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规律探索类问题

合集下载

【九年级】2021年全国中考数学规律探索试题汇编

【九年级】2021年全国中考数学规律探索试题汇编

【九年级】2021年全国中考数学规律探索试题汇编山(2021•威海)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C的坐标分别为(1,0),(0,1),(?1,0).一个电动玩具从坐标原点0出发,第一次跳跃到点P1.使得点P1与点O关于点A成中心对称;第二次跳跃到点P2,使得点P2与点P1关于点B成中心对称;第三次跳跃到点P3,使得点P3与点P2关于点C成中心对称;第四次跳跃到点P4,使得点P4与点P3关于点A成中心对称;第五次跳跃到点P5,使得点P5与点P4关于点B成中心对称;…照此规律重复下去,则点P2021的坐标为(0,?2).考点:中心对称;规律型:点的坐标.专题:规律型.分析:计算出前几次跳跃后,点P1,P2,P3,P4,P5,P6,P7的坐标,可得出规律,继而可求出点P2021的坐标.解答:解:点P1(2,0),P2(?2,2),P3(0,?2),P4(2,2),P5(?2,0),P6(0,0),P7(2,0),从而可得出6次一个循环,∵ =503…3,∴点P2021的坐标为(0,?2).故答案为:(0,?2).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心对称及点的坐标的规律变换,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求出前几次跳跃后点的坐标,总结出一般规律..(2021• 潍坊)当白色小正方形个数等于1,2,3…时,由白色小正方形和和黑色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分别如图所示.则第个图形中白色小正方形和黑色小正方形的个数总和等于_____________.(用表示,是正整数)(2021• 淄博)如下表,从左到右在每个小格中都填入一个整数,使得任意三个相邻格子所填整数之和都相等,则第2021个格子中的整数是.-4abc6b-2…(2021•湖州)将连续正整数按以下规律排列,则位于第7行第7列的数x是85 .考点:规律型:数字的变化类.分析:先根据第一行的第一列与第二列相差2,往后分别相差3,4,5,6,7,第二行的第一列与第二列相差3,往后分别相差4,5,6,7,第三行的第一列与第二列相差4,往后分别相差5,6,7,8,由此得出第七行的第一列与第二列分别相差8,往后分别相,9,10,11,12,13,从而求出答案.解答:解:第一行的第一列与第二列差个2,第二列与第三列差个3,第三列与第四列差个4,…第六列与第七列差个7,第二行的第一列与第二列差个3,第二列与第三列差个4,第三列与第四列差个5,…第五列与第六列差个7,第三行的第一列与第二列差个4,第二列与第三列差个5,第三列与第四列差个6,第四列与第五列差个7,…第七行的第一列与第二列差个8,是30,第二列与第三列差个9,是39,第三列与第四列差个10,是49,第四列与第五列差个11,是60,第五列与第六列差个12,是72,第六列与第七列差个13,是85;故答案为:85.点评:此题考查了数字的变化类,这是一道找规律的题目,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得到每行中前一列与后一列的关系.(2021• 衢州)如图,在菱形ABCD中,边长为10,∠A=60°.顺次连结菱形ABCD各边中点,可得四边形A1B1C1D1;顺次连结四边形A1B1C1D1各边中点,可得四边形A2B2C2D2;顺次连结四边形A2B2C2D2各边中点,可得四边形A3B3C3D3;按此规律继续下去…….则四边形A2B2C2D2的周长是▲ ;四边形A2021B2021C2021D2021的周长是▲ .(2021• 台州)任何实数a,可用表示不超过a的最大整数,如,现对72进行如下操作:,这样对72只需进行3次操作后变为1,类似地,①对81只需进行次操作后变为1;②只需进行3次操作后变为1的所有正整数中,最大的是。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规律探索(详细答案)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规律探索(详细答案)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规律探索一.选择题1. (2018·湖北随州·3 分)我们将如图所示的两种排列形式的点的个数分别称作“三角形数”(如 1,3, 6,10…)和“正方形数”(如 1,4,9,1,在小于 200 的数中,设最大的“三角形数”为 m ,最大的 “正方形数”为 n ,则 m +n 的值为( )A .33B .301C .386D .5712.(2018•山东烟台市•3 分)如图所示,下列图形都是由相同的玫瑰花按照一定的规律摆成的,按此规律摆 下去,第 n 个图形中有 120 朵玫瑰花,则 n 的值为( )3.(2018•山东济宁市•3 分)如图,小正方形是按一定规律摆放的,下面四个选项中的图片, 适合填补图中空白处的是( )A .B . B.C .D .4. (2018 湖南张家界 3.00 分)观察下列算式:21=2,22=4,23=8,24=16,25=32,26=64,27=128,28=256…, 则 2+22+23+24+25+…+21018 的末位数字是( )A .8B .6C .4D .0二、填空题 1. (2018·湖北江汉油田、潜江市、天门市、仙桃市·3 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P 1OA 1,△P 2A 1A 2, △P3A2A3,…都是等2.(2018•江苏淮安•3 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为正比例函数y=x 的图象,点A1的坐标为(1,,过点A1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l于点D1,以A1D1为边作正方形A1B1C1D1;过点C1作直线l的垂线,垂足为A2,交x 轴于点B2,以A2B2为边作正方形A2B2C2D2;过点C2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A3,交直线l 于点D3,以A3D3为边作正方形A3B3C3D3,…,按此规律操作下所得到的正方形A n B n C n D n的面积是(92)n﹣1 .3.(2018•山东东营市•3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1,A2,A3,…和B1,B2,B3,…分别在直线y=15x+b和x轴上.△OA1B1,△B1A2B2,△B2A3B3,…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如果点A1(1,那么点A2018的纵坐标是20173()2.4.(2018•临安•3 分.)已知:2+23=22×23,3+38=32×38,4+415=42×415,5+524=52×524,…,若10+ba=102×ba符合前面式子的规律,则a+b= .5. (2018•广西桂林•3分)将从1开始的连续自然数按如图规律排列:规定位于第m行,第n列的自然记为6. (2018•广西南宁•3 分)观察下列等式:30=1,31=3,32=9,33=27,34=81,35=243,…,根据其中规律可 得 30+31+32+…+32018 的结果的个位数字是 .7. (2018·黑龙江龙东地区·3 分)如图,已知等边△A BC 的边长是 2,以 B C 边上的高 AB 1 为边作等边三角 形,得到第一个等边△AB 1C 1;再以等边△AB 1C 1 的 B 1C 1边上的高 AB 2 为边作等边三角形,得到第二个等边△AB 2C 2;再以等边△A B 2C 2 的B 2C 2边上的高 A B 3 为边作等边三角形,得到第三个等边△AB 3C 3;…,记△B 1CB 2 的面积为 S 1,△B 2C 1B 3 的面积为 S 2,△B 3C 2B 4 的面积为 S 3,如此下去,则 S n = .8.(2018·黑龙江齐齐哈尔·3 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A (3,1)在射线 O M 上,点 B (3,3)在 射线 ON 上,以 AB 为直角边作 Rt △A BA 1,以 BA 1 为直角边作第二个 Rt △BA 1B 1,以A 1B 1 为直角边作第三个 Rt△A 1B 1A 2,…,依次规律,得到 R t △B 2017A 2018B 2018,则点 B 2018 的纵坐标为 . 9.(2018•广东•3 分)如图,已B 1 作 B 1A 2∥OA 1 交双曲线于点 A 2,过 A 2 作 A 2B 2∥A 1B 1 交 x 轴于点 B 2,得到第二个等边△B 1A 2B 2;过 B 2 作 B 2A 3∥B 1A 2 交双曲线于点 A 3,过 A 3 作 A 3B 3∥A 2B 2 交 x 轴于点 B 3,得到第三个等边△B 2A 3B 3;以此类推,…,则点 B 6 的坐标 为 ( ) .nn201810. (2018•广西北海•3 分)观察下列等式: 30 = 1, 31 = 3, 32 = 9 , 33 = 27 , 34 = 81, 35= 243,…,根据其中规律可得 01220183+3+3+...3+的结果的个位数字是 。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规律探索题训练(求点的坐标)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规律探索题训练(求点的坐标)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规律探索题训练例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蚂蚁从原点O出发,按向上、向右、向下、向右的方向依次不断移动,每次移动1个单位.其行走路线如图所示.(1)填写下列各点的坐标:A4(,),A8(,);(2)写出点A4n的坐标(n是正整数)A4n(,);(3)求出A2022的坐标.练习一、选择题1.如图,一个粒子在第一象限运动,在第一分钟内它从原点运动到(1,0),而后它接着按图所示在与x轴、y轴平行的方向上来回运动,且每分钟移动1个单位长度,那么在2022分钟后,这个粒子所处位置为()A.(3,44)B.(2,44)C.(44,3)D.(44,2)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1,1),B(﹣1,﹣2),C(3,﹣2),D(3,1),一只瓢虫从点A出发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沿A→B→C→D→A循环爬行,问第2021秒瓢虫在()处.A.(3,1)B.(﹣1,﹣2) C.(1,﹣2)D.(3,﹣2)3.如图,动点P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第1次从原点运动到点(﹣1,1),第2次接着运动到点(﹣2,0),第3次接着运动到点(﹣3,2),…,按这样的运动规律,经过第2022次运动后,动点P的坐标是()A.(2022,0)B.(﹣2022,0)C.(﹣2022,1)D.(﹣2022,2)第3题第1题第2题4.如图,动点P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第一次从原点O 运动到点P 1(1,1),第二次运动到点P 2(2,0),第三次运动到P 3(3,﹣2),…,按这样的运动规律,第2022次运动后,动点P 2022的坐标是( ) A .(2022,1) B .(2022,2) C .(2022,﹣2) D .(2022,0)5.一只跳蚤在第一象限及x 轴、y 轴上跳动,在第一秒钟,它从原点跳动到(0,1)然后接着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跳动[即(0,0)→(0,1)→(1,1)→(1,0)→…],且每秒跳动一个单位,那么第2020秒时跳蚤所在位置的坐标是( ) A .(5,44) B .(4,44) C .(4,45) D .(5,45)6.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半径均为1个单位长度的半圆O 1、O 2、O 3,…组成一条平滑的曲线,点P 从原点O 出发,沿这条曲线向右运动,速度为每秒个单位长度,则第2015秒时,点P 的坐标是( )A .(2014,0)B .(2015,﹣1)C .(2015,1)D .(2016,0)7.如图,矩形ABCD 的两边BC 、CD 分别在x 轴、y 轴上,点C 与原点重合,点A (﹣1,2),将矩形ABCD 沿x 轴向右翻滚,经过一次翻滚点A 对应点记为A 1,经过第二次翻滚点A 对应点记为A 2…依此类推,经过5次翻滚后点A 对应点A 5的坐标为( ) A .(5,2) B .(6,0) C .(8,0) D .(8,1)8.如图,点A (0,1),点A 1(2,0),点A 2(3,2),点A 3(5,1)…,按照这样的规律下去,点A 100的坐标为( ) A .(101,100) B .(150,51) C .(150,50) D .(100,55)第6题 第5题 第7题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若干个横纵坐标分别为整数的点,其顺序为(1,0)、(2,0)、(2,1)、(1,1)、(1,2)、(2,2)…根据这个规律,第2021个点的坐标为( ) A .(45,9) B .(45,4) C .(45,21) D .(45,0)10.如图,已知点A 1(1,0),A 2(1,1),A 3(﹣1,1),A 4(﹣1,﹣1),A 5(2,﹣1),…,则点A 2020的坐标为( ) A .(505,505)B .(506,﹣505) C .(﹣505,﹣505)D .(﹣505,505)11.如图,在单位为1的方格纸上,△A 1A 2A 3,△A 3A 4A 5,△A 5A 6A 7,…,都是斜边在x 轴上,斜边长分别为2,4,6,…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若△A 1A 2A 3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 1(2,0),A 2(1,1),A 3(0,0),则依图中所示规律,A 2019的坐标为( ) A .(﹣1008,0) B .(﹣1006,0) C .(2,﹣504) D .(1,505)1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有个点P (1,0),点P 第1次向上跳动1个单位至点P 1(1,1),紧接着第2次向左跳动2个单位至点P 2(﹣1,1),第3次向上跳动1个单位,第4次向右跳动3个单位,第5次又向上跳动1个单位,第6次向左跳动4个单位,…依此规律跳动下去,则点P 第2017次跳动至P 2017的坐标是( ) A .(504,1007)B .(505,1009) C .(1008,1007)D .(1009,1009)第10题 第9题第11题二、填空题13.如图,已知A1(1,2),A2(2,2),A3(3,0),A4(4,﹣2),A5(5,﹣2),A6(6,0),……,按这样的规律,则点A2022的坐标为.14.如图,动点P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第1次从原点运动到点(1,1),第2次接着运动到点(2,0),第3次接着运动到点(3,2)…按这样的运动规律经过第2021次运动后,动点P的坐标是.1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从点P1(﹣1,0),P2(﹣1,﹣1),P3(1,﹣1),P4(1,1),P5(﹣2,1),P6(﹣2,﹣2),…依次扩展下去,则P2020的坐标为.16.如图,动点P从坐标原点(0,0)出发,以每秒一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第1秒运动到点(1,0),第2秒运动到点(1,1),第3秒运动到点(0,1),第4秒运动到点(0,2)…则第2068秒点P所在位置的坐标是.17.在直角坐标系中,我们把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叫做整点.且规定,正方形的内部不包含边界上的点.观察如图所示的中心在原点、一边平行于x轴的正方形:边长为1的正方形内部有1个整点,边长为2的正方形内部有1个整点,边长为3的正方形内部有9个整点,…,则边长为8的正方形内部的整点的个数为.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动点从原点O出发,按向上,向右,向下、向右的方向不断地移动,每移动一个单位,得到点A1(0,1)、A2(1,1)、A3(1,0)、A4(2,0)…,那么点A25的坐标为.1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动点从原点O出发,沿着箭头所示方向,每次移动1个单位长度,依次得到点P1(0,1),P2(1,1),P3(1,0),P4(1,﹣1),P5(2,﹣1),P6(2,0)…,则P2020的坐标是.2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若干个整数点,其顺序按图中“→”方向排列,如(1,0),(2,0),(2,1),(3,2),(3,1),(3,0),(4,0)…,根据这个规律探索可得第2021个点的坐标是.2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等腰直角三角形OAA1的直角边OA在x轴上,点A1在第一象限,且OA=1,以点A1为直角顶点,OA1为一直角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OA1A2,再以点A2为直角顶点,OA2为直角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OA2A3…依此规律,则点A2018的坐标是.2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内有点A0(1,0),点A0第一次跳动到点A1(﹣1,1),第二次点A1跳动到A2(2,1),第三次点A2跳动到A3(﹣2,2),第四次点A3跳动到A4(3,2),……依此规律动下去,则点A2018的坐标是.2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边长为1的正方形OABC,边OA、OC分别在x轴、y轴上,如果以对角线OB为边作第二个正方形OBB1C1,再以对角线OB1为边作第三个正方形OB1B2C2,照此规律作下去,则点B2020的纵坐标为.24.如图,动点P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按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运动,第1次从原点运动到(1,1),第2次接着运动到点(2,0),第3次接着运动到点(3,2),…,按这样的运动规律,经过2017次运动后,动点P的坐标为.。

2021年中考数学压轴题提升训练图形规律探索题含解析

2021年中考数学压轴题提升训练图形规律探索题含解析

图形规律探索题【例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等腰直角三角形OA 1A 2的直角边OA 1在y 轴的正半轴上,且OA 1=A 1A 2=1,以OA 2为直角边作第二个等腰直角三角形OA 2A 3,以OA 3为直角边作第三个等腰直角三角形OA 3A 4,…,依此规律,得到等腰直角三角形OA 2017A 2018,则点A 2017的坐标为【答案】(0,2).【解析】解:由题意知:A 1(0,1),A 2(1,1),OA 2=A 2A 3,OA 3=2,∴A 3(2,0),同理,A 4(2,-2),A 5(0,-4),A 6(-4,-4),A 7(-8,0),A 8(-8,8),A 9(0,16)……每隔8个点恰好处于同一坐标系或象限内,2017÷8=252……1,即点A 2017在y 轴正半轴上,横坐标为0,各点纵坐标的绝对值为:20,20,21,21,22,22,23,23,……2017÷2=1008……1,可得点A 2017的纵坐标为:21008, 故答案为(0,21008).【变式1-1】如图,在一个单位为 1 的方格纸上,△A 1A 2A 3,△A 3A 4A 5,△A 5A 6A 7,…,是斜边在 x 轴上、斜边长分别为 2,4,6,…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若△A 1A 2A 3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 1(2,0),A 2(1,-1),A 3(0,0),则依图中所示规律,A 2019的横坐标为( )A .-1008B .2C .1D .1011【答案】A.【解析】解:观察图形可知,奇数点在x轴上,偶数点在象限内,所以A2019在x轴上,A1,A5,A9,A13……,A4n-3在x正半轴,4n-3=2019,n=505.5,所以A2019不在x正半轴上;A3(0,0),A7(-2,0),A11(-4,0),A15(-8,0)……,3=4×0+3,7=4×1+3,11=4×2+3,15=4×3+3,……,2019=4×504+3,∴-2×504=-1008,即A2019的坐标为(-1008,0),故答案为:A.【变式1-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正方形O ABC绕点O逆时针旋转45°后得到正方形OA1B1C1,称为一次旋转,依此方式,……,绕点O连续旋转 2 019 次得到正方形O A2 019B2 019C2 019,如果点A的坐标为(1,0),那么点B2 019 的坐标为.【答案】,0).【解析】由旋转及正方形性质可得:B(1,1),B1(0, ),B2(-1, 1),B3(-,0),B4(-1, -1),B5(0, -),B6(1, -1),B7(, 0),B8(1, 1),……∴360÷45=8,2019÷8=252……3,∴点B2019落在x轴负半轴上,即B2019(,0),故答案为:,0).【例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ABO绕点A顺指针旋转到△AB1C1的位置,点B、O分别落在点B1、C1处,点B1在x轴上,再将△AB1C1绕点B1顺时针旋转到△A1B1C2的位置,点C2在x轴上,将△A1B1C2绕点C2顺时针旋转到△A2B2C2的位置,点A2在x轴上,依次进行下去…,若点A(53,0),B(0,4),则点B2016的横坐标为()A.5 B.12 C.10070 D.10080 【答案】D.【解析】解:由图象可知点B2016在第一象限,∵OA=53,OB=4,∠AOB=90°,在Rt△BOA中,由勾股定理得:AB=133,可得:B2(10,4),B4(20,4),B6(30,4),…∴点B2016横坐标为10080.故答案为:D.【变式2-1】我们将如图所示的两种排列形式的点的个数分别称作“三角形数”(如1,3,6,10…)和“正方形数”(如1,4,9,16…),在小于200的数中,设最大的“三角形数”为m,最大的“正方形数”为n,则m+n 的值为()A.33 B.301 C.386 D.571 【答案】C.【解析】解:由图形知:第n个三角形数为1+2+3+…+n=()12n n+,第n个正方形数为n2,当n=19时,()12n n+=190<200,当n=20时,()12n n+=210>200,所以最大的三角形数:m=190;当n=14时,n2=196<200,当n=15时,n2=225>200,所以最大的正方形数:n=196,则m+n=386,所以答案为:C.1.如图,边长为1的菱形ABCD中,∠DAB=60°.连接对角线AC,以AC为边作第二个菱形ACC1D1,使∠D1AC=60°;连接AC1,再以AC1为边作第三个菱形AC1C2D2,使∠D2AC1=60°;…,按此规律所作的第n个菱形的边长为.【答案】1n -.【解析】解:∵四边形ABCD 是菱形,∠DAB =60°,∴AB =BC =1,∠ACB =∠CAB =30°,∴AC ,同理可得:AC 1=2,AC 213,……第n 个菱形的边长为:1n -,故答案为:1n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OB =30°,点A 的坐标为(2,0),过点A 作AA 1⊥OB ,垂足为点A 1,过A 1作A 1A 2⊥x 轴,垂足为点A 2;再过点A 2作A 2A 3⊥OB ,垂足为点A 3;再过点A 3作A 3A 4⊥x 轴,垂足为点A 4…;这样一直作下去,则A 2017的横坐标为( )A .32 )2015B .32 )2016C .32 )2017D .32)2018 【答案】B .【解析】解:∵∠AOB =30°,点A 坐标为(2,0),∴OA =2,∴OA 1OA OA 2OA 1=2×2⎝⎭,OA 3OA 2=2×3⎝⎭…,∴OA n =)n OA =2)n .∴OA 2018)2018=32)2016故答案为:B.3.如图,函数()()()4022824x x xyx x--≤<⎧=⎨-+≤<⎩的图象记为C1,它与x轴交于点O和点A1,将C1绕点A1选择180°得C2,交x轴于点A2……,如此进行下去,若点P(103,m)在图象上,则m的值是()A. -2B. 2C. -3D. 4【答案】A.【解析】解:由图可知:横坐标每间隔8个单位,函数值相同,即函数图象重复周期为8,103÷8=12……5,当x=5时,y=-2,即m=-2,故答案为:A.4.如图,弹性小球从点P(0,1)出发,沿所示方向运动,每当小球碰到正方形DABC 的边时反弹,反弹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小球第 1 次碰到正方形的边时的点为P1(-2,0),第 2 次碰到正方形的边时的点为P2,……,第n 次碰到正方形的边时的点为Pn,则点P2 019的坐标是()A.(0,1) B.(-4,1) C.(-2,0) D.(0,3)【答案】D.【解析】解:根据图象可得:P1(-2,0),P2(-4,1),P3(0,3),P4(-2,4),P5(-4,0),P6(0,1),P7(-2,0)……2019÷6=336……3,即P2019(0,3),故答案为:D.5.如图,在坐标系中放置一菱形 OABC ,已知∠ABC =60°,点 B 在 y 轴上,OA =1,先将菱形 OABC 沿 x 轴的正方向无滑动翻转,每次翻转 60°,连续翻转2019次,点 B 的落点依次为 B 1,B 2,B 3,…,则 B 2 019 的坐标为( )A . (1010,0)B .(1310.5, 2)C . (1345, 2)D . (1346,0)【答案】D .【解析】解:连接AC ,如图所示.∵四边形OABC 是菱形,∴OA =AB =BC =OC .∵∠ABC =60°,∴△ABC 是等边三角形.∴AC =AB .∴AC =OA .∵OA =1,∴AC =1.由图可知:每翻转6次,图形向右平移4.∵2019=336×6+3,∴点B 3向右平移1344(即336×4)到点B 2019.∵B 3的坐标为(2,0),∴B 2019的坐标为(1346,0),故答案为:D .6.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 (﹣3,0),B (0,4),对△OAB 连续作旋转变换,依次得到△1,△2,△3,△4,…,则△2019的直角顶点的坐标为( )A.(8076,0)B.(8064,0)C.(8076,125)D.(8064,125)【答案】A.【解析】解:∵点A(﹣3,0)、B(0,4),由勾股定理得:AB=5,由图可知,三个三角形为一个循环,经历一次循环前进的水平距离为:12,2019÷3=673,直角顶点在x轴上,673×12=8076,∴△2019的直角顶点的坐标为(8076,0).故答案为:A.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2x和y=﹣x的图象分别为直线l1,l2,过点(1,0)作x轴的垂线交l1于点A1,过点A1作y轴的垂线交l2于点A2,过点A2作x轴的垂线交l1于点A3,过点A3作y轴的垂线交l2于点A4,…依次进行下去,则点A2017的坐标为.【答案】(21008,21009).【解析】解:由图可知:A1(1,2),A2(﹣2,2),A3(﹣2,﹣4),A4(4,﹣4),A5(4,8),…,∵2017=504×4+1,∴点A2017在第一象限,∵2017=1008×2+1,∴A2n+1((﹣2)n,2(﹣2)n)(n为自然数).∴A2017的坐标为((﹣2)1008,2(﹣2)1008)=(21008,21009).故答案为:(21008,21009).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正方形OABC绕点O逆时针旋转45°后得到正方形OA1B1C1,依此方式,绕点O连续旋转2018次得到正方形OA2018B2018C2018,如果点A的坐标为(1,0),那么点B2018的坐标为()A.(1,1)B.()C.()D.(﹣1,1)【答案】D.【解析】解:∵四边形OABC是正方形,OA=1,∴B(1,1),连接OB,在Rt△OAB中,由勾股定理得:OB,由旋转性质得:OB=OB1=OB2=OB3,∴B1(,B2(﹣1,1),B3,0),…,360÷45=8,每8次一循环,2018÷8=252……2,∴点B2018的坐标为(﹣1,1).故答案为:D.9.将直角三角形纸板OAB按如图所示方式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B在x轴上,OB=4,OA=.将三角形纸板绕原点O逆时针旋转,每秒旋转60°,则第2019秒时,点A的对应点A′的坐标为()A.(﹣3,﹣3)B.(3,﹣3)C.(﹣3,3)D.(0,2 3)【答案】A.【解析】解:360÷60=6,即每6秒一循环,2019÷6=336……3,即2019秒时, 点A与其对应点A′关于原点O对称,∵OA=4,∠AOB=30°,可得:A(3, 3),∴第2019秒时,点A的对应点A′的坐标为(-3, -3),故答案为:A.10.正方形ABCD的位置在坐标中如图所示,点A、D的坐标反别为(1,0)、(0,2),延长CB交x轴于点A1,作正方形A1B1C1C,延长C1B1交x轴于点A2,作正方形A2B2C2C1,…按这样的规律进行下去,第2017个正方形的面积为【答案】4032352⎛⎫⎪⎝⎭.【解析】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D=AB,∠DAB=∠ABC=∠ABA1=90°=∠DOA, ∴∠ADO+∠DAO=90°,∠DAO+∠BAA1=90°, ∴∠ADO=∠BAA1,∵∠DOA=∠ABA1,∴△DOA∽△ABA1,∴11 2OA BAOD AB==,由勾股定理得:AB=AD=5,∴BA1,∴第2个正方形A1B1C1C的边长A1C=A1B+BC,面积=2⎝⎭,同理,第3个正方形的面积为:232⎛⎝⎭,第4个正方形的面积为:23322⎛⨯⎝⎭,……∴第2017个正方形的面积为:4032352⎛⎫⎪⎝⎭.即答案为:4032352⎛⎫⎪⎝⎭.11.如图所示,一动点从半径为 2 的⊙O 上的A0 点出发,沿着射线A0O 方向运动到⊙O 上的点A1 处,再向左沿着与射线A1O 夹角为60°的方向运动到⊙O 上的点A2 处;接着又从A2 点出发,沿着射线A2O 方向运动到⊙O 上的点A3 处,再向左沿着与射线A3O 夹角为60°的方向运动到⊙O 上的点A4 处;……按此规律运动到点A2 017 处,则点A2 017 与点A0 间的距离是【答案】4.【解析】解:由图分析可知,A6点与A0点重合,2017÷6=336……1,即点A2 017 与A1重合,∵⊙O的半径为 2 ,∴点A2 017 与点A0 间的距离是4.12.如图,由一些点组成形如正多边形的图案,按照这样的规律摆下去,则第n(n>0)个图案需要点的个数是.【答案】n 2+2n .【解析】解:由图知,第1个图形点数为3+0×3,第2个图形点数为4+1×4;第3个图形点数为5+2×5;第4个图形点数为6+3×6……第n 个图形点数为:(n +2)+(n -1)(n +2)=n 2+2n ,即答案为:n 2+2n .13..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放置一菱形OABC ,已知∠ABC =60°,点B 在y 轴上,OA =1,先将菱形OABC 沿x 轴的正方形无滑动翻转,每次翻转60°,连续翻转2017次,点B 的落点分别是B 1,B 2,B 3,……,则B 2017的坐标为【答案】(.【解析】解:由题意知:OB 即B∴B 1,=32,即B 1(32),由图可知,每翻折6次,图形向右平移4个单位,2017=336×6+1,求得:B 2017(336×4+ 32,即B 2017(),故答案为:(.1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1,A 2,A 3,……和点B 1,B 2,B 3,……分别在直线15y x b =+和x 轴上,△OA 1B 1,△B 1A 2B 2,△B 2A 3B 3……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若点A 1(1,1),则点A 2019的纵坐标是【答案】201832⎛⎫ ⎪⎝⎭.【解析】解:如图,分别过A 1,A 2,A 3作x 轴的垂线,∵点A (1,1)在直线15y x b =+上, ∴b =45, 由△OA 1B 1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OB 1=2,设A 2(x ,y ),则B 1C 2=x -2,y = x -2,∴x -2=1455x +,解得:x =72,y =32,即A 2的纵坐标为:32; 同理可得:A 3的纵坐标为:29342⎛⎫= ⎪⎝⎭, 即A n 的纵坐标是A n -1纵坐标的32倍, 即A 2019的纵坐标为:201832⎛⎫ ⎪⎝⎭.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 ABCD 的位置如图所示,点 A 的坐标为(1,0),点 D 的坐标为(0,2),延长CB 交x 轴于点A 1,作正方形 A 1CC 1B 1;延长 C 1B 1 交 x 轴于点 A 2,作正方形 A 2C 1C 2B 2;…,按照这样的规律作正方形,则点B2 019的纵坐标为.【答案】201932⎛⎫⎪⎝⎭.【解析】解:过B作BH⊥x轴于H,由一线三直角模型,可知△ADO≌△BAH,即BH=OA=1,即B点纵坐标为1,同理得:B1点纵坐标为32,B2点纵坐标为232⎛⎫⎪⎝⎭,B3点纵坐标为332⎛⎫⎪⎝⎭,……B2019点纵坐标为201932⎛⎫⎪⎝⎭,即答案为:2019 32⎛⎫⎪⎝⎭.。

初中数学规律探究问题题型梳理

初中数学规律探究问题题型梳理

初中数学规律探究题型“规律探究类问题”是中考中的一棵常青树,一直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这类试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数感与符号感,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概括、推理、判断等探索活动,得到图形或数式内在规律的一般通式。

不仅有利于促进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的巩固和提高,也有利于自主探索,创新精神的培养。

因此规律探究类问题一直成为命题的热点。

题型一、一阶等差规律一阶等差规律意思是第一次做差差为常数。

主要考察对图形变化的规律观察,从图形变化转化为数字变化,从数字变化中去发掘规律。

这部分内容相对简单,可以直接观察图形得出规律,也可以通过套通项公式的方法找出规律,考试中单独考察这部分的概率很小,往往与其它形式一起结合考察。

1、规律分析:问题本质:前后的图形相比较,每一幅图形以恒定不变的速度保持图形增加(减少)的个数。

2、首差法通项公式(通法)(1)将题目的已知转为一组数据,第一个数记为1a 以此第n 个数记为n a (2)对这组数据两两之间做差,差为一个固定常数记为d ,即=d 后项—前项 (3)则该类型的规律为:任意的第n 项满足:d n a a n )1(1-+=(4)若记不住公式,上述数据转化为坐标点),(n a n ,设通项公式为:b kn a n +=,代入前2组数据,通过解一次函数方法,即可得到通项公式;例1、如图所示,摆第一个“小屋子”要5枚棋子,摆第二个要11枚棋子,摆第三个要17枚棋子,则摆第30个“小屋子”要( )枚棋子.【解析】用一阶等差实质进行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得:第1个图案中棋子的个数5个. 第2个图案中棋子的个数5611+=个.⋯.每个图形都比前一个图形多用6个.∴第30个图案中棋子的个数为5296179+⨯=个.答案:179例2、观察下列数:14,39,516,725,936⋯,它们按一定规律排列,那么这一组数第n 个数是( ) A .221n n - B .221n n + C .221(1)n n ++ D .221(1)n n -+ 【解析】法一:观察分析。

中考专题5(规律探索)

中考专题5(规律探索)

1.(2010山东威海)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ABCD 的位置如图所示,点A 的坐标为(1,0),点D 的坐标为(0,2).延长CB 交x 轴于点A 1,作正方形A 1B 1C 1C ;延长C 1B 1交x 轴于点A 2,作正方形A 2B 2C 2C 1…按这样的规律进行下去,第2010个正方形的面积为A .2009235⎪⎭⎫⎝⎛ B .2010495⎪⎭⎫⎝⎛C .2008495⎪⎭⎫ ⎝⎛ D .4018235⎪⎭⎫⎝⎛2、(2010湖北武汉)如图,所有正方形的中心均在坐标原点,且各边与x 轴或y 轴平行,从内到外,它们的边长依次为2,4,6,8,…,顶点依次用1234,,,A A A A …表示为,则顶点55A 的坐标为( )A 、(13,13)B 、(-13,-13)C 、(14,14)D 、(-14,-14) 3、(2010江苏扬州)电子跳蚤游戏盘是如图所示的△ABC ,AB =6,AC =7,BC =8.如果跳蚤开始时在BC 边的P 0处,BP 0=2.跳蚤第一步从P 0跳到AC 边的P 1(第一次落点)处,且CP 1=CP 0;第二步从P 1跳到AB 边的P 2(第一次落点)处,且AP 2=AP 1;第三步从P 2跳到BC 边的P 3(第三次落点)处,且BP 3=BP 2;……;跳蚤按上述规则一致跳下去,第n 次落点为P n (n 为正整数),则点P 2007与P 2010之间的距离为( ) A .1 B .2C .3D .4 4、(2010广西百色)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射线OA 与x 轴正半轴重合,以O 为旋转中心,将OA 逆时针旋转:OA ⇒1OA ⇒2OA ⇒…⇒n OA …,旋转角,21︒=∠AOA ,421︒=∠OA A ︒=∠832OA A ,… 要求下一个旋转角(不超过︒360)是前一个旋转角的2倍.当旋转角大于︒360时,又从︒2开始旋转,即,4,210998︒=∠︒=∠OA A OA A …周而复始.则当n OA 与y 轴正半轴重合时,n 的最小值为( ) (提示:2+22+23+24+25+26+27+28=510) A. 16 B. 24 C.27D. 3215、(2007年苏州市中考题) 如图,小明作出了边长为1的第1个正△A 1B 1C 1,算出了正△A 1B 1C 1的面积。

平面直角坐标系规律题[技巧]

平面直角坐标系规律题[技巧]

0000000一个多边形,除了一个内角外,其余各角的和为2750°,则这一内角为()度分析:n边形的内角和是(n-2)•180°,因而内角和一定是180度的倍数.而多边形的内角一定大于0,并且小于180度,因而内角和除去一个内角的值,这个值除以180度,所得数值比边数要大,大的值小于1.则用内角的和除以180所得值,加上2,比这个数大的最小的整数就是多边形的边数.0000000因而多边形的边数是18,则这一内角为(18-2)×180-2750=130度.故答案为:130.0000000点评:正确理解多边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整数倍,以及多边形的角的范围,是解题的关键.00000001、(2007•遂宁)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若干个整数点,其顺序按图中“→”方向排列,如(1,0),(2,0),(2,1),(3,2),(3,1),(3,0)…根据这个规律探究可得,第88个点的坐标为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若干个整数点,其顺序按图中“→”方向排列,如(1,0),(2,0),(2,1),(3,1),(3,0),(3,-1)…根据这个规律探索可得,第100个点的坐标为(14,2)00000000000000.0000000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横坐标为1的有一个点,横坐标为2的有2个点,横坐标为3的有3个点,…依此类推横坐标为n的有n个点.题目要求写出第100个点的坐标,我们可以通过加法计算算出第100个点位于第几列第几行,然后对应得出坐标规律,将行列数代入规律式.故答案为(14,2).0000000点评:此题的考点在于对坐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熟练运用能力,学生也可从其它方面入手寻找规律.0000000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若干个横纵坐标分别为整数的点,其顺序按图中“→”方向排列(1,0)(2,0)(2,1)(1,1)(1,2)(2,2)(2,2)的后面为(3,2)(3,1)(3,0)(4,0)(4,1)(4,2)(4,3)(3,3)(2,3)(1,3)(1,4)(2,4)(3,4)(4,4)(5,4)(5,3)(5,2)(5,1)(5,0)(6,0)(6,1)…根据这个规律,第2012个点的横坐标为?如图,思路如下:当n为一个奇数平方时,设m²=n,则第n个点坐标为(m,0),第n-1个为(m,1) ,第n-2个为(m,2) 。

总第24课时——2 平面直角坐标系) 坐标系中的规律探索问题

总第24课时——2 平面直角坐标系) 坐标系中的规律探索问题

被 3 整除,余数为 2 时,则向右走 2 个单位.当走完第 100 步时,
棋子所处位置的坐标是
(C )
A .(66,34) B .(67,33)
C .(100,33) D .(99,34)
【解析】 由题意得,每3步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且一个 循环组内向右3个单位,向上1个单位,∵100÷3=33……1,
图3
A.80 B.60 C.56 D.40
【解析】 边长为2的正方形的四条边上有4组对称整点; 边长为4的正方形的四条边上有8组对称整点; 边长为6的正方形的四条边上有12组对称整点; 边长为8的正方形的四条边上有16组对称整点; 边长为10的正方形的四条边上有20组对称整点, 所以边长为10的正方形中,对称整点的组数为4+8+12+16 +20=60.
图24-5
【解析】 第1×2+1=3个点的坐标为(2,1); 第2×3+1=7个点的坐标为(3,2); 第3×4+1=13个点的坐标为(4,3); …… 第44×45+1=1 981个点的坐标为(45,44), 所以第2 012个点的坐标为(45,13).
如图24-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横、纵坐标 都为整数的点称为整点.已知一组正方形的四个顶点恰好落在两 坐标轴上,请你观察每个正方形四条边上的整点的个数的变化规 律,回答下列问题:
如图1,已知A1(1,0),A2(1,1),A3(-1,1), A4(-1,-1),A5(2,-1),……则点A2 014的坐标为 ( A )
A.(504,504) C.(504,-504)
图1 B.(-504,504) D.(-504,-504)
【解析】 通过观察可得数字是4的倍数的点在第三象限, ∵2 014÷4=503……2, ∴点A2 014在第一象限,其横坐标为(2 014-2)÷4+1=504, 纵坐标和横坐标相等, ∴点A2 014的坐标为(504,50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11月14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规律探索专题训练一.选择题(共39小题)1.我们把1,1,2,3,5,8,13,21,…这组数称为斐波那契数列,为了进一步研究,依次以这列数为半径作90°圆弧,,,…得到斐波那契螺旋线,然后顺次连结P 1P 2,P 2P 3,P 3P 4,…得到螺旋折线(如图),已知点P 1(0,1),P 2(﹣1,0),P 3(0,﹣1),则该折线上的点P 9的坐标为( )A .(﹣6,24)B .(﹣6,25)C .(﹣5,24)D .(﹣5,25)2.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半径均为1个单位长度的半圆O 1、O 2、O 3,…组成一条平滑的曲线,点P 从原点O 出发,沿这条曲线向右运动,速度为每秒个单位长度,则第2017秒时,点P 的坐标是( )A .(2016,0)B .(2017,1)C .(2017,﹣1)D .(2018,0)3.如图,动点P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第1次从原点运动到点(1,1),第2次接着运动到点(2,0),第3次接着运动到点(3,2),…,按这样的运动规律,经过第2011次运动后,动点P 的坐标是( )A .(2011,0)B .(2011,1)C .(2011,2)D .(2010,0)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A 1B 1C 1D 1、D 1E 1E 2B 2、A 2B 2C 2D 2、D 2E 3E 4B 3…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其中点B 1在y 轴上,点C 1、E 1、E 2、C 2、E 3、E 4、C 3…在x 轴上,已知正方形A 1B 1C 1D 1的边长为l ,∠B 1C 1O=60°,B 1C 1∥B 2C 2∥B 3C 3…,则正方形A 2017B 2017C 2017D 2017的边长是( )A .()2016B .()2017C .()2016D .()20175.如图,正方形ABCD的四个顶点在坐标轴上,A点坐标为(3,0),假设有甲、乙两个物体分别由点A同时出发,沿正方形ABCD的边作环绕运动,物体甲按逆时针方向匀速运动,物体乙按顺时针方向匀速运动,如果甲物体12秒钟可环绕一周回到A点,乙物体24秒钟可环绕一周回到A点,则两个物体运动后的第2017次相遇地点的坐标是()A.(3,0)B.(﹣1,2)C.(﹣3,0)D.(﹣1,﹣2)6.正方形A1B1C1O,A2B2C2C1,A3B3C3C2,…按如图所示放置,点A1,A2,A3,和点C 1,C2,C3,…,分别在直线y=kx+b(k>0)和x轴上,已知点B1,B2,B3,B4的坐标分别为(1,1)(3,2),(7,4),(15,8),则Bn的坐标是()A.(2n﹣1,2n﹣1)B.(2n,2n﹣1)C.(2n﹣1,2n)D.(2n﹣1﹣1,2n﹣1)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干个半径为1的单位长度,圆心角为60°的扇形组成一条连续的曲线,点P从原点O出发,向右沿这条曲线做上下起伏运动(如图),点P在直线上运动的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点P在弧线上运动的速度为每秒个单位长度,则2017秒时,点P的坐标是()A.(,)B.(,﹣)C.(2017,)D.(2017,﹣)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边长为1的正方形OA1B1C1的两边在坐标轴上,以它的对角线OB1为边作正方形OB1B2C2,再以正方形OB1B2C2的对角线OB2为边作正方形OB2B3C3,以此类推…则正方形OB2016B2017C2017的顶点B2017的坐标是()A.(21008,0)B.(21008,21008)C.(0,21008)D.(21007,21007)9.如图,半径为2的正六边形ABCDEF的中心在坐标原点O,点P从点B出发,沿正六边形的边按顺时针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则第2017秒时,点P的坐标是()A.(1,)B.(﹣1,﹣) C.(1,﹣)D.(﹣1,)10.如图,△A1A2A3,△A4A5A6,△A7A8A9…,△A3n﹣2A3n﹣1A3n(n为正整数)均为等边三角形,它们的边长依次为2,4,6,…,2n,顶点A3,A6,A9…A3n均在y轴上,点O是所有等边三角形的中心,则点 A2016的坐标为()A.(0,448)B.(﹣672,)C.(0,)D.(0,)11.如图,点A(0,1),点B(﹣,0),作OA1⊥AB,垂足为A1,以OA1为边作Rt△A1OB1,使∠A1OB1=90°,∠B1=30°,作OA2⊥A1B1,垂足为A2,再以OA2为边作Rt△A2OB2,使∠A2OB2=90°,∠B2=30°,…,以同样的作法可得到Rt△AnOBn,则当n=2017时,点A2017的纵坐标为()A.()2017B.﹣()2017C.()2018D.﹣()20181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Oy中,已知点A(0,1),以OA为边在右侧作等边三角形OAA1,再过点A1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点O1,以O1A1为边在右侧作等边三角形O1A1A2;…按此规律继续作下去,得到等边三角形O2016A2016A2017,则点A2017的纵坐标为()A.()2017B.()2016C.()2015D.()201413.如图,动点P从(0,3)出发,沿所示方向运动,每当碰到矩形的边时反弹,反弹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点P第2017次碰到矩形的边时,此时点P的坐标为()A.(0,3)B.(3,0)C.(1,4)D.(7,2)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A1B1C1D1、D1E1E2B2、A2B2C2D2、D2E3E4B3…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其中点B1在y轴上,点C1、E1、E2、C2、E3、E4、C3…在x轴上,已知正方形A 1B 1C 1D 1的边长为1,∠B 1C 1O=60°,B 1C 1∥B 2C 2∥B 3C 3…则正方形A 2017B 2017C 2017D 2017的边长是( )A .()2016B .()2017C .()2016D .()201715.如图,在一个单位为1的方格纸上,△A 1A 2A 3,△A 3A 4A 5,△A 5A 6A 7,…,是斜边在x 轴上、斜边长分别为2,4,6,…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若△A 1A 2A 3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 1(2,0),A 2(1,﹣1),A 3(0,0),则依图中所示规律,A 2017的横坐标为( )A .1010B .2C .1D .﹣100616.如图,点A (2,0),B (0,2),将扇形AOB 沿x 轴正方向做无滑动的滚动,在滚动过程中点O 的对应点依次记为点O 1,点O 2,点O 3…,则O 10的坐标是( )A .(16+4π,0)B .(14+4π,2)C .(14+3π,2)D .(12+3π,0) 1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OB=30°,点A 的坐标为(2,0),过点A 作AA 1⊥OB ,垂足为点A 1,过A 1作A 1A 2⊥x 轴,垂足为点A 2;再过点A 2作A 2A 3⊥OB ,垂足为点A 3;再过点A 3作A 3A 4⊥x 轴,垂足为点A 4…;这样一直作下去,则A 2017的横坐标为( )A .•()2015B .•()2016C .•()2017D .•()201818.如图,点O (0,0),A (0,1)是正方形OAA 1B 的两个顶点,以OA 1对角线为边作正方形OA 1A 2B 1,再以正方形的对角线OA 2作正方形OA 1A 2B 1,…,依此规律,则点A 8的坐标是( )A.(﹣8,0)B.(0,8)C.(0,8)D.(0,16)1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把△ABC先沿x轴翻折,再向右平移3个单位得到△A 1B1C1现把这两步操作规定为一种变换.如图,已知等边三角形ABC的顶点B、C的坐标分别是(1,1)、(3,1),把三角形经过连续5次这种变换得到三角形△A 5B5C5,则点A的对应点A5的坐标是()A.(5,﹣)B.(14,1+)C.(17,﹣1﹣)D.(20,1+)20.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电子蚂蚁P从点A分别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顺时针绕正方形运动,电子蚂蚁Q从点A以3个单位/秒的速度逆时针绕正方形运动,则第2017次相遇在()A.点 A B.点B C.点C D.点D21.如图,矩形BCDE的各边分别平行于x轴与y轴,物体甲和物体乙由点A(2,0)同时出发,沿矩形BCDE的边作环绕运动,物体甲按逆时针方向以1个单位/秒匀速运动,物体乙按顺时针方向以2个单位/秒匀速运动,则两个物体运动后的第2018次相遇地点的坐标是()A.(1,﹣1)B.(2,0)C.(﹣1,1)D.(﹣1,﹣1)2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P(1,0).点P第1次向上跳动1个单位至点P1(1,1),紧接着第2次向左跳动2个单位至点P2(﹣1,1),第3次向上跳动1个单位至点P3,第4次向右跳动3个单位至点P4,第5次又向上跳动1个单位至点P5,第6次向左跳动4个单位至点P6,….照此规律,点P第100次跳动至点P100的坐标是()A.(﹣26,50)B.(﹣25,50)C.(26,50)D.(25,50)2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于点P(x,y),我们把点P′(﹣y+1,x+1)叫做点P伴随点,已知点A1的伴随点为A2,点A2的伴随点为A3,点A3的伴随点为A4,…,这样依次得到点A1,A2,A3,…,An,….若点A1的坐标为(3,1),则点A2017的坐标为()A .(0,4)B .(﹣3,1)C .(0,﹣2)D .(3,1)2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原点O 为圆心的同心圆的半径由向外依次为1,2,3,4,…,同心圆与直线y=x 和y=﹣x 分别交于A 1,A 2,A 3,A 4,…,则A 30的坐标是( )A .(4,﹣4)B .(﹣4,4)C .(﹣8,8)D .(30,30)2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每个最小方格的边长均为1个单位长度,P 1,P 2,P 3,…均在格点上,其顺序按图中“→”方向排列,如:P 1(0,0),P 2(0,1),P 3(1,1),P 4(1,﹣1),P 5(﹣1,﹣1),P 6(﹣1,2)…根据这个规律,点P 2017的坐标为( )A .(﹣504,﹣504)B .(﹣505,﹣504)C .(504,﹣504)D .(﹣504,505)26.对有序数对(x ,y )的一次操作变换记为P 1(x ,y ),定义其变换法则如下:P 1(x ,y )=(x+y ,x ﹣y ),且规定P m (x ,y )=P 1(P m ﹣1(x ﹣y ))(n 为大于1的整数).如P 1(1,2)=(3,﹣1),P 2(1,2)=P 1(P 1(1,2))=P 1(3,﹣1)=(2,4),P 3(1,2)=P 1(P 2(1,2))=P 1(2,4)=(6,﹣2).则P 2010(1,﹣1)=( )A .(0,21007)B .(21007,﹣21007)C .(21005,﹣21005)D .(0,21008)27.如图,点A 1的坐标为(1,0),A 2在y 轴的正半轴上,且∠A 1A 2O=30°,过点A 2作A 2A 3⊥A 1A 2,垂足为A 2,交x 轴于点A 3;过点A 3作A 3A 4⊥A 2A 3,垂足为A 3,交y 轴于点A 4;过点A 4作A 4A 5⊥A 3A 4,垂足为A 4,交x 轴于点A 5;过点A 5作A 5A 6⊥A 4A 5,垂足为A 5,交y 轴于点A 6;…按此规律进行下去,则点A 2017的横坐标是( )A .()2015B .﹣()2015C .﹣()2016D .()20162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从点P 1(﹣1,0),P 2(﹣1,﹣1),P 3(1,﹣1),P 4(1,1),P 5(﹣2,1),P 6(﹣2,﹣2),…依次扩展下去,则P 2017的坐标为( )A.(504,﹣504)B.(﹣504,504)C.(﹣504,503)D.(﹣505,504)29.如图,矩形ABCD的两边BC、CD分别在x轴、y轴上,点C与原点重合,点A(﹣1,2),将矩形ABCD沿x轴向右翻滚,经过一次翻滚点A对应点记为A1,经过第二次翻滚点A对应点记为A2…依此类推,经过5次翻滚后点A对应点A5的坐标为()A.(5,2)B.(6,0)C.(8,0)D.(8,1)3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若干个整数点,其顺序按图中“→”方向排列,如(1,0),(2,0),(2,1),(3,2),(3,1),(3,0),(4,0).根据这个规律探索可得,第50个点的坐标为()A.(10,5)B.(9,3)C.(10,4)D.(50,0)31.正方形的边长依次为2,4,6,8,…,它们在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A1(1,1),A2(﹣1,1),A3(﹣1,﹣1),A4(1,﹣1),A5(2,2),A 6(﹣2,2),A7(﹣2,﹣2),A8(2,﹣2),A9(3,3),A10(﹣3,3),…,按此规律排下去,则A2016的坐标为()A.(﹣504,﹣504)B.(504,﹣504)C.(﹣504,504)D.(504,504)32.如图,一个粒子在第一象限及x、y轴上运动,在第一分钟它从原点O运动到(1,0),而后它接着按图所示在与x轴、y轴平行的方向上来回运动,且每分钟移动1个长度单位,那么2017分钟后这个粒子所处的位置是()A.(7,45)B.(8,44)C.(44,7)D.(45,8)33.观察图中正方形四个顶点所标的数字规律,可知,数2016应标在( )A .第504个正方形的左下角B .第504个正方形的右下角C .第505个正方形的左上角D .第505个正方形的右下角3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Rt △OA 1C 1,Rt △OA 2C 2,Rt △OA 3C 3,Rt △OA 4C 4…的斜边都在坐标轴上,∠A 1OC 1=∠A 2OC 2=∠A 3OC 3=∠A 4OC 4…=30°.若点A 1的坐标为(3,0),OA 1=OC 2,OA 2=OC 3,OA 3=OC 4…,则依次规律,点A 2016的纵坐标为( )A .0B .﹣3×()2015C .(2)2016D .3×()201535.如图,点A (1,0)第一次跳动至点A 1(﹣1,1),第二次跳动至点A 2(2,1),第三次跳动至点A 3(﹣2,2),第四次跳动至点A 4(3,2),…,依此规律跳动下去,点A 第102次跳动至点A 102的坐标是( )A .(﹣50,50)B .(﹣51,51)C .(52,51)D .(51,50)3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若干个横纵坐标分别为整数的点,其顺序为(1,0)、(2,0)、(2,1)、(1,1)、(1,2)、(2,2)、…根据这个规律,第2016个点的坐标为( )A .(45,13)B .(45,9)C .(45,22)D .(45,0)3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A (1,0),B (2,0),正六边形ABCDEF 沿x 轴正方向无滑动滚动,保持上述运动过程,经过的正六边形的顶点是( )A.C或E B.B或D C.A或C D.B或F38.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3,0)、B(0,4),对△OAB连续作旋转变换,依次得到△1、△2、△3、△4、…,△16的直角顶点的坐标为()A.(60,0)B.(72,0)C.(67,)D.(79,)39.如图,将边长为1的正方形OAPB沿x轴正方向边连续翻转2006次,点P依次落在点P1,P2,P3…P2006的位置,则P2006的横坐标x2006为()A.2005 B.2006 C.2007 D.不能确定2017年11月14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规律探索专题训练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39小题)1.我们把1,1,2,3,5,8,13,21,…这组数称为斐波那契数列,为了进一步研究,依次以这列数为半径作90°圆弧,,,…得到斐波那契螺旋线,然后顺次连结P1P2,P2P3,P3P4,…得到螺旋折线(如图),已知点P1(0,1),P2(﹣1,0),P3(0,﹣1),则该折线上的点P9的坐标为()A.(﹣6,24) B.(﹣6,25) C.(﹣5,24) D.(﹣5,25)【分析】观察图象,推出P9的位置,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由题意,P5在P2的正上方,推出P9在P6的正上方,且到P6的距离=21+5=26,所以P9的坐标为(﹣6,25),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规律型:点的坐标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确定P9的位置.2.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半径均为1个单位长度的半圆O1、O2、O3,…组成一条平滑的曲线,点P从原点O出发,沿这条曲线向右运动,速度为每秒个单位长度,则第2017秒时,点P的坐标是()A.(2016,0) B.(2017,1) C.(2017,﹣1)D.(2018,0)【分析】以时间为点P的下标,根据半圆的半径以及部分点P的坐标可找出规律“P4n (n,0),P4n+1(4n+1,1),P4n+2(4n+2,0),P4n+3(4n+3,﹣1)”,依此规律即可得出第2017秒时,点P的坐标.【解答】解:以时间为点P的下标.观察,发现规律:P 0(0,0),P 1(1,1),P 2(2,0),P 3(3,﹣1),P 4(4,0),P 5(5,1),…,∴P 4n (n ,0),P 4n+1(4n+1,1),P 4n+2(4n+2,0),P 4n+3(4n+3,﹣1). ∵2017=504×4+1,∴第2017秒时,点P 的坐标为(2017,1). 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规律型中点的坐标,解题的关键是找出点P 的变化规律“P 4n (n ,0),P 4n+1(4n+1,1),P 4n+2(4n+2,0),P 4n+3(4n+3,﹣1)”.本题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解决该题型题目时,根据圆的半径及时间罗列出部分点P 的坐标,根据坐标发现规律是关键.3.如图,动点P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第1次从原点运动到点(1,1),第2次接着运动到点(2,0),第3次接着运动到点(3,2),…,按这样的运动规律,经过第2011次运动后,动点P 的坐标是( )A .(2011,0)B .(2011,1)C .(2011,2)D .(2010,0)【分析】观察不难发现,点的横坐标等于运动的次数,纵坐标每4次为一个循环组循环,用2011除以4,余数是几则与第几次的纵坐标相同,然后求解即可. 【解答】解:∵第1次运动到点(1,1),第2次运动到点(2,0),第3次接着运动到点(3,2),第4次运动到点(4,0),第5次运动到点(5,1)…, ∴运动后点的横坐标等于运动的次数, 第2011次运动后点P 的横坐标为2011,纵坐标以1、0、2、0每4次为一个循环组循环, ∵2011÷4=502…3,∴第2011次运动后动点P 的纵坐标是第503个循环组的第3次运动,与第3次运动的点的纵坐标相同,为2, ∴点P (2011,2). 故选C .【点评】本题是对点的坐标的规律的考查,根据图形观察出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的变化规律是解题的关键.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A 1B 1C 1D 1、D 1E 1E 2B 2、A 2B 2C 2D 2、D 2E 3E 4B 3…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其中点B 1在y 轴上,点C 1、E 1、E 2、C 2、E 3、E 4、C 3…在x 轴上,已知正方形A 1B 1C 1D 1的边长为l ,∠B 1C 1O=60°,B 1C 1∥B 2C 2∥B 3C 3…,则正方形A 2017B 2017C 2017D 2017的边长是( )A .()2016B .()2017C .()2016D .()2017【分析】利用正方形的性质结合锐角三角函数关系得出正方形的边长,进而得出变化规律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正方形A 1B 1C 1D 1的边长为1,∠B 1C 1O=60°,B 1C 1∥B 2C 2∥B 3C 3, ∴D 1E 1=B 2E 2,D 2E 3=B 3E 4,∠D 1C 1E 1=∠C 2B 2E 2=∠C 3B 3E 4=30°, ∴D 1E 1=C 1D 1sin30°=, 则B 2C 2===()1, 同理可得:B 3C 3==()2,故正方形A n B n C n D n 的边长是:()n ﹣1, 则正方形A 2017B 2017C 2017D 2017的边长为:()2016,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以及锐角三角函数关系,得出正方形的边长变化规律是解题关键.5.如图,正方形ABCD 的四个顶点在坐标轴上,A 点坐标为(3,0),假设有甲、乙两个物体分别由点A 同时出发,沿正方形ABCD 的边作环绕运动,物体甲按逆时针方向匀速运动,物体乙按顺时针方向匀速运动,如果甲物体12秒钟可环绕一周回到A点,乙物体24秒钟可环绕一周回到A点,则两个物体运动后的第2017次相遇地点的坐标是()A.(3,0)B.(﹣1,2)C.(﹣3,0)D.(﹣1,﹣2)【分析】由甲、乙两物体单独环绕一周的时间即可算出两物体每两次相遇间的间隔时间,根据2017×8=24×672+8即可得出两个物体运动后的第2017次相遇地点为乙物体第8秒运动到的位置,结合图形找出乙物体第8秒运动到点的坐标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甲、乙两物体两次相遇间隔为1÷(+)=8(秒),∵2017×8=24×672+8,∴两个物体运动后的第2017次相遇地点为乙物体第8秒运动到的位置.∵乙物体第2秒运动到点(2,﹣1),乙物体第4秒运动到点(1,﹣2),乙物体第6秒运动到点(0,﹣3),乙物体第8秒运动到点(﹣1,﹣2),∴两个物体运动后的第2017次相遇地点的坐标是(﹣1,﹣2).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规律型中点的坐标,根据两物体的运动找出两物体第2017次相遇地点为乙物体第8秒运动到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6.正方形A1B1C1O,A2B2C2C1,A3B3C3C2,…按如图所示放置,点A1,A2,A3,和点C 1,C2,C3,…,分别在直线y=kx+b(k>0)和x轴上,已知点B1,B2,B3,B4的坐标分别为(1,1)(3,2),(7,4),(15,8),则Bn的坐标是()A.(2n﹣1,2n﹣1)B.(2n,2n﹣1)C.(2n﹣1,2n)D.(2n﹣1﹣1,2n﹣1)【分析】设B n 的坐标为(x n ,y n ),根据点B 1,B 2,B 3,B 4坐标的变化找出变化规律“B n 的坐标为(2n ﹣1,2n ﹣1)”,此题得解. 【解答】解:设B n 的坐标为(x n ,y n ), ∵y 1=1,y 2=2,y 3=4,y 4=8, ∴y n =2n ﹣1;∵1=2×1﹣1,3=2×2﹣1,7=2×4﹣1,15=2×8﹣1, ∴x n =2y n ﹣1=2n ﹣1.∴B n 的坐标为(2n ﹣1,2n ﹣1).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规律型中点的坐标的变化,根据点的坐标的变化找出变化规律是解题的关键.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干个半径为1的单位长度,圆心角为60°的扇形组成一条连续的曲线,点P 从原点O 出发,向右沿这条曲线做上下起伏运动(如图),点P 在直线上运动的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点P 在弧线上运动的速度为每秒个单位长度,则2017秒时,点P 的坐标是( )A .(,)B .(,﹣)C .(2017,)D .(2017,﹣)【分析】设第n 秒运动到P n (n 为自然数)点,根据点P 的运动规律找出部分P n 点的坐标,根据坐标的变化找出变化规律“P 4n+1(,),P 4n+2(2n+1,0),P 4n+3(,﹣),P 4n+4(2n+2,0)”,依此规律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设第n 秒运动到P n (n 为自然数)点,观察,发现规律:P 1(,),P 2(1,0),P 3(,﹣),P 4(2,0),P 5(,),…, ∴P 4n+1(,),P 4n+2(n+1,0),P 4n+3(,﹣),P 4n+4(2n+2,0). ∵2017=4×504+1, ∴P 2017为(,).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规律型中的点的坐标,解题的关键是找出变化规律,本题属于中档题,难度不大,解决该题型题目时,根据运动的规律找出点的坐标,根据坐标的变化找出坐标变化的规律是关键.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边长为1的正方形OA1B1C1的两边在坐标轴上,以它的对角线OB1为边作正方形OB1B2C2,再以正方形OB1B2C2的对角线OB2为边作正方形OB2B3C3,以此类推…则正方形OB2016B2017C2017的顶点B2017的坐标是()A.(21008,0)B.(21008,21008)C.(0,21008)D.(21007,21007)【分析】根据给定图形结合正方形的性质可得出,点B1、B2、B3、B4、B5、…、的坐标,观察点的坐标可得知,下标为奇数的点的坐标的横纵坐标的绝对值依此为前一个点的横纵坐标绝对值的2倍,且4次一循环,由此即可得出B8n+1(24n,24n)(n为自然数),依此规律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观察,发现:B1(1,1),B2(0,2),B3(﹣2,2),B4(﹣4,0),B 5(﹣4,﹣4),B6(0,﹣8),B7(8,﹣8),B8(16,0),B9(16,16),…,∴B8n+1(24n,24n)(n为自然数).∵2017=8×252+1,∴点B2017的坐标为(21008,21008).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规律型中点的坐标以及正方形的性质,根据点的坐标的变化找出变化规律“B8n+1(24n,24n)(n为自然数)”是解题的关键.9.如图,半径为2的正六边形ABCDEF的中心在坐标原点O,点P从点B出发,沿正六边形的边按顺时针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则第2017秒时,点P的坐标是()A.(1,)B.(﹣1,﹣) C.(1,﹣)D.(﹣1,)【分析】由于2017=6×336+1,则可判断第2017秒时,点P运动到点C,作CH ⊥x轴于H,如图,根据正六边形的性质得到OB=BC=1,∠BCD=120°,所以∠BCH=30°,再通过解直角三角形求出CH和BH,然后写出C点坐标即可.【解答】解:∵2017=6×336+1,∴第2017秒时,点P运动到点C,作CH⊥x轴于H,如图,∵六边形ABCDEF是半径为1的正六边形,∴OB=BC=2,∠BCD=120°,∴∠BCH=30°,在Rt△BCH中,BH=BC=1,CH=BH=,∴OH=OB﹣BH=1,∴C点坐标为(1,﹣),∴第2017秒时,点P的坐标是(1,﹣).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规律型:点的坐标:利用正多边形的性质确定动点的运动规律,熟记正多边形以及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0.如图,△A1A2A3,△A4A5A6,△A7A8A9…,△A3n﹣2A3n﹣1A3n(n为正整数)均为等边三角形,它们的边长依次为2,4,6,…,2n,顶点A3,A6,A9…A3n均在y轴上,点O是所有等边三角形的中心,则点 A2016的坐标为()A.(0,448)B.(﹣672,)C.(0,)D.(0,)【分析】先关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已知条件得出A3的坐标,根据每一个三角形有三个顶点确定出A2016所在的三角形,再求出相应的三角形的边长以及A2016的纵坐标的长度,即可得解.【解答】解:∵△A1A2A3为等边三角形,边长为2,点A3,A6,A9,…,A3n均在y轴上,点O是所有等边三角形的中心,∴A3的坐标为(0,),∵2016÷3=672,∴A2016是第672个等边三角形的第3个顶点,∴点A2016的坐标为(0,×),即点A2016的坐标为(0,448);故选:C.【点评】本题是点的变化规律的考查,主要利用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确定出点A 3和A2016所在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11.如图,点A(0,1),点B(﹣,0),作OA1⊥AB,垂足为A1,以OA1为边作Rt△A1OB1,使∠A1OB1=90°,∠B1=30°,作OA2⊥A1B1,垂足为A2,再以OA2为边作Rt△A2OB2,使∠A2OB2=90°,∠B2=30°,…,以同样的作法可得到Rt△AnOBn,则当n=2017时,点A2017的纵坐标为()A.()2017B.﹣()2017C.()2018D.﹣()2018【分析】由每次旋转30°可知,点所在的射线以12为周期循环,所以A2017在射线OA1上,故排除B、D,再找到三角形的变化规律即可解题.【解答】解:在Rt△AOB中,OA=1,OB=,∴∠ABO=30°,∵OA1⊥AB,∴A1O=OB=,∠AOA1=30°,可知每次逆时针旋转30°,点所在的射线以12为周期循环,∵且每次旋转后,原三角形的高变新的直角边,∴三角形依次减小,且相似比为,2017÷12=168…余1,所以当n=2017时,点A2017的纵坐标与A1的纵坐标在同一条射线上,且OA2017=,过点A1作A1E⊥OB于E,∴∠EA1O=30°,∴OE=A1O=,A1的纵坐标=A1E=()2=OA1,点A2017的纵坐标为OA2017=,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含30°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考查了相似三角形规律的发现,本题中根据相似比求OA2017的长是解题的关键.1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Oy中,已知点A(0,1),以OA为边在右侧作等边三角形OAA1,再过点A1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点O1,以O1A1为边在右侧作等边三角形O1A1A2;…按此规律继续作下去,得到等边三角形O2016A2016A2017,则点A2017的纵坐标为()A.()2017B.()2016C.()2015D.()2014【分析】根据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出O1A1=OA1=,O2A2=O1A2=()2,O3A3=O2A3=()3,即点A1的纵坐标为;点A2的纵坐标为()2,点A3的纵坐标为()3,以此类推,从中得出规律,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三角形OAA1是等边三角形,∴OA1=OA=1,∠AOA1=60°,∴∠O1OA1=30°.在直角△O1OA1中,∵∠OO1A1=90°,∠O1OA1=30°,∴O1A1=OA1=,即点A1的纵坐标为;同理,O2A2=O1A2=()2,O3A3=O2A3=()3,即点A2的纵坐标为()2,点A3的纵坐标为()3,…∴点A2017的纵坐标为()2017.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规律型:点的坐标,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通过认真分析,根据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从中发现规律.13.如图,动点P从(0,3)出发,沿所示方向运动,每当碰到矩形的边时反弹,反弹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点P第2017次碰到矩形的边时,此时点P的坐标为()A .(0,3)B .(3,0)C .(1,4)D .(7,2)【分析】动点的反弹与光的反射入射是一个道理,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定义可以在格点中作出图形,可以发现,在经过6次反射后,动点回到起始的位置,将2017除以6得到336,且余数为1,说明点P 第2017次碰到矩形的边时为第337个循环组的第1次反弹,因此点P 的坐标为(3,0). 【解答】解:如图,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定义作出图形,根据图形可以得到:每6次反弹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经过6次反弹后动点回到出发点(0,3), ∵2017÷6=336…1,当点P 第2017次碰到矩形的边时为第337个循环组的第1次反弹,点P 的坐标为(3,0).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点的坐标的规律,作出图形,观察出每6次反弹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是解题的关键.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A 1B 1C 1D 1、D 1E 1E 2B 2、A 2B 2C 2D 2、D 2E 3E 4B 3…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其中点B 1在y 轴上,点C 1、E 1、E 2、C 2、E 3、E 4、C 3…在x 轴上,已知正方形A 1B 1C 1D 1的边长为1,∠B 1C 1O=60°,B 1C 1∥B 2C 2∥B 3C 3…则正方形A 2017B 2017C 2017D 2017的边长是( )A .()2016B .()2017C .()2016D .()2017【分析】利用正方形的性质结合锐角三角函数关系得出正方形的边长,进而得出变化规律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正方形A1B1C1D1的边长为1,∠B1C1O=60°,B1C1∥B2C2∥B3C3,∴D1E1=B2E2,D2E3=B3E4,∠D1C1E1=∠C2B2E2=∠C3B3E4=30°,∴D1E1=C1D1sin30°=,则B2C2===()1,同理可得:B3C3==()2,故正方形An BnCnDn的边长是:()n﹣1,则正方形A2017B2017C2017D2017的边长为:()2016,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以及锐角三角函数关系,得出正方形的边长变化规律是解题关键.15.如图,在一个单位为1的方格纸上,△A1A2A3,△A3A4A5,△A5A6A7,…,是斜边在x轴上、斜边长分别为2,4,6,…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若△A1A2A3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1(2,0),A2(1,﹣1),A3(0,0),则依图中所示规律,A2017的横坐标为()A.1010 B.2 C.1 D.﹣1006【分析】根据图形先确定出A2017是第1008个与第1009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公共点,再写出前几个三角形的相应的点的横坐标,从而得到点的横坐标的变化规律,然后写出即可.【解答】解:∵A3是第一与第二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公共点,A5是第二与第三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公共点,A7是第三与第四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公共点,A9是第四与第五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公共点,…,∵2017=1008×2+1,∴A2017是第1008个与第1009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公共点,∴A2017在x轴正半轴,∵OA5=4,OA9=6,OA13=8,…,∴OA2017=(2017+3)÷2=1010,∴点A2017的坐标为(1010,0).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规律的变化,仔细观察图形,先确定点A2017是第1008个与第1009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公共点并确定出在x轴正半轴是解题的关键.16.如图,点A(2,0),B(0,2),将扇形AOB沿x轴正方向做无滑动的滚动,在滚动过程中点O的对应点依次记为点O1,点O2,点O3…,则O10的坐标是()A.(16+4π,0)B.(14+4π,2)C.(14+3π,2)D.(12+3π,0)【分析】由点A(2,0),B(0,2),得到OA=2,OB=2,∠AOB=90°,根据弧长的计算公式得到的长度==π,得到O1O2=的长度=π,于是得到结论.【解答】解:∵点A(2,0),B(0,2),∴OA=2,OB=2,∠AOB=90°,∴的长度==π,∵将扇形AOB沿x轴正方向做无滑动的滚动,∴O1O2=的长度=π,∴点O1(2,2),点O2(2+π,2),点O3(4+π,0),点O4(6+π,2),…,∵10÷3=3…1,∴O10的(14+3π,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规律型:点的坐标,主要考查了从滚动中找出规律,根据规律确定坐标对应点是解本题的关键.1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OB=30°,点A的坐标为(2,0),过点A作AA1⊥OB,垂足为点A1,过A1作A1A2⊥x轴,垂足为点A2;再过点A2作A2A3⊥OB,垂足为点A3;再过点A3作A3A4⊥x轴,垂足为点A4…;这样一直作下去,则A2017的横坐标为()A.•()2015B.•()2016C.•()2017D.•()2018【分析】根据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结合图形即可得到规律“OAn=()n OA=2()n,依此规律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AOB=30°,点A坐标为(2,0),∴OA=2,∴OA1=OA=,OA2=OA1═,OA3=OA2═,OA4=OA3═,…,∴OAn=()n OA=2()n.∴OA2018=2×()2018=•()2016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规律型中点的坐标以及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利用“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结合图形找出变化规律OAn=()n OA=2()n是解题的关键.18.如图,点O(0,0),A(0,1)是正方形OAA1B的两个顶点,以OA1对角线为边作正方形OA1A2B1,再以正方形的对角线OA2作正方形OA1A2B1,…,依此规律,则点A8的坐标是()A.(﹣8,0)B.(0,8)C.(0,8)D.(0,16)【分析】根据题意和图形可看出每经过一次变化,都顺时针旋转45°,边长都乘以,所以可求出从A到A3的后变化的坐标,再求出A1、A2、A3、A4、A5,得出A8即可.【解答】解:根据题意和图形可看出每经过一次变化,都顺时针旋转45°,边长都乘以,∵从A到A3经过了3次变化,∵45°×3=135°,1×()3=2.∴点A3所在的正方形的边长为2,点A3位置在第四象限.∴点A3的坐标是(2,﹣2);可得出:A1点坐标为(1,1),A2点坐标为(2,0),A3点坐标为(2,﹣2),A 4点坐标为(0,﹣4),A5点坐标为(﹣4,﹣4),A 6(﹣8,0),A7(﹣8,8),A8(0,16),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和坐标与图形的性质的知识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由点坐标的规律发现每经过8次作图后,点的坐标符号与第一次坐标符号相同,每次正方形的边长变为原来的倍,此题难度较大.1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把△ABC先沿x轴翻折,再向右平移3个单位得到△A 1B1C1现把这两步操作规定为一种变换.如图,已知等边三角形ABC的顶点B、C的坐标分别是(1,1)、(3,1),把三角形经过连续5次这种变换得到三角形△A 5B5C5,则点A的对应点A5的坐标是()A.(5,﹣)B.(14,1+)C.(17,﹣1﹣)D.(20,1+)【分析】首先把△ABC先沿x轴翻折,再向右平移3个单位得到△A1B1C1得到点A 1的坐标为(2+3,﹣1﹣),同样得出A2的坐标为(2+3+3,1+),…由此得出A5的坐标为(2+3×5,﹣1﹣),进一步选择答案即可.【解答】解:∵把△ABC先沿x轴翻折,再向右平移3个单位得到△A1B1C1得到点A1的坐标为(2+3,﹣1﹣),同样得出A2的坐标为(2+3+3,1+),…A5的坐标为(2+3×5,﹣1﹣),即(17,﹣1﹣).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点的坐标变化,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知道一次变化的定义利用对称和平邑的特点,找出规律解决问题.20.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电子蚂蚁P从点A分别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顺时针绕正方形运动,电子蚂蚁Q从点A以3个单位/秒的速度逆时针绕正方形运动,则第2017次相遇在()A.点 A B.点B C.点C D.点D【分析】因为点P的速度是1个单位/秒,点Q的速度是3个单位/秒,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所以第1次相遇,P走了正方形周长的;从第2次相遇起,每次P走了正方形周长的相遇一次,从第2次相遇起,5次一个循环,从而不难求得它们第2017次相遇位置.【解答】解:根据题意分析可得:点P的速度是1个单位/秒,点Q的速度是3个单位/秒,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所以第1次相遇,P走了正方形周长的;从第2次相遇起,每次P走了正方形周长的相遇一次,从第1次相遇起,4次一个循环,因此可得:从第1次相遇起,每次相遇的位置依次是:D,C,B,A依次循环.故它们第2017次相遇位置与第一次相同,在点D上.故答案为:D.【点评】此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以及规律型中点的坐标,找出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是解题的关键.21.如图,矩形BCDE的各边分别平行于x轴与y轴,物体甲和物体乙由点A(2,0)同时出发,沿矩形BCDE的边作环绕运动,物体甲按逆时针方向以1个单位/秒匀速运动,物体乙按顺时针方向以2个单位/秒匀速运动,则两个物体运动后的第2018次相遇地点的坐标是()A.(1,﹣1)B.(2,0)C.(﹣1,1)D.(﹣1,﹣1)【分析】利用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由于矩形的边长为4和2,物体乙是物体甲的速度的2倍,求得每一次相遇的地点,找出规律即可解答.【解答】解:矩形的边长为4和2,因为物体乙是物体甲的速度的2倍,时间相同,物体甲与物体乙的路程比为1:2,由题意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