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著名杂剧戏曲家

合集下载

元曲四大家”考点汇总

元曲四大家”考点汇总

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一、关汉卿约生于金末或元太宗时,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

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的形象也广为人称。

水星上有一座环形山以他的名字命名。

代表作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被誉为“曲圣”。

二、白朴白朴的剧作,题材多出历史传说,剧情多为才人韵事。

现存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写得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鸳鸯间墙头马上》,描写的是一个“志量过人”的女性李千金冲破名教,自择配偶的故事。

三、马致远马致远写得最多的是“神仙道化”剧。

《岳阳楼》《陈抟高卧》《任风子》以及《黄粱梦》,都是演述全真教事迹,宣扬全真教教义的。

《汉宫秋》是马致远早期的作品,也是马致远杂剧中最著名的一种,讲述王昭君出塞和亲故事。

《荐福碑》也是马致远的早期剧作,写落魄书生张镐的故事,反映了作者怀才不遇的牢骚和宿命的人生观。

四、郑光祖他的剧目主要两个主题,一个是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另一个是历史题材故事。

代表作有《迷青琐倩女离魂》《刍梅香骗翰林风月》《醉思乡王粲登楼》《辅成王周公慑政》《虎牢关三战吕布》等。

【课后练习】1.(多选)元代是我国戏曲繁荣兴盛的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元曲大家。

下列选项中,关于戏曲家与其代表作对应正确的有()。

A.关汉卿——《窦娥冤》B.马致远一一《汉宫秋》C.王实甫一一《西厢记》D.白朴一一《墙头马上》【答案】ABCD。

A项正确,《窦娥冤》原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元杂剧代表作,也是元杂剧的典范,该剧剧情取材自东汉“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

B项正确,《汉宫秋》全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是元曲四大家之一马致远的杂剧作品,讲述的是西汉元帝受匈奴威胁,被迫送爱妃王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

元曲四大家及作品

元曲四大家及作品

元曲四大家及作品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

他们的代表作品分别为:关汉卿《窦娥冤》,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马致远《汉宫秋》。

1、《窦娥冤》《窦娥冤》是元代的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刊行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

关汉卿,字汉卿,号已斋,解州人,另有籍贯大都和祁州等说。

关汉卿是元杂剧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被誉为“曲圣”。

2、《汉宫秋》《汉宫秋》全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

这是一个抒情悲剧,主要写汉元帝对王昭君的深情厚爱,对权奸的无比憎恶,以及对忠臣良将的思念。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人,中国元代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被誉为“秋思之祖”。

3、《墙头马上》《裴少俊墙头马上》(简称《墙头马上》)是元代白朴创作杂剧。

白朴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杂剧家,在元代杂剧的创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天净沙·秋》等都是他的代表作。

4、《倩女离魂》《倩女离魂》是郑光祖杂剧创作中的翘楚,为元代四大爱情剧之一,这部作品取材于唐传奇“离魂记”,原作仅为六百余字的短文。

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人,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齐名,后人并称“元曲四大家”。

关于元曲四大家的人物评价:我国戏曲艺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孕育过程,到宋金时期渐趋成熟,元代杂剧兴盛,成为我国戏曲史上的黄金时代。

当时有姓名记载的杂剧作家就有八十余人,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杂剧创作成就。

关于这几位元曲作家的排列和评价,因人因时而各有不同。

元代钟嗣成的《录鬼簿》把关汉卿列为杂剧作家之首,贾仲明称关汉卿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

”但明初朱权的《太和正音谱》却首推马致远,以为“宜列群英之上”,而以关汉卿为“可上可下之才”。

元代杂剧作家

元代杂剧作家

萧德祥,名天瑞,号复斋,杭州人。以医为业。是兼作南戏的杂剧作家,作有杂剧和南戏五种。
朱凯,字士凯。曾任江浙行省官吏,与钟嗣成相善。作有《昊天塔》、《黄鹤楼》两种,今均存。
钟嗣成,字继先,号丑斋,大梁(今He南开封)人,寓居杭州。累试不第。作有杂剧七种,均失。他所编撰的《录鬼簿》,记载了元代杂剧作家及一些散曲作家的小传和剧目,是研究元杂剧的重要资料。
,名香天下,声振闺阁,伶伦辈称‘郑先老生’,皆知其为德辉也”。郑光祖是元杂剧第二时期作家中最杰出的一位作家,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作有杂剧十八种,今存《倩女离魂》、《绉梅香》、《王粲登楼》、《伊尹扶汤》、《周公摄政》、《三战吕布》、《无盐破连环》《老君堂》等八种。其中《倩女离魂》是他的代表作,是一部爱情剧,取材于唐人传奇说《离魂记》,对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有一定的影响。其创作风格以文采见长,明初朱权评其作为“九天珠玉”。(《太和正谱》)
纪君祥,一作纪天祥,大都人。生平事迹不详。作有杂剧六种,现仅存《赵氏孤儿》一种。《赵氏孤儿》是一部历史悲剧,也是杂剧名剧之一。明朱权评其剧作的风格为“雪里梅花”。(《太和正音谱》)
张国宾,又名张国宝、张酷贫。艺名喜时营,大都人。是一位演员出身的作家,作有杂剧五种,今存《衣锦还乡》、《汗衫记》、《罗李郎》等三种。他的剧作戏剧性强,语言质朴自然。
李直夫,本姓蒲察,人称蒲察李五。女真族人。居住在德兴府(今河北怀来县)。生平事迹不详。一说官至湖南肃政廉访使。作有杂剧十二种,现存《虎头牌》一种,写一个
金朝的军官银住马,因醉酒失误军机,受到担任元帅之职的侄子的责打,事后元帅又亲自向他谢罪。在剧中反映一些女真族的风俗习惯,而且还用许多少数民族的曲调。
郑廷玉,彰德(今He南安阳)人。生平事迹不详。作有杂剧二十三种,今存《疏者下船》、《后庭花》、《金凤钗》、《忍字记》、《看钱奴》等五种。

著名戏曲家郑光祖是谁

著名戏曲家郑光祖是谁

著名戏曲家郑光祖是谁郑光祖是是历史上著名的戏曲家,是著名的元曲四大家之一,他的作品至今仍然是中华民族艺术文化中不可缺失的文化瑰宝。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著名戏曲家郑光祖,希望对你有帮助。

著名戏曲家郑光祖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县)人,生卒年不详。

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齐名,后人并称“元曲四大家”。

生平甚无记载,只知他“为人方直,不忘与人交,故诸公多鄙之;久则见其情厚,而他人莫之及也”,伶人称他为“先生”,死后由伶人火葬于杭州灵隐寺。

其所作杂剧可考者十八种,现存《周公摄政》、《王粲登楼》、《翰林风月》、《倩女离魂》、《无塩破连环》、《伊尹扶汤》、《老君堂》、《三战吕布》八种,其中以《倩女离魂》最为著名,后三种被质疑并非郑光祖作品。

除杂剧外,郑光祖还写散曲,有小令六首、套数二套流传。

郑光祖的生平简介郑光祖,公元1264年出生于平阳襄陵。

郑光祖的生平事迹,留有记载的没有多少。

我们只是能从钟嗣成的《录鬼簿》中,知晓郑光祖早年以习儒为业,后来曾任杭州路吏。

郑光祖“为人方直”,不擅长跟官场人物交往,官场诸公也因此瞧不起郑光祖。

这就足以见得,郑光祖为官之路的艰辛与坎坷了。

加上杭州本就是江南水乡,风景秀丽不说,伶人歌女更是随处可见。

从小便受到戏剧艺术熏陶的他,也因此开始了杂剧创作。

在经过文学戏剧界的考证我们得知,郑光祖一生中,一共写了18种杂剧剧本,只有《迷青琐倩女离魂》、《醉思乡王粲登楼》、《辅成王周公摄政》、《刍梅香骗翰林风月》和《虎牢关三战吕布》等是至今保留完好的。

除了杂剧以外,郑光祖也写过一些词曲。

流传至今的有套数二曲和小令六首。

他写的词曲,即景抒怀,不管是写景还是抒情,都非常清新又不失妩媚,对于后世对文学艺术的研究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郑光祖将他的全部天才贡献给了杂剧这个民间艺术,他一生从事杂剧创作的工作,并经过伶人的传播而在民间产生广泛的影响。

他的作品经人传唱而不衰,他的生命却是终将逝去。

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别名:字汉卿,号已斋(一斋、已斋叟)职业:元代著名戏曲作家主要成就:元曲四大家之首;元杂剧的奠基人;曲圣马致远:别名: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名不详,字致远,晚号东篱职业:著名戏曲家、作家、散曲家、杂剧家主要成就:被誉为“马神仙”,“曲状元”,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朴:别名: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职业:戏曲作家主要成就:元曲四大家之一郑光祖:别名:字德辉职业:杂剧作家、散曲作家主要成就:元曲四大家之一代表作品:《迷青琐倩女离魂》、《虎牢关三战吕布》、《倩女离魂》元杂剧的四大悲剧:《窦娥冤》(关汉卿):剧情介绍本剧共四折一楔子。

楔子:女主角窦端云自小因为父亲窦天章无钱还债,被送到蔡家当儿媳妇(即童养媳),改名窦娥。

第一折:婚后不到两年,窦娥丈夫去世;窦娥与蔡婆相依为命。

蔡婆向赛卢医讨债,不成功之余反而更差点被勒死,恰好获张驴儿父子俩所救。

不料张驴儿是个流氓,趁机搬进蔡家后,威迫婆媳与他们父子成亲,窦娥严辞拒绝。

第二折:蔡婆想吃羊肚汤,张驴儿想藉毒死窦娥婆婆而霸占窦娥(张驴儿以告发企图勒死蔡婆之事威胁,向赛卢医讨来毒药),不料反而被父亲误吃、毒死了父亲。

张驴儿于是诬告窦娥杀人之罪。

太守桃杌严刑逼供,窦娥不忍心婆婆连同受罪,便含冤招认药死公公,被判斩刑。

第三折:窦娥被押赴刑场。

临刑前,窦娥为表明自己冤屈,指天立誓,死后将血溅白练而血不沾地、六月飞霜(降雪)三尺掩其尸、楚州亢旱(大旱)三年,结果全部应验。

第四折:三年后,窦娥的冤魂向已经担任廉访使的父亲控诉;案情重审,将赛卢医发配充军、昏官桃杌革职永不叙用,张驴儿斩首,窦娥冤情得以昭彰。

最后窦娥的冤魂希望父亲窦天章能够将亲家蔡婆婆接到住所,代替窦娥尽孝道,窦父应允,全剧结束。

《汉宫秋》(马致远):全剧4折1楔子主角是汉元帝,写的是西汉元帝受匈奴威胁,被迫送爱妃王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

汉元帝因后宫寂寞,听从毛延寿建议,从民间选美。

元曲四大家教学文稿

元曲四大家教学文稿

精品文档元曲四大家:关汉卿:别名:字汉卿,号已斋(一斋、已斋叟)职业:元代著名戏曲作家主要成就:兀曲四大豕之首;兀杂剧的奠基人;曲圣代表作品:《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等马致远:别名: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名不详,字致远,晚号东篱职业:著名戏曲家、作家、散曲家、杂剧家主要成就:被誉为“马神仙”,“曲状兀”,兀曲四大家之一代表作品:《陈抟高卧》、《天净沙•秋思》(称为秋思之祖)、《汉宫秋》白朴:别名: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职业:戏曲作家主要成就:元曲四大家之一代表作品:《梧桐雨》《墙头马上》《东墙记》《天净沙•秋》郑光祖:别名:字德辉职业:杂剧作家、散曲作家主要成就:元曲四大家之一代表作品:《迷青琐倩女离魂》、《虎牢关三战吕布》、《倩女离魂》元杂剧的四大悲剧:《窦娥冤》(关汉卿):剧情介绍本剧共四折一楔子。

楔子:女主角窦端云自小因为父亲窦天章无钱还债,被送到蔡家当儿媳妇(即童养媳),改名窦娥。

第一折:婚后不到两年,窦之余反而更差点被勒死,基娥丈夫去世;窦娥与蔡婆相依为命。

蔡婆向赛卢医讨债,不成功恰好获张驴儿父子俩所救。

不料张驴儿是个流氓,趁机搬进蔡家后,威迫婆媳与他们父子成亲,窦娥严辞拒绝。

第二折:蔡婆想吃羊肚汤,张驴儿想藉毒死窦娥婆婆而霸占窦娥(张驴儿以告发企图勒死蔡婆之事威胁,向赛卢医讨来毒药),不料反而被父亲误吃、毒死了父亲。

张驴儿于是诬告窦娥杀人之罪。

太守桃杌严刑逼供,窦娥不忍心婆婆连同受罪,便含冤招认药死公公,被判斩刑。

第三折:窦娥被押赴刑场。

临刑前,窦娥为表明自己冤屈,指天立誓,死后将血溅白练而血不沾地、六月飞霜(降雪)三尺掩其尸、楚州亢旱(大旱)三年,结果全部应验。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第四折:三年后,窦娥的冤魂向已经担任廉访使的父亲控诉;案情重审,将赛卢医发配充军、昏官桃杌革职永不叙用,张驴儿斩首,窦娥冤情得以昭彰。

最后窦娥的冤魂希望父亲窦天章能够将亲家蔡婆婆接到住所,代替窦娥尽孝道,窦父应允,全剧结束。

马致远:元代初期著名大戏剧家

马致远:元代初期著名大戏剧家

精心整理
马致远:元代初期着名大戏剧家
马致远:元代初期着名大戏剧家
来源:名人资料网作者:名人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

元代初期杂剧作家,人称曲状元、马神仙,河北东光人。

与关汉卿,白仁甫,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大家。

他大约是生于宋理宗宝佑四年,卒年
生平
中仙、风月主的浪漫生活,不再担任官职。

晚年更以林间友、尘外客的闲适生活为主,卒年约在元英宗至治元年以后,年寿在七十岁左右。

马致远是个享有盛名的戏曲家。

在散曲上的成就,为元代之冠。

明代贾仲明称他为曲状元。

元代周德清以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并列﹔明朱权《太和正音谱》更为推崇他为宜列群英之上。

他的杂剧以《汉宫秋》最有影响。

散曲
马致远散曲后人辑为《东篱乐府》。

喧扰的红尘漩涡。

马致远散曲风格以豪放为主,也有闲适恬静,清丽细密的作品,和幽默而辛辣的讽刺,能就各种题材表现不同的风格。

然写情也很特长,既深刻又含蓄;既庄重又蕴藉。

郑振铎云他还长于写恋情,却又是那样刻骨镂肤的深刻。

杂剧
马致远有姓名香贯满梨园之盛誉,剧中曲子在艺术上有非常高的成就,作曲作白,喜欢引书用典,部份作品精神脱离现实,宣扬宗教迷信思想,流露出读书人的失意与愤慨。

之祖。

子》、
福碑》
评价
您的好友,一起分享!收藏!。

元代杂剧作家

元代杂剧作家

周文质,字仲彬,建德(今属浙江)人,后移居杭州。“学问该博,资性工巧”、“明曲调,谐音律”(《录鬼簿》)。曾任小吏,与钟嗣成相交,中年病卒。作有杂剧四种,今仅《苏武还朝》残存两折。
杨梓,海盐澉川(今属浙江)人曾任嘉议大夫,杭州路总管。作有《霍光鬼谏》、《豫让吞炭》、《敬德不伏老》等三种,今均存。
孟汉卿,亳州(今安徽毫县)人。贾仲明为其所作的【凌波仙】吊词云:“已斋老叟播声名,表字相同亦汉卿。《魔合罗》一段提张鼎,运节意脉精。有黄钟、商调新声。喧燕赵,响玉京,广做多行”。可见,孟汉卿生活在大都一带,而且他的杂剧在当时颇有影响,作有《魔合罗》一剧,今存。
岳伯川,济南人,一说镇江人。生平事迹不详。作有《铁拐李》、《杨贵妃》二种杂剧,今存《铁拐李》一种。
金仁杰,字志甫,杭州人。曾任建康(南京)崇宁务官,作有杂剧七种,今存《追韩信》、《东窗事犯》两种。
秦简夫,大都人,后移居杭州。生平事迹不详。作有杂剧五种,今存《赵礼让肥》、《东堂老》、《剪发待宾》等三种。内容多是宣扬封建伦理道德,曲文较本色自然,朱权评其作为“峭壁孤松”。(《太和正音谱》)
乔吉,又名乔吉甫,字梦符,号鹤笙。又号惺惺道人。太原人。寓居杭州太乙宫前。至正五年(1345)卒。曾放荡江湖四十多年,“自称不应举江湖状元。不思凡风月神仙。”(【双调·折桂令】《自述》)。作有杂剧十一种,今存《扬州梦》、《两世姻缘》、《金钱记》等三种,都是男女爱情为题材的喜剧。乔吉还是一位戏曲理论家,他提出的“凤头、猪肚、豹尾”之说,“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 (见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在古代戏曲理论史上具有很大的影响。
杨显之,大都(今北京)人,生平事迹不详。与关汉卿为莫逆交。经常与关汉卿一起讨论剧作,商酌文辞,故时人称他为“杨补丁”,如明贾仲明为其所作的吊词【凌波仙】曲云:“显之前辈老先生,莫逆之交关汉卿。幺末中补缺加新令,皆号为杨补丁。有传奇乐府新声,王元鼎师叔敬,顺时看伯父称,寰宇知名”。作有杂剧九种,今存《临江驿》、《酷寒亭》两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代著名杂剧戏曲家
——关汉卿
人物简介
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元代杂剧 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 号已斋(一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 州人(今山西省运城),关于他的籍贯, 还有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县)伍仁村、大 都(今北京市)人,大约生于金代末年 (约公元1220年前后),卒于元成宗大德 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与马致远、 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 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
作品风格
中,人 物形象鲜明,语 言质朴自然,富 有表现力。
作品
《录鬼簿》著录关汉卿杂剧名目共62种 (今人傅惜华《元代杂剧全目》著录关剧 存目共67种),今存18种,其中几种是否 关作,人们尚有不同意见。
作品:《感天动地窦娥冤》、《望江亭中 秋切鲙》、《赵盼儿风月救风尘》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