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风校训解读
“校风、教风、学风,校训”及其内涵

龙泉街道大庙小学“校风、教风、学风,校训”及其内涵校风:文明进取尊师爱生严谨勤奋求实创新教风:尽职尽责爱岗敬业因材施教教书育人学风:严谨治学精益求精勤学乐学守纪爱国校训:诚信做人认真做事厚德博学砺志笃行校风:文明进取,尊师爱生,严谨勤奋,求实创新。
校风是学校风气的总称,包括师生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养成的风气,以及在学校发展历程中所积淀的优良文化氛围。
文明进取:严守规则、文明有礼、诚信谦虚、爱护环境;刻苦严谨、更新观念、探索规律、开拓创新尊师爱生:是指每位学生都要尊重每一位老师,遵从老师的教诲,尊重老师的劳动,认真参加老师组织的各项活动,以优异的成绩、健全的人格回报老师的教育之恩。
爱生,是指教师要全面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根本,增强育人意识,提高教学水平,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等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人。
严谨勤奋:指“严”字当头,对全校师生都提出严格要求,因为学校是做学问的地方。
领导要从严治校、教师要从严治教、学生要从严治学,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学问。
在工作和学习中要讲究实际,讲究实效、实事求是,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做人。
勤奋,勤能补拙,精于事业,勤能生智。
胡锦涛总书记在少先队建队五十周年的少代会上对全国少年儿童提出了“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发展目标,充分体现着科学发展的观念,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
从小做到勤学苦,到老才能有收获。
教育学生懂得;任何一个人有任何一点成就,都是从勤学、勤思、勤问中得来的。
学校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靠着全体成员的勤奋就足以把小事做大,大事做强,强事做优。
“业精于勤”,勤奋是学校、学生和教师成功的必备条件。
求实创新:全体教师和学生,都要认认真真地做人,踏踏实实地做事,工作和学习不断进取,追求更高的目标。
创新,创新是学校教师和学生不断取得进步的灵魂,全校师生要敢于向传统的观念和方法挑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方法,具备同中求异,旧中求新的精神。
“校风、教风、学风,校训”及其内涵

龙泉街道大庙小学“校风、教风、学风,校训”及其内涵校风:文明进取尊师爱生严谨勤奋求实创新教风:尽职尽责爱岗敬业因材施教教书育人学风:严谨治学精益求精勤学乐学守纪爱国校训:诚信做人认真做事厚德博学砺志笃行校风:文明进取,尊师爱生,严谨勤奋,求实创新。
校风是学校风气的总称,包括师生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养成的风气,以及在学校发展历程中所积淀的优良文化氛围。
文明进取:严守规则、文明有礼、诚信谦虚、爱护环境;刻苦严谨、更新观念、探索规律、开拓创新尊师爱生:是指每位学生都要尊重每一位老师,遵从老师的教诲,尊重老师的劳动,认真参加老师组织的各项活动,以优异的成绩、健全的人格回报老师的教育之恩。
爱生,是指教师要全面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根本,增强育人意识,提高教学水平,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等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人。
严谨勤奋:指“严”字当头,对全校师生都提出严格要求,因为学校是做学问的地方。
领导要从严治校、教师要从严治教、学生要从严治学,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学问。
在工作和学习中要讲究实际,讲究实效、实事求是,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做人。
勤奋,勤能补拙,精于事业,勤能生智。
胡锦涛总书记在少先队建队五十周年的少代会上对全国少年儿童提出了“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发展目标,充分体现着科学发展的观念,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
从小做到勤学苦,到老才能有收获。
教育学生懂得;任何一个人有任何一点成就,都是从勤学、勤思、勤问中得来的。
学校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靠着全体成员的勤奋就足以把小事做大,大事做强,强事做优。
“业精于勤”,勤奋是学校、学生和教师成功的必备条件。
求实创新:全体教师和学生,都要认认真真地做人,踏踏实实地做事,工作和学习不断进取,追求更高的目标。
创新,创新是学校教师和学生不断取得进步的灵魂,全校师生要敢于向传统的观念和方法挑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方法,具备同中求异,旧中求新的精神。
校风教风学风校训及其内涵

校风教风学风校训及其内涵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龙泉街道大庙小学“校风、教风、学风,校训”及其内涵校风:文明进取尊师爱生严谨勤奋求实创新教风:尽职尽责爱岗敬业因材施教教书育人学风:严谨治学精益求精勤学乐学守纪爱国校训:诚信做人认真做事厚德博学砺志笃行校风:文明进取,尊师爱生,严谨勤奋,求实创新。
校风是学校风气的总称,包括师生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养成的风气,以及在学校发展历程中所积淀的优良文化氛围。
文明进取:严守规则、文明有礼、诚信谦虚、爱护环境;刻苦严谨、更新观念、探索规律、开拓创新尊师爱生:是指每位学生都要尊重每一位老师,遵从老师的教诲,尊重老师的劳动,认真参加老师组织的各项活动,以优异的成绩、健全的人格回报老师的教育之恩。
爱生,是指教师要全面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根本,增强育人意识,提高教学水平,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等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人。
严谨勤奋:指“严”字当头,对全校师生都提出严格要求,因为学校是做学问的地方。
领导要从严治校、教师要从严治教、学生要从严治学,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学问。
在工作和学习中要讲究实际,讲究实效、实事求是,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做人。
勤奋,勤能补拙,精于事业,勤能生智。
胡锦涛总书记在少先队建队五十周年的少代会上对全国少年儿童提出了“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发展目标,充分体现着科学发展的观念,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
从小做到勤学苦,到老才能有收获。
教育学生懂得;任何一个人有任何一点成就,都是从勤学、勤思、勤问中得来的。
学校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靠着全体成员的勤奋就足以把小事做大,大事做强,强事做优。
“业精于勤”,勤奋是学校、学生和教师成功的必备条件。
求实创新:全体教师和学生,都要认认真真地做人,踏踏实实地做事,工作和学习不断进取,追求更高的目标。
创新,创新是学校教师和学生不断取得进步的灵魂,全校师生要敢于向传统的观念和方法挑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方法,具备同中求异,旧中求新的精神。
校风、教风、学风、校训解读

xxxx中学“三风一训”解读一、校训:xx笃学求实创新xx:(1)体现学校长期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思想,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色和亮点;,(2)“明德”来源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古语说“明德方能行更远”,以“明德”既有实义,又有广义,既体现学校办学内涵,又体现学校在办学过程中一贯坚持的精神主线。
笃学:(1)体现学校发展中关注教师、关注学生、关注学风的态度;(2)反映全校师生对博取知识、潜心学问的专注。
求实:(1)体现陈庄乡中学师生推崇实干奉献的做人品格;(2)体现我校师生注重实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1)体现学校长期办学过程中开拓进取的精神;(2)体现学校“创新活校”的建设思路,落脚到学校科研创新、机制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过程中。
二、校风:和谐团结xx守纪“和谐团结”是学校发展的主体氛围,其核心理念是“和”,“和”是协调,是合作,是沟通,是融洽,依托我校“荷文化”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加强荷文化主题宣传,倡导学生做君子、讲正气、树新风的良好风尚。
“和谐”是学校氛围的终极追求,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团结”就是力量。
教师间团结一致,共同致力于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提升,学生间团结互助,即是积极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环境氛围,又是让学生学会人与人相处的育人要求。
“和谐”是学校工作的终极追求,教师和谐发展,学生和谐成长,师生和谐共进,学校成为人全面发展、社会和谐进步的源发地,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文明守纪”文明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做文明人,行文明事,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是学校育人的重要工作。
社会主义法制国家需要新一代的法制公民。
这需要从孩子抓起,从传统美德与现代法规,从做人道理与学校规章制度,从思想意识与习惯养成相结合,学校要立足于培养学生会做人、会做事,知法、懂法、守法的现代文明人这样工作重点上来。
三、教风:敬业严谨博学善导敬业——爱岗敬业,是良好教风的内在灵魂,是教师基本的职业要求和道德规范。
学校精神校训等解读

“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和学校精神”解读校训——励志、厚德、攻术、笃行:“励志、厚德、攻术、笃行”八字校训,汲取先贤雅言,内涵丰富,立意高远,是学校办学理念、育人方向、人文追求的高度概况,是学校精神和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是学校群体自我教育和共同奋斗的旗帜,更是全校师生员工的理想追求与精神支柱。
“励志”语出班固《白虎通·谏诤》:“励志忘生,为君不避丧生”。
是指奋发志气,集中心思致力于某种事业,或把精力集中在某方面。
“励志”强调要有理想、有追求、有志气,要奋斗、要磨砺、要拼搏,励志又远志,可成大器,行大义,举大事,创大业。
“厚德”语出《易经》中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愤发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地最大,它包容万物。
对天地的理解是:天在上,地在下;天为阳,地为阴;天为金,地为土;天性刚,地性柔。
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焉,四时行焉。
没有天地便没有一切。
天地就是宇宙,宇宙就是天地。
这就是古代中国人对宇宙的朴素唯物主义看法,也是中国人的宇宙观。
所以八卦中乾卦为首,坤卦次之;乾在上,坤在下;乾在北,坤在南;天高行健,地厚载物。
然后从对乾坤两卦物象(即天和地)的解释属性中进一步引申出人生哲理,即人生要像天那样高大刚毅而自强不息,要像地那样厚重广阔而厚德载物。
“厚德”强调育人之本,德育为先,以德立学,以德立身,以德立行。
学以人为本,人以德为尚;知识之道,重在人文,为人之道,重在人品。
精神为人之根本,德行乃人之灵明。
寓意学校重视思想道德的培养,注重引导师生完善人格,修己立人,追求崇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攻术”语出韩愈《师说》:“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其中“术业有专攻”改变为专攻术业而成。
“攻术”要求志学、专学、厚学,尚能、强技、精业。
学校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解读

学校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解释
一、校训:
“自强不息”:要求学生具有奋发图强,勇往直前,争创优秀的品格。
“厚德载物”:要求学生具有团结协作,严以律己,无私奉献的品质。
二、校风:团结奋进求实创新
团结:是力量的源泉,也是事业成功发展的前提。
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在学校这一团体中,只有团结起来,将这种力量凝聚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共同完成和实现教学任务和培养目标。
奋进:振奋向前;奋勇前进。
求实:就是讲求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准确定位,科学决策,认认真真搞工作,踏踏实实做学问。
创新:义出《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创新,就是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开阔视野,奋发进取,努力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摆脱旧有的条条框框的束缚,用全新的思路来创造全新的业绩。
三、教风:敬业爱生进取奉献
敬业:专心致力于工作,敬业是一个道德的范畴,是一
个人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负责的态度。
爱生:爱护学生、关爱学生,对待学生就像爱护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进取:出自《论语》:努力上进;立志有所作为。
奉献:是对自己事业的一种爱和全身心的付出。
四、学风:文明勤奋博学慎思
文明:文明是使人类脱离野蛮状态的所有社会行为和自然行为构成的集合。
勤奋:认认真真,努力干好一件事情,不怕吃苦,踏实工作。
博学慎思:选自《中庸》,讲的是治学求进的道理。
意思是:要广泛地多方面学习,详细地问,慎重地思考。
学校“一训三风”解读

学校“一训三风”解读一、“一训三风”内容校训:做人求真做事求实校风:文明进取勤奋创新教风:严谨协作诲人不倦学风:善思探究学而不厌二、具体解读1.我们把校训表述为“做人求真,做事求实”。
源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就是要求从学校领导到普通老师都要牢固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为底线,精心谋事、潜心干事、专心做事,以此体现工作效果和人生价值。
随着课改的深入,结合校训,我们课改也强调“真”和“实”。
具体表述为:课改实施过程中“领导真抓、教师真教、学生真做”;实际的课改效果反映出“领导抓得实、教师教得实、学生学得实”。
“做人求真,做事求实”这八个字集中体现了龙兴教育人“特别讲团结、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教师队伍核心精神。
2.我们把教风表述为“严谨、协作、诲人不倦”。
教师专业能力是硬功、实功、苦功,必须经过历练才能实现。
教学工作只有精益求精,才能见实效。
全体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自觉地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精学本职业务,勤学修身知识,博学各种技能,培养学习兴趣,创新学习方式,是自身的学识紧跟时代步伐,顺应教育形式发展的需要。
3.我们把学风表述为“善思、探究、学而不厌”。
要求全体教师对知识不断探寻、追求,对生活不断审视和发现,不断提升自身素养。
尤其是课改背景下,要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进一步开阔视野,学习先进经验,打破封闭思维,不断吸收、接纳外界信息,博采众长,在变化的形势中争取主动,抢占先机。
“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要淡薄心境、远离浮躁,把读书作为专业发展的需求,努力成为一名博学睿智的合格教师。
校风、教风、学风、校训解读【精选文档】

范县陈庄乡中学“三风一训”解读一、校训:明德笃学求实创新明德:(1)体现学校长期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思想,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色和亮点;,(2)“明德”来源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古语说“明德方能行更远”,以“明德”既有实义,又有广义,既体现学校办学内涵,又体现学校在办学过程中一贯坚持的精神主线。
笃学:(1)体现学校发展中关注教师、关注学生、关注学风的态度;(2)反映全校师生对博取知识、潜心学问的专注。
求实:(1)体现陈庄乡中学师生推崇实干奉献的做人品格;(2)体现我校师生注重实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1)体现学校长期办学过程中开拓进取的精神;(2)体现学校“创新活校”的建设思路,落脚到学校科研创新、机制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过程中。
二、校风:和谐团结文明守纪“和谐团结”是学校发展的主体氛围,其核心理念是“和”,“和”是协调,是合作,是沟通,是融洽,依托我校“荷文化”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加强荷文化主题宣传,倡导学生做君子、讲正气、树新风的良好风尚。
“和谐”是学校氛围的终极追求,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团结”就是力量。
教师间团结一致,共同致力于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提升,学生间团结互助,即是积极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环境氛围,又是让学生学会人与人相处的育人要求。
“和谐”是学校工作的终极追求,教师和谐发展,学生和谐成长,师生和谐共进,学校成为人全面发展、社会和谐进步的源发地,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文明守纪”文明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做文明人,行文明事,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是学校育人的重要工作。
社会主义法制国家需要新一代的法制公民。
这需要从孩子抓起,从传统美德与现代法规,从做人道理与学校规章制度,从思想意识与习惯养成相结合,学校要立足于培养学生会做人、会做事,知法、懂法、守法的现代文明人这样工作重点上来。
三、教风:敬业严谨博学善导敬业——爱岗敬业,是良好教风的内在灵魂,是教师基本的职业要求和道德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风校训解读
校风
“厚德”即重视道德修养。
语出《易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大地因宽厚,得以承载万物;有学问的人应以大地为楷模,培养容人容物的雅量,以宽厚而高尚的德行承担重大责任。
崇尚个人修身、注重品行操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人们终其一生都要不断地厚德修身。
因为一切的成功首先在于做人的成功。
校风把“厚德”放在首位,符合我校“以德立校”的办学理念。
高中教育是人才培养的中坚阶段,“厚德”志在继承、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广大师生员工养成正己修身、慎独范行、励志尚节、敬业奉献的优秀品德。
“博学”即广采博览、广泛学习各种知识。
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笃行之。
” 《论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者在其中矣。
” :博:意味着博大和宽容。
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者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的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作为教师,应学识渊博、造诣精深,且永远保持充沛旺盛的进取心,善于学习,广泛学习。
作为学生更要有学习的强烈欲望,永远广博地猎取一切需要或能够学习到的知识,不断完善自己,发展自己。
只有博学,才能使人格物致知、科学严谨,在实践中按规律办事,具有更强的创新能力;只有博学,才能适应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现代社会;只有博学,才能成为和谐社会的推动者和构建者。
“砺志”即磨砺意志的意思。
砺志可以激活一个人的生命能量,可以唤醒一个人的内在创造力,惟有从内心深处展开的力量,用心灵体验总结出的精华,才是一个人真正获得尊严和自信的途径。
它体现了我们对素质教育的理性认识和本质思考。
通过砺志,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本学科领域内领先人才。
通过砺志,确定学
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的内在价值,使教育活动通过“砺志”化为学生对“生活、生存、生命”的意识升华和心灵建构。
“求真”即追求真理,追求真知。
语出陶行知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强调诚信,做事先做人,实事求是,尊重客观实际,不断探索事物内在的规律性,追求真理与真知。
“求真”二字就是要求广大教师真情、真心治学,要求全体学生真诚、真心求学。
大教育家孔子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才是真正的明智。
所以,求真是治学最基本的目标,也是每位求学者所追求的崇高理想。
求真,是德之境界、学之追求、行之目标,是师生人格的不断完善和升华,体现师生员工的人格魅力,提升了校风的文化内涵。
校训
“勤奋”是一种人生态度。
《尚书》云:“惟日孜孜,无敢逸豫。
” 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
对于学生来说,勤奋就是树立崇高的理想,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在时间的河流中挥楫而上,刻苦踏实地追求真知。
勤奋,就是要珍惜时间,勤奋学习,勤奋思考,勤奋探究,勤奋实践。
如陈毅所言:“应知学问难,在于点滴勤。
”人决不是所谓生而知之、不学而能的。
成功的道路,由勤奋铺就,理想的实现,由勤奋完成。
“严谨”即严密谨慎,是治学的基本态度,是一种对知识的钻研,一种对学问的执着,它是在自觉意识形态下逐渐形成的一种习惯。
学校领导、教职员工在工作中树立严谨治学,精业勤业的态度,要严格谨慎、各司其职,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学生在求学路上要有诚实、科学的求学态度,培养自己严谨的学习作风和生活作风,提高自己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严谨就是要求武安一中的师生都必须以严谨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严谨做人,严谨从教,严谨治学,从而扎实细致地落实教与学的各个环节,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求学增知的质量的目的。
“求实”即实事求是。
求真是态度,务实是行动。
“求实”是学校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倡导一切立足现实,一切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勤奋工作,刻苦学习,追求真知,追求真理,一步一个脚印向着理想彼岸扎实前行。
“求实”要求全体师生一生有诚信,处处讲诚实,事事奉诚笃;坚持一切的求实,就是要遵循客观规律,崇尚科学,脚踏实地,做真人干实事。
学校领导和教职员工要拿出“求实”的真本领,全体学生要拿出“求实”真成绩,让武安一中树立“一流”的实际真名声。
“创新”即创造、革新,推陈出新之意。
1942年10月20日毛泽东为延安平剧院题词:“推陈出新”。
创新,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
高中教育在传承历史文明积淀的深厚基础上通过开新风、立新意、建新树、辟新路、塑新我、育新人,引领新潮流、新生活、新气象、新方向、新发展;熏染师生自觉创新思维、创新实践,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器唯求旧学唯求新” 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具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保持开放、合作的态度,积极吸收新的教育理念,引进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方法。
我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真正做到稳中求新,稳中求变,发展中求突破,发展中求跨越。
让创新成为一道不可或缺的校园文化,努力为国家,培养出时下所需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