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古诗文阅读《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河中石兽》真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九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练习班级姓名学号(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题目。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两句诗在你头脑中呈现的是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词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来分析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题目。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试赏析“沙场秋点兵”一句有何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辛弃疾称写作《破阵子》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内容加以解释。

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题含答案

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题含答案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1)词中的“八百里”“斫”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两首词的结尾在写法上各有不同,请任选一首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答案】(1)八百里:酒食;斫:砍。

(2)甲词“可怜白发生”,直抒胸臆(直接抒情),写出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作者还没帮助君王完成大业,就老了),直接表达作者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

乙词结尾运用了想象、用典、象征(或比喻,托物言志)的手法,委婉表达了作者要扫清朝廷一切投降势力,把光明带给人民的报国理想和坚定信念。

【解析】【分析】(1)“八百里分麾下炙”意思是“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

八百里:酒食。

“斫去桂婆娑”意思是“还要砍去月中摇曳的桂树枝柯”。

斫:砍。

(2)甲诗,结句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

壮和悲,理想和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

从这反差中,直抒胸臆,想到当时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想到人民的水深火热,想到所有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苦闷。

乙诗,结句展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要飞奔月宫,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

“直下看山河”“斫去桂树”等词句,表现了坚定的报国理想:扫清朝廷的妥协投降力量,驱除入侵中原的外敌势力,把光明带到人间。

故答案为:⑴八百里:酒食;斫:砍;⑵甲词“可怜白发生”,直抒胸臆(直接抒情),写出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作者还没帮助君王完成大业,就老了),直接表达作者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

乙词结尾运用了想象、用典、象征(或比喻,托物言志)的手法,委婉表达了作者要扫清朝廷一切投降势力,把光明带给人民的报国理想和坚定信念。

2023年中考语文新题速递(4月)-古诗词赏析

2023年中考语文新题速递(4月)-古诗词赏析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新题速递之古诗词赏析一.试题(共20小题)1.(2023•郧阳区模拟)阅读下面诗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雄健勇猛的军营生活场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是豪放壮美的,故称之为“壮词”十分妥帖。

B.上片描写的都是作者正在经历的军旅生活,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

这些表明,被迫退隐的作者仍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

C.“马”“快”“弦”“惊”四个字。

准确地刻画了杀敌报国、冲锋陷阵的英雄形象,表现了词人渴望率师北伐、统一南北的愿望。

D.从全词看,壮烈和悲凉、理想和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对照。

作者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在梦中驰骋杀敌,在醒时发出悲叹,这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民族的悲剧。

(2)诗多偶句,词多奇句。

以奇句作结往往能起到一种突出点化的作用。

请赏析本词的最后一句。

2.(2023•绥德县一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从绘画角度看,西方油画擅用丰富厚重的色彩描绘画面,中国写意画则用简练的笔法表现。

意境。

你认为本诗像西方油画还是中国写意画?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2)本诗中的最后两句与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的都是视死如归的高尚情感。

请你结合诗句内容,分别说说这两位诗人是如何抒发这种情感的。

3.(2023•承德模拟)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山西村[宋代]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2020-2021语文诗歌鉴赏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及详细答案

2020-2021语文诗歌鉴赏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及详细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完成下面小题。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请选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词的上片描述军旅生活,开头两句写军营中的事情,这正是作者现在正经历的生活情景。

B.词的下片前四句描写战斗场面。

马快弦急说明战斗的激烈和顺利。

C.作者作词用典丰富,如“八百里分麾下炙”、“马作的卢飞快”、“五十弦翻塞外声”。

D.“壮词”即内容、情感、形象、语言诸方面都豪放、壮美的作品。

2.这首词的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蕴含着丰富的含义,怎样理解?【答案】1.A2.一方面表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年轻时的经历现在只是一种追忆,一方面说明自己已年近半百,两鬓染霜,还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吗?最后一句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作者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

【解析】1.A“这正是作者现在正经历的生活情景”分析不正确。

开头两句写军营生活情景,这也是作者曾经经历过而今失去的生活情景。

2.“可怜白发生”,意思是说:可惜功名未就,头发就白了,人也老了。

白发已生,而收复失地的理想成为泡影。

想到自己曾有的凌云壮志,此时一下从理想的高峰跌入了现实的深渊。

这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抒发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

一定要把诗句所抒发的情感答出来。

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小题菩萨蛮舒亶画船捶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

去住若为情①,西江潮欲平。

江潮容易得,只是人南北。

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注:①若为情:何以为情,难为情。

1.赏析“画船捶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的表达效果。

2.“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画船上的船夫捶着鼓催促着你启程,在高楼上我端着酒想把你留住。

该句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把将别而又不忍离别的情景映衬得十分强烈,突出强调了作者与好友的深厚友情和依依惜别之情。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练习题库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练习题库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练习题库1.下面对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八百里”是牛的代称)A.词题为“壮词”,即内容、情感、形象、语言诸方面都豪放壮美的作品,道出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一片壮心。

B.“八百里”描绘了秋天沙场点兵场面的辽阔宏大与苍凉,烘托出一幅肃杀、庄严的战争画面。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从气势上向人们预示着战争的激烈和胜利。

D.最后一句中的“可怜”,有特定的意味,写出了作者壮志难酬的郁闷和惆怅。

2.下列对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写的是兵士们在军旗下面分吃烤熟的牛肉,各种乐器合奏出雄壮悲凉的军歌)A.“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意思是:给陈同甫作一首雄壮的词,寄给他。

B.“沙场秋点兵”渲染战争浓烈气氛,“秋”字给场面增添肃杀之气。

C.“天下事”是收复中原统一天下的大业之意。

D.“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既写了战争的惊险场面,又表达了词人希望自己驰骋沙场的愿望。

3.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B,“马作”两句,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A. “百里”两句,写豪迈热烈的军中生活。

B. “马作”两句,写军中日常训练的场景。

C. “了却”两句,写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D.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4.对下面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词人展开丰富的想象,化身为词里的将军)A.这是辛弃疾写给好友陈同甫的一首词,全词以“壮”语贯穿始终。

B.上阕有对沙场点兵军容的描绘,并用“秋”字给整个场面增添肃杀之气。

C.下阕写出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理想追求,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D.全词采用写实的手法,真实生动地描绘出一位忠勇善战的将军形象。

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五十弦”不是典故,借代音乐)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一)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4-5题。

(6 分)【甲】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4.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甲词开篇出手不凡,用一“狂”字笼罩全篇,借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磊落之气。

B. 乙词成功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C. 苏、辛同为豪放词派,但风格不尽相同,甲词旷达,超迈洒脱,乙词豪壮,劲健悲慨。

D. 两首词都集叙事、抒情、言志于一体,且都善于引用典故来抒发词人内心的情感。

5 .甲词中的“鬓微霜”,乙词中的“可怜白发生”,都涉及“头发”这一意象,请简要分析这个意象在两词中的作用。

(3分)答案:(一)(6 分)1. B(3分)2. 甲词写“鬓微霜,又何妨”,表明词人并不在意自己的衰老,而是希望能得到建功立业的机会, 表现出老当益壮的豪迈;乙词中的“可怜白发生”慨叹时不我与.充满了壮志难酬的抑郁和愤慨。

(答对任意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意思对即可。

共3分)。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含答案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南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问题】辛弃疾词作多用典故。

请你找出本首词中的一个典故,并分析其作用。

【答案】答案示例一:“八百里”是良牛名,作者用“八百里”的典故写出了将士们分食牛肉的场景,表现将士们的豪迈之气。

答案示例二:“五十弦”指素女鼓五十弦的瑟,作者用此典故写出了军乐的激越昂扬,表现出将士们的豪气冲天,烘托豪迈热烈的气氛。

答案示例三:“的卢”指刘备的坐骑(宝马),写出骏马在战场上飞奔速度之快,衬托了将士们杀敌的英勇无畏。

【解析】本题考查用典。

八百里:良牛名,这里泛指酒食。

联系“八百里分麾下炙”可知,作者用“八百里”的典故写出了将士们分吃牛肉的场景。

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表现了将士们的豪迈之情。

五十弦:古代的一种瑟有五十弦,这里的“五十弦”,代指各种军乐器。

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

将军神采奕奕,意气昂扬。

作者运用这个典故,表现了将士们的豪气,激昂的音乐烘托了豪迈热烈的气氛。

的卢:古代一种烈性的快马。

三国时代,有这样的故事:刘备带兵驻扎在樊城(今湖北省襄樊市),刘表不信任他,曾请他赴宴,想在宴会上捉拿他。

刘备发觉这个阴谋后,便从宴会上逃出。

蔡瑁去追赶他,当时他所乘的马名叫的卢。

在他骑马渡襄阳城西檀溪水时,的卢溺在水中,走不出来。

刘备非常着急地说:“的卢,今天有生命危险呵,应当努力!”于是,的卢马一跃三丈,渡过溪水,转危为安。

“马作的卢”,是说战士所骑的马,都象的卢马一样好,衬托了将士们杀敌的英勇无畏。

2020年中考语文课内外古诗词鉴赏训练(有答案解析)

2020年中考语文课内外古诗词鉴赏训练(有答案解析)

2020年中考语文课内外古诗词鉴赏训练(有答案解析)2020年中考语文课内外古诗词鉴赏训练班次姓名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送友人黄鹤楼XXXXXX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昔人已乘XXX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XXX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两首诗都写到愁情:《送友人》写送别友人的愁情,《黄鹤楼》写的________愁情。

【答案】思乡【解析】《黄鹤楼》通过诗人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想,烘托出作者清冷的思想之情和自己深重的漂泊之感。

抒发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念。

所以可概括为“思乡”之情。

2.以下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万里”“千载”都有悠远之意。

B.“故人”“昔人”都指曾经的老朋友。

C.“青山”“XXX”都写了山色秀美之景。

D.“浮云”“白云”都暗示诗人漂泊的身世。

【答案】A【解析】B.“故人”是老朋友。

“昔人”是指过去的仙人。

C.“青山”写了山色秀美之景。

“晴川历历汉阳树”:如今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过去的时光一去不复返。

“XXX”写物是人非之感。

D.“浮云”表示墨客漂泊的出身。

白云千载空悠悠:千百年来只瞥见悠悠的白云。

惟有悠悠白云仍然千载照旧。

“白云”指白云悠悠,仙去楼空,光阴不再,事过境迁,世事茫茫。

故选A。

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小题。

1饮湖上初晴后雨XXX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适宜。

1.这首诗的作者XXX,号___居士。

【答案】XXX【解析】本题考察学生文学知识的把握,文学知识正误的判别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首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XXX,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XXX居士,世称XXX、XXX。

2.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了解,正确的一项是()A.“潋滟”意为波涛汹涌,写出雨后水量充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9~10题。

(共计6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9.“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3分)
10.“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一句如何理解?(3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1~14题。

(共计16分)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①,山门圮②。

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阋③十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④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⑤,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⑥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⑦闻之。

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1.解释下面黑体字词的意义(4分)
(1)阅:___________啮:___________
(2)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6分)
①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3.文中讲到了哪几种寻找石兽的方法?他们各自的根据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14.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6分)
9、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10、(1)“天下事”,指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大业。

“生前身后名”,意谓生前死后都留下为祖国、民族建立不朽功勋国的美名,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激情。

这两句意味着词人看到大功告成,踌躇满志,从而发出愉快的欢呼声,连调子也是轻松而又大气磅礴的,使词的感情上升到最高点;
(2)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使感情从最高点一跌千丈,吐尽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抒发了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悲愤,使全词笼上了浓郁的悲凉色彩;
(3)这一句与首句相呼应,都是叙写现实生活的感受,与中间梦境形成强烈对比,有力地表现了报国有志志不伸的悲愤。

(回答两点且合情合理即可,3分)
(二)(16分)
11、(1)经过,过了;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2)指科学研究的一门学科;事物的道理,规律
12、(1)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2)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只根据某一个道理就主观地判断呢?
13、三种:一是到河下游找,理由是认为石兽会顺流而下。

二是就在原地找,理由是石兽会渐沉渐深。

三是到河的上游去找,理由是由于河水冲激,石兽反而会溯流而上。

14、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作出主观的判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