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第6课 随堂

2020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第6课 随堂
2020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第6课 随堂

第二单元第六课

一、选择题

1.(2019·无锡高一期末)古罗马《十二铜表法》中的《神圣法》规定:“火葬的柴薪不得用斧头削平,不得在死者之前放置没带药的饮料。”这反映出《十二铜表法》(A) A.带有比较浓厚的原始色彩

B.落后于当时社会发展水平

C.仍保留习惯法的某些特征

D.力图显示氏族贵族的特权

[解析]材料中“《神圣法》”“火葬的柴薪不得用斧头削平”“不得在死者之前放置没带药的饮料”说明《十二铜表法》带有原始宗教色彩,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故B项错误;材料所列出的这些具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体现不出习惯法的特征,故C项错误;材料并没有突出这些规定适用的人群,所以并不能显示氏族贵族的特权,故D项错误。

2.《十二铜表法》颁布后,一般人并不知道法律具体规定,完全由祭司集团确定哪一天是黄道吉日可开会或可开庭。因此,罗马史学家李维说,罗马“市民法深藏于祭司集团的神龛之中”。这一现象说明(B)

A.罗马法的实施须倚借神的权威

B.贵族仍主导着共和国的司法体系

C.市民法操作程序繁琐缺乏变通

D.罗马法已渗透到共和国的各个角落

[解析]“一般人并不知道法律具体规定,完全由祭司集团确定……”“市民法深藏于祭司集团的神龛之中”表明以祭司集团为代表的奴隶主贵族仍然掌握着法律解释权,仍主导着罗马共和国的司法体系,故B项正确。

3.罗马帝国212年颁布的《卡拉卡拉敕令》,授予帝国所有被征服者公民权,享有罗马公民的法律地位。上述规定有利于(A)

A.稳固帝国的统治B.保护奴隶利益

C.缓和贵族和平民的矛盾D.区别公民与非公民

[解析]“授予帝国所有被征服者公民权”,对无罗马公民权的外邦人给以适当的司法保障,有利于解决版图不断扩大的帝国境内产生的新问题、新矛盾,从而稳固统治,故A项正确;罗马法保护奴隶制度,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材料中“所有被征服者”是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而非奴隶,故B项错误;该敕令缓和了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矛盾,而非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矛盾,故C项错误;材料中“授予帝国所有被征服者公民权”表明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故D项错误。

4.罗马法规定:“一切债务,以应给付的物清偿,或经债权人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债务是由债务人清偿或由第三人(担保人)代为清偿……”这一规定表明(D) A.罗马法只维护贵族的财产权益

B.债权人可随意占有债务人财产

C.债务人可要求担保人偿还债务

D.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解析]材料反映了罗马法维护债权人的利益,体现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与材料不符。

5.(2018·聊城高一期末)“对罗马人来说,法律是社会的基石,它对公民基本权利和合法权利很重要,同时它又是社会生活的基础。从欧洲的历史来看,这种‘民法尤胜于刑法’的法律形式一直都很重要。”这表明(B)

A.罗马法保障每个罗马人的利益

B.罗马法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C.罗马法是近代欧洲法律的源头

D.民法的社会重要性比刑法大

[解析]材料中“对公民基本权利和合法权利很重要,同时它又是社会生活的基础”“民法尤胜于刑法”说明罗马法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故B项正确,D项错误;A项错误,错在“每个罗马人”;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此前的习惯法是口耳相传,含混不清的,司法官使用习惯法时任意曲伸,平民深受其苦,《十二铜表法》的出现,使刑事诉讼中的定罪量刑和民事诉讼中的裁决有了确定和公开的法律条文作为准绳,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断。《十二铜表法》是当时罗马社会政治斗争,特别是平民与氏族贵族斗争的产物。它集中了过去的习惯法,并结合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编纂而成。它是罗马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的重要标志,是罗马法发展的基础。

——郭守兰等《西方法文化史纲》材料二拷问用于查明犯罪真相,但不应作为首选方式。因此,首先应当求助于证据;如果当事人涉嫌犯罪,则可以通过拷问迫使他供出同谋与罪行。然而在涉及与王侯有关的叛国罪时,如果需要提供证词,且为情势所迫,则所有都无一例外地应接受拷问。拷问不应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与节制之原则。

——《民法大全》

(1)据材料一,概括《十二铜表法》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

[解析]据材料一可知,此前的习惯法是口耳相传,含混不清的,司法官使用习惯法时任意曲伸,平民深受其苦,《十二铜表法》的出现,使刑事诉讼中的定罪量刑和民事诉讼中的裁决有了确定和公开的法律条文作为准绳,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断……它是

罗马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的重要标志,是罗马法发展的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十二铜表法》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

[答案]背景:平民和贵族的矛盾斗争;罗马习惯法的传统。

影响: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的任意解释,有利于维护平民的利益;形成了成文法,为罗马法律的发展奠定基础。

(2)材料二体现了罗马法中的哪些法律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对近代欧洲产生的影响。

[解析]据材料二提到,应当求助于证据;如果当事人涉嫌犯罪,则可以通过拷问迫使他供出同谋与罪行。……拷问不应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与节制之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这体现了罗马法中的法律原则:注重证据的原则;合理而有节制地使用拷问。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分析罗马法对近代欧洲产生的影响。

[答案]法律原则:注重证据的原则;合理而有节制地使用拷问。影响: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6课完整教学提纲

第6 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学案 年级:学科:主备人:组长: 【学习目标】: 1、了解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识记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对维系罗马帝国统治的作用 3、掌握罗马法对世界各国立法的影响及局限性。 4、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中的价值。 【学习重点】: 简析罗马法的含义、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实质及其影响 【学习难点】: 习惯法与成文法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 知识点一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1.习惯法: (1)背景: (2)特点:法律与习惯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 (3)局限:贵族常常随意解释法律,保护自己,损害 _______ 利益。 2.成文法——《十二铜表法》 (1)特点:内容广泛,条理清晰。 (2)作用: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 _____ 利益得到保护3.公民法

(1)适用时间:罗马共和国时期 (2)适用范围:罗马公民 知识点二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 1. 从公民发到万民法(1)原因:①罗马帝国征服过程中,矛盾显现出来。 ②版图的拓展,国际交往的扩大。 ③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④______ 在活动中也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 (2)形成:①罗马帝国的_____ 高度重视法律的制定。 ②______ 编纂法典,进行法律解释,充实罗马法律。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帝国对行省上层阶级大量授予,对无罗马公民权的外邦人给与适当 的司法保障。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世纪,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的法 律。 2. 罗马法体系完成:6 世纪,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编纂汇编成《》。 知识点三维系统治影响后世 1.维系统治: (1)积极性:①它为国家权力提供法律依据,稳定了社会秩序保护了 ________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②有利于调整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缓解 ____________________ 。 (2)局限性:保护___________________ ,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 2. 影响后世: (1)对近代欧美国家的 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 产生了重要影响。 (2)资产阶级把罗马法作为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 二、小组合作探究 1、材料一共和国初期罗马并无成文法。习惯法的解释和司法权的行使完全属于贵族,这些权利也成为贵族压迫平民的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优质教案

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一、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 维系现代社会正常运转的两大支柱,一是民主,二是法制。新课标必修1第二单元第1课介绍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第2课介绍古代罗马的法制,这正是

现代民主法制的源头,学习好这两课显得十分重要。 罗马法指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它对维系罗马帝国的统治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对于后世尤其是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以及近代各国的立法都影响深远。本课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罗马法的作用和影响。 三、教学重点: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对维系罗马国家机关的统治所起的作用 四、教学难点:罗马法的历史作用和现实价值。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电视剧《别动我的抽屉》有这样一段剧情:贝蕾收到了同班男生米乐的情书,她把情书锁在了自己的抽屉里,匆忙中却把锁给锁歪了。母亲田枫打扫房间时看见锁歪的抽屉,终于忍不住打开它,发现了女儿的秘密。田枫不敢去问女儿,只好冲她发些无名火,贝

蕾却很快就发现了妈妈偷看过自己的“情书”。母女俩生平第一次爆发了强烈的冲突…… 你怎样看待贝蕾这种情况呢? (1.多数人反感并谴责父母的行为。2.个别人理解父母的行为。) 生甲:这是父母在关心我们,没什么。生乙:我觉得我们应该理解父母。 生丙:我觉得父母侵犯了我们的隐私,违法了。 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父母偷看子女们的信件违背了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隐私权。其实,现代社会的法制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法制。 一、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给学生案例: 罗莫洛是一个仁慈、善良的贵族,也是罗马一支军队的首领。生前立遗嘱,希望把他一半的财产捐给那些跟随他作战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但罗莫落死后,他的家人却不履行罗莫洛的遗嘱,受伤或战死士兵的

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教案 本课概述 罗马共和国在建立后的数百年间,不断扩张,从一个弹丸小国发展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罗马帝国。罗马国家的强大除了其非凡的军事实力外,罗马法律也起到了关键作用。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到最终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编纂完成,勾勒出一条罗马法产生与发展的基本脉络。罗马法是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巩固和维系了帝国统治,同时也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对资产阶级反封建推进资本主义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思路设计 本课的重点是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和罗马法的影响;本课的难点是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由于本课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通过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台阶等一步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总结历史问题的规律,并运用网络知识结构图等清晰直观地展示罗马法起源与发展的过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通过各种材料的展示,使学生掌握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并能从表象深入到本质。 (2)理解罗马法的演变与罗马国家扩张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在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和统一性,培养学生全面、整体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3)理解罗马法的内容和作用,使学生通过对比、联系,更清晰地从历史发展角度看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材料的展示、学生合作探究,指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探究罗马法的本质。 (2)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辩证客观地看待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明确法律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方面发挥的作用和国家进行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通过参与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 导入 近现代西方人,似乎对古希腊罗马怀着一份永远无法释怀的感念,奉他们为西方文明之根。在中国也有着“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条条大道通罗马”之说,可见罗马在东方国家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在其著作《罗马法的精神》中说:“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持久的征服。”罗马法律为什么会有如此强大而深远的影响力呢? 导入 多媒体显示: 古罗马斗兽场、罗马的Forum广场、保存最完好的古罗马神庙、古罗马凯旋门 是什么造就了古罗马如此的辉煌?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导入,使学生了解罗马的强大辉煌,究其原因,除了罗马强大的军事力量外,罗马法律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推进新课 多媒体显示: 罗马法是指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广义的罗马法:是指通行于罗马帝国统治地区的全部法律制度(万民法)。狭义的罗马法:仅指罗马公民法。 在这一千多年的漫长历程中,罗马经历了从共和国到帝国的发展阶段,但都处于奴隶制社会时期,因此罗马法实际上就是奴隶制社会的法。罗马法随着罗马国家的发展而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问题情境1: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发展

【教育资料】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 第6课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同步测试学习专用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第6课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1.梭伦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 实行陶片放逐法,以民主的方式反对民主的敌人 B. 颁布《十二铜表法》,打破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 C. 把以血缘为基础的政治结构改变为以财产为基础的政治结构 D. 使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构,所有官职对公民开放 2.英国史学家约翰在谈到古希腊政治文明时说:“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以下关于古希腊政治文明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古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体现了分权的原则 B. 近代英国的制度创新借鉴了古希腊的政体形式 C. 主权在民(公民)是古希腊雅典城邦民主制的基本特征 D. 古希腊雅典民主选举原则成为现代民主政治的运作方式 3.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写下了“男人就是城邦”之句。根据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以下解释最为确切的是( ) A. 妇女地位低下,属于奴隶阶层,无权参与政治 B. 男人参军,保卫国家,确保了雅典城邦的安全 C. 全体男性皆为公民,他们拥有国家管理的权利 D. 男性公民共同分享城邦的权利,承担社会义务解析: 4.古代雅典政治的一个特点是“公民是轮流地统治或被统治”。下列雅典的机构中,不能反映这一特点的是 A. 公民大会 B. 五百人议事会 C. 民众法庭 D. 十将军委员会 5.为雅典的民主制度奠定基础的改革是() A. 梭伦改革 B. 克利斯提尼改革 C. 伯利克里改革 D. 亚历山大改革 6.威尔·杜兰在《世界文明史·希腊人的生活》写道:“几乎30年的时光中,除了短时期外,一代雅典人曾一再选举他为十名司令官之一……雅典在他的领导下,享受一切民主的权利。”材料中的“他”是( ) A. 梭伦 B. 克里斯提尼 C. 伯里克利 D. 屋大维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6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提高练习】)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提高练习 一、单选题 1.1672年和1692年英国政府先后颁布《航海条例》,到1849年废除了大部分《航海条例》;1854年,外国的商船被准许从亊英国沿海的贸易,完全取消了《航海条例》的限制。这表明英国() A. 逐渐放松了对世界市场的控制 B. 海上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C. 经济政策受到经济实力的影响 D. 对外贸易政策反复无常 2.阿诺德·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提到:文明成长的动力来源于挑战激起成功的应战,应战又反过来引发新的挑战。……大多数文明之所以未能持续成长,是因为这些文明在许多重大关头未能连续应战,这种应战不仅要有效回应所应对的调整,还要能够激发出大量需要做出不同应对的新挑战。以下史实不能论证上述材料观点的是() A. 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推动工业革命开展 B. 工业革命推动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 C. 西葡新航路开辟加速国内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D. 甲午战争激发中国维新变法运动开展 3.阅读如图“三角贸易”简图。据此推断,新航路开辟后美洲大陆() A. 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 B. 人口组成发生较大变动 C. 逐渐开始了社会转型 D. 与欧亚非诸洲联系密切 4.1526年非洲刚果国王阿方索写信给葡萄牙国王诉说:“这个国家每个角落都有许多商人(葡萄牙的贩奴者),它们将毁灭这个国家,人们每天在遭受奴役和劫掠,甚至和王族成员也不能幸免。”对“劫掠”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B. 缓解了欧洲人力资源短缺 C. 掠夺了非洲大量黄金白银 D. 促进了欧洲海外市场拓展 5.茶叶于1650年前后引进英国时,是一种贵族享用的奢侈品,每磅售价6至10英镑,相当于一个男仆年工资2倍左右。然而一个世纪后,饮茶逐渐在英国城乡各阶层中普及,茶叶成为英国人不可缺少的普通消费品。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国茶叶产量大增 B. 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C. 世界贸易较大发展 D.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2020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第6课 随堂

第二单元第六课 一、选择题 1.(2019·无锡高一期末)古罗马《十二铜表法》中的《神圣法》规定:“火葬的柴薪不得用斧头削平,不得在死者之前放置没带药的饮料。”这反映出《十二铜表法》(A) A.带有比较浓厚的原始色彩 B.落后于当时社会发展水平 C.仍保留习惯法的某些特征 D.力图显示氏族贵族的特权 [解析]材料中“《神圣法》”“火葬的柴薪不得用斧头削平”“不得在死者之前放置没带药的饮料”说明《十二铜表法》带有原始宗教色彩,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故B项错误;材料所列出的这些具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体现不出习惯法的特征,故C项错误;材料并没有突出这些规定适用的人群,所以并不能显示氏族贵族的特权,故D项错误。 2.《十二铜表法》颁布后,一般人并不知道法律具体规定,完全由祭司集团确定哪一天是黄道吉日可开会或可开庭。因此,罗马史学家李维说,罗马“市民法深藏于祭司集团的神龛之中”。这一现象说明(B) A.罗马法的实施须倚借神的权威 B.贵族仍主导着共和国的司法体系 C.市民法操作程序繁琐缺乏变通 D.罗马法已渗透到共和国的各个角落 [解析]“一般人并不知道法律具体规定,完全由祭司集团确定……”“市民法深藏于祭司集团的神龛之中”表明以祭司集团为代表的奴隶主贵族仍然掌握着法律解释权,仍主导着罗马共和国的司法体系,故B项正确。 3.罗马帝国212年颁布的《卡拉卡拉敕令》,授予帝国所有被征服者公民权,享有罗马公民的法律地位。上述规定有利于(A) A.稳固帝国的统治B.保护奴隶利益 C.缓和贵族和平民的矛盾D.区别公民与非公民 [解析]“授予帝国所有被征服者公民权”,对无罗马公民权的外邦人给以适当的司法保障,有利于解决版图不断扩大的帝国境内产生的新问题、新矛盾,从而稳固统治,故A项正确;罗马法保护奴隶制度,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材料中“所有被征服者”是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而非奴隶,故B项错误;该敕令缓和了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矛盾,而非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矛盾,故C项错误;材料中“授予帝国所有被征服者公民权”表明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故D项错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案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概括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理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什么被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2.过程与方法: 运用地图、图片和数据资料等引导学生分析“一战”期间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因素,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意识和方法。 概括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民族工业成长的艰辛和不屈,发掘民族资本家的精神遗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 难点:概括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因素。 三、板书设计 一、结晶——近代民族企业及其特点 1.工业结构: 2.分布地区: 3.经济地位: 二、历程——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三、精神——民族资本家的精神遗产 四、教学过程 导入: 出示张謇、荣氏兄弟、范旭东、卢作孚像。说明他们是近代中国的精英企业家,我们追寻他们一生的事业,来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近代的发展。新课: 一、结晶——近代著名民族企业及其特点

在地图上展示上述企业家的重要企业并作简介。 张謇:张謇的事业在南通。1896,在江苏南通创办大生纱厂,大生后来发展成为一个以棉纺织业为核心的包括纺织、面粉、造纸、火柴、电气、航运、金融的综合性企业。 荣氏兄弟:荣氏兄弟以面粉业起家,又衍生出纺织业,成为近代中国的纺织大王和面粉大王,其企业主要分布于上海、无锡等地。 范旭东:范旭东的心血倾洒在化学上。1917年他开始开始创办天津永利碱厂,1926年终于成功生产。1937年南京永利硫酸铵厂投入生产。毛泽东誉其为“工业先导,功在中华” 卢作孚:卢作孚是近代中国航运业巨子。企业在重庆,起名“民生”。 ▲据地图、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民族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特点。 二、历程——“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根据预习作业,学生按时间叙述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历程,同时教师画示意图并改正预习题中的普遍错误。 1.初步发展: 1895年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给了中国极大的震撼。《马关条约》2亿两白银的赔款也迫使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以求扩大税源,增加收入。在这种情况下,1896年张謇在家乡南通创办大生纱厂,舆论极为轰动。轰动的原因在于他是1894年的状元。 材料 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讲格致(物理),通化学,用机器,精制造,化粗为精,化少为多,化贱为贵······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 ——《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1895年) ▲张謇认为西方强大的根本在哪里?中国发展工业能达到什么目的?由此可见张謇办实业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2.短暂的春天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5课 开辟新航路作业

第5课开辟新航路 一、选择题 1.有人认为:“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这里的“现实目标”指的是() A.黄金和土地B.资本 C.商品市场D.原材料 解析:“现实目标”显然与当时社会各阶层狂热追求贵金属有关。 答案: A 2.据统计,麦哲伦船队的船员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葡萄牙人37人,意大利人30多人,法国人19人,此外还有佛兰德(今属比利时)人、德国人、英国人等。这表明当时() A.葡意法成为航海活动的领导者 B.各国间加强了航海方面的合作 C.航海活动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 D.地圆学说的科学性已得到证实 解析: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是得到了西班牙国王的支持,故A项错误;各国间航海方面的合作材料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船队的船员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表明航海探险活动被多个国家的人所接受,航海活动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基础,故C项正确;地圆学说的科学性是通过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得到证实的,麦哲伦船队的船员构成与地圆学说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 答案: C 3.16世纪末西班牙物价飞涨,一般生活用品上涨了4倍多,粮食上涨了5倍多,在欧洲其他地区物价也上涨了2倍左右。这一现象导致了() A.西班牙成为世界霸主B.资产阶级实力上升 C.封建主力量得到加强D.欧洲普遍陷入贫困 解析:根据材料“16世纪末西班牙物价飞涨”结合所学得出其原因是价格革命,西班牙没有成为世界霸主,故A项错误;价格革命使物价上涨,新兴资产阶级获利,实力上升,故B项正确;物价上涨,金银贬值,收取固定地租的封建主的力量削弱,故C项错误;根据前面分析得出欧洲封建制度衰落,资本主义发展,不能得出欧洲普遍陷入贫困,故D 项错误。 答案: B 4.

历史必修一第六课笔记

第六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罗马法主要指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7世纪中叶罗马制定和实行的全部法律制度) 一、从罗马共和国到罗马帝国 1、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公元前509 年,罗马共和国在意大利半岛建立起来。 2、罗马帝国的建立:公元前27 年,罗马帝国建立起来。 二、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1、起源:习惯法—→成文法(从形式上看) (1)习惯法 时间:罗马共和国早期(公元前6世纪末——公元前5世纪中期)。 特点:法律和习惯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具有随意性、伸缩性、不确定性。(局限) 评价:贵族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保护贵族自已,损害平民利益。 (2)成文法的诞生—→《十二铜表法》 时间:公元前5世纪中期 原因:平民与贵族的矛盾不断激化,平民进行反对贵族的斗争; 特点:内容广泛,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法律条文明晰,审判、量刑有法可依; 评价:a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为罗马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b限制贵族特权,保护平民利益。 c局限:也保留了一些比较野蛮的习惯法。 d实质: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巩固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2、发展:公民法—→万民法(从结构上看) (1)公民法 时间:罗马共和国时期及罗马帝国统治前期 概念: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关系的法律 适用范围:罗马公民 作用:罗马公民受到法律的保护,并享受法律赋予的权利。 (2)万民法 时间:公元3世纪,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 概念: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 适用范围:帝国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 原因:A随着对外扩张,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显现出来。(罗马帝国对外扩张的结果——主要原因)B随着版图的拓展,国际交往的扩大,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在政治经济活动中也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 C 公民法无法适应新变化 目的:为维护罗马帝国的统治 过程:A、皇帝重视:罗马皇帝重视法律的制定,他们颁布的法令成为罗马法的组成部分。 B、法学家充实:法学家充实罗马法律。 C、广授公民权:帝国对行省上层阶级大量授予公民权,对无罗马公民权的外邦人给以适当的司法保障。 结果:公元3世纪,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3、完善: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汇编成《民法大全》,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三、罗马法的评价: 1、本质:为了维护罗马帝国统治,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法律本质上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核心内容:(1)保护私有财产;(2)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3、地位: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 4、作用和影响 积极:( 1)维系统治(对罗马即现实):维护了罗马帝国的统治,保护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 2)影响后世(对西方即后世): A、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当代很多法律制度中的原则和做法,都可在罗马法中找 到源头。(如陪审制度、律师制度、诉讼制度) B、近代资产阶级还利用罗马法作为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 C、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中国等国的立法产生影响 局限:罗马法保护奴隶制度,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 1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6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教学案例及反思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6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教学案例及反思 知识与能力: 1、识记荷兰的殖民扩张情况,了解新航路的开辟对荷兰资本主义发展的积极影响。 2、掌握英国世界殖民霸权的建立过程。 3、了解殖民掠夺的史实,理解殖民掠夺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有效手段;同时殖民掠夺导 致了亚、非、拉美殖民地的极端贫困与落后。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读图,培养学生养成读图的习惯,形成对历史问题的感性认识。 2、引导学生多角度看待殖民扩张的影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历史问题的方法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殖民扩张的认识与分析,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列强的殖民活动,客观看待殖民扩张 对世界的影响。 2、培养学生为国家富强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教学重点: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 教学难点: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导入新课:展示三张明星的图片 师:这些明星大家很熟悉,请一位同学说说他们的名字,并找出他们的共同之处。 生:NBA巨星科比、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球王贝利。他们都是黑人。 师:黑人的故乡在哪里? 生:非洲。 师:他们后来为什么生活在美洲大陆上? 生1:殖民扩张; 生2:黑奴贸易。 师:16世纪最早进行殖民扩张的国家就是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西班牙、葡萄牙(动画展示西班牙、葡萄牙殖民扩张的地图,了解其概况),在17世纪继之而起的殖民帝国是“海上马车夫”荷兰,18世纪中期取代荷兰成为世界上最大殖民帝国的是英国,那么这两个国家是如何成为世界大国的?它们走过什么样的历程?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探讨的问题。 新课学习: 【读】课程标准:

1、了解:荷兰、英国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 2、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理】课文结构:根据课程标准和课文子目整理课文结构如下: 一、殖民扩张:荷兰、英国的崛起:条件、概况 二、世界市场的拓展:途径、影响 【思】课文探究: 一、殖民扩张:荷兰、英国的崛起 师:首先我们来看看荷兰,请哪位同学介绍一下你知道的荷兰? 生1:荷兰有风车、郁金香,还有木鞋。 生2:“荷兰”在日耳曼语中叫尼德兰,意为“低地之国”,因其国土有一半以上低于或几乎水平于海平面而得名。 师:17世纪的荷兰国土面积狭小,自然资源有限,其生存环境基本上无任何明显的优势。但它却在17世纪成为世界性的殖民大国,势力延伸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被誉为“海上 的马车夫”。人们在惊诧之余不仅要问:荷兰迅速崛起的原因是什么? 【思】探究:阅读第26页第1—3自然段,回答:“荷兰进行殖民扩张的自身条件有哪些?”(教师从地理位置、政治、经济三个角度引导学生来分析) 生1:濒临大西洋,地理位置优越。 师:荷兰一直濒临大西洋,为什么此时我们才认为它的地理位置很优越呢?它的优越体现在哪里? 生1:因为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濒临大西洋,则处于世界贸易中心,便于海外活动,所以地理位置优越。 生2:政治方面:1581年荷兰摆脱了西班牙国王的统治,赢得国家独立,在17世纪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生3:经济方面:有经商传统,手工业发达;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迅速;造船业发达;对外贸易发达,被誉为“海上马车夫”。 【思】读《荷兰的殖民扩张》图并结合课文第26页第4段,回答:荷兰主要通过什么方式进行殖民扩张?17世纪荷兰分别在非洲、美洲和亚洲侵占了哪些国家或地区? 生:荷兰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式:成立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积极进行殖民争夺,建立殖民地与殖民据点:在非洲,从葡萄牙手里夺取好望角殖民地;在亚洲,在印度沿海建立了殖民据点,夺得了马六甲和锡兰,侵入今天的印度尼西亚一带,并一度占领了中国领土台湾;在美洲,建立了以新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殖民地。 师:17世纪荷兰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商业殖民帝国,但很快被它的邻国英国取而代之。【思】阅读课文第27页第1、2两段,回答:“英国进行殖民扩张的自身条件有哪些?”(引导学生联系分析荷兰进行殖民扩张所具有的自身条件的方法来进行分析。) 生1: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位于大西洋沿岸 生2:政治方面:进行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并完善。 生3:以手工业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繁荣。 生4:英国还注重发展海军力量,为殖民争夺提供了武力保障。与荷兰相比,增加了一个军事条件。 【思】读《日不落帝国》图并结合课文第2目探究:英国自诩为“日不落帝国”的主要依据是什么?简述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过程。 生1:18世纪中期,英国在亚、非、美洲及大洋洲都建立了殖民地,自诩为“日不落帝国”。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教案)第6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第六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课标内容】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属于世界历史方面的“西方古代法制的起源和发展”这一专题的内容。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罗马法的起源、发展、确立和完善及其作用和影响,为学生后面学习的资产阶级政治法制作铺垫。同时本课内容涉及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6世纪千余年的历史,时间跨度较大。 【学情分析】高中学生自身的知识、个性与社会性都比初中有了较为充分的发展,分析能力、辩证思维也明显增强,具有强烈的探究世界的动机,因而对世界古代史会具有浓厚的兴趣,但由于初中对本课内容涉及较少,所以学生对古代法律的有关知识甚少。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民法大全》的主要内容。 2.归纳分析罗马法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综合罗马法的主要内容,探究罗马法的实质,培养学生综合史实, 探究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从多方面来分析罗马法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学习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罗马法对于维系和稳定庞大的罗马帝国的统治起到重要的作用,体会法律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方面发挥的做用和国家进行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学方法】 教法:讲授法、探究教学法、讲述法、谈话法、比较法 学法:接受性学习法、探究性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阅读史料,分析历史问题; 【教学重点】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和罗马法的影响 【教学难点】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教学媒体】多媒体、图片 【课型】综合课【课时】1课时 【板书】 1、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习惯法→《十二铜表法》(成文法的标志)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发展:公民法→万民法 形成:《民法大全》 2、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1)罗马法的定义 ①广义: ②狭义 2)按形式划分:成文法、习惯法 3)按结构划分:公民法、万民法 3、罗马法的作用和影响 1)作用;维系和稳固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优质教案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课标要求】:⑴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⑵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⑵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回顾工业革命所产生的社会影响||,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革命活动的学习||,培养坚持真理和为人类进步事业勇于探索献身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 难点:对教材摘引的《共产党宣言》的有关资料的理解||,巴黎公社的性质及失败原因||。 【板书设计】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1、历史条件 (1)经济前提: (2)阶级基础: (3)思想基础: (4)实践活动: 2、诞生——《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标志: (2)主要内容: (3)意义 二、巴黎公社——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1、背景: 2、经过:1871.3.18-- 3.28--5.28 3、革命措施: 4、失败原因: 5、性质和历史意义: 6、历史教训: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在20世纪末的2019年||,先是由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教授们发起||,就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的“千年第一伟人”||。这一命题进行了校内的征询、推选||。投票结果是马克思位居第一||,而似乎早已被习惯公认第一的爱因斯坦却屈居第二||。随后||,英国BBC广播公司||,又以同一命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投票一个月||。一个月下来||,汇集全球投票的结果||,仍然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

2019届高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题:第6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罗马公民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十二铜表法》是其典型的代表 B. 不包括罗马的习惯法 C. 是为罗马公民制定的成文法 D. 遵循的是自然法的理念 2.《十二铜表法》第九表有这样的条款“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在这里,《十二铜表法》() A. 保护了平民的合法权利 B. 表明贵族不能随意解释法律 C. 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D. 强调法律的公平与程序 3.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说: “一切权力都是从人民而来的。皇帝的命令何以有法律效力呢?因为皇帝的地位是人民给他的。官吏为什么有权力呢?因为官吏是人民选举出来的。”这反映了古代罗马() A. 蕴含着近代的法治观念 B. 继承了雅典的民主政治 C. 是人民主权思想的源头 D. 标志着人文主义的兴起 4.马克思、思格斯指出:“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特别其中关于动产的那一部分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由此可得出() A.罗马法是近代西方国家法律的源泉 B.近代英国非常重视法制建设 C.自古至今西方国家一直崇尚民主 D.罗马帝国曾扩展到英国版图 5.古罗马著名法学家西塞罗认为:“在各民族制定的各种法律之上有一更高的适用于一切民族永恒的自然法。自然法是与自然即事物的本质相适应的法,其本质为正确的理性。”西塞罗意在表明() A. 法律必须维护人民的利益 B. 法律必须注重保护自然事物 C. 法律必须体现正义和公正 D. 法律必须与民主政治相适应 6.恩格斯曾指出,罗马法虽然是奴隶制社会的法律,但它同时又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法律的最完备形式。是商品生产即资本主义以前的商品生产的完善法”。罗马法之所以能够获得近代伟人的高度评价,究其原因主要是罗马法的基本精神突出表现在其自然法精神、私法精神和理性精神。以下各项与以上三种精神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契约自由原则——公平正义 B. 契约自由原则——公平正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天赋人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反对专制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6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教案+

第6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荷兰资本主义发展及特点,认识荷兰作为“海上马车夫”对世界市场形成的作用;了解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理解海外活动对英国综合国力提高的意义;认识资本主义的扩张性和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西欧国家对世界的争夺,促进了世界市场形成。概括早期殖民活动的方式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绘制早期殖民争夺的地图,运用多媒体制作世界市场争夺的演示作品;注意从世界市场联系加强、殖民掠夺的罪恶和人类文明联系加强等几个角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索历史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资本主义争夺世界市场斗争,不可忽视其中的罪恶活动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认识殖民霸权地位变化是取决于各国的综合国力,不紧跟时代发展方向就要为历史所淘汰,培养学生为国家富强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过程 难点:殖民扩张的影响 【教学过程及要点】: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海上马车夫”: 1、兴起的条件 (1)地理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 (2)经济条件: 资主主义萌芽最早的地区之一

悠久的经商传统,经济基础较好; 新航路开辟后,荷兰是商业革命的受益者, (3)政治条件:摆脱西班牙殖民统治赢得独立(1581年);独立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2、荷兰兴起的表现(荷兰之最) (1)欧洲最富庶的地区(16C):海上贸易发达,为荷兰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2)第一个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17C); (3)“海上马车夫”(17C):(欧洲商船数量最多的国家,商船数超过欧洲其他国家的总和); 3、殖民扩张: (1)机构:成立了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 (2)表现: 二、“日不落帝国”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训练题:第6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 与发展 一、单选题 1.(2019·广东学业水平)《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这一法典的产生源自() A.罗马帝国的对外扩张 B.奴隶反对奴隶主的斗争 C.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 D.贵族反对教皇的斗争 解析罗马帝国的对外扩张出现的是万民法而不是《十二铜表法》,故A项错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与奴隶反对奴隶主无关,故B项错误;由于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最终产生了《十二铜表法》,故C 项正确;《十二铜表法》的颁布不涉及贵族与教皇的斗争,故D项错误。 答案 C 2.(2019·贵州学业水平)《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二条规定:“如果在夜里行窃的人被人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这反映的实质是() A.《十二铜表法》严酷野蛮 B.维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C.此法保护了雅典人民利益 D.注重良好道德行为培养 解析杀死行窃人的行为是合法的,这体现了罗马法的实质是维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答案 B 3.(2019·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十二铜表法》对后世影响深远。它是一部() A.万民法 B.习惯法 C.成文法 D.宪法

解析《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故C项正确。 答案 C 4.(2019·浙江学业水平测试)有法学家指出:“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是以法律。”罗马从共和国建立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产生的法律统称为() A.习惯法 B.公民法 C.自然法 D.万民法 解析习惯法是在《十二铜表法》诞生前使用,故A项错误;从罗马建立共和国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产生的法律适用于罗马公民,统称公民法,故B项正确;自然法是法律观念,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故C项错误;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的一切自由民,故D项错误。 答案 B 5.(2019·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有学者指出:“在这样的法制基础上,帝国范围内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人员的来往大为便利……罗马文化的综合统一达到前无古人之境。”材料中便利帝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法制基础”是() A.习惯法 B.《十二铜表法》 C.公民法 D.万民法 解析习惯法是罗马共和国早期使用的,故A项错误;《十二铜表法》是公民法,适用于罗马共和国时期,故B项错误;公民法适用于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公民,故C项错误;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帝国时期,故D项正确。 答案 D 6.(2019·内蒙古学业水平)“在共和国晚期,特别是在罗马帝国时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6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教案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教案 整体设计 本课概述 本课以荷兰和英国为例,既讲述了西欧殖民国家进行殖民霸权争夺的史实,又分析了争霸斗争的矛盾、斗争的结果及其影响。为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和满足封建主自己对财富的渴望,西欧国家对外大肆进行殖民扩张和经济掠夺,把亚洲、非洲和美洲作为掠夺对象,把大量财富运回欧洲并转化为资本,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但同时也将深重的灾难带给了亚、非、拉美等殖民地。随着它们把殖民扩张的魔爪伸向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地方,世界市场得以进一步拓展。 思路设计 ●教学重点 英国的崛起;西欧国家进行的殖民霸权的争夺。 ●教学难点 殖民霸权变化的原因与资本主义发展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在教师讲述的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多让学生积极思考归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在课堂上对所涉及内容文字与图片材料积极设问,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荷兰的殖民扩张情况,了解新航路的开辟对荷兰资本主义发展的积极影响。 (2)掌握英国世界殖民霸权的建立过程,理解英国的殖民扩张与其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之间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3)了解殖民掠夺的史实,理解殖民掠夺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有效手段;

同时殖民掠夺导致了亚、非、拉美殖民地的极端贫困与落后。 三维目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引用的恩格斯的话,认识黄金是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动力、新航路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比较新航路开辟对欧洲和亚非拉的两种不同结果,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欧洲早期殖民侵略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欧洲殖民者对殖民地的血腥掠夺,一方面促进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另一方面造成了殖民地的落后和贫困,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多样性,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以积极的态度应对机遇和挑战。 教学设计 视频导入 视频播放《大国崛起》第二集《小国大业》序,约3分钟。 过渡:17世纪,一个当时人口仅有150万,面积只有两个半北京大的小国——荷兰,其生存环境并不是很优越,但是却创造了一个奇迹: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势力延伸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被誉为“海上马车夫”。继之而起的是岛国英国,“日不落帝国”显示了极盛时代的英帝国的辉煌。那么这两个国家是如何成为世界大国的它们走过了什么样的历程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探讨的问题。 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 第6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推进新课 合作学习 问题情境1:阅读第一、二、三段内容,思考:荷兰为什么能够兴起又为什么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依据教材内容进行分析。 (板书)一、“海上马车夫”——荷兰;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6课

第二单元第六课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河南学业水平测试)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是(C) A.公民法B.万民法 C.《十二铜表法》D.《民法大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十二铜表法》颁布之前,罗马是习惯法,《十二铜表法》是对传统习惯法的记录和整理,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2.(2018·新疆学业水平测试)《十二铜表法》第八表规定:“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对《十二铜表法》认识正确的是(D) ①体现了对奴隶统治的残酷性②有利于维护平民的利益③标志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④有利于限制贵族的特权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十二铜表法》使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平民利益得到保护,故②④符合题意;再从题干“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①也符合题意;标志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是《民法大全》的汇编成集,故③不符合史实。故选D项。 3.(2018·湖南学业水平测试)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成文法诞生。其中第十一表规定:“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该法是(A) A.《十二铜表法》B.习惯法 C.万民法D.《民法大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罗马成文法诞生。故选A项。 4.(2018·广州高一检测)学者M·卡瑞曾指出:“《十二铜表法》从未被废除过,实际上它的一些条款一直实施到罗马历史的结束。作为一个整体,它是一个有条不紊的法律而不是停滞不前的公社法律。”这说明《十二铜表法》(B) A.其条款适用于各个历史时期B.为以后罗马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 第6课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测试

第6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一、选择题 1. 17世纪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是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英国 1.C【解析】17世纪的荷兰称为“海上马车夫”,故选C项。 2.新航路的开辟拉开了西欧殖民扩张的序幕。18世纪下半叶,确立了海上殖民霸主地位的国家是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英国 2.D【解析】18世纪下半叶,英国确立了海上殖民霸主地位,故选D项。 3.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被西方史学家称为“探索的时代”“发现的时代”“扩张的时代”。下列史实不属于这个历史时期的是 A.黑奴贸易十分盛行 B.荷兰的众多商船出入世界各地,贩运商品,掌握着世界商业霸权

C.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D.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3.C【解析】18世纪,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号称“日不落”帝国,故选D项。 4.新航路开辟后,先后成为贸易强国和殖民强国的下列国家,排序正确的是 A.西班牙—荷兰—英国 B.意大利—西班牙—英国—荷兰 C.葡萄牙—英国—荷兰 D.意大利—荷兰—英国—西班牙 4.A【解析】西班牙在16世纪成为贸易强国和殖民强国;荷兰在17世纪成为贸易强国和殖民强国;英国在18世纪成为贸易强国和殖民强国。 5.非洲西海岸有一些反映历史的名称,科特迪瓦的象牙海岸、加纳的黄金海岸、利比里亚的胡椒海岸、贝宁的奴隶海岸。这些名称反映 A.非洲物资极其丰富 B.非洲主动融入世界市场 C.三角贸易所经路线 D.早期殖民掠夺的残酷性 5.D【解析】据材料信息“象牙海岸”“黄金海岸”“胡椒海岸”“奴隶海岸”可知,这些名称反映出早期殖民掠夺的残酷性,故选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