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2013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2013成都二诊)
【K12教育学习资料】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试题

绵阳市高中2013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其中第1卷第1 1题和第12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满分1 50分,考试时间1 50分钟。
2.回答单项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非单项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春秋时代,战争是为了争夺霸权或政权,结盟聚会是为了消除冲突。
冲突频繁,会盟燕享频繁,成了春秋最基本的特色。
会盟要讲“礼”“赋诗”,从而造就了特殊的文化现象——“诗礼风流”。
西周人重“礼”,是重其仪式性,如典礼仪式、揖让周旋等。
而春秋则将礼认作了治国大法、人生准则。
春秋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230余年间,谈礼之风盛行。
一部《左传》,“礼”为主要的价值标准:“夫名以制义,义以出礼,礼以体政,政以正民。
”“夫礼,所以整民也。
”“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与天地并。
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
”其每评一事之得失,辄曰:“礼也”、“非礼也”;似乎国之兴亡,皆系于“礼”。
《左传》最早一次论礼是在桓公二年,最早一次引《诗》在桓公六年,可见赋《诗》引《诗》之风与礼治思潮乃同步而兴。
事实上,会盟燕享的赋《诗》引《诗》,几乎也集中在春秋时期。
在会盟燕享中,列国都想用既合于礼又合于愿而又不失为大雅的手段,实现自己的目的,赋《诗》言志便成最佳选择。
会盟燕享中的诗礼交锋,直接影响了士君子的价值判断与人格修养。
列国名卿的外交才能,多半表现在熟谙《诗》礼、智能达变上。
鲁襄公十六年,晋侯与诸侯在温地宴会,各国大夫皆赋诗言志,而齐国的高厚歌诗与舞不配,结果惹怒晋国,高厚只好落荒而逃。
高2013级高三二诊语文答案

成都市高2013级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㊁(9分)1.(3分)C( 标志着绿林文化的正式形成 在文中无依据)2.(3分)D(是绿林发展的结果而非原因)3.(3分)C(儒墨两种学说地位的变化并不是秦王朝的灭亡导致的)二㊁(36分)(一)(19分)4.(3分)A5.(3分)B( 它们的区域大小大致相同 ,错误)6.(3分)D( 希仪善抚有罪士卒 错,与柳人设祀亦无因果关系)7.(10分)(1)(5分)边远偏僻的村落,敌贼估计是官军不能到达的地方,前往劫掠(侵犯),官军又未尝不在,敌贼惊恐,认为他是神人㊂(大意正确3分,落实 逮 寇 各1分)㊀(2)(5分)这没有别的原因,他们心怀激烈,为人奋激,无法交好朝中执掌权力的重臣,与这些人意见不合而不能相互融洽,那是应该的啊!(大意正确3分,落实 柄 龃龉 各1分)(二)(11分)8.(6分)从听觉和视觉两个不同角度,刻画人物形象㊂(2分) 响琤琮 从听觉的角度,写出歌喉的清脆动听; 红乱旋 从视觉的角度,写出舞姿的袅娜迷离㊂(4分) (答出听觉和视觉两个不同角度,2分;结合诗句合理阐释,4分㊂语意相近即可) 9.(5分)表达了怀旧伤今㊁人生无常的思想感情㊂(2分)上片怀旧,回忆初见面时 玉真 留下的美好而深刻的印象;下片伤今,表现自己酒醉黄昏的落寞,感叹故人凋零㊂始欢终哀,前后对比,表达出人生无常的慨叹㊂(3分)(准确指出思想情感内涵,2分;指出对比并恰当说明具体的对比内容3分㊂语意相近即可)语文 二诊 考试题答案第1㊀页(共4页)(三)(6分)10.(6分)(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3)陟罚臧否,不宜异同(每空1分;凡有错字㊁漏字㊁别字,该空不得分)三㊁(25分)11.(1)(5分)选A给3分,选E给2分,选D给1分;选B C不给分㊂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㊂(B. 神秘阴森 不恰当;C.更多表现鲁老师的伤痛和感慨;D.原因分析不全面,应该是老宋和众人领受到传统文化而使鲁老师感到欣慰)(2)(6分)①第一处:描写鲁老师家的四合院 爬满七里香 ,表现鲁老师小院的生活环境㊂②第二处:以 七里香花瓣 的掉落渲染冷清的氛围,暗示鲁老师年老的孤独㊁生命的衰颓㊂③第三处:以 七里香的香气 四处飘荡,形象地表现了鲁老师所坚守的传统文化对眉间坊人的深远熏染㊂(每点2分,共6分㊂意思相近即可)(3)(6分)① 眉间坊人 这一群体作为观察者,见证了鲁老师后半生的沧桑人生㊂②作为群像,体现了社会中人性的美好与善良: 眉间坊人 敬重㊁关心鲁老师,不打搅他的生活,并最终为他送终㊂③推动情节发展,最终揭示主题: 眉间坊人 集体念旧词把情节推向高潮,谴责鲁老师后人,交代故事结局,揭示出坚守传统孝道的主题㊂(每点2分,共6分㊂意思相近即可)(4)(8分)①情节安排上, 花瓷细腰鼓 是小说的线索㊂(2分)鲁老师的生活,眉间坊人所受到的感染和熏陶,鲁老师后人的出现,所有的情节都与之有关, 花瓷细腰鼓 串联各相关情节,使得情节紧凑聚焦㊂(2分)②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㊂ 花瓷细腰鼓 暗示鲁老师身世不凡;击鼓念经的场景,暗示出他儿孙不孝和人生沧桑㊂(2分)老宋击鼓众人念词,表现鲁老师对眉间坊人的影响,从侧面烘托了鲁老师的形象㊂(2分)③有利于表现主题㊂围绕 花瓷细腰鼓 ,老宋关心鲁老师而学会击鼓,众人在熏染中学会念经,凸显了人性的美好和对传统道德的敬慕㊂(2分)鲁老师后人打听 花瓷细腰鼓 又惭愧离去,前后对比,引发了对孝道的拷问㊂(2分)(选择两个方面,每个方面4分,共8分㊂意思相近即可)四㊁(25分)12.(1)(5分)选E给3分,选B给2分,选C给1分;选A D不给分㊂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㊂(A. 有意保留江南口音 错;C. 善良 一词,过分;D. 争名逐利,浮躁浅薄 无中生有)(2)(6分)①中西兼修,富有才华;②坚守信仰,坚韧高贵;③尊重文化,文雅有礼㊂(每点2分,共6分㊂意思相近即可)语文 二诊 考试题答案第2㊀页(共4页)(3)(6分)①精要提示了各部分的核心内容,分别概括了传主的经历或形象的一个侧面㊂(2分)②领起局部内容,使文章结构清晰,脉络分明㊂(2分)③引用木心的话语作为标题组织相关内容,使得语言与行为相互印证,形式新颖,构思巧妙㊂(2分)(意思相近即可)(4)(8分)答案要点:①要对 舍生取义 的原义做出解释并说明它和 以死殉道 以不死殉道 的联系: 以死殉道 是 舍生取义 , 以不死殉道 是 取义 而不 舍生 ㊂(2分)②要对木心和屈原的 以不死殉道 和 以死殉道 做出合理阐释:A.木心以豁达坚韧的态度面对困境,在艰困中保持高贵的精神,用 生 来捍卫 义 ,展现出信仰支撑生命的力量㊂B.屈原用牺牲来捍卫 义 ,不惜以死明志,展现了捍卫人格和理想的不妥协的决心㊂(4分)③要在分析两个例子的基础上提出对 舍生取义 的理解:二者都表现了不向命运屈服的意志,都表现了对 义 的坚守,都是高贵的㊂ 取义 是目的, 舍生 与否在于个人的判断和抉择㊂(2分)(阐释合理㊁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五㊁(20分)13.(3分)C(功败垂成:将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㊂功亏一篑:堆九仞高的土山,只差一筐土而不能完成㊂比喻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点人力物力而不能成功㊂前功尽弃:以前的成绩全部废弃,指以前的努力完全白费㊂)14.(3分)D(A,成分残缺,在 大讲堂 后加 活动 ;B,句式杂糅,删掉 大都 或改为 大都是地板辐射采暖 ;C,语序不当,将 如果 调到 我们 之前)15.(3分)C16.(5分)①农业和气象之间关系密切②人们把二十四节气编成了歌诀③它仍能在农业生产中使用17.(6分)ʌ示例1ɔ我更喜欢图1㊂图1的主体部分是一大片滥砍滥伐后的树墩,一只小鸟恳求砍伐者将其带走㊂漫画以小鸟的哀求让人深思:滥砍滥伐不仅会毁掉森林,也会毁掉生命的家园㊂它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直接诉诸人的情感,更具感染力㊂图2则太冷峻㊂ʌ示例2ɔ我更喜欢图2㊂图2的主体部分是一棵手掌形的树, 手指 被砍去了三根,只剩下两个指头,构成表示胜利的 V 形㊂标题与画面形成强烈反差,意思是滥砍滥伐并不是胜利,而是生命的残缺㊂它标题与画面主体反差强烈,更具讽刺性,更震撼,让人深思,图1则太简单㊂(说明图1或图2的内容和寓意各2分,观点及理由2分)语文 二诊 考试题答案第3㊀页(共4页)六㊁(60分)18.(60分)一等(20 16分)二等(15 11分)三等(10 6分)四等(5 0分)基础等级内容2分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感情基本真实偏离题意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没有什么内容感情虚假表达2分符合文体要求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体工整大体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字体较工整基本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字迹清楚不符合文体要求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语病多字迹潦草难辨发展等级特征2分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较深刻较丰富较有文采较有创意略显深刻略显丰富略显文采略显创意个别语句有点深刻个别细节例子较好个别语句较精彩略显个性说明:(1)基础等级评分, 内容 以 题意 ㊁ 中心 为重点, 表达 以 语言 ㊁ 文体 为重点;基础等级中的内容项判为四等的作文,表达项㊁发展等级可在三等及其以下酌情给分㊂(2)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下列 特征 4项16个评分点,选择其中的突出点,按等级给分,甚至满分㊂发展等级分以 有文采 有创意 为重点㊂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㊂丰富: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㊂有文采: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㊂有创意: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像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㊂(3)确认为抄袭的作文, 基础等级 在四等之内评分, 发展等级 不给分;如确认为 套作 ,可适当扣分㊂(4)缺标题扣2分;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满3分为止㊂(5)标点符号酌情扣分,一逗到底扣2分,扣满2分为止㊂(6)文章不足800字,每少50字扣1分㊂语文 二诊 考试题答案第4㊀页(共4页)。
成都市2013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试卷(含答案) 语文

成都市2013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试卷(含答案)语文一、单项选择题,共 3 题,每题8分1、下面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狡黠(xiá)干涸(hã)叱咤风云(zhà)(B) 绯红(fēi)诅咒(zŭ)浩瀚无垠(yín)(C) 匀称(chân)畸形(qí)锐不可当(dāng)(D) 哺育(bŭ)伶仃(líng)深恶痛绝(wù)【答案】C;2、下列语句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A) 从那以后,我常在这棵月宫仙桂上尽兴玩耍,冥思暇想,翱游在美妙的梦境中。
(B)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
(C) 除下帽子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志极了。
(D) 每逢有人问起我的藉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答案】B;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望江楼头,锦江之畔,花红柳绿,碧波荡漾,人们在这里或漫步,或对弈,或垂钓,或舞蹈,怡.然.自.得.,其乐融融。
(B) 网络热词在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针对这一现象,大家各执己见,争论激烈,一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C) 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不法厂商大肆仿冒名牌,各种“山寨名牌”如雨.后.春.笋.搬不断涌现,严重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
(D) 围绕“科学与文学”的话题,杨振宁、范曾、莫言三位大师引.经.据.典.,侃侃而谈,给大家献上了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
【答案】C;二、填空题,共 1 题,每题8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各句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其中两句)①,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②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③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2)请在杜牧的《赤壁》和刘方平的《月夜》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
成都市高2013级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文科综合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明 之 间 的 交 流 ” ). (1 分 ) 马 达 、 电 话 等 是 西 方 工 业 革 命 的 成 果 , 中 国 对 其 流 . (2 分 )
进 行 引 进 和 推 广 反 映 了 农 业 文 明 向 工 业 文 明 的 转 变 . (4 分 )
(注:如果仅从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角度分层回答,且言之成理,同样给分, 但 最 高 不 超 过 9 分 .)
(2) ① 有 利 于 改 善 供 给 品 质 , 更 好 地 满 足 人 民 群 众 的 生 活 需 求 , 提 高 人 民 群 众 生 活 质 量 . (3 分)②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解决有效供给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矛盾,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 平衡,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 (3 分) ③ 有利于化解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发 展 新 兴 产 业, 促 进 产业升级转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3 分) ④ 有利于创造新供给,培 育 新 需 求, 形 成 新 的 经 济 增 长 点 , 增 强 经 济 持 续 增 长 动 力 . (3 分 )
文科综合考试题答案第 2 页 (共4页)
41. (12 分 ) 信息 (2分)
Hale Waihona Puke 说明 (10分)古代主要来源于少数民族地区 和 中 国 周 边 国 家. (1 分) 秦 朝 以 来, 中
外来词引
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逐渐形成,民族交融不断加强;丝绸之路开通,中国与
(传 ) 入 地
1
周 边 国 家 间 经 济 文 化 交 流 发 展 起 来 . (4 分 )
分)
电 信 技 术 等 近 代 传 媒 扩 大 影 响 . (4 分 )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2013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新津中学2013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鳜.鱼/鲑.鱼胴.体/梧桐.登载./车载.衣.锦还乡/溢.美之辞B.嗔.怒/瞠.目沆.瀣/巷.道坎坷./沉疴.诘.屈聱牙/仓颉.造字C.沸.腾/菲.薄哄.抢/起哄.通缉./编辑.相濡.以沫/含辛茹.苦D.颈.椎/脖颈.拮.据/桔.梗恩泽./择.菜风声鹤唳./泥.古不化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A.笼罩慰籍走头无路礼尚往来张冠李带B.寥落国粹游目骋怀放浪形骇人为刀俎C.通宵烟蔼阴谋鬼计光彩夺目百无聊奈D.寒暄胡诌头昏脑胀平心而论哀声叹气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作为一个成功的民营企业家,针对时下大多数民营富豪资产大幅缩水的情况,他今天在讲坛上侃侃而谈,把自己信手拈来....的经营理念迅速传播给听众,受到大家热烈欢迎。
B.余文龙居官二十多载,勤政爱民,关心属下,但是..对自己要求极严,常年粗茶淡饭,得绰号“于青菜”。
C.历经八次审议的物权法草案,3月16日在十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高票通过,这表明侵权责任相关法规也将呼之欲出....。
D.我们应树立大国风范,涵养..大国心态,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开放、包容和自信,看到中国人民的团结、理性和智慧。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即将推行的中国资源价格改革将使矿产资源价格真实地反映社会成本,使劳动者和国家不再成为暴利的祭品。
B.为了应对大型灾害事故,市政府全面规划,准备新建三个大型城市公园,其中一处选址需要将一个多处塌陷的地下防空设施夷为平地。
C.运动员的高超技能可以通过日常的刻苦训练获得,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却要通过临场的无数次竞技才能练就出来。
D.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不管他的身体有多差,生活条件再不好,精神压力有多大,他都坚持创作。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谨防‚蚁族‛背后社会风险的积聚低收入的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被形象地称为‚蚁族‛,是继农民、农民工、下岗工人之后出现在中国的又一群体。
成都市高2013级高三,二诊语文试题及答案

成都市高2013级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及答案语文 2016.3.28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1至8页,第Ⅱ卷(表达题)9至10页,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8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绿林与侠为同源所出,这个“源”就是战国时期以墨家为代表的武士集团。
“士”是先秦时期一个极为活跃的社会群体。
在春秋以前,知识为贵族垄断,“士”主要指那些从平民中分化出来的以作战为主、以耕田为辅的社会阶层。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学在官府的局面解体,使部分平民有了接受文化知识的可能。
于是“士”出现了分化,一部分士人从习武转向习文,如孔子,这就是早期的“儒士”。
另一些没有分化出去的武士仍然保持尚武传统和强悍性格,并不断汲取民间文化营养向前发展,这便是“侠士”的萌芽。
从此以后,“儒”与“侠”便成为代表两种不同人格内涵的文化模式角逐在历史舞台上。
双方都不满于当时社会秩序的混乱,但解决问题的方法却很不一样。
儒家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全力恢复夏商周三代的政治秩序和礼乐文化;墨家的目标则很模糊,他们提出的“兼爱”和“非攻”实际上只是一个具有乌托邦色彩的理想国,于是他们便以行侠的方式去破坏现存秩序。
在先秦时期,墨家与儒家的地位是平分秋色的,人们每以儒墨并称。
但这两种学说在秦亡以后便处于截然不同的境地:儒被独尊为正统文化的代表,墨则被排挤而成为民间文化精神的根源。
儒家的正统地位决定了它不仅为士人言行的准则,而且它的理论学说本身也被后人完善和补充着;墨家在被取缔后,其理论学说便基本湮灭,主要以精神渗透与积淀的形式对后代的绿林侠客产生观念和行为上的影响。
2013成都二诊答案纯文字版

评分标准:第56-60题,每题2分。
(1)意义达成、结构完整、无拼写错误,每题2分;
(2)意义达成、结构不完整或有些许拼写错误,每题1分;
(3)仅写出有关单词而未能达成意义,均不给分。
1.everybody-nobody 2.themselves去掉 3.are-were (playing) 4.year-years 5.in-by (accident) 6.to (open) 7.such-so 8.cry-crying 9.a (stamp) 10.into-out / laughing-laughter
成都市2013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

成都市2013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9题(文言对译)1景公疥遂痁(shān),期而不瘳。
诸侯之宾问疾者多在。
梁丘据、裔款言于公曰:“吾事鬼神,丰于先君有加矣。
今君疾病,为诸侯忧,是祝史之罪也。
诸侯不知,其谓我不敬,君盍诛于祝固、史嚚以辞宾。
”景公长了疥疮(jièchuāng),患了疟疾,病了一年也不好。
诸侯派遣的宾客来探问景公疾病的大多在齐国。
梁丘据、裔款对景公说:‚我们供奉鬼神,祭品比先君丰盛多了。
现在您的病很厉害,成为诸侯的忧虑,这是祝官吏官的罪过。
诸侯不了解实情,大概会认为我们对鬼神不恭敬。
您何不杀掉祝官固和吏官嚚来酬谢探问疾病的宾客?‛2公说,告晏子。
晏子对曰:“日宋之盟,屈建问范会之德于赵武,赵武曰:‘夫子家事治,言于晋国,竭情无私,其祝史祭祀,陈言不愧;其家事无猜,其祝史不祈。
’建以语康王,康王曰:‘神人无怨,宜夫子之光辅五君,以为诸侯主也。
’”景公很高兴,把这事告诉了晏子。
晏子回答说:‚从前在宋国盟会的时候,屈建向赵武询问范会的功德①,赵武说:‘先生他家族的事管理得很好,他在晋国说话,尽心尽意而没有私心。
他的祝官吏官祭祀的时候,向鬼神讲诚实的话而不感到问心有愧。
他的家族中没有猜忌的事情,因而祝官吏官用不着向鬼神求福。
’屈建把这些话告诉了楚康王,康王说:‘神和人都没有怨恨,他荣耀地辅佐五位君主使他们成为诸侯的盟主实在是应该的了。
’‛【①屈建:楚国的令尹。
赵武:晋国人,为晋悼公相。
范会:即士会,晋大夫。
】3公曰:“据与款谓寡人能事鬼神,故欲诛于祝史,子称是语何故?”景公说:‚梁丘据和裔款认为我能够供奉鬼神,可是鬼神不保佑我,所以我想杀掉祝官吏官,您说出这些话,是什么缘故?‛4对曰:“若有德之君,外内不废,上下无怨,动无违事,其祝史荐信,无愧心矣。
是以鬼神用飨,国受其福,祝史与焉。
晏子回答说:‚如果是有道德的君主,宫内宫外的事都不荒废,上下的人都没有怨恨,一举一动都没有违背礼仪的事,祝官吏官向鬼神讲诚实的话而不感到问心有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市2013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7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信札./包扎.哺.育/追捕.挫.折/厝.火积薪B.会.计/市侩.奶酪./旱涝.惬.意/锲.而不舍C.嗜.好/谥.号氛.围/分.量噱.头/空穴.来风D.庇.护/奴婢.伶俜./娉.婷嗔.怒/瞠.目而视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歉收形号焕然一新世外桃源B.通牒砂糖事必恭亲谈笑风生C.诀窍坐标各行其是甘之如饴D.和蔼砝码水泄不通独书己见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年前,成都市民在九眼桥拍摄白鹭时,发现还有海鸥在此停留,看来,成都真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鸟儿也恋上了它。
②林丰正在致辞中说道:“非常感谢各位专家的有关闽南文化研究的书籍,希望能同大家一起共同探讨闽南文化的丰厚底蕴。
”③在整个世界文学的范畴中,中国的文学,其美学境界和“文以载道”的理念是整个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一笔难以估价的精神财富。
A.居然敬赠标新立异 B.果然惠赠独树一帜C.果然敬赠标新立异 D.居然惠赠独树一帜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在21世纪的今天,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载体,逐渐面临边缘化的境遇:一方面是追求诗歌精神的静谧深远,。
…,或许到了该为诗歌说点什么的时候了。
既然如此,那么就让我们在这个喧嚣时代的生活中去发现诗意,复活诗歌曾经的荣光吧!①另一方面则是远离人间四月的引吭高歌②另一方面则是直面世俗诱惑的喧哗浅短③两难的境地使诗歌面临进退维谷的状态④诗歌就在这两难的境地中进退维谷⑤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曾说:“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之上。
"⑥我国现代诗人何其芳说:“诗饱含丰富的思想和感情。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①④⑥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读书,我们会注意作者,但读地图,我们不问作者。
我们认为作者是一个无偏无私公正中性的无名好人,我们只面对同样是无偏无私公正中性的好图。
其实,每张地图都呈现了作者的权力、意志、成见、偏私、好奇心、焦点、注意力、学识等等。
地图在编绘时,编者之间要反复争论,最后画上去的可能是主编一人的见解,而读者却视地图为毫无疑义的公众真理。
伍德称这是“人文内容的自然化”。
在我们满怀信心地追求图面注记与真实世界一对一的准确关系时,莫门尼亚提醒我们警惕地图中的“白色谎言”,并提醒我们在地图中寻找“被压抑的经验”与“意识形态性扭曲”。
中国古代地图种类多样,各有侧重,求准确的方面也各自不同。
一般来说,大抵有形势图与实用图两大类。
《周官》中“天下之图”、“土地之图”就已经大致区分了这两大类地图,它们的用处有别。
“天下之图”属于形势图,即所谓“九州之图”、“天下大图”之类。
“形势图”只要表现大势,求势而不拘细节,在意识形态上,其主旨是宣扬“声教所及”、“舟车所至”、“普天之下”、“大一统”、“华夷之限”等王朝观念。
南宋黄裳曾作《地理图》进献宋宁宗,目的就是使宋宁宗技图则思祖宗境土半陷于异域而未归。
形势图的法统立场,常常不承认“蛮夷”一时占据“中国”的实际性,对它们视而不见,在图上不予表现。
故南宋《地理图》不画女真“贼区”的建制,在金人占据并更名为南京的开封仍标“东京开封府”。
这种保持正统的传统做法,被俞樾修《上海县志》时所沿用,故县志附图对于“西夷”占据的“洋场”视而不见。
“土地之图”一类刘趋于实用,绘时主要追求实际地上事项的准确,范围具体,《尚书》所记“洛邑图”、荆轲所献《督亢图》、萧何在秦宫所收图等均属此类,用途是“地讼争以图正之”,“具知厄塞户口多少强弱处”。
地图编制是地理学的组成部分,由地图而地理,我们同样联想到中国古代地理学的政教本质与思想内涵。
中国古代地理学的主流是围绕治国平天下的使命发展的,可称其为“王朝地理学”。
为安排好庞大帝国的空间秩序,古人既树立了王朝社会地理的理想主义观念,也解决了王朝社会地理的实际问题。
观念包括“九州”、“五服”、“山河两戒”等一系列思想原则,这是古人所理解与追求的“普天之下”。
实际问题则包括州郡县体系的创立和道路关隘运河的建设,这是对“莫非王土”的实践治理。
在古代地理学思想中多“地理”与“地里”为不同的二者。
观念与问题构成“地理”,而“地里”仅指道里远近。
若以为古人只晓得道里远近,只记录各类地面事物的“四至八到”,而没有思想观念层面的建树,则是无视古代思想家、政治家的深刻作为。
关于地图,朝廷向来重视,所谓内府“版图”、朝廷“大簿”等,都是王朝管理不可或缺的官方文件,对于地图的编制、呈送都有严格要求,而皇帝本人将地图悬于左右、日夜观查的例子也不乏记载。
侯仁之先生早已指出,古代的许多地理“志书”都有行政管理意义。
中央朝廷的主管官员常常亲自插手地理之术多或收集图籍(汉朝萧何),或编纂地理志书(唐朝丞相李吉甫),目的都是欲以“纽”天下的纲纪,“制”世上的群生。
迄今大多数中国地图史研究,多注重绘图技术的发展、提高,注意研究比例尺使用问题、投影问题、所绘河流走向、海岸线走向的准确性问题等,对地图的文化思想背景则相对注意得很少。
因而,地图史多被认为属于科学技术史的一部分,而不是文化思想史的一部分。
(节选自《地图中的权力、意志与秩序》)5.下面对“地图”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地图体现出了作者的好恶、学识、个性、权力、意志等,也可以表现思想家和政治家的深刻作为。
B.地图因为侧重不同而分类不同,中国古代地图从用途分有“天下之图”和“土地之图”两类。
C.地图可以用来宣扬意识形态,可以用于解决实际事务,所以地图历来都是王朝管理不可或缺的文件。
D.地图的编制、呈送、使用等,往往能体现出中国古代地理学“治国平天下”的政治使命。
6.下面的内容不能体现中国地理学的“政教本质”的一项是A。
古人借助“九州”、“五服”、“山河两戒”等思想原则,树立了“普天之下”的理想主义观念。
B.创立州郡县的体系,建设道路关隘运河,这些做法是古人以实际行动来实践“莫非王土"这一思想。
C.古人用“地里”一词来指道里远近,只记录各类地面事物的“四至八到”。
D.朝廷的主管官员通过收集图籍、编纂地理志书等方式,来达到统领天下纲纪、管理全体百姓的目的。
7.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有学者认为地图中有“白色谎言”,是因为有些地图不拘细节只求形势,影响了地图内容的准确性。
B.南宋黄裳作《地理图》进献宋宁宗,俞樾修《上海县志》时不表现“洋场”多都是借地图体现王朝观念。
C.形势图在表现内容时一般不关注实际事项和追求具体细节,实用图在绘制时的追求则与之相反。
D.作者认为地图承载着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时代的文化思想背景,因而地图史应该作为文化思想史的一部分。
三、(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9题。
景公疥遂痁①,期而不瘳。
诸侯之宾问疾者多在。
梁丘据、裔款言于公曰:“吾事鬼神,丰于先君有加矣。
今君疾病,为诸侯忧,是祝史②之罪也。
诸侯不知,其谓我不敬,君盍诛于祝固、史嚚以辞宾?”公说,告晏子。
晏子对曰:“日宋之盟,屈建问范会之德于赵武,赵武曰:‘夫子家事治,言于晋国,竭情无私,其祝史祭祀,陈言不愧;其家事无猜,其祝史不祈。
’建以语康王,康王曰:‘神人无怨,宜夫子之光辅五君,以为诸侯主也。
”公曰:“据与款谓寡人能事鬼神,故欲诛于祝史,子称是语何故?”对曰:“若有德之君,外内不废,上下无怨,动无违事,其祝史荐信,无愧心矣。
是以鬼神用飨,国受其福,祝史与焉。
其所以蕃祉老寿者,为信君使也,其言忠信于鬼神。
其适遇淫君,外内颇邪,上下怨疾,动作辟违,从欲厌私,高台深池,撞钟舞女,斩刈民力,输掠其聚,以成其违,不恤后人,暴虐淫纵,肆行非度,无所还忌,不思谤讟③,不惮鬼神,神怒民痛,无悛于心。
其祝史荐信,是言罪也;其盖失数美,是矫诬也;进退无辞,则虚以成媚,是以鬼神不飨,其国以祸,祝史与焉。
所以夭昏孤疾者,为暴君使也,其言僭嫚于鬼神。
”公曰:“然则若之何?”对曰:“不可为也。
山林之木,衡鹿④守之;泽之萑蒲,舟鲛守之;薮之薪蒸,虞候守之;海之盐蜃,祈望守之。
县鄙之人,入从其政;逼尔之关,暴征其私;承嗣大夫,强易其贿;布常无艺,征敛无度;宫室日更,淫乐不违;内宠之妾肆夺于市,外宠之臣僭令于鄙;私欲养求,不给则应。
民人苦病,夫妇皆诅。
祝有益也,诅亦有损。
聊、摄以东,姑尤以西,其为人也多矣!虽其善祝,岂能胜亿兆人之诅!君若欲诛于祝史,修德而后可。
”公说,使有司宽政,毁关去禁,薄敛已责。
公疾愈。
(《晏子春秋·景公有疾梁丘据裔款请诛祝史·晏子谏第七》)【注释】①疥,疥疮。
痁(shān),疟疾的一种。
②祝史,祝官和史官。
古代祭祀活动中掌祝祷记事的人。
后文“(祝)固”、“(史)嚚(yín)”指祝官,史官的名字。
③谤讟(dú):诽谤,怨言。
④衡鹿:与下文的“舟鲛”、“虞侯”、“祈望”都是官职名。
8.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动作辟违,从欲厌.私厌:满足B.神怒民痛,无悛.于心悛:悔改C.县鄙.之人,人从其政;鄙:浅陋D.承嗣大夫,强易其贿.贿:财物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丰于.先君有加矣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B.私欲养求,不给则.应如有地动,尊则.振龙C.输掠其聚,以.成其违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D.岂能胜亿兆人之.诅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123分)四、(31分)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其所以蕃祉老寿者,为信君使也,其言忠信于鬼神。
(5分)(2)公说,使有司宽政,毁关去禁,薄敛已责。
公疾愈。
(5分)11.结合文意,谈谈晏子认为鬼神没有保佑景公的原因。
(4分)1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3分)张延隽之为晋州行台左丞,匡维主将,镇抚疆场,储积器用,爱活黎民,隐若敌国矣。
群小不得行志同力迁之既代之后公私扰乱周师一举此镇先平齐亡之迹,启于是矣。
(《颜氏家训·慕贤》)1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8分)春草杨基嫩碧柔香远更浓,春来无处不茸茸。
六朝旧恨斜阳里,南浦新愁细雨中。
近水欲迷歌扇绿,隔花偏衬舞裙红。
平川十里人归晚,无数牛羊一笛风。
(1)从诗歌体裁来看,此诗是。
(1分)(2)简要分析首联的作用。
(3分)(3)诗歌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分)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6题,6分)(1)子曰:“见贤思齐焉,。
”(孔子《论语》)(2)策扶老以流憩,。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3)仰观宇宙之大,。
(王羲之《兰亭集序》)(4),此时无声胜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