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元宵教案《元宵节来历》(附教学反思)
幼儿园元宵节教案《元宵节的来历》

幼儿园元宵节教案《元宵节的来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社会领域教材《我们的节日》第二章,详细内容为“元宵节的来历”。
通过讲述元宵节的起源、传统习俗和意义,让幼儿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元宵节的起源,知道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2. 让幼儿掌握元宵节的基本习俗,如赏花灯、吃元宵等。
3. 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元宵节的来历及意义。
教学重点:掌握元宵节的基本习俗,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故事书、花灯、元宵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让幼儿观察并猜测图片中的内容,引发幼儿对元宵节的兴趣。
2. 讲解:(1)讲述元宵节的起源及意义。
(2)介绍元宵节的基本习俗,如赏花灯、吃元宵等。
3. 实践:(1)组织幼儿制作花灯,体验传统习俗。
(2)品尝元宵,感受节日氛围。
4. 例题讲解:出示一道关于元宵节的习俗的选择题,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
5. 随堂练习:让幼儿根据所学内容,绘制一幅元宵节的主题画。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和意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你跟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一个花灯。
(2)用彩泥捏一个你最喜欢的元宵。
2. 答案:(1)根据个人喜好和创意,制作花灯。
(2)自由发挥,捏出自己喜欢的元宵形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组织家长参与,开展元宵节亲子活动。
(2)引导幼儿关注其他传统节日,了解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编排;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5. 教学过程的实践环节设计;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操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
大班主题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元宵节的来历》

大班主题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元宵节的来历》一、教学前的准备在元宵节即将到来之际,我准备在大班进行与节日相关的主题教学,其中第一节课将以《元宵节的来历》为主题进行详细介绍。
在教学前的准备中,我主要做了以下事情:1.精选主题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用于教学过程中的辅助展示;2.准备简单易懂、生动有趣的故事,以便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元宵节的由来;3.了解并整理元宵节的相关知识点,以便在教学中对孩子们提供更全面的信息;4.制定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二、教学过程1. 引入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利用图片和视频向孩子们展示元宵节庆祝活动的热闹场景,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并让他们自由发表自己对此的看法和想法。
2. 讲解元宵节的由来在孩子们有了一些预期和兴趣之后,我便介绍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然后向他们讲解元宵节的由来。
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我向孩子们讲述了关于元宵节由来的传说故事以及古代庆祝元宵节的各种方式。
3. 辅助展示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元宵节,我还准备了相关的图片、视频和道具,通过角色扮演、游戏等形式,引导孩子们通过实践来理解元宵节的文化内涵和庆祝方式。
4. 课堂练习为了检测孩子们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我在课堂上还进行了一些练习和问答环节。
在这一环节中,我通过一些简单而有趣的问答,以及一些排列、配对等操作的练习,来检测孩子们对于元宵节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5. 总结在本节课的最后,我将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小结,并通过提问、做游戏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孩子们的学习和记忆效果。
三、教学反思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我感受到了孩子们的热情和好奇心。
在教学中,我的引入部分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在叙述元宵节的由来时,我也很好地综合了故事和历史文化知识,让孩子们明白元宵节背后的意义;辅助展示和课堂练习也让孩子们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加深了受教者的记忆和理解。
总之,我觉得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比较不错的,但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要更多地让孩子们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这可以从提问、小组讨论、互助帮助等地方着手;同时,还需注意调整教学节奏和形式,以便孩子们能够更好地吸收和理解所讲的内容。
大班社会《元宵节的来历》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社会《元宵节的来历》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元宵节,和元宵节的来历;2.能够口头简单的描述以及演示国际上广为流传的常见节目,如:猜灯谜和吃元宵;3.培养幼儿的观察、表达、合作和创造力;二、教学准备1.讲解PPT;2.各种类型的节日灯笼、中国结、彩纸;3.童谣与舞蹈视频、制作元宵活动材料;4.食材,包装碗/勺/袋。
三、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课前,教师通过PPT以一种孩子们都能够理解的方式,简单介绍元宵节的起源背景和节日习俗,引导幼儿打开思维;2.以思维导图、图片和单词的形式讲解节日习俗。
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课堂上要学习的元宵节习俗,并展示讲解;3.提供用于装盒元宵的材料,向学生们介绍相关制作技巧。
参与制作元宵的幼儿被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在互帮互助的基础上,进行分工协作,制作出属于自己风格的元宵;4.最后,分享制作结果,看看每个组是怎样制作的,夸夸各个组的创意与艺术感受,并听取他们的想法。
第二课时1.鼓励幼儿在观察、思考和表达中发展他们的观察、合作、表达和创造力;2.舞蹈或唱儿歌《元宵节到了》的学习。
播放视频,让学生们一边观看视频、一边重复动作;3.向学生们提供素材(如:各种类型的节日灯笼、中国结、彩纸),鼓励他们自己动手制作,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4.最后,让幼儿们分享他们的作品、彼此欣赏。
同时邀请父母参与,一同分享他们制作的元宵、并组织家长与孩子们选择牌子两端为猜灯谜服务。
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主题是教授孩子们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全班同学在自己的兴趣和思想中获得了所期望的学习成果。
让那些愿意参与制作的幼儿们真正做出了精美的元宵,同时学校和家长们的支持也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最后,老师还与把这个资源分享给其他的同事和教育工作者,期待更多的孩子,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能够从学习和应用中收获更多的乐趣。
大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元宵节的来历》

大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元宵节的来历》教学目标:1. 能听懂、口述元宵节的来历;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3. 让学生了解元宵节的习俗,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1. 师生互动问候2. 音乐运动①环形健身操:学生按照音乐的节奏进行动作;②伸展运动:将身体拉伸一下,准备接下来的学习。
二、新课导入1. 引入元宵节的背景:“今天是元宵节,你们知道元宵节是什么节日吗?”2. 向学生发问:“你们知道元宵节的来历吗?”三、知识学习1. 师生互动,以小组讨论形式展开:“你们都知道中秋节吧,那么你们知道中秋节和元宵节有什么关系吗?”2. 讲解元宵节的来历:“元宵节是在春节之后的第15个夜晚,起源于东汉时期。
历史上,元宵节有着多种不同的称谓,如上元节、小正月、南京落花生,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元宵之称,是因为当年南京马上元锡将元宵赐给喜爱吃元宵的慈禧太后,从此便有了“元宵节”的名称。
”四、课堂练习1. 观看短片:“中国节日之元宵节”,加深对元宵节习俗的了解。
2. 分小组进行制作,出示制作材料:糯米粉、芝麻、豆沙馅、山楂果肉、龙眼等,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元宵。
五、教学反思和工作建议:1. 教学反思:这节课主要讲授了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对学生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教学。
在课堂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制作元宵,营造了良好的团队氛围。
同时,学生也因为参与制作元宵,对元宵节的传统习俗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有助于增强文化认同感。
2. 工作建议:教师应该将教学环节分清,按不同的内容分块,这样既能使课程更加有条理,同时也可使学生更容易跟上教学进度。
针对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求,教师应该选择丰富多样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找到乐趣和动力。
在学生自主的发掘、实践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效果和质量。
元宵节来历大班教案(通用6篇)

元宵节来历大班教案(通用6篇)元宵节来历大班教案1活动目标: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有品尝元宵的习俗。
2.通过做、煮、品尝元宵,享受制作食物的乐趣。
3.能用简短的语言讲解并描述元宵的味道以及自己品尝元宵时的心情。
活动预备:面粉、点心盘、围裙、电饭煲、糖、小碗、小勺等。
活动过程:1.激发做元宵的爱好和愿望。
师:①今日是什么节?元宵节有一种特别的食品,是什么?②元宵是什么样子的?小伙伴们想不想自己做元宵?2.观测制作材料,了解做元宵的'方法。
(1)观测并知道做元宵需要的材料。
(2)了解做元宵的方法和要求。
师:①我们怎样才能做出圆圆的元宵?②老师煮元宵时,小伙伴们应当留意些什么?3.做元宵、煮元宵。
(1)提示幼儿穿好围裙并洗手。
(2)幼儿尝试用搓、团聚、在盘中滚一滚等方法做元宵。
(提示幼儿留意不把面粉团弄碎,不要将面粉撒在盘外。
)(3)老师煮元宵。
4.加糖品尝元宵,说说元宵的味道和自己的心情。
幼儿在活动中能够积极参与,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制作元宵,然后品尝元宵,感受到浓浓的团聚之情。
元宵节来历大班教案2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了解赏花灯、猜灯谜是元宵节的风俗习惯之一,感受过节的愉悦心情。
2、能用清晰连贯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花灯,并讲解并描述一个谜语。
3、进展幼儿的语言交往技能。
活动背景: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孩子们纷纷跟着大人前去公园参观灯会。
活动预备:1、物质--每人预备一盏花灯,上面贴有一那么谜语。
小奖品假设干。
2、知识--有过过节的生活体验。
活动进程:一、导入师:直截了当引入主题:正月十五闹花灯,赏灯猜谜就是我们元宵节的风俗习惯之一。
二、开展1、赏灯活动。
〔1〕幼儿相互观赏各自的花灯,老师引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花灯的外形、颜色、名称及特别之处等等。
〔2〕请几名介绍有特色的幼儿给大家介绍自己的'花灯。
2、猜谜活动。
〔1〕老师将幼儿分成两组,A组持有花灯和奖品,并给B组幼儿念谜语,B组来猜灯谜,猜中了即得到奖品。
大班社会教案元宵节的来历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社会教案:元宵节的来历教案及教学反思一、前言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传统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正月十五、元夕、壮年节、照月夕等。
在元宵节这一天,全家人围着灯笼赏花灯、吃元宵、猜灯谜等活动,共度一个快乐的夜晚。
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为孩子们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出一份力。
本次课程我们将以元宵节的来历为主题,让孩子们在快乐了解元宵节的来历的同时,学会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二、教学目标1.理解元宵节的来历及其文化内涵。
2.能够唱一首“元宵节”的儿歌。
3.能够认识一些元宵节的习俗和文化。
4.学会制作简单的汤圆。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3.1 活动一:课前问答在教室中准备一些与元宵节相关的物品,比如:灯笼、汤圆、猜灯谜等。
由教师引导孩子们一起讨论这些物品的关系,以及玩法、意义等问题。
3.2 活动二:讲故事教师为孩子们讲述元宵节的来历:汉武帝逝后,皇后想念他,遂投江为祭,御史大夫逢吉铸造铜球,里面藏有麻花和钻石。
百姓闻讯后,纷纷在元宵节晚上放烟火,寄托对皇后的哀思。
皇帝得知后,命令百姓都在正月十五晚上放烟火并举行祭祀,以纪念他的皇后。
孩子们可以理解为何要吃元宵、放烟火等元宵节的习俗,同时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内涵。
3.3 活动三:唱儿歌唱一首“元宵节”的儿歌,以让孩子们更好地接受知识。
3.4 活动四:制作简单的汤圆让孩子动手参与制作汤圆,了解汤圆的由来和制作过程。
同时,也让孩子学会了一道简单而又美味的传统中国食品。
3.5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讲故事、唱儿歌、制作汤圆等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了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同时也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
在今后的课程中,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传承中华文化。
四、教学总结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孩子们更好的了解了元宵节的来历和文化内涵,并通过动手实践制作汤圆加深了对传统节日的理解。
在未来的学习中,我们会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不断让孩子们了解、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
大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元宵节的来历》

大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元宵节的来历》一、教案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1.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传统习俗;2.学习元宵节的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二、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元宵节相关图片、词汇和问答题;2.纸张、彩笔:用于学生在活动中进行绘画及写字;3.元宵节的实物:如元宵、灯笼等,用于展示和让学生观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元宵节的视频,并向学生介绍元宵节的由来。
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元宵节的好奇心。
2. 学习词汇和表达(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元宵节的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学习和记忆。
教师可使用图片和动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 合作绘画(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每组给一张纸和一支彩笔。
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属于他们的元宵节灯谜,然后在纸上合作绘画。
教师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和团队精神。
最后,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解答其他小组提问。
4. 学习元宵节的习俗(15分钟)通过课件和故事讲解,向学生介绍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如赏灯、猜灯谜、吃元宵等。
教师可以请学生自由发言,分享他们对元宵节习俗的理解和经历。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元宵节的重要意义。
同时,鼓励学生在元宵节期间积极参与各种活动,体验传统文化。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元宵节的来历和传统习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首先,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可以多用图片和动画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这样可以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记忆相关的词汇和知识。
其次,教师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合作绘画的活动。
这样,学生可以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同时也能锻炼团队合作能力。
最后,在课堂小结环节,教师可以采用一些互动的方式,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或表扬,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通过不断总结和改进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元宵节的来历》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元宵节的来历》含反思主题:元宵节的来历年龄:4—5岁时间:1周(5天)一、课程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来历和传统庆祝方式。
2.提高幼儿对节日文化的认得,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自负感和自信念。
3.培育幼儿的口语表达和合作本领,加强幼儿的自动学习意识。
二、教学内容和课程布置1.第一天: 上课前播放元宵节的简介视频,引导幼儿了解元宵节。
老师简单介绍元宵节及传统庆祝方式。
然后,老师带孩子们制作象征着团聚的元宵。
2.第二天: 老师播放元宵节古代传说《汉宣帝显灵》,通过故事教育孩子们敬重历代先人,让幼儿了解很多古代传说,培育他们的听故事本领和想象力。
3.第三天: 老师带孩子们进行团聚饭食物的制作。
激励孩子们本身动手摆放食物和学习礼仪。
4.第四天: 老师和孩子们进行灯笼制作,外籍老师同时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并带来他们家乡的传统节日食品。
5.第五天: 老师带孩子们一起合唱《赏花灯》,唱歌过后进行花灯游行,孩子们一起赏识本身制作的灯笼和外籍老师带来的灯笼,并对于这些习俗的了解,老师可以适当提示孩子们晚上看花灯注意安全。
三、教学反思1.教案的内容和方案订立还有确定的错误,导致老师在实施之前对于幼儿的情况了解不够充分,导致在前几天的准备工作中显现了一些诸如场地调整等意外因素导致计划显现了些许的偏差。
2.在幼儿园环境下,可能有些孩子无法成功制作元宵,显现了一些不同意的声音。
我认为,作为一个合格的老师,我们应当实行同学关注取向,引导同学发觉其他的本领,从而激发出孩子们的积极性,例如:对于完成认真而迟缓的同学进行嘉奖,像那些制作成功的孩子进行称赞,以此来激励这些孩子努力加油。
3.我们希望孩子们通过这个课程能够对传统文化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懂得敬重他人和古代历代先人,让他们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提高本身的认得意识和多元化和谐社会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县幼儿园20 年季学期
大班元宵教案《元宵节来历》
任课教师:
【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又叫花灯节。
了解相关的民俗文化。
2、运用物品特征与谐音学说祝福语,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3、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活动准备】
有关元宵节的录相、元宵一盒、花灯等。
活动与指导:
1.猜谜语:汤园。
说说这是过什么节的一种吃食。
引出谈话主题:元宵节。
2.观看录相元宵节。
让幼儿说说从录相中看到了什么。
3.讲解元宵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
让幼儿知道元宵节的主要习俗是吃元宵、点花灯和猜灯谜。
元宵又叫汤圆,它象征着全家团圆,生活幸福甜美。
点花灯是为了让节日的夜晚明亮,欢快。
人们为了增添娱乐的情趣,还在灯上写上谜语,让大家来猜,猜中有奖,非常有趣。
这个节日从古代传下来的,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花灯的样子越做越多,工艺越来越复杂,每年过节时,各地都有花灯展,鼓励小朋友随家人节日去赏灯。
井告诉幼儿电视台届时还要播放相关节目,请大家注意收看,体验全家一起过节的乐趣。
3.请幼儿观看传统花灯的样子和吃元宵。
说说自己见过什么样的花灯,吃过什么馅的元宵。
教学反思:本节活动的设计激发了幼儿兴趣,让幼儿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习俗是吃元宵,点花灯和猜灯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