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公开课教案(听课教师用)复习课程

合集下载

黄河颂公开课教案

黄河颂公开课教案

黄河颂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理解《黄河颂》的基本意思,理解作者对黄河的深厚情感。

2.能够掌握《黄河颂》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3.能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2)理解作者为黄河所提出的赞美和赞美的思想。

理解《黄河颂》诗歌艺术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1.导入:a.引入1)代入情境,向学生介绍黄河作为中华民族五大河流之首,亿万年来孕育了中华文明的黄河母亲。

2)听学生讲述或自己简单介绍黄河。

b.导入设计1)让学生看图片或视频,深入感受黄河的壮美。

2)让学生听黄河流经沿途的音乐。

3)让学生自由发挥,描述他们的黄河。

2.讲解《黄河颂》1)学习诗歌《黄河颂》的基本内容和结构:a.《黄河颂》是一篇讴歌黄河的长诗。

b.分为五章,共计122句。

c.每章有一个主题:第一章:我看黄河,有感于黄河那宽广的深情和气势磅礴的壮美;第二章:黄河四千多年如一日地孕育着文明,这是河水的积淀,文化的沉淀;第三章: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这个崇高的名字,民族精神在这里产生并得以传承;第四章:黄河孕育了数以千计的英雄,有他们的劳动才有了人民的生产;第五章: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尊重自然的象征,我们要像黄河这样永存,永恒不息。

a.《黄河颂》写毛主席对黄河的深厚情感。

他见过黄河宽阔、浩瀚、激烈、威武,用真诚的感情表达了对黄河的理解和对母亲河的赞美。

b.黄河作为中国五大河中的开头一支,不仅是一个充满着美丽和冒险的地方,更代表着中华文明以及中华民族的壮丽历史和文化。

c.黄河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而且更是人类的精神象征品。

3.作文练思要求学生写一篇文章,讲述了自己对黄河的感受。

需要引用诗歌《黄河颂》中的几句话。

可以分组分享和展示。

四、课堂小结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化的源头。

《黄河颂》是毛泽东为纪念黄河而作,他对母亲河充满了深挚的情感。

本课我们学习了《黄河颂》的基本内容和结构,掌握了黄河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学生也需要站在自己的角度,通过写作,表达出自己对黄河的感想、思考和关注。

《黄河颂》教学设计5篇

《黄河颂》教学设计5篇

《黄河颂》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地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

激发学生朴素的爱国感情。

3、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内容】1、反复朗读这首诗歌。

2、把握诗歌的结构。

3、理解诗歌的主旨。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1、学生:解决生字词;熟读诗文;查找有关《黄河大合唱》资料;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2、教师:查阅有关光未然和《黄河颂》资料,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1、播放《黄河颂》学生欣赏,谈有关《黄河颂》的知识;2、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病情不屈的意志。

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3、板书课题。

二、检查生字词(可用大屏幕投影)三、朗读课文教师范读。

(播放音乐配音)学生仿读。

(教师的朗读一定要有示范作用,在朗读中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过渡)同学们仿读得很好,自己读一读试试。

学生自由朗读,结合欣赏到雄壮画面,以时代歌手口吻来读。

教师指导朗读:这是首颂诗,要把握豪迈、慷慨、激昂的感情基调,朗读时要精神饱满,声音宏亮,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

(如果学生读不好,教师要一句一句地教)例:伟大而又坚强。

这句话概括了黄河的根本气概,因此在读这句时伟大坚强应重读而且应有停顿。

学生配乐,表情朗读。

四、感知课文内容学生带问题读诗文。

大屏幕投影问题组:1、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用自己的话概括)2、诗人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

板书:朗诵词歌词五、研讨与赏析(一)教师导学:这首颂诗由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组成。

颂黄河是诗人写作主体,可朗诵词在这里起什么作用?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参与交流。

《黄河颂》公开课 教学设计

《黄河颂》公开课 教学设计

《黄河颂》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主题:《黄河颂》公开课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到《黄河颂》的内容、作者以及背后的历史背景,并能够表达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教学步骤:
1.导入:教师通过介绍黄河的历史地位,并展示一些黄河的图片,提问学生对黄河的认知和了解。

2.展示《黄河颂》的段落:教师将《黄河颂》的部分段落在黑板上展示,引导学生阅读并体味其中的诗意。

3.阅读理解:教师提供《黄河颂》的完整文本给学生,让学生独立阅读并理解其中的意思。

可以提前设好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

4.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互相讨论各自对《黄河颂》的理解和感悟,并让其中一位代表向全班呈现。

5.了解作者与历史背景:通过课件或讲演的方式介绍《黄河颂》的作者——郭沫若,并解释《黄河颂》诞生的历史背景。

6.诗歌朗读:让学生依次朗读《黄河颂》的各个段落,表达自己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7.作品赏析与欣赏: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黄河颂》中的形象描写、语言运用等方面,并让学生随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8.总结与拓展:教师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并针对黄河的重要意义和对国家的贡献进行拓展。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好黄河的生态环境。

9.作业布置: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黄河的作文,表达自己对黄河的感悟和赞美之情。

10.课堂反思:与学生一起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和收获,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教学形式:讲授、分组讨论、朗读、赏析等
教学资源:《黄河颂》的文本、图片、课件等。

初一语文《黄河颂》公开课教案相关资料优秀教案

初一语文《黄河颂》公开课教案相关资料优秀教案

初一语文《黄河颂》公开课教案相关资料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黄河颂》的创作背景和基本内容,感受诗文的意境美。

2.学习黄河颂的朗读技巧,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敬畏自然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1.《黄河颂》的朗读技巧和情感表达。

2.理解诗文中描绘的黄河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黄河的文化内涵。

2.如何让学生在朗读中准确把握诗文的节奏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黄河颂》的作者、创作背景。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黄河相关知识。

二、朗读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黄河颂》,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节奏、重音、情感。

三、分析解读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文中描绘的黄河形象,如:雄浑、壮美、母亲河等。

2.学生分组讨论,探讨黄河在诗文中的象征意义。

四、朗读展示1.学生分组进行朗读展示,注意诗歌的节奏、重音、情感。

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黄河颂》,谁能概括一下诗歌的主题?二、深入解读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文中表现的民族精神,如:坚韧、不屈、团结等。

2.学生举例说明诗文中体现的民族精神。

三、创意表达1.学生分组,根据诗文内容创作一首赞美黄河的诗歌或散文。

2.各组展示作品,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黄河颂》的内容和意义。

2.家长协助孩子录制朗读视频,至班级群。

六、教学反思1.在分析解读环节,可以增加学生对黄河文化内涵的探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黄河在中华民族中的地位。

2.在课后作业环节,可以增加学生对家长的评价,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促进家校共育。

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相信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会越来越好。

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二、深入解读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文中表现的民族精神,如:坚韧、不屈、团结等。

《黄河颂》优质课教案黄河颂课时教案

《黄河颂》优质课教案黄河颂课时教案

《黄河颂》优质课教案黄河颂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感受歌曲《黄河颂》的旋律美和歌词所蕴含的深厚情感。

2.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体会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弘扬民族精神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歌曲《黄河颂》的旋律和歌词理解。

2.教学难点: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民族精神的传承。

三、教学准备1.课件:介绍歌曲创作背景、歌词、旋律分析等。

2.录音机、音响设备。

3.学生分组讨论准备。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播放《黄河颂》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学生分享听完歌曲后的感受。

(二)歌曲背景介绍1.教师介绍歌曲《黄河颂》的创作背景,包括歌曲的作者、创作时间等。

2.学生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增强对歌曲的理解。

(三)歌词分析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歌词,理解歌词的意义。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歌词的理解和感悟。

(四)旋律分析1.教师分析歌曲的旋律特点,如旋律走向、节奏等。

2.学生跟随教师哼唱歌曲,感受旋律的美。

(五)歌曲学唱1.教师教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的发音、节奏等。

2.学生跟随教师学唱,逐步掌握歌曲。

(六)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播放《黄河颂》录音,引导学生回顾歌曲的美感。

2.学生分享对歌曲的理解和感悟。

(二)歌曲欣赏1.教师播放不同版本的《黄河颂》,让学生欣赏并对比。

2.学生分享对不同版本歌曲的感受。

(三)歌曲创编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歌曲创编,如改编歌词、编排动作等。

2.学生展示创编成果,分享创作心得。

(四)歌曲演唱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歌曲演唱,注意指导学生的表现力。

2.学生认真演唱,展现歌曲的美感。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播放《黄河颂》录音,引导学生回顾歌曲的美感。

2.学生分享对歌曲的理解和感悟。

(二)歌曲分析1.教师分析歌曲的结构、和声等,深入挖掘歌曲的艺术价值。

2.学生跟随教师分析,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黄河颂》公开课的教案设计

《黄河颂》公开课的教案设计

《黄河颂》公开课的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颂》的创作背景和文化意义。

激发学生对黄河的敬畏之情,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1.2 教学内容教师简要介绍《黄河颂》的创作背景,包括黄河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特点。

引导学生欣赏《黄河颂》的旋律和歌词,理解其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1.3 教学活动教师播放《黄河颂》的音乐,让学生初步感受其激昂的旋律和气势。

学生分享自己对黄河的认知和感受,引导他们思考黄河对中国的意义。

第二章:歌曲分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黄河颂》的歌词结构和音乐特点。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对歌词内容的理解能力。

2.2 教学内容教师详细解读《黄河颂》的歌词,分析其结构、修辞手法和主题意义。

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和声等特点,探讨其音乐表现手法。

2.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黄河颂》的歌词内容,分析其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教师演奏《黄河颂》的音乐部分,让学生关注其旋律和和声的特点。

第三章:合唱练习让学生掌握《黄河颂》的合唱技巧和表演方法。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3.2 教学内容教师教授《黄河颂》的合唱技巧,包括音准、节奏、呼吸和声部配合等。

学生进行分组练习,逐步熟悉合唱的节奏和旋律。

3.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分组练习,教师逐一指导并纠正错误。

学生进行合唱表演,展示他们对《黄河颂》的掌握程度。

第四章:创意表达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运用创意表达的方式,展示自己对《黄河颂》的理解和感悟。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4.2 教学内容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创意表达方式,如绘画、写作、舞蹈等,来展示对《黄河颂》的理解。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意表达作品,进行交流和讨论。

4.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创意表达作品的创作,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意表达作品,分享创作思路和感受。

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

5.3 教学活动第六章:黄河知识拓展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的生态环境和保护的重要性。

《黄河颂》公开课教案设计

《黄河颂》公开课教案设计

《黄河颂》公开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黄河颂》,使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理解黄河的精神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二、教学重点1. 理解《黄河颂》的内容,把握黄河的精神内涵。

2.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理解黄河的精神内涵。

2. 如何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准备1. 课前让学生预习《黄河颂》,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2. 准备相关的教学多媒体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黄河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黄河的概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黄河颂》,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黄河的精神内涵。

3. 合作探讨:分组让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分享自己对于黄河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的情况,进行课堂讲解,深入剖析黄河的精神内涵,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5.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黄河的精神内涵和爱国主义情操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反思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学生对黄河精神的理解和感悟程度,以及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情况。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以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七、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情况和阅读理解能力;终结性评价则主要评价学生对《黄河颂》内容的理解、黄河精神的感悟以及爱国主义情操的培养。

《黄河颂》公开课教案

《黄河颂》公开课教案

《黄河颂》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黄河颂》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人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2)学会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能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创作一幅描绘黄河的绘画作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通过绘画实践表达自己对黄河的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树立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3)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兴趣,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1. 诗歌《黄河颂》的基本内容及其意境。

2.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3. 运用诗歌中的意象进行绘画创作。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抽象意象的理解和把握。

2. 绘画作品中对黄河意境的再现。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黄河颂》诗歌文本、相关背景资料、绘画材料。

2. 学生准备:预习《黄河颂》诗歌,了解诗歌背景,准备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背景及《黄河颂》的创作背景。

(2)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分析诗歌结构,归纳诗歌主题。

(2)学生合作探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3. 欣赏与解读(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深入理解诗歌意境。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讨论诗歌中的意象。

4. 绘画创作(1)教师布置绘画任务,要求学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创作。

(2)学生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绘画,感受诗歌的美。

5. 作品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给予鼓励和建议。

(2)学生课后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拓展学习。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七、作业布置1. 背诵《黄河颂》诗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颂》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也可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来读。

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了黄河的形象,展现了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体现了诗人激越的爱国情怀。

全曲由三个乐段构成。

第一乐段音域宽广,气息深长,旋律起伏流畅,深情地歌唱了黄河的英姿。

第二乐段以稍快的速度,热情的音调讴歌了中华古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赞颂了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

第三乐段以情景交融的手法和激越的音调,展示出我们伟大的民族像黄河一样,
永远向着胜利前进的形象。

【学生分析】学生是13—15岁的少年,已经具备初步的自学能力,对文中的生字词有能力通过自学就解决;但是,对于分析、体会诗歌内在的感情还不是很好,尤其是学生的总体朗读素养还不够,可利用诗歌教学的契机对他们进行必要的良好的朗读训练,提高他们地朗读素养。

【教学设想】《黄河颂》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教学时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通过直接诉诸视觉、听觉的画面和音乐来激发学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

教学语言诗意化,环节紧凑,学生激情如行云流水般畅通无阻。

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美民族伟大的内涵,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

【教学突破】鉴于作者是借黄河的英雄气概来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品格,所以首先应引导学生从感悟和认识黄河入手,进而引导学生将黄河的英雄气概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品格相联系,结合本文创作的背景,从更宽广更深刻的层面去理解黄河和中华民族。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感知诗的内涵,合作探究诗歌所表现的强烈爱国情感和伟大的民族精神。

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为中华之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方法诵读感悟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上课前,播放与课文有关的音画资料,渲染烘托气氛。

一、导入
早在8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

黄河以其坚强的风骨、博大的胸怀、奋进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

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魂。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歌——《黄河颂》。

二、话说黄河历史,奠定情感背景
学生随背景音乐,朗读学习有关黄河、黄河历史的知识。

三、吟读黄河颂歌,感受赞美之情
学生自由朗读
生生互读。

学生代表朗读,老师指导,学生学读。

全班齐读。

(可配乐,教师点评)
分角色朗读。

(可配乐)
教师范读。

(可配乐)
全班齐读。

(可配乐)
四、探究黄河精神,深入理解主旨
学生换词,深入理解诗歌。

五、咏唱黄河歌曲,深化情感教育
全班高唱《保卫黄河》。

附:《黄河颂》光未然
(朗诵词)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坚强!
这里,
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歌词)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我们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千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