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总辐射年辐照量等级

合集下载

中国太阳辐射总量等级和区域分布表

中国太阳辐射总量等级和区域分布表

中国太阳辐射总量等级和区域分布表中国太阳辐射总量等级和区域分布表一、中国太阳辐射总量等级1. 介绍中国作为一个光照资源丰富的国家,太阳辐射总量等级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所接受的太阳辐射总量的大小。

它是评价地区太阳能资源条件的重要指标之一。

2. 太阳辐射总量等级的分类根据太阳辐射总量的不同,中国将其分为六个等级,分别是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Ⅵ级。

这些等级反映了不同地区的太阳能资源条件。

3. 各等级的特点和分布- I级和Ⅱ级:这两个等级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日照充足,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

- Ⅲ级和Ⅳ级: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南地区,太阳能资源充足。

- Ⅴ级和Ⅵ级:这两个等级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华南地区,太阳能资源相对较少。

二、中国太阳辐射区域分布表1. 中国太阳能资源的区域分布按太阳辐射总量等级的分类,将中国分为六个区域,分别是西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南地区、东北地区、华南地区和其他地区。

2. 不同区域的特点和利用情况- 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这些地区的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适合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

- 华北地区和华南地区:这些地区的太阳能资源也比较丰富,可用于家庭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和利用。

- 东北地区:这一地区的太阳能资源较少,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利用太阳能。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中国太阳辐射总量等级和区域分布表的制定对于我国的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太阳辐射总量等级和区域分布的了解,可以更加科学地选择合适的地区进行太阳能项目的规划和建设,为我国的清洁能源发展做出贡献。

总结: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中国太阳辐射总量等级和区域分布表的内容和意义。

在未来的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一标准来选择合适的地区进行规划建设,进一步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

希望中国在太阳能利用方面能够有更大的突破和发展。

中国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当前绿色能源发展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资源,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而中国作为一个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国家,其太阳辐射总量等级和区域分布表的制定对太阳能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至关重要。

全国 太阳 辐照度 表

全国 太阳 辐照度 表

全国太阳辐照度表
全国太阳辐照度表是一个记录全国各地太阳辐照度数据的表格
或统计数据。

太阳辐照度是指太阳辐射能量在单位面积上的分布,
通常以单位面积上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量的平均值来表示。

全国太阳辐照度表通常会包含以下信息:
1. 地理位置,表中会列出各地的名称或地理坐标,以区分不同
地区的太阳辐照度。

2. 太阳辐照度数据,表中会记录各地的太阳辐照度数据,通常
以每平方米或每平方千米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量的平均值来表示。

这些数据可能是通过太阳能辐射测量仪器或气象观测站等设备进行
测量获得的。

3. 时间范围,表中可能会指明太阳辐照度数据的统计时间范围,例如每年、每月或每日的数据。

4. 统计方法,表中可能会说明太阳辐照度数据的统计方法,例
如是通过长期观测数据的平均值,还是通过模型计算得出的估算值。

全国太阳辐照度表的编制可以用于多个领域,例如太阳能发电、农业、气象学等。

太阳辐照度是太阳能资源的重要指标,对于太阳
能利用的规划和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全国太阳辐照度表可能会因为不同的数
据来源、统计方法和时间范围而有所差异。

因此,在使用这些数据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来源和统计方法,以确保数
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太阳能资源评估

1 太阳能资源评估

1.太阳能资源分布情况 (2)1.1世界太阳能资源分布情况 (2)1.2中国太阳能资源分布情况 (4)2.国家太阳能资源评估 (6)2.1相关术语及定义 (6)2.1.1太阳能资源solar energy resources (6)2.1.2太阳总辐射global solar radiation (6)2.1.3倾斜面太阳总辐射total solar radiation (6)2.1.4峰值日照时数peak sunshine hours (6)2.1.5光伏阵列倾斜角photovoltaic array gradient angle (6)2.1.6日照时数sunshine duration (6)2.1.7直接辐射direct solar radiation (7)2.1.8散射辐射diffuse solar radiation (7)2.2太阳能资源的计算 (7)2.2.1日天文总辐射量 (7)2.2.2月太阳总辐射量 (7)2.2.3年太阳总辐射量 (8)2.3太阳能资源评估 (9)2.3.1太阳能资源丰富程度评估 (9)2.3.2太阳能资源稳定程度评估 (9)2.3.3气象部门评估方法的局限性及改进 (10)3. 太阳能资源评估设备及仪表 (10)3.1总辐射表 (10)3.2直接辐射表 (12)4.按某地区的太阳能资源评估(江苏省屋顶太阳能光伏系统) (13)4.1数据收集: (13)4.2地区太阳能资源潜力分析: (13)4.3太阳能应用潜力分析: (13)4.4太阳能资源评估 (14)4.4.1 太阳能资源丰富程度评估 (14)4.4.2 太阳能资源稳定程度评估 (14)4.5 太阳能资源利用价值评估 (14)4.6 屋顶太阳能资源潜力评估 (15)5.光伏系统中的太阳能资源评估 (15)5.1辐射数据要求 (15)5.1.1 注意事项 (15)5.1.2 收集数据类别 (16)5.2太阳能电站辐射观测数据 (16)5.3辐射数据处理 (16)5.3.1 数据验证 (16)5.3.2数据订正 (17)5.3.3数据处理 (17)5.4太阳能资源评估的参考判据 (18)5.4.1日峰值日照时数评估 (18)5.4.2其他气象因素的影响 (18)6.光伏系统太阳能资源评估实例——国电电力中卫光伏并网电站一期10MW工程 (18)6.1太阳能资源和气象条件 (18)6.1.1当地气象地理条件概述 (18)6.1.2 光伏电站所在地区太阳能资源分析 (19)6.1.3结论及建议 (23)6.2方阵安装倾角的选择 (23)6.3发电量测算 (24)附录A (26)有关参数的计算方法 (26)A.1 太阳赤纬的计算 (26)A.2 日地距离系数的计算 (26)A.3 可照时数的计算 (26)A.4 月日照百分率的计算 (27)附录B (27)有关参数的计算方法 (27)B.1 峰值日照小时数的计算 (27)B.2 倾斜面太阳能总辐射量的计算 (27)B.3 月太阳总辐射量经验公式系数a、b的计算方法 (28)1.太阳能资源分布情况1.1世界太阳能资源分布情况国际太阳能资源分布根据国际太阳能热利用区域分类,全世界太阳能辐射强度和日照时间最佳的区域包括北非、中东地区、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南欧、澳大利亚、南非、南美洲东、西海岸和中国西部地区等。

太阳能辐射量分类

太阳能辐射量分类

太阳能资源分四类(最新):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是不均衡的,按辐射强度划分,大致可以划分为四类地区,其中:一类地区大于6700MJ/m²,>159.5千卡/cm2二类地区是5400-6700MJ/m², 128.6-159.5千卡/cm2三类地区4200-5400MJ/m², 100-128.6千卡/cm2四类地区小于4200MJ/ m²。

<100千卡/cm2我国主要城市年平均日照时数,也可以划分成四类地区。

一类地区平均日照时数在2500小时以上,一类地区有乌鲁木齐、拉萨、西宁、银川、呼和浩特、沈阳等,二类地区平均日照时数在2000-2500小时之间,二类地区有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南昌、太原、长春、哈尔滨、兰州等,三类地区平均日照时数在1000-2000小时,三类地区有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福州、郑州、长沙、南宁、广州、昆明、海口,四类地区平均日照时数1000小时以下,四类地区有重庆、成都、贵阳。

【我国太阳能资源】旧版本在我国,西藏西部太阳能资源最丰富,最高达2333 KWh/㎡(日辐射量6.4KWh/㎡),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撒哈拉大沙漠。

根据各地接受太阳总辐射量的多少,可将全国划分为五类地区。

一类地区为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6680~8400 MJ/㎡,相当于日辐射量5.1~6.4KWh/㎡。

这些地区包括宁夏北部、甘肃北部、新疆东部、青海西部和西藏西部等地。

尤以西藏西部最为丰富,最高达2333 KWh/㎡(日辐射量6.4KWh/㎡),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撒哈拉大沙漠。

二类地区为我国太阳能资源较丰富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为5850-6680 MJ/m2,相当于日辐射量4.5~5.1KWh/㎡。

这些地区包括河北西北部、山西北部、内蒙古南部、宁夏南部、甘肃中部、青海东部、西藏东南部和新疆南部等地。

三类地区为我国太阳能资源中等类型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为5000-5850 MJ/m2,相当于日辐射量3.8~4.5KWh/㎡。

太阳辐照度

太阳辐照度

太阳辐照度太阳常数—1535w/?m2(与太阳光垂直的平面上的幅照度)按接受太阳能辐射量的大小,全国大致上可分为五类地区:一类地区?全年日照时数为3200~330O小时,辐射量在670~837x104kJ/cm2?a。

相当于225~285kg标准煤燃烧所发出的热量。

主要包括青藏高原、甘肃北部、宁夏北部和新疆南部等地。

这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与印度和巴基斯坦北部的太阳能资源相当。

二类地区?全年日照时数为3000~3200小时,辐射量在586~670x104kJ/cm2?a,相当于200~225kg标准煤燃烧所发出的热量。

主要包括河北西北部、山西北部、内蒙古南部、宁夏南部、甘肃中部、青海东部、西藏东南部和新疆南部等地。

此区为我国太阳能资源较丰富区。

?三类地区?全年日照时数为2200~3000小时,辐射量在502~586x104kJ/cm2?a,相当于170~200kg标准煤燃烧所发出的热量。

主要包括山东、河南、河北东南部、山西南部、新疆北部、吉林、辽宁、云南、陕西北部、甘肃东南部、广东南部、福建南部、江苏北部和安徽北部等地。

四类地区?全年日照时数为1400~2200小时,辐射量在419~502x104kJ/cm2?a。

相当于140~170kg标准煤燃烧所发出的热量。

主要是长江中下游、福建、浙江和广东的一部分地区,春夏多阴雨,秋冬季太阳能资源还可以。

?五类地区?全年日照时数约1000~1400小时,辐射量在335~419x104kJ/cm2?a。

相当于115~140kg标准煤燃烧所发出的热量。

主要包括四川、贵州两省。

此区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少的地区。

表示太阳辐射强弱的物理量,称为太阳辐射强度。

单位是W/sr,即点辐射源在给定方向上发射的在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通量。

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强度取决于太阳的高度角、日地距离和日照时间。

太阳高度角愈大,太阳辐射强度太阳辐射波谱密度分布愈大。

因为同一束光线,直射时,照射面积最小,单位面积所获得的太阳辐射则多;反之,斜射时,照射面积大,单位面积上获得的太阳辐射则少。

太阳能资源等级总辐射

太阳能资源等级总辐射

太阳能资源等级总辐射太阳能资源等级总辐射(SolarResourceGradeTotalIrradiance,简称SRGTI)是一种衡量太阳能资源可靠性的标准。

它是按太阳能资源的丰富程度分类的,是用来衡量太阳能可利用程度的一个评估标准。

总辐射指的是在地球表面的日总太阳辐射,其单位是KWh/m。

它是通过长期观测和测量计算出来的,用来反映某一特定区域的太阳能资源情况。

总辐射可分为定点总辐射和地面总辐射,定点总辐射是指定义在一点的总辐射,而地面总辐射是指地表上的总辐射。

据研究表明,太阳能资源等级总辐射约在1000kWh/m2以上的地方才有较强的可利用性。

随着总辐射的增加,太阳能的可利用性也会变得更强。

研究发现,当总辐射达到3000kWh/m2时,太阳能资源可用性最强。

影响太阳能资源总辐射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气候状况和地理位置。

气候状况会影响太阳能资源的可用性,即总辐射值会随着气候状况和地理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地理位置也会对太阳能资源总辐射产生影响,即地理位置越靠近赤道地区的太阳能总辐射会越高。

另外,环境状况也会影响太阳能资源总辐射。

研究表明,在污染程度较高的地区,由于空气质量的下降,太阳能的总辐射会受到影响,也就是总辐射会变小。

总而言之,太阳能资源总辐射是用来衡量太阳能资源可利用性的一个评估标准,它是按太阳能资源的丰富程度分类的。

总辐射值超过1000kWh/m2时,太阳能资源就具有较强可利用性,3000kWh/m2时可利用性最强。

该等级的总辐射受气候状况、地理位置和环境状况的影响,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考量,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资源。

总之,太阳能资源等级总辐射提供了一个可靠有效的评估太阳能资源可用性的标准,在太阳能开发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更好地利用太阳能资源,为人类提供更丰富的能源供给。

年水平面总辐照 量(ghr)等级

年水平面总辐照 量(ghr)等级

年水平面总辐照量(ghr)等级年水平面总辐照量(GHR)是指某一地区或特定位置在一年内受到的太阳辐射总量。

这个指标可以用来评估并比较不同地区的太阳能资源丰富程度,对于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热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太阳辐射是指太阳光中的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到地球上的过程。

太阳辐照量不仅受到经纬度、季节、地形和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大气层中的云量、湿度、灰尘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不同地区和不同时间的太阳辐射强度存在很大差异。

一般来说,太阳辐照量可分为全天辐照量和有效辐照量两种。

全天辐照量是指一天24小时内地球表面单位面积上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总量,单位为MJ/m²。

而有效辐照量是指一天内能够被太阳能设备利用的辐射量,它考虑了太阳仰角、水平面太阳辐射量以及大气透过率等因素。

随着太阳能利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广,对于不同地区太阳辐射资源丰富程度的评估和分类变得越来越重要。

根据国际上普遍接受的划分标准,太阳辐射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等级:1. 优势等级:年水平面总辐照量在1700-2200 GHR之间。

这些地区的太阳辐射非常丰富,适合开展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热水器等太阳能利用项目。

2. 良好等级:年水平面总辐照量在1500-1700 GHR之间。

这些地区的太阳辐射较为充足,可进行一定规模的太阳能应用和利用。

3. 中等等级:年水平面总辐照量在1200-1500 GHR之间。

这些地区的太阳辐射资源尚可,但相对较弱,需要更高效的太阳能设备和系统来实现应用。

4. 较弱等级:年水平面总辐照量在800-1200 GHR之间。

这些地区的太阳辐射较弱,太阳能利用的效果有限,可行性较低。

5. 弱等级:年水平面总辐照量在500-800 GHR之间。

这些地区的太阳辐射非常有限,太阳能利用的前景不容乐观。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等级仅是一般性的分类参考,并不能完全针对所有地区的太阳辐射资源特点。

具体地区的太阳辐射量要根据实地监测和数据统计来确定。

太阳年辐射量

太阳年辐射量

太阳年辐射量
太阳年辐射量是指一年内单位面积上地球表面接收到的太阳总辐射能量。

通常以焦耳每平方米(J/m²)或千瓦时每平方米(kWh/m²)为单位来衡量。

根据之前的信息,全球平均每年每平方米接收到的太阳总辐射量大约在1368瓦/平方米的基础上计算得出,但由于地球自转、公转以及大气层对阳光的吸收、散射和反射等因素影响,实际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总量会因地理位置、季节变化、海拔高度、天气状况等不同而有所差异。

全球平均而言,太阳辐射到地球表面的年总能量约为174 petajoules (PJ) 每平方米,转换为兆焦耳每平方米则是大约1,700千兆焦耳每平方米(GJ/m²·yr),或者按照365天换算,每天约4.62 MJ/m²。

在中国,不同地区的年太阳总辐射量也存在较大差距,例如东部地区年总辐射量在3300~6000兆焦耳每平方米之间,西部地区则更高一些。

这些数据对于太阳能利用,如光伏发电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阳总辐射年辐照量等级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能量的主要来源,它对地球的气候、生态和人类活动都有重要影响。

太阳辐射主要包括可见光、紫外线和红外线。

其中,可见光对植物光合作用和人类视觉有重要作用;紫外线对人类健康和臭氧层的形成破坏有一定影响;红外线则是地球表面吸收的能量的一部分。

太阳总辐射年辐照量等级是根据不同地区太阳总辐射年平均值的大小划分的,通常分为五个等级:极高、高、中、低和极低。

下面我们来逐一介绍这五个等级的特点。

1. 极高辐照量等级
极高辐照量等级的地区通常位于赤道附近,如撒哈拉沙漠等地。

这些地区的太阳总辐射年平均值非常高,超过2000千瓦时/平方米。

由于辐射量过大,这些地区的气温非常高,植被稀疏,土地干旱。

人类在这些地区需要采取合适的措施来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2. 高辐照量等级
高辐照量等级的地区通常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如沙特阿拉伯、澳大利亚等地。

这些地区的太阳总辐射年平均值在1500-2000千瓦时/平方米之间。

这些地区的气温较高,植被丰富,土地多为沙漠或干旱地区。

人们在这些地区需要注意防晒和保护植被资源。

3. 中辐照量等级
中辐照量等级的地区通常位于温带和亚寒带地区,如中国的大部分地区。

这些地区的太阳总辐射年平均值在1000-1500千瓦时/平方米之间。

这些地区的气温适中,植被繁茂,土地适合农业发展。

人们在这些地区可以享受到适宜的气候和充足的阳光资源。

4. 低辐照量等级
低辐照量等级的地区通常位于寒带和亚寒带地区,如北极圈附近的国家和地区。

这些地区的太阳总辐射年平均值在500-1000千瓦时/平方米之间。

这些地区气温较低,植被稀疏,土地多为冰川或荒漠。

人们在这些地区需要采取相应的保暖和保护措施。

5. 极低辐照量等级
极低辐照量等级的地区通常位于北极圈附近,如格陵兰岛等地。

这些地区的太阳总辐射年平均值低于500千瓦时/平方米。

这些地区气温极低,植被几乎不存在,土地被冰雪覆盖。

人类在这些地区很少有定居点,只有少数科考人员和探险者会进入这些地区。

总结:
太阳总辐射年辐照量等级反映了不同地区太阳辐射的强度和对当地气候、生态、人类活动的影响。

了解不同等级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和利用太阳辐射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