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精神病人的管理

合集下载

浅谈社区精神病人的康复管理

浅谈社区精神病人的康复管理
( 药物 的 家属 管理 2)
药物 治疗 是 精神 病 的 主要 治 疗 方 法 , 以要 保 证 药物 按 量 所 服入 。但 病人 因 否认 自己有 病 , 认 为药 物有 毒 , 或 或不 能 耐 受药
物副 作用 , 表现 出拒 药和 藏药行 为。 因此 , 常 病人 的药 物 应 由亲 属保 管 , 服药 要 有 专 人 督 促 检 查 , 每次 服 药 后 要 检 查 口腔 及 指 缝, 以防 藏药 或吐 药 , 特别要 注意 防止 病人 蓄 积 药物后 一 次吞 服 自杀 。服 药时 间最 好 是 在 中午饭 后 或 晚 上 睡觉 前 , 药后 要 适 服 当休 息 , 避免 外 出 。还 有 病 人 出 院后 往 往 服 一段 时 间 的药 就 自 行停 药 , 其原 因就 是 认 为 自己 的病 已经 好 了 。也 有 病 人家 属 因 为对 坚持 服药 的重要 性缺 乏明确 的认 识 , 自同意病 人 停药 , 擅 甚
到 快乐 。 个 良好 的家 庭氛 围对 病 人 的康 复 也 很 重要 。所 以 , 做 在

病人 在恢 复 期维 持治 疗期 问 , 定要 定 期到 门诊 检 查 , 一 以便 于 医师根 据病 情 调整 药物 , 药物 作用 “ 使 恰倒 好处 ” 副作 用 也减 , 少 到最低 限度 , 服用 氯 氮平 、 酸锂 等 药 者还 应定 期 到 门诊检 对 碳 查血 常规 及 血锂 浓度 。另 外 , 物服 法 一定 要按 医 生嘱 咐 , 药 不能 自己 随意增 减或 不 规 则 服药 。突 然 停 药 可 以 出现 药 物 戒 断反 应, 而停 药后 突然 服 药又 会 出现 较 大 的副作 用 , 且容 易发 生意 而 外 。有 的病 人 当病 情 出 现反 复 时 , 往往 由原 来 的 愿意 服 药转 变 为 拒服 药 , 自己病 已经 好 了不 用 服药 , 时家 属更 应 密切 观察 说 此

2023年精神病人管理工作总结范文(通用6篇)

2023年精神病人管理工作总结范文(通用6篇)

2023年精神病人管理工作总结范文(通用6篇)精神病人管理工作总结范文(通用6篇)1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是十一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一,依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xx年版)要求,在上级各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对辖区内明确诊断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管理,并制定了相应的工作制度和服务流程,现将本年度工作总结如下:一、患者的信息管理截止20xx年底,排查出重性精神病患者203例,检出率达4.76‰,超额完成年度安排。

对其中176例患者进行管理,建立一般居民健康档案,按要求填写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

二、患者随访评估及分类干预按要求对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健康体检,并分别对病情稳定、基本稳定、不稳定患者按规范要求进行随访管理,精确填写相关表格,刚好将随访信息录入国家重性精神疾病基本数据手机系统;依据患者的危急分级机精神症状是否消逝,自知力是否完全复原,工作、社会功能是否复原,以及患者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火躯体疾病状况对患者进行分类干预,依据随访患者病情限制状况进行康复指导,对家属供应心理支持和帮助。

三、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和应急处置机制本年度内,对辖区内8名病情不稳定患者刚好转至市精神专科医院住院治疗,并帮助申请厦门市在性精神疾病患者个案管理项目免费紧急住院,其中协作精神科医师和派出所民警对1名危急等级5及的患者进行应急医疗处置;接受由是精神卫生中心下发的出院患者名单,并对其进行追踪建档管理;联系厦门市仙岳医院专科医生对19名患者进行诊断复核,解除3名非重性精神病患者;从五显防治站核对精神科住院患者名册,查出55名我镇患者,并刚好建档管理;从镇民政处核对精神残疾名单100人,对4名未建档患者建档管理。

四、加强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相关人员培训和精神卫生宣扬每季度均有精防人员参与市精神卫生中心组织的培训,并对乡村医生进行再培训,开展了精神卫生健康教化活动及学问问卷调查。

五、存在问题在我们卫生院没有专业的精神科医生,在患者用药方面尚不能赐予正确有效的指导和调整;部分相关表格均由乡村医生填写,存在不规范现象,今后将加强对档案质控,力求做的更好。

护理人员如何与精神病人进行有效交流

护理人员如何与精神病人进行有效交流

护理人员如何与精神病人进行有效交流发表时间:2016-04-13T15:13:23.24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7期供稿作者:黄小龙[导读] 浙江省义乌市精神卫生中心浙江义乌 322000 药物维持治疗的意义和作用,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介绍疾病预防措施等,达到预防复发,保护健康之目的。

黄小龙浙江省义乌市精神卫生中心浙江义乌 322000精神疾病是精神致残率很高的疾病。

如何加强病人的康复训练,降低致残率是精神科护理的重点。

做好精神病人的心理治疗与护理,是一项效果显著的方法,而有效的沟通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基础。

所以,研究护士如何与精神病人进行有效沟通,建立起相互理解、信任、支持的护患关系.落实护理措施,这种沟通属于治疗性沟通。

精神病人表现出较多的人际关系冲突和心理问题,如对家人、同事的不满、憎愤等,或受精神症状的干扰,如忧虑的病人沉默寡言,躁狂病人多语烦躁,妄想病人猜疑不安,人格障碍病人的挑剔、攻击等,增加了护理人员与病人之间的沟通困难,这就要求精神科护士需要熟练的沟通技巧,若护士无法与病人进行有效沟通,彼此关系就会停滞或恶化,从而直接影响护理质量。

1.建立治疗性沟通的要求1.1了解与掌握病人:熟知病人的症状、诊断、治疗和护理要点。

掌握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面貌、职业、文化程度、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生活习惯和发病经过等,根据情况分别采取适当的沟通方法。

1.2以病人为中心:病人是主体,话题须围绕病人的问题而开展,尽量给予病人机会表达其感受。

1.3接纳和尊重病人:护士要在语言态度上尊重病人,以消除病人不安和抵触情绪。

不能因为精神病人存在着某些病态语言和行为而对其人格有所损害,更不能嘲笑或愚弄病人。

合理的要求尽量满足,不切合实际的无理要求运用委婉的语言加以解释。

1.4协助病人维持希望:病人对自己有希望,才会有信心和有进步,如对有自杀意图的病人,转移其轻生观念,尽力不采取自杀行为,或是指出某些药物不良反应是可逆的,告诉病人通过减少剂量或停药措施就会消失。

重症精神患者管理制度

重症精神患者管理制度

重症精神患者管理制度重症精神患者管理制度的理念在于维护患者的人权尊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和预防疾病的传播。

具体包括对重症精神患者进行评估分类、监护和管控措施、康复治疗和社会融合支持等方面。

首先,对重症精神患者进行评估分类是管理制度的第一步。

评估的目的是诊断患者的疾病类型、病情严重度和风险程度,确定患者的管理级别。

根据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严重、中度和轻度三个级别,分别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对于重症患者,应该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精神状态、身体状况、自杀风险、暴力倾向等方面,以确保对患者进行准确的分类和个性化的治疗。

其次,监护和管控措施是重症精神患者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

监护是指对患者的生活起居、饮食和卫生等方面进行监督和照料,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管控是指对患者的行为和活动进行限制和控制,避免其对自己和他人造成危害。

监护和管控措施应该根据患者的管理级别和病情特点来制定,保证对患者的科学管理和有效治疗。

再次,康复治疗是重症精神患者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

康复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职业康复和社会支持等方面,旨在帮助患者恢复功能、重建人际关系、提高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应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情特点来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和药物依赖。

心理治疗应该针对患者的个性特点和心理问题来开展,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恐惧和抑郁情绪。

职业康复和社会支持可以帮助患者重新融入社会、恢复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和自尊心。

最后,社会融合支持是重症精神患者管理制度的重要环节。

社会融合支持包括社区康复、社会援助和家庭支持等方面,旨在帮助患者融入社会、建立社会人际关系、树立自信心。

社区康复可以为患者提供日间护理、康复训练、职业指导等服务,帮助他们逐步恢复工作和生活能力。

社会援助可以为患者提供经济资助、住房支持和就业机会,提高其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

家庭支持可以为患者提供情感温暖、关怀照料和生活帮助,减轻其家庭负担和压力,帮助他们尽快康复。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制度范文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制度范文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制度范文重性精神疾病是指一类严重影响个体心理、思维及行为的精神障碍,包括但不限于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和重度抑郁症等。

这类疾病会给患者和家庭带来巨大的心理、经济和社会负担,因此,建立与完善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在下文中,将重点分析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制度的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建立合理的预防机制1. 加强重性精神疾病的宣传教育。

通过开展广泛的宣传活动,向公众普及重性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提高社会对重性精神疾病的认识和理解,减少对患者的歧视和排斥。

2. 提供早期干预和治疗服务。

建立健全的重性精神疾病早期干预机制,为有重性精神疾病风险的人群提供心理咨询、社会支持和专业治疗等服务,降低重性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和病程的严重程度。

二、完善医疗保障制度1. 提高重性精神疾病的医疗保障水平。

加大对重性精神疾病的保险覆盖力度,降低患者就医的经济负担,确保他们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2. 加强医疗资源的配置和管理。

根据不同地区和需求,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提高精神科医院和机构的数量与质量,完善重性精神疾病的就诊和康复设施。

三、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1. 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医疗机构应建立起有效的医患沟通渠道,提高医生对患者的关注度和了解度,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自己的疾病,增加治疗的依从性。

2. 加强卫生健康部门和社会福利机构之间的合作。

卫生健康部门应与社会福利机构合作,建立起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综合管理机制,提供综合的康复和支持服务。

四、推行家庭和社区护理模式1. 建立健全家庭护理制度。

通过培训和指导,提高患者家属对重性精神疾病的认知和应对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患者,减轻家庭负担。

2. 加强社区护理服务。

建立完善的社区护理体系,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提供长期护理和康复服务,促进他们的社会融入和功能恢复。

五、建立严格的监管和评估机制1. 建立重性精神疾病病例登记和监测系统。

建立统一的重性精神疾病病例登记与监测系统,及时掌握重性精神疾病的发病情况和分布特征,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谈谈精神病人的管理

谈谈精神病人的管理

也谈谈精神病人的管理!
最近西场发生的精神病人暴力事件,论坛里也是算比较热门的话题了,在几十页的跟帖中,有的人提议要把精神病人集中管理,有的人提议将他们人道毁灭...众说纷纭,什么讲法都有。

我来谈一下我对精神病人管理的一点个人看法。

1.由于我国《刑法》第十八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不承担刑事责任。

《刑法》对精神病人没有威慑作用,即使你枪毙他,也只能泄愤而已,并不改变精神病人再次伤人。

所以对重性精神病人的监管尤为重要。

所以那些在帖子里面要把精神病人都关起来(甚至人道毁灭)的人可以消停了。

2.就我所知道的北海一些实际情况说一下,北海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都能覆盖全市了,他们其中有一项工作就是对精神病人的社区管理,而现状是,由于一些家庭出于家丑不可外扬的心态(自卑的心态)不愿意与社区医生进行交流,对社区医生拒之门外,对开给他们的药虚与委蛇。

造成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连基本的资料都难以详尽掌握,谈何管理?
3.社会的歧视→患者家属的自卑→家属无法管理病患→病情加重→危害社会→社会更加歧视。

在这
个恶性循环中受害的是整个社会。

结论:对于精神病患(及其家属)我们正常人应该多一份平常心,不要用异常的眼光看待他们,营造一个比较宽松的社会环境。

让精神病人走到阳光下,全社会给以他们一份爱(正常人造成的犯罪伤害远远要比他们多!)。

这个工作国家已经开展了,你们呢?。

浅谈住院精神病病人安全管理与对策

浅谈住院精神病病人安全管理与对策
从 以下几 方面着 手 :
的风 险 ,电休 克 的治疗极 少 使 用 ,以致 于部 分严 重
木僵 、严 重忧 郁患 者病情 得 不 到及 时缓 解 ,给 护理 安全 工作 带来 了 困难 。
防范 对 策
◆ 为提 高精 神 科 医 师 对 内外 科 疾 病 的 诊 断 技 能水平 ,我 们加 强对 全科 医师 进 行基 本 的体格 检 查
C ieeJunl f el n0 tsadMaae et ue 08 o 5 o3 h s ora o H at If n h mai n ngm n,Jn ,20 ,V 1 ,N . c .
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 2 0 年 6月第 5卷第 3期 08
5பைடு நூலகம்
浅 谈 住 院 精 神 病 病 人 安 全 管 理 与 对 策
联 系方 式 :广 西 灵 山县 灵 城 镇 江 南 路 5 9号 ;E—ma :xay 7 25 @ 13 om 6 i i i 70 2 6 . o l o7
5 6
中国卫 生 信息 管 理杂 志 20 08年 6月第 5卷 第 3期
C iee ora o H ahIf m tsadMaae et hns unl f el o ai n ngm n J t nr c
刘 标 济 易成 进
灵 山县 第 二 人 民 医 院 ,灵 山 5 5 0 340
摘 要 随着 人们对 医疗 质量 要求 的不 断提 高 ,患者 法律 意 识 的增 强, 由住 院精 神病 人发 生 的
意外事 件所 引发 的 医疗 纠纷越 来 越 多, 医患双 方争 论 焦点 多集 中在 病 人 的 安全 管 理 方 面。 精神 病 人 由于 症状 的支 配会 出现冲 动 、伤人 、 自伤 、毁 物 等异 常行 为 ,且 精 神 病 患者 行 为 责任 能 力有 不 同程度 的丧 失 ,精 神科 医疗 护理 纠纷 又 具 有特 殊 性和 复 杂 性 。 因而 ,结 合 我 院工 作 实 际总 结 出 : 加 强工作 责任 心 、加强 病房安 全 管理 、加 强巡视 、密切观 察 病 情 、合理 的 药物 治疗 、心理 治疗及 心理 护理 是做 好住 院精 神病人 “ 安全 管理 ” 护理工 作 、保证 病人 安全 的有 效措施 。

浅谈精神病人的护理

浅谈精神病人的护理
21年 1 01 0月
13 5
以高度重 视 , 以便及 时发 现 问题及 时 处理 。 发生凝 固变 性 。 特点 是 : 同一 辐射 场 中 , 损伤几 乎是一 其 ①在 组织 33 后 护理 : 毕 , 病 人休 息 2 mn观察 有 无全 身 不适 或前 后 致 的 , -术 术 瞩 0 i, 治疗 区域边 界 清 楚 , 浅一 致 , 易损 伤 周 围组织 ; 术后 深 不 ② 鼻 孔 出血 ,告知 病人 微波 烧灼 后 2 ~ 8 44 h可应 下鼻 甲黏膜 反应 肿 反 应轻 , 伤愈合 快 , 损 术后 不影 响正 常 功能 ; 不 同于激 光 、 ③ 电凝 , 烟雾 形成 及 出血 现象 } l 】 。 胀, 使鼻 塞加 重或 分泌 物 增多 ,8 后 黏膜 肿 胀逐 渐 消退 , 4h 三周 后 术 中无 碳化 、 对 于 慢性 肥厚 性 鼻 炎 常采 用 的 治疗 方法 是使 用 血管 收缩 剂 黏 膜恢 复正常 , 鼻腔 通气 功能 逐渐 消退 , 腔通 气 功能 改善 。 要 鼻 一
膜 及干痂 , 利于术 区正 常黏 膜 的愈 合 。 后按 时 口服抗 生数 , 有 术 预 织 碳化 , 烟 雾产 生 , 疗 时 间短 , 者无 需 住 院 , 门诊 可进 行 无 治 患 在 防感染 , 有分 泌物 时轻轻 后 吸吐 出 。 术后 卧 床休 息时 头部要 垫 高 , 治 疗 ; ④可 反 复治 疗 ; 一 次治 疗 效 果不 明显 者可 进 行反 复治 疗 对 可 减 轻鼻 黏膜 肿胀 和 头疼 , 预防 感 冒 , 免 咳嗽 、 喷 嚏 , 避 打 以防 过 2 3次 , ~ 优于 手术 治疗 。 度 用力 而致痂 皮过 早脱 落黏 膜 出血 。 病人 术后 每周 门诊 复查 一 瞩 使 用微 波 时应 注 意 以下 几 点 :①使 用 时将 探 头沾 少许 石 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谈精神病人的管理
据《北京青年报》12月12日报道:通州区一精神病女患者在一加油站附近“纵火”,后经过110和消防中队的共同努力,火势被扑灭。

据悉,这已是该名精神病人在此加油站的第三次“纵火”。

无独有偶,手上还有另一个案例:精神病人曹某是当地有名的“武疯子”,多次追打邻居和行人,弄得人心惶惶。

某日,又犯病,将同村的8岁女童耿某用匕首刺杀30余刀致死后抛于路边麦田里,惨不忍睹。

当地群众纷纷要求严惩,但由于曹某经鉴定属精神病人,无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鉴于曹某的监护人也是精神病人、无力承担监护责任,公安机关提请当地政府对其实施强制医疗。

后因强制医疗经费无法落实,只好放人。

类似的案子在国外是如何处理的呢?我曾在去年的一篇名为《对有危害行为的精神病人岂能一放了之》的专栏文章中介绍了英国的做法,这次在耶鲁访学又使我对美国的类似做法有了一些了解。

我的美国朋友艾得(Ed)是一名律师,他告诉我:在美国,精神病人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后,虽然不能象正常人那样被定罪判刑,但也不能一放了之,而是要送往特定的精神病医疗场所实行强制治疗和监护,而且这种监护还是非定期的,也就是说,除非经心理、生理医生鉴定,该人对社会不再具有危害性,然后经法官裁断,才可释放。

他举例说,过去刺杀里根总统的那名精神病人,就至今被关在这类精神病医疗场所里,他几次提出自己的病已好,要求出来,但法官都根据医生的相关鉴定拒绝了他的要求。

据说在康州(康涅狄格州,耶鲁所在州),10几年前一位被放出的精神病人残忍地杀死了一名小孩,引起社会震惊,使得如今对此类精神病人的释放格外小心。

当然,正如艾得所介绍,在这类医疗场所的治疗费用是由政府来承担的,而且其管理也相当人道化,譬如,每周可以有一两天回家,由家属负责接送,警察负责跟踪。

在一次聚会上,艾得还邀请了他的一位叫杰芙(Jeff)的朋友来与我见面,请他介绍更多的情况。

杰芙是康州斯坦福德(Stamford)市政府“精神病与毒品局”下的“危机干预中心”的精神病学社工。

从他的名片上看,他有精神病学和社会学两个学位,名片后面还有他“约会”精神病人的记录表格,包括与谁“约会”、什么时间等,名片上自然还有热线之类。

他告诉我,他的工作是对那些还没有犯罪但有危险倾向(如自残、手拿凶器扬言要杀人等)的精神病人实行干预,
包括将其送至精神病医院、必要时警方将病人关进“紧急病房”,此时若精神病人的家属不服,可在3天内诉至法院,由法官决定。

如果家属没有提起,这样的“治疗”也最多15天。

15天后,如果认为还有必要继续“治疗”,则得提交法院裁决。

与上述做法相比,我国在精神病人的管理方面显然严重滞后:不但对有危险倾向的精神病人缺乏“危机干预”之类的专门机构和人士,即使对已经实施了危害行为甚至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实施危害行为的精神病人,也无配套的机制。

1997年修订后的刑法,虽然对造成危害结果的精神病人,增加了“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的规定,但具体如何落实,如强制医疗经费由谁来出,不得而知。

结果,精神病人大都无人管束,不但造成公众人心惶惶,给社会治安带来严重威胁,而且也使得有的精神病人个人境遇凄惨(如女精神病人遭人调戏、精神病人在马路上被人吐唾沫、精神病人横穿高速公路等危险场合),还造成有的精神病人家庭经济负担沉重(对精神病人的看管、对精神病人损害或伤害他人的赔偿)。

政府有关部门往往在节日、“两会”等重要时期,采取临时性的措施,将有关精神病人送往当地的安康医院之类,但时段一过,又流落社会。

国家经济的发展已经使得政府有能力建设一批英美这样的精神病人医疗场所,免费将这些不幸的人“看管”起来,对他们采取人道的医疗措施,这既是保卫社会安宁的需要,也是对精神病人实行关爱的体现。

当然,为避免有些人担心的“保安处分”之滥用,将“看管”的决定权由现在的警方移交给法官,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刘仁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