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天津实验学校2021教案: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河西区中学第十二届青年教师“双优课”评比活动地理学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教学形式说明:依托于在我校学科组推行多年的“图式-探究-合作〞特色教学形式进展教学设计。
下面概括说明一下该形式的主要内容。
图式有两层含义:一是用“图〞引领教学,建立“立体-图式〞教学知识网络构造体系;二是运用地理的第二语言“地图〞彰显地理教学特色。
探究式学习是新课改提倡的教育教学形式,可以让学生像科研工作者一样去研究地理问题〔原理、过程、规律〕,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才能。
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彼此构建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再将个体融入整体的学习过程中,体验个人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通过沟通合作分享交流的成果,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及思辩才能。
最终力求将以上三个方面进展有机结合,有效地融入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去,预期获得较良好的学习效果。
教学设计:【课程标准】比拟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教学目的】①知识与技能:可以举例说明交通运输在生活和消费中的重要作用;理解选择交通运输方式需要考虑的因素,比拟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学会根据需要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材料分析,可以学会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交通运输在经济开展中所发挥的作用的学习,对学生进展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难点:如何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教学方法】启发探究式、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思路】本节课内容的教学设计重在抓住课标要求,不局限于教材,通过多个联络实际的教学程序完成〔如融入乡土地理,结合家乡天津的交通运输情况〕,引导学生进展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一是考虑到初中八年级的学生特点,运用讲故事的方式创设情景导入课程,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通过学生对该那么故事的感悟,也旨在使得他们体会到交通运输的重要性,将目光聚焦到本节课要讲授的内容上来。
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3

(二)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客运和货运根据需要在选择最合理的运输方式时要考虑哪些因素呢?
客运:人数、运费、速度、目的
货运:运量、货物性质、运费、距离、时间
三、人的出行:必须考虑出行目的。人们对货运的要求可以根据四个字:多、快、好、省。
5、指导学生做P88第二题。
三、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发展旅游事业,加强各地区、各民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等,都要优先发展运输业。所以说,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四、填充图册
回答:说明交通运输业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
交流讨论地铁、管道也属于交通运输工具
思考说明的问题。
读图4.1思考:①现代主要交通方式有哪些?②三阶段的发展说明了什么?③三个阶段,哪个对环境的影响最大?
△通过读图分析,边读边画,并通过问题设计强化训练的方式,形成铁路干线网络,同时结合亲身体验,让学生学会运用列车时刻表和认识高速公路的特点。
○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我国的铁路干线的名称与位置,是否形成了我国的交通运输网的空间分布概念。
对“五纵三横”铁路线必须强化练习才能牢固掌握。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简单归纳、总结交通运输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同时形成感性认识──交通运输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非常重要。
△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自由讨论,对于第⑷题,每条建议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放在首位的应是“再多修些公路
○本节教学,联系实际、通过谈话法、讨论法教学,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都有较大的收获、效果较好。
二、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
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水路运输
优点
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
缺点
速度慢,灵活性差、连续性差; 受航道水文状况、气候等自然条 件影响大。
航空运输
优点
速度快 运输效率高
缺点
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
管道运输
优点
气体货物不挥发,液体不外流,损耗小; 连续性强、平稳安全,可昼夜不停地运输投资大,灵活性差。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高速公路 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铁路
管道
铁路运输
优点 1.运量大、速度快、 运费低; 2.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
缺点 1.造价高; 2.占地广,短途成本高。
公路
优点
公路运输
机动灵活, 周转速度快, 装卸方便, 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 缺点 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
我国主要铁路线和铁路枢纽?
7
B
8
6
C 5
D
1 A 4
2
3
哈尔滨 乌鲁木齐
北京
兰州
陇海线
拉萨
连云港
京 九 线
宝成线 成都 成昆线
宝鸡
郑州
京 广 线
上海
株州
广州 香港
铁路枢纽:北京、兰州、成都、郑州。 最重要交通枢纽:北京。
北京
兰州
郑州 成都 株州
先行官 ”。 1、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 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铁路 、公路 、 水路 、 航空 和 管道 五种。 2、在各种交通运输线中,铁路 是我国 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3、贵重或急需的货物而数量又不大的,多 由 航空 运送。 4、容易死亡或变质的货物,多采用 公路 运 送。 5、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运输, 一般选择 铁路 和 水路 运送。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一、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先行官”1、经济发展的“先行官”⑴交通运输:指的是利用交通工具把人或物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
⑵运输工具:火车、汽车、船舶、飞机等。
⑶运输方式: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和管道。
⑷现代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运输方式优点缺点公路运输方便、机动灵活、速度快运费较贵、运量较小铁路运输速度快、运费低、运量大、连续性好灵活性较差、短途运输成本高航空运输速度最快、舒适、安全运量最小、运费最高水路运输运费最低、运量最大速度最慢、受天气影响较大管道运输方便、速度快运量大、运费低、损耗小、安全可靠、连续性强、管理方便灵活性差⑸历史上的四大米市:无锡、九江、芜湖、长沙。
原因:①雨热同期的气候使得这里的农作物以稻米为主。
②这里位于长江干流和许多支流以及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水运条件非常优越。
③长江中下游自古就是人口聚集的地区,有很大的市场。
2、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线南北向的铁路线(自东向西排列) 1、京沪线2、京九线3、京哈——京广线4、焦柳线5、宝成——成昆线东西向的铁路线(自北向南排列) 6、京包——包兰线7、陇海——兰新线8、沪杭线——浙赣线——湘黔线——贵昆线⑴我国交通运输的分布特点:分布不均,东部密集,西部稀疏,密度相差很大。
⑵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铁路运输。
⑶我国主要铁路线:“三横五纵” (P91中的图4.6)3、转换灵活的交通运输枢纽项目所在省(区) 交汇的铁路北京北京京哈、京沪、京九、京广、京包成都四川宝成、成昆徐州江苏京沪、陇海株洲湖南京广、浙赣、湘黔兰州甘肃包兰、兰新、陇海、兰青杭州浙江沪杭、浙赣郑州河南陇海、京广⑴在若干条交通运输线交叉的地方,形成了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分为单一型和综合型。
⑵重要的铁路运输枢纽:4、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⑴客运:根据旅客的出行目的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进行选择。
⑵货运:①贵重或急需的货物且数量不大的,多由航空运送;②易死亡变质的活物、鲜货,短程可由公路运送,远程而又数量大的可用铁路上的专用车;③大宗笨重的货物,远距离运输,尽可能利用水运或铁路运输。
八年级地理上册《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教案、教学设计

1.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认识到交通运输在国家和地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增强对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热爱和自豪感,激发为国家和家乡建设贡献力量的决心。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交通运输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关注绿色交通。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人沟通、交流,尊重他人意见,共同解决问题。
八年级地理上册《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描述我国交通运输网的基本构成和空间布局,了解各种交通工具及设施的特点和功能。
2.分析交通运输布局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掌握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原则。
3.识记我国主要的交通枢纽、铁路干线和公路网络,了解其在全国交通运输网中的作用。
2.掌握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原则及其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3.学会使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交通运输数据,提高地理信息处理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展示我国交通运输网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交通运输的发展现状,激发学习兴趣。
2.分组合作,探究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交通运输网的构成、布局和发展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3.详细讲解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原则,如经济、地形、人口等因素,使学生了解交通运输布局的合理性。
4.结合地图、图表等工具,介绍我国主要的交通枢纽、铁路干线和公路网络,让学生掌握全国交通运输网的分布情况。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运用情境导入法,通过展示一张我国交通运输网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交通现象的好奇心。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交通运输网的构成吗?它是如何布局的?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这一章节,探索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
4.1、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一、单元教材分析:本章教材从交通运输、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工业的分布与发展三个方面来认识中国经济的发展。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强调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介绍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路线,接着了解交通枢纽的重要作用以及重要的交通枢纽,最后结合实际生活,介绍如何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一节,通过学习,对农业的重要作用,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发展农业的策略和原则,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等,有较为全面的认识。
工业的分布与发展以一条主线:发展工业的重要性,我国工业分布现状,工业未来发展方向,前后联系,形成一个整体。
二、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我国交通运输网络地区分布特点,学会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了解我国农业地区分布差异,明确如何才能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了解我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中心,能够从多个角度说明我国工业发展前景。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通过搜集资料、自主预习,提前了解教材内容;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利用展示的图片,提供的资料分析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读图分析、材料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我国交通运输业、农业和工业的发展特点,认识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状况,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同时通过认识我国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为民族振兴富强而努力的情感。
三、单元重、难点:1、学会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2、明确如何才能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
3、掌握我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中心。
四、课时安排:共6课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采用大量形象生动且具体清晰的图片资料作为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手段,在一开始上课的时候就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接着开展小组活动尤其是以身边的具体实例来开展活动,比较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随后展示了我国的铁路分布,学生了解相关的铁路线之后,铁路线的名称以及经过的主要城市都迎刃而解,最后介绍了生活中的常识:怎样看列车时刻表?如何买火车票?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地理学科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真正学会一些与生活有关的、在实际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教案设计课题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交通运输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认识我国主要铁路干线(五纵三横)。
会绘制主要铁路干线分布图。
能够举例说明交通运输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
能在空白交通图上正确填注主要铁路枢纽。
记住我国的重要的铁路干线,了解铁路线命名的方法,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交通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
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了解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
能从图中说出主要铁路干线(五纵三横)的名称及经过的大城市。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交通运输线的建设成就和在经济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依次对学生进行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认识我国交通运输业的重要性。
“五纵三横”铁路干线的名称及经过的大城市。
难点说出主要铁路干线(五纵三横)的名称及经过的大城市。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见课件)。
导入新课“要致富,先修路”这句话大家都知道吧,它的意思是说一个地区经济要发展必须要优先发展交通事业。
本单元《中国经济的发展》一章就把交通运输业安排在第一节进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国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讲授新课举例分析交通运输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点出本课的第一个标题--------交通运输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这几年,我们的邻镇马额镇苹果产业发展迅猛,目前已经初具规模,成为该镇的支柱产业,每到苹果收获的季节,各地果商便蜂拥而至,将这里的苹果订购一空,喜获丰收的果农脸上“喜洋洋、美洋洋”幸福溢于言表!试想,如果我们这里的交通状况的明显改善,果农能如此方便的卖掉果子吗?再比如我们陵前镇,以我家为例,我的父母一直喜欢种植当地特色农产品,红薯和玉米两样。
过去红薯玉米收获以后要先存放在家里,等着年前有人来收才能卖掉,在我的记忆里,每年冬天一到晚上,我们全家就会围在一起剥玉米,这时候往往我的父亲就会说:“这几千斤玉米卖不了可咋办!娃娃们拿啥买新衣服过年呀!”几乎同时我的母亲也开始唠叨:“还说玉米呢,你看窖里的红薯咋办呀,叫你少种些少种些就是不听,哎··”。
4.1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公路 水路 管道
铁路
航空
我国交通运输网的分布特点?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分布特点?
西
部 稀 东 部 密 集
疏
1、京包—包兰线 全国主要铁路干线 2、陇海—兰新线 三横 3、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乌鲁木齐
包头 北京
兰州
焦作 宝鸡 连云港 上海 杭州 株洲
五
纵
1、京沪线 成都 2、京九线 3、京哈—京广线 贵阳 昆明 4、焦柳线 柳州 5、宝成-成昆线
宝成线 焦柳线
京沪线
成昆线
京九线
沪杭-浙赣-湘黔- 贵昆线
京广线
京包-包兰线
陇海-兰新线
宝成线 焦柳线
京沪线
成昆线
京九线
沪杭-浙赣-湘黔- 贵昆线
京广线
五纵
京哈线 京广线 宝成线 成昆线
①
③
京沪线
⑤
焦柳线
④
②
京九线
三横
包兰线 京包线
①
兰新线
陇海线
②
③
贵昆线 湘黔线 沪杭线
浙赣线
包 同 兰 蒲 线 京 - 线 京 哈 宝 - 中 九 线 沪 太 线 线 - 线 焦 - 京 宝 线 广 成 - 线 线 焦 - 柳 成 昆 线 线
乌鲁木齐
兰新线
包 兰 线
兰州 兰州
包头
连云港
陇海线
京沪线:京是北京的简称,沪是上海的简称
用起止点的简称命名。
成昆线:成是成都的首字,昆是昆明的首字,
用起止点城市的首字来名。
兰新线: 兰是兰州的首字,新是新疆的简称,
用起止点的首字和简称来命名
还有没有其他情况呢?
京沪线:京是北京的简称,沪是上海的简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教学要求1.能够举例说明交通运输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记住我国主要的铁路线,了解铁路线命名的方法,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学会使用列车时刻表。
3.了解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并能够分析交通枢纽应该具备的特点;能够设计合理、经济的旅游线路计划。
4.了解选择交通运输方式需要考虑的因素,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学会根据需要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结构分析本节内容共有四个标题,思路也非常明确。
教材首先强调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以及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其次介绍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路线;接着了解交通枢纽的重要作用以及重要的交通枢纽;最后结合实际生活,介绍如何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
在第一个标题中,教材首先从日常生活着手,并结合北京的四环路和“扶贫路”两个例子,使学生对交通运输在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所认识。
在此基础上,安排了关于“四大米市”的形成和五岭县的经济变化两个实例,通过分析上述现象与交通之间的关系,加深对交通运输重要作用的印象,也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第二个标题下,学生首先可以通过地图了解我国的主要铁路和高速公路。
同时教材又将重点放在了铁路上,不仅安排活动使学生了解“三横五纵”,还让学生通过观察,总结出铁路线命名的规律,并且结合实际生活,简单介绍了列车车次和时刻表。
在学生了解主要交通运输线的基础上安排第三个标题,这样非常合理自然,恰恰说明了交通枢纽是如何产生的,同时也可了解其功能所在。
学生了解了关于运输的基本常识后,教材又通过对各种交通运输形式的价格、速度以及运输量等基本属性的对比,使学生了解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
同时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结合实际需要合理安排交通运输方式的能力。
内容点析1.关于图。
这幅图概括了交通运输工具发展的几个阶段,但最后一个阶段的内容容易使学生误会,即“现代的交通工具就包括这四种类型”。
教师在这里可结合交通运输的定义让学生思考,最终明确:地铁、管道也都属于交通运输工具。
2.教材第87页安排了两段新闻报道,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无论是对发达的城市来说,还是对落后偏僻的农村而言,交通运输都是关系到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同时,材料一提到以中关村为核心的“一区五园”,它们分别是海淀中关村科学城、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丰台高科技园区、昌平科技园区、酒仙桥电子城和上地信息产业基地。
3.关于第87页活动1。
无锡、九江、芜湖、长沙四个城市能够成为历史上的四大“米市”,从地理的角度来看,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雨热同期的气候使得这里的农作物以稻米为主;第二,这里位于长江干流和许多支流以及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水运条件非常优越;第三,长江中下游自古就是人口聚集的地区,有很大的市场。
4.关于第88页活动2。
这道题与实际紧密联系,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地理头脑”。
从A图上看,五岭县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地形上属于山地,有一条河流穿过,东北部有温泉,南部有煤矿。
B图与A图相比,新建了铁路线和公路线,乡村土路也比过去密集了,并且有些乡村土路改建成了公路。
尤其应该注意的是,温泉和煤矿附近盖起了建筑,铁路通到了煤矿,图中最东侧的南北向土路延伸到了山脚下。
这些都是五岭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5.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格局。
总体上来说,分布的特点是东部密集,西部稀疏。
原因可结合前面所学,从人口的分布、资源的分布以及地形来分析。
人口东部多西部少;矿产资源的“北煤南磷”,农产品的“南稻北麦”都向交通运输提出了要求;地形上,东部大部分地区为平原,西部地势较高,地形复杂。
正是因为上述的原因才形成了如此的格局。
同时,正是因为这种格局,使得我国的东西部经济产生巨大的差异。
为了减小这种差异,同时也为了解决东部的能源和资源问题,国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这将改变西部的交通运输面貌。
6.铁路线的命名。
有的铁路线以起止点城市来命名,例如京广线的起点是北京,终点是广州,京沪线的起点是北京,终点是上海;有的以起止点所在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来命名,例如湘黔线的起点是湖南省的株洲市,终点是贵州省的贵阳市;还有的是以起点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和一个终点城市命名,例如兰新线的起点是兰州,终点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乌鲁木齐,陇海线的起点是甘肃省的兰州市,终点是江苏省连云港市(原名为海州);还有一种是以铁路线所在的位置来命名的,例如乌鲁木齐至阿拉山口的北疆线和库尔勒至喀什的南疆线。
铁路的命名还有一个基本的规律:从北京出发的把“京”放在前面,南北向的铁路先说北面的城市或省区,东西向的铁路先说东面的省区。
但陇海线是个特例。
7.我国铁路的“三横五纵”。
南北向的铁路线主要包括:京哈线──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同蒲线──太焦线──焦柳线,包兰线──宝中线──宝成线──成昆线;东西向的铁路线主要包括:大秦线──京包线──包兰线,陇海线──兰新线──沪杭线──浙赣线──湘黔线──桂昆线。
需要强调的是,从滨绥线──滨洲线的长度看起来,似乎也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铁路线,但由于它只是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地区,所以不能算是一条国家级的干线。
8.关于图。
这组图以北京为例,不仅让学生了解到交通运输枢纽的“人员流动”和“货物流动”,同时还涉及到了由北京向外辐射的国道、高速公路和机场。
结合下面的文字式课文,学生会意识到,北京是一个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在此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下国道的命名。
从北京出发的国道以“1”开头,南北方向的国道以“2”开头,东西方向的国道以“3”开头。
9.武汉和青岛作为交通枢纽的区别。
同样是交通枢纽,但两者有很大的不同:武汉是湖北省的省会,又位于我国的中南部,所以必然是人流、货流的聚集地,再加上长江从这里经过,因此成为铁路、公路、航空和水运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枢纽;而青岛则是由于它是沿海城市,不仅可以发展海上运输,而且有着优美的风光,所以尽管它在我国大陆的东部沿海地带,但仍然成为铁路、航空和水运的交通枢纽。
10.关于“苗苗旅行社”的旅游线路计划。
从住宿的安排上来说,这个计划非常经济,因为有两晚都是在火车上度过的。
从交通方式的选择上来讲也比较合理,他们注重了采用各种不同的交通运输的方式,同时,乘船到南京恰好可以观赏一下沿江的景色。
但从路线上来说,先经过南京到上海,第二天又乘船返回南京,这样出现了路线重复的现象。
所以建议将旅游线路改为:第一天北京15∶18乘1461次火车赴南京,宿火车上。
第二天7∶48到达南京,游中山陵、明孝陵、玄武湖、莫愁湖。
宿南京。
第三天乘船赴上海。
游外滩、南浦大桥、东方明珠塔、浦江隧道,夜游南京路。
宿上海。
第四天乘旅游汽车赴杭州。
游西湖、灵隐寺。
宿杭州。
第五天自由活动。
21∶40乘T32次火车返京。
宿火车上。
第六天12∶47抵京。
结束全部行程。
11.选择交通运输方式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教材用两幅图说明了选择客运方式需要考虑时间上的要求、距离的远近和价格等因素,而选择货运方式则需要考虑运送的距离、运费、时间的要求、数量的多少以及货物本身的特性。
而要真正选择合理,还需要了解每一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几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归纳起来如下表:教学建议【课时安排】建议本节安排2~3课时。
【经济发展的“先行官”】1.这个标题并不是难点,所以一上课就可以进行开放式活动,让学生根据实际生活来谈对交通运输作用的体会。
紧接着让学生读第87页的两段新闻,加深学生对交通运输的重要意义的理解。
2.对图的分析:交通运输工具的不断发展,证明了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由原来只利用自然的原始运输工具改为了利用人工制造的先进工具。
同时也可以就此提问学生:三个阶段的交通工具相比,哪个对环境的影响最大这说明了什么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观念。
3.对四大“米市”的分析。
学生一般都会很快发现四个城市都在长江流域,如果没有注意到京杭大运河,应该给学生提示。
对其他的原因,如果学生分析不出来,可以问两个问题:“既然是米市,米从哪里来米又卖给谁”从而引出对当地气候和市场的分析。
4.对五岭县变化的分析。
在分析了五岭县的自然条件之后,就可以问学生:“当地适合发展什么经济项目”(山区的多种经营、温泉旅游、煤矿生产等)接着看第二幅图,从基本建设上来看,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在温泉和煤矿的附近新建了建筑说明这里已经发展了哪些项目新增的铁路、公路是否发挥了作用至于书上提到的第4个小题,可以让学生自由回答,大家讨论,不一定要有统一的答案。
【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线】1.本标题的引入。
教师可以问问学生去过我国的哪些城市或地区,乘坐了什么交通工具,沿途经过了哪些城市,知不知道走的是哪些铁路线(或公路线)。
由此引出对我国交通运输线的介绍。
如果班里有去过西藏的学生,再请他们介绍一下,他们是怎样到目的地的,为什么没有坐火车去。
这样引起学生对我国交通运输网的好奇,再安排学生观察图。
2.在安排学生读图时,分以下几个步骤提问:(1)看总体分布,在空间分布上哪里密集,哪里稀疏;(2)我国西部的交通运输线稀疏的原因是什么;(3)从这幅图上看,哪种交通运输方式最重要;(4)成为水运枢纽的城市有怎样的共同特征,成为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的城市有什么一致的特点;(5)找一下我国还有哪些城市没有铁路线,由此引出对青藏铁路的介绍。
3.关于我国的高速公路。
这一段文字教材虽然是阅读材料,但不可忽视。
教师可将图和图结合起来看,这样更能说明我国交通运输线的分布特征。
并可让坐车走过高速公路的学生介绍一下,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有什么不同。
4.第92页的活动2安排学生用不同颜色标注我国的南北、东西向主要铁路干线,并填表。
教师注意让学生在填表格的同时找到每条铁路线的起止点,以加深印象。
5.关于火车的车次以及列车时刻表的使用,教师可提前让学生准备,上课时带来一本列车时刻表,然后让学生观察:(1)从北京出发的列车有什么特点驶向北京的列车呢(2)书上的列车时刻表中,小箭头表示的是什么意思(3)设计一个小情景,让学生利用列车时刻表来解决问题。
例如:如果现在是下午16∶30,但小明有急事,想从北京出发到南京,这时除了坐飞机,还能怎么办(先乘T21次火车到济南,再转乘1461次。
)【转换灵活的交通运输枢纽】1.活动1:准备8条绳,代表中国的主要铁路干线,上面分别标出名称(或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
先请学生读图,看这条铁路经过了哪些城市,并且选出几位同学做这几个城市,抓住绳子。
接着再请学生读图,找出第二条铁路,仍旧按照上一步去做,遇到已经出现过的城市时,就将绳子交给那位同学。
最终将“三横五纵”呈现在全班同学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