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美学教程(绪论)

合集下载

《影视美学》内容大纲

《影视美学》内容大纲

《影视美学》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经典电影美学理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全面认识20世纪60年代之前电影美学理论的代表流派,系统掌握各个理论流派的产生背景、主要思想及其特点,对早期电影艺术的发展状况与电影美学理论的发展流变之间的关系要有一个深刻的理解,从而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二、课程内容第一章经典电影美学理论(20世纪60年代之前)第一节早期电影美学理论第二节苏联蒙太奇电影流派与蒙太奇电影美学理论第三节好莱坞戏剧化电影与类型电影理论<第四节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与纪实美学第五节法国“新浪潮”与现代主义电影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早期电影美学理论的主要流派和理论贡献(重点)1、识记:|(1)电影心理学的代表人物(闵斯特堡、阿恩海姆)及其主要观点(2)电影文化学的代表学者(巴拉兹)及其主要观点2、理解:(1)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对先锋派电影运动的影响(2)先锋派电影运动的美学主张(二)苏联蒙太奇电影美学的主要概念、核心思想及其发展阶段(重点)1、识记:(1)蒙太奇的完整内容与概念内涵(2)苏联蒙太奇电影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3)“电影眼睛派”与“库里肖夫效应”的含义…(4)普多夫金对电影蒙太奇的分类2、理解:(1)爱森斯坦蒙太奇理论的核心思想与理论贡献(2)普多夫金与爱森斯坦在蒙太奇理论上的异同3、应用:蒙太奇美学的总体特征及其对电影艺术发展的贡献和价值!(三)好莱坞戏剧化电影的美学观与类型电影的概念、特征(重点)1、识记:(1)“戏剧化电影”的含义(2)“类型片”的含义(3)好莱坞类型片的分类(2、理解:(1)戏剧化电影的美学特征(2)新好莱坞电影的美学特点(3)从观众审美心理的角度看好莱坞类型电影的产生(四)纪实性电影美学的主要代表及其核心思想(次重点)1、理解:(1)巴赞的电影影像本体论与电影语言进化观(2)克拉考尔的“物质现实复原论”的核心思想与基本特点2、应用:纪实性电影美学总体特点与理论局限(五)法国“新浪潮”电影的产生背景与美学特征(次重点)*1、识记:“新浪潮”电影的概念2、理解:(1)法国电影的“新浪潮”与“左岸派”产生的社会根源与思想根源(2)“新浪潮”与“左岸派”电影的美学倾向(六)欧洲现代派电影的美学特征(次重点)}1、识记:“现代派”电影的概念2、理解:(1)西方现代主义哲学-美学思潮对现代派电影的影响(2)现代派电影美学在电影的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段上所进行的探索(七)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电影美学观(一般)|1、识记: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的美学革命2、理解:柴伐梯尼在电影美学理论上的贡献与局限第二章现代电影美学理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了解20世纪60年代以后电影美学理论的主要流派,系统掌握各个理论流派的主要观点、美学特征及其发展流变,深入理解传统电影美学理论与现代电影美学理论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彭吉象《影视美学》手工整理完整版

彭吉象《影视美学》手工整理完整版

第一章经典电影美学理论第一节早期电影美学理论(一)电影心理学的出现雨果·闵斯特堡(1863-1917)是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在1916年,出版了《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首次从电影心理学的角度论证了电影是一门艺术。

闵斯特堡最大的贡献在于,他从电影的经验感知入手,尤其是从视知觉的生理和心理角度,来分析和解释了电影影像的深度感和运动感,并且提出机械的复制现实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并且通过电影和戏剧、摄影的区别,论证了电影确实是一门独立的艺术。

闵斯特堡指出:“我们的美学兴趣集中到这样一点,就是电影通过什么手段来影响观众的心灵。

我们用这种方式来看待电影,起初就凭着这样一种纯粹心理学的兴趣,研究在我们的电影经验中,究竟是哪些本质的东西打动了我们的心灵。

我们现在完全把戏剧理论搁置一边,因为假如从戏剧出发,去寻找电影除了作为逼真的代用品外对戏剧有些什么补充的话,我们就会走进死胡同。

我们应当把电影艺术看'做是完全立足于它自身基础之上的,从而排除所有戏剧的干扰,来分析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对我们产生效力的心理进程。

”正是出于这样的理论思考,闵斯特堡着重研究了观众对电影影像感知的各个方面,包括深度感、运动感、注意力、记忆和想象、情感等等。

特别是深度感和运动感,可以说是电影影像感知的基础,也可以说是电影(包括后来的电视)所特有的一种全新的艺术知觉形式。

闵斯特堡指出,电影银幕是二维的平面,但观众却在看电影时感受到三维的空间。

“因而,如果把这种图像的平面性当作电影的基本特性,那就没有掌握住它的特性。

这种平面性确实是电影技术构成的一个客观部分,但并不是我们真正看到的电影演出的特征。

在看电影时,我们处在三维空间之中,影片上人物或动物的运动,都立即给予我们以强烈的深度感。

“闵斯特堡强调指出,观众之所以能在二维平面的电影银幕上感受到三维立体的电影空间,除了生理上、视觉上的原因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电影的运动,造成了观众一种独特内心体验,使得观众明明知道图像是平面的,但却不能排除对于深度的实际感受,就是因为电影画面上的各种运动使观众得到了银幕具有纵深感的印象。

影视美学教学大纲

影视美学教学大纲

《影视美学》教学大纲Film and TV of Aesthetics责任教师:张克敏审核人:杨世伟课程编号:1114419总学时数:32学时(理论教学32学时)学分:2学分一、本大纲适用专业教育技术学专业。

二、课程的性质与目的1、课程性质理论课。

2、课程目标《影视美学》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大学本科的专业选修课程,主要内容是对影视艺术进行审美欣赏和评论的基础知识,包括影视艺术的历史发展轨迹、主要流派,影视艺术的文化特性、艺术特性、审美心理特性等,以及影视艺术欣赏与评论的基本规律。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了解影视艺术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了解影视艺术的构成因素,掌握进行影视艺术审美欣赏和评论的基本规律,培养和提高影视艺术的审美能力。

3、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影视美学》是以《电视编导》、《数字电视创作》等课程为前导课。

4、开设学期第六学期。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重点第一章经典电影美学理论第一节早期电影美学理论第二节苏联蒙太奇电影流派与蒙太奇电影美学理论第三节好莱坞戏剧化电影与类型电影理论第四节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与纪实美学第五节法国“新浪潮”与现代主义电影第二章现代电影美学理论第一节电影符号学第二节电影叙事学第三节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第四节意识形态批判与其他理论第五节后现代主义与影视艺术第三章影视艺术的文化特征第一节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第二节社会语境中的影视文化第三节影视艺术的民族性与国际传播第四章影视艺术的美学特性第一节综合性与技术性第二节逼真性与假定性第三节造型性与运动性第四节电视艺术美学特性初探第五章影视艺术的审美心理第一节镜像世界与视觉心理第二节梦幻世界与深层心理第三节期待世界与接受心理五、成绩考核考试以开卷或论文的形式进行,占80%,平时作业和课堂考勤占20%。

六、教材和主要参考书目教材:彭吉象,《影视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主要参考书:1、《现代电影美学基础》,王志敏著,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年。

《影视美学》内容大纲

《影视美学》内容大纲

《影视美学》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经典电影美学理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全面认识20世纪60年代之前电影美学理论的代表流派,系统掌握各个理论流派的产生背景、主要思想及其特点,对早期电影艺术的发展状况与电影美学理论的发展流变之间的关系要有一个深刻的理解,从而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二、课程内容第一章经典电影美学理论(20世纪60年代之前)第一节早期电影美学理论第二节苏联蒙太奇电影流派与蒙太奇电影美学理论第三节好莱坞戏剧化电影与类型电影理论第四节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与纪实美学!第五节法国“新浪潮”与现代主义电影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早期电影美学理论的主要流派和理论贡献(重点)1、识记:(1)电影心理学的代表人物(闵斯特堡、阿恩海姆)及其主要观点(2)电影文化学的代表学者(巴拉兹)及其主要观点2、理解:(1)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对先锋派电影运动的影响(2)先锋派电影运动的美学主张(二)苏联蒙太奇电影美学的主要概念、核心思想及其发展阶段(重点)1、识记:《(1)蒙太奇的完整内容与概念内涵(2)苏联蒙太奇电影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3)“电影眼睛派”与“库里肖夫效应”的含义(4)普多夫金对电影蒙太奇的分类2、理解:(1)爱森斯坦蒙太奇理论的核心思想与理论贡献(2)普多夫金与爱森斯坦在蒙太奇理论上的异同3、应用:蒙太奇美学的总体特征及其对电影艺术发展的贡献和价值(三)好莱坞戏剧化电影的美学观与类型电影的概念、特征(重点)1、识记:(1)“戏剧化电影”的含义((2)“类型片”的含义(3)好莱坞类型片的分类2、理解:(1)戏剧化电影的美学特征(2)新好莱坞电影的美学特点(3)从观众审美心理的角度看好莱坞类型电影的产生(四)纪实性电影美学的主要代表及其核心思想(次重点)1、理解:(1)巴赞的电影影像本体论与电影语言进化观(2)克拉考尔的“物质现实复原论”的核心思想与基本特点2、应用:纪实性电影美学总体特点与理论局限¥(五)法国“新浪潮”电影的产生背景与美学特征(次重点)1、识记:“新浪潮”电影的概念2、理解:(1)法国电影的“新浪潮”与“左岸派”产生的社会根源与思想根源(2)“新浪潮”与“左岸派”电影的美学倾向(六)欧洲现代派电影的美学特征(次重点)1、识记:“现代派”电影的概念2、理解:(1)西方现代主义哲学一美学思潮对现代派电影的影响(2)现代派电影美学在电影的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段上所进行的探索(七)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电影美学观(一般)(1、识记: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的美学革命2、理解:柴伐梯尼在电影美学理论上的贡献与局限第二章现代电影美学理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了解20世纪60年代以后电影美学理论的主要流派,系统掌握各个理论流派的主要观点、美学特征及其发展流变,深入理解传统电影美学理论与现代电影美学理论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影视美学概论 教学讲稿

影视美学概论 教学讲稿

《影视美学概论》讲稿影视美学:是关于美和审美的科学,研究观众与影视艺术之间的关系。

它包括影视艺术创作、艺术作品和艺术评析。

1,电影艺术——一种以电影技术为手段,凭借画面和音响为媒介,通过银幕上不断运动的时空来创造形象,再现或表现生活的艺术。

2,电影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特殊规定性表现为(1)综合性(电影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综合体)(2)视像性(3)逼真性(4)运动性(5)蒙太奇(6)群众性(7)技术性3,加拿大传播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提出了热媒介——电影,照片是以高清晰度延伸人的感觉的;冷媒介——电视是低清晰度延伸人的感觉的4,张凤铸关于电视艺术的界定:电视艺术——电视的派生,主要指电视屏幕上播出的,运用电视艺术手段塑造的审美对象(形象)的各类文艺节目。

其前提——电视和电视艺术是两个概念,电视是母体,它包括新闻节目群,又包括艺术节目群,它具有新闻属性,又具有艺术属性。

5,苏珊.朗格——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

6,影视美学中电影美学(1)格式塔心理学派(2)A电影本性论——巴赞,克拉考尔B形象本性论——蒙太奇派的爱森斯坦,普多夫金,格里菲斯,都是从本性论的立场阐释电影美学。

C贝拉.巴拉兹的《电影美学》——从电影艺术形式的发展过程来探讨电影的美学特性,将经验总结,技巧(如特写,剪辑,镜头)等与风格,形式结合在一起。

(3)社会思潮,哲学原理结合镜头表现来电影美学的社会电影理论,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电影中的结构主义美学,符号学美学(如麦茨,艾柯)(4)电影流派或断代史的角度来论述自己的美学观的,中国的左翼电影,西方的先锋派,抽象电影,超现实主义电影,法国“新浪潮”电影。

7,麦茨在其《电影语言》中将当代西方电影研究分为四大类:电影批评,电影史,电影理论和电影学。

8,影视美学是门类美学之一种,它有赖于技术的特点,它又必然与使用美学相关。

影视美学同大众文化,传播美的关系更为直接受当代文化的影响特别深刻,同时又深刻地反作用于当代的文化走向。

影视美学讲义1

影视美学讲义1

儒家美学思想与影视艺术
• • • • • • • • • • • • • • • • • • • • • 1。孔子的:“仁者,爱人” 达到爱的 的人学思想奠定了儒家 • 途 径的是 美学善即美,美即善的 • 孔子所说的 思想,儒家的思想是以 血缘亲情和超越这个亲情 • 依于仁, 的爱达到社会和谐的美学 • 据于德, 思想。儒家的仁学思想后 • 兴于 来积淀为人性善的主流思 • 《诗〉,立 想,即三字经里的“人之 • 于礼,成 初,性本善”的观念。 2。儒家的思想强调社会 于乐。游于艺。孔子闻《韶》三月不知肉 性,集体性:”克己复礼” 味,他贬《武》扬《韶》集中表现了 是对个体的要求和限制, 他的道德理想主义思想,和美善统一 强调礼的秩序,强调为了 故,二者皆可抛。” 的思想,他对“文质彬彬”,乐而不 整体的利益牺牲舍弃个体 自由是个体性的, 淫,哀而不伤的强调,是艺术的中和 仁是社会集体性的。 原则,不能走极端的原则,儒家美学 的利益,舍生取义,杀身 儒家的仁是一切德 带有对美的形式要求的轻视和忽略的 行的总和,其顶峰 特点,它是强调思想内容的重要性的 伦理美学,也缺乏美学的严谨性和完 是爱。 整性。这是我们要注意的地方。 • 成仁与西方思想有共同的 • 地方,裴多菲的“生命诚 可贵,爱情价更,若为自由
孔子的“兴观群怨”与艺术的几大功能
兴:感发意志,激发情感的作用。艺术是情感的 形式表现。 观:社会政治功能,观察政治和社会状况。中国 的第六代导演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群:艺术具有团结人群,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增强 凝聚力的作用,一部好的影视作品会激发人的共 同的审美理想和生活情趣,如,《唐山大地震》 怨:艺术不但要表现人们的快乐,也会表现人的 哀怨之情,不平之情。如,屈原的《离骚》, 白居易的《买炭翁》,李清照的闺怨词等

《影视美学教学》课件

《影视美学教学》课件
2. 视听语言 1. 镜头语言和剪辑语言 2. 对白和配乐
分类和评价
• 影视类型 • 定义和特点 • 典型代表作品
• 影视评价 • 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 • 影视评论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结束语
本课程的学习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影视艺术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进而提高 他们在相关领域的竞争力。
《影视美学教学》PPT课 件
# 影视美学教学
## 简介
本课程旨在介绍影视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为学生提供影视创作和 分析的基础知识。
影视的基本元素
• 画面元素 • 框架和构图 • 光影和色彩 • 运动和节奏
• 声音元素 • 音乐和音效 • 配音和旁白
影视的叙事技巧
1. 角色和情节 1. 角色的塑造和发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 情节的构思和安排

《影视美学》教学内容要点

《影视美学》教学内容要点

《影视美学》教学内容要点绪论一、学习目的要求了解影视美学的定义、学科特征和研究的主要问题,建立起影视美学的初步印象。

二、主要教学内容一、什么是“影视美学”1、影视美学的定义2、影视美学的研究对象二、影视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美学的关系2、与文艺学的关系3、与哲学的关系4、与心理学的关系5、与戏剧、绘画、文学的关系6、与科学技术的关系三、影视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1、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美学本质2、影视艺术创造的审美规律——创造美学3、影视艺术欣赏的审美要求——接受美学4、影视美学观念的演变发展四、影视美学研究的现状1.影视美学研究的例外方向——体系2.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3、可资借鉴的研究成果三、课堂讨论选题1、什么是“影视美学”2、影视美学在整个美学体系中的位置四、课外作业选题1、描绘美学体系结构图,确定影视美学的基本位置2、影视美学与其他美学形态的关系第一章影视美学的基本涵义一、学习目的要求掌握影视艺术共同的审美属性和影视美学的基本内涵,明确影视美学的概念和研究范畴。

二、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影视美学概念1、电影、电视的定义2、影视分立说3、影视艺术共同的审美属性4、影视互动的总体趋势第二节影视美学的内涵1、美学视野中的影视美学2、影视美学的内涵及其研究范畴三、课堂讨论选题1、电影、电视的区别和共同之处2、影视美学的研究范畴四、课外作业选题1、概括影视艺术共同的审美属性2、分析影视美学的内涵第二章影视艺术的文化定位——借助于光电技术的大众传播文化一、学习目的要求从文化的角度认识影视艺术,与当下的现实生活和影视艺术创作继续近距离接触,使学生认识影视美学的现实有效性。

二、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影视1、普及性:影视媒介的基本状态2、多媒体性:影视媒介的突出特征3、商品性:影视媒介的社会属性4、工业化:影视媒介的生产方式5、娱乐性:影视媒介的显赫特征第二节影视传媒的大众文化特征一、大众文化与影视传媒二、影视传媒的文化特征1、影视传媒具有大众文化的基本性质2、影视传媒(大众文化)传达生活、文化转型的信息3、影视传媒带来新的审美课题三、影视文化的基本功能1、社会成员群体性的日常生活内容2、引领大众文化流向和人民生活情趣——审美教育、认知作用3、影视文化的负面影响第三节影视传媒的大众传播学特征一、影视传媒的大凡传播特征1、影视传媒的多样性和丰富性2、特定的实践主体3、特定的抽象层面—观察的经验4、电影与电视的例外传播特征二、影视传播的受众分析2、影视受众的基本特征2、受众接触影视媒介的动机三、影视媒介对受众的影响第四节社会语境中的影视文化一、影视艺术与社会心理学1、影视艺术与社会、时代的密切关系2、影视艺术折射普遍的社会心理3、社会心理制约影视艺术的审美取向第五节影视艺术的时代风格一、时代性与时代风格的多样性二、后现代语境中的影视艺术1、文化意义上的后现代2、例外语境中的后现代3、解构与建构三、课堂讨论选题1、影视艺术的大众传播属性与文化特征2、影视传播的受众和语境四、课外作业选题1、解析大众文化2、后现代在中国的表现第三章影视艺术审美概论一、学习目的要求掌握例外影视美学理论的基本观点,在辨析的基础上学习详尽理论的操作方法,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提升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视艺术是一门综合性艺术,与其他审美活动和现 象有许多共同性,但它又不同于其他审美活动,而 是有它特有的审美规律。
三、影视艺术的个别性审美规律
(一)电影
按表现形态(样式)可以分为: 1.故事片 (战争片、喜剧片、科幻片、历史传记片、儿童片等) ● 2.纪录片 (时事报道片、传记片、人文地理片、舞台纪录片等)
第二节 影视美学的规律
●一、影视艺术的普遍性审美规律 ●二、影视艺术的特殊性审美规律 ●三、影视艺术的个别性审美规律
பைடு நூலகம்
一、影视艺术的普遍性审美规律
影视艺术活动,与其他审美活动一样,遵循普遍性 的审美规律,这些普遍性的审美规律,从总原则上 说,就是对美学的基本精神——用理想照耀现实的 贯彻。
二、影视艺术的特殊性审美规律
影视美学
● 影视作品中的美学
● 美学视域下的影视
绪论:美学和影视美学
第一节 影视美学的原则
● 一、美学原则 ● 二、影视学原则 ● 三、实践原则 ● 四、历史原则
一、美学原则
(一)“美学”是什么?
美学是以审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一 门社会学科,是在社会的物质生活 与精神文化生活的基础上产生和发 展起来的,是解决人类的生存方式 (理想和现实的关系问题)之一。
艺术揭示的“世界”是一个审美的自由境界。
电影美学的分析,就是建立在美学精神的基础 之上,用理想之光观照电影,将电影置于人类 精神生活的超越之维,来审视其意义和价值。
电影美学的阐释,也就是要用美学的精神来观 照电影,要看一看人类的理想和生存的意义是 如何在电影中得到表现的。
二、影视学原则
(一)影视美学与影视艺术学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
(四)艺术、审美与“理想之境”
1、人的“属性”:
——自然性
——社会性(根本属性)
人之为人,人与其他一切存在物的根本不同 就在于他不满足于现实世界,更要追求和创 造一个理想世界,或者说,人在根本上就是 为理想而存在的。
人生存于“天”、“地”之间,其下是人源出的大 地即自然界,其上是人所神往的理想世界。
(二)有关于美学问题的主要看法
1.审美关系说 2.美的本质说 ——“美是和谐”(毕达 哥拉斯学派) 3.美感经验说 ——“移情说”(立普斯)、“心理距 离说”(布洛) 4.艺术说 ——黑格尔认为美学的正当名称是 “艺术哲学”
(三)“美学”的精神是什么?
从人的具体生存境遇 出发,解决理想与现 实的关系、探求人类 生活的终极意义,这 就是美学的精神。
“仰望”跨越了天穹与大地“之间”。这“之 间”是赐给人之栖居的。 ——海德格尔
2、艺术与“理想境界”(审美境界):
艺术揭示了“世界”的意义。 艺术对世界的揭示指的是艺术能够像 人们打开通向人的周围世界的道路, 它使人们从器具用品上看到人生的意 义之网,品味生存的酸甜苦辣,体验 人生的种种独特经历。
影视艺术学——较具体,理论层次较低。
它是以艺术学方法为主,将影视艺术作为 艺术现象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它是对影 视的艺术特征和影视的特殊表现手段,对 影视的产生、发展、创造、构成以及批评 和鉴赏等规律性的理性认识。
(二)影视美学与影视理论
区别:
1.从历史上看:
影视理论比影视美学的历史长,它是随着影视的出现 而出现的。
2.从研究范围看:
影视美学——是要通过影视透视美,不涉及影视艺术 的所有问题和方法,只有在影视艺术作 为人的审美意识的集中表现时,它才进 入影视美学的研究视野,才成为影视美 学的研究对象。 影视艺术学——研究对象宽泛,对影视的研究较具体 和细致。
3.从学科性质看:
影视美学——富有哲学意味,需要调动人的理性,追问 的问题更接近人类生存的根本问题,它是 从自由和必然、理想和现实的角度来提出 和思考问题。
影视理论——侧重研究影视艺术本身的特殊性,如影视 的创造和欣赏的规律、具体问题和理论环 节,影视艺术家的理论和艺术素养等。
三、实践原则
影视美学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在不断 总结和提炼影视艺术实践的基础之 上形成的,影视美学家往往就是影 视艺术家。
梅里爱 大卫· 格里菲斯
谢尔盖· 爱森斯坦
四、历史原则
构建影视美学,要总结影视艺术和影视美学以往 的历史成果,并将之融会到新的研究中去,更要 重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对传统美学的吸纳。
● ● ●
3.科教片 4.美术片
(二)电视
1.电视剧 (单本剧、连续剧、系列剧、电视小品等) ● 2.电视文艺 (电视文学、电视音乐、电视舞蹈、电视 曲艺杂技、电视戏曲、电视戏剧、电视电影等)

联系与区别: 1.联系:
影视美学和影视艺术学有交叉重 合的部分,有的电影理论中就夹 杂着一些电影艺术学(如匈牙利 的电影理论家贝拉· 巴拉兹的《电 影美学》)。
2.区别——深度和广度不同:
影视美学——较抽象,理论层次较高。
它是以美学方法为主,并用美学的精神来观 照影视艺术,从人的生命存在本真的高度对 影视进行审视,寻绎影视艺术对人类精神生 活的意义,并对影视艺术中不符合美学精神 的成分进行评析,以尽量求得影视艺术在塑 造完美人性、给生活增添诗意方面发挥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