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报告审查要点

评估报告审查要点
评估报告审查要点

评估报告审查要点

格式规范、内容全面是对土地估价报告的基本要求,报告的质量差异主要体现在估价依据的充分性、相关说明的严谨性、市场及区位分析的深入程度等方面。为了使评审专家对各等级报告的评定标准有一个整体把握,以下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评分标准只是针对一般情况而言,

在评审过程中,由于估价对象及估价目的不同,估价报告评

审不可能完全套用同一模式,请评审专家针对不同情况,正

确把握评审标准的内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估价报告形式审查要点

估价报告的规范性、要件齐全性是最基本要求,凡不符合下列要求的视为形式不合格,直接作为不及格报告不进行评分。

(1)不符合《土地估价报告规范格式》要求的;

(2)土地估价报告、土地估价技术报告、附件不齐全的。

二、估价报告关键技术问题审查要点

估价报告存在下列技术问题直接视为不及格报告不进

行评分。

(1)估价方法存在严重技术性错误的;

(2)地价定义、土地权利界定存在严重技术错误的;

(3)采用3年以前的基准地价又没有进行合理的期日修

正的;

(4)会审会认为的其他问题。

三、各等级报告评审标准

1、一等报告(大于等于90分)的质量要求

一等报告不仅要格式规范,内容全面,估价目的、估价

对象及价格定义界定清楚、准确,估价方法选择及应用合理,各项参数选取依据充分、合理,还要针对特定估价对象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资料充实、时效性强,对特殊问题的处理

恰当、合理,且有独到之处。整个报告分析论证严谨、逻辑性强,没有明显瑕疵,估价结果可信度高。

2、二等报告(80一90分)的质量要求

二等报告要求格式规范,内容全面;估价目的、估价对象及价格定义界定清楚、准确;估价依据充分、合理,市场及影响因素分析较全面、合理,能体现政策变化对土地价格的影响;估价方法选择及应用合理,各项参数选取依据较充分、合理;整个报告分析较严谨、逻辑性较强,估价结果有较高的可信度,估价过程不存在明显错误。

3、三等报告(70一80分)的质量要求

报告格式规范,内容全面;估价目的、估价对象及价格定义界定较清楚、准确;估价依据较充分、合理,市场及影响因素分析较全面、合理;估价方法选择及应用基本合理,各项参数选取有依据、理由;报告整体分析较一致、有一定的逻辑性。不存在方法选择和应用错误。

4、四等报告(60一70分)的质量要求

报告格式规范,内容全面;估价目的、估价对象及价格定义界定基本清楚;估价依据较充分、合理,市场及影响因素分析较全面;估价方法选择及应用基本合理,各项参数选取、地价确定等有依据,不存在明显质量缺陷。

5、对不合格报告的判定

不合格报告通常存在明显的质量缺陷,如:

(1)报告格式不规范,内容不全,有明显缺漏项。如估价

对象、地价定义界定不清,缺少土地权属状况说明等。

(2)估价结果内涵与地价定义不一致,或前后矛盾。如设

定土地权利状况、土地开发程度、容积率等前后不一致。

(3)估价方法选择或应用明显不合理。如商业用地采用成

本逼近法评估,现有房地产项目按待开发土地评估(剩余法)

等。

(4)修正系数取值与说明不符,或有计算错误。造成估价

结果存在误差,使可信度降低。

(5)估价过程过于简略,缺少取值依据和必要的说明。

(6)影响因素分析前后矛盾,缺乏逻辑性等。地价影响因

素中的区域因素与个别因素分析,与市场比较法或基准地价

系数修正法中的分析不一致,影响了估价结果的可信度。

(7)其他问题。

四、报告评分细则

(一)土地估价报告(5分)

第一部分摘要(1分)

审查要点:①估价结果。总地价、单位面积地价、总地价大写、币种、估价结果一览表等;②估价师签字、机构盖章等。

第二部分估价对象界定(1分)

审查要点:估价对象具体范围界定及估价对象面积、土

地使用者、土地用途说明等。

第三部分土地估价结果及其使用(1分)

审查要点:估价的前提条件和假设条件,估价结果和估

价报告的使用限制、有效期限等。

第四部分附件(2分)

审查要点:宗地位置示意图、估价对象照片,土地使用证

及权属证明、估价机构注册证书及签字土地估价师证书复印

件等。

(二)土地估价技术报告(90分)

第一部分总述(12分)

审查要点:

一、估价目的(1分)

(1)谁委托估价,为什么估价;

(2)估价结果应用方向。

二、估价依据(3分)

(1)估价依据是否全面;

(2)估价依据是否考虑了最新政策调整;

(3)估价依据是否具有针对性。

三、地价定义(4分)

(1)土地用途。说明证载用途、实际用途(或规划用途)、设定用途等。(1分)

(2)土地使用权性质。分别说明现状和设定土地使用权性质。

是划拨土地使用权,还是出让土地使用权,或作价出资(入股)土地使用权、授权经营土地使用权。若为出让土地使

用权,需说明出让年期、剩余土地使用年期等。(1.5分)

(3)土地开发程度。说明宗地内外实际开发程度和本次估价所

设定的开发程度及其理由。(1分)

(4)估价期日。(0.5分)

四、估价结果(1分).

土地单价、总地价、总地价大写、币种等。

五、需要特殊说明的事项(3分)

(1)资料来源及未经实地确认或无法确认资料说明;(0.5

分)

(2)对估价结果可能产生影响的变化事项(地价指数、开

发程度、设定用途等)说明;(1分)

(3)估价对象的特殊性、估价中未考虑的因素及采取的特

殊处理;(1分)

(4)其他需要特殊说明的问题。(0.5分)

第二部分估价对象描述及地价影响因素分析(14分)

一、估价对象描述(6分)。

(1)土地登记状况(2分)

估价对象来源、位置、用途、面积、四至、土地级别、土地登记证书号、国有土地使用证书号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土地权利状况(3分)

权属、权利、年期、他项权利(与证载状况是否一致)

如果存在他项权利,应分析对地价的影响。

(3)土地利用状况(1分)(针对估价对象和估价目的具体

说明)

利用现状:建构筑物及其用途、容积率、建构筑物说明等。

待开发土地:说明具体规划条件、批准机关、批准日期等。

二、地价影响因素分析(8分)

(1)一般因素(2分)

有针对性地分析影响估价对象价格的宏观因素,如产业

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

(2)区域因素(共4分)

区域范围界定是否合理、区域位置、基础设施、环境条件、产业集聚度、规划条件、区域土地利用状况等描述是否全面

恰当。(2分)

是否考虑了估价对象特点,区域因素选择是否恰当,对地价影响程度分析是否客观。(2分).

(3)个别因素(2分)·

宗地自身条件(面积、形状、水文地质条件等)、个别开发程度等。(1分)

是否考虑了估价对象特点,个别因素选择是否恰当,对

地价影响程度分析是否客观。(1分)

第三部分土地估价(63分)

一、估价原则(1分)

与估价目的及方法联系选择是否得当、全面,描述是否规范正确。

二、地价确定(2分)

评估结果可信度分析、最终地价确定依据与方法。

三、估价方法与估价过程(60分)

用两种方法进行评估的,估价方法与估价过程评分的

60分中,主要方法占35分,次要方法占25分,两种方法不

分主次则各占50%,使用三种方法进行评估的,各占三分之一。

1、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以下分值为比例值)

(1)基准地价简介(20%)

地价内涵:说明制定时间、估价期日、设定开发程度、容积率等。(10%)

基准地价表及修正体系:至少说明宗地所在级别某用途

下的基准地价修正体系。(10%)

(2)宗地级别的确定。(10%)

说明宗地位置所对应的土地级别及价格。基准地价以幅

度价形式表示的,应取均值。

(3)基准地价修正。(60%)

编制待估宗地因素条件说明表。与基准地价修正体系表所列项目一致,与区域因素、个别因素条件说明一致。(30%)编制待估宗地因素修正系数表。修正系数取值与条件说明相吻合。(20%)

其他因素修正。包括开发程度、交易期日、容积率修正等。(10%)

(4)地价计算。(10%)

(5)方法运用完整性系数。(85~100%)

除以上项目外,在方法运用上如果仍有不当之处,或在

分项中考虑不充分,可通过完整性系数调整。

以(1)一(4)项比例值之和为基数,乘以完整性系数和该

方法所占分值,即为该方法得分。

2、剩余法

(1)最佳开发利用方式(10%)

说明土地用途、容积率等是否符合规划和设计的要求,是否考虑了市场供求状况等。

如果估价对象为现有房地产项目,评估其现状利用条件下价值,则不考虑最佳利用问题。

(2)不动产总价估算(20%)

估算方法选择及应用的合理性,估算依据的充分程度。

(3)开发成本估算(30%)

估算成本全面、客观、合理,依据的充分性。

(4)利息计算(10%)

开发周期、利息率、计息周期及其计算公式。

(5)利润计算(10%)

利润率选取依据及其合理性。

(6)税金及其销售税费估算(10%)

选取全面、正确,依据合理。

(7)地价计算(10%)

公式及计算过程的正确性。

(8)方法运用完整性系数(85%~l00%)

除以上项目外,在方法运用上如果仍有不当之处,或在

分项中考虑不充分,可通过完整性系数调整。如现有房地产

项目按待开发土地进行评估,评估思路错误等。

以(1)~(7)项比例值之和为基数,乘以完整性系数和该

方法所占分值,即为该方法得分。

3、收益还原法

(1)总收益确定(30%)

客观收益的确定方法及详细测算过程。

(2)总费用(40%)

费用构成项目是否全面、正确,费用取值依据是否充分、客观合理。

(3)土地纯收益确定(10%)

土地纯收益的剥离方法和依据

(4)土地还原率确定(10%)

土地还原率确定依据、合理性等。

(5)地价计算(10%)

公式及计算过程的正确性。

(6)方法运用完整性系数(85%~l00%)

除以上项目外,在方法运用上如果仍有不当之处,或在

分项中考虑不充分,可通过完整性系数调整。

以(1)一(5)项比例值之和为基数,乘以完整性系数和该

方法所占分值,即为该方法得分。

4、成本逼近法

(1)土地取得(征地)成本(20%)

构成项目是否全面、正确,取值是否客观、合理,取值依据是否充分。

(2)土地开发费用(20%)

开发状况及相应的开发费用标准、依据,是否为客观的开发费用。

(3)相关税费(10%)-

组成部分是否全面、费用的确定依据是否充分合理。

(4)利息计算(10%)

利息率选择、开发周期的设定、计息期

(5)利润计算(10%)

利润率选择、依据

(6)土地增值(10%)

增值率或增值额的确定依据是否充分,取值是否客观、

合理。

(7)相关修正(10%)

年期修正、区位修正、土地还原率的确定依据及其合理性等。

(8)地价计算(10%)

公式及计算过程的正确性。

(9)方法运用完整性系数(85%~l00%)

除以上项目外,在方法运用上如果仍有不当之处,或在

分项中考虑不充分,可通过完整性系数调整。

以(1)一(8)项比例值之和为基数,乘以完整性系数和该

方法所占分值,即为该方法得分。

5、市场比较法

(1)比较实例选取(20%)

案例个数、实际交易案例、时间限制、用途一致、相同供需圈、案例描述清楚、选择特殊案例的说明等。

(2)比较因素选择(15%)

是否包括影响地价的全部主要因素,因素选择是否有针

对性、客观合理,修正系数确定的理由和标准。

(3)因素条件说明及说明表编制(5%)

描述各条件是否客观、具体、量化

(4)因素条件及系数(50%)

修正是否恰当、相互权重是否合理。

a)情况修正体系(10%)

b)期日修正体系(5%)

c)年期修正体系(5%)

d)区域因素修正体系(20%)’

e)个别因素修正体系(10%)

(5)方法运用完整性系数(85%~l00%)

除以上项目外,在方法运用上如果仍有不当之处,或在

分项中考虑不充分,可通过完整性系数调整。

以(1)一(4)项比例值之和为基数,乘以完整性系数和该

方法满分值,即可得到该方法得分。

估价报告整体协调性系数T:85%—100%考虑所有评审

项目中未能涵盖的减分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 内容深度要求 一、评估依据 相关法律、法规、规划、行业准入条件、产业政策,相关标准及规范,节能技术、产品推荐目录,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产品、设 备、生产工艺等目录,以及相关工程资料和技术合同等。 二、项目概况 (一)建设单位基本情况。建设单位名称、性质、地址、邮编、 法人代表、项目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企业运营总体情况。 (二)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建设地点、项目性质、建设规 模及内容、项目工艺方案、总平面布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项目 进度计划等(改、扩建项目需对项目原基本情况进行说明)。 (三)项目用能概况。主要供、用能系统与设备的初步选择, 能源消耗种类、数量及能源使用分布情况(改、扩建项目需对项目原用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说明)。 三、能源供应情况分析评估 (一)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条件及消费情况。 (二)项目能源消费对当地能源消费的影响。 四、项目建设方案节能评估 (一)项目选址、总平面布置对能源消费的影响。 (二)项目工艺流程、技术方案对能源消费的影响。 (三)主要用能工艺和工序,及其能耗指标和能效水平。

(四)主要耗能设备,及其能耗指标和能效水平。 (五)辅助生产和附属生产设施及其能耗指标和能效水平。 五、项目能源消耗及能效水平评估 (一)项目能源消费种类、来源及消费量分析评估。 (二)能源加工、转换、利用情况(可采用能量平衡表)分析评估。 (三)能效水平分析评估。包括单位产品(产值)综合能耗、可 比能耗,主要工序(艺)单耗,单位建筑面积分品种实物能耗和综合能耗,单位投资能耗等。 六、节能措施评估 (一)节能措施 1、节能技术措施。生产工艺、动力、建筑、给排水、暖通与空调、照明、控制、电气等方面的节能技术措施,包括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应用,余热、余压、可燃气体回收利用,建筑围护 结构及保温隔热措施,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等。 2、节能管理措施。节能管理制度和措施,能源管理机构及人员配备,能源统计、监测及计量仪器仪表配置等。 (二)单项节能工程 未纳入建设项目主导工艺流程和拟分期建设的节能工程,详 细论述工艺流程、设备选型、单项工程节能量计算、单位节能量投资、投资估算及投资回收期等。

污染地块治理修复方案及修复效果评价技术审核要点

污染地块治理修复方案及修复效果评价技术审核要点

附件 污染地块治理修复方案及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审核要点 (试行) 第一部分场地环境调查和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审核要点 一、形式要求 1. 送审报告应加盖场地责任单位和场地调查单位的公章。 2. 应附具从业人员责任页,明确项目负责人及项目参与人员,从业单位应建立内部审核制度,明确报告的审核人,上述人员均需签字确认。 3. 报告需通过收集或制作的相关图件和图片包括: (1)地理位置图 (2)场地各历史时期的地形图 (3)平面布置图 (4)工艺流程图 (5)场地规划图 (6)采样布点图(初步调查、详细调查、多轮取样) (7)地下水流向图 (8)土壤钻孔柱状图 (9)地下水建井图 — 2 —

(10)污染范围图(详细调查) (11)超风险范围图(风险评估) (12)地质剖面图(详细调查) 4. 调查评估报告附件应包括: (1)人员访谈记录 (2)现场踏勘记录 (3)土壤现场采样照片 (4)地下水成井及采样照片 (5)建井洗井记录表 (6)采样工作量清单(应包括采样点位置、钻孔深度和坐标,各层采样点深度,检测指标,样品编号,按初步调查和详细调查分别列表) (7)现场土壤地下水采样记录及样品流转记录 (8)质量控制表 (9)检测报告(须加盖CMA、CNAS图章) (10)实验室资质证明材料 (11)场地土壤理化性质(风险评估) (12)暴露参数的取值及来源(风险评估) 二、技术要求 1. 初步调查监测方案,应明确监测范围、监测介质、监测项目以及监测点位布设等。 (1)监测范围 — 3 —

监测范围通常为前期环境调查初步确定的场地边界范围,如果前期场地环境调查认为场地内的污染物存在扩散到场地边界外的情况,监测范围还可扩展到场地周边的疑似受污染区域。 (2)监测介质 监测介质主要为场地土壤和地下水,根据场地具体情况还可能包括场地地表水和场地残余废弃物。 (3)监测项目 工业场地可选择的监测目标污染物有: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VOCs)、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总石油烃(TPH)、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氰化物、氟化物、农药等。实际环境调查过程中应根据场地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确定监测因子,且场地历史如果涉及到多个不同工业行业类型,潜在特征污染物监测因子要叠加。 (4)土壤监测点位布设 通常采用专业判断布点法,以前期资料收集、现场踏勘等获取的场地信息为基础,判断识别场地内可能存在土壤或地下水污染的区域(RECs点),将其作为场地关注污染物识别的监测地块,在疑似污染的区域分别设置监测点位。当无法在疑似污染区域,特别是罐槽、污染设施等底部采样时,可作适当偏移。在非疑似污染区域,可采用系统随机布点法,适量布设采样点,以防止污染识别过程中的遗漏。 整个场地监测点位数量最少要求不少于1600 m2布设1个监 — 4 —

天津勘察设计协会关于勘察专业的相关审查要点及规范规定说明

岩土工程勘察专业有关技术问题的 解释说明之三 一、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划分 1、岩土工程勘察项目规模等级划分执行《工程勘察资质标准》;对市政工程尚应执行《市政工程勘察规范》。 2、《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标准》中特级勘察等级的划分,执行与否均可,但符合特级勘察等级的项目工作量布置应满足该标准。 3、将液化等级为中等-严重的场地判定为一级场地(复杂场地)的规定暂不执行。 二、勘察工作量的布置 勘察工作量的布置原则上执行《天津市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DB/T29-247的规定。同时强调或统一以下内容。 (一)勘探孔的布置 1、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孔数量不应少于勘探孔总 数的1/2,钻探取土试样孔的数量不应少于勘探孔总数的1/3。2、控制性勘探孔 a)5-7层民用建筑物,采用浅基础时,必须布置控制性勘探孔,用于变形计算。 b)8层及以上属于高层建筑,无论采用浅基础、桩基础,均应 布置控制性勘探孔。 c)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需进行变形验算的其他建(构)

筑物,应布置控制性勘探孔。 1 d)“主楼与裙楼和外扩地下室一同考虑”仅指孔位布置,孔深应视需要确定,主楼需进行沉降计算时,裙房也应布置控制性勘探孔。 e)控制性勘探孔比例不应少于勘探孔总数的1/3 ,且控制性勘探孔应布置为取土试样孔。 3、每一工程地质单元用于液化判别的标贯孔数量应不少于3个且不少于布置标贯孔总数的1/3;处于存在液化土层的古河道上的建筑群,每栋建筑应有1个孔进行液化土的判别。 4、剪切波速孔的数量问题 a)对单幢建筑(包括抗震设防甲类建筑,抗震设防乙类建筑,层数超过10层或高度超过24m的抗震设防丙类、丁类多层建筑),剪切波速孔数量不应少于2个。 b)对小区中处于同一地质单元内的密集建筑群,剪切波速孔数量可适当减少,但每幢高层建筑和大跨空间结构的波速孔数量不得少于1个。 c)当位于同一个地质单元的密集建筑群相邻建筑的勘探孔可相互借用时,借用点所布置的波速孔亦可相互借用。 5、取水试样孔应单独布置,并在勘探点平面布置图上进行标注。 6、勘探孔间距 a)天然地基甲级工程不超过30m,乙级工程不超过35m。 b)摩擦型桩勘探点间距不超过35m。

节能评估报告编制指南(2011最新)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报告编制指南(2011年) 国家节能中心 二〇一一年一月

目录 前言 第一章编制说明 第一节评估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评估依据 第三节评估范围和内容 第四节评估工作程序 第二章项目概况介绍 第一节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第二节项目建设方案 第三节项目用能情况 第三章能源供应情况分析评估 第一节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条件及消费情况第二节项目能源消费对当地能源消费的影响第四章项目建设方案节能评估 第一节项目选址、总平面布置节能评估 第二节工艺流程、技术方案节能评估 第三节主要用能工艺和工序节能评估 第四节主要耗能设备节能评估 第五节辅助生产和附属生产设施节能评估第六节本章评估小结 第五章项目能源消耗及能效水平评估

第一节项目能源消费种类、来源及消费量评估第二节能源加工、转换、利用情况评估 第三节能效水平分析评估 第四节本章评估小结 第六章节能措施评估 第一节项目节能措施概述 第二节单项节能工程 第三节节能措施效果评估 第四节节能措施经济性评估 第五节本章评估小结 第七章存在问题及建议 第八章结论

一、指南概述 根据《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以下简称《能评办法》),本指南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工作(以下简称“节能评估工作”)的评估原则、评估方法、评估程序以及评估结论的形成和评估文件的编制等进行了说明,为节能评估工作提供参考。 二、术语 节能评估,是指根据节能法规、标准,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能源利用是否科学合理进行分析评估,并编制节能评估报告书、节能评估报告表或填写节能登记表的行为。 生产系统,是指生产产品所确定的生产工艺过程、装置和设备组成的完整体系。 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也称辅助生产系统,是指为生产系统服务的过程、设施和设备,其中包括供电、机修、供水、供气、供热、制冷、仪修、照明、库房和原料场地以及安全、环保等装置及设施。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即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是指统计报告期内,用能单位生产某种产品或提供某种服务的综合能耗与同期该合格产品产量(工作量、服务量)的比值。 单位产值综合能耗,是指统计报告期内,综合能耗与期内用能总产值或工业增加值的比值。工业或交通项目可采用工业增加值。 单位产品可比能耗,即产品单位产量可比综合能耗,是指为在同行业中实现相同最终产品能耗可比,对影响产品能耗的各种因素加以

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分析汇报要点

/* 一、内容提要 1、项目评估原则、评估工作实施概况等。 2、评估报告得出的结论及主要问题和建议。 二、项目及项目法人概况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建设单位、建设地点。 (2)建设必要性、建设目标、功能及建设规模。 (3)建设内容、规划方案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投资及资金筹措情况。 (二)业主基本情况 (三)项目规划背景 三、评估依据 1.咨询评估委托书 2.有资质单位编制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含项目招标方案) 3.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4.城市规划部门提供的建设项目规划意见 5. 当地环保部门提供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意见 6. 规划部门批准的建设总体规划 7。相关行业建设依据的引用是否合理

四、评估意见 (一)项目建设必要性评估 分析拟建项目是否符合国家建设方针。从项目实际情况出发,分析是否符合项目发展目标和建设总体规划要求,分析建设规模的确定原则和依据是否正确有据,对项目的必要性提出具体意见。 (二)文件编制依据和深度的评估 (1)编制依据的评估 检查项目是否具有立项批复文件,编制内容与投资规模是否在批准范围之内;民用建筑工程是否有当地规划部门批复的规划要点,是否符合规划要求,是否有重大变更,其变更是否合理,是否经主管部门批准。 (2)对报告文件完整性及编制深度评估 可研报告应包括报告文件、建设地点位置图、总平面图、建筑设计方案图、投资分析情况等内容。各项内容的编制深度应达到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评估报告应明确指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是否有漏项、是否有不符合要求的内容,并提出建议。 (三)项目建设目标、规模和功能的评估 项目建设目标是否符合我国国情,是否满足项目总体规划目标的要求,是否有重复建设项目。建设规模确定的原则和依据是否准确有据,项目建设规模是否经济合理,功能是否合理并满足使用要求,是否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在满足当前规划的前提下为项目今后一定时期内留有发展余地。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审查要点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审查要点 (一)为指导建筑式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工作,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建设式程设计管理条例》,特制定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以下简称施工图)审查要点。 (二)本要点供施工图审查机构进行建筑工 程、市政工程勘察文件的技术性审查时参考使用。 (三)建设单位报审的资料应包括以下内容: 1 、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作为勘察依据的文件及附件; 2 、岩土工程勘察文件(详勘阶段),必要时应附原始资料及计算书; 3 、审查需要提供的其它资料。 (四)勘察文件技术审查要点包括以下内容: 1 、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和其它有关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2 、提供的参数、结论与建议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3 、是否符合公众利益; 4 、是否达到勘察文件深度规定的要求; 5 、是否符合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作为

(五)本要点所涉及标准内容以现行规范规程内容为准。 (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对本要点做出必要的补充规定。 审查内容与要求 1 强制性条文:《工程建 设强制性条文》 中有关勘察和地基基础方面的强制性条文(具体条款略)是否严格执行 2 相关责任及签章:勘察单位的资格是否具备;勘察文件《包括勘察报告、独立完成的专题报千及试验报告等)公章是否有效,勘察文件单位责任人、勘察项目责任人以及各类图表、原始记录人签章是否齐全、有效。3勘察依据 3 . 1 工程建设标准:选用的规范、规程是否有 效、宀 完备,是否适用于本工程。工程勘察主要 相关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 B5 0021 -20 01 )

节能评价报告所需资料

节能评价报告所需项目材料清单 一、项目概况 (一)建设单位基本情况。建设单位名称、性质、地址、法人代表、项目联系人及联系电话,企业运营总体情况。 (二)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建设地点,项目性质,项目投资类型,建设规模及内容,总投资及资金来源,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项目进度计划等。 (三)项目建设方案。项目可研报告或设计说明或修建性详细规划等文字类资料。 (四)项目用能特点。 1、建筑设计概述(含建筑体型设计、围护结构热工分析、围护结构材料等)、电气系统(含照明系统)、暖通系统、给排水系统等详细设计说明,用能设备的初步选择,各系统用能设备清单及设备功率等。 2、建筑设计概述(含建筑体型设计、围护结构热工分析、围护结构材料等)、电气系统、暖通、给排水及动力系统等详细设计说明,用能设备的初步选择,各系统用能设备清单及设备功率等。 3、项目各类建筑的用能概述和用能系统详细设计说明,同上。 二、能源供应情况 项目供能条件:公用供能(电、水、气、通讯及其它)的项目所在地条件,包括来源、总量等。项目用电从建设地什么变电站接入,该变电站变压器装机容量是多少、已用负荷容量是多少、富裕容量是多少?项目用水用什么水厂接入,该水厂供水能力是多少?已用多少?富裕多少供水能力?项目用其他能源(天然气、煤等)均应说明来自何处,供应能力是多少?富裕多少? 三、项目投入使用后节能措施情况 1、节能技术措施。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应用(包括节能产品、材料、设备等的选用);建筑围护结构及保温隔热措施;采暖空调、照明、控制系统节能措施;资源综合利用情况;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相关专业的节能措施,包括建筑、结构、电气、给排水、暖通与空调、动力等专业的节能措施。 2、节能管理措施。项目节能管理制度和措施,能源管理机构及人员配备,能源统计及监测计量仪器仪表配置等。 四、附图、附表 项目总平面图、项目区域位置图、住宅平面布置图及户型图,本项目公用配套建筑、设施等详细设计内容(含开闭所、变配电室、水泵房、电梯、地下停车场及其它),可附清单列出各功能配套建筑用能设备。如有图纸,需提供CAD格式。 以上资料,如存在于项目可研、设计说明或修建性详细规划等报告中,请全部提供。如需其他文档补充,请整理成word或excel后发出。图纸需提供CAD格式

土地估价报告评审标准

土地估价报告评审标准 一、封面格式(2分) 1、封面标题(1分):重点审查项目名称、受托估价单位、估价报告编号、技术报告编号、提交报告日期是否齐全,少1项减分,少2项以上则不得分; 2、关键字(1分):重点审查估价对象所在市、县全名(与项目名称中市、县全名是否一致)、估价目的、估价机构全称、提交报告年度是否完整,少1项减分,少2项以上则不得分。 二、第一部分总述(18分) 1、估价目的(2分)。估价目的必须表述准确、规范,例如:出让、转让、抵押、作价入股、清算、征收补偿、课税等。出现下列错误者不得分:(1)出现两个估价目的;(2)估价标的不符合土地处分的有关规定,例如不能交易、抵押、转让或者不能被征收征用的土地,不能出现相对应的评估目的。 2、估价依据(3分)。重点审查:①估价依据是否充分,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技术规程,委托方提供的资料,实勘资料等四类是否齐全,表述是否规范等,涉及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的,应注明生效日期;②政策和法规是否考虑了最新政策调整、是否具有针对性。每少一项减1分,少3项以上者不得分。 3、估价基准日与估价日期(1分)。一般情况下,估价基准日与估价日期接近,出让、转让、抵押、作价入股、清算、征收补偿、课税等目的的,常规都是在踏勘现场之日,涉及财务记账的多数选择月末。估价机构可以应委托方要求出具追述性评估和预测性评估报告,此两类报告的估价基准日一般都与提交报告的时间或者估价工作期间的间隔在3个月以上。凡估价基准日不是实地查勘之日的,应当在“估价的前提条件和假设条件”中明确界定评估设定情况是否与实地查勘之日的状况一致,并提醒估价报告使用者注意区分。涉及地上附着物的,尤其是青苗、树木的,建议回避追述性评估,或在出具追述性评估报告时要求委托方或者利益相关人签字盖章认可地上物数量及质量、价值等情况并提供基准日的照片。抵押评估应回避出具预测性报告。 4、价格定义(4分)。重点审查:实际和假设的利用条件(用途)、实际和假设的开发程度、有效使用年限、价格类型(公允市场价格或抵押价格或清算价格或快速变现价格或拍卖底价或重置成本价或征收征用补偿价等)、估价基准日等。每少一项减1分,少4项以上者和设定条件明显不合理者均不得分。 特别说明:用途和开发程度的假设,应慎重考虑其可行性,应与估价目的相符合并且假设条件是有可能达到的,例如:现状为工业用地,委托方要求测算改变为商业服务业用地后的地价,如果该区域均规划为单纯的工业园区,就不可行;现状为生地,委托评估经过“七通一平”、3年后的地价,如果是在特别偏僻的地区,请慎重查阅政府有关市政投入的规划并判定其合理性。

江苏省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审查报审表

江苏省岩土工程 勘察报告审查报审表 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设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报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接受单位:扬州市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审查中心 接受日期: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经办人:_________ 编号:_________ 江苏省建设厅印制

注:1、本报审表一式一份,审查部门留一份。 2、由勘察、设计单位协助填写。 项 目 名 称 项目地址 建 设 单 位 单位地址 法定代表人 联系电话 邮 编 项 目 及 勘 察 概 况 建设规模 建筑面积 建筑类别 场地类别 建筑高度 建筑层数 地下: 地上: 基础形式 设防烈度 抗震等级 柱网间距 结构体系 最大柱轴力 地基承载力要求(含桩基) 勘 察 单 位 资质等级 勘 察 合 同 额 合同是否备案登记 初设批准机关 批文号 批准日期 报审单位联系人 地 址 联系电话 审查部门经办人 地 址 联系电话 报审单位: (盖章) 法定代表人: (签章) 年 月 日 审查部门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序号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审查送审资料 份数 1 勘察单位资质证书副本(复印件) 2 工程勘察合同 3 建设用地土地使用证(复印件) 4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复印件) 5 初步设计文件 6 初步设计批复或有关项目审批文件 7 建设物性质、规模、结构特点,可能采取的基础型式、 尺寸、预计埋置深度,对地基基础设计的特殊要求等上述有关设计文件和说明资料。 8 全套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9 相关原始资料 其 它 资 料

勘察报告审图中一些问题的讨论(转发顾宝和大师手稿)

勘察报告中一些问题的讨论 顾宝和 前几年参与勘察报告的审查,看到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今天拿出来讨论。这些基本上都是无足轻重的小问题,不涉及施工图审查,不涉及规范,只是就事论事,谈些个人看法。读者如有兴趣,也可用参与讨论。 1 地质和岩土描述方面 (1)半成岩与凤化 这里的“半成岩”指的是古近纪、新近纪及第四纪早期沉积的似岩非岩、似土非土,介于岩和土之间的岩土。由于沉积年代很短,划分风化带的意义不大。有的地方将比较坚硬的划为中等风化,比较松软的划为强风化、全风化,?体状的称残积土,恐怕是有问题的。半成岩的坚硬程度主要取决于胶结程度,主要取决于成岩作用时间的长短。成岩作用与风化作用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前者随时间越来越硬,后者随时间越来越软。风化程度分为微风化、中等风化、强风化、全风化,最适用于岩漿岩、变质岩,不一定适用于所有岩石。石灰岩、砂岩、泥岩等,有的地方就很难按四级划分。 (2)残积土的地质年代 目前通常的做法是,将残积土定为第四纪;?风化、中等风化、强风化、全风化按原岩的地质年代确定。这样做法似乎有一定道理:风化岩是“岩”,按原岩;残积土是“土”,是第四纪。但还是有点不协调:风化岩和残积土都是原岩风化的产物,全凤化与残积土之间并无客观存在的实际界限,划分的标准是人为主观规定的。所以总觉得有点牵强。有些国家对残积土不确定其地质年代,或与风化岩

一样,按原岩确定。 (3)黏性上的描述 黏性土描述的内容,规范已有规定。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状态(坚硬、硬塑、可塑、流塑)。因为黏性土的状态与土的强度、变形,与地基承载力相关性最强,务必准确鉴定和记录。野外记录的是“天然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的结构性,比试验室测定的“重塑土状态”更重要。对野外记录的状态与试验室测定的状态对比,既可互相校核,还可估计土的灵敏度。 有的勘察报告还描述干强度、韧性、摇震反应。其实,这些都是鉴别粉土、粉质黏土、黏土的方法,不必在报告中叙述。 (4)不应遗漏的记录事项 有一次参加勘察报告审查,口头介绍吋说,钻探过程中曾发生掉钻,但柱状图上没有反映。钻探过程中掉钻,说明地下可能有洞穴,是非常重要的现象,钻探记录绝对不能遗漏,柱状图上必须有反映。还有漏浆,说明地下可能有溶洞或破碎带,必须记录。再有如发现土中混有砖瓦等非天然物质,对判断上层土的成因和年代有重要意义,也不能遗漏。 2 岩土特性指标方面 (1)更新统的欠固结土 更新统到今天至少已经一万年以上了,但某工程的勘察报告中竟然还存在欠固结土,并称经多次勘察进行高压固结试验,结果都是如此。更新统的土为欠固结土,并非完全不可能。譬如说,浅表有较厚的新沉积土,在覆盖压力作用下,使本已固结的更新统土重新压缩,超孔隙水尚未完全排出,又回到欠固结状态,

节能评估报告范本(参考)

节能评估报告范本(参考) 前言 主要说明节能评估项目的背景及任务的由来,项目前期工作委托和进展情况,立项批文时间和文号等。 概述评估工作及报告编写简况。 1总论 1.1评估依据 1.1.1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核准申请报告 1.1.2评估报告编制委托书 1.1.3项目的相关批复文件等 1.2评估范围和内容 1.3评估遵循的政策、法规、标准及规范 1.4评估程序 2项目所在地概况 2.1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 2.2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2.3相关产业政策及发展规划等 2.4能源供应状况和能源消费结构 3建设项目概况 3.1建设单位概况 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3工程建设方案

建设背景、内容、规模;产品及工程技术方案、主要设备选型、辅助设施和附属工徎;能源利用方案等。 3.4建设项目能源利用状况 3.4.1能源利用状况概述 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及数量分析(建设期和运营期);项目所采用的工艺技术、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对各类能源的消耗情况,是否符合节约能源的相关法规政策、技术标准和规范,是否考虑了优化用能结构等(方案比选)。 3.4.2能源指标及分析 主要包括分品种实物能耗总量、综合能耗总量、单位产品(产值)综合能耗、可比能耗,以及按单一能源品种考核的实物单耗、主要工序(工艺)单耗、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和主要工序(工艺)单耗指标与国内外先进水平对比分析等。 3.4.3主要生产工艺系统的能源利用状况分析 1)工程总图布置方案 2)主要生产工艺系统 3)主要耗能设备 3.4.4辅助生产系统的能源利用状况分析 1)动力(热力)工程 2)供电照明 3)通风空调系统 4)给排水系统

土地估价报告的撰写标准

土地估价报告的撰写标准 及业务操作流程 1.提纲 报告撰写及评审的标准 业务操作流程与报告规范格式 报告撰写 撰写估价方法应注意的事项 2.报告撰写、评审的标准 报告的完成者:估价师应该严格按照《规程》要求撰写 报告的评审者:评审专家主要依据 《城镇土地估价规程》 《土地估价报告评审规则》 《土地估价报告评审要点》 《土地估价报告评审表》 评审:报告形式、技术问题两方面 2.1形式不合格 未按照《土地估价报告规范格式》撰写的; 缺少土地估价报告,或缺少土地估价技术报告,或缺少附件的; 缺少土地估价师签字或仅一名土地估价师签字,或非执业土地估价师签字,或缺少机构盖章的。 2.1.1报告形式案例

封面存在的格式问题 字体、字号 规程要求:封面 “土地估价报告”、“土地估价技术报告”字体应为二号标宋。其他内容应为三号楷体。 内容 擅自增加了委托单位、估价人员 “提交估价报告日期”改为“估价日期” 2.1.2报告形式案例 存在的格式问题 估价师撰写报告时,漏掉了机构负责人签字。 自然机构负责人也没有签字 2.1.3报告形式案例 存在的格式问题 将估价报告第二部分第二项“估价对象”擅自改为“受托估价方”自然没有描述估价对象的内容 2.1.4报告形式案例 存在的格式问题 技术报告第一部分第四项,应该是“估价目的” 2.1.5报告形式案例 存在的格式问题 估价中没有宗地位臵示意图和照片

案例 低级技术错误 1、成本法将新增费计入成本 2、基础设施配套费和土地开发费同时出现 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 “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是指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在批准农用地转用、征用土地时,向取得出让等有偿使用方式的新增建设用地的县、市人民政府收取的平均土地纯收益。”(财综字…1999?117号第二条) “严禁市、县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将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转嫁由用地单位缴纳。”(财综…2006?48号第四条)。 从文件规定看,这项费用明显不应作为一项独立的成本,计入成本费用中。 案例 低级技术错误 年期修正=剩余年期/最高出让年期 2.2技术问题不合格 估价方法运用存在严重技术性错误的(如现有房地产项目,剩余法按待开发土地评估); 地价定义、土地权利界定存在严重技术错误的; 估价结果内涵与地价定义不一致的(如用途不一致,或权利状况不一致,或开发程度不一致等);

勘察阶段监理要点Word文档

1.勘察阶段监理工作内容、程序和方法 (1)工作内容 1)建立项目监理机构。 2)编制勘察阶段监理规划。 3)收集资料,编写勘察任务书(勘察大纲)或勘察招标文件,确定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 4)组织考察勘察单位,协助建设单位组织委托竞选、招标或直接委托,进行商务谈判,签订委托勘察合同。 5)审核满足相应设计阶段要求的相应勘察阶段的勘察实施方案(勘察纲要),提出审核意见。 6)定期检查勘察工作的实施,控制其按勘察实施方案的程序和深度进行。 7)控制其按合同约定的期限完成。 8)按规范有关文件要求检查勘察报告内容和成果,进行验收,提出书面验收报告。 9)组织勘察成果技术交底。 10)写出勘察阶段监理工作总结报告。 (3) 主要监理工作方法 1)编写勘察任务书、竞选文件或招标文件前,要广泛收集各种有关文件和资料,如计划任务书、规划许可证、设计单位的要求、相邻建筑地质资料等。在进行分析整理的基础上提出与工程相适应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 2)审核勘察单位的勘察实施方案,重点审核其可行性、精确性。 3)在勘察实施过程中,应设置报验点,必要时,应进行旁站监理。 4)对勘察单位提出的勘察成果,包括地形地物测量图、勘测标志、地质勘察报告等进行核查,重点检查其是否符合委托合同及有关技术规范标准的要求,验证其真实性、准确性。 5)必要时,应组织专家对勘察成果进行评审。 2. 勘察阶段质量控制要点 (1)协助建设单位选定勘察单位

按照国家计委和建设部有关规定,凡在国家建设工程设计资质分级标准规定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均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工程勘察单位承担勘察业务工作,建设单位原则上应将整个建设工程项目的勘察业务委托给一个勘察单位,也可以根据勘察业务的专业特点和技术要求分别委托几个勘察单位。 (2)勘察工作方案审查和控制 工程勘察单位在实施勘查工作之前,应结合各勘察阶段的工作内容和深度要求,按照有关规范、规程的规定,结合工程的特点编制勘查工作方案(勘察纲要)。 监理工程师应按编制勘察工作方案进行认真审查。 (3)勘察现场作业的质量控制 勘察工作期间,监理工程师应重点检查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现场作业人员应进行专业培训,重要岗位要实施持证上岗制度,并严格按“勘察工作方案”及有关“操作规程”的要求开展现场工作并留下印证记录。 2)原始资料取得的方法、手段及使用的仪器设备应当正确、合理,勘察仪器、设备、试验室应有明确的管理程序,现场钻探、取样、机具应通过计量认证。 3)原始记录表格应按要求认真填写清楚,并经有关作业人员检查、签字。 4)项目负责人应始终在作业现场进行指导、督促检查,并对各项作业资料检查验收签字。 (4)勘察文件的质量控制 监理工程师对勘察成果的审核与评定是勘察阶段质量控制最重要的工作。首先应检查勘察成果是否满足以下条件: 1)工程勘察资料、图表、报告等文件要依据工程类别按有关规定执行各级审核、审批程序,并由负责人签字。 2)工程勘察成果应齐全、可靠,满足国家有关法规及技术标准和合同规定的要求。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审查要求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审查要求 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审查,是提高岩土工程勘察成果质量的重要环节,未经审核(审定)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不得提供给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使用。 2.凡审核、审定工作,统称为审查,必须严格按本要求进行。 3.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一般实行二检二审制。勘察报告在审核(审定)前项目负责人应对成果资料进行自检,并由指定人员进行互检(核对)后,将其送交技术质量办,由勘察报告审核员进行审核,审核员审核后送总师室审定。 4.审核(审定)人应对勘察报告的自检和互检(校对)情况进行审查,对未经充分自检和互检的报告,责令项目负责人和校对人员进行重新检查。 5.审核(审定)人对工程勘察全过程质量有否决权,当质量否决意见与项目负责人有原则争议时,可提请公司总经理和总工程师复议。 6.审核(审定)人应首先检查勘察全过程资料的完整性。审查内容包括合同、技术委托书、勘察纲要、野外地质编录、原位测试、土(岩)试验报告、水质分析报告等全过程的原始资料的审查。要审查原始资料是否齐全,实际完成的工作量是否满足合同、技术委托书和勘察纲要的要求,如工作量有较大增减,有否变更依据。审查钻探工作、地质编录、取

样、岩土试验、水质分析资料等的质量情况。 7.室内分析、整理、绘制的各类图表和文字报告的审查,要审查各类试验数据与地层岩土性特征是否吻合、工程地质层的划分是否合理、提供的设计参数是否可靠、文字报告内容是否齐全并突出重点,结论与建议是否切合实际、能否满足设计和技术委托要求,各类图、表是否充分,审查各类图表和文字报告的格式内容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要求。 8.报告审查后,应详细填写“报告审查纪要”(附表),对工程勘察全过程中各环节的工作质量进行评述,同时对项目负责人的岩土工程勘察质量初评意见进行复评,填写岩土工程勘察项目质量综合评定表(复评),质量复评达到合格的并经总经理(授权付总)批准同意后方可提供给委托单位。 9.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审查人应对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质量负审查责任。

项目节能评估报告报告模板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第一节节能评估报告编制依据 (1) 第二节节能评估报告编制目的 (2) 第三节节能评估报告编制范围 (2) 第二章项目基本情况 (3) 第一节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3) 第二节项目基本情况 (4) 第三节项目基础设施条件 (6) 第三章项目能源供应与消耗分析 (9) 第一节电 (9) 第二节天然气 (12) 第三节采暖 (12) 第四节水 (13) 第四章项目合理利用能源措施及效果分析 (15) 第一节建筑节能 (15) 第二节采暖节能 (17) 第三节电气节能 (17) 第四节节水措施 (18) 第五节管理节能措施 (18) 第五章项目能耗指标的计算与分析 (20) 第一节项目能源消耗指标的计算 (20) 第二节项目对所在地能源供应及消耗的影响 (20) 第六章项目合理利用能源建议 (22) 第七章合理用能评估结论 (24)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节能评估报告编制依据 一、技术文件 《xxx有限公司xxx项目申请报告》 二、有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山东省节能监察办法》() 《节约用电管理办法》() 《山东省节约能源条例》() 三、有关指导性文件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年)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 《潍坊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潍政发〔2010〕63号)《关于加快太阳能光热系统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09】119号) 四、国家或行业标准、规范及规程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2008)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67—2006) 《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GB/T3485—1998) 《节水型企业评价导则》(GB/T7119—2006) 《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GB/T3486-1993)

评估报告审查要点

评估报告审查要点 格式规范、内容全面是对土地估价报告的基本要求,报告的质量差异主要体现在估价依据的充分性、相关说明的严谨性、市场及区位分析的深入程度等方面。为了使评审专家对各等级报告的评定标准有一个整体把握,以下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评分标准只是针对一般情况而言, 在评审过程中,由于估价对象及估价目的不同,估价报告评 审不可能完全套用同一模式,请评审专家针对不同情况,正 确把握评审标准的内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估价报告形式审查要点 估价报告的规范性、要件齐全性是最基本要求,凡不符合下列要求的视为形式不合格,直接作为不及格报告不进行评分。 (1)不符合《土地估价报告规范格式》要求的; (2)土地估价报告、土地估价技术报告、附件不齐全的。 二、估价报告关键技术问题审查要点 估价报告存在下列技术问题直接视为不及格报告不进 行评分。 (1)估价方法存在严重技术性错误的; (2)地价定义、土地权利界定存在严重技术错误的; (3)采用3年以前的基准地价又没有进行合理的期日修 正的; (4)会审会认为的其他问题。 三、各等级报告评审标准 1、一等报告(大于等于90分)的质量要求 一等报告不仅要格式规范,内容全面,估价目的、估价

对象及价格定义界定清楚、准确,估价方法选择及应用合理,各项参数选取依据充分、合理,还要针对特定估价对象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资料充实、时效性强,对特殊问题的处理 恰当、合理,且有独到之处。整个报告分析论证严谨、逻辑性强,没有明显瑕疵,估价结果可信度高。 2、二等报告(80一90分)的质量要求 二等报告要求格式规范,内容全面;估价目的、估价对象及价格定义界定清楚、准确;估价依据充分、合理,市场及影响因素分析较全面、合理,能体现政策变化对土地价格的影响;估价方法选择及应用合理,各项参数选取依据较充分、合理;整个报告分析较严谨、逻辑性较强,估价结果有较高的可信度,估价过程不存在明显错误。 3、三等报告(70一80分)的质量要求 报告格式规范,内容全面;估价目的、估价对象及价格定义界定较清楚、准确;估价依据较充分、合理,市场及影响因素分析较全面、合理;估价方法选择及应用基本合理,各项参数选取有依据、理由;报告整体分析较一致、有一定的逻辑性。不存在方法选择和应用错误。 4、四等报告(60一70分)的质量要求 报告格式规范,内容全面;估价目的、估价对象及价格定义界定基本清楚;估价依据较充分、合理,市场及影响因素分析较全面;估价方法选择及应用基本合理,各项参数选取、地价确定等有依据,不存在明显质量缺陷。 5、对不合格报告的判定 不合格报告通常存在明显的质量缺陷,如: (1)报告格式不规范,内容不全,有明显缺漏项。如估价 对象、地价定义界定不清,缺少土地权属状况说明等。

【Selected】2018年信息化项目节能评估报告(模板).docx

此模板是根据2017年1月1日执行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44号令)结合信息化项目建设特色编制,内容中标准和计算方法可根据各地特色和项目情况进行调整。 内容往下看!!!

GGGGGGGGGGGGG GGGGGGGGGGG项目节能评估报告项目建设单位: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 项目建设单位联系人: 联系方式: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 1.1项目基本情况 (1) 1.2节能评估编制依据 (1) 1.3节能评估目的 (2) 1.4节能评估原则 (2) 1.5节能评估范围 (3) 1.6节能评估重点 (3) 第二章建设规模 (4) 第三章建设内容 (6) 第四章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10) 2.1电能 (10) 2.2水能 (14) 2.3项目年耗能总量 (14) 第五章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 (15) 第六章能耗指标 (16) 第七章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等内容 (17)

第一章概述 1.1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GGGGGGGGG(以下简称“本项目”) 建设单位: 负责人: 联系人: 建设单位地址: 建设地点: 1.2节能评估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2)《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787号) (3)《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发改环资[20XX]199号) (4)《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指南(20XX)》(发改环资〔20XX〕21号) (5)《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44号令) (6)《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7)《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20XX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66号) (8)《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转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办法的通知》(桂发改环资〔2016〕1519号)(9)相关行业的节能设计规范、规定、导则 《设备热效率计算通则》GB/T2588—20XX 《单位产量能源消耗限额编制通则》GB/T12723-20XX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20XX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通则》GB17167—20XX 1.3节能评估目的 通过对该项目工艺、设备等用能情况及能源供应情况的调查、分析、论证,评估该项目能源利用是否合理、安全、高效、并提出相应

市政工程施工图审查要点(终稿)

北京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勘察文件审查要点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发布二零零五年八月

前言 根据《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国建设部令第134号 2004年8月23日)、《关于实施“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建质[2004] 203号 2004年11月23日)以及《关于转发建设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的通知》(市规发〔2004〕1499号 2004年11月29日)的要求,北京市勘察设计与测绘管理办公室组织部分从事施工图审查的专家编制完成《北京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勘察文件审查要点》(以下简称“本要点”)。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认真总结了我市开展勘察文件审查的实践经验,广泛听取了施工图审查机构、部分勘察设计单位及北京市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专家委员会委员的意见,经多次修改后形成了本要点。 本要点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标准(含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北京市地方标准)编写,以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以下简称“强制性条文”)为根本依据,除将强制性条文作为必须审查的容外,还从现行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标准中摘录了部分与强制性条文关系密切、对安全和公众利益有较大影响的条款作为审查容。 本要点根据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类型分四篇编写,第一篇:公路工程和城市桥涵、支挡结构施工图勘察文件审查要点;第二篇:室外管道工程施工图勘察文件审查要点;第三篇:城市道路、公路路基、路堤、路堑工程施工图勘察文件审查要点;第四篇:地下铁道、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图勘察文件审查要点。由于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类型繁多,施工图审查中如遇到本要点未涉及的情况,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 工程勘察注重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地区经验及工程师的综合判断。勘察文件审查的主要对象限于详勘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并不涵盖工程勘察的全部容。进行工程勘察时,建设单位和勘察单位应全面执行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标准的规定,确保工程质量,不能认为未列入本要点的容就可以不执行。 本要点由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负责管理,北京市勘察设计与测绘管理办公室负责对具体容的解释。 主编单位:北京市勘察设计与测绘管理办公室 参编单位: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 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 参加编制人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孔千、王笃礼、刘建华、李耀刚、张建青、杨俊峰、周宏磊、武威、 赵大鹏、赵志强、郭明田、温靖、葛虹、董辉、廉得瑞参加审查人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丁秀云、王新杰、张在明、罗玲、项勃、顾宝和、袁炳麟、高文新、 黄志仑

勘察报告审核要注意的问题

勘察报告审核要注意的问题 审勘察报告时可参照施工图审查要点进行审查,结合该要点,总结审查要注意的内容主要有如下28条: 1 《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中有关勘察和地基基础方面的强制性条文(具体条款略)是否严格执行; 2 责任人签名是否齐全; 3 选用的规范、规程是否有效、完备,是否适用于本工程; 4 勘察文件是否满足任务委托要求; 5 勘察文件深度是否满足勘察文件深度规定的要求; 6 拟建工程概况,如位置等,是否明确; 7 勘察工作的目的、任务、要求是否明确; 8 原位测试勘探点布置的比例是否适当; 9 勘探手段、方法及工艺是否适当; 10 取样(土样、岩样、水样)的质量、数量、方法是否符合规范、标准要求; 11 原位测试方法是否适当,测试数量是否满足规范、标准要求; 12 室内试验的指标种类、试验方法、试验数量是否满足规范、标准要求; 13 地层划分是否合理;地层描述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14 地表水及地下水位的量测方法是否符合现行规范要求,勘察期间水位、地下水类型等阐述是否明确、合理; 15 提供的地下水参数是否合理; 16 水的腐蚀性测试与判别是否符合规范、标准要求;判别方法是否符合拟建场地环境条件;判别结果是否正确; 17 提供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设计地震分组是否正确; 18 场地类别划分场地类别划分的依据是否充分,资料是否真实、可靠; 19 液化判别的方法是否正确、有效,液化判别所选取的参数是否可靠、正确; 20 不良地质作用的评价方法、结论及处理措施是否符合现行规范、相关专用标准及勘察文件深度规定的要求 21 特殊土的评价方法、结论及处理措施是否符合规范、相关专用标准及勘察文件深度规定的要求; 22 岩土参数分析与选用的范围、数量、数值的取舍是否符合规范的要求; 23 地基与基础评价与建议依据、分析结果是否正确; 24 建议的地基基础方案是否合理、可行,参数是否合理; 25 基坑支护方案是否合理、可行;参数是否合理; 26 是否指出了施工可能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27 试验、测试图表是否提供了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否吻合; 28 平面图、剖面图、柱状图是否满足规范、勘察文件深度规定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