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肺纤维化治疗现状与进展

合集下载

抗肺纤维化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抗肺纤维化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维普资讯
生 理 科 学 进 展 2008年第 39卷 第 3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生 理 科 学 与 临床 ·
抗 肺 纤 维 化 药 物 治 疗 研 究 进 展 米
崔 冰 胡卓伟
(中国医学 科学 院北京协 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 ,北京 100050)
摘要 特发 性肺 纤维 化是 严 重危 害 生命 的 间质性肺 疾 病 ,诊 断后半 数 生存 率仅 为 3年 ,超 过 大部 分 恶性肿 瘤 。 目前 所 有 的抗 肺 纤维 化 治疗措 施 疗效 甚微 。 随着 对肺 纤维 化发 病 分子细 胞 机制研 究 的 不断深入,已经发现并确认多种抗肺纤维化的新药靶。本文首先概述抗肺 纤维化疾病的临床治疗 现状、正在临床实验的新药物,然后重点介绍作用于肺泡上皮细胞、成肌 纤维细胞或具有抑制血管 新生、调节 Thl/Th2细胞 因子平衡、阻断氧化应激等作用药物治疗肺 纤维化疾病的前景。 关键 词 肺 纤维 化 ;药物 治疗 ;复 方 药 中 图分类 号 R575
进 展 。
一 、肺 纤 维化 药物 治疗 现状 目前 ,肺纤 维 化 的治疗 主要 采 用抗炎 药 和/或 免 疫抑制剂 、抗纤维化药物 、抗凝血药物 、肺移植等措 施 进 行治 疗 ¨J。常用 的药 物 包 括 糖 皮 质 类 固 醇 、环 磷 酰胺 、硝 基 咪唑硫 嘧 啶 、环 孢 霉素 、霉 酚酸酯 ,以及 可 以影 响胶 原 形成 的秋 水仙 碱 和青 霉胺 等 。 糖 皮 质激 素 类 药 物 用 于 治 疗 IPF已 有 超 过 50 年 的历 史 ,目前 常用 El服 强 的松 龙 。对 各 项 临 床研 究 的结 果 汇 总发 现 ,糖 皮 质 激 素 类 药 物 对 IPF患 者 的显效率最高不过 16%_2 。糖皮质激 素一方面通 过抑制中性粒细胞 、淋 巴细胞向肺组织迁移 ,降低免

特发性肺纤维化治疗进展

特发性肺纤维化治疗进展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1402·笪堕堕咝塑查!!!!堡!!旦笙!!鲞釜!!塑!!!』曼墅丛!:型!!!竺生!!!!!:∑!!:!!:盥!:!!治疗方向包括抑制细胞冈子、抗纤维化制剂、新的抗氧化剂以及基冈治疗。

目前大部分药物处于fI{}i床试验的早期阶段,需大量的l临床研究来证实其治疗的有效性。

随着免疫学与分子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以及对IPF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相信肺纤维化的治疗一定会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参考文献[1]朱元珏,陈文彬.呼吸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71—1081.[2][33E43Es][6][73侯杰.特发忭肺纤维化.中国厂矿医学。

2005,18:193—194.NieholsonAG。

FulfordLG.ColbyTV.eta1.Therelationshipbetweenindividualhistologiefeaturesanddiseaseprogressioninidiopathicpulmonaryfibrosis.AmJRespirCritCareMed,2002,166:173一177.KuwanoK。

NakashimaN.InoshimaI。

etaLOxidativesttessinlungepithelialcellsfrompatientswithidiopathicinterstitialpneumonias.gurRespirJ,2003,21:232—240,SelmanM,ThannickalvJ,PardoA,eta1.Idiopathicpulmonaryfibrosis:pathogenesisandtherapeuticapproaches.Drugs,2004,64:405-430.张华根,梁标.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病机制研究新进展.四川医学,2009,30:141-144。

裴建奎。

孟增果,邢渊.特发性肺(问质)纤维化治疗进展.中国初级卫牛保健。

特发性肺纤维化相关细胞因子与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特发性肺纤维化相关细胞因子与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进 展进 行 阐述 。
特发性肺纤维化 的发病机制分为肺间质炎性改变及随后 的肺纤 维化两个 阶段 。早期炎症反应常常包 括与活化 的间质
细 胞 和 炎 症 细胞 所分 泌 的 细 胞 因 子 相 关 ; 纤维 变性 阶段炎性 细胞和间质细胞分泌的生长 因子 、 白介 素 与 基 质 金 属 蛋 白 酶
协 同作用 , 参与肺组织 和血管 的修 复 、 重构 , 最 终导致 肺纤 维
化 的发 生 。这 些 细 胞 因 子 可 以 分 为促 进 纤 维 化 和 抑 制 纤 维 化
≯ ≯ \ 9 ≯ ≯
途经是经鼻腔 的滴鼻免疫治疗也研究证实其有效性 。
四、 特 异 性 免 疫 治 疗 的 现 状 与 展 望
作 者单位 : 1 . 2 1 0 0 2 9 江苏 南京 , 南京 中医药大学
2 . 2 1 0 0 2 9 江苏 南 京 , 江 苏 省 中 医 院 通讯作者 : 周贤梅 , E— m a i l : x i a n m e i z h o u @y a h o o . t o m. a n
g Y, 2 0 0 8, 6 3 s u p p l 8 6: 8—1 6 0.
特异性免疫治疗尽管 已有百 年的历史 , 但发 展的道路 却
是不 平坦 的 , 由于 免 疫 治 疗 持 续 时 间 长 、 起 效缓慢 、 患 者 对 治
疗效果期望值 过高 , 短 期 内见不 到明显 的效 果 , 缺 乏信 心 , 依
从性差 ; 目前 临床 又缺 乏 客 观 的疗 效 评 价 标 准 等 因 素 , 严 重 制
约了免疫治疗 的广泛开展 , 变应性鼻炎 、 变应性哮喘患者 中仅 有很少的一部分人接受特异性免疫治疗 , 接 受免疫治疗 的患 者 中也有一部分人 中途放 弃治疗 , 因而 也达不到 预期 的治疗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治疗现状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治疗现状

损 和修复异常 L lJ 0 。分 布广泛 的成纤 维细胞灶 是损伤 和修复
的主要部位。肺 泡上皮细胞损伤可导致纤维母细胞增殖和 向 肌成纤维细胞表 型转变 。通常认为肌成纤维细胞可促 使伤 口 收缩 、 软组织 回缩 , 并可产生和分泌胶原及包括致纤维化细胞 因子 T F一1在 内的多种 细胞 因子。活跃 的纤维母 细 肌 G 3 成纤维细胞 可使 E M产生增 多 , 致 E M 过度沉 积 和肺 泡 C 导 C 结构破 坏 , 最终导致肺纤维化 和肺 功能受损 。此外 , 肌成纤 维 细胞还 可诱导肺泡上皮 细胞死亡 , 从而维 持肺泡 上皮 已有 病 变、 抑制有效的再上皮化。故肺 泡上皮损 伤修复 过程 中抗 纤 维活性 和致纤维活性之间 的平衡最终决 定了肺纤维化是否发
三、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U a 等研究 表 明 A 可 诱 导肺 泡 上 皮细 胞 编程 性 死 hl TI I
肺泡炎 , 以炎 症 和纤维化 为病 理特 点。流行 病 学资 料显 示 , IF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 势 , P 由于发病 机制 不清 , 死率 高 , 病
至今 尚无确切有 效的治疗方法 , 因此 , 积极寻找新 的治疗 方法
胞外基质 , 其效果与激素相似 , 副作用较轻 。秋水仙碱的剂 而 量为 0 6 2msd 耐受性 良好 , . — / , 可长期 服用。但有 临床实验 表 明, 秋水仙碱对病人生存质量并没有改善。
生。

研究者认为此类药物有望 用于 IF的治疗 , P 但相关 的临床资 料很少 , 国外 H sa .N dos asnF ar ,MD等大量 临床研 究表 明, u
他汀类药物对延 长 IF患 者生存期 和预后改 善没有作用 。 P

【综述】特发性肺纤维化治疗药物临床试验进展

【综述】特发性肺纤维化治疗药物临床试验进展

【综述】特发性肺纤维化治疗药物临床试验进展⽂章来源: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0,43 (03): 256-262DOI:10.3760/cma.j.issn.1001-0939.2020.03.025作者:李怡华叶俏单位:⾸都医科⼤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间质性肺疾病临床诊疗与研究中⼼摘要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种慢性进⾏性纤维化性肺疾病,预后不良。

⽬前抗肺纤维化药物吡⾮尼酮和尼达尼布已获批上市,能够部分地延缓IPF患者肺功能的下降。

随着对肺纤维化机制的认识,针对不同部位、不同靶点的抗肺纤维化药物研发速度加快,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本⽂就IPF抗肺纤维化新药临床试验进展进⾏综述。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种慢性进⾏性肺纤维化疾病,表现为劳⼒性呼吸困难、肺功能下降,其胸部影像或病理特征是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疾病进展严重影响患者的⽣活质量,以致呼吸衰竭、死亡[1,2,3,4]。

IPF预后差,未经治疗的患者诊断后中位⽣存期为3~5年[1]。

以IPF为代表的慢性纤维化性肺疾病抗肺纤维化药物的研发,基于对肺纤维化机制的认识。

⽬前已有吡⾮尼酮和尼达尼布被批准上市,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在随机对照试验(RCT)和真实世界研究中证实[4,5,6,7,8]。

针对不同部位、不同靶点的抗肺纤维化药物研发速度加快,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表1),本⽂主要阐述IPF治疗药物的临床试验进展。

⼀、IPF发病机制和药物作⽤靶点在易感基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下,吸烟、慢性微吸⼊、职业暴露、病毒感染、机械牵张和环境污染,导致肺泡上⽪细胞⽼化和反复损伤,从⽽异常激活,分泌促炎、促纤维化介质,包括成纤维细胞⽣长因⼦(FGF)、结缔组织⽣长因⼦(CTGF)、趋化因⼦等;同时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可分泌⾎⼩板衍⽣因⼦(PDGF)、⾦属蛋⽩酶(MMPs)等,参与炎症反应和修复。

上述物质通过肺间质细胞、肺间质周围细胞、循环纤维细胞、上⽪间充质转化和内⽪间充质转化多种途径,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

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病机制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病机制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噬 细胞 弹性 蛋 白酶 等 因 子 对 肺 纤 维 化 的 发 生 、 展 均 起 关 键 发
作用 。
上皮细胞 的损伤和变质是 间质性肺纤维化的特征。M s uz at z r o C等…提出氧化应激直接通过细胞 内氧化还原失衡或间接通 过活化氧化还原敏感效应通路 , 导致肺 泡上皮细胞的损伤 、 活 化和( ) 或 凋亡 。成纤维 细胞活 化、 化、 分 增殖 和凋 亡可能 与 氧化剂 } 氧化剂失衡 有关 。保 持细胞 内谷胱 甘肽 高水平对 细胞 内环境稳定是很重要 的 , 防止氧化 应激损伤 。炎性细 可
长因子、 白细胞介素与基质金属蛋 白酶协 同作用 , 参与肺组 织
及血 管的修复 、 重构 , 最终导致肺纤维化的发生 。

愈、 气道重构 、 血管再生 、 肺气 肿和肺纤维化 等肺组织重构 过 程 。因此细胞黏附分子对肺纤维化早期肺炎症反应起重要作
用。

参与局部损伤和炎症反应的因素
1 7 74
临床肺科 杂志
21 0 0年 1 第 l 2月 5卷第 1 2期
特 发 性 肺 纤 维 化 发 病 机 制 和 治 疗 的 研 究 进 展
刘 红栓 李志 军
【 摘要】 目前 , 国内外关于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研究报道较多 , 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其治疗仍是 临床一大难 题。I P F发病 分为肺间质炎症改变及随后的肺纤维化两个阶段 , 很多细胞 因子参与其 中。IF P 治疗方法仍很有限 , 尚未找到有效 的治疗方案。
IF发病分 为肺间质炎症 改变及 随后 的肺 纤维化两个 阶 P 段 。早 期 炎症 反 应 常 常 与活 化 的 间 质 细胞 和 浸 润 细胞 释放 的
细 胞 因 子 相关 , 主要 包 括 肿 瘤 坏死 因子 、 化 细胞 因子 和黏 附 趋

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的治疗进展PPT

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的治疗进展PPT
04
患者和家属应积极参与治疗决策,了解治疗方案的风险和益处,以便 做出明智的选择。
THANKS
感谢观看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结果,如胸部X线、CT、肺功能等,可以 对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
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需与其他引起呼吸困难的疾病进行鉴别,如肺炎、慢 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02 特发性肺纤维化 急性加重的治疗 现状
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
抗纤维化药物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急 性加重的常用药物,通过抑制炎症反 应和免疫过程,减轻肺纤维化程度。
一些抗纤维化药物如尼达尼布、吡非 尼酮等,能够抑制肺组织纤维化进程 ,延缓疾病进展。
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 ,可用于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 重,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减轻炎症反应 。
非药物治疗
01
02
03
氧疗
对于伴有低氧血症的患者 ,氧疗可以改善缺氧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
肺康复
肺康复训练包括呼吸肌锻 炼、运动训练等,有助于 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和运 动能力。
肺移植
对于严重肺纤维化且药物 治疗无效的患者,肺移植 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手段。
03 特发性肺纤维化 急性加重治疗的 新进展
新药研发
针对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的发病 机制,研发新型药物,如抗炎药、免 疫调节剂等,以减轻炎症反应和免疫 应答,减缓肺纤维化的进程。
针对特定基因突变或特定细胞信号通 路,开发靶向治疗药物,以提高治疗 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的 治疗进展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的概述 • 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的治疗现状 • 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治疗的新进展 • 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治疗的挑战与展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诊疗进展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诊疗进展

可波及终末细支气管领域。当肺泡壁炎
症进一步发展时 ,将累及间质间隙,最 终导致不可逆性肺纤维化。 IF又称隐源性致纤维化性肺泡炎 P ( F ,是 一种原因未明的慢性 间质性 C A) 肺病 .组织学上以肺泡炎和间质纤维化 为特征 。
病理分型 .即普通型间质性肺炎( I) UP 、 脱屑型间质性肺炎 , 呼吸性细支气管炎
种独立疾病; I 与免疫缺陷相关, LP 属
于垒 身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的肺部表 现: GI 而 P与重金属粉尘接触有关 。鉴 于 BP LP I 、 I 和G P I 在病因、 病变的性质 和主要特点与经典的 IF有所不同,因 P 此新的 IF分类方案中不再包括它们。 P
I9 年 ,K te s i 和 Myr 在 98 aznt n e es UI D P的 基础 上 ,提 出 了 IF新的 P和 I P
维普资讯

栏 萎


特性 间纤 化 发肺质维
诊疗进展
活 检技术在临床 广泛应 用以 后 ,』们才有可能从病理形态 、
学 角度来 澡^研 究 I D一 类疾 L
■4 柏唧I l 翻■■■
关键词: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N P I ¥1 U P
三 ! 堡坌型 堕 塑

伴间质性肺炎( I/ BL , 陛间质 D PR ID) 性 肺 炎( P 和非 特异性 间 质性 肺炎 AI )
新老纤维化病灶并存 ,既存在有大量胶
原纤 维沉着而纤维母细胞较 少的老病
自肺活检技术,特别是胸腔镜下肺
P lV ol3 o 2 N
() 通 型 间 质性 肺炎 【 I) 1普 UP: () 屑性 间 质性 肺 炎( I) 2脱 DP: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发性肺纤维化治疗现状与进展
*导读: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pulmonaryfibrosis,IPF)是一种原因不明、以弥漫性肺泡炎和肺泡结构紊乱并最终导致肺间质纤维化为特征的疾病,发病率约为5/10万,近年来有增高趋势。

统计资料显示其5年生存率低于50%,现有的治疗手段并没有使患者的生存率有所改善。

因此对现有治疗方法进行回顾与总结,积极探索新的治疗途径已成为IPF治疗亟待解决的问题。

……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原因不明、以弥漫性肺泡炎和肺泡结构紊乱并最终导致肺间质纤维化为特征的疾病,发病率约为5/10万,近年来有增高趋势。

统计资料显示其5年生存率低于50%,现有的治疗手段并没有使患者的生存率有所改善。

因此对现有治疗方法进行回顾与总结,积极探索新的治疗途径已成为IPF治疗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治疗现状
目前IPF的治疗仍以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药物为主。

激素能够抑制炎症及免疫过程,对肺泡炎为主要的病变的IPF患者可能有效,但在广泛间质纤维化期则失去作用。

进一步研究激素治疗IPF的机制,发现其可减少肺泡巨噬细胞的数量并抑制其分泌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细胞因子,还可下调大鼠肺成纤维细胞TGF-
β1mRNA的表达并抑制其活性[1]。

但是,临床资料显示仅少于 30%的患者激素治疗有效[2],加之长期应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存在的明显副作用,所以对IPF患者是否用激素作为常规治疗尚存有争议。

有人主张应对所有患者进行激素或辅以免疫抑制治疗,这样至少对一部分患者可达到延缓肺纤维化进展的目的。

而有些学者则建议对IPF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不宜常规用激素治疗。

Izumi等[3]日本222名IPF患者进行了10年随访,发现未经治疗的患者组的生存质量及其限与激素治疗的患者组相比并无明
显差异。

到目前为止,只有两项前瞻的、随机的临床研究用于评价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长期治疗IPF患者的疗效,虽然联合使
用强的松与硫唑嘌呤对患者的生存期及临床症状有一定的改善[4],但联合使用强的松与环磷酰胺却没有观察到同样的结果[5]。

专家们在分析了现有的临床资料后达成以下共识:①现有的治疗措施对IPF患者肺功能及生存期的改善作用有限或无作用。

②当今用于治疗IPF的药物大多存在有严重的副作用。

③目前对IPF 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6]。

因此,IPF的治疗仍然是临床医师面
临的一个严峻的课题。

2 治疗进展
治疗上的突破总是伴随着发病机制的阐明。

近年来对IPF的发病机制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

目前认为,由肺常驻细胞及浸润的炎性细胞释放的多肽介质或细胞因子刺激肺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等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增多,ECM在肺内过多的沉积导致
肺泡壁及间质发生纤维化。

因此,抗细胞因子生物学作用的细胞因子拮抗剂及阻止肺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过度分泌胶原的抗纤维化药物在理论上可干预肺纤维化的形成和发展,成为当今研究肺纤维化治疗的两大热点。

2.1 细胞因子拮抗剂多种细胞因子参与肺纤维化的形成,主要有TNF-α、TNF-β、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IL-1和IL-8 等,这些细胞因子形成一个复杂而多变的网络,促使肺纤维化的形成。

我们在体外观察到的细胞因子的功能并不完全等同于它们在体内所发挥的生物学作用,不同的靶细胞表型对细胞因子的反应也不尽相同。

因此,为指导用于临床的细胞因子拮抗剂的研究与开发。

Coker等[7]提出一个筛选关键性致纤维化细胞因子的标准:①该细胞因子应能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或产生胶原;②该细胞因子在纤维化患者的肺内基因表达和蛋白产量均增高;③该细胞因子抑制剂能减轻肺纤维化动物模型的纤维化程度。

目前,完全符合以上3个条件的细胞因子只有TNF-α和TNF-β,它们的拮抗剂可以是其相应的抗体、受体抗体和可溶性受体等制剂。

国外已将TNF-α单克隆抗体试用于临床治疗,对脓毒性休克[8]、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9]及类风湿性关节炎[10]等疾病有一定疗效。

由于目前使用的抗TNF单抗大都是鼠源性的、重复使用后已有个别患者出现了轻微的人抗鼠抗体应答(HAMA),现在已有人通过应用手术切下的人的淋巴结或分离的人淋巴细胞建立
人的抗体库,为得到人源性的TNF抗体提供了条件。

另外,有关TNF受体抗体及其可溶性受体也正在研究之中。

TGF-β是迄今发现的细胞外基质沉积最强的促进剂。

除了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分泌胶原外,它还能抑制胶原的降解,用TGF-β抗体治疗博莱毒素致肺纤维化大鼠也显示出较好的疗效[11]。

目前已有TGF-β1受体拮抗剂,其抗纤维化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甘露糖-6-磷酸盐可与TGF-β竞争性地结合甘露糖-6-磷酸盐受体,防止TGF-β的激活,该药目前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以评价其在减轻皮肤创伤瘢痕形成中的疗效。

其它细胞因子如PDGF和IGF等,在肺纤维化实验动物模型的肺组织内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而且表现出一定的促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分泌胶原的作用,但这些研究都尚处于体外实验水平,不完全符合Coker等指出的3个条件。

随着对细胞因子研究的不断深入,必将会有更多的细胞因子拮抗剂加入到治疗肺纤维化的行列中来。

2.2 抗纤维化制剂虽然已明确一些炎症介质参与了肺泡炎
及纤维化的形成。

但是,作为最有效的抗炎药-糖皮质激素似乎并没有能阻止肺泡炎向肺纤维化的发展,其治疗失败的原因可能为IPF患者在确诊时,肺内病变大多已处于纤维化期,而非活动性的肺泡炎期。

这为临床使用抗纤维化药物治疗IPF提供了理论依据。

秋水仙碱被认为是抗纤维化的有效药物之一,其治疗机制主要有:①可使多种酶的改变恢复正常水平,使胶原合成趋势于
正常,胶原Ⅰ和胶原Ⅲ的比例也接近正常[12]。

②抑制纤维化连接蛋白及肺泡巨噬细胞源生长因子的释放[13]。

③一定的抗炎作用。

Peters等[14]总结了23例IPF患者应用秋水仙碱治疗的结果,22%患者临床表现和肺功能有了改善,39%的患者病情稳定无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这23例患者中有18例是用过激素治疗仍进行性恶化者,所以疗效还是令人满意的。

Willam等[15]单用秋水仙碱治疗22例UIP(寻常型间质性肺炎)患者,并与单用强的松治疗病情相似的22例UIP患者进行了回顾性比较,结果发现两药的疗效无明显差异。

但是患者对长期服用秋水仙碱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除轻度腹泻外,几乎没有其它副作用。

鉴于以上研究的病例数较少,对秋水仙碱治疗肺纤维化的效果尚需进一步的临床观察。

γ-干扰素(INF-γ)是一种具有抗纤维化作用的细胞因子。

它能抑制肺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合成胶原,可明显抑制博莱毒素致肺纤维化大鼠的肺纤维化进展[16]。

其它对肺纤维化动物模型治疗有效的药物还有牛磺酸、烟酸、羟脯氨酸类似物和青毒胺等,所有这些药物都有待进行前瞻性的、随机的、长期随访的临床实验研究,以确定它们的临床应用价值。

3 治疗展望
细胞因子拮抗剂及抗纤维化药物的出现,使我们在沿袭多年的传统的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IPF的基础上有了更多的选择
余地。

虽然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抗体的人源化,药物的副
作用等,但毕竟我们在最终征服IPF的道路上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以后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IPF治疗的研究:①探讨多个细胞因子共有的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并加以阻断。

②进一步研究抗纤维化药物的作用机制,纯化其有效成分,减少副作用。

③联合使用有效的细胞因子拮抗剂及抗纤维化药物的疗效观察。

相信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对IPF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IPF的治疗将会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