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玉米、水稻、大豆、小麦
201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7121万吨

201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7121万吨作者:来源:《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2011年第12期2011年,党中央和国务院进一步加大粮食生产扶持力度,各级政府积极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科技支撑力度明显加大,农业气候条件总体偏好,我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粮食总产量登上5.5亿吨新台阶。
初步统计,201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7121万吨,比2010年增产2473万吨,增长4.5%。
一、2011年粮食生产的主要特点201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57121万吨,创造了新的历史纪录,达到了2020年粮食产能规划水平。
与以往的恢复性大幅度增产不同,2011年的粮食大幅度增产是在2010年粮食产量较大幅度恢复性增产、产量基数很高的基础上实现的,来之不易。
总结2011年的粮食生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夏粮、早稻、秋粮季季增产2011年,各级政府抓粮食生产始终不放松,实现了夏粮、早稻、秋粮生产季季增产,是近些年来少有的。
全国夏粮总产量12627万吨,比去年增产312万吨,增长2.5%;早稻总产量3276万吨,比去年增产143万吨,增长4.5%;秋粮总产量41218万吨,比去年增产2018万吨,增长5.1%。
(二)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作物总产量超5亿吨2011年,全国三大粮食作物总产量超过5亿吨,达到51045万吨。
稻谷总产量突破2亿吨大关,达到20078万吨,比去年增产503万吨,增长2.6%;小麦总产量11792万吨,比去年增产274万吨,增长2.4%;玉米总产量19175万吨,比去年增加1450万吨,增长8.2%。
玉米大幅度增产使我国粮食生产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
(三)九成以上增产来自粮食主产区2011年,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区)[注]粮食总产量达到43422万吨,比2010年增产2238万吨,增长5.4%,占全国总增产量的90.5%。
粮食主产区的稳产增产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上升到76%。
201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7121万吨

2 1年 全 国粮 食总 产量 5 1 1 0 1 72 万吨 ,创造 了新 的 历 史 纪 录 ,达 到 了2 2 年 粮食 产 能 规 划水 平 。与 以 00
产量 占全国总增产量的5 %。其 中黑龙江增产5 8 6 5 万
吨 ,增长 l .%,吉 林 增产 3 9 吨 ,增 长 1 .%, 11 2万 16
吨 ,增长 1 .%。 06 粮 食 产量超 5 万吨 的黑 龙江 、河 南 两省 ,2 1 千 0 1
年的粮食生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年粮食生产更上一 层楼 ,粮食总产量分别达N5 7 51
万吨 和54 万吨 ,双 双登 上50 万吨 新 台阶 。 53 50
( 夏粮 、早稻 、秋粮季季增产 一)
2 年全 国粮食总产 量达到5 0 1 1 1 7 2 万吨 1
2 1年 ,党 中央 和 国务 院 进一 步 加 大粮 食 生 产 0 1
( 九成 以上增产来 自粮食主产区 三)
2 1 年 ,全国1 个粮食 主产省( 啦粮食总产 0 1 3 区)
量 达  ̄ 4 4 2 吨 ,L2 1 年 增 产 2 3 万 吨 ,增 长 ] 13 2 万 L 00 28
24 .%;玉 米 总 产 量 1 15 吨 ,比去 年 增  ̄ 1 5 万 97万 N40 吨 ,增 长 8 2 .%。玉米 大 幅 度增 产使 我 国粮 食 生 产结 构得 到进 一步 改善 。
/^、
农产品加工业 7
( 政策推动力度加大 一)
随着粮食生产稳定增产行动的推进 ,2 1 年国 01
2 1年 ,各级 政 府 抓粮 食 生 产 始 终不 放 松 ,实 0 1
( 个别地 区减产 四) 主要受 气候影响 ,贵州和重庆全年粮食总产量
2011年全国粮食产量公报

国家统计局关于2011年粮食产量数据的公告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1个省(区、市)农业生产经营户的抽样调查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全面统计,2011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粮食总产量如下:一、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10572千公顷,比2010年增加696千公顷,增长0.6%。
二、全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5166公斤/公顷,比2010年增加192公斤/公顷,提高3.9%。
三、全国粮食总产量57121万吨(11424亿斤),比2010年增产2473万吨(495亿斤),增长4.5%。
国家统计局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日2011年各地区粮食总产量粮食产量调查制度和方法的说明全国粮食总产量为31个省(区、市)夏粮、早稻和秋粮产量的总和。
粮食产量的统计采取主要品种抽样调查,小品种全面统计相结合的方法,由国家统计局各调查总队组织实施。
抽样调查对象是农业生产经营户,调查的主要粮食品种有稻谷、小麦和玉米。
通过以省为总体抽选的具有代表性的村民小组、农户和地块开展调查,播种面积调查是在调查时点上对样本区内所有农作物进行清查,单位面积产量调查则采用实割实测的方法,进而推算各主要粮食品种的实际播种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两个结果相乘获得产量数据。
农业生产经营户生产的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产量的95%以上。
目前粮食产量抽样调查在848个国家调查县中开展,农作物播种面积调查抽取8890个村民小组、48万农户,稻谷、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调查抽取8890个村民小组、6万多地块,由国家统计局基层调查队调查人员和辅助调查员按夏粮、早稻和秋粮三个收获季节开展现场调查工作。
实割实测是在各主要品种粮食收获前,按照《农产量抽样调查制度》,在调查村中由基层调查员对粮食种植地块逐块进行踏田估产、排队,抽取一定数量样本地块并做出标记,待收割期时由各县级调查队员或者辅助调查员对抽中地块进行放样、实际割取样本,再通过脱粒、晾晒、测水杂、称重、核定割拉打损失等环节,计算出地块单产。
2011强农惠农政策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从今年新粮上市起,白小麦(三等,下同)、红小麦、混合麦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每斤0.95元、0.93元、0.93元,比2010年均提高0.05元、0.07元0.07元。
从今年新粮上市起,继续在稻谷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并适当提高最低收购价水平。
每斤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1.02元、1.07元、1.28元,比2010年分别提高0.09元、0.1元、0.23元。
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政策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均按照核定到户的面积进行补贴,水稻直补每亩补贴20元,农资综合直补每亩补贴81.5元。
农作物良种补贴的种类包括水稻、小麦、玉米、棉花、油菜共5种,水稻、棉花每亩补贴15元,小麦、油菜、玉米每亩补贴10元。
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进一步扩大补贴种类,补贴品目扩大到12大类57个品目机具。
离心泵、潜水泵2个品目机具限在我省冬小麦主产区(包括徐州、淮安、盐城、连云港、宿迁、南通、泰州、扬州8个市)补贴。
半喂入收割机、全喂入收割机加切碎装置2个品目机具仅限报废更新补贴。
补贴资金实行定额补贴办法,即同一种类、同一档次农业机械实行统一的补贴标准。
定额补贴按不超过市场平均价格30%测算,插秧机、秸秆捡拾压捆机按不超过市场平均价格40%测算,单机补贴限额不超过5万元。
100马力以上拖拉机补贴限额不超过12万元。
各补贴产品型号的具体补贴额以江苏省2011年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目录为准。
补贴对象为我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而购置农业机械的农牧渔民、农场(林场)职工和直接从事农机作业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含农林场圃)。
对于已经报废老旧农机并取得《农业机械报废证明》的农民,可优先补贴。
步进式和乘坐式插秧机、育秧播种机和油菜收割机4种机具执行补贴的截止时间为2011年6月30日,其他补贴机具执行补贴的截止时间为2011年11月15日。
农村教育有关政策从2011年春季学期起,继续对包括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内的所有学生免收作业本费。
2011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5.7亿吨比去年增长4.5%

2011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5.7亿吨比去年增长4.5%政策推动和科技应用是粮食增产的基础2011年,各级政府积极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对粮食生产的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高产作物种植面积增加,为夺取粮食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政策推动力度加大随着粮食生产稳定增产行动的推进,2011年国家主要用于粮食的农业“四补贴”规模扩大到1406亿元,比去年增长17%,对粮油生产大县的奖励资金增加到225亿元,增长21.6%。
同时国家对小麦、稻谷的最低收购价格每50公斤分别提高5-7元和9-23元。
这些扶持粮食生产政策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各级政府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各地积极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抓播种面积、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为粮食的丰收奠定了基础。
广大农民也积极配合,千方百计扩大种植面积,增加对粮食生产的投入。
全国在50个县、500个乡镇试点推行整建制高产创建活动,起到了明显的带动作用。
农业科技应用推动粮食单产大幅度提高2011年,全国粮食单产达到5166公斤/公顷,比2010年提高了192公斤/公顷,提高幅度达3.9%。
全国因单产提高增产粮食2127万吨,对增产的贡献率达到85.8%。
促使单产提高的各种因素中,农业科技应用发挥了重大作用。
2011年,各地积极抓农业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良种的推广与普及、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玉米地膜覆盖等新栽培技术、新农艺的应用,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为粮食稳定增产做出重要贡献。
据科技部反映,我国粮食作物的良种覆盖率已经达到95%,良种对我国粮食作物增产的贡献率达到35%以上。
据农业部统计,2011年小麦“一喷三防”推广到1330多万公顷,比去年增加近200万公顷,玉米地膜覆盖面积达到600万公顷,比去年增加40万公顷;全年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4400万公顷次,比去年增加960万公顷次。
特别是内蒙古、东北及西北部分地区积极推广的玉米膜下滴灌技术,增产效果十分明显。
2011年农作物全年播种面积

100 22190 3390 6600 2200 1320 1320
1950
290 310 600 750
280 300 210 90 660 660
黄甫镇 31000 24500
14200 6600
600 7000
4800 1400 3400
5500 4900 600 4000
3100
400 500 400
39
140
20 60 40 20 4310 4000
田家寨 50450 42150
17150 2200
150 3300 11500
10000 2000 7000 1000 15000 12000 3000 4400
1000 100 1800 1500
1000 1900 1200 700 1000 100
600 1200 1100
300 300
麻镇 19898 14646
9650 5350
500 1400 2300 100
670
670
4326 4120 206 2163
1751 412
50
773 2266 1650 616
墙头 18415 7689
4395 2480
1165 750
1168 560 583 25 2126 1069 1057 3276
9810 3500
182 4432 1518 178 1890 1700 190
3560 3500 60 500
200 300
200 30
358 300
新民镇 26510 218 300 4300
2800 300 4560 4200 360 260
向日 葵
2011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情况

2011年我国农产品进出⼝情况发布时间:2012年02⽉07⽇ 2011年,我国农产品进出⼝总额为1556.2亿美元,同⽐增长27.6%。
其中,出⼝607.5亿美元,同⽐增长23.0%;进⼝948.7亿美元,同⽐增长30.8%。
贸易逆差为341.2亿美元,同⽐扩⼤47.4%。
⼀、⾕物进⼝量减额增,⽟⽶进⼝量增⼀成⼀、⾕物进⼝量减额增,⽟⽶进⼝量增⼀成 2011年,⾕物进⼝544.7万吨,同⽐下降4.6%;进⼝额20.4亿美元,同⽐增长33.8%。
出⼝121.5万吨,同⽐下降2.3%;出⼝额8.1亿美元,同⽐增长17.1%。
⼩麦[1]:进⼝125.8万吨,同⽐增长2.2%。
出⼝32.8万吨,同⽐增长18.4%; ⽟⽶[2]:进⼝175.4万吨,同⽐增长11.5%。
出⼝13.6万吨,同⽐增长6.9%; 稻⾕和⼤⽶[3]:进⼝59.8万吨,同⽐增长54.0%。
出⼝51.6万吨,同⽐下降17.1%; ⼤麦:进⼝177.6万吨,同⽐下降25.0%。
⼆、棉花进⼝量增⼀成额增六成,⾷糖进⼝量增六成额翻番 ⼆、棉花进⼝量增⼀成额增六成,⾷糖进⼝量增六成额翻番 棉花:2011年,进⼝356.6万吨,同⽐增长14.0%;进⼝额96.8亿美元,同⽐增长65.5%。
⾷糖:2011年,进⼝291.9万吨,同⽐增长65.3%;进⼝额19.4亿美元,同⽐增长114.6%。
⾷⽤油籽进⼝出现下降,⾷⽤植物油进⼝量减额增三、⾷⽤油籽进⼝出现下降,⾷⽤植物油进⼝量减额增 三、 ⾷⽤油籽:2011年,进⼝5481.8万吨,同⽐下降3.9%;进⼝额314.8亿美元,同⽐增长18.7%。
出⼝91.2万吨,同⽐增长3.9%;出⼝额14.4亿美元,同⽐增长22.3%。
贸易逆差300.4亿美元,同⽐扩⼤18.5%。
其中,⼤⾖进⼝5264.0万吨,同⽐下降3.9%,油菜籽进⼝126.2万吨,同⽐下降21.1%。
⾷⽤植物油:2011年,进⼝779.8万吨,同⽐下降5.6%;进⼝额90.1亿美元,同⽐增长25.8%。
2011年高考政治热点话题:物价上涨

2011年高考政治热点话题:物价上涨一)农产品涨价【热点背景】今年以来,农产品价格总体呈上涨态势,粮食、棉花、生鲜乳价格屡创新高。
7月份,稻谷、小麦、玉米价格分别为119.4元、101.6元和101.3元,均为历史最高。
随着农产品涨价潮的出现,一系列诸如“蒜你狠”、“豆你玩”、“辣翻天”等网络热词诞生,对“疯狂的菜价”进行调侃。
据商务部监测,7月份蔬菜价格同比上涨49.7%,鸡蛋价格同比上涨9.3%,猪肉价格同比上涨4%。
今年后几个月,受成本上升、通胀预期、国际粮价上涨等因素影响,多数农产品价格将维持上行态势。
09月02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通知》,提出七项具体措施,表明中央对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
《通知》对农业部、商务部、工商总局、发改委、铁道部、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及各级地方政府提出具体要求及行动措施,以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价格基本稳定。
近日,针对价格异常波动时期恶意囤积、哄抬价格、串通涨价等行为,国家发改委给予了严厉打击。
继7月1日发改委开出最高100万元的四笔哄抬农产品价格罚单后,13日,又公布了《关于市场价格异常波动时期价格违法行为处罚的特别规定(征求意见稿)》,拟对这些价格违法行为的经营者处以最高200万元的罚款。
【知识链接】该怎样看待农产品价格上涨问题?一、原因分析①自然因素不可回避,本轮价格上涨,市场供需是主要因素。
农产品涨价与自然灾害较多有关,西南地区大旱、中东部地区持续低温,蔬菜、大蒜、绿豆的生产、供应受到较大影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农产品需求将呈刚性增长,而耕地、水等资源瓶颈将越来越紧。
②流通成本是菜价上涨重要推手。
蔬菜生产基地从大城市郊区逐步转向外地农村,流通环节增多、流通领域层层倒手批发、层层加码加价;运输成本增加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也是重要原因。
③市场信息不畅、蔬菜产销的组织化程度低,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国家宏观调控不及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玉米、水稻、大豆、小麦
良种补贴实施方案
按照农业部、财政部联合下发的《2011年中央财政农作物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指导意见》(农办财〔2011〕24号)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吉林省财政厅联合下发吉农农字〔2011〕142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制定九台市2011年玉米、水稻、大豆、小麦、棉花良种补贴实施方案如下。
一、基本原则
(一)全覆盖原则。
对全市范围内符合本方案规定种植的玉米、水稻、大豆、小麦实行良种补贴全覆盖,按照实际种植面积全部补贴。
(二)品种择优原则。
优先选择高产优质适应性好、符合生产需要、市场前景较好的品种。
(三)品种公开推介原则。
在符合国家有关扶持政策的前提下,省农业委员会确定主导品种并通过有效渠道公开向社会发布。
(四)农民自愿购种原则。
各级农业部门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基础上,积极引导农民选择使用推介的品种,但不得采取强制手段干预农民自愿选种。
(五)属地管理原则。
良种补贴工作实行属地化管理。
农民[各类农、牧、林场(以下简称农场)职工]申报良种补贴必须向耕地所属村的村委会申报,村委会不得接受在所属耕地以外耕种农户的申报;各类农场不管隶属哪个系统部门,良种补贴工作统一到九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申报。
二、补贴范围、标准及品种
(一)补贴范围。
在全市行政区域内的耕地上按照实际种植面积全部补贴。
在草原、荒山、荒坡、滩涂等违规开垦的耕地上种植的玉米、水稻、大豆小麦不纳入补贴范围。
(二)补贴方式。
采取现金直接补贴方式,实行良种推介、自愿购种、直接发放。
(三)补贴标准。
玉米、大豆、小麦良种补贴标准为每亩10元;水稻良种补贴标准为每亩15元。
(四)补贴对象。
对生产中使用玉米、水稻、大豆、小麦良种的农民(农场职工)给予补贴。
(五)补贴品种。
凡种植经过审定通过的玉米、水稻、大豆、小麦品种(不含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已确定的退出品种),均可作为良种给予补贴。
种植未经审定和过期淘汰品种不享受补贴。
三、工作程序
(一)补贴面积确认程序
1、农户申报。
春耕播种及水稻插秧结束后,农户将本年度使用良种实际种植玉米、水稻、大豆、小麦面积和品种据实向村委会申报(农场职工向所在农场申报)。
农户申报要以户主姓名,一户一申报。
农户申报截止时间为6月20日。
2、村委会登记、核实、公示。
村委会将农户申报面积和品种进行汇总登记并进行逐户核实。
农户经核实后的种植面积、补贴金额和品种,由村委会进行7天以上公示,公示要以自然屯为单位,公示地点和形式要方便农民观看。
公示时间、地点要通过有效形式通知到所有农户(农场职工)。
公示结束群众无异议后,由村委会上报乡(镇、街道)政府。
各农场自行组织公示。
此环节工作要在6月30日前完成。
3、乡(镇)政府把关核查。
乡(镇、街道)政府(农场)组织力量对农户(农场职工)申报面积进行核查,经核查后,以农户为单位分村进行汇总造册(打印)。
并将本辖区内的种植面积和品种以农户为单位上报九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财政局,并上报电子版。
此环节工作要在 7月20日前完成。
4、九台市农业局、财政局汇总审核。
九台市农业局、财政局将各乡(镇、农场)上报的种植面积和品种进行汇总审核,并报经九台市政府审定。
此环节工作要在 8月10日前完成。
5、省农委、省财政厅联合上报补贴面积。
九台市上报的良种补贴面积和品种在经市(州)农委认定的基础上,由省农委、省财政厅进行汇总审核后,联合行文上报国家农业部和财政部。
此环节上报工作要在11月20日前完成。
(二)补贴资金拨付及兑现
2011年良种补贴资金已由省财政根据九台市2010年玉米、水稻、大豆、小麦良种补贴面积,于2010年11月预拨到九台市财政部门。
今年8月底前,九台市良种补贴面积确认后,由九台市财政部门将补贴资金下拨到乡(镇)财政所,由乡(镇)财政所依据补贴清册将补贴资金兑付到农户。
9月10日前,各乡镇要将良种补贴面积核查情况及补贴资金兑付情况,以九台市农业、财政部门联合行文的形式上报省农委、省财政厅。
当年如有良种补贴资金缺口问题,由当地财政先行垫付,年底待国家清算资金到位后,按照多退少补原则,由省财政与各地进行结算。
有
条件的地方,可以通过“一卡通”形式向农民直接发放。
农民携带身份证(或户口簿)领取良种补贴资金。
同时保存好原始凭据备查。
为防止截留挪用良种补贴资金,各财政所必须直接向农民发放补贴资金,不得委托村委会及其它经济组织代发补贴资金。
四、保障措施及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九台市农作物良种补贴工作领导小组,市农业局局长、市财政局局长任组长,市农业局分管副局长,市财政局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有关科室为成员,负责组织领导和政策制定。
领导小组下设两个办公室。
工作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负责良种补贴政策具体组织实施管理工作,编制实施方案,推介主导品种,核定良种补贴面积,指导各乡镇组织实施,监督实施过程,评估实施效果;资金管理办公室:设在市财政局,负责补贴资金申请、拨付、发放和监管。
(二)建立良种补贴档案。
良种补贴档案,是核查面积、兑现补贴、接受审计检查的重要依据。
县、乡、村都要建立良种补贴明细档案,专柜保存、专人负责,做到档案齐全、规范。
九台市农业局、财政局都要建立书面文字档案,同时建立微机档案。
县级要将有关文件,实施方案,资金管理办法,以农户(农场职工)为单位分乡(镇、农场)补贴面积清册,以乡(镇、农场)为单位补贴面积、补贴金额和补贴品种汇总表等建档立案;乡(镇)政府要把以农户为单位分村补贴面积清册、以村为单位补贴面积、补贴金额和补贴品种汇总表、有关文件等建档立案。
乡(镇)财政所建立备份档案,主要包括农户补贴清册、以村为单位补贴面积、补贴金额和补贴品种汇总表、有关文件等;村级农户补贴面积、补贴金额和补贴品种清册由村委会会计负责保管。
(三)强化监督检查。
市农业局、市财政局将对各乡镇良种补贴落实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及时纠正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良种补贴政策不走样,及时落实到位。
(四)强化资金管理。
良种补贴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严格按照国家规定使用。
任何地方、部门、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虚报良种补贴面积,不得套取、挤占、挪用补贴资金。
违者,按照有关规定从严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农户(农场职工)个人故意虚报良种补贴面积、套取补贴,一经查实,除追缴当年不法补贴外,取消该农户(农场职工)三年良种补贴资格。
(五)强化公开透明。
各乡镇要做到补贴政策、补贴面积、补贴标准、补贴农户“四公开”,市农业局、市财政局都要设立良种补贴监督电话,并在当地媒体予以公布。
(六)强化种子市场监管。
各乡镇农业部门要会同工商、质检、公安等部门,加强种子市场监管,坚决打击坑农、害农等违法行为,防止假冒伪劣种子进入生产领域。
(七)强化政策宣传。
各乡镇要通过电视、报纸等多种媒体向广大农民群众、基层干部宣传良种补贴政策,提高农民群众对农作物良种的认识,充分调动农民使用优良品种、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为良种补贴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八)按时完成核实上报工作。
良种补贴是中央一项重大惠农政策,政策性强,要求标准高,涉及千家万户,工作量大。
各乡镇要高度重视,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工作步骤和时间要求抓好落实,按时上报良种补贴核实面积。
逾期未上报的,后果自负。
(九)配套工作经费。
为保证良种推广补贴项目的顺利实施,各级财政部门应安排所需配套推广工作经费,保证补贴品种推介展示、补贴面积核实、补贴资金发放、补贴档案建立和监督检查等管理支出。
附件:九台市2011年玉米、水稻、大豆良种补贴推介主导品种
附件
吉林省2011年玉米、水稻、大豆、小麦、棉花良种补贴推介主导品种
一、玉米、水稻、大豆推介主导品种
(一)长春地区
1、玉米:郑单958、先玉335、农华101、吉单50、银河3
2、银河3
3、先玉420、32D22、吉单35、吉单198、良玉11、吉东28、沈玉20、沈玉21、辽单565、平安18、平安31、吉单517、宏育29、绿育9928、铁研26、军单8。
2、水稻:吉粳8
3、吉粳803、吉粳105、吉粳88、长白12、长白
10、通禾836、通禾837、通98-56、通科17、九稻39、九稻56、九稻58、九稻63、通育217、通育239、吉农大808。
3、大豆:吉育47、吉育86、吉育88、吉农2
4、长农13、长农16、欧科豆2
5、九农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