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游戏活动方案
心理沙盘游戏活动方案策划

心理沙盘游戏活动方案策划一、活动概述心理沙盘游戏是一种借助沙盘与各种小模型进行心理探索和治疗的方法,通过模型的摆放和操作,帮助参与者表达内心的情感、需求和冲突,促进认知、情绪和行为的转变。
本次心理沙盘游戏活动旨在为参与者提供一个安全、隐蔽、自由表达内心世界的空间,促进情感的解决和个体的成长。
二、活动目标1. 帮助参与者认识和表达内心的情感和需求;2. 提供参与者情感疏导和心理释放的机会;3. 培养参与者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4. 促进参与者的自我探索和个体成长。
三、活动流程1. 热身阶段(20分钟)a. 导员简单介绍沙盘游戏的定义、目的和流程;b. 导员介绍游戏规则和注意事项;c. 导员以个人经历和主题话题引导参与者放松心情。
2. 感知阶段(30分钟)a. 导员提供一些观察和联想手段,如图片、文字、音乐等,引发参与者感知内心需求和情绪;b. 导员引导参与者通过自我沟通和自我观察,感知内心情感的力量和影响。
3. 探索阶段(60分钟)a. 导员向每位参与者提供一个沙盘和各种小模型,让其自由选择并布置沙盘;b. 参与者用模型布置沙盘,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需求;c. 导员通过开放式提问和探索,促进参与者对沙盘的理解和解读;d. 导员可提供一些提示和反馈,帮助参与者深入探索和思考。
4. 分享阶段(30分钟)a. 导员鼓励参与者分享自己的沙盘和理解;b. 参与者之间进行互动和交流,共同探索沙盘中的情感和需求。
5. 结束阶段(10分钟)a. 导员以集体放松和呼吸练习结束活动;b. 导员向参与者展示沙盘游戏的应用范围和效果,鼓励他们继续进行个人探索和成长。
四、活动准备1. 场地准备:a. 提供足够数量的沙盘和各种小模型,确保每位参与者都能有机会使用;b. 安排一个静音、独立的空间,确保参与者的隐私和安全感;c. 提供舒适的坐位和环境,保持环境的整洁和安静。
2. 材料准备:a. 图片、文字、音乐等感知材料,用于引导参与者感知内心情感;b. 各种小模型,如人物、动物、建筑等,供参与者选择和布置沙盘;c. 笔记本、纸张、笔等,用于参与者记录和表达自己的体验和认识。
班级心理游戏活动方案

班级心理游戏活动方案1.活动目标:通过心理游戏活动,旨在增进班级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信任和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能力,培养班级凝聚力和团队精神。
2.活动流程:第一阶段:热身活动-游戏名称:人间踏板-游戏规则:a.班级同学分成两组,每组站成一列,前后同学之间双脚要保持一个踏板的距离,并要用绳子将左右脚的同学绑在一起。
b.根据指令,班级同学要尽快将队伍整齐地移动到指定位置,完成任务。
-游戏目的:通过此游戏,培养班级同学的协调性、团队协作能力和相互信任。
第二阶段:情感交流活动-游戏名称:名字猜谜-游戏规则:a.班级同学将自己的名字写在一个纸条上,将纸条折叠并放入漂流瓶中。
b.每个同学从漂流瓶中随机取出一只纸条,并根据纸条上的名字去找到对应的同学。
c.各组同学相互交流,并与对应的同学进行深入了解,如兴趣、爱好等。
-游戏目的:通过此游戏,促进班级同学之间的互相认识和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第三阶段:解决问题活动-游戏名称:团队拼图-游戏规则:a.班级同学被分成若干个小组,并分发一幅拼图给每个小组。
b.每个小组成员围坐在一起,在规定时间内合作拼完拼图。
c.如果小组有成员完成了拼图,可以帮助其他小组完成拼图。
-游戏目的:通过此游戏,培养班级同学的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灵活思维能力。
第四阶段:挑战目标活动-游戏名称:迷宫逃生-游戏规则:a.班级同学分成若干组,在一定区域内设立迷宫,每组从起点进入并找到出口。
b.每个组员可以交流和讨论如何尽快找到迷宫的出口。
c.时间限制,最先完成任务的小组获胜。
-游戏目的:通过此游戏,培养班级同学的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协作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3.活动评估:-班主任将根据活动过程中的观察以及同学之间的互动,评估活动的效果。
-各组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评估合作的情况,评选出最佳团队和合作精神最好的同学。
4.活动总结:通过这一系列的心理游戏活动,班级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信任和合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的沟通、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心理活动策划方案15篇

心理活动策划方案15篇心理活动策划方案15篇心理活动策划方案(一):一、活动主题:我爱我--团结互助,给力心灵,共同成长二、活动目的:围绕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惑,以”给力心灵,团结互助,共同成长”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发大学生关注心灵,进取营造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学校氛围,引导学生正确应对各种困惑,并主动探求解决途径,健康成长。
三、活动主办:学生工作处心理咨询中心四、b:院系心理健康部,心理成长协会五、活动时间:20**年5月3日(5月3日-31日)六、活动范围:全体学生七、活动资料及具体安排:(一)宣传篇1、横幅宣传:出一条横幅(一式两份),宣传本届心理健康节主题。
承办单位:院宣传部、院心理健康部横幅资料:团结互助,给力心灵,共同成长--湖铁职院第八届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宣(暂定)横幅位置:南院悬挂于J1教学楼前,东院悬挂于篮球场2、板报宣传:出一期板报,宣传本届心理健康节主题、资料、时间安排等。
承办单位:六系心理健康部活动要求:六系各出一期板报板报摆放:南院篮球场、东院教学楼前3、报纸宣传:出一期报纸(《《心之桥》》特刊),宣传本届心理健康节主题、资料、具体活动安排等。
承办单位:大学生心理成长协会《心之桥》修改部活动时间:5月份修改、印刷完成。
4、海报宣传:各系各出3张海报,宣传本届心理健康节承办单位:各系心理健康部活动要求:(1)正确悬挂于南院和东院篮球场上;(2)纸张大小标准(与院宣传部统一标准)5、广播宣传:宣传本届心理健康节各项活动安排,心理健康知识。
承办单位:院心理健康部、院团委广播站资料供给:院心理咨询中心注意事项:六系挂好海报后须通知院里进行拍照留影。
[由整理](二)活动篇1、”团结互助,给力心灵,共同成长”大学生征文征画比赛具体细则如下:(1)活动对象:全院学生(2)活动时间:全院征文上交时间为5月9日--5月18日、优秀征文评展时间为5月26日(3)活动方式:以投稿形式讲叙大学生活中”团结互助,给力心灵,共同成长”的心境故事,再对参赛的作品进行评选,我们将对优秀作品选登到心理健康报中。
10个幼儿心理游戏活动的方案

10个幼儿心理游戏活动的方案1.感官探索游戏活动目的:帮助幼儿发展感官觉知能力,刺激感官感受。
活动步骤:1)准备一些不同材质、形状、颜色的物品,如毛绒玩具、塑料球、彩色纸张等。
2)让幼儿闭上眼睛,把一个物品放在他的手中,让他摸摸、感受。
3)让幼儿睁开眼睛,看看他手中拿的是什么物品,让他描述物品的颜色、形状、材质等特征。
4)重复以上步骤,让幼儿感受不同的物品。
2.意象绘画游戏活动目的:帮助幼儿培养想象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活动步骤:1)给幼儿准备一张白纸和一盒彩色蜡笔。
2)让幼儿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在一个美丽的花园里,然后让他们用彩色蜡笔画出自己想象中的花园。
3)让幼儿分享自己的画作,让他们描述画中的花园,如花朵的颜色、花园的氛围等。
3.感情表达游戏活动目的:帮助幼儿表达自己的情感,增强情感交流能力。
活动步骤:1)给幼儿准备一些情感卡片,如开心、难过、紧张等。
2)让幼儿抽一张卡片,然后让他们表演出这种情感。
3)其他幼儿观察表演的幼儿,猜测这种情感是什么,然后给予肯定和支持。
4.游戏角色扮演活动目的:帮助幼儿学习社交技能,培养合作精神。
活动步骤:1)给幼儿准备一些角色扮演服装和道具,如医生、消防员、警察等。
2)让幼儿选择一个角色扮演,然后和其他幼儿一起玩游戏。
3)鼓励幼儿在游戏中互相合作,分享道具和角色扮演经验。
5.简单拼图游戏活动目的:帮助幼儿发展空间认知能力,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活动步骤:1)给幼儿准备一些简单的拼图,如动物、水果等。
2)让幼儿一块块地拼凑拼图,鼓励他们在拼图过程中思考和尝试。
3)在完成拼图后,让幼儿描述拼图中的图案和颜色。
6.猜谜游戏活动目的:帮助幼儿发展语言能力,提高思维能力。
活动步骤:1)给幼儿准备一些简单的谜语,如什么东西有四条腿但不能走等。
2)让幼儿猜谜语,并互相分享自己的答案。
3)在猜对谜语后,让幼儿描述自己是如何猜出谜底的。
7.探索自然游戏活动目的:帮助幼儿认识自然环境,培养观察力和探索欲望。
大学生心理健康游戏活动方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游戏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与目的大学是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地方,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压力和问题。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提高心理素质,我们特别策划了一系列心理健康游戏活动。
通过这些游戏,同学们可以释放压力,增强自信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
二、活动时间与地点时间:本次心理健康游戏活动将在本周五(具体日期)下午2点至5点进行。
地点:学校体育馆及周边空地(具体地址稍后通知)三、活动内容与流程1. 心理学问答:活动开始前,设置一个咨询台,邀请一名专业心理咨询师为同学们提供现场心理咨询服务。
同学们可以就自己关心的问题进行咨询,如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就业困惑等。
2. 冥想放松:参与者们先进行简单的热身活动,然后轮流进行冥想放松练习。
通过深呼吸、想象放松等方法,帮助大家缓解紧张情绪,平复心情。
3. 信任接力:将参与者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排成一列。
每组的第一个人倒向后面的队友,后者需要托住他们防止摔倒。
通过这个游戏,锻炼大家的信任与合作能力。
4. 破冰游戏:分组进行“人名、地名、动作”接龙游戏。
每组轮流说出一个地名或动作,如果接不上来则被淘汰。
这个游戏旨在增进同学们之间的了解与交流。
5. 心灵手巧:准备一些手工材料,如彩纸、剪刀、胶水等。
大家自由组队,发挥创意制作出各种有趣的手工艺品。
这个活动可以培养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6. 感恩的心:每个人都说一句感恩的话或者做一件感恩的事情,如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导之恩等。
这个环节有助于培养同学们的感恩之心和表达能力。
7. 结束语:在活动结束时,大家一起回顾整个活动的收获和感受,分享心得体会。
同时鼓励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积极面对挑战和压力。
四、参与对象与要求参与对象:全校在校大学生。
参与要求:每个同学都可以参加以上活动,但请确保在活动前了解活动的具体安排和注意事项,并按照规定时间和地点参加活动。
心理课堂游戏活动方案策划

心理课堂游戏活动方案策划一、活动概述心理课堂游戏活动是一种以游戏方式进行的心理课堂教学活动,通过游戏的方式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掌握心理知识的能力。
本次活动旨在提供一种互动式的学习环境,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心理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开展心理教育活动的目标。
二、活动材料准备1. 游戏道具:包括纸牌、骰子、计分板、砝码、透明胶带等。
2. 活动手册:制作包含游戏规则、任务要求和心理知识等内容的活动手册,以便学生参与和理解游戏规则。
三、活动安排1. 游戏1:心理砝码目的:通过游戏,让学生体验自己的内心感受,并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的情感。
规则:a)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4-5人,每组分配一定数量的砝码。
b) 每位学生轮流做游戏主持人,其他学生通过放砝码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c) 游戏主持人选择一个学生,询问“你现在的情感是什么?”d) 学生根据自己的情感选择相应数量的砝码,并将其放在桌面上。
e) 学生们观察砝码的数量,猜测该同学的情感,并互相讨论。
f)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感解释砝码的数量,其他学生给予反馈和支持。
2. 游戏2:心理牌戏目的:通过游戏,让学生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并理解他人的心理需求。
规则:a) 将学生分为两组,每组各分配一副纸牌。
b) 每组的学生选择一位代表,称之为“王”。
c) 每位“王”发放一张“心理需求牌”,其他成员则抽取一张“心理帮助牌”。
d) “王”需要根据自己的心理需求,提出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
e) 其他成员通过自己所持有的“心理帮助牌”,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建议。
f) 最后,通过讨论和总结,学生们分享彼此的想法和心得体会。
3. 游戏3:心理智慧大冒险目的:通过游戏,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快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问题和取得胜利。
规则:a) 将学生分为两组,每组选择一位队长。
b) 学生按照指定的路线和任务点前进,每个任务点都会提问一道心理学知识题目。
小学生健康心理游戏教案优秀9篇

小学生健康心理游戏教案优秀9篇小学生健康心理游戏教案篇一教学目的:使学生懂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是一种美德;从小培育爱劳动的好习惯;减轻父母的负担,增加劳动观念。
教学重点:养成爱劳动的习惯;把握劳动的技巧。
教学难点:常常做家务教学过程:一、导言同学们这节心理安康训练课,我们共同探讨如何当爸爸妈妈的小帮手。
二、质疑1.你们在家里做家务吗常常做吗2.能够做哪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举例说明三、表演详细内容:星期天,小华在家里帮忙妈妈擦玻璃,费了很大的`劲,才把整个房间的玻璃都擦完了,心里特殊快乐,可是妈妈观察了,却责备她说:“玻璃擦得不洁净,不让你做的事,就别做,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了”。
争论:(1)小华和妈妈的做法对吗(2)不对的地方应怎么做四、小品详细内容:奶奶正在清扫卫生,小刚放学回来了,就喊:“奶奶我渴了,快给我拿饮料。
”奶奶抓紧说:“好好好,我立刻给你拿去”。
争论:小刚的做法对吗他错在哪里,他该怎么做五、幻灯出示推断1.小明帮忙爸爸抱柴。
( )2.五芳和小朋友玩,奶奶让她去打酱油,她不去。
( )3.妈妈不在家,小红自己做饭。
( )4.刘丽快乐时,就帮妈妈做家务,不快乐时,就不做。
( )5.宋佳在班级爱劳动,在家就不干了。
( )六、通过刚刚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感受?七、竞赛1.整理书包竞赛;2.以小组为单位,选学生参与做菜竞赛;一组:做糖拌柿子;二组:黄瓜凉菜;三组:炒鸡蛋。
八、总结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懂得在家里应当帮忙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九、教学后记全班同学都能够帮忙父母做家务,而且决心常常去做,并且做好。
板书设计:做家务的能手主动、常常做家务小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方案篇二教学目标:让学生善于传递友好教学方式:专题教育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善于传递友好。
教学手段:图片、课件教学过程:一、观察岛快乐的一天大清早,上学校,看见阿姨问声好,遇见老师喊个早。
一路上,微微笑,大家夸我真友好。
心理活动策划方案(15篇)

心理活动策划方案(15篇)心理活动策划方案1一、活动主题:健康心理,快乐学习二、活动目标:通过活动使师生了解一些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勇于面对现实,勇敢挑战困难,以良好的心态快乐学习、生活。
三、活动时间:12月四、活动内容1、问卷调查由学生处心理辅导办公室向每个级部发放问卷进行抽样调查,以了解学生在适应高中生活、承受挫折、学习困惑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与突出问题。
区分年级进行结果统计,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辅导活动。
2、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根据调查结果,由心理辅导老师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学习资料和辅助方法。
各年级组织班主任先学习基本资料,然后班主任针对本班情况开展班级教育活动。
3、心理辅导与咨询以心理辅导老师和班主任为主,为学生提供一对一心理咨询与团体辅导,以解决学生个体心理困惑,提高心理素质。
心理活动策划方案2一、活动目的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大家更深刻地体会“感恩”的意义,同时通过积极的方式,让大家更乐观地面对生活,面对人生的坎坷。
当你心存感恩,生活也将赐予你灿烂的阳光。
二、活动时间11月27日(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为感恩节)。
三、活动地点学校内。
四、活动前期准备1.利用网络和图书馆收集有关感恩节的背景知识,相关故事,歌曲征集等。
2.购买“黄丝带”,用于征集“感恩箴言”。
3.打印宣传资料,评分表等。
4.校园环境布置:横幅、海报等。
5.干部开会分工,深入到各个班级,保证活动的影响力与完整性。
6.制定好活动计划,时间、地点、负责人落实到位。
7.《感恩的心》手语版演员的到位。
8.购买奖品。
五、活动过程1.在校道上铺设感恩台,让学生在黄丝带上写上自己的感恩话语,绑在树上。
形成一种独特的校园文化。
2.每位同学上台说出自己想感谢的人,和感谢的原因及事件。
与别人分享成长历程。
3.落实到实际,对自己想感恩的人说声:“谢谢”,或者以其他方式感谢他们。
4.唱一首《感恩的心》歌曲,并且学做手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团体心理游戏活动方案
一、握手活动
目的:提高人际主动性,认识更多新朋友
操作:
1、所有人围成一圈。
2、指导老师说“开始”后,所有人开始找不认识的人握手,同时向对方介绍自己,然后听取对方的介绍。
3、男生尽量先找女生,认识完一个新朋友,迅速转向下一个,限时3分钟。
4、时间到后,看谁握手的次数、认识的人最多(即,都和哪些人握了手)。
分享:请大家谈谈体会,并且把自己刚才认识的人介绍给大家。
(现场可能有人一直没有离开自己的位置,或有人全场活动,可请他们分享感受。
)
二、无家可归
目的:增强新生的互动与了解,尤其体验到集体归属感的重要性,培养新生的团队意识。
操作:
1、请大家手拉手围成一个圈,指导老师站在中间。
听到“开始”指令后,大家拉着手逆时针跑起来。
2、指导老师说:“马兰花儿开”,同学问:“开几瓣?”,.
3、老师答:“开n瓣!”(n可以是随意的数字),所有同学立即自动组成一个正好有n个人的小组。
4、在任何小组之外,变的“无家可归”的同学表演节目(比如可以用屁股在空中写字)。
活动可重复进行,变换n数字的大小,让更多的人体验到无家可归时的感
受。
成长:活动结束后请同学谈体会,分别找无家可归次数最多的同学和总能顺利找到组织的同学分享自己的收获,启发同学认识到在人际互动中要积极主动,不能只是消极被动的等待;同时启发同学认识到集体归属的重要性。
三、滚雪球
目的:认识团队中每一个人,体验在人际交往中关注和倾听的重要性。
操作:
1、通过“马兰开花”的形式给同学分组,剩余的无家可归的人可以分散到各组里。
2、小组成员站成一个圆,逆时针方向开始“滚雪球”式介绍。
第一人介绍自己的籍贯、宿舍、性格特点、姓名(比如:“我是来自xx地方的xx宿舍的xx的xxx”,性格特点以一两个词来简要概括即可);第二个人重复介绍一下第一人的情况,再介绍自己;第三人重复介绍前两人,再介绍自己;依此类推,最后一人需复述所有人的情况,最后介绍自己。
3、每个小组推举一名成员把本小组的成员介绍给大家。
分组可不断变换,交叉认识。
成长:大家在欢快的气氛中通过不断强化,尽快熟悉彼此。
最后指导老师引导大家谈谈活动体会,看哪位同学通过活动准确记住的同伴信息最多。
四、我们的家
目的:培养团队合作意识,甄别团队领导者
操作:
1、所有成员围成圈儿,从1到n报数,“1 2 3……n”“1 2 3……n”,……每
人记住自己的报数。
2、寻找和自己报数一样的人组成小组,比如所有的1成为一组,所有的2成为一组。
每小组可以有6—8人,n数字的大小可依此来定。
3、每个小组组成了自己的“家”。
用15分钟时间每个小组对自己的“家”进行建设,内容包括:给“家”起名、确定口号和“家”歌、每个成员用躯体语言(也可伴以语言补充)表现自己在“家”中的角色或分工。
4、各小组分头准备,时间到后每小组现场展示。
5、分享体会和经验。
成长:在团队建设过程中,指导老师可以进行观察,选拔团队的领导者,为培养选拔学生干部提供一手资料。
五、成长的历程(“蛋和鸡”)
目的: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体验到挫折和成长,对于即将面临的大学生活做好适应准备。
操作:
1、介绍游戏规则,用肢体语言代表小鸡成长的四个阶段,分别是“蛋——刚出壳的小鸡——单腿鸡——鸡”四个阶段(蹲着是鸡蛋、半蹲并双手达成塔尖状的是小鸡,单腿直立的是半成年鸡或叫单腿鸡,双腿直立的是成年鸡。
为了使大家产生更直观的认识,可以请出四名同学示范)。
2、所有同学抱膝蹲下围成一圈,做“蛋”状,用剪子包袱锤两两对决,胜利的成长一级,失败的后退一级(如小鸡赢了就长成了半成年鸡,输了就退回到鸡蛋;鸡蛋输了还是鸡蛋)。
长成成年鸡后退到边上观看别人的成长。
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根据其他人肢体语言表现的成长状态,寻找和自己同一阶段的进行剪子包袱锤
两两对决,胜利的成长,失败的后退。
3、等场上变成“鸡”的同学达到一定比例之后喊停,请一直在蛋的状态和变成单腿鸡以后又打回蛋的,以及最终变成鸡的三类同学代表谈谈体会。
分享:成长过程不是一帆风顺,有挫折也有反复;只要肯坚持和努力,都会有收获并不断成长;…………
青山埋白骨,绿水吊忠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