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自然通风

合集下载

第3章畜舍环境的改善和控制

第3章畜舍环境的改善和控制
家畜环境卫生学-第3章
表3-3 温度不同时牛舍的环境状况
在漏缝地板的牛舍内 在完整地面牛舍内
舍外空气温度 空气温度 相对 湿度
12
20.6
74
天棚内 表状况
干燥
空气温度 相对 湿度
22.4
78
天棚内 表状况
干燥
9
18.7
78 干燥
20.9
80 干燥
7
18.1
79 干燥
20.2
81 干燥
6
17.6
80 干燥
门高1.8m宽0.8m
单体栏 食槽
食槽
走廊
家畜环境卫生学-第3章
排粪沟
走廊 纵向通风

走廊
走廊
1.5m 0.7m
单体栏
0.8m
排粪沟
0.8m
漏缝地板
食槽
空怀和妊娠母猪舍 0.6头/平方米 家畜环境卫生学-第3章
0.8m
头对头式畜舍:
家畜环境卫生学-第3章
尾对尾式畜舍
家畜环境卫生学-第3章
双列式现代化鸡舍
19.5
83 干燥
2
13.8
86 潮湿
17.9
89 潮湿
0
12.1
87 潮湿
15.8
91 水滴
家畜环境卫生学-第3章
5.4.1 漏缝地板的设计要求 * 建造材料:木制,混凝土,金属制,塑料。 各种畜禽舍漏缝地板板条间隙见表3-4
家畜环境卫生学-第3章
表3-4 几种畜舍漏缝地面之板条及缝隙
畜种
板条间缝隙(cm)
4、密闭式畜舍
密闭式畜舍是指利用墙体、屋顶等围护结构形成的全 封闭状态的畜舍形式。根据开窗情况又分为有窗式畜舍和无 窗式畜舍二种。窗式畜舍又称环境控制式畜舍。

《通风与安全初级读本》考试题库完整

《通风与安全初级读本》考试题库完整

四台矿《通风与安全初级读本》题库第一章矿井空气一、单选题1、矿井的空气主要来源于地面,空气的主要成分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其中氧气所占比值为( A )。

A、20.90%B、78.13%C、0.03%2、《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采掘工作面的进风流中,氧气浓度不低于( B )。

A、18%B、20%C、22%3、《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采掘工作面的进风流中,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 C )。

A、0.2%B、0.3%C、0.5%4、CO最高允许浓度不超过(C )。

A、20PPMB、22PPMC、24PPM5、采掘工作面空气温度超过、机电设备硐室的空气温度超过时,必须停止作业。

( C )A、15℃、20℃B、20℃、25℃C、30℃、34℃7、矿井空气的温度是影响气候条件的主要因素,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人感到不舒服,最适宜的井下空气温度是( B )。

A、8℃~12℃B、15℃~20℃C、20℃~25℃8、《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采掘工作面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 A )。

A、26℃B、28℃C、30℃9、二氧化氮是一种的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气味,相对密度为1.59,所以经常存在于巷道的底部,易溶于水。

(B)A、红色B、褐红色C、无色10、二氧化硫遇水后生成硫酸,当浓度达到0.002%时对眼睛与呼吸器官即感到有强烈的刺激,当浓度达到时,短时间即有致命危险。

(B)A、0.005%B、0.05%C、0.5%二、多选题1、尽管矿井空气与地面空气相比,在性质上存在许多差异,但矿井新鲜空气中其主要成分仍然是(ABC )。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氢气2、矿井空气中的有害气体主要有:甲烷、一氧化碳、、、、。

(ABCD)A、硫化氢B、二氧化硫C、二氧化氮D、氢气3、井巷风流中任一断面单位体积空气对某一面所具有的能量有三种,即、、。

(ABC)A、静压B、动压C、位压D、低压4、矿井气候条件是指矿井空气的、、所反映的综合状态。

通风与空调工程

通风与空调工程

1、自然通风:指由自然因素作用而形成的通风现象,亦即是由于有限空间内外空气的密度差、大气运动、大气压力差等自然因素引起有限空间内外空气能量差后,促使有限空间的气体流动并与大气交换的现象。

2、粉尘: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和液体微粒称为气溶胶粒子,国内习惯上统称为粉尘。

3、全效率:含尘气流通过除尘器时,被捕集的粉尘量占进入除尘器粉尘总量的百分数称为除尘器的全效率,也叫除尘器的平均效率。

4、分割粒径:把除尘器分级效率为50%时的粒径称为分割粒径。

5、吸收:用适当的液体与混合气体接触,利用气体在液体中溶解能力的不同,除去其中一种或者几种组分的过程称为吸收。

6、全面通风:向整个房间通入清洁的新鲜空气进行通风换气,用清洁空气稀释室内含有有害物的气体,同时不断把污染空气排至室外,保持室内空气环境达到卫生标准。

7、局部排风:利用局部气流,是工作区域不受有害物的污染,以形成良好的局部工作环境。

8、置换通风:指利用下送上回的送风方式实现通风的一种新气流组织形式,它将新鲜空气直接送入工作区,并在地板上形成一层较薄的空气湖。

所谓空气湖就是由较凉的新鲜空气扩散而成的,因室内的热源产生向上的对流气流,新鲜空气随其向房间上部流动而形成室内空气运动的主导气流。

9、分级效率:指除尘器对某一粒径或某一粒径范围的粉尘的除尘效率。

10、驱进速度:当静电力等于空气阻力时,作用在尘粒上的外力之和等于零,尘粒在横向作等速运动,这时尘粒的运动速度称为驱进速度一,工业有害物及其防治的综合措施(P11)粉尘是指在空气中浮游的固体微粒。

一次尘化作用:使尘粒由静止状态进入空气中浮游的尘化作用。

(形式:剪切压缩,诱导空气,综合性,热气流上升)二次尘化作用:处于悬浮状态的颗粒物进一步扩散污染到整个环境空间的尘化作用。

(作用:车间内的自然风气流,机械通风气流,惯性物诱导气流,冷热气流对流)人的冷热感觉与空气的温度、相对湿度、流速、周围物体表面温度(客观性指标)和人的心理因素(主观性指标)等因素有关,第二章控制工业有害物的通风方法按照通风功力的不同,通风系统可分为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两类。

《建筑设备》课件—第3章通风空调系统,53页.pptx

《建筑设备》课件—第3章通风空调系统,53页.pptx

25
3.2 通风系统管材
142
3.2.2 风管配件
2. 风管阀门
调节风量、打开或关断风系统。
(a)
(b)
图3-41 风管阀门
(a)风管蝶阀
(b)对开多叶调节阀
26
3.2 通风系统管材
143
3.2.2 风管配件
(3) 防火阀
当火灾发生时,切断气流通路,防止火势沿风管蔓延。安装在通风、空调系统的 送、回风管路上,平时呈开启状态,火灾时当管道内气体温度达到70℃时,易熔 片熔断,阀门在扭簧力作用下自动关闭,在一定时间内能满足耐火稳定性和耐火 完整性要求,起隔烟阻火作用的阀门。阀门关闭时,输出关闭信号。
1
2
第三章 通风及空调工程
3
3.1 通风系统的分类及原理
128
通风的概念
通风:室外空气置换室内空气
4
3.1 通风系统的分类及原理
129
3.1.1 通风的分类
通风
自然通风
风压引起 热压引起 风压、热压共同引起
机械通风
局部通风
局部排风 局部送风
全面通风
全面排风 全面送风
5
3.1 通风系统的分类及原理
14
3.2 通风系统管材
136
3.2.2 风管配件
(2) 散流器 送风口
15
3.2 通风系统管材
137
3.2.2 风管配件
(2) 散流器 送风口
图3-17 可调节圆环式散流器
图3-18 圆环式散流器(侧送风)细节图
16
3.2 通风系统管材
137
3.2.2 风管配件
(2) 散流器 送风口
(a)圆盘形散流器结构图

通风与空调工程第二版 习题答案1-6章

通风与空调工程第二版 习题答案1-6章

习题和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空气污染物及室内空气品质1.答:病态建筑综合症是指长期生活和工作在现代化建筑物内的人们出现的一些明显病态反应,如眼睛发红、流鼻涕、嗓子痛、头痛、恶心、头晕、困倦嗜睡和皮肤骚痒等。

2.答:民用建筑室内污染物主要有甲醛、苯、甲苯、二甲苯、氨、氡、总挥发性有机物( TVOC)、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 PM)等。

3.答:按照污染物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

按照污染物在空气中存在的状态可以分为悬浮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两大类。

4.答: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少部分是来源于室外空气污染,而大部分是由室内装饰、装修材料释放的空气污染物所致。

5.答: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嗅觉异常、刺激、过敏、肺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和免疫功能异常等方面。

室内含量为0.5mg·m-3时可刺激眼睛引起流泪;浓度再高可引起恶心、呕吐、咳嗽、胸闷、气喘甚至肺气肿。

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可以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女性月经紊乱、妊娠综合症, 引起胎儿畸形、新生儿体质降低甚至引起鼻咽癌。

6.答: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空调房间内绝大多数人(80%或更多)没有对室内空气表示不满意,并且空气中没有已知的污染物达到了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的浓度。

感受到的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空调房间中绝大多数人没有因为气味或刺激性而表示不满。

7.答: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的主要因素有:建筑外环境、建筑设计、暖通空调系统、建筑装饰材料及设备、在室人员及其活动等。

8.答:暖通空调系统对室内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室外新风品质下降,新风过滤不足。

(2)新风处理设备、送风管道潮湿,滋生细菌。

(3)气流组织不合理。

气流组织形式选择不合理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送风方式不合理。

2) 排风口或回风口设置不合理。

(4)空调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制度不健全,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相对较少且水平有限。

防烟排烟系统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模版

防烟排烟系统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模版

防烟排烟系统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模版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系统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建筑通风烟气排放方式。

它通过利用建筑的自然风力和烟气的热浮力,实现建筑内的空气流通和烟气排放,既可以提供室内空气的新鲜度,又能有效地排除烟雾,保证建筑内的安全环境。

接下来,将为大家介绍防烟排烟系统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的模板。

一、自然通风的原理及设计要点1. 自然通风的原理自然通风是利用自然气流的作用,通过建筑自身的开口和屋顶的气流出口,实现建筑内、外的空气交换。

2. 自然通风的设计要点(1)建筑的朝向和布局应有利于利用自然气流,提供通风的通道,如设置室外窗户和通风孔。

(2)建筑的通风口应根据室内的通风需求和外部气候条件确定,保证室内通风的效果。

(3)建筑的通风口设计应合理,尺寸宜大宜小,可根据建筑时期确立,需与建筑设计相协调。

(4)建筑的通风口位置应考虑到建筑内气流的流动规律,采取合理的设置位置。

(5)建筑的通风口和横通面积之比应保持适度,通风口需求合理,以便达到良好的通风效果。

二、自然排烟的原理及设计要点1. 自然排烟的原理自然排烟是利用烟气的热浮力和建筑内外的气流压差,通过建筑内自然产生的排烟口和外部气流出口,实现建筑内烟气的排放。

2. 自然排烟的设计要点(1)建筑的排烟口应根据烟气产生的位置和数量确定,保证烟气的及时排放。

(2)建筑的排烟口设置应符合烟气排放规范,保证烟气的顺利排放。

(3)建筑的排烟口位置应考虑到烟气的产生位置和流动规律,采取合理的设置位置。

(4)建筑的排烟口和横通面积之比应适当,以保证烟气的顺利排放。

(5)建筑的烟气产生量和排烟口的数量应相匹配,保证烟气排放的效果。

三、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系统的综合设计1. 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系统的合理布局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系统的布局应充分考虑建筑的朝向、布局、通风口和排烟口的位置,合理布置建筑内的空气流通通道和排烟通道,以达到良好的通风效果和排烟效果。

2. 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系统的设计参数(1)通风量和排烟量的计算:根据建筑的使用类型、人员数量、燃烧物质数量和烟气产生量,计算出合理的通风量和排烟量。

第三章 船舶管系

第三章 船舶管系

第三章船舶管系1、船舶的通风方式有:1自然通风2机械通风3空调调节4 风扇吹风A.123B.234C.134D.12342、机器所处内通风的关闭装置应与其他处所内通风的关闭装置:A.公用B.完全分开C.是否分开无要求D.是否分开因传而已3、船用空调的设置形式一般有:1集中式空调装置2 分组集中式空调装置3 独立式空调装置A.12B.23C.13D.1234、船上自然通风系统的原理是:1 有船速时才能实现2 无风无船速时不能实现通风3 相对船有空气流动即可通风A、12B、23C、13D、35、船上通风管系的作用是:1防止货物变质或自燃;2 改善人员生活与条件;3 调节舱内温度和湿度A、123B、12C、32D、136、对通风管系的布置要求是:I、通风筒口应设在开敞甲板的排气口附近;II、通风筒上口在甲板上应具有一定高度;III、通风管道不得穿过舱壁甲板以下的水密舱壁A、I、IIB、I、IIIC、II、IIID、I、II、III7、有关通风管系的布置,下列不正确的是:A、通风筒口应设在开敞甲板上,并尽量远离排气管口、天窗和升降口等处B、通风筒穿过甲板时应设钢质接管,但连接管高度无具体要求C、通风管不得通过舱壁甲板以下的水密舱壁D、必须考虑到防火分隔的完整性8、大风浪时需将风斗取下,盖上木盖,套上帆布罩以防海水浸入货舱的自然通风设备是: A、排风筒 B、鹅颈式通风筒 C、菌形通风筒 D、烟斗式通风筒9、自然通风系统中常见的通风筒有:I、烟斗式通风筒;II、排风筒;III、菌形通风筒;IV、鹅颈式通风筒A、II、III、IVB、I、II、IIIC、I、III、IVD、I~IV10、常用于水柜或油柜上,并设有滤网的通风筒是:A、菌形B、烟斗式C、鹅颈式D、排风筒11、通风管系中的通风筒口应设在:A、遮蔽甲板下B、开敞甲板上C、任意舱壁上D、舷墙内侧12、通风筒口应尽量远离:A、住所、驾驶台B、机舱、厨房C、甲板室、首尾楼D、排气管口、天窗和升降口等处13、通风管不得穿过:A、舱壁甲板以上的水密舱壁B、舱壁甲板以下的水密舱壁C、甲板室的水密舱壁D、强力甲板14、能对外界空气进行过滤和温湿度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新鲜空气送至各舱室的装置是:A、排风筒B、风机C、烟斗式通风筒D、空调系统15、采用回风集中式空调系统的目的是:A、符合卫生要求B、减少舱室负荷C、降低舱温D、降低能耗16、位于开敞的干舷甲板和后升高甲板及在距首垂线L/4以前的开敞的上层建筑甲板上的通风筒,其甲板以上的围板高度不小于__mm。

《通风教案》课件

《通风教案》课件

《通风教案》课件第一章:通风概述1.1 通风的定义1.2 通风的重要性1.3 通风的分类1.4 通风的基本原理第二章:自然通风2.1 自然通风的原理2.2 自然通风的设计要素2.3 自然通风的优缺点2.4 自然通风的应用案例第三章:机械通风3.1 机械通风的原理3.2 机械通风的设备3.3 机械通风的设计计算3.4 机械通风的优缺点第四章:通风设计4.1 通风设计的基本原则4.2 通风设计的方法4.3 通风设计的注意事项4.4 通风设计的实例分析第五章:通风工程案例分析5.1 工业通风工程案例5.2 民用建筑通风工程案例5.3 特定场所通风工程案例5.4 通风工程案例分析的方法与步骤第六章:通风系统的维护与管理6.1 通风系统维护的重要性6.2 通风系统维护的内容6.3 通风系统维护的常用方法6.4 通风系统管理的规范与要求第七章:通风与空调工程的安全与环保7.1 通风与空调工程安全问题概述7.2 通风与空调工程安全设计要点7.3 通风与空调工程环保要求7.4 通风与空调工程安全与环保的案例分析第八章:通风技术的进展与应用8.1 新型通风技术的研发8.2 通风技术在节能减排中的应用8.3 通风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8.4 通风技术在未来发展趋势中的作用第九章:通风设计与模拟软件9.1 通风设计与模拟软件简介9.2 通风设计与模拟软件的功能与应用9.3 通风设计与模拟软件的操作方法9.4 通风设计与模拟软件的案例应用第十章:通风工程案例分析与评价10.1 通风工程案例的评价指标10.2 通风工程案例分析的方法10.3 通风工程案例的改进与优化10.4 通风工程案例评价的实践与启示重点和难点解析教案《通风教案》课件中的重点环节包括:1. 通风的分类与基本原理2. 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的设计要素3. 通风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4. 通风系统的维护与管理5. 通风与空调工程的安全与环保6. 新型通风技术的发展与应用7. 通风设计与模拟软件的操作方法8. 通风工程案例分析与评价的方法和指标对于每个重点环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如下:1. 通风的分类与基本原理:需要详细讲解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的区别、各自的适用场景和设计要点,以及通风的基本原理,如空气流动的驱动力和阻力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气平衡是指在不论采用哪种通风方式的车间内,单位 时间进入室内的空气质量等于同一时间排出的空气质量。 Gzj+Gjj=Gzp+Gjp 若不组织自然通风,当Gjj=Gjp,室内外压差为零;当 Gjj>Gjp,室内处于正压;当Gjj<Gjp,室内处于负压。处于正 压时会有无组织排风,处于负压时会有无组织进风。
自 然 通 风 量 的 确 定
通过窗孔的空气量为: 通过窗孔的空气量为:
L = vF = µF
2∆P
ρ
m3 / s
G = Lρ = µF 2∆P ⋅ ρ kg / s
1.当已知窗孔两侧的压力差、窗孔面积和窗的构造时 1.当已知窗孔两侧的压力差、窗孔面积和窗的构造时,即可 当已知窗孔两侧的压力差 求出通过该窗孔的流量。 求出通过该窗孔的流量。 2.实现自然通风的条件是窗孔两侧存在压差, 实现自然通风的条件是窗孔两侧存在压差 2.实现自然通风的条件是窗孔两侧存在压差,它是影响自然 通风量大小的主要因素。
上节重点
1.全面通风 1.全面通风 又称稀释通风,向房间送入清洁新鲜空气, 又称稀释通风,向房间送入清洁新鲜空气,稀释室内空气中 的污染物的浓度,同时把含污染物的空气排到室外, 的污染物的浓度,同时把含污染物的空气排到室外,从而使 室内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达到卫生标准的要求。 室内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达到卫生标准的要求。 2.局部排风系统 2.局部排风系统 排气罩、风管、净化装置、风机、烟囱 排气罩、风管、净化装置、风机、
3.1.1 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1 单层建筑
如图所示有一厂房, 如图所示有一厂房,在外墙的不同高度上开有窗孔a和b,其高差为h。其 余物理参数如图,由于tn>tw,所以ρn<ρw。 余物理参数如图, 关闭, 如果先将窗孔b关闭,仅开启窗 两侧最初有压差存在, 有压差存在 孔a。只要窗孔a两侧最初有压差存在, 空气就会产生流动, 空气就会产生流动,最终导致pa= 产生流动
(5)
b h2 0 中和面 h1 a 0
和面以上窗孔余压为正, 和面以上窗孔余压为正,中和面以下 窗孔余压为负。 窗孔余压为负。
图7-3 余压沿车间高度的变化
只有一个窗口能否 形成自然通风? 形成自然通风?
2 多层建筑
如果是一多层建筑物, 如果是一多层建筑物,仍设室内温 度高于室外温度, 度高于室外温度,则室外空气从下层 房间的外门窗缝隙或开启的洞口进入 室内, 室内,经内门窗缝隙或开启的洞口进 入楼内的垂直通道向上流动, 入楼内的垂直通道向上流动,最后经 上层的内门窗缝隙或开启的洞口和外 墙的窗、 墙的窗、阳台门缝或开启的洞口排至 室外。这就形成了多层建筑物在热压 室外。 作用下的自然通风也就是所谓的“ 作用下的自然通风也就是所谓的“烟 囱效应” 囱效应”。
置换通风
有别于传统的混合通风的混合稀释原理, 有别于传统的混合通风的混合稀释原理,置换通风是通过把 稀释原理 较低风速(紊流度)的新鲜空气送入人员工作区,利用挤 较低风速(紊流度)的新鲜空气送入人员工作区,利用挤 的原理把污染空气挤到上部空间排走的通风方法。 压的原理把污染空气挤到上部空间排走的通风方法。 事故通风 对于有可能突然从设备或管道中逸出大量有害气体或燃烧爆 炸性气体的房间,应设事故排风系统,以便发生逸出事故时 炸性气体的房间,应设事故排风系统, 由事故排风系统和经常使用排风系统共同排风, 由事故排风系统和经常使用排风系统共同排风,尽快把有 害物排到室外。这种通风方式称为事故通风 事故通风。 害物排到室外。这种通风方式称为事故通风。
如果把中和面作为基准面, 如果把中和面作为基准面,则窗孔a的余压为
pxa=px0-gh1(ρw-ρn) =-gh1(ρw-ρn)
窗孔b的余压
(4)
pxb=px0+gh2(ρw-ρn) =gh2(ρw-ρn)
中和面上的余压, 式中 px0—中和面上的余压,px0=0; 中和面上的余压 至中和面的距离。 h1、h2—窗孔a、b至中和面的距离。 窗孔 上式表明, 上式表明,某一窗孔余压的绝对 值与中和面至该窗孔的距离有关, 值与中和面至该窗孔的距离有关,中
3、全面通风量的确定
1).为稀释有害物所需的通风量 2).为消除余热所需的通风量
L= kx y 2 − y0
Q L= cρ (t p − t 0 )
L= W ρ (d p − d 0 )
Q G= c (t p − t 0 )
3).为消除余湿所需的通风量 G =W dຫໍສະໝຸດ − d0二、全面通风量的确定
4、热平衡与空气平衡 1.热平衡 热平衡指室内的总得热量和总失热量相等。 ΣQd=ΣQs,单位:kW 对于某一具体房间 ,热平衡方程式为:
Q1 + cLzj ρ w t w + cL jj ρ jj t jj = Q2 + cLzp ρ zp t zp + cL jp ρ n t n
2.空气平衡
px′=Δpa+gh′(ρw-ρn)=pxa+gh′(ρw-ρn)
某一窗孔的余压; 式中 px′—某一窗孔的余压; 某一窗孔的余压
(3)
pxa—窗孔a的余压; 窗孔 的余压; h′—某窗孔至窗孔a的高度差。 某窗孔至窗孔 的高度差。
返回
在热压作用下,余压沿车间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在热压作用下,余压沿车间高度的增加而增大。由于进风窗孔 的余压为负值,排风窗孔的余压为正值, 的余压为负值,排风窗孔的余压为正值,在两窗孔之间必然存在一 个余压为零的平面, 个余压为零的平面,即0-0面。则把这个余压等于零的平面称为中和 则把这个余压等于零的平面称为中和 面或等压面。位于中和面的窗孔内外没有压差,因而没有空气流动。 面或等压面。位于中和面的窗孔内外没有压差,因而没有空气流动。
3.3.1 建筑总平面规划 3.3.2 建筑形式的选择 3.3.3 工艺布置 3.3.4 避风天窗及风帽的设计 3.3.5 生态建筑的自然通风(不作要求)
自然通风
(一)概论 定义
什么是自然通风? 利用自然的手段(风压、热压等)将室外空气不经过 空调处理就引入室内以达到维持室内空气舒适性的方法。 目的 带走热湿量(保持室内热舒适性) 带入新风 (保持室内空气品质)
换气次数法
换气次数n:是指通风量L(m3/h)与通风房间体积V(m3)的比值, 即: n=L/V (次/h) 因此全面通风量为:L=nV (m3/h) 思考题:某车间面积为500m2,层高5m,取n=12次/h,求全 面通风量。
计算原则
全面通风量包括消除有害物、余热、 余湿所需的通风量,取其中最大值。 当通风房间有多种有害物时,应分别 计算,取其中最大值。 当房间内同时散发数种溶剂(苯及其同系物、醇、醋酸酯类) 的蒸气,或数种刺激性气体(三氧化硫、二氧化硫、氯化氢、 氟化氢、氮氧化合物及一氧化碳)时,全面通风量按分别所需 空气量总和计算。
pb pb
pa′。当Δpa=pa′-pa=0时,空气
流动停止。 流动停止。 此时,窗孔b的内外压差Δpb为
tw ρw tn ρn Pa Pa
Δpb=pb′-pb=(pa′-ρngh)-(pa-ρwgh)
=(pa′-pa)+gh(ρw-ρn)=Δpa+gh(ρw-ρn) 返回
Δpb=pb′-pb=(pa′-ρngh)-(pa-ρwgh)
tn>tw,下进上排;tn<tw,上进下排。 下进上排; 上进下排。
由上式可得
∆pb + ( −∆pa ) = ∆pb + pa = gh ( ρw − ρn )
从上式可看出,进风窗孔和排风窗孔内外侧压差的 从上式可看出, 绝对值之和与窗孔的高度差 h 和室内外空气的密度差 成正比, 称为热压 (Δρ=ρw-ρn)成正比,通常把gh(ρw-ρn)称为热压 室内外空气没有温度差,或者窗孔间没有高度差, 室内外空气没有温度差,或者窗孔间没有高度差, 温度差 高度差 就不会产生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就不会产生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当然热压大自然通 风量也大。为了增大热压, 风量也大。为了增大热压,应当加大进排风窗孔的高度 差,其最合理的途径是降低进风窗孔的高度。 其最合理的途径是降低进风窗孔的高度。
如果建筑物内没有“烟囱” 与室外有联系的竖向通道), 如果建筑物内没有“烟囱”(与室外有联系的竖向通道), 也就没有相应的“烟囱效应” 也就没有相应的“烟囱效应”。
外廊式多层建筑在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3.1.2
室外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1、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的形成
当气流绕流建筑物时,由于建筑物迎风面的阻挡,动压降低, 当气流绕流建筑物时,由于建筑物迎风面的阻挡,动压降低,形成正 在气流断面II II上 气流产生绕流,风速增大,形成负压; II压;在气流断面II-II上,气流产生绕流,风速增大,形成负压;在建筑物 背风面的某一范围内,由于气流形成漩涡,静压降低,形成负压, 背风面的某一范围内,由于气流形成漩涡,静压降低,形成负压,所以该处 的空气压力也小于大气压力。在气流断面III-III上 的空气压力也小于大气压力。在气流断面III-III上,气流重新恢复到断面 III I-I处的状态。 处的状态。
第3章 自 然 通 风
3.1、自然通风作用原理
3.1.1 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3.1.2 室外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3.1.3 热压与风压联合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3.2 工业厂房自然通风的计算
3.2.1 设计性计算的步骤 3.2.2 校核性计算的步骤
第3章 自 然 通 风
3.3 自然通风与建筑设计
∆p = ζ
ρv
2
Pa
窗孔两侧的压力差, 式中 Δp—窗孔两侧的压力差,Pa; 窗孔两侧的压力差 Pa; 空气流过窗孔时的流速, v—空气流过窗孔时的流速,m/s; 空气流过窗孔时的流速 m/s; 通过窗孔空气的密度, ρ—通过窗孔空气的密度,kg/m3; 通过窗孔空气的密度 窗孔的局部阻力系数。 ζ—窗孔的局部阻力系数。 窗孔的局部阻力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