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国内的汽车工业发展状况简介

合集下载

瑞典国内的汽车工业发展状况简介

瑞典国内的汽车工业发展状况简介

瑞典国内的汽车工业发展状况简介瑞典的汽车业居世界领先地位,是瑞典的重要产业,也是瑞典最大的出口部门,因此,瑞典政府大力发展汽车产业,促进汽车出口。

瑞典的汽车业三大世界品牌:沃尔沃、萨伯和斯堪尼亚对华销售量都呈增长之势。

另外中瑞产业优势互补的空间很大,这些企业在努力开拓中国市场的同时,也正积极寻求与中国企业进行生产、销售以及维修等业务的合作。

一、瑞典汽车业概况瑞典的汽车业拥有三大世界品牌:沃尔沃、萨伯和斯堪尼亚。

该产业共有雇员约14万,2004年出口量为1,400亿瑞典克朗,占瑞典总出口的15.5%多。

其投资占瑞典整个机械行业的1/5、整个工业研发的1/4;汽柴油发动机、远程通讯、安全和环保等技术领域居世界领先。

2004年,瑞典共生产轿车290,400辆,占世界产量的1%;重型卡车27,300辆,占世界产量的20%。

汽车零部件企业共有1,200多家,雇员75,000人,他们和汽车制造商合作,共同提高汽车技术和竞争力。

瑞典社会经济对汽车工业依赖程度较大,2005年汽车工业出口总额达1100亿克朗,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4%。

同时,对汽车工业的投资也很大,占工业总投资额的1/5至1/4。

2005年,汽车工业和零配件供应厂商共就业人口15万人。

二、瑞典汽车业技术特色瑞典汽车业发展的特点是企业、学术界和社会紧密合作,共创辉煌:约有50%的企业中拥有50人以上和大学、研究机构合作;查尔默斯理工大学是首家与美国通用汽车签订协议的大学。

瑞典的汽车技术在五大方面突出:1、安全--萨伯和沃尔沃已经在轿车安全方面成功探索,斯堪尼亚公司和沃尔沃卡车公司在卡车方面探索;--沃尔沃轿车安全中心奠定了瑞典在汽车安全技术方面的关键地位;--瑞典国家公路管理局的“零幻觉”项目有力地支持了先进的安全技术发展;--推出了为期十年的项目,建立“智能车辆安全系统”(IVSS)产业群。

2、远程信息处理--拥有相关方面世界领先的公司,诸如:萨伯、斯堪尼亚、沃尔沃轿车、沃尔沃卡车、爱立信(移动通讯系统的供应商)、泰利亚(Telia,通讯网络运营商)及其一批IT系统供应商。

国外汽车工业发展历程

国外汽车工业发展历程

国外汽车工业发展历程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汽车工业也逐渐成为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从最初的手工制造到现代化的自动化生产,汽车工业经历了漫长而又曲折的发展历程。

19世纪末,汽车工业开始萌芽。

德国的卡尔·本茨发明了第一辆内燃机汽车,美国的亨利·福特则在1908年推出了著名的T型车,这标志着汽车工业进入了大规模生产的时代。

在此之后,汽车工业开始迅速发展,各国纷纷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资源,推动汽车工业的发展。

20世纪初,欧洲和美国成为了汽车工业的两大中心。

在欧洲,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的汽车工业开始崛起,推出了许多经典车型,如法国的雪铁龙、德国的宝马、意大利的法拉利等。

而在美国,福特、通用、克莱斯勒等汽车巨头开始垄断市场,推出了许多经典车型,如福特的野马、通用的雪佛兰、克莱斯勒的克莱斯勒300C 等。

20世纪中期,日本的汽车工业开始崛起。

丰田、本田、日产等汽车厂商开始进军国际市场,推出了许多经典车型,如丰田的卡罗拉、本田的思域、日产的GT-R等。

此外,韩国、中国等国家的汽车工业也开始逐渐崛起。

21世纪初,汽车工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电动汽车、自动驾
驶汽车等新技术开始逐渐普及,汽车工业也开始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同时,全球化的趋势也使得汽车工业的竞争更加激烈,各国汽车厂商需要不断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才能在市场上立足。

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曲折和挑战,但也充满了机遇和希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化的加速推进,汽车工业的未来将更加光明。

汽车制造行业国内外发展现状

汽车制造行业国内外发展现状

汽车制造行业国内外发展现状第一章汽车制造业现状及发展趋势1.1 汽车制造业现状1.1.1 汽车制造业概述汽车工业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经济系统工程,不同于普通产品,汽车产品是一个高度综合的最终产品,需要组织专业化协作的社会化大生产,需要相关工业产品与之配套。

长期以来,汽车工业作为国家重点投资和发展的产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世界汽车工业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我国的汽车工业尚属幼稚产业,国际竞争力不足,随着经济全球化,汽车工业必须面对国际与国内广泛领域的挑战。

我国的汽车工业起步于50年代,经过50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较好的产业基础,汽车总产量已跃居世界第4位,汽车工业已经初步显示出产业关联度大、资金积累能力强和就业人口多的特点。

随着汽车工业的进一步快速发展,汽车工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正越来越突出。

汽车工业取得的成绩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总量迅速增长,产业规模显著扩大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我国汽车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生产布局和产品系列,产业已具有相当规模,基本上可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2004年底,我国汽车生产能力超过500万辆,汽车产量从1980年22万辆快速增长到2004年507.05万辆,居世界第4位,2004年销售汽车507.11万辆,居世界第3位,已成为世界汽车生产与消费大国。

我国汽车业产销量达到不同百万辆级所用年限对汽车产品生产较稳定、产值较大的5857家企业统计表明:2004年我国汽车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10849.55亿元,利润总额719.85亿元,其中15家重点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458.82亿元,利润总额为381.93亿元。

2004年底汽车工业从业职工498.68万人,加上直接相关行业就业人数为6761.19万人。

2004年我国汽车产品出口金额为114.92亿美元,其中汽车整车出口13.63万辆,配件金额87.84亿美元。

分别比1990年增长了865.71%、1249.5%、1142.43%。

中国与瑞典开启“绿色”合作

中国与瑞典开启“绿色”合作

中国与瑞典开启“绿色”合作文 | 本刊记者 刘馨蔚近日瑞典外交部国务秘书斯滕斯特伦表示,2017年,瑞中经贸合作成果丰硕,双边贸易、直接投资规模都在增长,双方在环保、可持续发展领域具有巨大的合作潜力。

据数据显示,瑞典环保产业出口增长强劲,约占环保产业总产值的38%,并以年平均8%的速度增长。

近年来,中国已成为瑞典环保产业出口的巨大市场。

瑞典实现“零垃圾”瑞典是开展环境保护最早的国家之一,也是很早引入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环保战略已成为瑞典环保产业发展的基石。

目前,环保产业占瑞典产业收入可观的市场份额。

据瑞典统计署估计,其年产值达到2400亿克朗。

而作为瑞典工业行业老大的汽车工业,其年销售额不过是2170亿克朗。

垃圾处理和再生循环利用系统占整个环保产业的41%,是环保产业发展最大的领域。

“很少有工业化国家像瑞典那样多地使用再生能源。

迄今,大约1/3的国家能源供应来自于可再生能源。

”斯滕斯特伦称。

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从公交车到出租车大多使用的是清洁能源。

斯滕斯特伦介绍,目前,瑞典60%的地区供热系统使用生物能源,燃烧、燃油量仅占2%。

据预测,未来10年,瑞典清洁能源的需求将增长30%以上。

“利用经济手段推进环境可持续发展是瑞典政府的战略举措。

”斯滕斯特伦透露,瑞典的环保相关税费有70多种,家庭要为垃圾买单,企业要因废气排放缴费,使用不同的汽车燃料需缴纳不同税费等等。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副司长郭启民表示,以环境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税收导向,把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纳入环保的轨道,促进了环保技术的开发,优化了生产流程和消费方式,引领了环保产业的诞生。

郭启民强调,瑞典在水处理、垃圾处理、空气净化、清洁能源技术方面都走在世界前列,中国也正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中瑞双方应当加强交流合作,结合各自需求和优势,拓展合作空间,深化合作内容,促进两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增强人民福祉,共同应对全球性的挑战。

瑞典是发达国家吗

瑞典是发达国家吗

瑞典是发达国家吗
答案:

扩展:
瑞典工业高度发达而且种类繁多,拥有自己的航空业、核工业、汽车制造业、先进的军事工业,以及全球领先的电讯业和医药研究能力。

瑞典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度发达,在许多领域都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其次瑞典在政治领域长期处于中立状态,历史上瑞典自成立国家形态以来,几乎很少参与到战争当中,即使曾经位列欧洲列强之一,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是处于保持中立状态的永久中立国。

瑞典作为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一个北欧国家,是所有北欧国家中面积最大的国家,总面积约45万平方公里,瑞典是最先成为世界上发达国家之一的国家,但近年来瑞典这个发达的国家却开始走向更加奇葩的方向。

瑞典在冶金、材料、机械、通信、航天等诸多专业领域的水平位于世界前列,瑞典工业化高度发达的结果是瑞典的制造业也相当发达,制造火炮、汽车、飞机、飞船、航母、舰船等都是瑞典的拿手强项,所以瑞典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具备本国自主且完备的军工体系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武器出口的大国。

人口只有1000万左右,相当于我国二三线城市的人口;总面积为45万平方公里,是北欧面积最大的国家,相当于两个英国(24.36万平方公里)的面积。

发达国家,又称已开发国家和先进国家,是指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准较高,人民生活水准较高的国家,又称作高经济开发国家。

发达国家的普遍特征是较高的人类发展指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工业化水准和生活品质。

全球及中国汽车行业发展概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全球及中国汽车行业发展概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全球及中国汽车行业发展概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1、全球整车行业市场概况汽车工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的现代化产业。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汽车制造已经形成了一条庞大的产业链,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产值最高的重要产业之一,在全球制造业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汽车产业对各国工业结构升级和相关产业发展有很强的带动作用,具有产业关联度高、涉及面广、技术要求高、综合性强、零部件数量多、附加值大等特点,同时具有明显的规模效应。

正是由于汽车产业规模效应显著、上下游产业关联度强,寡头垄断的形成是产业成熟的标志。

汽车产业发展至今已经成为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工业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这些国家凭借其先发优势和技术优势,已经形成较高的产业集中度,全球汽车制造市场主要由美国通用、美国福特、德国大众、日本丰田、韩国现代等十几家大型整车制造商主导。

《2020-2026年中国汽车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向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总体减弱,主要经济体增长依然乏力,一些地区政治动荡,同时受世界产销第一大国中国同比较快下降的影响,2019年世界汽车生产比上年有所下降,2019年,全球共生产汽车9178.7万辆,同比下降5.2%。

在汽车细分品种中,乘用车生产同比降幅明显高于全行业,商用车降幅略低,总体表现略好于乘用车。

2019年,乘用车生产6714.9万辆,同比下降6.4%;商用车生产2463.8万辆,同比下降1.9%。

2019年,全球四大地区汽车生产表现不一,其中:亚太地区下降最快,非洲地区唯一增长。

2019年,欧洲地区生产2131.21万辆,同比下降4.3%;美洲地区生产2010.28万辆,同比下降3.6%;亚太地区生产4926.69万辆,同比下降6.4%;非洲地区生产110.51万辆,同比增长0.3%,增幅比上年明显减缓。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欧洲地区中独联体国家表现总体仍然较为出色,除俄罗斯小幅下降外,其他国家均呈不同程度增长,其中阿塞拜疆和哈萨克斯坦增速更为明显。

沃尔沃简介

沃尔沃简介

沃尔沃公司简介沃尔沃汽车公司是北欧最大的汽车企业,也是瑞典最大的工业企业集团,世界20大汽车公司之一。

创立于1924年,创始人是古斯塔夫·拉尔松和阿萨尔·加布里尔松。

沃尔沃汽车以质量和性能优异在北欧享有很高声誉,特别是安全系统方面,沃尔沃汽车公司更有其独到之处。

美国公路损失资料研究所曾评比过十种最安全的汽车,沃尔沃荣登榜首。

到1937年,公司汽车年产量已达1万辆。

随后,它的业务逐渐向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能源产品等多领域发展,一跃成为北欧最大的公司。

沃尔沃汽车公司下属商用车部、载重车部、大客车部、零部件部、汽车销售部和小客车子公司等。

沃尔沃公司的产品包罗万象,但主要产品仍然是汽车。

该公司的卡尔玛厂,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工厂。

它位于瑞典的歌德堡,布局就象一个三叶草图案,沿着三叶草的边缘有25个工作站,每个站负责一部分汽车装配工序,汽车在微机控制下的自动输送装置上绕草叶蜿蜒运行,当走完这25个工作站时,就生产出一辆漂亮的汽车。

这个厂的生产率和装配质量在沃尔沃公司各厂名列前茅。

这个工厂的特点是10-25人负责一个工区,只要在规定时间内把规定的汽车从一个缓冲区送到另一个缓冲区,其他工作大家可以自作主张。

因而把工人从机械往复式劳动中解放出来,激发了工人的劳动热情。

这种生产方式是继福特流水线生产方式之后的又一重大变革,引起世界产业界的极大关注。

沃尔沃公司除了大客车、各种载货车在北欧占绝对统治地位外,它的小客车在世界上也小有名气。

沃尔沃小客车以造型简洁,内饰豪华舒适而闻名。

最近推出的沃尔沃740、760、940、960小汽车,已出口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国外汽车制造业研究现状

国外汽车制造业研究现状

国外汽车制造业研究现状国外汽车制造业是全球制造业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它不仅是国际贸易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经济发展和就业的关键领域。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国外汽车制造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涌现出了许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汽车制造商和品牌。

本文将介绍国外汽车制造业的现状,并分析一些重要的趋势和挑战。

首先,国外汽车制造业的规模和产量持续增长。

根据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Motor Vehicle Manufacturers)的数据,2019年全球汽车产量超过9700万辆,其中中国、美国和日本是产量最大的三个国家。

中国的汽车产量特别突出,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和生产基地。

此外,欧洲和韩国也是重要的汽车制造国家。

其次,国外汽车制造业正在朝着更加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工智能的应用,许多汽车制造商正在推出更智能和互联的汽车产品,如自动驾驶汽车、电动汽车和智能互联汽车。

同时,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需求,许多汽车制造商开始转向生产低排放和零排放的环保汽车。

这些趋势将为国外汽车制造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竞争优势。

然而,国外汽车制造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全球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汽车制造业,并且竞争对手众多。

例如,日本的丰田、本田和日产,德国的大众、宝马和奔驰,美国的福特和通用汽车等,它们都在全球市场上有很大的份额。

此外,新兴市场的崛起也给国外汽车制造业带来了压力,像中国和印度等国家正在迅速发展他们自己的汽车产业。

另一个挑战是技术革新和变革的加快速度。

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车制造业正经历着一次全面的技术变革,如电动汽车、自动驾驶技术、人工智能和互联网的应用等。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将改变整个汽车制造业的格局和竞争力,那些不能及时跟上技术变革的企业可能会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此外,全球经济环境的不稳定性也对国外汽车制造业构成了挑战。

贸易摩擦、汇率波动、能源价格波动等因素都可能对汽车制造业的供应链和市场需求产生重大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瑞典国内的汽车工业发展状况简介
瑞典的汽车业居世界领先地位,是瑞典的重要产业,也是瑞典最大的出口部门,因此,瑞典政府大力发展汽车产业,促进汽车出口。

瑞典的汽车业三大世界品牌:沃尔沃、萨伯和斯堪尼亚对华销售量都呈增长之势。

另外中瑞产业优势互补的空间很大,这些企业在努力开拓中国市场的同时,也正积极寻求与中国企业进行生产、销售以及维修等业务的合作。

一、瑞典汽车业概况
瑞典的汽车业拥有三大世界品牌:沃尔沃、萨伯和斯堪尼亚。

该产业共有雇员约14万,2004年出口量为1,400亿瑞典克朗,占瑞典总出口的15.5%多。

其投资占瑞典整个机械行业的1/5、整个工业研发的1/4;汽柴油发动机、远程通讯、安全和环保等技术领域居世界领先。

2004年,瑞典共生产轿车290,400辆,占世界产量的1%;重型卡车27,300辆,占世界产量的20%。

汽车零部件企业共有1,200多家,雇员75,000人,他们和汽车制造商合作,共同提高汽车技术和竞争力。

瑞典社会经济对汽车工业依赖程度较大,2005年汽车工业出口总额达1100亿克朗,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4%。

同时,对汽车工业的投资也很大,占工业总投资额的1/5至1/4。

2005年,汽车工业和零配件供应厂商共就业人口15万人。

二、瑞典汽车业技术特色
瑞典汽车业发展的特点是企业、学术界和社会紧密合作,共创辉煌:约有50%的企业中拥有50人以上和大学、研究机构合作;查尔默斯理工大学是首家与美国通用汽车签订协议的大学。

瑞典的汽车技术在五大方面突出:
1、安全
--萨伯和沃尔沃已经在轿车安全方面成功探索,斯堪尼亚公司和沃尔沃卡车公司在卡车方面探索;
--沃尔沃轿车安全中心奠定了瑞典在汽车安全技术方面的关键地位;
--瑞典国家公路管理局的“零幻觉”项目有力地支持了先进的安全技术发展;
--推出了为期十年的项目,建立“智能车辆安全系统”(IVSS)产业群。

2、远程信息处理
--拥有相关方面世界领先的公司,诸如:萨伯、斯堪尼亚、沃尔沃轿车、沃尔沃卡车、爱立信(移动通讯系统的供应商)、泰利亚(Telia,通讯网络运营商)及其一批IT系统供应商。

--福特的全球远程信息处理研发与企业发展中心的根据地在哥德堡;
--哥德堡的“远程信息处理谷”是国际公认的技术研发群,居世界第三,欧洲第一。

3、环保:
--沃尔沃轿车公司是首家生产可用多种燃料(天然气/生化气体和汽油)的汽车的公司;
--Preem精炼厂是世界领先的环保产品(低硫柴油)生产商;
--哥德堡是瑞典首个设立环保区域的城市,该区域禁止老标号重型柴油车通过;
--沃尔沃(Torslanda)喷漆厂是世界上最洁净轿车厂之一,每辆轿车VOC的排放降低95%。

4、冬季测试中心
--在北极圈以南30公里处的瑞典北部Arjeplog地区,严寒的冬季气候成为冬季测试中心的理想之地;
--许多国际公司将其冬季测试中心设在瑞典:宝马、戴姆勒克莱斯勒、PSA集团、VAG 集团、雪铁龙、菲亚特、福特、博士等等。

5、设计与工程
--质量与工程诀窍:瑞典工程能力、生产持续保证、道路耐受力;
--工业设计能力与认证;
--生产技术诀窍:斯堪尼亚的模块生产系统;
--创新:车辆生产商与供应商诸如SKF、Autoliv和Haldex都是创新的范例。

三、瑞典汽车产业国际合作中心
因为汽车业是瑞典西部最主要产业,拥有雇员20人以上的企业约有200家,雇佣员工50,000多人,因此,瑞典西部56个城市联合设立该机构,以促进该区域的经济发展。

瑞典汽车产业国际合作中心(AutomotiveSweden)是隶属于瑞典投资促进局(AgemcyofInvestinSweden)的汽车产业国际合作促进机构,主要服务于瑞典西部56个城市/社区,其总部设在哥德堡,另在法国、德国、英国、美国和日本设有分支机构,共有人员12人。

该机构的宗旨是:与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合作,为汽车产业的经营与研发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以促进经济发展、保障该行业的就业并拥有一定规模的熟练员工。

它主要从事:
--产业信息收集与传播,增加区域内政府与公民对该行业的认知,从而获得更多的帮助;
--合作,帮助已有企业和新企业;
--营销,吸引新企业和新的专门人才。

四、中国与瑞典汽车业合作的建议
中瑞汽车产业发展差异很大,尤其在研发方面更是如此,合作空间很大,而且双方都有合作的积极性。

因此我们建议:汽车产业引进来、走出去。

第一、引进来。

关于引进来,我国已经做了很多,几乎引进了世界所有著名品牌,已经具备了巨大的生产能力。

我们在这里只想强调一点:引进技术,引进设备只是开始,关键是引进软技术,在其基础上不断研发,推陈出新,形成自己的风格直至品牌。

坚决杜绝照抄照搬、抄袭偷窃。

第二、走出去。

其一、到瑞典设立研发机构,利用当地技术创新环境和资源、设施,完善、提高我们的研发队伍与水平,创造自己的品牌;其二、跨国兼并,购买萨伯轿车。

我们在与瑞典汽车产业国际合作中心主任交流时,他就流露出希望中国的企业来兼并萨伯,使萨伯恢复生机与活力(萨伯汽车被美国通用兼并后生产一直不能正常进行,举步维艰,而其技术有很多是世界领先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