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测图技术总结

合集下载

测绘专业技术总结_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测绘专业技术总结_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测绘专业技术总结_专业技术工作总结测绘专业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工作,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测绘工作面临着一系列的技术难题和挑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创新,提高核心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在这个过程中,我认真学习了各种测绘技术和工作方法,逐渐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心得,下面就我在测绘专业工作中的技术总结进行如下阐述。

一、全面掌握测量技术测绘专业最重要的技术就是测量技术。

测量是测绘工作的起点,也是最为基础的技术要求。

我深刻认识到,测量工作不仅要做到精度高,而且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

因此,我们在进行测量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仪器和设备,以高效,快速,精准的思想来进行测量工作。

同时,要注意做好数据质量的控制,分类整理、充分利用测量数据,挖掘不同用途的价值,为其他专业的协调,与客户的协调做好充分准备。

二、掌握综合数据分析方法测绘工作最终目的是为了得到地图等产品。

因此,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理解测量工作的数据,是我们得到精良地图的一个重要步骤。

我在这方面也进行了探索和尝试,通过寻找高质量数据的方法,以及多视角分析数据的方法,分析数据和地图的关系,以及数据和用户的关系,对测绘工作的质量和精度有着重要的保证。

三、加强沟通合作测绘专业是一个协调性很高的工作。

测绘工程从规划到设计,再到实施,还必须与其他工程进行良好的配合和沟通。

因此,建立一个良好的团队意识,加强与其他专业的沟通,协调各个团队的合作关系,是我们工作的重要任务。

四、掌握科技应用技能测绘工作是在科技应用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进行的,因此,科技应用技能的掌握对我们的工作至关重要。

我在工作中,积极学习和掌握最新的测绘技术,如卫星遥感、激光雷达、数字化图像处理等,不断加强我在科技方面的技能,为提高测绘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五、加强法律法规学习测绘工作是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进行的。

合法合规的测绘工作,不仅可以保证测绘工作的质量,而且可以保证客户真正的需求得到满足。

数字化测图技术总结

数字化测图技术总结

数字化测图总结(一)作业原理数字化测图的主要作业过程分为三个步骤: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及地形图的数据输出(打印图纸、提供数据光盘等)。

数字化作业流程图如下:本次在实习中测图采用的方法为地面数字测图,利用全站仪进行野外数字采集,在内业计算机上采用南方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成图。

(二)测绘软件在本次作业中采用南方CASS7.0软件进行内业处理. 南方CASS7.0是基于AUTO CAD平台开发的,AUTO CAD的所有功能它都可以用,而AUTO CAD则是世界上大家所共认的绘图平台,其编辑功能是有目共睹的,它均提供三种作业方式:电子平板方式、原图数字化方式及内外业一体化。

在CAD的基础上,开发了许多功能,如量算定点、图形复制、绘制多功能复合线等。

除此之外,还提供了地籍表格绘制与图纸管理等功能。

(三)作业简介野外数字化测图是我国目前各测绘单位用得最多的数字测图方法,利用全站仪自动跟踪测量模式,测站架设自动跟踪式全站仪,选择日本拓普康(Topcon)测量仪器。

2.4.2 作业过程我们在测图中也采用外业草图+室内交互编缉来完成测图工作。

我们在测绘过程中共分3个地形测绘小组,每个小组3—4人不等,一人观测并在全站仪上作记录并编码,两人跑尺并内业绘图。

在点号的编码方式中,我们一个测区一个编码的方式。

根据控制点的位置和实际的每天工作量,人工实地绘制草图,在草图上标明,每隔10个点和测站互通点号,防止出错。

当在外业完成各点的编号(编码)后,回到室内就可以把传输到计算机的各点在计算机屏幕上以展绘编码的方式出来,再根据跑尺人员自己所走过的线路,辅以这些点号编码,则可比较方便地把这些点连接起来。

或者通过编制编码引导文件,实现自动连线。

当完成这项工作后,再把这些图拿到实地对照,量取实地没有测到的各种数据,再在计算机上进行交互编缉,从而得最终的地形图。

(四)司尺要点采用以上方法,对观测及司尺人员的要求是比较高的。

第一配合要默契,这一点测完了,下一点应测什么应心灵相通;对观测人员的输入数字及字母的熟练程度要求较高,一般应在10秒内完成。

数字测图总结

数字测图总结
2、土方量计算的方法有哪些? 答:(1)DTM法土方计算:根据坐标文件进行计算,照图上高程点进行计算,照图上三角网进行计算,算两期土方计算 (2)断面法土方计算:道路断面法土方计算,场地断面土方计算,任意断面土方计算,二断面线间土方计算 (3)方格网法土方计算(4)等高线法土方计算(5)区域土方量平衡 3、简述道路断面法土方计算方法。 答: 生成里程文件,选择土方计算类型,给定计算参数(①设置“断面设计参数” ②设置“绘制纵断面图”参数 ③绘图 ④“设计断面参数”的修改,“断面线”的修改,“断面里程”的修改),计算工程量 4、简述方格网法土方计算的原理。 答:根据实地测定的地面点坐标(X,Y,Z)和设计高程,通过生成方格网来计算每一个方格内的填挖方量,最后累计得到指定范围内填方和挖方的土方量,并绘出填挖方分界线。 5、绘制断面图的方法有哪些? 答:①由坐标文件生成②根据里程文件③根据等高线④根据三角网 第五部分(地形图矢量化) 1、简述CASS数字化仪矢量化的工作流程 ① 配置数字化仪② 配置CAD③ 标定数字化仪菜单④ 定屏幕显示区⑤ 图纸定向⑥ 开始数字化录图 2、简述一般扫描矢量化的作业流程 (1)对已有图纸进行检查(2)利用扫描仪进行图像扫描 (3)启动矢量化软件,调入需矢量化的图像文件(4)进行一些必要的环境设置(5)地图纠正(6)图形矢量化(7)图形编辑 3、简述CASS扫描矢量化的操作步骤 插入图像,对图像进行纠正,两次纠正,矢量化,其他功能(图形剪切、调整、质量、透明度、框架),图形编辑 4、简述CASS图像纠正的方法 (1)不同纠正方法需要不同个数的控制点(含1个多余点)(2)赫尔模特法(不少于三个控制点)(3)仿射变换法(不少于四个控制点) (4)线性变换法(不少于五个控制点)(5)二次变换法(不少于七个控制点)(6)三次变换法(不少于十一个控制点) 5、简述R2V软件的主要特点 (1)支撑图像格式多(2)支撑多种矢量数据格式的输出输入 (3)提供多种矢量化作业模式(4)完善的矢量编辑功能 (5)矢量标注功能(6)多层管理功能(7)自动多边形层生成功能(8)强大的栅格图像编辑功能(9)强大的图像处理功能(10)支持多图拼接功能 6、简述R2V矢量化作业步骤 启动程序,打开文件,图像显示与处理,矢量化,图形编辑,坐标转换,保存与输出数据 7、如何提高扫描矢量化成果的精度? ① 提高原图的质量:保持图纸不变形、图面清晰 ② 提高控制点的精度:降低控制点本身的误差,分布清晰 ③ 运用适当的纠正方式:运用不同方法,增加纠正次数 ④ 降低数据采集误差:增强矢量化人员的技巧和责任心,确保身体状况优良

数字测图实习心得体会_0

数字测图实习心得体会_0

数字测图实习心得体会篇一:数字测图实习心得实习心得紧张而难忘的测量实习终于结束了。

通过本次实习,巩固、扩大和加深了我们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了南方全站仪的基本操作,并达到了一定的熟练程度,而且还有机会学会了地形图的绘制方法。

在锻炼大家画草图、运用cad绘图的能力同时也积累自己的绘图经验和提高自己的绘图速度。

不仅从此次专业实习中获得了测量实际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还着重培养了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培养我们在施测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进一步熟练了测量仪器的使用技能,提高了数据计算能力和对数据的敏感程度,这些知识往往是我在学校很少接触、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十分基础的知识,有了一定雄厚的基础才可以决定上层建筑。

因而此次实习不仅让我积累了许多经验,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实践知识。

本次实习也让我真正体会到测绘专业是一个团队的工种!我们组有5名组员,每个人的工作任务和各自的长处是不一样的,我们配合起来才能发挥出较高的效率。

我的主要任务是使用仪器测出数据。

同时这次实习也拓展了我们与老师与同学的交际,合作的能力。

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不可能将要做的工作做好。

只有小组全体成员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

正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另外这次测量实习培养了我们小组的分工协作的能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深化了友谊。

在实习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一些疙疙瘩瘩的事情,闹得大家都不愉快,但是我们能够及时地进行交流和沟通,忘记昨天的不愉快,迎接新的朝阳!我们完成这次实习的原则也是让每个组员都学到知识而且会实际操作,并且能够单独的完成一项工作,达到相应的锻炼效果后进行轮换,以达到共同进行的目的,而不是单纯抢时间,赶进度,草草了事收工,这样也达不到实习的预期目标。

即使收工了,百分之百也要重新来过,这样的话太划不来,既浪费时间和精力,有摧毁了组员的积极性,百害而不一利。

数字测图重点总结

数字测图重点总结

数字测图重点总结数字测图重点总结1.数字测图的概念:广义的概念,数字测图就是制作以数字形式表示的地图的方法和过程,包括全野外数字测图,地图数字化成图、摄影测量和遥感数字测图。

狭义的概念,数字测图指全野外数字测图。

2.数字测图的基本思想:将地面上的地形和地理要素转换成数字量,然后由计算机对其进行处理,得到内容丰富的电子地图,需要时由图形输出设备输出地形图或各种专题地图。

3.数字测图技术的特点:1,精度高。

2,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小。

3,更新方便快捷。

4,便于保存和管理。

5,便于应用。

6,易已与发布和实现远程传输。

4.数字测图技术的发展:1,内外业作业独立阶段。

2,内外业一体化阶段。

5.数字测图的发展趋势:1,全站仪自动跟踪测量模式2,GPS测量模式3,野外数字摄影测量模式。

6.数字测图系统的硬件组成:测绘类硬件(主要指用于外业数据采集的各种测绘仪器)、计算机类硬件(用于内业处理的计算机及其标准外设)。

计算机、全站仪、数字化仪、扫描仪、绘图仪、GPS接收机、电子手簿。

7.数字测图系统的软件组成:系统软件(操作系统,如windows)、支撑软件(如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AutoCAD)、专用软件(实现数字化成图功能的应用软件)8.数字测图的作业模式:1,数字测记模式(野外数据采集,室内数据成图)2,电子平板测绘模式(全站仪+便携机+相应测图软件实施的外业测图模式)3,地图数字化模式(用数字化仪或扫描仪在测区原有纸质地形图基础上进行数据采集的模式)。

9.测量坐标系:坐标参考系统分为天球坐标系(用于研究天体和人造卫星的定位和运动)和地球坐标系(或称地固坐标系,用于研究地球上物体的定位于运动)10.地固坐标系分为地心坐标系(原点和地球质心重合)和参心坐标系(原点和参考椭球中心重合)。

11.无论地心坐标系还是参心坐标系都可分为空间直角坐标系和大地坐标系。

12.1954年北京坐标系的特点:1,属参心大地坐标系2,采用克拉索夫斯基椭球的两个几何参数3,大地原点在原苏联的普尔科沃4,采用多点定位法进行定位5,高程基准为1956年青岛验潮站求出的黄海平均海水面6,高程异常以原苏联1955年大地水准面重新平差结果为起算数据,按我国天文水准路线推算而得。

测绘科技总结报告范文(3篇)

测绘科技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测绘科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报告旨在总结过去一年测绘科技工作的成果和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测绘科技工作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工作回顾1. 项目概况过去一年,我单位共承担了10个测绘科技项目,涉及地形测绘、地质勘探、土地管理、城市规划等多个领域。

项目总经费为1000万元,其中自筹资金500万元,政府资金500万元。

2. 项目进展(1)地形测绘项目:完成了5个地区的地形测绘任务,总面积达10000平方公里。

项目成果已应用于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土地规划等领域。

(2)地质勘探项目:完成了3个地区的地质勘探任务,共发现矿产资源10余种,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3)土地管理项目:完成了2个地区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为当地政府土地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持。

(4)城市规划项目:完成了2个地区的城市规划设计,为当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3. 技术创新(1)研发了新型无人机测绘技术,提高了地形测绘的效率和精度。

(2)引入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实现了对地质勘探数据的快速获取。

(3)创新了土地管理信息化平台,提高了土地管理工作的效率。

(4)采用BIM技术进行城市规划,实现了城市规划的数字化、可视化。

三、工作成果1. 项目成果(1)地形测绘项目:完成了5个地区的地形测绘任务,总面积达10000平方公里。

(2)地质勘探项目:完成了3个地区的地质勘探任务,共发现矿产资源10余种。

(3)土地管理项目:完成了2个地区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4)城市规划项目:完成了2个地区的城市规划设计。

2. 科技成果(1)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市级科技进步奖3项。

(2)发表论文10篇,其中SCI、EI、ISTP检索论文3篇。

(3)申请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

四、存在问题1. 项目经费不足,影响了部分项目的顺利实施。

2. 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高,部分技术成果转化率较低。

(整理)廊坊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量技术总结

(整理)廊坊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量技术总结

廊坊1:500数字化地形地籍、测量技术总结一、概述为加强土地管理和满足城市规划建设的需要,建立和健全地籍管理制度,实现国土管理现代化、规范化,合理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保护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韶关市委托广东省测绘技术公司承担北江区约14平方公里范围的1:500数字化地形测量,其中约7.4平方公里进行1:500数字化地籍测量。

(一)测区概况北江区位于韶关市区,其地理中心位置为:东经113度35分,北纬24度48分。

测区东侧为良村,西侧为靖村,南至韶关市半岛洲头韶关海关,北达黄岗车站。

下辖四个街道办事处:太平、南门、和平、十里亭。

城区内主要街道宽阔,城市建设规划较好,北边十里亭街道工矿企业较多,在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处街道较窄且不规则,建筑物连片,混杂零乱,通视条件较差,给测量工作和地籍调查带来一定的困难。

(二)资料收集及利用情况测区内有我公司1997年施测的D级GPS网,本测区利用了“发电设备厂”、“黄岗”、“家具厂”、“良村”、“市体校”、“四处医院”、“下坑坝”、“信托公司”、“有色金属”、“中山路”等1 0个D级GPS点,其成果精度可靠,符合规范要求,作为本测区平面控制测量的起算数据。

广东省国土厅布设的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I衡韶78、I衡韶80、一等水准点作为测区四等水准高程起算点,高程系统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

1985国家高程基准高程换算成1956年黄海高程系高程关系式为H85=H56+0.158米二、主要作业依据与要求(一)作业依据1. 《城市测量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CJJ8-99)2. 《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国家土地管理局(TD1001-93)3. 《地籍测绘规范》国家测绘局(CH5002-94)4.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T 7929-1995)5.《地籍图图式》国家测绘局(CH5003-94)6. 《土地登记规则》国家土地管理局1995年7. 《广东省城镇地籍调查测量实施细则》广东省国土厅1999年8. 土地确权的有关规定9. 经过批准的本技术设计书当上述规定、规范等与本设计书矛盾时,以本设计书为准。

2024年测绘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本(3篇)

2024年测绘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本(3篇)

2024年测绘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本一、工作背景2024年,作为测绘专业技术人员,我们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测绘技术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要紧密围绕国家发展大局,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不断提升测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和保障。

二、主要工作内容在2024年,我们主要集中精力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工作:1.精准测绘数据采集与更新精准的地理信息是各项工程、规划和决策的基础,我们要不断探索新的测绘技术,完善测绘数据采集手段,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精度。

同时,要加强对已有数据的更新和管理,确保数据的及时性和完整性。

2.高精度测绘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高精度的测绘仪器设备是保证测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障。

我们要加强对新技术、新设备的学习和应用,熟练掌握各种测绘仪器的操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精度。

同时,要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3.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研究地理信息系统在经济、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们要深入研究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和应用方法,掌握GIS 软件的使用和开发技能,为相关部门和单位提供精准的地理信息服务。

4.地图制图与出版地图是人们认识和了解地球表面的重要工具,我们要加强对地图制图原理和方法的学习和应用,提高地图的制作质量和精度。

同时,要加强对地图的出版和宣传,提升地图对大众的影响力和使用率。

5.测绘标准与规范的制定与实施测绘标准与规范是保证测绘工作质量和结果可靠性的重要保障。

我们要参与制定和修订相关测绘标准和规范,加强对标准和规范的培训和宣传,确保标准的严格执行和实施。

三、取得的成绩在2024年的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1.数据采集和更新工作得到加强,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和精度。

2.高精度测绘仪器设备的使用得到有效管理,提高了测绘工作的效率。

3.深入开展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研究,提供了精准的地理信息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作业原理
数字化测图的主要作业过程分为三个步骤: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及地形图的数据输出(打印图纸、提供数据光盘等)。

数字化作业流程图如下:
本次在实习中测图采用的方法为地面数字测图,利用全站仪进行野外数字采集,在内业计算机上采用南方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成图。

2.3测绘软件
在本次作业中采用南方CASS7.0软件进行内业处理. 南方CASS7.0是基于AUTO CAD平台开发的,AUTO CAD的所有功能它都可以用,而AUTO CAD则是世界上大家所共认的绘图平台,其编辑功能是有目共睹的,它均提供三种作业方式:电子平板方式、原图数字化方式及内外业一体化。

在CAD的基础上,开发了许多功能,如量算定点、图形复制、绘制多功能复合线等。

除此之外,还提供了地籍表格绘制与图纸管理等功能。

2.4作业流程
2.4.1作业简介
野外数字化测图是我国目前各测绘单位用得最多的数字测图方法,利用全站仪自动跟踪测量模式,测站架设自动跟踪式全站仪,选择日本拓普康(Topcon)测量仪器。

2.4.2 作业过程
我们在测图中也采用外业草图+室内交互编缉来完成测图工作。

我们在测绘过程中共分3个地形测绘小组,每个小组3—
4人不等,一人观测并在全站仪上作记录并编码,两人跑尺并内业绘图。

在点号的编码方式中,我们一个测区一个编码的方式。

根据控制点的位置和实际的每天工作量,人工实地绘制草图,在草图上标明,每隔10个点和测站互通点号,防止出错。

当在外业完成各点的编号(编码)后,回到室内就可以把传输到计算机的各点在计算机屏幕上以展绘编码的方式出来,再根据跑尺人员自己所走过的线路,辅以这些点号编码,则可比较方便地把这些点连接起来。

或者通过编制编码引导文件,实现自动连线。

当完成这项工作后,再把这些图拿到实地对照,量取实地没有测到的各种数据,再在计算机上进行交互编缉,从而得最终的地形图。

2.4.3 注意事项
2.4.
3.1 司尺要点
采用以上方法,对观测及司尺人员的要求是比较高的。

第一
配合要默契,这一点测完了,下一点应测什么应心灵相通;对观测人员的输入数字及字母的熟练程度要求较高,一般应在10秒内完成。

第二
司尺人员担负着室内绘图的工作,是测图过程中的主要人员,所以对于地物(貌)的综合取舍等要心中有数,并且应在跑尺前确定好跑尺的线路,尽量避免走冤枉路。

采用这样的测量方法要省事、快捷。

测站上所需要的仅是编码及照准两个过程,而司尺人员所需要做的仅是通过对讲机报编码、摆放棱镜两个过程。

现在的全站仪测量一个坐标,基本上在1秒以内,有的甚至达到了0.3秒一个点。

受走路等原因的影响,测地物约30秒一个点、地貌在1分钟以内,可以说,主要的时间是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的时间,而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画草图的人员基本上是跟不上这个思路与速度的。

经本人每天测量小时计,每天约可测600至900点。

而且,连线的成功率在95%以上。

2.4.
3.2碎部要点
在测量的过程中,碎部点的取舍和测量至关重要,测点过密,造成成图密集,不该要的要
了;测点过少,没有把握地形的基本要素,因此对于碎部点的确定,就注意以下几点。

1. 建筑物比较方正的可只需测出三点,第四点可由计算机来完成,南方的许多建筑物看起来较方正,其实是不规则的多边形,则需要全部实测点位。

2.不规则的地貌应尽量能多测一些点,因为在传统测图中一些细小的变化可通过手工来完成,但计算机的模拟是无法比较真实的反映出这些实际地形的。

3.对于程序中规定顺序绘制的图块,如桥梁,广告牌等,最好能按其顺序进行测量。

2.4.
3.2其他事项
1. 要使用的所有仪器设备一定要经过具有资格鉴定部门的鉴定。

2.测图单元的划分,尽量以自然分界为界,如河流、道路等等以便于地形图的施测,也减少了接边的问题。

3.能够测量到的点尽量实测,尽量避免用钢尺量取。

因为用全站仪所测量的速度远非皮尺量取所能比的,而且精度也会高些。

4.
实地数据采集时,配合要默契,不在测站可视范围,则通过使用对讲机来传递信息,跑棱镜的人要将自己所要采集的地形地物数据点信息及时报告给测站人员,以确保数据记录的真实性。

5.由于数字测图很多工作是在计算机上完成的,所以如何加强检核是每个单位所就解决的。

特别是在测区远离内业地点时,必须有一定的措施。

6.
尽量在测站的可视氛围进行数据采集,在通视不良的地方或者需要通过举高支杆来观测的时候,则引点到附近设站进行采集数据,避免由于支杆偏离地形地物点位而带来的人为误差。

7.
外业进行数据采集时,一定要注意实地的地物地貌的变化,尽可能地详细记录,不要把疑问点带回到内业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