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下静脉置管技术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输液术

优点: 置行入 径导 表管 浅及 ,固 暴定 露较 充困 分难
缺点:
患位者 置活 较动 恒受 定限 ,易于穿刺 长并期 发留 症置 出时 现更 少易感染
穿刺部位:下颌角与锁骨上缘中点连线的上 1/3处颈外静脉外缘
护理要点
⑴选择正确的穿刺部位及体位
⑵防感染:• 严格遵守无菌原则
• 每天更换穿刺点敷料并常规消毒
⑶防意外: ⑷• 确防保凝穿血刺:针在颈外静脉内方可送入导管、
接备用液体
⑸•• 妥导•输•••导穿 暂 如善 管液管刺 停 有固 送弯不针 输 凝定 入曲畅和 液 血以 不受导 时 应的防畅压管应抽原脱时或内用出因出应滑需肝,改:出先素切变血注稀忌方管入释将向外肝血液或素凝封回稀块管退释推少液 入许血,管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输液术
(transfusion after subclavian vein intubation)
穿刺部位:
(1)经锁骨上穿刺:胸锁乳突肌的外侧缘与锁 骨所形成的夹角平分线上距顶点0.5~1cm 处,向胸锁关节方向与皮肤成300角穿刺;
穿刺部位: (2)经锁骨下穿刺:胸骨上凹及肩峰连线,锁
穿刺推液,置导丝退穿刺针
暂停输液用肝素封管
护理要点
⑴静脉置管的护理 置管后
• 妥善固定以防脱出 滴速 观察 轻揉大袋 隔日换药 肝素封管
(2)病情观察及监测
并发症
⑴气胸:壁层胸膜损伤——突然刺痛或撕裂样痛
⑵神经损伤:主要为臂丛神经损伤 ⑶动脉损伤:表锁现骨为 下肢 动体 脉麻 损木 伤或电刺感
⑷空气栓塞: 突发胸痛、呼吸困难 ⑸导管尖端位缩置短不管当口:开放时间 误入其它静脉:置管不易 置管过深:进入导心管房穿—破—静心脉律引失起常血胸、胸水等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

穿刺过程中的可能遇到的问题
▪ 一、穿刺不到血管 ▪ 第一个问题就是穿刺半天却没有穿到血管。
先不说是动脉还是静脉,能穿到血管,才能 谈接下来的穿刺到静脉。那么穿不到血管会 是什么原因呢?
▪ 1、 穿刺位置不合适
▪ 常见于新手股静脉穿刺,因为经 验不足,顾虑穿刺到动脉,穿刺 位置较低。如下图所示,如果穿 刺位置低,因为股动脉与股静脉 呈上下关系,往往很难穿刺到血 管,或者穿刺到血管,也是小的 血管,扩管及置管都很困难。
(3)针尖进入血管内血栓中。(注 :可见于既往有置管史患者、肿瘤 晚期患者血行转移伴血栓形成、长 期卧床患者股静脉穿刺术中)
(4)针尖穿刺过血管前 后壁。见于未保持负压进 针、进针过快、血管细小 、血容量不足。
(5)此外:穿刺角度、 穿刺深度、针尖斜面朝向 、穿刺方向、肥胖等因素 ,也可能导致无法穿刺到 血管,需要注意。
▪ 2、注射器内生理盐水多而血液少时,静脉血的颜色也可很 红;
▪ 3、患者吸入高浓度氧气或者贫血严重时,静脉血的颜色也 可很红;
▪ 4、如果患者氧合差或者血色素很低时,其动脉血也可暗红 ;
▪ 5、如果患者中心静脉狭窄合并同侧肢体内瘘,在该侧穿刺 时,静脉中血液也可很红。
▪ 比如:关于测压法,以下可能干扰我们:
▪ 右侧锁骨下静脉比左侧粗,变异小。 ▪ 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汇合处,其后
方约5mm便是肺尖,因胸膜顶和肺尖 较第一肋软骨高出3cm~4cm,如进针 角度过大或潜行过深,均易刺破胸膜 和肺组织
特点
▪ 与经颈内静脉置管相比,成功率较低 ▪ 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特别是气胸 ▪ 特别适用于颈动脉手术 ▪ 由于置管后位置易固定、病人耐受性好,也
▪ 此外,即使是标准的腹股沟穿刺 点进针,也会经常碰到需要在股 动脉的下方进针才能穿到股静脉 的情况。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技术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技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技术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操作,广泛应用于重症监护、麻醉和外科手术等领域。
该技术不仅用于血液透析、中心静脉输液和药物治疗,还可用于监测中心静脉压。
由于其相对复杂的解剖位置和潜在并发症,了解该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技巧至关重要。
一、锁骨下静脉的解剖学特征1.1 解剖位置锁骨下静脉位于锁骨下方,紧邻第一肋骨和锁骨,通常与锁骨下动脉并行。
它的起始点是从腋静脉处延伸而来,流入胸腔的上腔静脉。
该静脉的直径约为1-2厘米,且在不同个体间存在一定的变异。
这一位置的解剖特征使得穿刺时必须谨慎,以避免损伤周围的血管和神经。
1.2 解剖变异在进行穿刺之前,了解个体解剖变异是非常重要的。
一些患者可能存在左侧锁骨下静脉的异常,例如右侧锁骨下静脉和左侧锁骨下静脉的大小差异,或是血管的弯曲程度。
使用超声引导技术可以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和安全性,帮助医生识别静脉位置及周围结构。
二、穿刺置管技术2.1 准备工作在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前,医生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首先,选择合适的穿刺设备,包括穿刺针、导管和相关消毒器械。
其次,患者应平躺在床上,头部稍微抬高,以增强静脉的显现。
此外,术区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以降低感染风险。
2.2 穿刺操作穿刺的具体操作步骤包括:在锁骨下静脉的适当位置,用无菌的手术刀轻轻划开皮肤,随后将穿刺针以30-45度的角度刺入。
此时,医师需注意感觉到“穿刺感”,即针头进入静脉腔的感觉。
确认静脉穿刺成功后,及时插入导管并固定。
2.3 并发症及其预防锁骨下静脉穿刺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包括气胸、血肿、感染和导管位置不当等。
为了预防这些并发症,医生需严格遵循操作规范,选择合适的穿刺点并运用超声引导技术。
此外,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穿刺部位,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三、临床应用与前景3.1 临床应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技术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重症监护室,常用于中心静脉输液和监测中心静脉压,能够有效提高液体管理和药物输注的精确性。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

形成) 的右 侧 , 条 头 臂 静 脉 汇 合 成 上 腔静 脉 。 两 2 2 毗邻 : 骨 下静 脉 的 前 上 方 有 锁 骨 和 锁 骨 下 肌 ; 方 . 锁 下 是 第 一 肋 及 胸 膜 ; 内方 为 胸 膜 顶 ; 后 方 距 胸 膜 仅 5mm。 后 下
但 是 , 果 对 锁 骨 下 静 脉 局 部 解 剖 关 系缺 乏 了解 , 能会 出 如 可
山 西 医科 大 学( 3 0 1 雒树 东 000)
锁 骨 下 静 脉 穿 刺 置 管 技术 方 法 简单 , 时 易 行 , l 省 被 临床 各 科 广 泛 采 用 。由 于 锁 骨 下 静 脉 具 有 血 管 口径 大 、 置 表 位 浅 、 定 、 态变异 小等 优点 , 深 静 脉穿 刺之 首选 静脉 。 恒 形 为
养 液 都 含 有 高 渗葡 萄 糖 和 水 解 蛋 白 , 透 压 差 不 多 是 正 常 渗
血 浆 渗透 压 的 5 6 , 静 脉 末 梢 进 行静 脉穿 刺形 成 输 入 ~ 倍 从 液体 的通 道 , 常会 导 致 被 穿 刺 血 管 的 静 脉 炎 或 静 脉 栓 塞 。 常
而采 用 锁 骨 下 静 脉 穿 刺 、 留置 导 管 , 人 锁 骨 下 静 脉 后 , 进 由 无 名 静 脉 而 上 腔 静 脉 , 人 心 脏 参 与 血 液 循环 , 入 途 径 缩 进 输
2 3 属 支 :锁 骨 下 静 脉 的属 支 有 颈 外 静 脉 、 胛 背 静 脉 , . 肩
压: 测量 中心 静 脉 压 , 了解 心 脏 前 负 荷 , 映血 容量 、 脉 以 反 静 张 力 与 右 心 功 能 。施 行 较 大 手 术 或 进 行 危 重 患 者抢 救 时 采 用 锁 骨 下静 脉穿 刺 , 可 测 量 、 控 中心 静 脉 压 , 可 籍 此 既 监 又 作 为 一 条 静脉 通 道 , 进行 输血 、 液 、 药 , 临 床提 高 治疗 输 给 为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锁骨下径路)流程一、操作准备:1.人员准备: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帽子2.物品准备:弯盘(内有碘酒及酒精棉球)、镊子、无菌纱布、无菌手套、0.9%NS10ml和2%的利多卡因各1支、肝素盐水一袋、5ml、20ml注射器一个、洞巾、cvp穿刺包(探针、导丝、cvp管、扩皮器)、深静脉套管、三通一个、肝素帽二个、单腔或双腔中表静脉导管一套薄膜敷贴等。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金属穿刺针及相应型号的导丝和导管)。
二、评估患者:1.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出凝血情况、局部皮肤和血管情况。
2.与患者或其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三、操作要点:1.携带物品至患者床边,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意义、取得配合;认真做好查对。
保证严格的无菌操作环境。
2.摆好患者体位:上肢垂于体侧并略外展,头低足高15°,肩后垫小枕(背曲),使锁肋间隙张开,头转向对侧。
3.穿刺点定位:锁骨中、外1/3交界处,锁骨下1.0cm处定为穿刺点,并标记。
用肝素盐水冲满各种管道及穿刺针,中心静脉导管必须冲满肝素盐水后夹闭。
4.皮肤消毒:按胸部手术要求消毒皮肤(上至发际,下及全胸与上臂),先用碘酊消毒1遍,待碘酊干后,用75%酒精脱碘两遍。
5.铺无菌洞巾。
6.局麻定位:①0.5%利多卡因3~4ml由、逐层浸润麻醉。
②试穿,探明位置、方位和深度。
7.穿刺:右手持连结注射器的穿刺针,保持针尖向内偏向头端直指锁骨胸骨端的后上缘前进。
针尖斜面向下,针体与胸壁皮肤的夹角小于10°,紧靠胸锁内下缘徐徐推进,,在进针的过程中,边进边轻轻回抽,当有暗红色血液时停止前进,进针3~5cm。
此时再轻轻推进0.1~0.2cm,使导针的整个斜面在静脉腔内,并保持斜面向下,并反复测试其通畅情况。
8.送导丝:令患者吸气后屏息,取下注射器,以一只手固定导针并以手指轻抵针尾插孔,以免发生气栓或失血。
将导丝自导针尾部插孔缓缓送入,使管端达上腔静脉。
医院手术室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技术

医院手术室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技术1.适应证(1)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技术”相同。
(2)颈内静脉穿刺困难者。
2.禁忌证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技术"相同。
3.解剖特点(1)锁骨下静脉是腋静脉的延续,起于第1肋骨外侧缘,于前斜角肌的前方、跨过第1肋骨,成人长3~4cm,直径1~2cm。
(2)静脉在锁骨下内1/3及第1肋骨上行走,在前斜角肌内缘与胸锁关节后方,与颈内静脉汇合,分别形成左、右头臂静脉。
(3)锁骨下静脉的后侧有胸膜顶。
(4)锁骨下静脉正位时最高点在锁骨中点偏内,侧位时位于锁骨下动脉的前下方,其间有前斜角肌分隔,成人厚达1.0~1.5cm。
4.用物准备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技术"相同。
5.穿刺路径的选择(1)锁骨下径路:在锁骨中,内1/3交界处下方1cm 处进针。
针尖向内偏向头端,针杆与平面呈25°~30°,进针3~5cm。
(2)锁骨上径路:在胸锁乳突肌和锁骨头外侧缘,锁骨上约1.0cm进针,针尖与锁骨或矢状切面呈45°角,在冠状面针杆呈水平或略前偏15°,朝向胸锁关节,进针1.5~2.0cm。
6.操作步骤(1)体位:选择锁骨下径路,上肢垂于体侧并略外展,头位高15°,肩后垫小枕(背屈),使锁肋间隙张开,头转向对侧;选择锁骨上径路,肩部垫小枕即可。
(2)常规消毒铺巾及局部浸润麻醉。
(3)锁骨下法最常用。
右手持连接注射器之穿刺针,保持针与额面平行,左手示指放在胸骨上凹处定位,穿刺针指向内侧稍上方,紧贴在锁骨后,对准胸骨柄上切迹进针,一般进针3~5cm,即可抽到回血(4)抽到回血后,旋转针头,斜面朝向尾侧,固定外套管。
(5)拔除针芯,插入导引钢丝及导管等,以后操作步骤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技术”。
7.注意事项(1)因解剖位置的缘故,操作时易穿破胸膜,故应准确掌握进针位置及深度。
(2)因本方法并发症较多,出血和血肿不易压迫止血,建议尽量少选用此方法穿刺置管,而在其他静脉穿刺困难时选用。
锁骨下深静脉置管

锁骨下深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位于颈根部短静脉干,由于其和附近筋膜结合紧密,位置相对固定,管腔较大,可以作为静脉穿刺或者是长期导管输液的部位。
进行锁骨下静脉置管,首先,可以分担手臂血管输液的压力,以免造成长期手臂输液后发生静脉炎。
其次,锁骨下静脉离心脏位置相对比较近,血液流速快,因此可以直接输注化疗药物,减少对血管的刺激,也可以比较快的被血液稀释药物浓度。
再者,它可以降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目前常用的中心静脉穿刺置管部位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术等,今天我们先来了解锁骨下静脉穿刺。
1锁骨下静脉的解剖学结构:为腋静脉向上的延续,起于第1肋的外侧缘,至胸锁关节后方与颈内静脉汇合形成头臂静脉。
成人锁骨下静脉长约3~4cm,直径1~2cm。
锁骨下静脉的前面有锁骨和锁骨下肌;其后上方与锁骨下动脉相邻,但二者之间隔以前斜角肌;膈神经自其后方通过;下方与第1肋骨上面的浅沟接触。
与锁骨内1/3段几乎呈圆形平行跑行。
锁骨下静脉因为有结缔组织包绕,即使是血容量不足的患者,锁骨下静脉都很明显,而且锁骨下静脉的行径,位置均较为恒定,起于第一肋的外侧缘,在行径锁骨内侧份后面时,恰位于锁骨、第一肋骨及前斜角肌之间,并借此肌和锁骨下动脉隔开,至胸锁关节后面于颈内静脉汇合形成无名静脉。
2、外科手术部位:左、右的挑选锁骨下静脉左右两侧均可选用,而大多数专家倾向于右侧。
左右两侧的解剖区别——锁骨下静脉的曲率和胸膜顶高度就决定了“锁穿”还是右侧较好。
首先,静脉在锁骨段前进中的曲率左侧比右侧必须小,所以右侧外科手术时成功率较低。
其次,左侧壁层胸膜较右侧稍高,所以右侧锁穿出现气胸风险相对减少。
最后,左侧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的夹角处胸导管步入上腔静脉的入口,稍有不慎,穿出来“乳糜胸”就得不偿失了。
在进针过程中针尖实际上是离开锁骨下动脉与胸膜,而是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深部肌膜中行进,因此安全性可有保证。
3、锁骨下静脉外科手术导管南武线长度置管深度右侧13~15cm,左侧15~17cm。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技术

安装穿刺针头使针头坡面对准套管针刻
度,穿刺成功后要调整针头坡面,使之
朝向足侧。
穿经层次: 穿刺针穿经皮肤、浅筋膜、
胸大肌及锁骨下肌达锁骨下静脉,其厚
度为3~4cm。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操作者用穿刺针碰到锁 骨,这是一个很重要的 标志。(注:这样才能 减少气胸等并发症的发 生率) 然后把穿刺针和 注射器向后拉几毫米, 再向下按压穿刺针以进 入锁骨下(与水平面呈 15-30°角),针尖指向 胸骨上窝与喉结之间。 注意穿刺针头斜面朝向 足侧。 如果穿刺失败,缓慢退 针并持续保持负压,如 果穿刺针退出锁骨仍没 有血穿出来应该改变角 度并把方向偏向更多头 侧再穿。
锁骨下静脉置管器具
套管针,导丝,导管,平头针,扩皮针,肝素帽, 固定夹
备用物品
1.利多卡因(盐水) 2.碘伏 3.棉签 4.肝素液 56.注治射疗器巾 7.生理盐水 8.手套 9.无菌纱布
精品课件
操作方法
1.术前向病人适当解释,消除病人的紧张心理,争 取病人配合。必要时给予安定、非那根等药物预 处理。若病人咳嗽,应在术前给予强镇咳剂。
为何选择锁颈内骨静下脉静锁脉骨?下 股
静脉(%)
动脉穿刺伤 6.3—9.4 3.1—4.9 9.0—15.0
血肿 4.4
<0.1—2.2 1.2—2.1 3.8—
血胸
NA
0.4—0.6 NA
气胸
<0.1—0.2 1.5—3.1 NA
总计 19.4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6.3—11.8
6.2—10.7 12.8— ---
精品课件
锁骨下静脉置管技术
1.适应症 2.禁忌症 3.锁骨下静脉置管技术 4.并发症及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并症的预防与处理
(3)不可输入血液制品。输完液用生理盐水 冲洗导管,注意连接部位的严格消毒,最 好使用无连接部的一体化带有细菌过滤器 的输液管道。
合并症的预防与处理
5.紧张性晕厥 表现为皮肤湿冷,大汗淋漓,呈休克血
压或血压一过性消失,心脏骤停。 处理: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心
前区叩击,胸外心脏按压。 预防:提前给予安定,抗组胺药(异丙
穿刺进入锁骨下静脉后,如果导丝进不去,怎么 办?
确实有时导丝进不去,感觉有时候是导丝进入分 支静脉或进入颈内静脉(患者常有颈部灼热感) 而未进入上腔静脉。可以调整穿刺针尖的方向 (旋转针头)调整导引钢丝头端(弯曲端)的方 向再重新试一下。真正因为解剖变异导致导丝不 能进入的情况少见。
瘦人难穿:
遇到较瘦的患者别以为骨性标志明显而放松警惕。这种病 人锁骨常明显高于体表,穿刺部位皮下组织薄,有两点需 特别注意: 1. 穿刺部位一定要在锁骨下0.5cm以内,因皮下组织薄, 过下易误入第二肋间,如误入而继续操作则气胸是较难避 免的。 2.穿刺针角度一定要平,接近0度甚至上翘,因这种病人 常锁骨明显高于体表,穿刺进针后常需主动上翘针头“寻 找锁骨下缘”,而贴着锁骨下缘多就能进入锁骨下静脉, 而如果象普通患者那样针尖向略下一点寻找锁骨下缘的话, 极易扎到动脉或肺。
进针3~5cm感觉有穿透感,回抽有血,或边进针 边抽吸。 针头与胸部纵轴角度为30--45 度进针
导入导丝时应使J形导丝头弯向足侧 导丝不要置入过深,一般20~25cm即可。置入过深会刺激心脏引起 室性早搏,严重时可发生短阵室速。
拔出套管针,注意及时用无菌纱布按压针孔并固定好导丝.导丝的 “J”形顶端若已通过穿刺针,如遇阻力,不可强行抽退导丝,以 免穿刺针斜面将导丝割断。必要时将穿刺针和导丝一并退出。
在置管操作期间,凡有空腔器械留置在静 脉内时,均应用拇指堵住开口,并嘱病人 暂停呼吸,以防气体进入。
合并症的预防与处理
4.导管相关感染 静脉置管感染与许多因素有关,如病人体质、置 管技术、留置时间、导管材料及各项无菌技术。 导管感染可以表现为疏松结缔组织炎、静脉炎和 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临床表现有周围皮肤红、 肿、热、痛;局部或全身发热,淋巴结肿大和触 痛。脓液有时可以从插管的伤口流出或挤出,可 能导致脓毒血症。
穿刺点:(1)锁骨中点,锁骨下缘1cm。紧贴锁骨下缘,向胸锁关节上缘方向 进针。(2)锁骨中内1/3交界,锁骨下缘1cm。紧贴锁骨下缘,向甲状软骨下缘 方向进针。
消毒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半径不少于15cm,碘伏三遍。
充分麻醉产生疼痛的两个地方:皮肤和锁骨骨膜。皮丘尽可能做 得大,会有很多好处。因为锁骨下静脉穿刺要求尽可能水平进针, 但是在保持针筒水平的同时,你也会给进针处的皮肤带来很大的 压力,这是很痛的,疼痛一定会让患者姿势走样,不利穿刺。足 够大的皮丘还可以让你用手指来按压进针处,帮助保持穿刺针的 水平。易造成出血或渗血,且导管不易固定。
置入导管时可使导管和导丝同时进入少许,随即退出导丝少许,如 此反复。注意置管过程使导丝与躯体的位置相对固定
导管欲达上腔静脉左侧需插入15cm,右侧则插入12cm 用含有3ml肝素液的5ml注射器先回抽见暗红色静脉血,抽空导管内 残留气体,迅速推注肝素液以冲洗导管
禁忌症
1.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者。 2.近期放置心脏起搏器者。 3.上腔静脉、无名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 脉或下腔静脉梗塞或损伤;多发性血栓性 静脉炎的病人。 4.严重肺气肿的病人,肺尖有肺大泡的病人。 5.严重的出、凝血障碍者。
禁忌症
6.穿刺部位或附近存在感染或烧伤。 7.患者存在临床不能制止的不合作或躁动情 况。 8.全身肝素化治疗者。 9.若病人行一侧胸廓成形术、乳腺切除术, 则患侧禁止操作。
适应症
6.胃肠道梗阻、食管瘘以及长期不能进食物和液 体的病人。 7.严重创伤、消化道大出血、休克以及急性循环 功能衰竭等危重病人。 8.需接受大量、快速的输血、补液的病人,进行 中心静脉压的测定者。 9.修复手术需保护外周血管者。 10.心血管代偿功能不全的病人,进行危险性较大 的手术或手术本身会引起血流动力学显著的变化 者。
以肝素液冲洗可来福接头,将接头连接于导管。 将导管体外部分自然盘曲,针孔再次消毒,以生物敷贴固定。
体会
穿刺角度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
体会
穿刺点多选择锁骨中点,体型瘦的可以稍 向内一些,体型胖的可以稍偏外一些。较 易穿刺。
若患者合并肺部疾患,一般选患侧操作。 若有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则选对侧。 右侧锁骨下静脉直径约1.0cm,较左侧 (0.8cm)稍粗,所以同等情况下优选右侧 操作。
合并症的预防与处理
感染的处理: (1)无菌条件下拔管。 (2)导管近心端病原体培养。同时做中段 和远心端培养.必要时做血培养。 (3)局部消毒后外敷氟哌酸、磺胺、阿莫 西林等药物。
合并症的预防与处理
(4)先经验性应用抗菌素或抗真菌药物。后 根据病原体培养结果应用敏感药物。
感染的预防: (1)保持病室清洁,导管护理必须严格遵 守无菌原则; (2)每日或隔日用1%~2%碘酊(0.5碘伏) 消毒插管处,然后用透明敷贴覆盖,每2~3 天更换一次,并保持皮肤干燥;
麻醉应以沿穿刺方向局麻为主,同时做周围扇形麻醉
安装穿刺针头使针头坡面对准套管针刻 度,穿刺成功后要调整针头坡面,使之 朝向足侧。 穿经层次: 穿刺针穿经皮肤、浅筋膜、胸 大肌及锁骨下肌达锁骨下静脉,其厚度 为3~4cm。
操作者用穿刺针碰到锁 骨,这是一个很重要的 标志。(注:这样才能 减少气胸等并发症的发 生率) 然后把穿刺针和 注射器向后拉几毫米, 再向下按压穿刺针以进 入锁骨下(注意要保持 平行于患者的病床)一 旦看到血从穿刺针穿出 来,这时重要的是旋转 180度,这样可以确定穿 刺针在静脉内。注意穿 刺针头斜面进入静脉的 朝向,以及后来旋转后 的方向 如果穿刺失败,缓慢退 针并持续保持负压,如 果穿刺针退出锁骨仍没 有血穿出来应该改变角 度并把方向偏向更多头 侧再穿。
上腔静脉 :由左、右
头臂静脉汇合而成。沿 升主动脉右侧下行,注 入右心房。在入右心房
前有奇静脉注入。 头臂静脉: 左右各一, 在胸锁关节后方由同侧 的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
脉汇合而成, 所以穿刺的时候有可能
进入左锁骨下静脉!
合并症的预防与处理
1.肺与胸膜损伤,造成气胸、血胸、液胸。 根据症状、体征和典型X线诊断。 处理:胸穿针自患侧锁骨中线第二肋间垂 直刺入,以50ml注射器反复抽吸,症状缓 解后接闭式引流并负压吸引。少量慢性气 胸可不处理。
合并症的预防与处理
2.穿刺部位血肿 误穿动脉或凝血机制有问题,或反复多次 同一部位穿刺,造成血管损伤。 应避免反复多次同一部位穿刺,如误穿动 脉应退针后压迫。
合并症的预防与处理
3.空气栓塞 中心静脉开放后,受胸内压和右心舒张期
的影响,静脉压和大气压存在着压力差, 吸气状态呈负压,应严防空气漏入。
嗪、苯海拉明),激素。
合并症的预防与处理
6.导管堵塞 处理:肝素液50u/ml,尿激酶液500u/ml
冲洗导管,或浸泡导管20分钟后抽出,必 要时反复,但不可强行推注,以防止栓子 脱落。
合并症的预防与处理
7.局部过敏 表现为穿刺或透明敷贴覆盖部位皮肤红
肿、水疱、溃烂。 处理:更换敷贴品牌。局部外用地塞米
锁骨下静脉置管技术
概念
锁骨下静脉置管术为中心静脉置管术 之一, 经皮中心静脉置管有颈外、颈内静脉,锁 骨下静脉和股静脉等入路,由于股静脉部 位清洁度差,护理观察困难,颈内外静脉 不易固定,导管外露,病人感觉不便,一 般优先选用锁骨下静脉穿刺。
为何选择锁骨下静脉?
按照置管路径,机械性并发症的发生频率*
颈内静脉 锁骨下 股静脉(%)
动脉穿刺伤 6.3—9.4 3.1—4.9 9.0—15.0
血肿
<0.1—2.2 1.2—2.1 3.8—4.4
血胸
NA
0.4—0.6 NA
气胸
<0.1—0.2 1.5—3.1 NA
总计
6.3—11.8 6.2—10.7 12.8—19.4
---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锁骨下静脉置管技术
1.适应症 2.禁忌症 3.锁骨下静脉置管技术 4.并发症及处理
适应症
1.输注刺激性较强的化疗药物,如NVB等, 采用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可以避免静脉炎的 发生。 2.需连续静脉滴注48~120小时并使用静脉 泵的病人。 3.多次静脉给化疗药后,造成静脉血管闭塞, 致末梢静脉穿刺困难者。 4.肠外营养或给予高渗液体者。 5.需经常输注抗生素或化疗药者。
备用物品
1.利多卡因(盐水) 6.治疗巾
2.碘伏
7.生理盐水
3.棉签
8.手套
4.肝素液
9.无菌纱布
5.注射器
10.导管一套
操作方法
1.术前向病人适当解释,消除病人的紧张心理,争 取病人配合。必要时给予安定、非那根等药物预 处理。若病人咳嗽,应在术前给予强镇咳剂。
2.采取肩垫枕的仰卧头后垂位,头偏向对侧,也可 将床尾抬高,以利于穿刺时血液向针内回流,避 免空气进入静脉发生气栓。穿刺侧的上肢外展45 度,后伸30度位以向后牵拉锁骨。据解剖所见, 锁骨上入路易损伤胸膜,而锁骨下入路一般不易 损伤胸膜,操作方便,易穿刺,故锁骨下入路较 上入路成功率高。
锁 骨 下 静 脉 局 部 解 剖
锁骨下静脉是腋静脉的延续,呈轻度向上的弓形,长3-4cm,直径1-2cm,由第1肋 外缘行至胸锁关节的后方,在此与颈内静脉相汇合形成头臂静脉,其汇合处向外上方 开放的角叫静脉角。近胸骨角约右侧,两条头臂静脉汇合成上腔静脉。
锁骨下静脉置管器具
套管针,导丝,导管,平头针,扩皮针,肝素帽, 固定夹
体会
穿刺时若有小静脉血进入针孔,应及时排 出,并用肝素液冲洗套管针。 确定穿刺针在锁骨下静脉内,再置入导丝。 置入导丝时感觉顺畅无明显阻力,否则应 调整穿刺针的深度及方向,重新置入。强 行置入导丝可能使导丝在血管内或软组织 内打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