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学第7章-大众传播、组织传播和网络传播

判断题

1与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相比,大众传播的信息不再具有保密性。

【对】

2长期的公关活动适宜选用电子媒介,短期公关活动适宜选用印刷媒介。

【错】

3公关广告和商品广告都属于付费的宣传活动。

【对】

4祝贺广告以正面宣传组织自身的各种情况为主,可以赢得同行的信任和好感。

【错】

5策划媒介事件又叫做制造新闻,是指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根据新闻事件的特点,有效展开一些宣传组织形象的活动,以便引起新闻媒介的广泛报道,产生重大的社会影响。【对】

6组织传播的主要方法包括主办内部刊物、制作视听材料和写作宣传材料等内容。

【对】

7网络公关是以互联网为手段,沟通组织内外信息,加强组织与社会各界公众的交流,从而提高组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的新型公关活动。

【对】

8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网络使得一个企业对市场的调查变得更广泛、深入而快捷,而且成本低廉。网络调查包括:利用互联网进行文献调查;进行民意测验。

【对】

9搞好网络公关除了办好自己的网站,还要注意对整个网络世界的监控。组织要通过搜索工具,及时发现网络中所有有关本组织的信息

。【对】

10与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相比,互联网是一个“自由”的世界,没有把关人。

【对】

11信息内容要经过“把关人”的选择是(d)的特点之一。

选择一项:

A. 人际传播

B. 组织传播

C. 网络传播

D. 大众传播

12由于大众传播媒介持续、公开地向社会发布大量有关自然及社会各方面的信息,报道自然界及社会中所发生的种种变化,使受众了解世界的发展趋势,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因此具有( c )功能。

选择一项:

A. 社会整合

B. 文化传递

C. 环境监测

D. 授予地位

13大众传播媒介不仅对世界上发生的各种大小事件予以报道,而且还通过自己对新闻的选择、解释和评论表明其态度,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策略。这表明大众传播具有( b )。

选择一项:

A. 环境监测

B. 社会整合

C. 文化传递

D. 授予地位

14读者选择的余地比较大是( c )。选择一项:

A. 电视的优点

B. 广播的优点

C. 报纸的优点

D. 报纸的缺点

15针对性强的大众传播媒介是(b)。选择一项:

A. 报纸

B. 杂志

C. 广播

D. 电视

16把重点事实和主要结论放在文章的最前边,然后按事实的重要性排列事件是( a )。选择一项:

A. 倒金字塔形

B. 并列结构

C. 顺势结构

D. 金字塔形

17新闻公报最常见的结构类型有三种,(b)通常用于重大新闻的报道。

选择一项:

A. 倒金字塔形

B. 并列结构

C. 顺势结构

D. 金字塔形

18新闻公报最常见的结构类型有三种,在报道各类突发事件时,通常采用( c )。

选择一项:

A. 倒金字塔形

B. 并列结构

C. 顺势结构

D. 金字塔形

19组织以自身的名义发布广告,在社会上率先发起某种活动,或提倡某种有进步意义的新思想,是属于( c )。选择一项:

A. 组织广告

B. 响应广告

C. 公益广告

D. 祝贺广告

20组织对社会上的某些事件,以组织的名义做出反应,以示本组织的社会责任感,并引起社会公众的共鸣,是( b )。

选择一项:

A. 组织广告

B. 响应广告

C. 公益广告

D. 祝贺广告

21新闻发布会又称记者招待会,是一个组织集中发布新闻、扩大社会影响、搞好媒介关系的一种重要方法。从传播方式的角度看,新闻发布会属于一种(d )。选择一项:

A. 人际传播

B. 大众传播

C. 组织传播

D. 两极传播方式

22网络公关可以说是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数字化环境下的公共关系。与传统媒介相比,( c )是网络无可比拟的优势。选择一项:

A. 自由性

B. 互动性

C. 灵活性

D. 低成本性

23不受空间限制,传播范围最广的大众传播媒介是( c )。

选择一项:

A. 电视

B. 报纸

C. 广播

D. 杂志

24( a )即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中经常提出一些社会的热点问题,发动公众参与讨论,以便引导社会的发展。选择一项:

A. 设置议题

B. 社会整合

C. 社会整合

D. 授予地位

25为了使公共关系广告达到较好的宣传效果,在写作公关广告时,公共关系人员要注意的首项原则是( d )。

选择一项:

A. 立意深刻

B. 构思新颖

C. 态度友善

D. 内容真实

26大众传播媒介多种多样,各类传播媒介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相比较而言,它们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公众。记录性较差是(ae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广播的缺点

B. 报纸的缺点

C. 杂志的缺点

D. 电视的优点

E. 电视的缺点

27写好新闻公报应当注意的原则是(abde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要有新闻根据

B. 要突出新点、近点

C. 要有爆炸式新闻

D. 简明扼要

E. 要突出变化点和趣味点

28公共关系广告与商品广告的区别是(cde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直接目的不同

B. 根本目的不同

C. 内容不同

D. 发布方式不完全相同

E. 应用范围不同

29传统媒介相比,互联网的特点是(abce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自由性

B. 无限性

C. 虚拟性

D. 灵活性

E. 互动性

30电视是20世纪产生最晚但发展最快的大众传播媒介。其缺点包括(abce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记录性较差

B. 公众对内容选择余地小

C. 接受方式不够灵活

D. 制作周期长

E. 制作费用高

31组织内部刊物可分为(abd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对内刊物

B. 对外刊物

C. 公开刊物

D. 混合型刊物

E. 半公开刊物

32组织传播的主要方法包括(bce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策划媒介事件

B. 主办内部刊物

C. 制作试听材料

D. 编写公关广告

E. 写作宣传材料

33大众传播媒介具有如下(abcde)社会功能。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环境监测

B. 文化传播

C. 社会整合

D. 设置议题

E. 授予地位

34公关广告是一种比较新颖的公关活动方式,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大致有(acde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组织广告

B. 响应广告

C. 祝贺广告

D. 公益广告

E. 征求广告

35大众传播有哪些特点?

大众传播媒介包括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电影、录像带、光盘等。与人际传播相比,大众传播有如下特点。

(1)需要借助特定的传播媒介。大众传播所使用的媒介都是社会性的,具有传播范围广、速度快、影响力大等特点,所以一般信息一经大众传播媒介的传递,便具有了权威性、公开性和社会性,这一特点是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所不可比拟的。

(2)信息公开,面向社会。与单独谈话、小型座谈会、个人电话、信函等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的方式相比,大众传播的信息不再具有保密性,变成了社会共同的资源,可以为广大受众所分享。因此,组织在其信息进入大众传播媒介以前要充分考虑保密性问题。

(3)信息单向流动,受众反馈有限。在人际传播的过程里,双方都是传播者,又都是受众,信息处于循环状态,双方随时都可以获得反馈。而大众传播则是开放性的、单向的,回路不确定,受众被动,一般无法要求当面解释或提问,而传播者也无法当时获得受众的反馈。当然,随着通讯工具的日益发达,许多大众传播媒介也在追求与受众之间的实时互动,但与人际传播相比,大众传播基本上还是一种单向传播。

(4)信息包罗万象,受众范围极广。由于现代社会通信技术发达,大众传播媒介种类繁多,所提供的信息从现代化大都市的到偏远山村,从精神生活到物质生产,几乎可以说是无所不在。因而,大众传播媒介的受众也就更为广泛。在进行公关工作时,组织要根据工作的特点,慎重地选择传播工具。

(5)信息传播速度快。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媒体之间在信息传递速度方面的竞争日益加剧,大众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有时几乎可以达到与事件同步进行的水平。各种电子媒介,特别是计算机互联网络的发展,最大限度地缩小了地球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整个地球变成了一个“地球村”。正确运用大众传播媒介是提高传播速度的关键。

(6)信息内容要经过“把关人”的选择。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组织传播不同,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进行的,必须由经过了社会认可的专业新闻机构发布。因此,大众传播媒介发布的信息必须是媒介认为有价值的信息。公关人员必须充分考虑他们的意见,使自己想要发布的信息符合社会的需要。

(7)受众有强烈的选择性。随着社会生活多样性的发展,公众对大众传播有很大的选择余地,可以自由地决定自己是看电视还是听广播。因此,组织要想取得预期的传播效果,吸引受众的注意就成了关键。一般而言,越是方便受众选择的媒介越是容易得到受众的欢迎。

36如何对大众传播媒介进行选择?

在进行公共关系宣传时,公共关系人员应根据传播的目的、对象、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大众传播媒介,以便收到最佳的宣传效果。一般而言,公共关系人员在选择大众传播媒介时要注意以下原则。

(1)根据传播内容进行选择。传播的内容对媒介的选择有决定性的意义,形式要服从内容。图表不能用广播传播,用报纸就一目了然。介绍某一事件的过程,用电视则较为生动,比单纯的文字要有说服力得多。

(2)根据公众分布范围进行选择。公众分布范围的大小影响传播媒介的选择。一般而言,全国性的事件使用全国性的新闻媒介,地方性的事件使用地方媒介;专业性的新闻使用专业媒介,通用性的产品使用综合性的媒介。

(3)考虑传播的持久性。公共关系人员在选择传播媒介时,要充分考虑公共关系活动的时效性。短期的公共关系活动适宜选用电子媒介,长期活动适宜选用印刷媒介。

(4)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每一次设计公共关系计划时,公共关系人员都要明确地选择公众,针对公众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生活习惯来选择传播媒介。例如,宣传某种儿童用品最好使用电视,因为电视图文并茂,声色一体,对儿童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5)考虑可行性。各种媒体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是不同的。一般而言,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介其威信要超过民间小报;全国性报刊要超过地方性报刊;中央电视台要超过地方电视台。所以,组织的公共关系信息如果在比较权威的媒体上出现,社会影响当然要比普通媒体大得多。

(6)考虑经济性。不同的宣传媒介在费用上也是不同的。各组织的公共关系人员要考虑经济性原则,尽可能少花钱、多办事,同时还要考虑经济支出的效益问题。

37写好新闻公报要注意哪些原则?

要写好新闻公报必须注意以下原则。

(1)要有新闻根据。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与小说的根本区别所在。新闻存在的价值就是对事件进行客观的报道,对事件中的人物、地点、时间、过程、结果都必须实事求是地给予叙述,不能人为地进行杜撰和臆造。

(2)要突出新点、近点。新闻的特点就是一个“新”字,每一个事件发生都有它的前因、后果,但公共关系人员在写作新闻时一定要首先突出新、近的部分,把与公众生活联系最紧密的、最新发生的部分告诉公众,这样才能引起公众的兴趣。

(3)要简明扼要。大众传播媒介虽然很多,但是当代的媒介必须适应人们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实,因此新闻要力求短小精悍。对于每一篇具体的新闻公报,新闻媒介一般给予的版面都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公共关系人员在进行新闻写作时,必须力求文字简练,精彩生动,内涵丰富。这样才能有效地传播组织信息,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

(4)要突出变化点、趣味点。由于大众传播媒介在社会上还承担着娱乐大众的功能,所以它们非常重视新闻公报的可读性,以便引起读者的兴趣。新闻界人士常说:狗咬人不是

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公关新闻只有新颖、奇特才能引起公众的注意。但是公共关系人员也要注意,追求新奇效果的时候,不能背离了真实的原则。

38写好公共关系广告要注意哪些问题?

为了使公关广告达到较好的宣传效果,在写作公关广告时,公共关系人员要注意如下问题:

(1)内容真实。公共关系广告必须以事实为根据,既不能夸张,也不能捏造。如果其内容有言过其实的成分,必然会引起公众的反感。同时,公共关系广告所使用的语言和商品广告也有差异,不要使用叫买、兜售式的夸张语言,尽量使用中性词汇。实事求是、对公众负责是各项公共关系工作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

(2)立意深刻。公共关系广告的写作必须服从组织的基本宗旨,并依此创作出有深刻含义的信念、口号、对联、图案。一些好的公共关系广告,看后令人回味无穷,而一些不好的广告,只是一味地搞文字游戏,胡乱篡改成语,不仅达不到树立良好形象的目的,反而让人觉得反感。

(3)构思新颖。公共关系广告要想达到引人注意、便于理解、便于记忆的目的,就需要运用各种艺术的手法,使广告的画面、音响、色彩、语言新颖活泼。

(4)态度友善。公共关系广告的立意、语言,都应当是友善的,要与公众为友,地位平等,反对盛气凌人。即使是对待竞争的对手,组织也要有一种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良好愿望,绝不能采取贬低、排斥、压制对手的方法。

39举办新闻发布会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组织新闻发布会是公关部门经常性的业务工作。在筹备新闻发布会时,组织要注意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1)邀请记者。新闻发布会邀请记者的范围要根据会议的主题而定,如果事件影响仅限于一个地区,组织只邀请本地各媒体记者就可以了。如果事件涉及全国范围的广大公众,则组织必须邀请中央及地方各主要媒介的记者。组织不论在什么范围内邀请记者,有一个原则必须遵守,即对同一级的新闻单位要一视同仁,避免厚此薄彼。

(2)统一宣传口径。某一新闻发布到何种程度,在新闻发布会前一定要在组织内部统一口径,以免因参加会议的人员说法不统一,造成记者报道失实。比如,新产品的性能介绍到什么程度?重大事故发生的原因等。如果有些事实尚不清楚,不便于立即公布,组织也要事前想好对公众解释的理由。

(3)选择主要发言人。新闻发布会的主要发言人一般应由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担任,因为他熟悉组织的全面情况,说话有权威性。主要发言人要求头脑机敏、口齿伶俐,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发言人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组织形象,如果主要负责人不合适,也可以请其他人担任。

(4)准备报道提纲和答案要点。公关部门的负责人在会前要熟悉主要发言,并根据主要发言整理出报道提纲。报道提纲应包括主要发言的基本内容,并附有背景材料、有关资料、图表照片等。组织应在新闻发布会之前将提纲发给记者,这样既便于他们了解一些复杂问题,也便于他们回到单位后进行准确报道。同时,组织应预先准备好记者可能提出的问题的答案,以供主要发言人参考。为了防止会议冷场,组织也可以安排一些“内部记者”,提一些组织想要正面宣传的问题。

(5)准备好会场。组织在新闻发布会召开前一定要认真选择会场,会场外部应交通方便,环境干扰少。会场内应气温适宜、座椅舒适、灯光明亮、电源设备充分,便于录音、录像和安装各种通信设备。

(6)会议主持人的准备工作。新闻发布会的主持人一般由公关部的负责人担任,主持人应当语言幽默、机智灵活,善于控制会场上的气氛。当会议出现冷场时,他可以说些幽默的话来活跃气氛;当会场上的气氛过于热烈时,他要有办法控制大家的情绪。主持人要善于把握会议的主题,不使大家的提问发生偏离,同时要尊重记者的提问,不能用语言、动作阻止记者提问,以防造成逆反情绪。

(7)准备辅助工具。在新闻发布会前,组织要准备好各种辅助工具,如图表、幻灯、照片、地图、模型、实物、录音、录像等,以使新闻发布会产生最佳的宣传效果。组织还要准备好会场上的茶点、水果、签到簿、胸牌等,以使会议隆重、热烈又有纪念性。

(8)安排好记者活动。在新闻发布会的前后,组织可安排记者参观、访问、摄影、摄像,还可举行宴会、旅游等联谊活动,但要事先准备好交通费、小礼品等。如果邀请外地记者参会,组织要安排好他们的食宿、交通。

40策划媒介事件要注意哪些问题?

成功的媒介事件一般都会比普通的新闻发布会产生更为强劲的宣传效果。为了提高媒介事件的成功率,组织在策划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1)选择公众的兴趣点。公众的兴趣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社会热门话题。每个时期的热门话题并不相同,媒介事件与热门话题贴近,才容易引起公众普遍的关注,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国外有个公关专家说:每天都可以找到新闻资源。只要我们开动脑筋,从历史、从现实、从未来,都可以找到新闻炒作的信息。

(2)形式必须新颖。新奇性是媒介事件的最突出特点,只有构思新颖、独特的媒介事件,才能引起记者的注意,在公众中产生强烈效应。

(3)事先进行充分的舆论准备。媒介事件的持续时间一般都不很长,但为了使它产生较为久远的影响,组织要在事先进行充分的舆论准备。组织可以在事件之前,通过各种新闻媒介对事件的宗旨、形式、目的、意义进行说明;对活动的主办单位进行必要的介绍,使公众做好心理准备,产生期待感。

(4)充分利用名人效应。组织要有意识地将某些权威人士或社会名流与媒介事件联系起来,尽量扩大事件的影响力,如邀请名人参加,请名人题词、签字、合影等。例如,北京的长城饭店成功地请来美国总统里根,将里根访华的答谢宴会设在了自己饭店,就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公关策划。公共关系人员平时就应与各方名人及其周围的人保持良好的关系,在邀请名人时,尽量通过名人的朋友、秘书将活动的目的、意义、安排及其他参加者予以告知,促其参加。

(5)选择恰当时机。媒介事件的策划可与传统的盛大节日或纪念日结合起来,从而产生较大的影响。组织在选择时机时,要善于捕捉随机事件,也就是要善于“借势”,即借某种社会性的热点活动来扩大本组织的影响。例如,美国的辛克莱石油公司利用纽约举行万国博览会的机会做了八条巨大的恐龙,用特殊的船队运载恐龙沿哈德孙河顺流而下送入曼哈顿会场,引起了社会的轰动。新闻界广泛报道了这次“恐龙之旅”,使制造恐龙的石油公司也乘机扬名。

(6)制造新闻要自然得体。尽管策划媒介事件的本质是公关人员将事件演给记者和公众看,但表演要真实、自然、生动,不能留下勉强、生硬的痕迹。

(7)充分调动新闻记者参与的积极性。策划媒介事件关键在于获得新闻界的报道,假如不能引起新闻界的兴趣,事件就彻底失败了。所以公共关系人员在策划媒介事件时,要千方百计地吸引记者的参与,或与新闻单位共同主办,或请记者参与策划、导演媒介事件,这样记者们就会把事件作为自己的事去报道。

41网络公关在哪些方面能发挥作用?

以企业为例,网络公共关系至少可以发挥如下一些作用。

(1)进行网络调查。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网络使得一个企业对市场的调查变得更广泛、深入而快捷,而且成本低廉。运用网络进行社会调查和信息传播往往是企业成功策划与竞争制胜的法宝。所谓网络调查,就是企业通过电脑联网随时反馈信息、获取资料的方法。网络调查不是临时运用的方法,而是长期运用的日常性的信息管理方法。网络调查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一是利用互联网进行文献调查;二是进行民意测验。

(2)利用网络与公众沟通。在e时代,网络公关成为组织与内外公众沟通的主要方式。通过网络,组织可以及时向内部公众介绍组织运作情况,将组织获得的成功、面对的困难

及时告诉广大员工,使他们能够主动为组织分担责任,从而大大增强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和组织的凝聚力。同时,组织可以就组织发展的大方向、组织内部改革的方案等问题,广泛征求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领导决策层,从而大大增加组织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3)利用网络开展整合营销。奥美公关公司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柯颖德提出了“360度整合营销传播”的理念,所谓360度是指全方位的公关手段,包括企业形象设计、广告、促销、媒介投放、媒体互动等各个方面。互联网上的公共关系活动只是这“360度”理念的一部分,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网络营销策略改变了传统营销渠道,以多角度、多板块、多手法来开展营销与服务,使生产商与最终消费者直面相对成为可能。组织还可以利用网站培养潜在消费者,通过网站传递组织文化,利用各种网络手段与消费者形成持续联系(如利用电子邮件定期发送服务信息、收集消费者意见、提供技术培训、节日发去电子贺卡等),使消费者更好地融入组织的营销网络之中。

(4)利用网络中的口碑传播。近年来,网络中的口碑传播也引起了众多企业的重视。口碑传播是人类最古老的传播方式,在大众传播媒介未出现之前,人们就是用口口相传的方式来传递信息的。而口碑传播也恰恰是所有品牌追求的终极目标,当一个人乐意且主动地向另外一个人谈论某个品牌,甚至是推荐某个品牌的时候,说明这个品牌在这个人心中已经取得了完全的认同。我们都有类似的经验,我们会相信朋友的推荐,会相信同事的建议,远远大过对广告的信任度。“先上泡泡看测评,再去中关村买东西,回来拿到网上晒晒”已经成了北京人消费IT类产品的习惯。现在的人们,在消费许多东西之前都会习惯性的去搜索相关产品的网络口碑如何,会去专业的BBS或者垂直型网站看看网友的评论及测评文章。

(5)利用网络进行危机处理。有了互联网这个可以高速传播信息的平台,组织便能面对突如其来的公关危机,有条不紊地拿出应对策略,使组织迅速摆脱危机。

公共关系学

第一章:课程、教材介绍及教学要求 一、课程介绍 英国著名的公关学者弗兰克·杰夫金斯(Frank·Jefking)指出:“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为了达到与它的公众之间相互了解的确定目标,而有计划地采用一切向内和向外的传播沟通方式的总和。” 但是,从种种的公共关系定义之中,无疑可作出一些最为基本的概括: 1.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是社会组织,诸如一定的组织机构,团体等。 2.公共关系活动的客体是公众,即与该社会组织有利益关系的个人、群体或组织。 3.社会组织借助于一定的信息传播媒介与客体沟通交往。它主要指大众传播媒介,如报纸、书籍、杂志、电影、广播与电视等。一定的社会组织通过信息传播沟通媒介与相关的社会公众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之中就构成为公共关系。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将公共关系定义为: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与有关公众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以求得组织的发展,运用传播媒介而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双向沟通的努力和活动。 与本学科相关的学科: 1.公共关系学与市场学 市场学是一门以研究市场营销活动及其变化规律的新兴学科,其目的是帮助企业根据产品购销,市场变化、消费者状况而制定相应的策略,更为有效和大量地吸引顾客。 市场学与公共关系学有一定的联系。由于现代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已从产品的品种,质量价格等方面的竞争发展到组织形象的竞争,因此,市场营销必然要关心组织形象的建设,加上市场学同样要关注企业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同样要以创造性地满足社会需要以发展自己。这样,它与公共关系学在许多方面就有相通、互鉴之处。 但是,公共关系学与市场学是两门不同的学科,两者的区别在于: ①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是社会组织,它包括企业然不限于企业。如政府、学校、工会等等。 ②公共关系活动的客体是公众,它除了消费者,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公众。消费者仅仅是一种类型的公众。 ③公共关系的沟通交往包括人事管理、社会交往、新闻传播等等,它是全方位的,绝不仅仅限于市场营销的研究。 ④公共关系活动的直接目的是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市场营销的直接目标是实现组织的经营目的。 ⑤公共关系以信息沟通为主,不象市场营销那样具有明显的功利性。 作为市场营销基本要素的公共关系在企业市场营销组合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帮助企业确立正确的营销战略。 第二,帮助企业明确科学的营销谋略。 第三,帮助企业采用科学可行的方法、技巧,促进营销目标的实现。 如果根据企业所处的不同时期、不同情况,这些公关方法、技巧又可分为开拓性公关、生存性公关、日常性公关、巩固性公关、发展性公关、矫正性公关、危机性公关、应变性公关、突破性公关,进攻性公关,等等。 2.公共关系学与管理学 管理学是一门有着较长历史的学科,因为管理活动是社会组织最古老、最基本的活动之一。管理是人们对事物系统的运动,变化,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协调控制行为。当代管理学对有效管理的探索和研究,在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和沟通等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系统知识,它在一个方面构成了公共关系学的基础。但是,二者的区别在于: ①直接的目的不同。管理学追求的是组织的秩序和效率。公共关系学侧重组织的形象和声望。 ②方法手段不同。管理学强调行政手段,借重指挥和领导,是一门有意识控制组织活动的学科。公共关系学则以传播和沟通为主要方法,是一门研究争取公众信任的学科。 ③性质范围的不同。管理学重视组织内部环境中各种事物运转情况。公共关系学还要全面地探讨组织

公关第七章

第七章公共关系的过程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公共关系管理过程的模式和意义,弄通公共关系的工作过程,掌握组织实施公共关系工作的四个基本步骤,认识公共关系本身是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 学习方法: 以基本概念的识记为基础,了解和领会公共关系管理过程的模式和意义,结合案例的学习,弄通公共关系的工作过程,掌握公共关系四步工作法的基本内容,认识公共关系本身是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并能在实践中进行具体的操作。 第一节公共关系管理过程的基本模式 一、共关系管理的意义 公共关系管理是对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传播沟通的目标、资源、对象、手段、过程和效

果等基本要素的管理。公共关系是组织经营管理或行政管理活动的一部分,是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公共关系的管理过程就是根据公共关系工作的内在规律,按照一定的公共关系工作模式,设计、组织、控制公共关系的活动,使公共关系成为完整的组织职能运行系统。 加强组织公共关系管理的意义主要在于: (一)增强公共关系工作的系统性 (二)提高公共关系工作的可控性 (三)加强公共关系工作的预测性 (四)促进公共关系工作的成熟性 二、公共关系管理过程的基本模式 (一)四步工作法 (1)公共关系调查:通过环境分析、舆论分 析或形象分析,确定公关的对象和问题; (2)公共关系策划:根据公关问题确定公关

目标,制定公关计划和设计公关方案; (3)公共关系实施:根据公关的目标、计划 和方案实施各种传播沟通活动; (4)公共关系评估:根据调查、反馈的信息评估公关活动的效果,寻找新的问题,确立新的公关目标,调整原有的公关计划。(图7—1) 图7—1 公共关系四步工作法 以上四个步骤相互衔接,不断循环上升,形成一个动态的环状模式,体现了公共关系工作的计划性、整体性、系统性。本章主要介绍这种模式。

公共关系学

一、名词解释 1、公共关系状态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即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相互作用的情形和状况。P13 2、从众心理是指公众放弃自己个人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公众成员一致的态度和行为。P155 3、大众传播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现代化传播技术和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公众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信息传播过程。P196 4、潜在公众指的是虽然面临着组织行为引起的某一问题,但是由于问题本身尚未暴露,或者他们本身还没有意识到问题存在的公众,潜在公众是组织将来的公众。P133 5、公共关系计划是根据组织发展需要,确定组织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公共关系目标,并根据公共关系目标来编制公共关系活动方案的过程。P252 1、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双向传播管理。P4 2、公共关系危机是由于外界环境因素或组织自身因素引起的危及组织形象和生存发展的突发性和灾难性事件或事故。P35 3、逆反心理是个体对外界的劝导做出抗拒的反应,这种相反的反应使个体有意识地脱离了习惯的思维轨迹,向相反的思维方向探索。P157 4、优先公众是对特定公众进行一定标准的排序筛选,是组织公共关系工作对象中必须优先予以考虑的工作对象。P131 5、公共关系评估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检测公关活动,以便总结经验和成绩,发现问题和差距,从而调整组织的公关目标、政策和行为。评估是公关运作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下一轮攻关计划的起点和依据,它发挥着总结性作用。P261-262 二、简答题: 1、何谓公众P128?简要归纳公众概念六个基本特征P131-135 答:公众是公共关系的作用(接受)对象,是公共关系对象的总称。 公众的六个基本特征如下:1)公众的重要性程度;2)公众对组织的态度;3)公众的组织状态;4)公众形成和发展过程;5)公众对于问题的介入程度;6)组织的价值取向。 2、何谓公共关系活动P15?简述公共关系动作的四个基本阶段P230? 答:公共关系活动是组织自觉地运用各种传播沟通的方法去协调组织的公众关系、引导组织的公众舆论、优化组织的运作环境、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所进行的一系列实务性工作。 公共关系运作过程分为四个基本阶段(P230): 公共关系调查——公关的基础性工作; 公共关系计划——公关的核心性工作; 公共关系实施——公关的关键性工作; 公共关系评估——公关的总结性工作; 四个阶段相互衔接、不断循环,体现了公共关系运作的计划性、系统性和动态性的特点。

电大专科《公共关系学》复习题(2)

电大专科《公共关系学》复习题(2) 2011-12-27 10:05:41| 分类:教师培训| 标签:电大专科公共关系学复习题答案|字号大中小订阅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6) 1.(C )是公共关系人员与新闻界联络的重要形式,是一种极具影响的公共关系活动。 A.公众座谈会B.商务谈判会 C.记者招待会D.商品展销会 2.在公共关系信息传播中,群体传播应属于(B )的类型。 A.人际传播B.组织传播 C.媒介传播D.大众传播 3.公共关系活动具有(B )的特点。 A.单纯性、自然性和客观性B.目标性、主观性和技巧性 C.主观性、复杂性和多样性D.目标性、主观性和复杂性 4.使公共关系由一种活动,一种社会现象变为一门科学的杰出人物是(C )。 A.艾维·李B.乔治·帕克 C.爱德华·伯奈斯D.约翰·贝克勒 5.(D )是一个社会组织的外部公众对这个组织的经济、技术和社会三大要素的总体看法和评价。A.组织形象B.公众态度 C.企业荣誉D.组织信誉 6.公共关系长期战略规划,指(C )的公共关系计划。 A.一年以上B.三年以上 C.五年以上D.六年以上 7.(A )是公共关系得以发展的物质条件,没有这一条件,公共关系不可能得以扩大并向更高层次迈进。A.商品经济的繁荣B.政治民主的进步 C.民众意识的觉醒D.大众传播技术的发展 8.“CS”活动就是(B )。 A.塑造企业形象活动B.让顾客满意的活动 C.全面质量管理活动D.全员公关活动 9.下列哪一项属于服务型公共关系(A )。 A.送货上门B.厂长信箱

C.热线电话D.新闻报道 10.“揭丑运动”利用大众传播媒介提供的舞台,把焦点对准(B )。 A.政府B.企业 C.报刊D.公共关系公司 11. 现代公共关系发展史上的第一本公共关系专著是(D )。 A. 《公共关系学》B.《舆论》 C.《有效公共关系》D. 《公众舆论的形成》 12.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关系学的前提是(C )。 A. 加强宣传B.扩大组织 C.研究国情D.积极应用 13. 当组织与环境发生某种冲突时,为了摆脱被动局面,应采取的公关活动方式是(C )。 A.建设型公关B. 防御型公关 C.进攻型公关D. 矫正型公关 14.公共关系的承担者是(A ) A.组织B.公众 C.组织和传播D.组织和公众 15.学校利用校庆进行广泛的社会宣传,这一活动本身表明它重视塑造自己的( A ) A.文化形象 B.产品形象 C.社区形象 D.环境形象 16.1986年,某热水器厂生产的玉环牌热水器发生了三起一氧化碳中毒的人身事故,面对这种状况应开展( D )。 A.防御型公关活动B.建设型公关活动 C.服务型公关活动D.矫正型公关活动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组织指各种类型的社会群体,它包括:(ABCDE )。 A.政治组织B.经济组织 C.文化组织D.军事组织 E.宗教组织 2.1952年,斯科特·卡特李普出版了《有效公共关系》,书中他提出(BD )。 A.“凡宣传皆好事”的观念B.“双向平衡”理论 C.“投公众所好”的观念D.公共关系四步工作方法 E.公共关系活动十种类型

2020年自考《公共关系学》讲义第七章

第七章新闻、广告与整合营销传播 一、撰写新闻资料或新闻稿★★★ (一)新闻资料 新闻资料是提供给报社、电台、电视台编写新闻消息的文字材料,它不直接同公众见面,要经过记者的加工。因此,新闻资料的撰写要求不高,只要把新闻五要素(五个w,即何时、何地、何事、何因、何人)表达完整即可。 (二)新闻稿 新闻稿是直接提供报社、电台和电视台对外发布的文字材料,它的写作基本要求是:主题突出、简明扼要、生动活泼。 要写好新闻稿,应掌握以下三个要点: 1.新闻稿的结构 常见的新闻稿结构有三种:倒金字塔结构、并列结构、顺时结构,其中最常见的是倒金字塔结构。 (1)倒金字塔结构由导语和事实两大部分组成。导语是新闻稿的灵魂,最新、最重要的内容即包含其中。导语之后是一般的新闻事实,按重要在前、次重要在后的原则排列。 新闻稿采用倒金字塔结构有两个优点: 其一,便于读者迅速获得最新最重要的信息。 其二,便于编辑由下而上删改,而不会删掉最重要的信息。 (2)并列结构 是以概括性导语为主体,让新闻事实排列其中,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3)顺时结构 是按新闻事实发生的时间先后作顺时排列,发生在前的事实排列在前,发生在后的事实排列在后。新闻导语可以是概括性的,也可以是最先发生的新闻事实。 2.导语的写作 导语在新闻稿中的地位十分重要,虽然只有一两句话,却要概括一篇新闻中最新最重要的信息,使人只看导语便可了解新闻的基本要点。由此可见,导语的写作是新闻写作中极为关键的方面。 3.新闻背景材料的运用 新闻背景材料是对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起衬托、补充、说明等辅助性作用的材料。从新闻人物看,总有他的经历和社会关系;从新闻事件看,总有它的历史条件、自然环境、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 二、策划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 策划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也叫“制造新闻”或“策划新闻”,是组织争取新闻宣传机会的一种技巧。即在真实的、不损害公众利益的前提下,策划、举办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或活动,吸引新闻界和公众的注意力,制造新闻热点,争取被报道的机会,使本组织成为新闻的主角,以达到提高知名度、扩大社会影响的目的。 三、新闻发布会★ 新闻发布会是组织与公众沟通的例行方式,是一种两级传播。 发布新闻遵循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不能文过饰非,更不能歪曲事实。

公共关系学

公共关系学 第一章 1.公关的含义:Public Relations,简称PR。是社会组织在面向公众时通过传播、沟通手段来进行的、包括塑造、维护、矫正以及修复组织形象在内的管理活动,是一门科学与艺术,在社会组织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公共关系的实质与目标: 实质:双向对称式信息传播活动的管理 目标:塑造社会组织的美好形象,正确相关公众的支持、理解和合作。 3.公共关系三要素 社会组织公共关系的主体 相关公众公共关系的客体 信息传播公共关系的手段 4.公共关系概念的延伸 公共关系是一种状态,一个活动,一种观念,是文化,是艺术,是方法,是技巧,是职业,行业,学科,管理…… 7.四大职能 一)沟通信息二)建立信誉三)协调关系四)决策咨询 8.PR的主题永远是“内求团结,外求发展” 9.协调关系的6c理论 Common interest; 共同爱好Communication;沟通 Credibility;信誉 Commitment;承诺Collaboration; 合作Compromise.妥协 10.协调关系的内外关系 内部关系:社区关系、顾主关系、媒介关系、政府关系、名流关系 11.新闻宣传传统:“说真话”时期(艾维﹒李“公关之父”) 说服性传播活动传统:爱德华﹒伯内斯“第一个编著公关教材并在纽约大学开办第一门公关大学课程” 12.PR产生的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社会政治条件:民主政治取代封建专制; 社会文化条件:管理学的核心由理性转向人性;泰勒制科学管理模式向行为科学转变 社会科技条件:大众传播技术的发达;麦克卢汉“地球村”理论与“媒介即信息”理论。 13.名词解释“扒粪运动”又称“进步主义运动” 19世纪下半叶,美国商品经济得到高度发展,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走向了垄断,对内根本无视员工的利益,对外以迫害公众利益作为赚钱的重要手段,奉行所谓“只要我能发财,让公众利益见鬼去吧”的经营哲学,引起了社会公众舆论的强烈不满和抨击,出现了2000多篇揭露实业界丑闻的文章,形成了近代美国史上著名的“扒粪运动”。 14.公共关系的发展 1)新的利益相关者群体的出现2) 全球信息社会的来临:3)全球传播需求;4)传播渠道的扩展. 15.社会交换理论 假设前提:个人和群体根据预期的收益和成本来选择策略.人们总是想尽量降低成本而增加他们的收益。

公共关系学重点

公共关系学 第一章导论 公共关系的概念 公共关系就是社会组织为了塑造其形象,有计划、积极而持久得利用各种传播方式,加强与公众的相互了解、双向沟通,促进公众利益、组织目标和管理活动职能的实现。 从以下三个方面解析公共关系: (1)公共关系活动是公关主体在公众中塑造自身形象的活动; (2)公共关系的目的就是要塑造良好形象; (3)公共关系活动是一个持久性的活动,不可能一蹴而就; (4)传播沟通是公共关系活动的手段。 公共关系活动的三要素: 组织(主体)公众(受众)传播(传播媒介) 公共关系与宣传之间的差异: 宣传——单向传播;报喜不报忧,利用夸张、渲染的手法。 公关——双向传播;事实就是、尊重事实。 公共关系和产品广告联系: 它们都是社会组织或企业的创造性传播手段。 区别: 传播的目的: 公关: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 广告:推销某种具体产品或劳务 传播主体: 公关:一般社会组织 广告:多为营利性商业组织 手段: 公关:恰如其分 广告:可用夸张渲染等艺术手法 支出 公关:支出多数是公共关系人员的时间和精力 广告:广告投入的版面或时间的价格换算 公共关系和市场营销的联系: 公共关系和市场营销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包含。 区别: 目的: 公关:树立组织良好形象 市场营销:促成产品或劳务的销售量 关注焦点: 公关: 社会舆论和公众态度的变化

市场营销: 市场供求关系变动 传播工具: 公关:举办公关活动、利用新闻传播 市场营销:多用广告和促销活动 范围: 公关:大 市场营销:小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公共关系的起源 一、古代时期——公共关系思想的萌芽 二、巴纳姆时期(十九世纪中叶,美国)——现代公共关系的前身 报刊宣传运动 特点:宣传皆好事、利用新闻传播的方式愚弄公众。 三、艾维李(公共关系之父)时期(十九世纪三十到七十年代)——公共关系职业化的开始 (1)艾维李在1903年创办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宣传顾问事务所。它标志着公共关系机构的诞生、公共关系职业化的开始。 (2)他还在1906年编撰《原则宣言》,写到了:公众必须被告知。 该时期的公关活动特点:以凭借直觉和经验为主,缺乏理性调查。 四、爱德华伯内斯时期(二十世纪初) (1)1923年在纽约大学任教公共关系学,编写了《舆论》一书。 (2)1925年,撰写《公共关系学》教科书,标志着公共关系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完整的新兴学科。 (3)1928年著《舆论通鉴》。 1952年,卡特里普、森特出版《有效的公共关系》,提出“双向对称”的公共关系模式。 它是公共关系走向学科化的开始。 双相对称是指信息传播双方对称,相互沟通。 第二节现代公共关系产生的条件 经济基础:商品经济发展 政治基础:民主政治确立和完善 传播基础:现代的大众传播技术的突飞猛进 第三章导论(第二部分) 第一节公共关系学的基本功能 (1)检测环境 (2)咨询建议 (3)参与决策 (4)协调沟通 (5)塑造组织形象 第二节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

公共关系学答案1-8章形考答案

公共关系学答案 单项选择题 题目1现代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是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 题目2被誉为公共关系之父的是(艾维·李)。 题目3树立交往合作的观念,提高社交能力属于公共关系的(提高素质功能)。 题目4分析组织的自我形象与实际形象之间的现实距离时使用(形象要素差距图)。 题目5把重点事实和主要结论放在文章的最前边,然后按事实的重要性排列事件是(倒金字塔形)。 题目6公关谈判的第三个阶段是(交锋阶段)。 题目7由潜在公众发展而来的是(知晓公众)。 题目8《公众舆论之形成》一书的作者是(爱德华·伯尼斯)。 题目9反映组织社会影响大小的客观指标是(知名度)。 题目10对于一个组织具有双重人格的公众是(媒介公众)。 题目11中国第一家国营企业开设公共关系部的企业是广州的(白云山制药厂)。 题目12不便于传播有形事物的传播媒介是(广播)。 题目13反映了直线沟通的人际关系,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人际传播线路是(链式)。 题目14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距离也是一种传达态度的信息,亲密距离是指( 0.45米以内)。 题目15人际交往的双方共同的经验和知识领域称为(共同经验区)。 题目16利用新闻媒介揭露垄断企业“愚弄公众”的形象,形成了美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揭丑运动)。 题目17企业设计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企业名称和商标是处于(组织初创时期)。 题目18现代社会中,网络公关已成为一个新型公共关系活动,它又称为( e 公关)。 题目19到目前为止,考古学家发现的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公关活动痕迹的物品,是公元前1800年左右的一份农场公告,这个国家是古代的(巴比伦)。 题目20读者选择的余地比较大是(报纸的优点)。 题目1公共关系可以直接称为( B. 公众关系)。 题目2组织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基础是( A. 公共关系状态)。 题目3民主参与法是用来协调(D. 内部公众)关系的。 题目4优秀的公共关系人员在性格上应具备的特征是(D. 开朗、有耐心、能宽容)。

公共关系学复习(各章重点)

《公共关系学》各章节重点 第一章公共关系的概念 1、“公共关系”一词源自英文Public Relations,也可称为“公众关系”。 2、公共关系的定义: A、管理说:突出公共关系的管理属性。(美:雷克斯。哈罗) B、传播说:公共关系的传播属性。(英:费兰克) C、传播管理说:强调PR是组织一种特定的传播管理行为和职能。 美,詹姆斯。格鲁尼格:PR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D、咨询说:PR的决策咨询功能。《墨西哥宣言》 E、关系说:公众性或社会性的关系或活动。(美:蔡尔兹) F、协调说:是关系说的深化,指协调组织与公众间的关系。 G、形象说:为组织塑造良好的形象。 3、美国《公共关系季刊》详细罗列了公共关系的14种特征。 4、确定PR本质的依据和方法: A、分析构成公共关系活动的基本要素。(PR三要素:组织、传播、公众) B、分析三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本质联系。 组织传播沟通公众 (主体)(客体) 现代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是: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 现代公关传播的本质特征是:组织与公众沟通交流的“双向性” “传播沟通”是现代公共关系理论的精髓,是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 5、理解公共关系本质属性的三个角度: A、PR的“关系”性质:组织与公众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关系。 B、PR的“职能”性质: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的目标、资源、对象、手段、过程和效果等基本要素的管理,即传播(沟通)管理。(现代组织经营管理的“四大支柱”:资金、技术、人才和PR) C、PR的“科学”性质: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一门以传播学和管理学为主要依托的传播管理学或组织传播学。 (总之,PR是组织的“传播沟通关系”,组织的“传播沟通职能”,组织的“传播管理学科”,“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是其本质属性。) 6、公共关系状态:一个组织与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基础、结果) 7、公共关系活动(实务):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去协调组织和社会关系,影响组织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优化组织的运作环境的一系列工作。(是否科学的重要标志:是否有现代的公共关系意识和科学的公关理论作指导。) 8、公共关系观念:是一种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它指导着公关实务工作的健康发展,渗透到管理者日常行为的各个方面,成为引导、规范着组织行为的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9、组织:是PR活动的主体,即PR的承担者、实施者、行为者。 10、公众:是PR传播沟通的对象。 11、传播沟通:是PR活动的过程和方式。 PR的方式: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公众传播、大众传播;言语沟通、文字沟通、非语言文字沟通的方法等;印刷媒介、电子媒介、实物媒介的技术等。 组织与公众联结的方式、公共关系的运行机制就是传播沟通。 12、关系: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的性质和程度,是衡量公共关系状态的客观标志。(两个主要特征:一是特指组织与公众间的关系;二是特指信息交流的关系。) 13、舆论:在PR中指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政策、行为、人员或产品所形成的看法和意见的总和,是大多数人对组织的看法和意见的公开表达。 14、形象:指组织的总体特征和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中获得的认知和评价。 15、与PR相关的两个“关系”概念: 人际关系:指个人关系、私人关系,即个人在社会交往实践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人群关系:指群体内部活动和组织管理过程中人与人、人与群体的关系。 16、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联系及区别: 联系: A。从内容上看,公共关系包括了一部分人际关系。 B。从方法上看,公共关系实务也包括了人际沟通的技巧,这也有助于组织公共关系的成功。 区别 A。从主体上看,公关的主体是组织,人际的主体是个人。 B。从对象上看,公关的主体是公众,人际的主体是私人关系对象。 C。从内容上看,公关是组织的管理活动与职能,处理的是组织和公众事务;人际处理的完全是私人事务。 D。从方式上看,公关强调远距离、大范围的公众沟通,而人际则局限于面对面、个人对个人的交流。 17、公关与人群关系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A。人群关系指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内部关系同时也是公关的基础和重要内容。 B。公关也要借助相关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公众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规律,以科学的处理公众关系。 区别: A。公关不局限于组织的内部沟通,还包括大量的外部关系,而对复杂的社会公众环境。 B。公关除了要管理面对面的群体和个人关系,还要关注远距离的公众沟通,并重视其变化和趋势。

《公共关系学》教学大纲

开放教育(专科)《公共关系学》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公共关系学是中央电大开放教育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的必修课程,也是广告专业(专科)的必修课程,还是工商管理(专科)(市场营销方向)、行政管理、教育管理、物业管理、旅游专业、药学专业、社会工作专业、秘书等专业的选修课程。 一、培养目标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以沟通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在公众中树立组织的社会形象为宗旨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今天,没有公关意识的组织不是一个好组织,不掌握一定公关知识和技巧的人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开设公共关系学课程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熟悉公共关系的主要技巧,成为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综合性人才。 二、课程的价值与特点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公共关系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同时,由于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公共关系学在理论上的指导原则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所接纳,并不断地得到认可。在现代信息社会,没有公共关系意识的企业、机构、社团、事业单位不可能成为优秀的组织,政府也不能很好地完成为人民服务的职能。公共关系学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承担着推动社会进步,完善各类社会组织,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政治文明建设服务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重任。 公共关系学这门课程的主要特点是: 1.是一门新兴学科。公共关系学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上世纪80年代初传入我国。公共关系学的理论与实践,在世界各国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应该说这是一门比较新的学科,而且还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 2.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公共关系学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有自己现实的操作价值。公共关系理论用于指导公共关系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公共关系实践是在公共关系理论指导下开展的各项公共关系活动,体现了公共关系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3.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交叉学科。公共关系学是在众多相关学科的基础之上丰富、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它的主要相关基础学科有:管理学、传播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新闻学、市场营销、企业文化、广告学、消费心理学等等。同时它所应用的操作方法也广泛而多样。公共关系学作为综合性的应用科学,发挥着多种社会功能。 因此,研究公共关系学必须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正确认识公共关系学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与其它相关科学之间的关系,树立公共关系为市场经济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的观念,以掌握通过公共关系为社会实践服务的本领。 三、公共关系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公共关系学》各章节重点(全·用)

《公共关系学》各章节重点 第一章公共关系概念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公共关系的定义、概念和范畴,理解公共关系的本质及完整涵义;分析比较若干与公共关系概念相关的学科概念,具体如下:1.公共关系的定义及其本质属性。要求识记七种有代表性的公共关系定义及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领会各种公共关系定义的侧重点,理解公共关系本质属性的三个角度;比较各种公共关系定义的异同,能够举例说明自己对公共关系本质属性的理解。2.公共关系的分支概念和范畴。要求识记公共关系状态、公共关系活动、公共关系观念;组织、公众、传播;关系、舆论、形象。领会公共关系状态的两个方面;公共关系状态与公共关系活动的关系;现代公共关系活动的特定涵义;公共关系概念的主要内容;如何理解组织是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如何理解公众是公共关系活动的对象;如何理解传播沟通是公共关系活动的过程和方式;“关系”一词在公共关系学中的特定涵义;“形象”一词在公共关系学中的特定涵义。能够结合实例说明“公共关系状态”、“公共关系活动”。“公共关系观念”三个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能够结合实例说明“组织”、“公众”和“传播沟通”三个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能够在实践中正确把握“关系”、“舆论”和“形象”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3.相关的学科概念的区别和联系。要求识记人际关系和人群关系;领会公共关系、人际关系的联系与区别,领会公共关系与人群关系的联系与区别;能够在实际生活和管理实践中正确区分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人群关系。 1、“公共关系”一词源自英文Public Relations,也可称为“公众关系”。 2、公共关系的定义: A、管理说:突出公共关系的管理属性。(美:雷克斯·哈罗) B、传播说:公共关系的传播属性。(英:费兰克) C、传播管理说:强调PR是组织一种特定的传播管理行为和职能。 美,詹姆斯·格鲁尼格:PR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D、咨询说:PR的决策咨询功能。《墨西哥宣言》 E、关系说:公众性或社会性的关系或活动。(美:蔡尔兹) F、协调说:是关系说的深化,指协调组织与公众间的关系。 G、形象说:为组织塑造良好的形象。 3、美国《公共关系季刊》详细罗列了公共关系的14种特征。 4、确定PR本质的依据和方法: A、分析构成公共关系活动的基本要素。(PR三要素:组织、传播、公众) B、分析三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本质联系。 组织传播沟通公众 (主体)(客体) 现代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是: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 现代公关传播的本质特征是:组织与公众沟通交流的“双向性” “传播沟通”是现代公共关系理论的精髓,是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 5、理解公共关系本质属性的三个角度: A、PR的“关系”性质:组织与公众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关系。 B、PR的“职能”性质: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的目标、资源、对象、手段、过程和效果等基本要素的管理,即传播(沟通)管理。 (现代组织经营管理的“四大支柱”:资金、技术、人才和PR) C、PR的“科学”性质: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一门以传播学和管理学为主要依托的传播管理学或组织传播学。 (总之,PR是组织的“传播沟通关系”,组织的“传播沟通职能”,组织的“传播管理学科”,“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是其本质属性。) 6、公共关系状态:一个组织与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基础、结果) 7、公共关系活动(实务):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去协调组织和社会关系,影响组织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良好 形象,优化组织的运作环境的一系列工作。(是否科学的重要标志:是否有现代的公共关系意识和科学的公关理论作指导。)

公共关系学考点整理

公共关系学考点整理 第一章 一、对公共关系定义的理解与看法(以一个组织运转为例)P9 定义: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实现良好合作与和谐发展,通过关系协调、沟通管理、形象塑造等方式,同利益相关的公众结成的一种社会关系。它包括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关系、企业与消费者及有关客户的关系、领导与员工的关系等。 二、公共关系的基本属性有哪些?了解它们有何意义?P15-18 基本属性: 1、客观性:关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所以,关系也是 客观存在的; 2、普遍性:关系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3、公共性:公共关系是社会群体与社会环境发生的联系; 4、相关性:社会组织与公众建立关系不是随意的、随机的,而是明确对象的; 5、互动性:社会组织与公众的关系本质上是互动的,而非一方主动另一方被定,它们相互 需要,相互通过接触、联系、沟通、交往、建立和维持关系; 6、互利性:满足各自的精神与物质需要是各种社会交往背后的普通动机; 7、多样性:人的需要和利益是多种多样的,这就决定社会生产和服务体系必须是分工协作 的体系,也决定了社会关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8、规范性:有规则制度约束; 9、稳定性:社会组织与公众关系是长期存在的,不仅谋求眼前利益,而且考虑长远利益; 10、周期性:公共关系的构建和发展是有始有终的,从建立到结束呈周期性变化,这是公共关系的一个基本属性。 意义: 1、不同时期的公共关系具有不同的特点,我们应当针对这些特点,积极地有效地开展工作, 充分发挥公共关系的作用,解决公共关系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2、公共关系有生有灭,我们既要顺其自然,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其生得有价值,灭得 无影响。 三、请注意当地行政长官(如市长、县长)一天的工作,然后从公共关系功能角度谈谈他工作的性质(政府官员的公共关系)P19 1、从微观看(对具体的社会组织): (1)连接与沟通功能:使社会组织与相关公众联系、联结起来,让它们相互沟通信息,交流能量、物资等。建立和保持社会组织与各类公众的双向沟通,一方面可以向公众传播组织信息,争取理解和支持,强化与公众的联系;另一方面帮助社会组织监测社会环境(社会舆论、意识、态度和行为等),收集社会对组织的各种反映,向组织决策层和相应部门提供信息和决策咨询; (2)整合功能:通过公共关系整合各种资源,有效取得关键资源,增强组织凝聚力和吸引力,使组织内外保持和谐一致,提高核心竞争力和竞争地方; (3)协调功能:促使社会组织有计划地调整组织目标和行动,并以相应政策和行动影响公

公共关系传播

公共关系传播 第一节传播及公共关系传播概述 一、传播概述 (一)传播的含义 传播是个人、组织和团体主要通过符号向其他个人或团体传递信息、观念、态度和情意,以达到相互交流为目的的沟通活动。 传播具有三个方面的要点:第一,传播表现为传播者(传播主体)、传播渠道(媒介)和接收者(传播客体)之间一系列传播要素的传播关系;第二,传播过程是信息传递和信息接收的过程,也是传播者与接收者信息资源共享的过程;第三,传播者与接收者、相关人群之间,由于信息的交流而互相影响、互相作用。 (二)传播的要素 1. 信源 信源(传播者)是信息产生的最初源地,是信息传播的基础。 2. 信息 信息是指组织在开展公关工作或专项的公关活动时要发布的内容。 3. 编码 编码是传播者把所要传递的信息制成外界所能接收和理解的符号的过程,如新闻稿的写作过程、广告的制作过程等。 4. 媒介 公共关系传播中常用的媒介主要有:新闻媒体,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实物媒介,如展览会、展销会等;人际媒介,如人际交往、各种类型的会议等;资料载体媒介,如文献资料、视听资料、软件资料等。 5. 信道 信道是指传递各种信息的流通渠道,如信邮系统,文献资料传输系统,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等视听资料传输系统,计算机网络(软件资料传输的主要渠道)。 6. 信宿 信宿(接收者)是信息到达的目的地。在公关活动中,信宿一般是与组织有关的公众。 7. 译码 译码是信宿接收到信息后对信息的理解过程。 8. 共同经验范围 共同经验范围是指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所具有的共同元素,如语言、文化、价值观、共同感兴趣的问题等。 9. 反馈 反馈是指信息传播者收集发出去的信息对接收者所产生的效果的过程。 10. 环境 环境是指能够对公共关系传播活动产生影响的因素。任何传播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如物质环境、自然环境对组织的发展有一种自然生态的要求;社会环境要求组织的发展考虑社会整体利益和满足公众的要求;心理环境要求组织在传播活动中符合公众的心理需求。 (三)传播的基本类型 1. 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是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个人传播行为,即由一个人发出信息,另一个人接收信息,并对接收的信息予以反馈。人际传播主要有两种形式,即亲身传播和个体媒介传播。 (1)亲身传播。亲身传播是发生在两个人之间的面对面的信息交流。

《公共关系学》第七章习题答案

第七章 一、名词解释 1.公共关系传播:是社会组织,即传播者,有组织、有目的地针对某种特殊公众进行的特定信息交流和共享活动。其目的是通过沟通社会组织和公众之间的信息,树立组织在公众中的良好社会形象,扩大组织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2.网络公关:又叫线上公关或e公关,它利用互联网的高科技表达手段营造企业形象,为现代公共关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策划思路和传播媒介。 3. 公关传播的7个C:包括可信赖性、一致性、内容、明确性、持续性与连贯性、渠道、公众对象的接受能力。 4. 双向对称型公关传播:在这种模式中,公共关系传播的目的是进行科学的劝导。公共关系人员利用社会科学中有关态度和行为的理论知识,诱导公众接受组织的观点,并做出有利于组织的行为。 5. 新闻宣传型公关传播:在这种模式中,公共关系传播的目的是进行宣传,新闻宣传型的信息传播是单向的,公共关系人员不具有倾听来自公众信息的意识,而且对企业完整形象的介绍也没有兴趣。 二、问答题 1.答:奥斯古德一施拉姆循环模式:一方将信息进行编码,然后发出信息,另一方收到信息后进行译码,再经过解释理解,接收了信息,同时他又将自己的信息经过编码发给对方,对方同样经过译码、释码而接收信息。 香农一韦弗模式:传播被描述为一个直线性的单向过程,具有五个要完成的正功能和一个负功能因素(即噪音):信号经过适当的信道通向接收器,再由接收器将信号还原为信息,最后抵达信宿。

如果把香农模式说成是直线性模式,那么我们可以说奥斯古德一施拉姆模式是一个高度循环形的模式。这两者之间的另一个区别是:香农的兴趣主要在于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传送渠道,而施拉姆和奥斯古德则主要讨论传播过程中各主要行动者的行为。 2.答:网络媒体传播的优势:(1)网络媒体传播的快捷。传统的消息写作是一次性完成的,而网络新闻由于时效性的需要,写作过程便成了开放、动态的过程,文字直播是最充分的体现。(2)网络媒体传播的大容量。“海量信息”是互联网最重要的特征之一。(3)方式创新。采用文字、文图直播、图表、音视频、同步快评、评书、播客、彩信、手机报、电子滚屏、网上调查等30余种报道形式。(4)互动性强。互联网进入Web2.0时代后,最突出的一点就是网民成为报道的主体,他们可以写博客、播客,上传图片、文字等。 网络媒体的发展方向:(1)与传统媒体合作。这些尝试深化了人们对网络互动性的理解,是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整合传播的良好体现。(2)向无线电信渗透。随着移动通信设备的普及和宽网等新技术的应用、互联网将拥有纸制传媒、电视、广播现在所依仗的传播手段上的所有优势,并不断完善扩充。 3.答:(1)知晓层次的传播。知晓层次的主要传播对象是潜在公众和一部分将可能与社会组织发生关系的非公众。这种传播主要是通过把社会组织的运行情况和发展趋势、特点和专长等信息用各种传播媒介公之于众,尽量扩大组织的知名度。(2)态度层次的传播。对于知晓公众,组织要在充分认知他们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公关活动,尽力培养他们的正向态度,扭转负向态度。这时的传播活动就进入了态度层次。(3)行为层次的传播。这一层次上的传播目的不仅是进一步建立组织的良好形象,更主要的是要求公众有实际的行为表现。

公共关系学

导论:公共关系的含义:以社会组织为主体与人发生的关系,就谓之公共关系。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在运行中,为使自己与公众相互了解、相互合作而进行的传播活动和采取的行为规范。它包括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关系、企业与消费者及有关客户的关系、领导与员工的关系,等等。公共关系是一种公众关系、一种传播活动、一种信息交流关系,具有管理职能,具有目的的自觉活动。 公共关系的组成主要有三大要素:社会组织、媒介、公众。 公共关系的六个特征:1,以社会组织为主体;2,以信誉形象为目标;3,以诚实互惠为原则;4,以双向传播为手段;5,以网状结构为沟通渠道;6,以着眼于长远打算为方针。 公共关系的功能是指公共关系对社会组织、社会及其个人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和影响。包括1:对社会组织的作用和影响;2,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3,对个人的作用。 公共关系与庸俗关系的根本区别1,产生的社会基础不同;2,采用的手段不同;3,目的和效果不同。 现代公共关系创立的原因,1,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2,强烈的群体观念和协作精神,3,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体系的健全完善,4,传播技术的改进。 现代公共关系发展的特征:公共关系职业化;公共关系主体多元化;公共关系方法现代化;公共关系活动规范化。 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可分为公共关系理论,公共关系业务(应用)和公共关系史。 学习和研究公共关系学的现实意义:1,企业要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取胜,必须学习和研究公共关系学;2,对外开放离不开公共关系学;3,政治、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也需要学习和研究公共关系学;4,学习和研究公共关系学有助于创造和谐的内外环境;5,学习和研究公共关系学有利于净化社会风气。 第一章公共关系主体是公共关系的构建者和承担者,公共关系主体是指那些相对独立地存在于社会之中的各种社会组织。 所谓社会组织,是指人们为了有效地达到特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宗旨、制度和系统建立起来的共同活动集体。社会组织的存在必须具备四个要素1,有比较稳定的成员;2,有特定的宗旨和目标;3,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和技术设备;4,有一定的环境。 社会组织的特征:1,目标系特征;2,结构化特征;3,管理性特征;4,变动性特征。 社会组织的外部环境:1,一般环境(自然、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环境);2,工作环境;3,环境的变化与度量。 社会组织的类型划分:1,按照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划分,a正式组织b非正式组织;2,按照组织的社会职能划分,a经济组织b政治组织c文化、教育、科学研究组织d群众组织e 宗教组织;3,按照获利的类型来划分,a互利组织b营利组织c服务性组织d公益性组织;4,按照组织的权威基础和组织成员对权威的服从或反应方式来划分,a强制性组织b功利性组织c规范性组织。 社会组织关系协调的原因:1,组织目标的原因;2,组织结构的原因;3,组织公共关系状态的原因。 设置公共关系部应遵循的原则:1,必要性原则;2,职责化原则;3,专业化原则。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客体是公众,公共关系中的公众是指与某一特定的社会组织利益相关并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或其他社会组织的总和。公众是社会组织公共关系的工作对象,即组织公共关系、传播沟通的目标对象。 公众的特征:1,整体性;2,共同性;3,相关性;4,广泛性;5,多样性;6,变化性;7,可导性。 公众的分类:1,按归属关系划分a内部公众b外部公众;2,按关系程度重要划分a首要公众b次要公众c边缘公众;3,按稳定程度划分a临时性公众 b周期性公众c稳定性公众;

公共关系实务课后名词解释

第一章 1公共关系:所谓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使自身适应公众的需求,并使公众也适应组织发展需要的一种思想,策略和管理职能。 2公共关系活动:(工作或实物)是指一个组织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争取公众舆论也能支持而采取的政策,行动和活动,主要使用协调,传播,沟通等手段,即以创造良好的公共关系状态为目的的一种信息沟通活动。 3公共关系观念:是人们在公共关系实践中形成的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倾向的深层思想意识,是人们对公共关系活动的一种自觉的认识和理解。4社会组织:简称组织,是指由一定的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的规范、围绕一定的目标聚合而成的社会团体。 5公共关系的传播模式: 第二章 1报刊宣传运动 2揭丑运动 3《原则宣言》:艾维-李公布了 4爱德华-伯尼斯:以其杰出的研究,称为公共关系学的创始人。 5《有效的公共关系》:美国著名学者斯科特-卡特里普和艾伦-桑特合作出版的 第三章 1全员公关:全员公关指社会组织中所有工作人员都参与公共关系活动,简称全员P.R.其意义在于增强组织全体员工的公关意识,上下齐心,合理搞好公关工作。 2同步心里: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攀比心理,相同的社会阶层,在消费行为上有相互学习的倾向。 3产品形象信息:就是组织的产品或服务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及公众对组织产生政策,行为的评价,具体内容包括产品的质量,价格,性能,包装,造型,售后服务等。 4组织形象:是指组织在公众脑海里留下的印象极其对组织的评价。 5公关功能:指在组织管理的过程中,完成了公共关系的角色使命以后,应当产生的管理效益。 第四章 1公共关系部:是贯彻组织公共关系思想,实现公共关系目标的专业性机构。 2公共关系委员会: 3公共关系公司:又称公共关系顾问公司或公共关系咨询公司,他是由各具专长的公共关系专家和公共关系人员组成,专门从事公共关系方面的有关咨询和公共关系活动,或受具体企事业单位委托,为其开展公共关系工作,提供设计方案,决策参考的社会服务机构。 4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是指从事公共关系工作的职业人员的气质,性格,兴趣,风度,学识和技能方面的综合品质。 5公共关系人员的角色:公共关系工作需要一大批人去做,这些人由于工作性质,范围,职能不同,在公共关系工作中充当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义务,享受着不同的权利与待遇。公共做官人员角色上大体可以分为四个类型:专家型,领导型,技术型和事务型。 第五章 1观察法:是调查员进入调查现场,利用感官或者借助科学工具,在调查对象中直接收集信息的方法。 2配额抽样法:是按照一定的方式,从调查中总体中抽取部分样本进行调查,用样本的结论来说明总体情况的一种调查方法。 3交际型公关:交际型模式以无媒介人际交往为主,目的是通过人与人的直接接触,为组织广结良缘,建立起社会关系王国,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4进攻型公关:进攻型公关关系活动是指社会组织与环境发生某种冲突,摩擦的时候,为了摆脱被动的局面,开创新的局面,采取的出奇制胜,以攻为守的策略。 5心理定势:是指,公众收过去经验的影响,在生理和心理需要和所处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实现行为目标的心理准备状态。 第六章 1员工关系:是指在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人事关系,其具体对象包括全体职员,工人,管理干部。 2消费者关系:消费者公众也称服务对象公众,是指社会组织的具体服务对象,如商场中的顾客,宾馆中的住客,酒店中的就餐者及火车,轮船,飞机上的乘客等,他们是各类组织主题服务对象的总和。 3社区关系:社区公众是组织所在地的区域关系对象,包括当地的管理部门,地方团体组织,左邻右舍的居民百姓。社区关系就是一个社会组织的“区域关系”、“地方关系”、“邻里关系” 。它是指与某个社会组织主题地域上互邻、利益上相关的一种公众关系。 4政府关系:是指社会组织与政府及各职能机构、政府官员和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即组织与政府沟通的具体对象。 5媒介关系:也叫做新闻界关系,是指组织与欣慰传播机构(包括报社,杂志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及各种网络)以及新闻界人士(包括记者,编辑)等等的关系。 6公众心理:是指在公众关系情境中公众组织行为的影响和大众影响方式的作用所形成的心理现象和心理变化规律。 7公众群众心理:是指,公众处在某一实际的社会群体中而在外部行为上表现出来的经常的和稳定的心理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