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图的设计与制作评价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技术方案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技术方案为了完成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本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结合了相关技术规范和实际情况。
本次评价更新时点为2013年12月31日,评价范围包括主区和发展方向区。
本次工作任务是在上轮评价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近两年内主区和历年发展方向区的用地情况、统计数据、经济数据等的调查,分析评价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测算土地集约潜力,全面掌握土地集约利用状况,推动开发区土地利用管理基础信息建设,为开发区扩区审核、动态监控及有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工作内容包括准备工作、土地利用状况调查、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潜力测算、图件编制、数据库建立、成果编制、成果验收、存档与备案。
技术方案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进行,评价方法以定量评价为主,注重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整体评价与典型分析相结合,实地调查与统计分析相结合。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的技术步骤如下图1所示:图1:技术路线图1、准备工作为了准备好调查表,需要设计基本情况调查表(规程附录表F.1、F.2、F3);土地利用状况调查表(需要根据调查计划另行设计,以及规程附录表F.7);管理绩效、土地供应状况调查表(规程附录表F.7、F.10);典型企业调查表(规程附录表 F.11);以及其他表格,例如规程附录表 F.4、F.5、F.6、F.8、F.9等汇总统计表,评价和潜力测算表格等。
2、用地调查1)编制工作底图为了编制工作底图,需要搜集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地籍图、地形图、土地利用现状图、航空遥感影像图等制作工作底图,并收集准备城市规划图、供地图等相关图件。
2)调查方法采用资料收集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具体有各部门管理资料整理、实地踏勘、遥感影像或航片判识、访谈问卷等多种形式。
应充分利用现有成果,收集各类资料,主要包括统计年鉴或报表、经济社会普查、土地利用调查,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等成果资料。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方案设计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方案设计随着农村发展的进程,土地的合理利用成为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土地利用规划方案设计是指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有效管理和利用农村土地资源,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一项工作。
本文将针对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方案设计进行详细分析和讨论。
一、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及评价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方案设计的第一步是进行现状调查及评价。
通过对农村土地资源的调查,了解土地的分布、利用方式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可以采用遥感影像解译、实地勘测等科学方法,获取准确的土地利用现状信息。
同时,还需要对农村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进行评价,找出存在的矛盾和不足之处。
二、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目标确定在进行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方案设计时,需要明确规划的目标和指导思想。
根据现状调查及评价的结果,确定农村土地利用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并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
例如,可以确定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实现农民收入增长、促进农村产业升级等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与国家和地方的农村发展政策相一致。
三、农村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在确定了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目标后,需要进行空间布局的设计。
通过科学合理的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和资源禀赋,合理划定农田、林地、草地、水域等不同用途的土地。
同时,要注意保护耕地、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并将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空间布局中。
四、农村土地利用政策措施制定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方案设计还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以推动规划的实施。
可以制定相关的法规和制度,明确土地利用的管理权限和责任,规范土地转让、流转和保护等行为。
同时,还需要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扶持措施,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土地利用的规划和管理。
五、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评估和调整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实施需要进行评估和调整。
可以通过定期开展评估工作,对规划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提出调整和改进的建议。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设计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概念,掌握土地资源利用的分类和原则。
2. 学生能了解我国土地利用的现状和问题,认识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性。
3. 学生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步骤和常用方法,具备分析土地利用问题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地图、统计表等工具,收集和分析土地利用数据,提出合理的土地利用建议。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出符合区域特点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案。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评价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树立保护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2.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培养合作精神、探究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 学生通过学习土地利用规划,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提高环保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地理学科选修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土地利用规划的相关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八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可能对土地利用规划的了解较少。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课程目标。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课程目标进行,确保学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土地利用规划基本概念:土地资源利用的分类、原则及重要性。
参考教材章节:第一章“土地与土地资源”2. 我国土地利用现状与问题:耕地、建设用地、生态用地等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参考教材章节:第二章“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与问题”3. 节约集约用地:节约用地的重要性,集约用地的方式及其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参考教材章节:第三章“节约集约用地”4. 土地利用规划基本步骤与方法:规划目标、规划原则、规划程序、常用方法及实践案例。
参考教材章节:第四章“土地利用规划的方法与步骤”5. 土地利用规划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区域土地利用规划案例,总结经验教训。
场地设计作图评分标准

场地设计作图评分标准场地设计作图是对一个特定场地进行规划和设计,以满足特定需求和功能的要求。
在评分场地设计作图时,我们需要考虑一系列的标准和要求,以确保设计的质量和实用性。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场地设计作图评分标准,以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1. 设计创新性。
设计创新性是评价场地设计作图的一个重要标准。
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是否有新颖的创意和想法,是否能够突破传统的设计模式,给人带来新的感受和体验。
评分时需要考虑设计的独特性和创新性,以及是否能够满足场地功能和美学的要求。
2. 空间布局。
空间布局是评价场地设计作图的关键因素之一。
评分时需要考虑场地内部空间的合理布局和利用,是否能够满足功能需求和人流线的要求。
同时还需要考虑空间的开放性和通透性,以及是否能够创造舒适的使用环境。
3. 绿化设计。
绿化设计是评价场地设计作图的重要方面。
评分时需要考虑设计中是否充分考虑了植被的种植和布局,是否能够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视觉效果。
同时还需要考虑植被的选择和养护,以及是否能够实现生态效益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4. 材料选择。
材料选择是评价场地设计作图的关键要素之一。
评分时需要考虑设计中是否合理选择了材料,是否能够满足场地功能和美学的要求。
同时还需要考虑材料的质量和可持续性,以及是否符合环保和节能的要求。
5. 设计细节。
设计细节是评价场地设计作图的重要方面。
评分时需要考虑设计中是否充分考虑了细节部分,是否能够满足使用和维护的要求。
同时还需要考虑细节的精致性和实用性,以及是否能够提升整体设计的品质和价值。
6. 可持续性。
可持续性是评价场地设计作图的重要考量因素。
评分时需要考虑设计中是否充分考虑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否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同时还需要考虑设计的生命周期成本和社会效益,以及是否能够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场地设计作图评分标准,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评分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各个方面的因素,以确保设计的质量和实用性。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附图图集的设计与制作

关键 词 : 地 利 用总 体 规 划 ; 图 集 ; 计 ; 作 土 附 设 制
中图分类号
F 0 .4 3 12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7 3 (0 2 0 0 7— 7 1 2 1 )7—10— 3 9 0
De i n a sg nd Compia o f Ge e a a lt n o n r lPl nni g o nd Utl a i n ls i n fLa i i to Ata z
10 9
安 徽 农 学 通 报 A h i . c B l 2 1 ,8 0 ) nu A S i u1 0 2 1 ( 7 . .
,
土 地 利 用 总体 规 划 附 图 图集 的 设 计 与 制 作
姜 良恒 许 洁 马 玲 赵 南
( 1西南大学地理科 学学院, 重庆 40 1; 0 7 5 2重庆育才中学 , 重庆 4 0 5 ; 0 0 0 3西南林 业大学林学 院, 云南昆明 602 ) 5 2 4
土地 利用 总体规 划是在 一定 规划 区域 内 , 据 当地 自 根 然 和社会 经济条 件 以及 国民经济 发展 的要求 , 调 土地 总 协 供 给与 总需求 , 定或调 整土地 利用结 构 和用地 布局 的 宏 确 观 战略措 施 , 其实 质是对 有限 的土地 资源在 国 民经 济部 门 间 的合理 配置 即土 地 资源 的部 门 间的 时空 分 配 。为 了 能 直观 的反 映土地 利用 总体 规 划 的 成果 一 般应 制 作 规 划
Ja gLin h n ‘ ta. in a g e g e 1
( ho o G orp i l c ne , ot et n esy C og ig 07 5 C ia 1col f eg h a Si cs Suh s U i r t, hnqn 0 1 ,hn ) S a c e w v i 4
如何利用测绘技术制作土地利用规划图

如何利用测绘技术制作土地利用规划图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土地利用规划成为了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环节。
而测绘技术的应用,则为土地利用规划图的制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测绘技术制作土地利用规划图。
I. 土地利用规划图的重要性土地利用规划图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可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制作一张准确、详细的土地利用规划图对于城市规划者来说至关重要。
II. 测绘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测绘技术是制作土地利用规划图的基础,它可以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和空间分析工具。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测绘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a) 高精度地图测绘高精度地图测绘是制作土地利用规划图的基础步骤。
通过使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卫星遥感技术,可以获取精确的地理数据。
这包括地表高程数据、土地利用类型、道路、建筑物等。
这些数据是实施土地规划的基础,为后续的空间分析和决策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b)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卫星或飞机对地面进行观测和测量的方法,可以获取大范围的地理信息。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程度、土地质量等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制定土地利用规划策略非常重要,可以帮助规划者了解土地利用现状,合理规划未来的土地利用方向。
c) 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将地理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分析和显示的技术。
利用GIS,可以将测量获得的地理数据与其他数据集结合,并进行空间分析。
例如,可以使用GIS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评估城市扩张对农田的影响等。
GIS还可以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决策支持系统,帮助规划者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
III. 制作土地利用规划图的步骤a) 收集基础数据制作土地利用规划图的第一步是收集基础数据。
这包括地理数据、人口数据、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等。
通过收集这些数据,可以对城市的土地利用现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b) 进行空间分析基于收集到的数据,可以进行空间分析。
第04章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和规划后评价

土地垦殖率(A1)=耕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土地利用率(A2)=已利用土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土地农业利用率(A3)=农业用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土地建设利用率(A4)=建设用地面积/土地地总面积×100% 耕地复种指数(A5)=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耕地总面积×100% 草原载畜量(A6)=各类放牧牲畜头数/草原面积 水面利用率(A7)=已利用水面面积/水面总面积×100% 人口密度(A8)=人口总数/土地总面积 林地覆盖率(A9)=林地面积/土地面积×100% 建筑密度(A10)=建筑物基底面积/用地总面积×100% 建筑容积率(A11)=建筑总面积/用地总面积×100% 人均居民点用地面积(A12)=居民点用地总面积/人口总数
15
三、规划后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一)后评价内容 一般来讲,规划后评价的内容包括目标评价、 效益评价、影响评价和守法评价4项内容。 1、目标评价
是指规划完成以后规划目标的完成情况。可用 一个总指标来反映目标的完成情况,即: 规划完成程度(D)=实际完成数/规划规定数 ①D≥1,说明规划目标已得到完全实现; ②D<1,说明规划目标尚未实现,要分析此种情 况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第四章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和规划后评价
第一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第二节 土地利用规划后评价
1
第一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目的 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的内容
2
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目的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 础上进行的。 通过土地资源系统的数量与质量、结构与分布、 利用现状与开发潜力等方面的分析,明确规划区 域的土地资源的整体优势与劣势、优势土地资源 在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制约优势土地资源开发利 用的主要因素,揭示各种土地资源在地域组合上、 结构上和空间配置上的合理性,明确土地资源开 发利用的方向与重点,为制定人地协调发展与强 化地域系统功能的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项目资质、报价、技术要求、评审要素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项目
-资格、质量、内容、评审因素
一、资格要求
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有效的营业执照且包含相应的经营范围;具备城乡规划编制甲(乙)级资质及土地规划机构甲(乙)级资质,(测绘甲(乙)级资质证书(含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并在人员、设备、资金等方面具有相应的设计能力;拟派项目负责人必须具有(正)高级职称且为国家注册城乡规划师(国家注册测绘师)。
二、服务质量
负责完成所有规划编制工作,形成规划成果。
并需承担深化报告及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审查而出现的反复修改工作,以及其他配套服务工作(含准备报审资料,协助上报审批部门,负责向评审组详细汇报支持性报告的内容及解答评审组的问题,根据采购人、各级主管部门、各级审批部门审查组的评审意见修改、补充和完善支持性报告,确保本项目支持性报告通过专家评审组的审查,最终取得审批部门对支持性报告的批复)。
三、报价
投报一个确定数额的总价,无论分项价格是否全部填报了相应的金额或免费字样,报价应被视为已经包含了但并不限于各项购买服务等的费用和所需缴纳的所有价格、税、费。
在任何情况下,由于分项报价填报不完整、不清楚或存在其他任何失误,所导致的任何不利后果均应当由承包人自行承担。
承包人必须报出所投服务项目的单项1 / 1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大学本科毕业论文院系城市与资源学院专业地理信息系统题目枞阳县土地利用规划图的设计与制作评价年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老师职称高级工程师指导老师职称助教论文提交日期2013年5月南京大学本科毕业论文中文摘要首页用纸毕业论文题目:枞阳县土地利用规划图的设计与制作地理信息系统专业2009 级本科生姓名:指导教师(姓名、职称):摘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成果包括规划文本及说明、规划图件。
本文首先论述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相关理论及图件编制的技术规范,知道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规划图的相关概念及特点等,知道了图件编制有哪些技术规范。
并在此基础上以枞阳县土地利用现状图为例,以 ArcGIS 软件为平台,就县级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编制方法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主要介绍了规划图内容、规划图的数据组织结构、数学基础设计、数据的处理、符号设计与制作和地图整饰等。
并且最后进行了成果的展示以及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土地利用现状图,图件编制, AcrGISAbstractThe outcome of the general land use planning, planning maps including planning text and specification. At firs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ed theory general plans for land use mapping and map compilation specification, on the basis of land use status in patients with CongYangXian, based on ArcGIS software platform, is at the county level land utilization present situation chart preparation method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and the research, mainly introduced the content of thematic map, plan the data organization structure, the mathematical base design, data processing, symbols and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maps, etc. And finally the results of the display as well as the summary and outlook.Key words: land use status diagram, map compilation, AcrGIS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 目录 (III)第一章绪论 (1)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2研究内容 (1)1.3技术路线 (2)第二章相关理论 (3)2.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3)2.1.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 (3)2.1.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特点 (3)2.1.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 (4)2.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5)2.2.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的概念 (5)2.2.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的基本特点 (5)2.2.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编制的原则 (6)第三章图件编制的技术规范 (7)3.1空间参照系统 (7)3.2图件图斑要素表达 (7)3.3基础地理要素表达 (11)3.4注记方式 (12)3.5图幅要素 (13)第四章枞阳县土地利用规划专题图编制 (14)4.1研究区概况 (14)4.1.1自然概况 (14)4.1.2土地利用现状概况 (15)4.2专题图内容 (15)4.3数据组织结构 (16)4.4数字基础设计 (17)4.4.1空间参考设计 (17)4.4.2图纸选取大小 (17)4.5图层的数据处理 (18)4.6符号设计与制作 (18)4.7地图整饰 (20)4.8成果展示 (22)第五章总结与展望 (25)5.1总结 (25)5.2展望 (25)参考文献 (27)致谢 (28)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协调土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整体性、长期性、战略性和控制性的特点。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由各级人民政府组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是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它的作用是宏观调控和均衡各业用地,其实质是对有限的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部门间的合理配置即土地资源的部门间的时空分配(数量、质量、区位),具体借助于土地利用结构加以实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涉及范围广,内容丰富,不同级别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由于区域差异和级别不同,而侧重点和内容深度也不同。
但一般来讲,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需求量预测、土地供给量预测、确定规划目标和任务、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土地利用分区、制定实施规划的措施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数字化、集成化和全球化的发展,使人们能够用数字化的信息表现现实世界,地图制图技术相应地发生了根本性的革命,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成了测绘生产的主要技术手段,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集计算机科学、地理学、测绘遥感学、环境科学、城市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为一体的新兴边缘学科迅速地兴起,越来越多的制图软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从2009年枞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项目开始以来,本人参与了一系列县级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在枞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过程中,学习了大量的理论知识,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对软件进行了充分的学习和摸索,最终除了完成枞阳县规划专题、规划大纲及说明以外,同时也编制了枞阳县土地利用现状图、枞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枞阳县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和枞阳县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图等。
本文以枞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为例,以 ArcGIS 软件为平台,就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的编制方法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1.2研究内容通过学习理论知识,查阅文献资料,软件学习和摸索,结合枞阳县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具体工作经验,学习枞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专题,编写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及说明的具体实践基础上完成的。
本文的研究内容包括:(1) 学习了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相关理论。
(2) 论述了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编制的原则和技术规范。
(3) 论述了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的编制过程及软件实现方法。
(4) 对此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1.3技术路线第二章相关理论2.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1.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协调土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由各级人民政府组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是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它的作用是宏观调控和均衡各业用地,其实质是对有限的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部门间的合理配置即土地资源的部门间的时空分配(数量、质量、区位),具体借助于土地利用结构加以实现。
2.1.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特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整体性、长期性、战略性和控制性。
1. 整体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对象是规划区域内的全部土地资源,而不是某一种用地,在总体规划中要全面考虑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要把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与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进行统筹安排和合理布局。
综合各部门对土地的需求,协调部门用地矛盾,对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方式作出调整,使之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健康的发展。
2. 长期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般以十年或更长的时间为时段,要与土地利用有关的重要经济和社会活动(如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事业的发展,国内外贸易的发展和人口增长等)紧密结合,并对土地利用作出远景预测,制定长远的土地利用方针、政策和措施,并将其作为中、短期土地利用计划的基础。
3. 战略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战略性表现在它所研究的问题具有战略意义,如经济、社会各部门的用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问题,土地利用结构与用地布局的调整的问题,土地利用方式的重大变化等。
4. 控制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控制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从纵向来讲,下一级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受到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和控制,下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又是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反馈,这是按行政区域分级的规划,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体系;从纵向来讲,一个区域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本区域内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土地利用起到宏观控制作用。
2.1.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涉及范围广,内容丰富,不同级别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由于区域差异和级别不同,而侧重点和内容深度不同。
但一般来讲,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即:1.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通过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和评价,提供土地利用的基础数据,分析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和布局,找出土地利用变化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归纳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中反映出的土地利用特点和土地利用问题,分析规划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影响因素,提出规划要重点解决的土地利用问题。
2. 土地供给量预测科学地评价土地质量是编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在编制规划时应充分应用土地质量评价资料。
在土地质量评价的基础上,对区域建设用地(城镇、水利、交通、特殊用地等)利用潜力和农业用地(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水面)利用潜力进行测算。
同时对未利用地的分布、类型、面积进行分析,评价未利用土地适宜开发利用的方向和数量。
3. 土地需求量预测依据区域国民经济发展指标,土地资源数量、质量、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由各用地部门提交规划期间用地变化预测报告和用地分布图,并对预测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校核,对区域建设用地需求量和农业用地需求量进行具体预测。
4. 确定规划目标和任务在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和土地供需预测的基础上,拟定规划的主要任务、目标和基本方针。
5.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根据规划目标和用地方针,对各类用地的供给量和需求量进行综合平衡,依据土地利用调整次序和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的步骤与方法,合理安排各类用地,调整用地结构和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