘学生的潜能,启迪学生踊跃思虑、主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课目的1、认知目标:使学生认识途中跑的技术动作要领、做法以及完好动作的有关原理,进一步提升跑的速度,为100 米跑打下优异的基础。

2、技术目标:经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途中跑动作要领的练习方法。

3、感情目标:本课经过途中跑与游戏的练习,提升学生自主相助的合作能力、做到擅长思虑、团结、合作等优异质量。

1.重点 双臂摇动和途中跑步幅平均的节奏与折教课学习短跑途中跑跑技术叠收腿动作2.内容游戏《软梯迎面接力》难点跑的协调放松技术1、认知目标:使学生认识途中跑的技术动作要领、做法以及完好动作的有关原理,进一步提升跑的速度,为 50 米跑打下优异的基础。

教课 2、技术目标:经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途中跑动作要领的练习方法。

目标3、感情目标:本课经过途中跑与游戏的练习,提升学生自主相助的合作能力、做到擅长思虑、团结、合作等优异质量。

运动负荷课 时 教课教与学的活动要求与组织序间次 时 强内容数间度1、整队,检查报告人数2、师生问好讲堂惯例12小3、安排见习生4、语言导入5、精神饱满,思想集中,仔细听讲一:准组织:要求:队伍齐整、精神饱满、口令清楚。

热身活动11、 环绕半个足球场备2进行“人墙阻碍 部跑”游戏规则:分红四个分小组,当口令喊至哪一个小组时,这个小 组进行原地跑步,其 他小组则迅速 S 形通过人墙阻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短跑:" 途中跑"] 体育教学设计育贤初中部胡国旭短跑:发展学生“途中跑” 短跑:发展学生“途中跑” 的技术教学设计(水平四、七年级)水平四、七年级)单位:单位: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育贤实验学校初中部地址: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育贤大道 1 号任课教师:任课教师:胡国旭联系电话:联系电话:[1**********]教师简介胡国旭,男,25 岁,广东省阳春市人,2019 年7 月毕业于广州体育学院,大学本科,教育学士学位。

中学体育教师,国家田径、篮球一级裁判员;08—09 年参加顺德区新教师培训评为优秀新教师。

自2019 年8 月至今在顺德区勒流育贤实验学校初中部从事体育教育教学工作。

在工作中,虚心求教,积极进取,勇于探索,敢于尝试,以理论指导实践,寻求各种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

积极参加校内外的教研活动以及继续教育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及科研水平,具有丰富专业知识,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能力,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

在08 年带领镇小学女子篮球代表队,参加区中小学生篮球比赛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

08 年在科组的组织下带领学校田径队参加勒流街道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

09 年参加勒流街道体育论文比赛获一等奖。

10 年获得勒流街道体育教学设计一等奖。

11 年获省教学设计评比 3 等奖,论文获镇、区一等奖座,右铭:用自己的行动和心去教育学生,让每一个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翁,自主互助的参与学习,让学生充分的体验到体育课堂带来的快乐、获得成功!1发展学生途中跑的技术教学设计发展学生途中跑的技术教学设计途中(水平四、七年级)一、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本课针对水平四的学生设计的。

跑是中考体育的必考项目,学生面临升学的压力,平时缺乏针对性的练习,大部分的同学会跑,但能跑的好的同学还是比较少的,特别跑途中跑的时候。

还有跑是比较枯燥的项目,所以,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作技术,树立终身体育锻炼意思,本课主要以限制训练法,启发、引导学生。

让学生在途中跑的过程中体验运动的快乐,树立上进心。

、指导思想本课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和快乐体育为导向,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挖掘学生的潜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游戏“我爱大自然”导入本课的主要内容,在学习途中跑技术动作要领的同时,还可以了解到野生动物的种类,让学生在主动、和谐、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习并在练习中加强和巩固跑的技术。

培养学生敢于追求梦想、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三、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途中跑的技术动作要领、做法以及完整动作的相关原理,进一步提高跑的速度,为200 米跑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技能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途中跑动作要领的练习方法。

3 、情感目标:本课通过途中跑与游戏的练习,让学生了解爱护大自然的知识认知,提高学生自主互助的合作能力、做到善于思考、团结、合作、友爱等优秀品质。

四、教学内容1 、游戏“我爱大自然”2 、途中跑五、组织与教法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生动的语言引导,出示两个锦囊妙计给学生,让学生自我组织完成,第一个锦囊妙计是让其自我组织完成游戏,第二个锦囊妙计是让学生能更自主、更直接、更2明确的理解动作技术要领,通过个别的引导与组织,让学生在一个新鲜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还采用了探究学习法、自主合作学习法、讲解分析法,启发式教学法,目标教学法,设定教学方法,游戏教学法等多种激励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结合环保教育,注重素质与学习能力的培养;做到锻炼与育人相结合。

六、教学流程本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指导。

根据主教材要点(折叠前摆、准备下压着地、着地缓冲、后蹬等 4 个要点),为此,我设计了“音乐热身操准备活动、游戏--- 小组自我互助讨论--- 点拨--- 小组实践练习(教师观察巡回指导)--- 讲解分析—集体练习与巩固--- 相互评议--- 舞蹈放松” 这一教学程序。

此程序是在教师激励和指导下学生自主学练的互动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个体得到充分的展示,为他们的创新创造了学练空间。

围绕本课的目标和指导思想,我根据学生“实践--- 认知--- 再实践”的认识规律及学生的学法要求,在课的基本部分,主要采用了“尝试教学法”。

首先通过一段热身的节奏音乐进行热身操,让学生做好热身活动的准备,接着教师出示第一个锦囊妙计,让学生自我组织观察,安排好伴随着音乐进行游戏,游戏场地标出(起跑点-加速区-途中穿越区-冲刺区),此游戏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就是为本课内容做准备,让学生了解到在我们平时跑步的过程当中,途中跑是整段路程最长,速度最快的一段距离,是十分之重要的,然后引进本课的主要学习内容“途中跑”,出示第二个锦囊妙计,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实践,尝试,在学生探索、理解新知和体现自我的过程中,其本身就包含着学法。

我以此为媒体,诱导学生主动去自学、尝试、探索;引导学生积极讨论、相互帮助、相互学习;使他们的学法沿正确的方向发展,养成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创新思维的习惯。

与此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进行适当的点拨,让学生加以实践,紧接着利用分解法、讲解法、示范法和直观演示法等教学方法手段让学生再次对比实践练习,最后以教学巩固练习“让距跑”伴随着音乐进行练习,来结束主教材的学习,通过比赛使学生的技能得以充分展现。

教材“途中跑”是基础教学,途中跑是全程跑中速度最快、距离最长的跑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发挥和保持最高跑速。

其技术特点可以归纳为高重心、协调性、直线性、向前性和平稳性。

31 、上肢技术躯干保持正直或稍前倾、挺胸、收腹、拔腰,头部正直,颈部放松。

摆臂动作以肩为轴,两手腕、指自然伸直或半握拳,轻快有力地贴身前后摆动。

前摆时,手的高度略超过下颌;后摆时,摆至上臂约与肩同高。

2 、下肢技术以髋为轴的高速摆动是途中跑技术的本质特征。

为了便于叙述,将途中跑的动作结构分为腾空、着地缓冲、后蹬、前摆 4 个技术阶段。

( 1)腾空(准备下压着地) 支撑腿蹬离地面后,人体便进入腾空即无支撑状态。

此时,由于支撑腿蹬后的惯性作用和大腿的摆动,小腿迅速向大腿靠拢,大、小腿边前摆边折叠时,摆动腿大腿积极下压,膝关节放松,小腿随大腿下压的惯性向前下方摆出,积极的下落动作,着地前膝关节几乎伸直。

(2)着地缓冲腾空即将结束时,摆动腿积极下落,用前脚掌富有弹性地着地,着地点距身体重心投影点27-37 厘米。

缓冲主要是着地的支撑腿由于重力的作用而形成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弯曲动作,这不仅有利于身体重心迅速前移并通过支撑点上方,也预先拉长了下肢的伸肌群,为后蹬动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 3)后蹬当身体重心移过支撑点垂直面时,即进入了支撑腿的后蹬动作,同时,支撑腿在摆动腿前摆动作的配合下,快速有力地伸展髋、膝、踝关节,直至蹬离地面。

( 4)前摆(折叠前摆) 支撑腿后蹬的同时,另一侧的摆动腿膝关节充分折叠并超越支撑腿,快速有力地向前上方摆动,带动同侧骨盆前送。

4☆动物序号摆放的位置与图相同1、按顺序的把动物放到各自的回归区 2 、组长分配任务,负责组织好组员完成游戏任务。

3 、优胜组每人将奖励 1 分。

5每一个相应的号码都有一个动物名称我国的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蜂猴(所有种)、熊猴、台湾猴、豚尾猴、叶猴(所有种)、金丝猴(所有种)、长臂猿(所有种)、马来熊、大熊猫、紫貂、貂熊、熊狸、云豹、豹、虎、雪豹、儒艮、白鳍豚、中华白海豚、亚洲象、蒙古野驴、西藏野驴、野马、野骆驼、鼷鹿、黑鹿、白唇鹿、坡鹿、梅花鹿、豚鹿、麋鹿、野牛、野牦牛、普氏原羚、藏羚羊、高鼻羚羊、扭角羚、台湾鬣羚、赤斑羚、塔尔羊、北山羊、河狸、短尾信天翁、白腹军舰鸟、白鹳、黑鹳、朱鹮、中华秋沙鸭、金雕、白肩雕、玉带海雕、白尾海雕、虎头海雕、拟兀鹫、胡兀鹫、细嘴松鸡、斑尾榛鸡、雉鹑、四川山鹧鸪、海南山鹧鸪、黑头角雉、红胸角雉、灰腹角雉、黄腹角雉、虹雉(所有种)、褐马鸡、蓝鹇、黑颈长尾雉、白颈长尾雉、黑长尾雉、孔雀雉、绿孔雀、黑颈鹤、白头鹤、丹顶鹤、白鹤、赤颈鹤、鸨(所有种)、遗鸥、四爪陆龟、鼋、鳄蜥、巨蜥、蟒、扬子鳄、新疆大头鱼、中华鲟、达氏鲟、白鲟、红珊瑚、库氏砗磲、鹦鹉螺、中华蛩蠊、金斑喙凤蝶、多鳃孔舌形虫、黄岛长吻虫等等。

6途中跑技术途中跑是全程跑中速度最快、距离最长的跑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发挥和保持最高跑速。

其技术特点可以归纳为高重心、协调性、直线性、向前性和平稳性。

1 、上肢技术躯干保持正直或稍前倾、挺胸、收腹、拔腰,头部正直,颈部放松。

摆臂动作以肩为轴,两手腕、指自然伸直或半握拳,轻快有力地贴身前后摆动。

前摆时,手的高度略超过下颌;后摆时,摆至上臂约与肩同高。

2 、下肢技术以髋为轴的高速摆动是途中跑技术的本质特征。

为了便于叙述,将途中跑的动作结构分为腾空、着地缓冲、后蹬、前摆 4 个技术阶段。

(1)腾空(准备下压着地)支撑腿蹬离地面后,人体便进入腾空即无支撑状态。

此时,由于支撑腿蹬后的惯性作用和大腿的摆动,小腿迅速向大腿靠拢,大、小腿边前摆边折叠时,摆动腿大腿积极下压,膝关节放松,小腿随大腿下压的惯性向前下方摆出,积极的下落动作,着地前膝关节几乎伸直。

(2)着地缓冲腾空即将结束时,摆动腿积极下落,用前脚掌富有弹性地着地,着地点距身体重心投影点27-37 厘米。

缓冲主要是着地的支撑腿由于重力的作用而形成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弯曲动作,这不仅有利于身体重心迅速前移并通过支撑点上方,也预先拉长了下肢的伸肌群,为后蹬动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3)后蹬当身体重心移过支撑点垂直面时,即进入了支撑腿的后蹬动作,同时,支撑腿在摆动腿前摆动作的配合下,快速有力地伸展髋、膝、踝关节,直至蹬离地面。

7(4)前摆(折叠前摆)支撑腿后蹬的同时,另一侧的摆动腿膝关节充分折叠并超越支撑腿,快速有力地向前上方摆动,带动同侧骨盆前送。

☆注意☆: 1、小组长请组织好组员进行自主互助学习。

2、有问题尽量在小组里讨论解决,如解决不了每个小组只能派一个人询问老师了解清楚。

3 、练习完毕后,课后小结将评选优秀小组长男女各一名与优秀组员男女各一组(每人将奖励 5 分)。

8七、单元计划发展学生“途中跑” 的技术单元计划(3 课时)发展学生“途中跑” 的技术单元计划(3 课时)单元计划(水平四七年级) 1 、初步掌握途中跑的简单技术动作,提高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

教学目标 2 、发展上、下肢力量,提高学生跑步步幅与协调的跑步的能力。

3 、培养自主互助的合作精神,提高自信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学生在课堂中体会成功的情感。

1、教材重点:躯干保持正直或稍前倾、挺胸、收腹、拔腰,头部正直,颈部放松、摆臂动作以肩为轴、前摆时,手的高度略超过下颌;后摆时,摆至上臂约与肩同高、腾空、着地缓冲、后蹬、前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