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起讫时间分别是何时

合集下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上承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没有具体完成时间,英国式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完成的,其他发达国家美国法国是十九世纪中期,其他的是十九世纪末。

一般认为二次是1870-1900年时间,三十年时间。

重要特点:没有大规模的战争动乱,国与国的战争基本没有,各国起义动乱基本也没有。

稳定的时局对经济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本特征: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

第一次革命是技术革新,基本没有科学在里面。

唯独改良蒸汽机也不是科学发明,是技术改良。

科学与技术的不同:最大区别是在人类的历史上,人类创造的发明创造中,除了偶然的发现之外,绝大多数是需要在发现之先。

威廉丹皮尔说的。

而在二次工业革命的时候,发明发现常在需要之先。

前面的叫技术,后面的叫科学。

技术是有需求才产生解决实际问题,科学是一定不需要用的。

你如果有了需要在研究的科学就是走歪路了。

你说你想得诺贝尔奖,然后研究,那就是没用的了。

最重要的成就:电力的广泛应用法拉第1831年的电磁感应现象,曾经不过是觉得好玩,没觉得有什么用。

有妇人问这有什么用,法拉第问你刚生的孩子有什么用。

这个将来可以引起世界的革命。

他也没有想到后面的人如此依赖这个能源。

成就1.电力的广泛应用1866德国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触电的牛人,玩电的专家。

美国的爱迪生。

由此看出美德在二次工业革命中扮演关键先生。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内燃机分汽油机和柴油机两类,他比锅炉蒸汽推动力量大的多,体积小得多。

内燃机最初被发明创造出来也是在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实际可用的内燃机最终诞生。

直接催生了一门产业,汽车!最早的汽车是烧锅炉的,所以用汽这个字,知道内燃机取代蒸汽机,汽车才正式开始诞生。

卡尔本茨创造了一个品牌,叫做奔驰。

名字就是从这里来的。

汽车火车可以用蒸汽机,但是飞机不行。

3.石油化工业锅炉要想飞上天,除非爆炸。

一战时候已经有飞机了,不过那时候比较诡异,飞机飞得不高,所以飞行员拉开盖子用手枪对射。

要不然就是撒渔网,或者往下面扔手榴弹(轰炸机)。

世界历史与文化考点11:两次工业革命

世界历史与文化考点11:两次工业革命
考点10
考点解读:
两次工业革命
1)第一次工业革命
(时间、发源及扩展、开始的部门、标志、重大成果【瓦 特和改良的蒸汽机、史蒂芬孙和蒸汽机车】、影响)
2)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标志、重大成果【爱迪生和电灯、莱特 兄弟和飞机、贝尔和电话】、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
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蒸汽时代) 开始部门: 棉纺织行业 发源地: 英国 重大成果:英国:瓦特——蒸汽机 英国:史蒂芬孙——蒸汽机车
标志
影响 机器生产代替手 工生产,极大地 提高了生产力
电力工业、化学工业、 石油工业、汽车工业 成为主导工业。
蒸汽机的 发明和运 年代 用 第二次科 19世纪中后 电力的发 技革命 期 明和运用
第三次科 20世纪中 技革命 叶
电子计算 推动新兴产业的出 机等的发 现,第三产业比重 明和运用 上升,知识经济出 现。
3.以下材料说明了什么?
据统计,在发达国家,科学技术贡献率:
80%以上
50% 5%~20% 20世纪初 20世纪中叶 20世纪末
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 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
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家应实施科 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注重创新能力 的培养; (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崇尚科学为荣, 以愚昧无知为耻。) (2)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积极应对 挑战。 (机遇与挑战并存) 我们青少年应怎么做? (1)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建设祖 国打好基础; (2)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吃苦 耐劳的优良品质。
领先国家
英国
美国、德国
①改变了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 的面貌,20世纪初世界最终成 为一个整体; ②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有 力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快了殖 民侵略,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第1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1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 7.马克思曾预言“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 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 另外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 的火花将取而代之。”“电力的火花”把 人类带入到 ( )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原子时代 D.信息时代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启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科技的作用: 科技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促进生产力发展;经济发 展;丰富生活,提高了效率;另一方面,出现战争问 题、环境问题、交通问题。
读图:请在地图上找出第二次工业革命
的策源地。
德国
美国
请结合图片说说:
第二次工业革命概况
时间: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
C、爱迪生 D、西门子
4、人们说,爱迪生是把“电”的福音 传播到人间的天使。主要依据是他 A、发明了电 B、发明电灯等大量电器 C、发明许多新机器 D、研制成功发电机
B
5.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是 A.电力的广泛使用 B.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C.化学工业的建立 D.信通讯手段的发明 6、第二次工业革命解中最符合环保标准的能 源是 A.煤炭 B.石油 C.电力 D.原子能
第二次工业革命
1课:电气时代的来临 2课:工业革命的新发展
请说出这些家电要想工作必须有什么?
理论基础: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原理 时间: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领先国家(策源地): 美国、德国 主要标志: 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进入时代(时代特征): 人类进入“电气时 ①英国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代” 主要成就:②德国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③美国爱迪生发明电灯; 世 ④交通工具的革新: ①美国卡尔﹒本茨发明内燃 纪 机和汽车;②美国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 下 半 新能源:电力、石油 叶 ①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到 意义: ②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③资本主 世 义市场最终形成,导致“穷者越穷,富者越富”,资 纪 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④导致帝国主义政治经济 初 发展不平衡,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

三次科技革命

三次科技革命

宇宙飞船 核能 核能 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 网络时代) 代、网络时代)
主要动力
时代特征
第一次工业革命
出现的新 出现的新 兴的工业 部门 出现新 出现新的 能源工业 这次科 技革命 的特点 机器制造业、 机器制造业、 交通运输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力工业、石油化工、 电力工业、石油化工、化学工 汽车制造、飞机制造、 业、汽车制造、飞机制造、电 钢铁、 器、钢铁、电话电报业
(三)1、情况:第三次科技革命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当时中国处在解放战争; 情况:第三次科技革命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当时中国处在解放战争;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为了维护独立、提高国际地位,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为了维护独立、提高国际地位,对第三次科技革命采取了引进吸收 的态度;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成就,如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 的态度;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成就,如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人造卫 星发射上天等;但由于帝国主义国家长期敌视、封锁、包围,缺乏正常的交流, 星发射上天等;但由于帝国主义国家长期敌视、封锁、包围,缺乏正常的交流,再加上 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犯的“左倾”错误,以及“文革”的十年浩劫, 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犯的“左倾”错误,以及“文革”的十年浩劫,科技革命也没能 快速的发展,影响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综合国力的全面提高。 快速的发展,影响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综合国力的全面提高。 2、影响: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正式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主动学习世界上先进的 影响: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正式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科技和管理,加入各种经济合作组织,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科技和管理,加入各种经济合作组织,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终于赶上了第三次科技革 命的末班车,极大推动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命的末班车,极大推动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历史历九年级下册复习提纲深圳市红岭中学专用中考必备

历史历九年级下册复习提纲深圳市红岭中学专用中考必备

两次工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答: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两次工业革命领先国家答:第一次:英国第二次:美国和德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答:珍妮纺纱机的发明第一次工业革命结束标志答:19世纪40年代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英国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两次工业革命的分别进入到什么时代答:第一次:蒸汽时代第二次:电气时代两次工业革命的机器动力答:第一次:蒸汽第二次:电力、内燃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3点)答:①两生:提高了生产力,提高生活水平②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③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3点)答:①两生:②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即垄断),③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最终导致一战爆发两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交通工具名称及其发明者答:第一次:火车(史蒂芬孙)汽船(富尔顿)第二次:汽车(卡尔.本茨)飞机(莱特兄弟)科学革命英国科学家牛顿在天文、数学和力学领域的主要成果?答:天文学:万有引力定律数学:微积分力学:牛顿三定律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的贡献及其意义是什么?答:著有《物种起源》_,提出了“进化论思想”.意义: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时间、作者、标志)1时间:1848年2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3作者:马克思、恩格斯写出这幅图的名称及其意义?答:瓦特改良蒸汽机,标志蒸汽时代的到来上面两幅图片的发明者分别是谁?其机器动力是什么?所需要的能源是什么?答:汽车:卡尔.本茨飞机:莱特兄弟都使用内燃机,能源为石油写出上图图片的名称,发明者,该发明者被称为什么?答:碳丝灯泡,爱迪生,被称为“发明大王”美国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美国两次资产阶级革命指的是哪两次?答:美国独立战争与美国南北战争美国独立战争与南北战争的原因是什么?答:独立战争:英国殖民统治阻碍北美资本主义发展南北战争:北方资本主义工业和南方种植园经济因奴隶制的存废问题美国独立战争南北战争的起止时间是什么?答:独立战争:1775-1783南北战争:1861——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答:1861年林肯就任美国总统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的转折点是什么?战争的结果如何?答:独立战争:萨拉托加大捷南北战争: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北方获得胜利。

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指从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技术、经济和社会变革。

工业革命的主导力量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机械化生产的推动,它对于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称为人类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之一。

本文将重点讨论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始于英国,时间跨度大约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

在这一时期,农业社会逐渐向工业社会转变,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兴起使得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以下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几个重要特点:1. 蒸汽机的发明与应用:蒸汽机的发明使得能源的利用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从依赖人力或动物力转向利用蒸汽能源。

蒸汽机的应用广泛推动了工业生产的自动化和机械化。

2. 纺织工业的革新:由于棉花的进口增加和纺纱机械的发展,纺织工业成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导产业。

纺织机械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纺纱和织布的效率。

3. 运输和通信的改善:第一次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交通和通信方式。

蒸汽机车的发明使得铁路交通得以迅速发展,同时电报的问世使得信息传递速度大大提高。

第一次工业革命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影响:1. 经济变革:工业革命使得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农业逐渐被工业取代,工业生产成为主导经济的支柱。

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商品交换和劳动力流动,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2. 社会转型: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结构的改变,农村人口大规模流入城市,城市工人阶级的形成。

城市化进程中兴起了工会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使得工人权益得到了广泛关注。

3. 环境挑战:工业革命对环境的影响也是显著的。

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和燃烧煤炭导致了严重的空气和水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欧美国家。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以下是几个重要特点:1. 电力和化学工业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成为重要的能源,电气化技术的出现使得机械化生产得以进一步提高效率。

两次工业革命

两次工业革命

国际关 资本主义殖民扩张加剧,经济和政治格局 系
工业革命的影响
①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改变了社会面貌;
②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
③引起社会关系重大变革,形成了两大对立的 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世界市场的初步形 成; ⑤使城市日益扩大和繁荣,人口增长加快。
⑥同时带来了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① 生产力发展迅猛,科技成为重要生产力; ②改变了社会面貌,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③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 本主义(帝国主义)过渡; ⑤引起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帝国 主义之间展开了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
主要标志 改良型蒸汽机的广泛应发电机和电动机(电)、 内燃机(石油)
“电气时代”
轮船、火车机车
轻工业
汽车、飞机等
重工业
工业革命的重大成果
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785年 1807年 1814年 特点: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生产经验 的总结,科学和技术未能紧密结合; ②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一个国 家发生,“一枝独秀”; ③开始于轻工业(棉纺织业)。 姓名 哈格里夫斯 瓦特 富尔顿 史蒂芬孙 国别 英国 英国 美国 英国 成 果 珍妮纺纱机 改良蒸汽机 制造轮船 火车机车
工业革命的扩展
国 别
进程
影响进程的因素
法 国
①18世纪末19世纪初开始。 ②19世纪20年代起进程加快。 ③19世纪中期基本完成
美 国
①18世纪晚期开始。 ②19世纪以后,发展迅速, ③19世纪中期完成。
19世纪早期开始。 19世纪中期开始。 19世纪中期开始。

工业革命时间

工业革命时间

工业革命时间两次工业革命主要发明及时间两次工业革命主要发明及时间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1690—-法国—- 活塞1705—-英国—- 纽可门—大气活塞式蒸汽机1733—-英国—- 凯伊—飞梭1765—-英国—- 哈格里夫斯—手摇纺纱车(珍妮纺纱机)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1769—-英国—- 阿克莱特—水力纺纱车1769—-英国—- 瓦特—单动式蒸汽机1771—-阿克莱特在德比设立第一座水力纺纱厂—- 近代机器大工业诞生1779—-英国—- 克隆普顿—骡机1782—-英国—- 瓦特—联动式蒸汽机(万能蒸汽机)1785—-英国—- 卡特莱特—水力织布机1794—-英国—- 莫兹利—移动刀架1797—-车床—- 刀具制作实现机械化1798—-美国—使用通用部件制造滑膛枪—-推动美国机床工业的诞生和工业生产的标准化19世纪初(1800---)—刨床、磨床、__床、__床、汽锤—机械加工制造业诞生了,近代工业生产体系最终确立;1803—-美国–-富尔顿—汽船;1807—克莱蒙特号在美国1814—-英国—史蒂芬孙—蒸气机车,昭示着铁路时代的到来1825—-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的禁令1831—-英国—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1837—-美国—莫尔斯—有线电报(电信)1838—-俄国—雅可比—电动机19世纪中期(1850—):日本的开国、澳大利亚成为英国殖民地、中国的门户开放——标志着世界市场的形成1851—横跨英吉利海峡电缆——第一条海底通信电缆总结: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了工厂手工业生产,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国家。

为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以英国为首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抢占商品市场,强占原料产地,倾销工业品,将亚、非、拉广大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体系。

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而清政府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资本主义国家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影响:中国新思想萌发魏源、林则徐等开明知识分子,开始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87年英法日第一、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英国
法国
日本
第一产业
2%
2%
3%
第二产业
38%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8%
40%
第三产业
60%
60%
57%
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它造成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 重下降,而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为了适应科技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强化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大 加强了对科技的扶植和资金投入。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发 生了变革。
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起讫时间分别是何时?
第一次: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后期 第二 次: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两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改良的蒸汽机
①电力的使用
②内燃机和新交通工 具的创制和使用 ③通讯手段的发明 ④化学工业的建立
第三次科技革命
制作 湖北省安陆市二中黄仲民 hzm834100@.
农业产量提高;电子计算机应用,成为人们学习与生活的帮手;以集成电路为 基础制造的小型家用电器产品,进入千家万户;现代化通讯手段,缩短了人们 之间的距离。
3.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
表 现
①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联系日益紧密。 ②科学技术竞争日益重要。
③科技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了发达国家同不少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 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组成跨国公司,利用发展中 国家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赚钱,并将容易产生污 染的工厂和产品,转移到第三世界国家。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加强(物质条件)
(5)二战后资本主义相对稳定的发展(政治基础)
小结:

(1)科学理论出现重大突破(理论基础)

(2)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物质基
的 础)
历 史
(3)社会的需要,特别是二战期间和战后对科技 迫切需求的结果。

件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加强
(5)二战后资本主义相对稳定的发展(政治基础)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加强 (5)二战后资本主义相对稳定的发展(政治基础)
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的方面起着越来
越重要的作用,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科技各领域间的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更明显。
规模,深度,影响都远远超前两次。
1.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例:经济的发展和科技人才培养。“曼哈顿计划” 耗资20亿美元,投入13万人。
•19世紀末20世紀初,X射線、放射性和電子的發現, 打開了原子的大門,使人們的認識得以深入原子內部, 從而提出原子結構的新理論。
(3)社会的需要,特别是二战期间和战后对科技 迫切需 求的结果。
不同点是(D )
A、它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B、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加强 C、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加大 D、造成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
课外作业: 试从历史条件、主要标志、主要特点、主要影响等 几个方面比较三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
例: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于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 人研制的V-2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于携带弹头空袭英国的; 推动原子能从理论到实践的是原子弹制造,但战后对能源的需 求进一步发展了原子能技术。
从1954年--1992年底,全世界正式运转的核能发电站共有 400多座,发电量约占世界总发电量的17%。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 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 3.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
课堂练习:
1、在以下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评论中错 误的是( A ) A。它的出现是偶然的 B。它的发生是生产力推动的结果 C。它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D。它给人类的日常生活带来重大变化
2、第三次科技革命和前两次技术革命相比,最重要的
杨利伟进入神舟五号
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1、兴起时间: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2、兴起 标志:
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 子计算机 的应用为代表,包括
人工合成材料、生物学和遗传 工程等高新技术
3、兴起的历史条件:
(1)科学理论出现重大突破(理论基础)
例:20世纪初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提出能量与质量转换关系 的公式,科学家已能预见到原子能是一种可以产生巨大能量的 能源。
生产对象
制造具有特殊性能和结构的材料;对传统的劳动 对象(天然原料和材料)的利用,也达到了新的
水平。
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从直接参加生产日益
劳动者的地位 转到控制整个生产过程,即为生产作准备、设计、
规划和根据规定的程序维持生产的运转;劳动者
的素质和技能不断地提高
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
小结:
第 三
1.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业 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 革 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



响 3.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
课堂总结:
兴起的历史条件
(1)科学理论出现重大突破(理论基础) (2)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物质基础)
(3)社会的需要,特别是二战期间和战后对科技 迫切需求的结果。
以往,人们主要是依靠提高劳动强度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在新科技革 命的条件下,主要通过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不 断提高、劳动手段的不断改进,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生产力三要素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要素的影响
生产工具
使用电子计算机,并产生了包括管理在内的全 盘自动化机器和产的现代化生产体系。
人们研制新型材料,按照人的需要设计、
经济结构变化的原因:①第三产业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业、商业、
运输业、通讯业以及文化教育事业,而且还包括大多数与信息工业相关 的部门。
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实施高技术发展战略: 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 日本提出:“科学技术立国”; 西欧国家共同制定了“尤里卡计划”。
社会生活结构变化: 人造纤维工业出现,人们的服装丰富多彩;化学肥料、高产粮食品种推广,
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A.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的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 的作用,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科学技术
越来越重要 速度加快
生产力
B.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C.科技各领域间的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更明显。 D. 规模,深度,影响都远远超前两次。
三、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