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习题3(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管理会计》各章节练习作业答案

《管理会计》各章节练习作业答案

《管理会计》各章节练习作业答案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二、多项选择题1、管理会计属于()。

A.现代企业会计B.经营型会计C.外部会计D.报账型会计E.内部会计2、管理会计的职能包括( )。

A.参与经济决策B.控制经济过程C.规划经营目标D.预测经济前景E.考核评价经营业绩3、( )属于现代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

A.预测决策会计B.责任会计C.预算会计D.规划控制会计E.以上都是4、( )的出现标志管理会计的原始雏形的形成。

A.标准成本计算制度B.变动成本法C.预算控制D.责任考评E.以上都是5、下列项目中,属于在现代管理会计阶段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有( )。

A.规划控制会计B.管理会计师职业C.责任会计D.管理会计专业团体E.预测决策会计6、下列项目中,可以作为管理会计主体的有( )。

A.企业整体B.分厂C.车间D.班组E.个人7、管理会计是( )。

A.活帐B.呆帐C.报账型会计D.外部会计E.经营型会计8、下列关于管理会计的叙述,正确的有( )。

A.工作程序性较差B.可以提供未来信息C.以责任单位为主体D.必须严格遵循公认会计原则E.重视管理过程和职工的作用9、可以将现代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简单地概括为()A.系统化B.规范化C.职业化D.社会化E.国际化10、西方管理会计师职业团体主要从事的工作包括()A.组织纯学术研究B.组织专业资格考试C.安排后续教育D.制定规范和标准E.推广管理会计方法ABE、ABCDE、ABD、AC、BCDE、ABCDE、ADE、ABCE、ABCDE、BCDE第二章练习题及答案二、多项选择题1、成本按其核算的目标分类为( )。

A.质量成本B.未来成本C.责任成本D.业务成本E.历史成本2、固定成本具有的特征是( )。

A.固定成本总额的不变性B.单位固定成本的反比例变动性C.固定成本总额的正比例变动性D.单位固定成本的不变性E.固定成本总额变动性3、变动成本具有的特征是( )。

A.变动成本总额的不变性B.单位变动成本的反比例变动性C.变动成本总额的不变性D.变动成本总额的正比例变动性E.单位变动成本的不变性4、下列成本项目中,( )是酌量性固定成本。

管理会计第三章 习题答案

管理会计第三章  习题答案

第三章变动成本法本章练习题答案习题1假设某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A,20X1到20X3年三年的销量均为2 000件,各年的产量分别为2 000件、2 200件和1 800件。

A产品的单位售价为400元;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均为固定成本,两项费用之和各年均为80 000元;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为200元;固定制造费用为30 000元。

存货的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

要求:不考虑销售税金,请根据上述资料,分别采用固定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各年的税前利润。

答案:各年的利润计算如下表所示:习题2已知: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第一年、第二年的生产量分别为170 000件和140 000件,销售量分别为140 000件和160 000件,存货的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

每单位产品的售价为5元,生产成本资料如下:每件变动生产成本为3元,其中包括直接材料1.30元,直接人工1.50元,变动制造费用0.20元;固定制造费用每年发生额为150 000元。

变动销售与管理费用之和为销售收入的5%,固定销售与管理费用之和为65 000元,两年均未发生财务费用。

要求:(1)分别按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并确定第一年和第二年的税前利润。

(2)具体说明第一年和第二年分别按两种成本计算方法确定的税前利润产生差异的原因。

答案:(1)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第一年和第二年的税前利润下表:注:第一年生产成本=(3+150 000÷170 000)×170 000=660 000(元)第二年生产成本=(3+150 000÷140 000)×140 000=570 000(元)第一年期末存货成本=(3+150 000÷170 000)×30 000=116 471(元)第二年期末存货成本=(3+150 000÷140 000)×10 000=40 714(元)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第一年和第二年的税前利润见下表:(2)第一年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利润比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利润增加26 471元(56 471-30 000),是因为在完全成本法下,当年期末存货吸收了26 471元(150 000÷170 000×30 000)的固定制造费用并结转到第二年。

管理会计习题集答案(第三章)

管理会计习题集答案(第三章)

第三章变动成本计算计算题参考答案1、解:(1)全部成本计算法下的单位成本:单位成本=(20000+15000+20000)/5000+20000/5000=15(元)变动成本计算法下的单位成本:单位成本=(20000+15000+20000)/5000=11(元)单价=11/55%=20(元)(2)编制比较收益表:较损益表(I/S)单位:元(3)税前净利润相差4000元(10000—6000)原因:完全成本计算法中的期末存货中含有固定制造费用:差额=单位固定制造费用×存货增加量=4×1000=4000(元)2、解:(1)单位成本:完全成本法:Y1 =80+120000/2000=140(元)Y2=80+120000/4000=110(元)变动成本法:Y1=Y2=80元单价:sp=80/50%=160元(2)编制比较收益表:比较损益表(I/S)单位:元评价:通过以上比较收益表的对比,可以看出,永和公司第一年与第二年销售量相同,均为2000件;两个年度的销售单价均为160元,单位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总额都分别为80元和120000元。

只是由于第二年的产量是第一年的一倍,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全部成本法就会使第二年的税前净利润比第一年增加60000元(65000—5000),增长12倍,这很令人费解。

从这里也可以明显的反映出采用全部成本法来计算税前净利润,会促使人们片面追求产量,盲目生产社会不需要的产品,其结果是仓库积压、财政虚收。

但是同样的数据如采用变动成本法,只要两个年度的销售量相同,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总额不变,则两个年度的税前净利都是5000元,业绩相同。

正因为变动成本法能促使管理当局重视销售环节,防止盲目生产,故我们认为变动成本法较为合理。

3、解:(1)完全成本法:2001年单位成本=8+24000/8000=11元2002年单位成本=8+24000/10000=10.4元(2)原因在于第二年期末存货分摊了固定制造费用=2000×(24000/10000)=4800(元)(3)损益表(I/S)单位:元(4)变动成本法下的贡献式损益表较为合理。

管理会计第3章习题答案

管理会计第3章习题答案

第3章 本量利分析2、变动成本率(VC ’)=变动成本总额/销售收入×100%=单位变动成本/销售单价×%(1)2007年的销售量为:V =6000÷12=5000(件)由于:VC ’=40%,VC =12元所以:SP =12÷40%=30(元)又由:P =V ×(SP -VC )-FC得:FC =V ×(SP -VC )-P =5000×(30-12)-18000=72000(元)2007年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量为:V =FC/(SP -VC )=72000÷(30-12)=4000(件)(2)由于2008年维持销售单价和变动成本率不变,所以单位变动成本保持不变。

2008年的利润为:P =V ×(SP -VC )-FC=5000×(1+8%)×(30-12)-72000=5400×18-72000=252000(元)3、(1)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P +FC )/(SP -VC )=(100000+50000)/(80-50)=5000(件)(2)方法一:根据敏感系数的计算式,以当年有关数据为基础,计算各因素的敏感系数。

)4000 1.71700004000 4.577000040005.86700005.7170000V SP VC P V SP P V VC P FC P ⨯⨯==⨯⨯⨯⨯(-(80-50)销售量的敏感系数=80单价的敏感系数===0单位变动成本的敏感系数=-=-=-20000固定成本的敏感系数=-=-=-0方法二:根据敏感系数的定义,先计算各变量增加10%时利润的变动率,再计算各变量的敏感系数。

例如:当销售量增加10% P ×100.70000. 1.71⨯时,利润为:=4000(1+10%)(80-50)-5 000 =82 000(元)82000-70000利润的增长率为:%=1714%根据敏感系数的定义1714%销售量的敏感系数==10%方法三:根据敏感系数的定义,先计算为实现目标利润各单一因素变动的百分比,再计算各因素的敏感系数。

《管理会计》习题3(参考答案)

《管理会计》习题3(参考答案)

《管理会计》习题3一、单项选择题1.在本量利分析中,必须假定产品成本的计算基础是( B )。

A.完全成本法B.变动成本法C.吸收成本法D.制造成本法2.进行本量利分析,必须把企业全部成本区分为固定成本和( D )。

A.税金成本B.材料成本C.人工成本D.变动成本3.按照本量利分析的假设,收入函数和成本函数的自变量均为同一个( D )。

A.销售单价B.单位变动成本C.固定成本D.产销量4.计算贡献边际率,可以用单位贡献边际去除以( A )。

A.单位售价B.总成本C.销售收入D.变动成本5.下列指标中,可据以判定企业经营安全程度的指标是( C )。

A.保本量B.贡献边际C.保本作业率D.保本额6.当单价单独变动时,安全边际( C )。

A.不会随之变动B.不一定随之变动C.将随之发生同方向变动D.将随之发生反方向变动7.已知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单位变动成本为每件45元,固定成本总额60,000元,产品单价为120元,为使安全边际率达到60%,该企业当期至少应销售的产品为( A )。

A.2000件B.1333件C.800件D.1280件8.已知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单价5元,单位变动成本3元,固定成本总额600元,则保本销售量为( B )。

A.200件B.300件C.120件D.400件9.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单位变动成本是36元,固定成本总额4 000元,产品单位销售价格56元,要使安全边际率达到50%,该企业的销售量应达到(A )。

A .400件B.222件C.143件D.500件10.根据本量利分析原理,只提高安全边际而不会降低保本点的措施是( B )。

A.提高单价B.增加产量C.降低单位变动成本D.降低固定成本11.某公司生产的产品,其保本量为20万件,单价2元,贡献边际率为40%,其固定成本为(D )。

A .50万元B.100万元C.8万元D.16万元12.已知某企业本年目标利润为2 000万元,产品单价为600元,变动成本率为30%,固定成本总额为600万元,则企业的保利量为( A )。

管理会计课后习题学习指导书习题答案第三章

管理会计课后习题学习指导书习题答案第三章

管理会计课后习题学习指导书习题答案第三章V:1.0 精选管理方案管理会计课后习题书习题答案第三章2020- -6 6- -8 8管理会计课后习题书习题答案第三章课后练习思考题 1.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有哪些说明它们的具体含义。

答:(1)相关范围假设,即本-量-利分析中对成本性态的划分都是在一定的相关范围之内的。

相关范围假设同时又包含了“期间”假设和“业务量”假设两层含义。

(2)模型线性假设。

具体包括:固定成本不变假设;变动成本与业务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销售收入与销售数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

(3)产销平衡假设。

由于本-量-利分析中的“量”指的是销售数量而非生产数量,在销售价格不变的情况下,这个量也就是销售收入。

本-量-利分析的核心是分析收入与成本之间的对比关系。

但产量这一业务量的变动无论是对固定成本还是变动成本都可能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当然也会影响到收入与成本之间的对比关系。

所以从销售数量的角度进行本-量-利分析时,就必须假定产销关系平衡。

(4)品种结构不变假设。

本假设是指在一个多品种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中,各种产品的销售收入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不会发生变化。

上述假设的背后都暗藏着一个共同的假设,就是:假设企业的全部成本可以合理地或者说比较准确地分解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

2.盈亏临界点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中有什么作用试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答: 盈亏临界点是指企业的经营规模(销售量)刚好使企业达到不盈不亏的状态。

盈亏临界点分析就是根据成本、销售收入、利润等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预测企业在怎样的情况下达到不盈不亏的状态。

盈亏临界点分析所提供的信息,对于企业合理计划和有效控制经营过程极为有用,如预测成本、收入、利润和预计售价、销量、成本水平的变动对利润的影响等等。

应该指出的是,盈亏临界点分析是在研究成本、销售收入与利润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除了销售量因素外,销售价格、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等因素的变动,同样可以使企业达到不盈不亏的状态,只不过在进行盈亏临界点分析时,某一因素与其他因素之间表现为互为因果关系。

管理会计练习及答案

管理会计练习及答案

第三章变动成本法(课后作业)年级专业姓名学号1、如果一个会计期间内存货水平上升了,那么()。

A、完全成本法下营业利润比变动成本法下少B、完全成本法下营业利润比变动成本法下多C、完全成本法下营业利润与变动成本法下相同D、对营业利润的影响无法确定2、区分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下营业利润的差异的一个可能方法是()。

A、产量的变动B、销量的变动C、销售额的变动D、期末存货中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减去期初存货中的固定性制造费用3、在变动成本法下,如果管理者的奖金与营业利润有关,那么通过增加库存水平会()。

A、增加管理者的奖金B、减少管理者的奖金C、对管理者的奖金没有影响D、不一定4、关于完全成本法,在单价和成本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管理者可以通过生产计划来操纵营业利润B、销售量比上期增加时,营业利润可能会比上期减少C、前后期产量和销量都不变时,营业利润可能会发生变化D、营业利润仅仅与销量有关,不受生产计划的影响5、假设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连续3年的产量均为8 000件,销量分别为8 000,6 000,9 000件,产品单价12元,生产成本(单位变动成本5元,固定性制造费用24 000元),销管费全部为固定成本,每年发生额为25 000元。

存货按加权平均法计价。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分别采用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确定各年的税前利润,并具体说明各年两种方法下税前利润产生差异的原因。

6、假设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单位变动成本6元,产品单价15元,每月固定性制造费用40000元,每单位产品的变动推销成本为1元,固定管理费用为15 000元,已知月初无产成品存货,当月产量为10 000件,销量为8 500件。

要求:以变动成本法计算当月的税前利润,并在此基础上调整计算完全成本法下的税前利润。

第四章本量利分析(课后作业)年级专业姓名学号1、假设光明工厂只生产销售一种甲产品,本年度单位变动成本6元,变动成本总额84000元,共获净利18000元,若该工厂计划与下年度销售单价不变,变动成本率仍维持本年度的40%。

管理会计 及答案

管理会计 及答案

管理会计及答案第三次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预测中,()处于先导地位,它对于指导其他预测起着决定性作用。

A利润预测B成本预测C资金预测D销售预测2.在指数平滑法中,平滑系数a的取值范围为()。

A 0.3<a<0.7B 0<a<1C -∞<a<+∞D -1<a<13.某公司计划在明年实现销售收入200000元,销售税率8%,明年的目标利润为30000元,则企业的目标成本为()。

A 170000元B 167600元C 154000元D 140000元4.当利润实现最大化时,边际成本与边际收入的关系是()。

A 边际收入大于边际成本B 边际收入小于边际成本C 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D 边际收入与边际成本无关5.某人有现金10000元,若他购买企业债券,年息为10%,若购买金融债券,则年息12%,那么他购买企业债券的机会成本是()。

A 1000元B 1200元C 200元D 800元6.如果把不同产量作为不同方案理解的话,边际成本实际上就是不同方案形成的()。

A 相关成本B 沉没成本C 差量成本D 付现成本7.某企业在六年前购置一台机床,账面价值18000元,拟报废清理或修理后作价出售,假定报废后得残值1200元,进行修理则需花费4000元,修理后作价8000元,那么其中的沉没成本为()。

A 18000元B 1200元C 4000元D 8000元8.设一生产电子器件的企业为满足客户追加订货的需要,增加了一些成本开支,其中()是专属固定成本。

A 为及时完成该批产品生产,需要购入一台新设备B为及时完成该批追加订货,需要支付职工加班费C 为生产该批产品,机器设备增加的耗电量D 该厂为生产该批产品及以后的生产,租用一间新厂房。

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因素对产品成本有影响的是()。

A 直接材料消耗变动B 销售费用变动C 直接材料价格变动D 工资水平变动E 劳动生产率变动2.在相关范围内,产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的差量成本与()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页眉内容《管理会计》习题3一、单项选择题1.在本量利分析中,必须假定产品成本的计算基础是( B )。

A.完全成本法B.变动成本法C.吸收成本法D.制造成本法2.进行本量利分析,必须把企业全部成本区分为固定成本和( D )。

A.税金成本B.材料成本C.人工成本D.变动成本3.按照本量利分析的假设,收入函数和成本函数的自变量均为同一个( D )。

A.销售单价B.单位变动成本C.固定成本D.产销量4.计算贡献边际率,可以用单位贡献边际去除以( A )。

A.单位售价B.总成本C.销售收入D.变动成本5.下列指标中,可据以判定企业经营安全程度的指标是( C )。

A.保本量B.贡献边际C.保本作业率D.保本额6.当单价单独变动时,安全边际( C )。

A.不会随之变动B.不一定随之变动C.将随之发生同方向变动D.将随之发生反方向变动7.已知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单位变动成本为每件45元,固定成本总额60,000元,产品单价为120元,为使安全边际率达到60%,该企业当期至少应销售的产品为( A )。

A.2000件B.1333件C.800件D.1280件8.已知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单价5元,单位变动成本3元,固定成本总额600元,则保本销售量为( B )。

A.200件B.300件C.120件D.400件9.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单位变动成本是36元,固定成本总额4 000元,产品单位销售价格56元,要使安全边际率达到50%,该企业的销售量应达到(A )。

A .400件B.222件C.143件D.500件10.根据本量利分析原理,只提高安全边际而不会降低保本点的措施是( B )。

A.提高单价B.增加产量C.降低单位变动成本D.降低固定成本11.某公司生产的产品,其保本量为20万件,单价2元,贡献边际率为40%,其固定成本为(D )。

A .50万元B.100万元C.8万元D.16万元12.已知某企业本年目标利润为2 000万元,产品单价为600元,变动成本率为30%,固定成本总额为600万元,则企业的保利量为( A )。

A.61 905 B.14 286 C.50 000 D.54 00013.下列因素单独变动时,不对保利点产生影响的是( C )。

A.成本B.单价C.销售量D.目标利润14.已知企业某产品的单价为2 000元,目标销售量为3 500件,固定成本总额为100 000元,目标利润为600 000元,则企业应将单位变动成本的水平控制在( D )。

A.1500元/件B.1667元/件C.1000元/件D.1800元/件15.在销售量不变的情况下,保本点越高,能实现的利润( B )。

A.越多B.越少C.不变D.越不确定16.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B )。

A.贡献边际率+作业率=1B.贡献边际率+变动成本率=1C贡献边际率+安全边际率=1 D.变动成本率+安全边际率=117.保本点的销售量(实物单位)的计算是以(B )。

A.固定成本/贡献边际率B.固定成本/单位产品贡献边际C.固定成本/安全边际率D.固定成本/安全边际18.如果产品的单价与单位变动成本上升的百分比相同,其他因素不变,则保本点销售量(C )。

A.不变B.上升C.下降D.不确定二、多项选择题1.安全边际指标包括的内容有(ABC )。

A.安全边际量B.安全边际额C.安全边际率D.保本作业率E.贡献边际率2.保本点的表现形式包括( AB )。

A.保本额B.保本量C.保本作业率D.变动成本率E.贡献边际率3.下列各项中,可据以判定企业是否处于保本状态的标志有(ABC )。

A.安全边际率为零B.贡献边际等于固定成本C.收支相等D.保本作业率为零E.贡献边际率等于变动成本率4.下列各式计算结果等于贡献边际率的有(ABCE )。

A.单位贡献边际/单价B.1-变动成本率C.贡献边际/销售收入D.固定成本/保本销售量E.固定成本/保本销售额5.贡献边际除了以总额的形式表现外,还包括以下表现形式(AD )。

A.单位贡献边际B.税前利润C.营业收入D.贡献边际率E.净利润6.下列因素中,其水平提高会导致保利点升高的有( ABC )。

A.单位变动成本B.固定成本总额C.目标利润D.销售量E.单价7.下列指标中,会随单价同方向变动的有( DE )。

A.保本点B.保利点C.变动成本率D.单位贡献边际E.贡献边际率8.下列指标中,会随着单价变动反方向变动的有(ABC )。

A.保本点B.保利点C.变动成本率D.单位贡献边际E.安全边际率9.下列各项中,有可能成立的关系有(ABCD )。

A.贡献边际率大于变动成本率B.贡献边际率小于变动成本率C贡献边际率+变动成本率=1 D贡献边际率和变动成本率都大于零E.贡献边际率和变动成本率同时小于零三、计算分析题1.某企业保本点的月销售额为50 000元,在其他指标不变而固定成本增加5 000元时,为了实现保本需要增加销售额8 000元。

要求计算:(1)原固定成本总额;(2)贡献边际率;(3)变动成本率。

(1)因为保本点的销售收入=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变动前:50 000=原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变动后:50 000+8 000=原固定成本+5000边际贡献率联立解方程组,则固定成本=31 250元。

(2)由前述方程组,也可得贡献边际率=62.5%。

(3)变动成本率=1-贡献边际率=37.5%。

2.某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售价每件8元,月初月末产成品存货成本不变,总成本与销售额之间的函数关系为:月总成本=180+0.625×月销售额。

要求:(1)计算贡献边际率、盈亏临界点销售量、销售100件产品时的安全边际销售量和营业利润、目标利润为150元时的销售额;(2)如果单位变动成本提高1元,售价应定为多少,才能保持原来的贡献边际率?2.(1)以y表示每月总成本,x表示每月的销售量,故总成本与销售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180+0.625╳8x=180+5x产品贡献边际率=(8-5)÷8=37.5%保本点销售量=180÷(8-5)=60件销售100件产品时的安全边际销售量=100-60=40件目标利润为150元时的销售额=(150+180)÷37.5%=880元(2)单位变动成本提高1元,即5+1=6元,为保持原来的贡献边际率,单价应提高到6÷(1-37.5%)=9.6元3.甲产品单位售价为3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21元,固定成本为450元。

要求:(1)计算保本点销售量;(2)若要实现目标利润180元的销售量是多少?(3)若销售利润为销售额的20%,计算销售量;(4)若单位产品变动成本增加2元,固定成本减少170元,计算此时的保本点销售量;(5)就上列资料,若销售量为200件,计算单价应调整到多少元可以实现利润350元。

假定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不变。

3.(1)保本点销售量=4503021-=50件(2)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4501803021+-=70件(3)设销售量为x,则 20%╳30x=30x-21x-450,解得x=150件(4)保本点=45017030(212)--+=40件(5)设单价为p,则:350=200p-200╳21-450 解得p=25元4.已知某公司生产A、B、C、三种产品,其固定成本总额为19 800元,有关资料如下:要求:(1)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该厂的综合保本销售额及各产品的保本销售量;(2)计算该公司的营业利润。

A、B、C产品的销售比重分别为60%,7.5%和32.5%,综合贡献边际率=60%╳20%+7.5%╳40%+32.5%╳30%=24.75%综合保本额=19 800÷24.75%=80 000元,A产品的保本量=80 000╳60%÷2 000=24件 B产品的保本量=80 000╳7.5%÷500=12件 C产品的保本量=80 000╳32.5%÷1 000=26件(2)营业利润=(2 000-1 600)╳60+(500-300)╳30+(1 000-700)╳65-19 800=29 700元5.某公司生产和销售A、B两种产品,单位售价A产品为5元,B产品2.50元,A产品贡献边际率为40%,B产品贡献边际率为30%,全月固定成本72 000元。

要求:(1)设本月份各产品的预计销售量A产品30 000件,B产品40 000件,请计算以下指标:保本点销售额;A、B两种产品的保本点销售量;用金额表示的安全边际;本月的预计利润;(2)设本月增加广告费9 700元,可使A的销售量增加到40 000件,而B的销售量下降到32 000件,请具体分析采取这一措施是否合算;(3)根据上述第二项的有关数据,重新计算保本点销售额。

5.(1)全部产品的销售总额=30 000╳5+40 000╳2.50=250 000元A产品的销售比重=150000250000=60%,B产品的销售比重=100000250000=40%加权贡献边际率=40%╳60%+30%╳40%=24%+12%=36%保本点销售额=7200036%=200 000元A产品的保本点销售量=20000060%5⨯=24 000件B产品的保本点销售量=20000040%2.50⨯=32 000件安全边际额=250 000-200 000=50 000元本月预计利润=30 000╳5╳40%+40 000╳2.50╳30%-72 000=18 000元(2)增加广告费后的预计利润=40 000╳5╳40%+32 000╳2.50╳30%-(72 000+9 700)=22 300元,可见,增加广告费后的预计利润比未增加广告费时的预计利润增加了4 300元(22 300-18 000),所以,采取这一措施是合算的。

(3)销售总额=40 000╳5+32 000╳2.50=280 000元A产品的销售比重=200000280000=71.4%,B产品的销售比重=80000280000=28.6%加权的贡献边际率=40%╳71.4%+30%╳28.6%=37.2%保本点销售额=72000970037.2%+=219 624元6.假定有四个公司,均为多产品生产企业。

这四个公司分别在过去一年中的损益情况如下表所示。

损益资料单位:元要求:根据变动成本法完成上述标号的空白表格。

单位:元损益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