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经鼻内窥镜下行泪囊鼻腔吻合联合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

经鼻内窥镜下行泪囊鼻腔吻合联合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

经鼻内窥镜下行泪囊鼻腔吻合联合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摘要】目的观察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116例慢性泪囊炎在鼻内镜下行泪囊鼻腔吻合术。

结果随访6-36月,治愈98例,好转 7例,有效率为90.5 %。

结论在鼻内镜下行泪囊鼻腔吻合术较传统手术方法具有明显的优点,如面部无切口、术中出血少、操作简便及疗效较好等。

【关键词】鼻内镜慢性泪囊炎泪囊鼻腔吻合术慢性泪囊炎为最常见的眼科疾病之一,患者常有持续性溢泪、溢脓,且有泪囊炎急性发作、角膜感染等好发年龄为成年及老年,其中女性比男性多见。

慢性泪囊炎患者临床表现为泪囊、眦角和结膜内有较多黏液或脓性的分泌物,即使无刺激也流泪,最后容易导致鼻泪管阻塞。

以往的手术疗法以泪囊鼻腔吻合为主,近年来,随着内镜的广泛使用,经鼻内窥镜下行泪囊鼻腔吻合联合置管术成为新的手术方案。

现将我院经鼻内窥镜下行泪囊鼻腔吻合联合置管术的116例患者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16例,男43例,女73例,年龄21~72岁,平均(37.2~37.8)岁。

右眼64例,左眼52例,病程1~10年,平均(3.2~3.5年) 。

临床表现: 溢泪,压迫泪囊区均见黏液脓性分泌物溢出,泪道冲洗不通。

所有患者均无鼻腔及鼻窦疾病或解剖异常,有高血压者术前控制血压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鼻腔检查、冲洗泪囊,结膜囊内滴入抗生素眼液及泪囊碘油造影术。

无占位性病变。

手术方法: 用浸有1%地卡因与0,1%肾上腺素混合液的棉片收缩麻醉患侧鼻粘膜,2%利多卡因+ 0,75%布比卡因行筛前及滑车下神经阻滞麻醉,鼻丘部粘膜浸润麻醉。

在鼻丘前上方5mm处用电刀做弧形切开粘膜,掀起鼻粘膜,暴露泪囊部的骨壁,用电钻磨去该处骨壁,形成直径不小于10mm大小的骨孔,暴露泪囊筋膜。

伸入泪道探针确定所暴露的为泪囊壁,用钩突刀或电刀切开泪囊内侧壁。

如鼻粘膜瓣与泪囊壁粘膜瓣足够大,则用小银夹将二者夹住或用双极电凝将二者烧灼粘连,如不够大,则将二者粘膜部分去掉,敞开骨窗,或从下泪小管置硬膜外导管1 根,3月后拔管。

慢性泪囊炎运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的研究

慢性泪囊炎运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的研究

慢性泪囊炎运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的研究慢性泪囊炎是指泪道腔和泪囊的慢性炎症,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

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引起泪液排出障碍、泪液滞留和泪囊肿胀等症状,进一步影响视力。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开刀切开引流和鼻内窥镜下鼻泪管扩张等方法。

但长期开刀和伤口愈合的疼痛以及效果不佳的情况,使得慢性泪囊炎的治疗成为眼科医生的难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开始研究采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方法。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的原理是通过鼻子内部的镜头将泪囊和鼻子内部相连,避免了传统手术需要切开面部的创伤,同时可以恢复泪液正常流出的通道。

该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轻微、效果好等。

该方法的介绍,也让慢性泪囊炎成为可以治愈的疾病。

首先,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应用于慢性泪囊炎的治疗有很好的效果。

由于慢性泪囊炎容易复发,并且患者的病情可能根据进展而变化,所以患者通常需要多个术前和术后随访。

在一个研究中,74例慢性泪囊炎患者接受了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术后效果评估表明,96%的患者恢复了正常的泪液流出,88%的患者没有出现任何疼痛和不适。

研究结论表明,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其次,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的风险极低。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使用的仪器是高清晰度的镜头和微型仪器,具有更好的精度和控制感。

这使得研究者可以在局部区域内进行更小的操作。

实际上,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的风险非常低,因为该方法减少了手术中可能发生的组织损伤和失血风险。

另外,术后恢复快以及好处明显。

可以帮助医生更快的找到更适合的治疗方式,同时更加减少了对意外的风险。

综上所述,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轻微、效果好等多个优点。

但是该治疗在应用,还是需要医生的帮助,同时需要考虑每一个患者病情的差异性,才可以给患者提供更专业而安全的治疗方案,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促进了医疗的发展。

外路鼻腔泪囊吻合术与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远期效果及并发症

外路鼻腔泪囊吻合术与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远期效果及并发症

外路鼻腔泪囊吻合术与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远期效果及并发症慢性泪囊炎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主要表现为眼泪分泌增多、泪囊区域疼痛和压痛等症状。

对于慢性泪囊炎的治疗,外科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目前主要有外路鼻腔泪囊吻合术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两种手术方式。

本文将对这两种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远期效果及并发症进行探讨。

一、外路鼻腔泪囊吻合术外路鼻腔泪囊吻合术是一种较为传统的手术方式,通过在鼻腔的内外开口处进行吻合,从而实现泪液的引流。

这种手术方式已经应用多年,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术后患者需要在术后定期复查,观察手术效果和是否出现并发症。

根据临床研究,外路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远期效果较好。

术后患者的眼泪分泌量明显减少,泪囊区域的疼痛和压痛症状也会逐渐减轻。

该手术方式的成功率较高,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

外路鼻腔泪囊吻合术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

术后可能会出现泪液过度引流或引流不畅等情况,导致眼部组织水肿、感染等并发症。

由于手术需要在鼻腔内外开口处进行吻合,术后可能出现流涕、异物感等不适症状。

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常用的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方式。

这种手术方式通过鼻腔小切口,植入鼻内镜,精细操作进行泪囊吻合,避免了对外部面部的切割,减少了手术的创伤和并发症的风险。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也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

由于手术需要操作精细,可能会导致鼻腔黏膜损伤、出血等情况。

术后患者也需要重视术后的护理和恢复,在术后避免饮酒、吸烟等刺激性因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术后恢复训练,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外路鼻腔泪囊吻合术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都是常见的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方式,具有一定的疗效。

术后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定期复查,观察手术效果和是否出现并发症,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未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将会有更多更有效的治疗手术方式出现,为慢性泪囊炎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临床路径

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临床路径

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临床路径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慢性泪囊炎已经成为一种相对常见的病症。

患者常常表现为泪液过多,并且常伴有结膜炎、泪囊周围红肿等症状。

对于慢性泪囊炎而言,鼻腔泪囊吻合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从慢性泪囊炎的概念、病因与诊断,以及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手术操作及术后护理等方面进行阐述。

1. 慢性泪囊炎的概念慢性泪囊炎是指泪囊及其周围组织反复或持续出现炎症反应的一种疾病。

泪囊炎的发生与泪道系统的通畅性和泪液排出的能力不足有关。

常见的病因包括泪道阻塞、感染等。

慢性泪囊炎的主要症状包括泪液增多、结膜炎、泪囊区域红肿疼痛等,给患者带来很大的不适。

2. 慢性泪囊炎的诊断慢性泪囊炎的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症状及体征,结合医生的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常见的检查方法包括泪液分析、泪道冲洗、眼底镜检查等。

此外,鼻内镜下检查也常常用于诊断泪囊炎的原因,帮助医生明确病因和病变部位。

3. 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手术操作鼻腔泪囊吻合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方式,用于治疗慢性泪囊炎。

手术操作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确定术前方案,考虑泪道阻塞程度、病变范围等因素。

然后,进入手术室,麻醉患者,通常采用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

接着,医生通过鼻腔或口腔进行手术,根据病变情况选择不同切口。

最后,进行泪囊吻合术,通常采用自体软骨植入,修复泪囊瘘口,促进泪液正常排出。

4. 鼻腔泪囊吻合术术后护理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鼻腔泪囊吻合术后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护理。

术后患者需保证休息,避免剧烈咳嗽或用力擤鼻子等,以免影响手术效果。

同时,患者需按照医生建议进行饮食调理和药物使用,防止感染和增强恢复能力。

此外,术后定期进行复诊,配合医生的观察和检查,密切关注术后病情变化。

总结起来,鼻腔泪囊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在手术前后,患者需要注意术前检查和术后护理等细节,以确保手术效果的最大化和康复的顺利进行。

因此,在治疗慢性泪囊炎的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建议,尽早进行治疗,恢复健康的泪液排出通畅,提高生活质量。

慢性泪囊炎运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的研究

慢性泪囊炎运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的研究

慢性泪囊炎运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的研究慢性泪囊炎是指泪囊及其周围组织长期存在的一种炎症,主要症状为泪囊部位肿胀、疼痛、分泌物增多等。

传统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按摩引流、泪囊冲洗等,但是缺点是疗效不佳、易反复发作。

近年来,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被广泛应用于慢性泪囊炎的治疗,在治疗效果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本文主要探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和优势。

一、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操作方法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是将泪囊与鼻腔内部直接相连接,使泪液在流入鼻腔前就被引流掉,避免了泪囊炎长期存在。

手术前需要进行必要的检查,确定手术范围、手术部位及手术方式。

手术过程中,首先是麻醉及局部加压止血,然后鼻内镜下探查泪囊,手术者用特制手术钩将泪囊顶端取出,用电凝切断鼻泪管与泪囊之间的韧带,并将其扩张开。

接下来,施行骨切术,切下鼻腔的鼻中隔骨部分及鼻泪管入口的骨缘部分,扩大鼻泪管入口,保证术后情况良好。

最后进行泪囊、鼻腔吻合术,即将已取出的泪囊通过探头戳入鼻腔中,并用缝合线固定住,将鼻腔与泪囊直接连接起来。

术后要进行适当的抗感染及止血治疗。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相比于传统治疗方法具有以下优势:1. 创伤小、无皮肤切口,不影响面容美观。

2. 减少了手术过程中麻醉的时间,减少了麻醉的副作用和风险。

3. 通过鼻内镜操作,能够直接看到手术场所,可对操作部位精细处理,操作更加精准。

4. 术后恢复时间短,病人轻松舒适,对于患者来说,手术后无需住院就可以出院。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已经得到了多项研究的证实。

一项针对68例患者进行的研究表明,手术疗效满意度达到了89%。

另外一项关于30例患者的临床研究也证明了手术的疗效,并且手术后的不良反应非常少,仅有一例发生并发症,手术成功率高达97%。

总之,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作为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新手术技术,已经逐渐被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并显示出较好的效果,具有操作简便、疗效好、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提高了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鼻内窥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分析

鼻内窥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分析

鼻内窥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对鼻内窥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

方法:从我院2015年9月—2016年6月期间接诊的慢性泪囊炎患者中选取4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数字表法随机分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进行治疗,观察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5.00%)。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术后未发生并发症,而对照组有8例发生并发症(43.18%),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慢性泪囊炎混着应用鼻内窥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术进行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安全有效,值得应用。

【关键词】鼻内窥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术;慢性泪囊炎;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77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9-0115-02在眼科临床上,慢性泪囊炎属于常见疾病,以溢泪、泪道阻塞等为主要临床症状。

临床上通常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有效治疗,多数患者可以治愈,但存在较高的复发率[1]。

随着当前医疗技术的发展,使得鼻内窥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术得到广泛应用,成功替代其他治疗方法,其效果显著,易被患者接受[2]。

本文对我院40例慢性泪腺炎患者实施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效果佳,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抽取我院2015年9月—2016年6月到院治疗的4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予以研究,经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均20例。

观察组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均在22~75岁之间,平均为(48.5±8.8)岁;对照组包括男11例,女9例;年龄20~78岁,平均为(49.0±9.7)岁。

全部患者均自愿参加研究且知情同意,其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临床比较价值。

慢性泪囊炎治疗新选择——鼻内腔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

慢性泪囊炎治疗新选择——鼻内腔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

慢性泪囊炎治疗新选择——鼻内腔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为什么他们眼里常含泪水?原来是慢性泪囊炎惹的祸。

慢性泪囊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眼病,由鼻泪管的阻塞或狭窄而引起,导致鼻泪道阻塞,泪液不能排出,长期滞留在泪囊內。

好发于中老年人群,表现为溢泪、有黏液或脓性分泌物从眼部流出等症状。

由于药物治疗无效,探通、插管效果并不理想,激光治疗效果不确切,目前,慢性泪囊炎仍以手术治疗为主。

传统的“鼻腔泪囊吻合术″是经鼻根部皮肤切口,鼻骨造洞,将泪囊与鼻黏膜直接吻合,达到引流泪液的手术目的,手术创伤大,恢复慢,皮肤留有瘢痕,影响面容美观。

而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是非丰常先进的微创手术方式,借用内窥镜良好的照明系统,精准定位吻合,由鼻腔进入在泪囊处开个'小窗”,手术即可完成。

具有痛苦小,面部不留疤,术后组织损伤小,恢复快,适用多种泪道疾病等优势,是慢性泪囊炎患者的优选治疗方法。

1手术适应症1、慢性泪囊炎、泪囊囊肿、泪囊结石需行手术者。

2、面颅骨复杂骨折致泪囊炎、鼻泪管阻塞者。

3、伴有鼻腔炎性疾病、结构形态异常及鼻腔肿物者。

4、常规手术效果不理想尤其是复发者。

5、对容貌外观要求较高者(术后面部不留疤痕),尤其适于年轻的女性。

2鼻内镜微创治疗泪囊炎的优势1、鼻内镜技术的引进,使泪囊手术在直视下很方便地进行。

2、手术操作简单,病人痛苦小。

3、术后反应轻、恢复快。

4、面部不遗留瘢痕,手术的效果、成功率高。

鼻內镜下微创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等疾病有明显的优势,望患者积极咨询治疗,早日解除病痛。

目前我院五官科已完成近20例慢性泪囊炎经内镜下泪囊造孔术,均取得满意效果。

为地方百姓的健康服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影响和群众口碑。

鼻内窥镜下行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临床分析

鼻内窥镜下行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临床分析

鼻内窥镜下行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临床分析发表时间:2016-05-27T13:11:27.433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3期作者:戴先兆[导读] 湖南省武冈市中医医院眼科探讨鼻内窥镜下行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

湖南省武冈市中医医院眼科 422400【摘要】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行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近期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25例患者。

A组患者采用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B组患者采用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A、B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0%、92.0%)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2.0%、8.0%)比较差异均不明显(P>0.05);相比A组患者,B组25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切口愈合情况明显较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鼻内窥镜下行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显著,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少,切口愈合后不影响美观,符合现代外科手术微创要求。

【关键词】泪囊炎;鼻内窥镜;泪囊鼻腔吻合术;疗效本研究将近期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鼻内窥镜下行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将近期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5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25例患者。

A组2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8例,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65岁,平均年龄44.5±5.7岁,病程1-2年,平均1.4年;B组2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9例,最小年龄22岁,最大年龄69岁,平均年龄47.4±5.2岁,病程1-3年,平均1.7年。

50例患者均别确诊为慢性泪囊炎,均为单侧眼患,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溢泪、黏脓性分泌物溢出、泪道冲洗不通畅等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临床路径
(2011年版)
一、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泪囊炎(ICD-10:H04.401)。

行鼻腔泪囊吻合术(ICD-9-CM-3:09.8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年版)。

1.症状:泪溢,内眦皮肤潮红、糜烂,有分泌物。

2.体征:鼻侧球结膜充血,挤压泪囊有粘液或粘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溢出,泪道冲洗不畅。

3.辅助检查:碘油造影(必要时)。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年版),符合以下条件者可选择行鼻腔泪囊吻合术。

泪囊大小基本正常,无出血性疾病,无鼻科相关禁忌症。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04.401慢性泪囊炎疾
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泪道冲洗、血常规、凝血分析、鼻科会诊。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泪囊碘油造影。

3.当手术患者合并全身重要器官疾病时,需由相关科室会诊,实施必要的诊疗。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天。

1.麻醉方式:局麻。

2.手术方式:鼻腔泪囊吻合术。

3.手术内置物:无。

4.术中用药:无。

5.输血:无。

(九)术后住院恢复3–5天。

1.必需复查的检查项目:泪道冲洗。

2.术后用药:必要时全身应用抗菌素3-5天,使用呋喃西林液滴鼻,3天后首次冲洗泪道。

(十)出院标准。

1.伤口清洁,无红肿溢脓。

2.泪道冲洗通畅。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泪总管阻塞需再行探通术或义管植入术,不进入路径。

2.术后3天内泪道不通可请鼻科会诊,去鼻腔内血痂后再冲。

3.术后出现严重感染,不进入路径。

4.出现全身疾病,住院期间需继续治疗,不进入路径。

5.需全麻者不进入路径。

二、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泪囊炎(ICD-10:H04.401)
行鼻腔泪囊吻合术(ICD-9-CM-3:09.8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