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报告】2019中国养老地产市场发展年报

中国养老地产市场 发展年报

2019

中指研究院

前言

老龄化加速,供需矛盾突出,65周岁及以上老龄人口突破1.7亿人,占比持续增加。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65周岁及以上老龄人口达1.76亿人,占总人口的12.57%,新增老龄人口首次超过900万人。未来一段时间,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将持续加深,养老产业的广阔空间有待挖掘。

应对老龄化成为国家战略,行业标准陆续发布,持续推进医养结合,各地支持政策密集出台。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将积极应对老龄化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多个养老行业标准相继出台,行业发展更趋规范;持续推进医养结合,完善细化政策体系,实现健康老龄化;各地政府从规划指引、支持促进、提升质量等方面出台政策促进当地养老产业发展。

养老企业加速布局投入,多个项目接连入市。房企、险资仍是养老市场中的重要参与者,多家企业加大养老产业投入,加强养老业务布局,年内多个养老康养项目接连推出,项目配套更加完善。

在国家政策的强力支持下,我国的养老产业发展在战略高度上得到重视,随着行业标准和相关细化政策的不断推出,未来我国的养老产业发展将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1

目录

前言 (1)

报告正文 (1)

1.政策环境 (1)

(1)发展规划:应对老龄化成为国家战略,顶层规划指引方向 (2)

(2)政策要点:行业标准陆续发布,持续推进医养结合、各地出台支持政策 (4)

2.市场变化 (8)

(1)市场供需:老龄化加速,供需矛盾突出 (8)

(2)布局方式:合作仍是市场主流,借助收购快速获取资源 (11)

(3)行业创新:智慧养老不断推进,逐步探索医养结合 (12)

3.趋势展望 (13)

(1)政策:鼓励与规范并重,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13)

(2)土地:政策支持更加细化,切实保障养老用地 (14)

(3)企业及产品:加速布局投入,配套更加完善 (15)

报告正文

1. 政策环境

2019年是我国养老相关政策出台极为密集的一年,国家首次将应对老龄化提升到国家战略层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把握人口发展大趋势和老龄化规律,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值此“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完成的关键时期,积极应对老龄化对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同时,各项养老行业标准的发布,也大大推动了行业标准化的进程,为行业的规范有序发展提供支持;持续推进医养结合,不断完善政策体系,更好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各地政府也从规划指引、支持促进、提升质量等方面入手,出台政策促进当地养老产业发展。

图:2019年中央、部委层面出台的相关养老政策概览

资料来源:中指研究院综合整理

1

2

(1)发展规划:应对老龄化成为国家战略,顶层规划指引方向

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以下简

称“规划”),指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意义和目标任务,并给出了具体应对措施。《规划》明确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目标:到2022年,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框架初步建立;到2035年,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安排更加科学有效;到本世纪中叶,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适应的应对人口老龄化制度安排成熟完备。

图:《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要点

资料来源:中指研究院综合整理

《规划》从五个方面明确了具体工作任务:一是夯实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财富储备。通过扩

大总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老龄化相适应;通过完善国民收入分配体系,优化政府、企业、居民之间的分配格局,稳步增加养老财富储备;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

保障制度,持续增进全体人民的福祉水平。二是改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劳动力有效供给。通过提高

出生人口素质、提升新增劳动力质量、构建老有所学的终身学习体系,提高我国人力资源整体素质。推进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就业,确保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人力资源总量足、素质高。三是打造高质量为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体系。积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建立和完善包括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的综合、连续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充分发展、医养有机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多渠道、多领域扩大适老产品和服务供给,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四是强化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科技创新能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技术创新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第一动力和战略支撑,全面提升国民经济产业体系智能化水平。提高老年服务科技化、信息化水平,加大老年健康科技支撑力度,加强老年辅助技术研发和应用。五是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强化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法治环境,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构建家庭支持体系,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形成老年人、家庭、社会、政府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是首个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印发的关于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中长期顶层设计及文件,《规划》的印发标志着应对老龄化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在内容上,《规划》基本覆盖了我国“五位一体”战略布局的相关方面,分别从社会财富储备、劳动力有效供给、高质量的为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体系、科技创新能力以及社会环境等多方面进行部署,体现了“坚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坚持满足老年人需求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结合”的重要原则以及综合应对、科学应对的要求。

3

4

(2)政策要点:行业标准陆续发布,持续推进医养结合、各地出台支持政策 ? 多个行业标准相继出台,促进行业规范发展

近年来,我国相关部门陆续发布养老服务相关的行业标准,以适应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的新形

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养老服务的标准化工作,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养老服务标准化工作作出指示,2016年,在第32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总书记指出:“要积极发展养老服务业,推进养老服务业制度、标准、设施、人才队伍建设”,而后再次强调:“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服务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加强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监管”,国务院相继印发《“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对养老服务标准化工作做出了重要部署。为推动养老服务行业标准化工作,近年来,市场监管总局会同民政部等多部门,从建立完善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发布养老服务重要标准、强化养老服务标准实施推广、推动养老服务标准化国际合作等四个方面开展工作,陆续发布《养老服务标准体建设指南》、《养老

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等养老服务国家标准。

图:2019年养老行业发布标准

资料来源:中指研究院综合整理

2019年,机构登记划分与评定、从业人员技能、服务规范、安全规范等多个行业标准文件发布,进一步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2019年2月,《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发布,填补了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的国家空白,将养老机构的评定分为一至五个等级,等级越高表明服务能力越高,通过客观、公正、透明的评价,有利于引导养老机构提供优质化服务;2019年9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关于颁布《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通知,围绕增加职业技能要求、放宽入职条件、拓宽职业空间、缩短晋级时间等方面做了重大修改;12月,民政部发布《养老服务常用图形符号及标志》、《养老机构顾客满意度测评》、《养老机构预防压疮服务规范》三项行业标准,这三项行业标准的发布,有利于规范和统一养老机构日常管理过程中所使用的图形符号及标志,对顾客满意度测评提供指引和参考,预防养老机构服务对象发生压疮风险,从而改善和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提高全国养老机构规范化管理水平;12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这是我国养老服务领域第一项强制性国家标准,标志着我国养老服务标准体系的基本形成,明确了养老机构服务安全“红线”,将有利于防范、排查和整治养老机构服务中的安全隐患,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5

6

? 持续推进医养结合,完善细化政策体系

图:《关于做好医养结合机构审批登记工作的通知》中对医养结合机构设立的规定

资料来源:中指研究院综合整理

2019年,中央部委及各地政府出台政策持续推进医养结合,不断完善政策体系。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加大力度推动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行动方案》,明确指出:要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推进医养结合,为老年人提供患病期治疗、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以及安宁疗护一体化的健康和养老服务,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养老服务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 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到要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促进现有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机构合作,简化医养结合机构设立流程,促进农村、社区的医养结合,鼓励医护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医养结合机构审批登记工作的通知》,明确支持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机构、支持医疗机构设立

养老机构,对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机构、医疗机构设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