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诗歌鉴赏中的虚实结合手法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2013湖 北卷
这首词多处用虚笔,请结合词句内容简要分析。
1、怀念过去:当年同榜及第,跨马游街,赴宴赏花, 春风得意、前程似锦。 过去的得志与现在的失意形成鲜明的对比,抒发了词 人对过去春风得意的岁月的怀念与留恋,对自己宦海 浮沉、如今遭受贬谪的境遇的郁闷与悲叹。 2、想象朋友要去赴任的阆州之偏远、蛮荒,
七、物象为实 想象为虚
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实写作者和童子的对话,而诗人“问”的内容省去了, 隐者是什么样子的也没有介绍。但我们可以想像 得出隐者的情况:出没于高山云海之中, 濯足于山涧小溪之旁,闲云野鹤,优者游者。
这种诗歌中的空白艺术,也是一种虚实结 合的手法,诗歌里出现的物象为实,在物 象启示下所产生的想象为虚。
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这是设想酒醒梦回所见到的景象:弱柳扶晓风, 残月挂枝头。这是虚写,为面前的恋人分别平添了 一层惜别伤感之情。 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后两句是作者希望将来团聚的时候能把自己今夜听着 秋雨思念亲人的情景向妻子讲述,深切的思念之情 境内) 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 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赏析。(4分)
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 ,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 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物象为实 想象为虚
三、己方为实 对方为虚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前两句写冬至之夜,诗人羁留他乡的孤独冷清的生活画 面,思乡之情,不言而喻。可诗人不说自己思念家人, 却想像家人于冬至节之深夜还坐在一起念叨着自己。

诗歌鉴赏试题之虚实结合手法分析讲课稿

诗歌鉴赏试题之虚实结合手法分析讲课稿

运用虚实结合手法
在创作过程中,有意识地 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如 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 法将实景与虚景相结合。
分享交流创作成果,互相评价、学习提高
分享创作成果
将创作的小诗分享给同学和老师 ,展示个人的创作成果。
互相评价作品
同学们相互评价彼此的作品,从 主题、情感、语言等方面进行分
析和探讨。
学习提高
丰富诗歌内涵
虚写可以赋予诗歌更多的 象征意义和隐喻含义,使 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多 元。
提升诗歌艺术价值
虚实结合是诗歌创作的重 要手法之一,可以提升诗 歌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
03
典型诗歌案例解读
案例一:《登高》中虚实结合手法运用
实写眼前之景,虚写心中之情
诗人通过对山川、草木等自然景象的描绘,实写登高所见的壮阔景色;同时通 过借景抒情的手法,虚写内心的孤寂和感慨。
时空交错,虚实相生
诗人在描绘景象时,通过时空的交错与跳跃,使得实景与虚景相互映衬,形成 强烈的艺术效果。
案例二:《静夜思》中虚实结合手法体现
实写静夜之景,虚写思乡之情
诗人通过对床前明月光、地上霜等静夜景象的描绘,实写身 处异乡的孤独感受;同时通过借景抒情的手法,虚写对故乡 的深深思念。
情景交融,虚实相生
诗人在描绘静夜景象时,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 得实景与虚情相互交融,营造出一种深邃的艺术境界。
案例三:《春江花月夜》中虚实相生艺术效果
实写春江花月之景,虚写人生哲理
诗人通过对春江、花、月等自然景象的描绘,实写春江花月夜的美丽景色;同时 通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手法,虚写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虚的描写
虚实结合
实写为虚写提供基础和依据,虚写则 是对实写的升华和超越,两者相互依 存,共同构成诗歌的艺术世界。

诗歌鉴赏虚实结合

诗歌鉴赏虚实结合

诗歌鉴赏虚实结合
诗歌鉴赏虚实结合
诗歌鉴赏之所以能够虚实结合,其实是因为它包含了人的理性和感性的双重思考模式,可以从抽象的意境中深入去体会说话者的内心世界与思维运算,并能把这些融合在一起进行总结,进而使诗歌对当下阅读者得以深入了解前人心态与历史经历,以及情感表达上的真谛与让人感动的真相。

在实际的鉴赏过程中,我们先观察到的就是诗歌的表层创作内容,而仔细体会其中的实质色彩,就要把元素组合在一起,要把细微处的暗示、技巧、情节等等融入思考之中,以抓住作者的诉求,酸甜苦辣的故事也有和谐的感悟。

相比于实实在在的描写和说教,这类诗歌具备着更为亲切的感人之处,能够表达出当时说话者内心深处藏有的成长思考与心路历程。

所以,我们在鉴赏诗歌时,不仅要从表面上发散出虚实结合之中,更需要在认知上将文字因素和理性分析结合起来共同体会透过诗歌的内容的的意义感悟,一种统整而精湛的成熟见解,才是最具有价值的诗歌鉴赏方式。

古诗表达技巧讲析——虚实结合

古诗表达技巧讲析——虚实结合

古诗表达技巧讲析——虚实结合一、虚实结合的概念。

在古诗中,“虚”与“实”是相对的概念。

所谓“实”呢,就是诗人描写的那些实实在在存在的事物,像眼前看到的景色、人物的行为动作之类的。

比如说“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黄鹂、翠柳、白鹭、青天都是实实在在能看到的东西,这就是实写。

而“虚”就比较有趣啦,它可以是想象出来的东西,像对未来的憧憬、对过去的回忆,或者是梦幻中的情景。

就像李商隐的“庄生晓梦迷蝴蝶”,这个“梦”就是虚的,是一种幻想中的情景。

也可以是一些抽象的情感、概念等,把它们当作一种“虚”的存在来描写。

二、虚实结合的作用。

1. 丰富内容。

虚实结合就像给古诗加了个“扩充包”。

只写实的话,内容有时候会显得比较单调。

比如说写送别,要是光写眼前的长亭、古道、友人的背影这些实景,虽然也能表达送别之情,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要是加上虚写,像想象友人此去的路途艰辛,或者回忆两人曾经的美好时光,那诗的内容一下子就丰富起来了。

就像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前面可能是实写喝酒送别,这后面想象自己酒醒后的情景,就把那种离别后的孤独、凄凉的感觉更深刻地表现出来了,而且让整首词的内容更饱满。

2. 营造意境。

3. 深化主题。

三、虚实结合的例子赏析。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这首诗里,“旅馆寒灯独不眠”是实写,诗人在旅馆里,对着寒灯睡不着觉,这是眼前真实的场景。

而“故乡今夜思千里”就是虚写啦,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是说故乡在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这种从对方角度来写思念的虚写手法很巧妙。

通过这种虚实结合,把那种浓浓的思乡之情表达得既含蓄又深刻。

如果没有这虚写的一笔,诗就只是一个孤独旅客的自怨自艾,有了这虚写,就好像把故乡和自己的思念连接起来了,让思乡之情弥漫在两地之间,更能打动读者的心。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古诗虚实结合手法

古诗虚实结合手法

古诗虚实结合手法
古诗中的虚实结合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巧妙运用虚幻和现实元素,使诗歌更具意境和深远的内涵。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古诗中虚实结合的手法:
1. 对景抒情
例子:《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在这首诗中,月光是真实存在的,而“地上霜”则是通过虚构赋予了诗歌更加凄美的意象。

2. 春风化雨
例子:《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诗人以“香雾云鬟湿”和“清辉玉臂寒”来描绘春天的美好,通过虚实结合,使意境更加鲜活。

3. 写景抒情
例子:《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夜色、画屏、流萤,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元素,但通过古人的想象和抒发感情,创造了一幅独特而富有诗意的画面。

4. 虚实相生
例子:《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通过“更上一层楼”来表达诗人对追求进取、不断超越的向往,这里的楼可以看作是实实在在的建筑,也可以理解为精神境界的提升,形成虚实相生的意境。

5. 借景抒怀
例子:《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通过“白云深处有人家”以及“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两句,诗人借景抒发了对山水景色的感怀,将现实景物与自己的情感巧妙结合。

古诗中的虚实结合手法常常能够让诗歌更加富有情感、意境和艺术性。

这种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展示了古代诗人对自然、人生和情感的独特理解。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虚实结合(教案)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虚实结合(教案)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虚实结合(教案)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虚实结合(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研究古诗歌中虚景与实景的概念。

2.能力目标:掌握诗歌鉴赏中“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规范答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研究、探讨和总结规律的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古诗歌中虚景与实景的概念,掌握诗歌表达技巧中的“虚实结合”的鉴赏术语规范答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XXX老先生的《蛙声十里出山泉》画作,询问学生画中的蝌蚪是否符合画题要求。

引出虚实相生的手法,并介绍在古诗歌、音乐和美术作品中都会使用这种技法。

二、初步体验:1.回顾诗歌鉴赏表现手法类题型答题步骤。

2.介绍诗中的实和虚的概念。

3.练找出诗词中的虚和实。

三、链接课本,总结规律:比较两首词的虚实结合手法的运用,分析其区别和作用。

例1:读XXX的《雨霖铃》,试分析诗歌中的虚实手法。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XXX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XXX,暮霭沉沉楚天阔。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研究古诗歌中虚实概念。

2.能力目标:掌握“虚实结合”的鉴赏手法,规范答题。

3.情感目标:培养自主研究、探讨、总结规律的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古诗歌中虚实概念,掌握“虚实结合”的鉴赏手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XXX的《蛙声十里出山泉》画作,询问学生画中的蝌蚪是否符合画题要求。

引出虚实相生的手法,并介绍在古诗歌、音乐和美术作品中都会使用这种技法。

二、初步体验:1.回顾诗歌鉴赏答题步骤。

2.介绍诗中的实和虚概念。

3.练找出诗词中的虚和实。

三、链接课本,总结规律:比较两首词的虚实结合手法的运用,分析其区别和作用。

例1:读XXX的《雨霖铃》,分析诗歌中的虚实手法。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XXX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XXX,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XXX、XXX残月。

(2024年)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说课稿课件

(2024年)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说课稿课件
讨论内容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虚实结合手法,探讨诗人是如何通过虚实结 合来表达主题和情感的。
讨论方式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同时倾听他人的观点, 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2024/3/26
25
分享各自对于所选诗歌中虚实结合手法理解和感受
分享内容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享本组对于所选诗歌中虚实结合手 法的理解和感受。
15
04
鉴赏诗歌中虚实结合方法 探讨
2024/3/26
16
抓住关键词句,理解作者意图
抓住实写词句,理解诗歌表面意义
通过仔细阅读诗歌,找出其中实写的词句,如具体的景物、人物、事件等,理解诗歌的
表面意义。
抓住虚写词句,体会诗歌深层内涵
在理解表面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诗歌中的虚写词句,如象征、隐喻、夸张等手法 ,体会诗歌的深层内涵和作者的真正意图。
2024/3/26
结合虚实词句,全面把握诗歌主旨
将实写和虚写的词句结合起来,相互印证、补充,全面把握诗歌的主旨和作者的创作意 图。
17
关注背景信息,深入挖掘内涵
1 2
了解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时代背景 ,为深入理解诗歌打下基础。
关注社会现实和历史文化背景
结合社会现实和历史文化背景,挖掘诗歌中所反 映的社会现象、时代精神、民族心理等内容。
2024/3/26
用具体事物象征抽象意义
诗人常常运用具有象征意义的具体事物来表达抽象的概念 或情感。
象征与比喻的结合
诗人在运用象征手法时,常常结合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诗 歌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象征手法的多样性
现代诗歌中的象征手法丰富多样,包括意象的象征、色彩 的象征、音响的象征等,这些手法的运用使得诗歌的内涵 更加丰富深远。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
古典诗词中,虚实相生的艺术技巧是创作的重要手法。实,指身临其境的描绘,通过细致的观察将景物呈现得具体、明朗、真切。虚,则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想象,以空灵、飘逸、含蓄的方式表达诗人的情感。在诗歌中,实写与虚写相互映衬,共同构建出丰富的意境。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是实写,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是虚写,通过实景引发对故乡的思念。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同样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通过实写冬至夜的景象,虚写家中人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深切挂念。此外,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蒋捷的《虞美人过虚实的巧妙运用,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扩大了诗歌的意境,还使得诗人的情感得以更加深沉、真挚的表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诗歌鉴赏中的虚实结合手法
2
虚实结合是中国古典诗歌中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

所谓“实”是指客观3
世界中存在的实景、实事、实境,是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捕捉到的部分。

4
所谓“虚“是指主观意识中存在的情感、设想、梦境,是通过诗人主观想象得到5
的部分。

详写为实,简略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写景为实,抒情为虚;正面为6
实,侧面为虚;当前为实,追忆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客观之景为实,梦境、7
仙境、誓愿为虚;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显者为实,隐8
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

9
10
1、己方为实,对方为虚——对写法:明明是自己思念对方,却说是对方不忘11
自己;明明是自己孤独难耐,却说是对方盼望团圆;明明是自己不忍离去,却说是12
对方难以割舍。

13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14
本是自己思念千里之外的故乡亲人,却说故乡的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

15
16
2、客观为实,想象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

贾岛的《寻隐者不遇》:17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实写作者和童子的18
对话,而诗人“问”的内容省去了,隐者是什么样子的也没有介绍。

但我们可19
以想像得出隐者的情况:出没于高山云海之中,濯足于山涧小溪之旁,闲云野20
鹤,优者游者。

21
22
3、当前为实,追忆为虚;“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朱颜”是词人23
对故国的追思,“雕栏玉砌”也许还在,红颜也已迟暮。

但这些都不是眼前的实
24
景,所以是虚写。

25
26
4、当前为实,未来为虚:“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是设想酒27
醒梦回所见到的景象。

弱柳扶晓风,残月挂枝头,这是虚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