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风校训解读

合集下载

“校风、教风、学风,校训”及其内涵

“校风、教风、学风,校训”及其内涵

龙泉街道大庙小学“校风、教风、学风,校训”及其内涵校风:文明进取尊师爱生严谨勤奋求实创新教风:尽职尽责爱岗敬业因材施教教书育人学风:严谨治学精益求精勤学乐学守纪爱国校训:诚信做人认真做事厚德博学砺志笃行校风:文明进取,尊师爱生,严谨勤奋,求实创新。

校风是学校风气的总称,包括师生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养成的风气,以及在学校发展历程中所积淀的优良文化氛围。

文明进取:严守规则、文明有礼、诚信谦虚、爱护环境;刻苦严谨、更新观念、探索规律、开拓创新尊师爱生:是指每位学生都要尊重每一位老师,遵从老师的教诲,尊重老师的劳动,认真参加老师组织的各项活动,以优异的成绩、健全的人格回报老师的教育之恩。

爱生,是指教师要全面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根本,增强育人意识,提高教学水平,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等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人。

严谨勤奋:指“严”字当头,对全校师生都提出严格要求,因为学校是做学问的地方。

领导要从严治校、教师要从严治教、学生要从严治学,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学问。

在工作和学习中要讲究实际,讲究实效、实事求是,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做人。

勤奋,勤能补拙,精于事业,勤能生智。

胡锦涛总书记在少先队建队五十周年的少代会上对全国少年儿童提出了“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发展目标,充分体现着科学发展的观念,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

从小做到勤学苦,到老才能有收获。

教育学生懂得;任何一个人有任何一点成就,都是从勤学、勤思、勤问中得来的。

学校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靠着全体成员的勤奋就足以把小事做大,大事做强,强事做优。

“业精于勤”,勤奋是学校、学生和教师成功的必备条件。

求实创新:全体教师和学生,都要认认真真地做人,踏踏实实地做事,工作和学习不断进取,追求更高的目标。

创新,创新是学校教师和学生不断取得进步的灵魂,全校师生要敢于向传统的观念和方法挑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方法,具备同中求异,旧中求新的精神。

“校风、教风、学风,校训”及其内涵

“校风、教风、学风,校训”及其内涵

龙泉街道大庙小学“校风、教风、学风,校训”及其内涵校风:文明进取尊师爱生严谨勤奋求实创新教风:尽职尽责爱岗敬业因材施教教书育人学风:严谨治学精益求精勤学乐学守纪爱国校训:诚信做人认真做事厚德博学砺志笃行校风:文明进取,尊师爱生,严谨勤奋,求实创新。

校风是学校风气的总称,包括师生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养成的风气,以及在学校发展历程中所积淀的优良文化氛围。

文明进取:严守规则、文明有礼、诚信谦虚、爱护环境;刻苦严谨、更新观念、探索规律、开拓创新尊师爱生:是指每位学生都要尊重每一位老师,遵从老师的教诲,尊重老师的劳动,认真参加老师组织的各项活动,以优异的成绩、健全的人格回报老师的教育之恩。

爱生,是指教师要全面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根本,增强育人意识,提高教学水平,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等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人。

严谨勤奋:指“严”字当头,对全校师生都提出严格要求,因为学校是做学问的地方。

领导要从严治校、教师要从严治教、学生要从严治学,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学问。

在工作和学习中要讲究实际,讲究实效、实事求是,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做人。

勤奋,勤能补拙,精于事业,勤能生智。

胡锦涛总书记在少先队建队五十周年的少代会上对全国少年儿童提出了“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发展目标,充分体现着科学发展的观念,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

从小做到勤学苦,到老才能有收获。

教育学生懂得;任何一个人有任何一点成就,都是从勤学、勤思、勤问中得来的。

学校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靠着全体成员的勤奋就足以把小事做大,大事做强,强事做优。

“业精于勤”,勤奋是学校、学生和教师成功的必备条件。

求实创新:全体教师和学生,都要认认真真地做人,踏踏实实地做事,工作和学习不断进取,追求更高的目标。

创新,创新是学校教师和学生不断取得进步的灵魂,全校师生要敢于向传统的观念和方法挑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方法,具备同中求异,旧中求新的精神。

校风教风学风校训及其内涵

校风教风学风校训及其内涵

校风教风学风校训及其内涵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龙泉街道大庙小学“校风、教风、学风,校训”及其内涵校风:文明进取尊师爱生严谨勤奋求实创新教风:尽职尽责爱岗敬业因材施教教书育人学风:严谨治学精益求精勤学乐学守纪爱国校训:诚信做人认真做事厚德博学砺志笃行校风:文明进取,尊师爱生,严谨勤奋,求实创新。

校风是学校风气的总称,包括师生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养成的风气,以及在学校发展历程中所积淀的优良文化氛围。

文明进取:严守规则、文明有礼、诚信谦虚、爱护环境;刻苦严谨、更新观念、探索规律、开拓创新尊师爱生:是指每位学生都要尊重每一位老师,遵从老师的教诲,尊重老师的劳动,认真参加老师组织的各项活动,以优异的成绩、健全的人格回报老师的教育之恩。

爱生,是指教师要全面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根本,增强育人意识,提高教学水平,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等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人。

严谨勤奋:指“严”字当头,对全校师生都提出严格要求,因为学校是做学问的地方。

领导要从严治校、教师要从严治教、学生要从严治学,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学问。

在工作和学习中要讲究实际,讲究实效、实事求是,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做人。

勤奋,勤能补拙,精于事业,勤能生智。

胡锦涛总书记在少先队建队五十周年的少代会上对全国少年儿童提出了“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发展目标,充分体现着科学发展的观念,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

从小做到勤学苦,到老才能有收获。

教育学生懂得;任何一个人有任何一点成就,都是从勤学、勤思、勤问中得来的。

学校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靠着全体成员的勤奋就足以把小事做大,大事做强,强事做优。

“业精于勤”,勤奋是学校、学生和教师成功的必备条件。

求实创新:全体教师和学生,都要认认真真地做人,踏踏实实地做事,工作和学习不断进取,追求更高的目标。

创新,创新是学校教师和学生不断取得进步的灵魂,全校师生要敢于向传统的观念和方法挑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方法,具备同中求异,旧中求新的精神。

校风、教风、学风、校训解读

校风、教风、学风、校训解读

xxxx中学“三风一训”解读一、校训:xx笃学求实创新xx:(1)体现学校长期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思想,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色和亮点;,(2)“明德”来源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古语说“明德方能行更远”,以“明德”既有实义,又有广义,既体现学校办学内涵,又体现学校在办学过程中一贯坚持的精神主线。

笃学:(1)体现学校发展中关注教师、关注学生、关注学风的态度;(2)反映全校师生对博取知识、潜心学问的专注。

求实:(1)体现陈庄乡中学师生推崇实干奉献的做人品格;(2)体现我校师生注重实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1)体现学校长期办学过程中开拓进取的精神;(2)体现学校“创新活校”的建设思路,落脚到学校科研创新、机制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过程中。

二、校风:和谐团结xx守纪“和谐团结”是学校发展的主体氛围,其核心理念是“和”,“和”是协调,是合作,是沟通,是融洽,依托我校“荷文化”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加强荷文化主题宣传,倡导学生做君子、讲正气、树新风的良好风尚。

“和谐”是学校氛围的终极追求,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团结”就是力量。

教师间团结一致,共同致力于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提升,学生间团结互助,即是积极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环境氛围,又是让学生学会人与人相处的育人要求。

“和谐”是学校工作的终极追求,教师和谐发展,学生和谐成长,师生和谐共进,学校成为人全面发展、社会和谐进步的源发地,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文明守纪”文明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做文明人,行文明事,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是学校育人的重要工作。

社会主义法制国家需要新一代的法制公民。

这需要从孩子抓起,从传统美德与现代法规,从做人道理与学校规章制度,从思想意识与习惯养成相结合,学校要立足于培养学生会做人、会做事,知法、懂法、守法的现代文明人这样工作重点上来。

三、教风:敬业严谨博学善导敬业——爱岗敬业,是良好教风的内在灵魂,是教师基本的职业要求和道德规范。

学校精神校训等解读

学校精神校训等解读

“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和学校精神”解读校训——励志、厚德、攻术、笃行:“励志、厚德、攻术、笃行”八字校训,汲取先贤雅言,内涵丰富,立意高远,是学校办学理念、育人方向、人文追求的高度概况,是学校精神和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是学校群体自我教育和共同奋斗的旗帜,更是全校师生员工的理想追求与精神支柱。

“励志”语出班固《白虎通·谏诤》:“励志忘生,为君不避丧生”。

是指奋发志气,集中心思致力于某种事业,或把精力集中在某方面。

“励志”强调要有理想、有追求、有志气,要奋斗、要磨砺、要拼搏,励志又远志,可成大器,行大义,举大事,创大业。

“厚德”语出《易经》中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愤发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地最大,它包容万物。

对天地的理解是:天在上,地在下;天为阳,地为阴;天为金,地为土;天性刚,地性柔。

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焉,四时行焉。

没有天地便没有一切。

天地就是宇宙,宇宙就是天地。

这就是古代中国人对宇宙的朴素唯物主义看法,也是中国人的宇宙观。

所以八卦中乾卦为首,坤卦次之;乾在上,坤在下;乾在北,坤在南;天高行健,地厚载物。

然后从对乾坤两卦物象(即天和地)的解释属性中进一步引申出人生哲理,即人生要像天那样高大刚毅而自强不息,要像地那样厚重广阔而厚德载物。

“厚德”强调育人之本,德育为先,以德立学,以德立身,以德立行。

学以人为本,人以德为尚;知识之道,重在人文,为人之道,重在人品。

精神为人之根本,德行乃人之灵明。

寓意学校重视思想道德的培养,注重引导师生完善人格,修己立人,追求崇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攻术”语出韩愈《师说》:“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其中“术业有专攻”改变为专攻术业而成。

“攻术”要求志学、专学、厚学,尚能、强技、精业。

学校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解读

学校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解读

学校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解释
一、校训:
“自强不息”:要求学生具有奋发图强,勇往直前,争创优秀的品格。

“厚德载物”:要求学生具有团结协作,严以律己,无私奉献的品质。

二、校风:团结奋进求实创新
团结:是力量的源泉,也是事业成功发展的前提。

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在学校这一团体中,只有团结起来,将这种力量凝聚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共同完成和实现教学任务和培养目标。

奋进:振奋向前;奋勇前进。

求实:就是讲求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准确定位,科学决策,认认真真搞工作,踏踏实实做学问。

创新:义出《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创新,就是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开阔视野,奋发进取,努力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摆脱旧有的条条框框的束缚,用全新的思路来创造全新的业绩。

三、教风:敬业爱生进取奉献
敬业:专心致力于工作,敬业是一个道德的范畴,是一
个人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负责的态度。

爱生:爱护学生、关爱学生,对待学生就像爱护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进取:出自《论语》:努力上进;立志有所作为。

奉献:是对自己事业的一种爱和全身心的付出。

四、学风:文明勤奋博学慎思
文明:文明是使人类脱离野蛮状态的所有社会行为和自然行为构成的集合。

勤奋:认认真真,努力干好一件事情,不怕吃苦,踏实工作。

博学慎思:选自《中庸》,讲的是治学求进的道理。

意思是:要广泛地多方面学习,详细地问,慎重地思考。

学校“一训三风”解读

学校“一训三风”解读

学校“一训三风”解读一、“一训三风”内容校训:做人求真做事求实校风:文明进取勤奋创新教风:严谨协作诲人不倦学风:善思探究学而不厌二、具体解读1.我们把校训表述为“做人求真,做事求实”。

源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就是要求从学校领导到普通老师都要牢固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为底线,精心谋事、潜心干事、专心做事,以此体现工作效果和人生价值。

随着课改的深入,结合校训,我们课改也强调“真”和“实”。

具体表述为:课改实施过程中“领导真抓、教师真教、学生真做”;实际的课改效果反映出“领导抓得实、教师教得实、学生学得实”。

“做人求真,做事求实”这八个字集中体现了龙兴教育人“特别讲团结、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教师队伍核心精神。

2.我们把教风表述为“严谨、协作、诲人不倦”。

教师专业能力是硬功、实功、苦功,必须经过历练才能实现。

教学工作只有精益求精,才能见实效。

全体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自觉地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精学本职业务,勤学修身知识,博学各种技能,培养学习兴趣,创新学习方式,是自身的学识紧跟时代步伐,顺应教育形式发展的需要。

3.我们把学风表述为“善思、探究、学而不厌”。

要求全体教师对知识不断探寻、追求,对生活不断审视和发现,不断提升自身素养。

尤其是课改背景下,要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进一步开阔视野,学习先进经验,打破封闭思维,不断吸收、接纳外界信息,博采众长,在变化的形势中争取主动,抢占先机。

“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要淡薄心境、远离浮躁,把读书作为专业发展的需求,努力成为一名博学睿智的合格教师。

校风、教风、学风、校训解读【精选文档】

校风、教风、学风、校训解读【精选文档】

范县陈庄乡中学“三风一训”解读一、校训:明德笃学求实创新明德:(1)体现学校长期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思想,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色和亮点;,(2)“明德”来源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古语说“明德方能行更远”,以“明德”既有实义,又有广义,既体现学校办学内涵,又体现学校在办学过程中一贯坚持的精神主线。

笃学:(1)体现学校发展中关注教师、关注学生、关注学风的态度;(2)反映全校师生对博取知识、潜心学问的专注。

求实:(1)体现陈庄乡中学师生推崇实干奉献的做人品格;(2)体现我校师生注重实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1)体现学校长期办学过程中开拓进取的精神;(2)体现学校“创新活校”的建设思路,落脚到学校科研创新、机制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过程中。

二、校风:和谐团结文明守纪“和谐团结”是学校发展的主体氛围,其核心理念是“和”,“和”是协调,是合作,是沟通,是融洽,依托我校“荷文化”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加强荷文化主题宣传,倡导学生做君子、讲正气、树新风的良好风尚。

“和谐”是学校氛围的终极追求,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团结”就是力量。

教师间团结一致,共同致力于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提升,学生间团结互助,即是积极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环境氛围,又是让学生学会人与人相处的育人要求。

“和谐”是学校工作的终极追求,教师和谐发展,学生和谐成长,师生和谐共进,学校成为人全面发展、社会和谐进步的源发地,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文明守纪”文明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做文明人,行文明事,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是学校育人的重要工作。

社会主义法制国家需要新一代的法制公民。

这需要从孩子抓起,从传统美德与现代法规,从做人道理与学校规章制度,从思想意识与习惯养成相结合,学校要立足于培养学生会做人、会做事,知法、懂法、守法的现代文明人这样工作重点上来。

三、教风:敬业严谨博学善导敬业——爱岗敬业,是良好教风的内在灵魂,是教师基本的职业要求和道德规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亭区实验小学”三风一训”校风:求知求真求实求新教风:博学创新立德树人学风:乐学合作善思进取校训:明德尚行开物成务
办学宗旨:为一生奠基
山亭区实验小学“三风一训”解读
校风:求知求真求实求新
“求知”,是人生的发动机,又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过程方式。

在我国中华传统文化中,“求知”是出于对我们自身修养提升的一种需求,是我们自己想要获得更好生存条件的一种追求,“求知”的作用,它带给我们的,在我们人生道路上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

“求真”,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真是一语道破了教学的根本和学习的真谛。

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我们要学做真人,要宏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可见唯真才真,唯真才美,我们应该把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做个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人。

“求实”,“求”,是求科学,求实情,达实功,务实效。

在”求”中前进,只有力求改进,精益求精,方能探索奋进锐意进取,开拓新局面。

“实”,踏踏实实之意,兢兢业业,励志进取,是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

《墨子经》有曰:“实,荣也。

”立足实际,才能斟酌现在,才可以奠基未来的繁荣富强。

“求新”,“新”才是蓬勃生命的兴旺发达,无论我们个人还是我们的集体,只有坚持“求实创新”的精神才能永远风头强劲,更上一层楼!
教风:博学创新立德树人
“博学”,出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
之,笃行之。

”意为在科学知识的学习上博取众知,广泛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

乃求精、求深的基础。

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欲望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

“博”不仅意味着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的胸襟,而且意味着对知识的不尽求索和百家争鸣。

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

“创新”,是熔责任、勇气、方法、态度、精神于一炉的实践,给人一股推动其不断向上的动力,使人们能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力,由此推动人们自强不息,努力奋斗。

这个动力的形成,正是基于勤奋学习和知识累积。

人们越是学习,未知的世界越大,人们也就越感到自身知识的缺乏;而越不断学习积累,越能不断有所创造。

创新,需要诚实和谦逊的态度。

“立德”,《礼记》有:“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说,只有先修身立德,坚持德才兼备,才能实现自我的价值理想。

“树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立德”,“立德”和“树人”水乳交融,密不可分,小学教育的所有工作,都必须渗透和包含德育。

我们要将立德树人融入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之中,加强校园文化和良好人际环境建设,赋予学校每一块砖、每一片瓦、每一张画、每一次交往、每一次对话教育的意义,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都说话,每一个活动都育人。

学风:乐学合作善思进取
“乐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越来越被人所推崇,让学生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乐学”,即学生乐于学习,
它的内涵非常丰富。

表现为学生对学习具有一种积极主动的进取态度,是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的真正体现。

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氛围中学习是“乐学”教学的起点,而“乐学”的最高境界则是学生的学习行为已达到“以苦为乐”的境地。

“合作”,“独木不成林”,合作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合作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笔财富,合作有助于个人健康成长。

善于合作,有助于事业的成功;善于合作,是时代的要求。

“善思”,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善思”就是要善于思考,即在勤学的基础上,要把“学”和“思”结合起来。

“善思”要敢于发问,不要怕人家笑你不懂的东西多,所谓学问就是多学多问。

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真知。

“进取”,进取精神,是一个人在骨子里要出人头地的那股子劲,它的外在表现形式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一个人的理想和抱负。

当一个人有了他心中想要的事情时,他会涌起要得到那种事情的冲动。

这种要行动的冲动,会驱使孩子行动起来。

当行动没有得到他想要的结果时,他会继续行动下去。

我们就是要培养孩子身上的那种不服输的劲头。

校训:明德尚行开物成务
“明德尚行”,“明德”语出《大学第一章》“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乎至善”。

此句古训良言,意在告诫当代学生要读书修身,知荣知耻,笃学至善,创建优良学风。

“尚行”,就是强调实践,要身体力行,运用知识服务社会发展、服务人类进步。

“开物成务”,如同《周易》开篇中所言:“圣人之忧天下来世,
其至矣:先天下而开其物,后天下而成其务。

”只有通晓万物之理,才得以办好各种事情。

办学宗旨:为一生奠基
我校经过孜孜不倦的探索,结合教育实践和办学经验,在传承学校办学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从人本、校本和发展三个角度出发,经过精心概括和提炼,升华成富有时代内涵的办学理念——“为一生奠基”。

这一办学理念有四个方面的内涵:一是为学生健康的人格奠定基础;二是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三是为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奠定基础;四是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