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合集下载

大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大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大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大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简本(征求意见稿)二○○九年四月目录前言 (1)一、规划总则 (2)(一)指导思想 (2)(二)规划原则 (2)(三)规划范围 (2)(四)规划期限 (3)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3)(一)土地利用现状 (3)(二)土地利用特征及存在问题 (3)三、土地利用目标 (4)(一)土地利用战略 (4)(二)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4)四、土地利用主要任务 (6)(一)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 (6)(二)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 (8)(三)统筹安排生态环境用地 (11)五、土地利用分区及空间管制 (13)(一)中心城区 (13)(二)城镇化重点发展区 (16)(三)农业综合发展区 (16)(四)生态涵养区 (17)(五)海岛经济区 (17)六、重点工程用地安排 (18)七、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20)(一)完善土地立法执法监察制度 (20)(二)强化规划实施行政管理手段 (20)(三)完善规划实施的经济调节机制 (20)(四)加强规划实施技术保障能力 (20)(五)建立规划实施社会参与机制 (20)附件 (22)(一)附表 (22)前言大连市是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十四个试点城市之一。

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2004年始,我市启动了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在《大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和规划修编前期研究成果经国土资源部审查同意的基础上,编制《大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统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和《关于做好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3]222号)等法律法规,按照《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辽宁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对大连市土地利用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大连市实际,制定《大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土地规划》)。

大连市国土空间规划条例

大连市国土空间规划条例

大连市国土空间规划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大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0.12.01•【字号】大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9号)•【施行日期】2021.01.01•【效力等级】较大的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大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9号)《大连市国土空间规划条例》业经2020年10月29日大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2020年11月24日辽宁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大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0年12月1日大连市国土空间规划条例(2020年10月29日大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2020年11月24日辽宁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批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本市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国土空间规划的制定、修改、实施、监督检查以及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相关活动。

本条例所称国土空间,包括本市陆域空间和管理的海域空间。

第三条本市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以全面建设“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导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为指导,建立“多规合一”的规划编制审批体系、实施监督体系,完善配套法规政策,执行统一技术标准,实现建设亚太对流枢纽、环渤海创新策源中心,打造魅力宜居城市,以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开放创新之都、浪漫海湾名城为总目标。

第四条制定和实施国土空间规划,应当遵循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以《大连2049城市愿景规划》为统领,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落地实施提供空间保障,坚持陆海统筹、城乡融合、协调发展,先规划后实施,实施规划全周期管理;坚持生态优先,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实现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社会公众利益,确保公共空间优先、公共交通优先和公共配套优先;坚持地域特色,强化风貌管理,延续历史文脉;坚持规划管控,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稳定性,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兼顾规划的可操作性。

国务院关于大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大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大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12〕69号辽宁省人民政府:你省《关于审批大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请示》(辽政〔2010〕85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修订后的《大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二、大连市是我国北方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城市和旅游城市,土地利用率高,人均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统筹土地利用,强化规划的整体控制作用。

三、加强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

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加大补充耕地力度;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稳定数量,提高质量。

2006至2020年,新增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13400公顷以内,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义务量不少于13400公顷。

2020年全市耕地保有量不少于351343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300080公顷。

四、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从严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特别是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科学配置城镇工矿用地,合理调控城镇工矿用地增长规模和时序,整合规范农村建设用地,保障必要的基础设施用地。

优化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加大存量建设用地挖潜力度,促进各项建设节约集约用地,积极拓展建设用地新空间。

到2020年,全市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67523公顷以内,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142平方米以内。

严格控制中心城区用地规模,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要以调整、改造、挖潜为主,建设用地扩展应优先利用闲置地、空闲地,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

到202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589平方公里以内。

五、进一步加强对区域土地利用的统筹和管控。

南部地区,要加大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力度,集约高效利用新增建设用地,引导城镇合理布局,切实发挥耕地的生态和景观作用;沿海产业集聚区,要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推进土地整理,增加耕地面积,以土地供给引导人口集中和产业合理集聚,优化城镇内部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进一步完善区域基础设施配套;北部农业经济区,要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力度,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严格控制新增建设占用耕地,合理发展中小城镇,引导农村居民点用地向中心村集中。

学术成果奖项目汇总

学术成果奖项目汇总

辽宁省矿业权交易中心
马彪、潘涛、高亚娟、吴爽、张铭真、武托天 、和皓、房楠楠、满红 马彪、潘涛、高亚娟、刘志学、鲁东邑、李伯 男、周壮、王东梅、董君
12
辽宁省矿业权交易中心
13
辽宁苏地源国土规划测绘咨询有限 辽宁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 丛明珠、曾祥超、张峰松、毕雪、葛石冰、郝 公司、江苏苏地源土地整理规划设 整方案研究 冬芳、肖菊伟、姜侨、刘丽 计有限公司 新常态下辽阳市土地利用战略研究 辽宁苏地源国土规划测绘咨询有限 丛明珠、吴丽洁、王丹、尚作为、李硕、刘洋 公司、江苏苏地源土地整理规划设 、嵇兆坤、徐同云、吴昊聪 计有限公司 关翔宇、张铁、胡克、王铭晗、李楠
土地管理类 2 地质找矿勘查类 1 地质找矿勘查类 无 地质找矿勘查类 3 地质找矿勘查类 无 地质找矿勘查类 2 地质找矿勘查类 3 地质找矿勘查类 无 地质找矿勘查类 2 测绘工程类 2
18
19
辽宁省有色地质局一0三队
20
辽宁省有色地质局一0三队
21
辽宁省有色地质局一0三队
22
辽宁省有色地质局一0五队
辽宁省不动产登记中心
59
辽宁省建设用地综合监管平台—建设用地批后 辽宁省国土资源厅信息中心、辽宁 段 核查系统 省建设用地事务局
60
岫岩满族自治县征地区片综合地价调整
岫岩满族自治县国土资源局
郑志丰 赵庆大 刘冉 蔡洪岩 智喜光 罗宇 张 翼飞 宋涛 孙世巍 宋俊德 王宁 王岩 朱锦程 卢明 刘景阳 晓婉 张
34
沈阳农业大学 辽宁省国土资源调 边振兴、石水莲、王思琢、关鹏、程雪峰、王 查规划局 淑敏、陈丹、彭兵根、陆璐 辽宁省国土资源调查规 包妮沙、王思琢、石水莲、关鹏、杨忠臣、闫 划局 长满、栾可欣、李爽、金克祥 李铁钢、曲玮、荀秋杨、张睿、栾广东、崔旭 、姜欢欢、张春花、周峰 李铁钢、曲玮、荀秋杨、栾广东、张睿、王勇 、周峰、张春花、姜欢欢 李铁钢、崔旭、周峰、张春花、荀秋杨、姜欢 欢、金泽勇、栾广东、张睿 李铁钢、崔旭、安济文、刘进、刘小钰、张雪 、秦之浩、李博、宋真真 谢旭东、李锦鑫、杨基敏、张晓龙、田浩、潘 经纬、孙洪山、李爽

大连市主体功能区规划(2020年)

大连市主体功能区规划(2020年)

大连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年)目录序言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自然状况第二节综合评价第三节面临形势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基本原则第三节主要目标第四节战略任务第三章主体功能区划分第一节全市主体功能区类型第二节主体功能区划分方案第四章优化开发区域第一节功能定位及发展方向第二节区域发展定位及重点第五章重点开发区域第一节功能定位及发展方向第二节区域发展定位及重点第六章限制开发区域第一节农产品产区第二节重点生态功能区第七章禁止开发区域第八章保障措施第一节主要区域政策第二节实施与主体功能区对应的绩效评价第三节明确各级政府部门职责第四节监测评估附表自然保护区表附表风景名胜区表附表森林公园表附表地质公园表附表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区表附表水产种质资源表附表一级水源保护区表附图大连市空间开发战略格局示意图附图大连市主体功能区区划图附图大连市各类主体功能区分布图名词解释序言为了进一步规范国土空间开发秩序,明确国土空间主体功能,完善区域开发政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根据《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国发〔〕号)、《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辽宁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编制《大连市主体功能区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本规划是大连市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基本依据,是针对全市国土空间开发的基础性、战略性、约束性规划,是相关区域规划、城镇规划、土地规划以及其他专项规划在空间开发和布局的主要依据,是科学开发国土空间的行动纲领。

本规划的规划期是年,规划任务是长远的,实施中将根据形势变化和评估结果适时调整修订。

规划范围为全市陆地国土空间以及毗连海域。

鉴于海洋国土空间在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特殊性,有关部门将根据本规划编制全市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作为本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另行发布实施。

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自然状况大连市位于中国东北辽东半岛最南端,地处东经度分至度分,北纬度分至度分之间,东濒黄海,西临渤海,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北依辽阔的东北平原,全市陆地和岛屿总面积约平方千米。

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土地管理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

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土地管理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

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土地管理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大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7.21•【字号】大政发[2008]60号•【施行日期】2008.07.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土地管理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大政发[2008]60号)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各先导区管委会,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精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就加强土地管理、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加强土地管理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意义我市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当前又正处于振兴老工业基地、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关键时期,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切实保护耕地,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走出一条建设占地少、利用效率高的符合我市市情的土地利用新路子,是关系子孙后代生存根基和全市长远发展的大计,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是我市必须长期坚持的一条根本方针。

各地区、各部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从大局出发,从长远利益考虑,充分认识加强土地管理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思想统一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坚决克服盲目投资、贪大求全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浪费土地资源等短视行为,把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落到实处,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二、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整体控制作用,严格土地管理制度(一)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控制作用。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根据土地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生态状况、人口数量以及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明确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功能,分别实施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将区域经济规划和环境保护目标有机结合起来。

论文:大连市土地利用类型现状变化分析及对策

论文:大连市土地利用类型现状变化分析及对策

遥感地学分析论文题目:大连市土地利用类型现状变化分析及对策学生姓名:邓双福学号:631203050107专业班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1班指导老师:牟凤云2015年6月11日星期四摘要大连市土地利用类型齐全,土地垦殖率高,陆地可开发利用的后备土地资源少,海涂围垦开发尚有一定潜力。

土地利用类型中,水域、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比重大,但由于人口数量大,人均耕地占有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受地形地貌限制,全市耕地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经济比较发达的水网平原、滨海平原地区及山丘谷地。

本文利用遥感、ENVI和GIS手段等得出的2012年大连市土地利用现状图,再结合别人以前的研究结果,并对着几期的各种土地类型进行统计。

通过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分析,得出了研究结果。

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法规,提出了一些大连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土地资源;大连市;土地利用现状;对策AbstractThe land use type of Dalian is complete, the land reclamation rate is high,land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reserve land resources less, to enclose tidelanddevelopment has a certain potential.The land use type of water, arable , andresidential areas are heavy, but per capita occupancy of cultivated land is lowerpopulation. Restricted by topography and geomorphology, the cultivated land aremainly distributed in densely populated, economic relatively developed waternetwork, coastal plains and hills valley plains.This paper,by way of remotesensing,ENVI and GIS, has worked out current 2012 land use map , and combining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then statistics of this a few period of land use types.Through the analysis of land use change, we obtained the .results . On the basis of this combined with th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of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land in Dalian.Keywords: land resources; Dlian; soil utilizationsituation; countermeasures目录引言 11.研究区域、研究区域数据和土地利用现状 21.1研究区域 21.2研究区域数据 21.3 土地利用现状 22.大连市土地利用变化主要特点分析 42.1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42.2 土地利用空间差异及变化特点分析 52.3 土地利用变化后出现的问题 52.4大连市土地可持续利用对策 5结语 8参考文献 8引言土地利用方式和结构的变化是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直接体现。

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主城区及新市区规划工作的通知-大政发[2013]17号

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主城区及新市区规划工作的通知-大政发[2013]17号

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主城区及新市区规划工作的通知正文:---------------------------------------------------------------------------------------------------------------------------------------------------- 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主城区及新市区规划工作的通知(大政发[2013]17号)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各先导区管委会,市政府各有关部门:为加强和规范主城区及新市区的城乡规划工作,加快推进全域城市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大连市城乡规划条例》《城乡规划违法违纪行为处分办法》等有关规定,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大连市主城区(包括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旅顺口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新市区(包括金州新区、保税区、普湾新区)的城乡规划工作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

二、《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是城乡建设和规划管理的基本依据,在主城区、新市区范围内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必须符合《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

三、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严格遵守《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各类绿地范围控制界限(绿线)、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范围界限(紫线)、基础设施用地控制界限(黄线)、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地区界限(蓝线),保持城市整体风貌,维护城市景观视廊和城市天际轮廓线,合理控制建筑物的高度、密度和空间形态。

四、主城区的规划建设应注重拓展城区发展空间,坚持以新城区建设为主,老城区的改建应充分考虑现有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风貌。

新城区的建设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建设各类配套基础设施,并且与建设项目统一规划、同步实施。

五、各区政府(先导区管委会)应当将城乡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六、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范围内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报市政府批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简本(征求意见稿)二○○九年四月目录前言 (1)一、规划总则 (2)(一)指导思想 (2)(二)规划原则 (2)(三)规划范围 (2)(四)规划期限 (3)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3)(一)土地利用现状 (3)(二)土地利用特征及存在问题 (3)三、土地利用目标 (4)(一)土地利用战略 (4)(二)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4)四、土地利用主要任务 (6)(一)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 (6)(二)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 (8)(三)统筹安排生态环境用地 (11)五、土地利用分区及空间管制 (13)(一)中心城区 (13)(二)城镇化重点发展区 (16)(三)农业综合发展区 (16)(四)生态涵养区 (17)(五)海岛经济区 (17)六、重点工程用地安排 (18)七、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20)(一)完善土地立法执法监察制度 (20)(二)强化规划实施行政管理手段 (20)(三)完善规划实施的经济调节机制 (20)(四)加强规划实施技术保障能力 (20)(五)建立规划实施社会参与机制 (20)附件 (22)(一)附表 (22)前言大连市是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十四个试点城市之一。

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2004年始,我市启动了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在《大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和规划修编前期研究成果经国土资源部审查同意的基础上,编制《大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统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和《关于做好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3]222号)等法律法规,按照《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辽宁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对大连市土地利用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大连市实际,制定《大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土地规划》)。

《土地规划》是大连市城乡建设、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重要依据。

《土地规划》主要阐明规划期内大连市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明确土地利用战略,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配置土地利用重大工程,并提出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引导全社会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一、规划总则(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和保护耕地的指导方针,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振兴东北和建设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统筹各业各类、各区域土地利用,妥善处理经济社会发展、耕地保护和生态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出发点,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二)规划原则1、严格保护耕地。

2、节约集约用地。

3、统筹各业各类用地。

4、加强土地生态建设。

5、强化土地调控能力。

(三)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全市行政辖区,即六区三市一县(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旅顺口区、金州区、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庄河市和长海县),土地总面积13538.39平方公里。

(四)规划期限规划的基期年为2005年,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

其中近期为2006—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

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一)土地利用现状至2005年,大连市土地总面积为13538.39平方公里。

其中:农用地面积9511.95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面积2169.42平方公里,其他土地面积1857.02平方公里。

(二)土地利用特征及存在问题1、土地利用程度较高。

2、建设用地布局分散,用地粗放和不足并存。

3、农用地利用效益不高,粮食、蔬菜、肉奶等农产品自给率不足。

4、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形势严峻。

5、水资源不足,土地盐碱化、污染、水土流失需要防治。

三、土地利用目标(一)土地利用战略1、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土地。

2、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

3、加强土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4、促进区域合理分工与共同发展。

(二)土地利用规划目标根据大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依据《辽宁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下达的规划任务,规划期内,大连市要实现以下土地利用目标:1、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保障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用地。

规划期末,全市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2560.00平方公里以下,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675.00平方公里以下,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控制在956.00平方公里以下;2、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

规划期末,全市耕地保有量控制在3513.00平方公里以上,基本农田面积保持在2978.00平方公里以上;3、建设生态城镇,继续防治土地污染、盐碱化和水土流失,复垦废弃地,改善生态环境。

规划期末,全市林木绿化率达到50%左右,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70%。

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备注:以上数据均为《辽宁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下达规划任务。

四、土地利用主要任务(一)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为实现耕地和基本农田的保护目标,必须严格控制耕地流失,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力度,强化耕地质量建设,统筹利用其他农用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1、严格控制耕地流失(1)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

加强对各类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控制和引导,建设项目选址应加强用地评价和多方案比较论证,尽量少占或不占耕地。

(2)加大灾毁耕地防治和复耕力度。

加大耕地抗灾能力的建设,及时复垦灾毁耕地,减少自然灾害损毁耕地数量。

2、加大补充耕地的力度(1)适度开发未利用地。

根据耕地后备资源的特点,结合全市生态环境建设,适度开发未利用地补充耕地。

(2)有序开展土地整理复垦。

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大力开展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3、加大耕地占补平衡力度(1)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

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各项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的,必须补充数量、质量相当的耕地。

(2)确保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的措施。

依据农用地分等定级的研究成果,制定补充耕地数量、质量等级折算的实施办法,确保补充耕地数量与质量并重。

积极推进省域范围内易地补充耕地的有偿调剂机制。

4、强化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1)科学划定基本农田。

落实《辽宁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大连市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科学划定基本农田集中区(见附图1)。

(2)实行基本农田先补后占。

在辽宁省下达的2978平方公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之外,多划定8平方公里质量相当的基本农田,作为未来重点基础设施和独立建设项目占用基本农田的预先补划。

(3)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各类城乡建设不得占用基本农田。

依照法律规定,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因选址特殊,需占用基本农田的,必须进行专家论证,合理确定用地规模。

确需占用的,按照“占一补一”的原则,补划数量质量相当的基本农田,并报国务院批准。

严禁以退耕还林为名,将平原地区耕作条件良好的基本农田纳入退耕范围;禁止以农业结构调整为名在基本农田内挖塘养鱼和进行畜禽养殖,以及其他严重破坏耕作层的生产经营活动;禁止占用基本农田进行绿色通道和绿化隔离带建设。

(4)建立土地整理专项基金,积极推行标准化农田建设。

加大公共财政对粮食主产区和基本农田保护区建设的扶持力度,积极推进标准化基本农田建设。

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区建设的财政补贴制度,提高农户保护基本农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环境,提高基本农田的综合生产能力。

(二)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1、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1)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

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对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结构、布局和时序的调控。

(2)加大存量建设用地挖潜力度。

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优化建设用地内部结构,加强建设用地内部挖潜。

通过采取限期开工、收取闲置费、依法收回等措施,加强城镇闲散用地整合,引导存量建设用地合理置换,促进各项建设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益。

2、统筹城乡建设用地(1)优化城镇工矿用地布局。

坚持“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原则,调整和优化城镇工矿用地布局,节约集约利用城镇工矿用地。

按照全市城镇体系建设规划,调整和优化城镇用地布局。

遵循“组团结构、重点发展”的原则,重点支持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重点镇和建制镇四级城镇体系建设,构筑未来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的城镇空间结构。

优化中心城市用地结构和布局,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合理调整中心城市居住、商业、工业、公共设施、生态等用地的比例,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城市和谐发展;集约建设瓦房店、普兰店和庄河三个次中心城市和长海专业化海岛县以及皮口镇、杨树房镇、复州城镇等14个重点镇,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集约建设长岭镇、荷花山镇、东岗镇和谢屯镇等46个建制镇,最终形成城乡协调、共同发展的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的城镇空间布局。

(2)稳步推进建设用地整合。

一是高效利用沿海经济带重点建设区用地。

保障辽宁沿海经济带中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花园口工业园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心产业区、大连保税区主功能区、大连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大连海湾工业区、大连旅顺经济开发区、大连湾临海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及配套园区、大连金渤海岸现代服务业发展区、大连松木岛化工区等重点地区的建设用地。

按照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严格控制各类园区的增长边界,统一规划,有序发展,逐步建立集约利用土地的评价考核制度,不断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二是整合市域工业用地。

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的原则,集约建设6个工业集聚区(双岛湾石化工业区、甘井子工业园区、三十里堡临港工业区、登沙河临港工业区、瓦房店工业区、皮杨陆岛经济区),最终形成沿沈大高速公路、大丹高速公路、旅顺南北路为轴线布局的“Y”字形产业带。

三是推进农村居民点整合。

加强农村宅基地的管理,积极引导农村村民住宅有规划、有计划地向集镇和中心村集中。

实现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居民点用地减少相挂钩,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

按照城市的用地标准管理城郊结合部区域的农村居民点,加大城中村改造力度,引导农民居住向社区化发展;鼓励中部平原和低丘地区的农村居民点往中心村转移,结合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撤村并屯,鼓励农民建房向中心村集中;开展北部地区和高丘地地区的空心村和零散户整治工作,提高农村居民点的土地利用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