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安全事故案例分析示范文本
建筑工程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建筑工程安全事故案例分析近年来,建筑工程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通过对一些典型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事故原因及防范措施,以期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案例一:高层建筑起重机倒塌在某城市,一座高层建筑的起重机突然倒塌,造成了多人伤亡。
经过调查,事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不合理的操作:起重机司机在操作过程中没有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过程中存在错误操作和疏忽大意的行为。
2. 设备损坏:起重机的维护保养不到位,导致关键部件的损坏,进而引发了事故。
3. 监管不力:施工单位对于起重机的维护和操作管理不够严格,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检查。
为了避免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防范措施:1. 强化人员培训:对于使用起重机的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和技能考核,确保其掌握正确且规范的操作方法。
2. 增加设备检修频次:建立完善的起重机维护保养制度,定期检查设备的工作状态,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
3. 加强监管:建立监督机制,对施工单位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评估,督促其按照相关法规要求进行操作和维护。
案例二:建筑物火灾事故在某购物中心,一场猛烈的火灾突然爆发,造成了大面积破坏和人员伤亡。
事故原因主要如下:1. 安全设施缺陷:建筑物内没有配备齐全的火灾报警器、自动喷水系统等安全设施,导致火灾扑救不及时。
2. 消防通道被堵塞:在旁观者的地方,发现了大量易燃物品堆放在消防通道内,严重影响了疏散通道的畅通。
3. 不合理的电气布线:电气线路安装不规范,存在着过载和短路等安全隐患。
为了预防建筑物火灾事故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完善安全设施:建筑物内应配备完善的火灾报警器、自动喷水系统等设备,并定期检查和维修。
2. 加强消防通道管理:保持消防通道的畅通,严禁在通道内堆放易燃物品,及时清理堵塞物。
3. 电气安装规范:电气工程应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避免存在漏电、过载等问题。
通过对这两个典型建筑工程安全事故案例的分析,我们深刻认识到事故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完整版)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完整版)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分析第一篇:本文档旨在对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案例进行全面分析,以期能够总结出常见的问题及其应对方法,以提高建筑施工安全水平。
本文将从事故案例的背景、原因、后果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1. 事故案例背景1.1 案例名称:1.2 施工项目介绍:1.3 施工单位及施工人员情况:1.4 事故发生时间和地点:1.5 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2. 案例分析2.1 事故原因分析:2.1.1 人因因素:a. 人员管理问题:b. 操作错误:c. 安全意识不强:2.1.2 技术因素:a. 建筑设计问题:b. 施工工艺问题:c. 施工设备故障:2.1.3 环境因素:a. 天气条件不良:b. 施工场地限制:c. 周边环境干扰:2.2 事故后果分析:2.2.1 人员伤亡情况:2.2.2 财产损失情况:2.2.3 社会影响及舆论关注度:3. 应对措施3.1 事故防范措施:3.1.1 人员管理措施:3.1.2 操作规范及培训措施:3.1.3 安全设施和防护措施:3.2 事故应急处置措施:3.2.1 应急预案:3.2.2 救援方法及专业人员组织:附件:案例相关资料及调查报告法律名词及注释:1.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法:指规范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行为的法律法规。
2. 建筑设计规范:规定建筑设计和施工中应满足的技术要求的规范文件。
3. 人员管理规定:指建筑施工单位对施工人员进行管理的规范要求。
4. 安全设施:指用于保障施工现场安全的设备和设施,如防护网、警示标志等。
第二篇:本文档旨在对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案例进行全面分析,以期能够总结出常见问题的原因及防范措施,从而提高施工安全管理水平。
本文将从案例的经过、原因分析、事故后果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1. 事故案例经过1.1 案例名称:1.2 施工项目概况:1.3 施工单位及人员情况:1.4 事故发生时间和地点:1.5 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2. 事故原因分析2.1 人因因素:2.1.1 人员管理不到位:2.1.2 操作错误:2.1.3 安全意识淡漠:2.2 技术因素:2.2.1 设计问题:2.2.2 工艺不当:2.2.3 施工设备故障:2.3 环境因素:2.3.1 天气条件恶劣:2.3.2 施工场地限制:2.3.3 周边环境影响:3. 事故后果分析3.1 人员伤亡情况:3.2 财产损失情况:3.3 社会影响及舆论关注度:4. 预防措施4.1 人员管理措施:4.2 操作规范及培训措施:4.3 安全设施和防护措施:附件:案例调查报告及相关资料法律名词及注释:1.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法:规定了建筑施工过程中应当采取的安全生产措施的法律法规。
建筑工程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建造工程安全事故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建造工程安全事故频发。
本文将对某建造工程发生的一起安全事故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建造工程的安全性。
二、案例描述该建造工程位于某城市的市中心,是一栋高层住宅楼。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一起坍塌事故,导致多人受伤甚至死亡。
1. 事故发生时间和地点事故发生于2022年5月1日上午10点摆布,地点为建造工地的主楼体施工现场。
2. 事故原因经初步调查,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a. 施工方未按照规范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导致楼体结构不坚固。
b. 施工期间,发生了一次强烈的地震,进一步削弱了楼体结构。
c. 施工现场管理不善,安全意识淡薄,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
3. 事故过程事故发生时,施工人员正在进行楼体结构的浇筑工作。
由于混凝土质量不达标,楼体结构在浇筑后未能承受住地震的冲击,导致部份楼层坍塌。
施工人员和周围的居民被困在废墟中,造成多人伤亡。
三、事故分析1. 混凝土浇筑不规范混凝土是建造工程中重要的结构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建造物的安全性。
在本案例中,施工方未按照规范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导致楼体结构不坚固,无法承受外部冲击。
因此,施工方应加强对混凝土浇筑工艺的控制,确保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2. 地震对楼体结构的影响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对建造物的破坏性极大。
本案例中,地震发生后,楼体结构受到进一步削弱,导致部份楼层坍塌。
因此,在地震多发地区的建造工程中,应加强地震安全设计和施工管理,确保建造物能够抵御地震的冲击。
3. 施工现场管理不善施工现场管理是确保建造工程安全的重要环节。
在本案例中,施工现场管理不善,安全意识淡薄,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
施工方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四、经验教训和改进措施1. 强化施工方责任施工方应对建造工程的安全负起更大的责任。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目录第一章:工程坍塌事故案例案例一:湖南省凤凰县“08。
1 3"大桥坍塌事故 (3)案例二:安徽省合肥市“05。
30”沟槽坍塌事故 (6)案例三:青海省西宁市“04。
27"边坡坍塌事故 (8)案例四:北京市海淀区“03。
28”地铁坍塌事故 (11)案例五:湖南省永州市“09.21"楼房坍塌事故 (13)案例六:黑龙江省大庆市“08.06”围墙倒塌事故 (16)案例七:山东省文登市“06.06”景观桥坍塌事故 (18)案例八:北京市海淀区“02.21”临建房屋坍塌事故 (20)案例九:云南省景谷县“02.21"房屋倒塌事故 (23)案例十:重庆市南岸区“01。
17"边坡坍塌事故 (25)案例十一:湖北省襄樊市“01。
16"沟槽坍塌事故 (28)案例十二:黑龙江省哈尔滨市“01.04”基坑坍塌事故 (31)案例十三:甘肃省定西市“07。
04”化粪池坍塌事故 (33)第二章:模板坍塌事故案例案例十四:重庆市秀山县“12。
04”模板坍塌事故 (36)案例十五:天津市开发区“05.13"模板坍塌事故 (39)案例十六:湖南省长沙市“04。
30”模板坍塌事故 (41)案例十七:陕西省宝鸡市“03。
13”模板坍塌事故 (43)案例十八:湖北省荆州市“12。
21”模板坍塌事故 (46)案例十九:河南省郑州市“09。
06"模板坍塌事故 (49)案例二十: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02。
12"模板坍塌事故 (51)案例二十一:山东省聊城市“10.02”模板坍塌事故 (54)案例二十二:山东省淄博市“09。
30"模板坍塌事故 (57)案例二十三:广东省佛山市“09。
01"模板坍塌事故 (59)案例二十四:甘肃省兰州市“08。
31”模板坍塌事故 (61)案例二十五:江苏省溧阳市“08。
24”模板坍塌事故 (64)案例二十六:辽宁省大连市“05.19"模板坍塌事故 (67)第三章:起重伤害事故案例案例二十七:福建省宁德市“10。
建筑行业工程事故案例分析

建筑行业工程事故案例分析在建筑行业中,工程事故时有发生。
这些事故不仅对项目进度和质量造成重大影响,还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巨额经济损失。
因此,及时进行事故案例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是预防类似事故发生的关键。
一、案例一:高层建筑坍塌事故在某城市一座高层建筑工地上,因施工过程中忽视了建筑材料的质量监控,导致建筑结构出现严重问题,最终导致该建筑坍塌事故。
据初步调查,事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项目管理不当:缺乏有效的项目管理措施,导致施工进度混乱,施工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监控。
2.施工人员技术不过关:施工人员技能不够熟练,无法正确执行设计方案,未能发现施工质量问题。
3.质量监控不到位:没有对施工过程中的建筑材料进行严格监控,导致施工过程中使用了质量不合格的建筑材料。
二、案例二:高空坠落事故在某城市一座正在建设的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中,发生了一起工人高空坠落事故。
经过调查,事故的具体原因可以归结为:1.安全教育不到位:施工单位未对工人进行充分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导致工人对高空作业的安全风险缺乏认识。
2.安全设备缺失:在高空作业过程中,相关安全设备未能齐全,没有起到保护工人的作用。
3.监督不力:项目监理单位未对高空作业过程进行严格监督,未发现工人操作不规范和违规行为。
以上两个案例从不同方面展示了建筑行业工程事故的常见问题。
为了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以下是一些建议和对策:1.强化项目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项目管理体系,确保项目进度和施工质量的有效管控。
2.加强培训:为施工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机会,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水平。
3.加强质量监控: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对施工过程中的建筑材料进行严格把关和检测,确保施工质量。
4.加强安全教育:对施工工人进行全方位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增强他们对高空作业等危险行为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5.加强监督检查:项目监理单位要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中的违规行为和安全隐患。
总之,通过深入分析建筑行业工程事故案例,可以得出一些有益的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施工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施工现场安全事故案例报告3则

施工现场安全事故案例报告3则一、事故案例11.1 事故概述该事故发生于某城市一项住宅楼建设项目施工现场,施工单位在开展钢筋绑扎作业时,一名工人在高处作业时不慎失足坠落,导致重伤。
1.2 事故经过2021年9月15日,施工单位在进行某住宅楼建设项目第10层的钢筋绑扎作业。
上午9时,一名工人在位于10楼的悬挑脚手架上作业,突然失足坠落至地面,距离约30米。
事故发生后,现场工作人员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并将伤者送往附近医院进行救治。
1.3 事故原因经过现场调查和查看监控录像,事故原因初步分析如下:1. 该工人未按照操作规程佩戴安全带,高处作业时没有做好个人防护。
2. 现场监护人员对工人的安全培训和监督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违章操作。
3. 悬挑脚手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存在问题,可能导致工人坠落。
1.4 事故教训及整改措施1. 加强对工人的安全教育培训,确保每位工人都了解并遵守操作规程。
2. 提高现场监护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大监督力度,确保施工现场安全。
3. 对悬挑脚手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事故案例22.1 事故概述该事故发生于某商业大楼建设项目施工现场,一名工人在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时,被突然倒塌的模板压伤,经抢救无效死亡。
2.2 事故经过2022年6月8日,施工单位在进行某商业大楼建设项目地下室混凝土浇筑作业。
当天下午3时,一名工人在浇筑过程中,位于其上方的模板突然倒塌,将其压伤。
现场工作人员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并展开紧急救援。
然而,伤者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不幸身亡。
2.3 事故原因经过现场调查和查看监控录像,事故原因初步分析如下:1. 模板未按照规范进行搭设,存在安全隐患。
2. 现场监护人员对模板搭设情况的监督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违章操作。
3. 工人未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未确保自身安全。
2.4 事故教训及整改措施1. 加强对工人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安全事故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发生频率较高,严重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为了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施工安全意识,本文将分析两个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事故案例,并探讨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案例一:高层建筑坠物事故在某高层建筑施工期间,一块混凝土梁突然脱落,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经过调查发现,该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施工计划不合理:在施工过程中,对于梁的安装时间没有充分考虑,导致了梁的安装工序与其他工序存在重叠,加快了施工进度,增加了施工风险。
2.材料质量不达标:经过监测,发现该梁的强度和耐久性未能满足设计要求,导致了意外坠落。
3.施工人员操作不规范:在梁的起吊过程中,起重机操作员对杆件吊点位置没有进行准确判断,致使梁失去平衡,并最终坠落。
针对以上原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合理安排施工计划: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工序之间的时间关系,避免工序之间的重叠,确保施工过程的有序进行。
2.严格把关材料质量:在购买建筑材料时,要选择正规的供应商,确保材料符合国家标准,并进行必要的质量检测,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3.加强员工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操作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减少操作失误的发生。
案例二:施工现场火灾事故某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发生了一起火灾事故,造成了严重财产损失。
经过调查,发现该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明火操作未及时报备: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使用明火作业,但未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备,导致未能得到有效的监管和管理。
2.施工现场无有效灭火设备:该施工现场缺乏有效的灭火设备,一旦火灾发生,无法及时进行扑灭,导致火势进一步扩大。
3.施工现场物品堆放不规范:现场存在大量易燃物品堆放不规范的情况,火灾一旦发生,易造成火势蔓延和爆炸等严重后果。
为了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严格管理明火作业:对需要进行明火作业的工序,必须提前向相关部门报备,并按照安全操作规范进行操作,确保安全。
建筑工程安全事故案例分析1

建筑工程安全事故案例分析1建筑工程安全事故案例分析1案例背景:城市一家建筑公司正在进行一项高层建筑工程项目,该项目需要构建一个15层的办公大楼。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一起垮塌事故,导致多人受伤,一人不幸身亡。
事故过程:根据调查报告,事故发生前,工程队正在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
根据设计要求,楼层上方的支撑结构还未完全安装完毕,但工程队为了加快进度,决定在浇筑未完成的情况下进行支撑柱的安装。
由于支撑力不足,楼层上方的部分结构发生了塌陷,导致整个楼层的垮塌。
事故原因:1.违反施工安全规定:工程队在未完成浇筑的情况下进行支撑柱的安装,违反了相关的施工安全规定。
在进行重要结构的支撑工作时,必须先完成关键的浇筑作业,并且要等待足够的时间进行固化。
2.监管不到位:事故发生前,施工现场没有进行有效的安全检查和监管。
监理单位没有及时发现工程队违规操作的问题,也没有对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阻止。
3.施工队员缺乏安全意识:施工队员在工作中存在安全意识不强的问题。
他们过于追求进度,忽略了施工过程中的风险。
此外,他们也没有接受足够的安全培训,对安全规范了解不够深入。
事故教训:1.严格执行安全规范:施工单位和工程队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施工安全规范,不得违反施工流程和操作方法。
对于重要结构的安装和支撑工作,必须在浇筑完毕并且固化后进行,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2.加强监督和检查:监管单位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阻止。
必要时,可以对施工队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3.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安全培训、事件报告和事故调查等环节。
通过监测和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4.注重员工安全意识培养:施工队员是施工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他们的安全意识对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至关重要。
建议施工单位注重员工安全意识的培养,定期组织安全培训,提高他们对安全规范的理解和重视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工程安全事故案例分析示范文本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某某管理中心XX年XX月建筑工程安全事故案例分析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建筑行业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飞速发展的同时,随之而来的各类建筑工程事故也是层出不穷,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我们建筑行业在工程建设中不可忽略的因素。
然而,造成建筑工程事故的原因最主要的两个方面就是建筑物本身质量低下和施工方的不合理操作,分析如下:1、工程中的缺陷,是由人为的(勘察、设计、施工、建材使用)或自然的(地质、气候)原因,在建筑物的正常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承载力、耐久力、整体稳定性的种种不足的统称。
它按照严重程度不同,又可分为三类:(1)轻微缺陷。
它们并不影响建筑物的近期使用,也不影响建筑结构的承载力、刚度及其完整性,但却有碍观瞻或影响耐久性。
例如地面不平整,地面混凝土龟裂,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浆、起砂,钢板上划痕、夹渣等。
(2)使用缺陷。
它们虽然不影响建筑结构的承载力。
却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或使结构的使用性能下降。
有时候还会使人有不舒适和不安全感。
大多是由于施工不合理和建筑材料使用不合理或者偷工减料造成的。
例如屋面和地下室渗漏,装饰物受损,梁的挠度偏大,墙体因温度差出现斜向或竖向裂纹等。
(3)危及承载力缺陷。
它们表现为采用材料的强度不足,或表现为结构件截面尺寸不够,或表现为连接构造质量低劣,例如混凝土振捣固实,配筋欠缺,钢结构焊缝有裂纹,咬边现象。
地基发生过大的沉降速率等。
这类缺陷威胁到结构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如不及时消除。
可能导致局部或整体的破坏。
三类缺陷可能是显露的,如屋面渗透;也可能是隐蔽的,如配筋不足,等等在隐蔽部位建筑材料使用的不合理。
两者相比,后者更危险,因为它有良好的外表的假象,一旦有所发展,后果可能很严重。
2、当建筑物的缺陷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便是建筑物的破坏,而且破坏本身又经历着一个过程。
它对建筑装饰来说,是指装饰物从失效、毁坏到脱落的过程;对建筑结构来说,是指结构构件从临近破坏到破坏,再由破坏到即将倒塌的过程。
建筑结构的破坏,是结构构件截面在荷载、变形作用下承载和使用性能失效的协议标志。
包括截面破坏,构件破坏,建筑结构的倒塌。
尤其是建筑物的倒塌,具有突发性,是不可修复的;它的发生,一般都伴随着人员的伤亡和经济上的巨大损失。
但倒塌决不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建筑结构的倒塌一般都要经过以下几种规律性的阶段:①结构的承载力减弱;②结构超越所能承受的极限内力或极限变形;③结构的稳定性和整体性丧失;④结构的薄弱部位先行突破破坏、倒塌;⑤局部结构或整体结构倒塌。
有时,这些阶段在瞬间连续发生发展,表现为突发性倒塌;有时这些阶段的发生和发展是渐变的,它使配筋和有一个时间过程。
因此,如果人们能在发生轻微缺陷时就及时纠正,在有破坏征兆时就及时加固,做到防微杜渐、亡羊补牢,倒塌往往是可以避免的。
通过上述分析,在造成建筑安全事故的各种因素中,从建筑材料的角度,我们重点关注的是由于建筑材料的问题直接引起的或者与建筑材料相关的各类工程事故。
下面,我就谨对由于建筑材料及其相关问题所引发的工程事故进行相关的案例分析。
一般来说,由于建筑材料而引发的工程事故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相关工程部位建筑材料选用不合理;(2).对建筑材料的使用及施工工艺不合理;(3).建筑材料本身的性能和质量不能达到建筑要求和安全标准。
所发生的工程事故类型主要有:火灾,结构失稳,长期使用过程对人身体的伤害等等。
下面我就以案例的形式对建筑安全事故中由于建筑材料的因素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上海静安区火灾上面几幅图片从远景到近景局部展示了上海静安县特大火灾事故的现场,国务院直属事故调查组表示,这起事故是一起因违法违规生产建设行为所导致的特别重大责任事故,也是一起不该发生的、完全可以避免的事故。
经过调查组深入分析,起火大楼在装修作业施工中,有2名电焊工违规实施作业,在短时间内形成密集火灾。
这起事故还暴露出5个方面的问题:1.电焊工无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严重违反操作规程,引发大火后逃离现场;2.装修工程违法违规,层层多次分包,导致安全责任不落实;3.施工作业现场管理混乱,安全措施不落实,存在明显的抢工期、抢进度、突击施工的行为;4.事故现场违规使用大量尼龙网、聚氨酯泡沫等易燃材料,导致大火迅速蔓延;5.有关部门安全监管不力,致使多次分包、多家作业和无证电焊工上岗,对停产后复工的项目安全管理不到位。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三类,施工组织不合理,建筑材料使用不规范,工程监管不负责。
建筑材料的违规使用所造成的代价是触目惊心的!针对建材的违规使用,我们做出如下分析:首先,对于尼龙网的违规使用,我们在施工中通过合理的方法是能够防范的,比如安全网应封严,与外脚手架固定牢靠,要求网绳不破损,生根要牢固,绷紧,圈牢,拼接严密,网杠支杆宜用脚手钢管。
这就要求我们的施工部门按照正确的工序施工,同时工程的监理部门要对相应工序的施工合理监管。
其次,对于外墙保温材料的使用,在公安部令106号文件出台后,要求民用建筑外保温材料采用燃烧性能为A 级的材料。
建设部的要求是不低于B2级,但需要满足公安部及建设部的共同要求设置防火隔离带。
然而,市场现有的保温材料最常用的:挤塑板、聚苯板、喷涂聚氨酯,这些材料都是B2级的,那么就要求在外墙保温材料的使用上采用A防火保温材料,如岩棉板、玻化微珠、胶粉聚苯颗粒作为防火隔离带等等,这些都是无机类的防火材料。
由于无机类的防火材料存在这种种弊端,这就要求我们做材料的研发工作者们多从有机无机符合的角度来研制出新型的、满足防火要求的防火保温材料。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我们能够使用合理的建筑材料,首先就是对我们公民的人身安全负责,同时合理的建筑材料使用对建筑物的建造往往都是最可靠最经济的,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建材的使用问题,把我们能控制的防止建筑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降到最低。
二.北京央视大楼火灾本次火灾事故的发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建设单位:违反烟花爆竹安全管理相关规定,组织大型礼花焰火燃放活动;2.有关施工单位:大量使用不合格保温板,配合建设单位违法燃放烟花爆竹;3.监理单位:对违法燃放烟花爆竹和违规采购,使用不合格保温板的问题监理;4.有关政府职能部门:对非法销售,运输,储存和燃放烟花爆竹,以及工程中使用不合格保温板问题监管不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违规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又是事故的主要造成原因。
那么,针对上述的几点原因,又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我们一改从哪些方面改进呢?(一)对于施工单位:按有关规定建设完善消防设施.建设单位所有装饰,装修材料均应符合消防的相关规定. 要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消火栓系统,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防烟排烟系统等各类消防设施,并设专人操作维护,定期进行维修保养.要按照规范要求设置防火,防烟分区,疏散通道及安全出口.安全出口的数量,疏散通道的长度,宽度及疏散楼梯等设施的设置,必须符合规定,严禁占用,阻塞疏散通道和疏散楼梯间,严禁在疏散楼梯间及其通道上设置其他用途和堆放物资.(二)对于施工安全部门: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制度.要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各岗位,部门的工作职责, 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工作预警机制和消防安全应急预案,完善值班巡视制度, 成立消防义务组织, 组织消防安全演习, 加大消防安全工作的管理力度.(三)对于建筑监理部门:应强化对重点区域的检查和监控.消防安全责任人要加强日常巡视,发现火灾隐患及时采取措施.应建立健全用火,用电,用气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 管道,仪表,阀门必须定期检查.(四)对于施工管理人员:加强对员工的消防安全教育.要加强对员工的消防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防火灭火知识,使员工能够熟悉火灾报警方法,熟悉岗位职责,熟悉疏散逃生路线.要定期组织应急疏散演习,加强消防实战演练,完善应急处置预案,确保突发情况下能够及时有效进行处置.(五)对于消防检查部门:加大消防监管力度.消防部门要按照《消防法》的规定和国家有关消防技术标准要求,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监督和检查。
三.沈阳万鑫火灾据公安机关报到:两名住宿的客人在位于皇朝万鑫B 座室外南侧停车场处,燃放两箱烟花,引燃B座11层1109房间南侧室外平台地面塑料草坪,塑料草坪被引燃后,引燃铝塑板结合处可燃胶条、泡沫棒等,火势迅速蔓延,致使建筑外窗破碎,引燃室内可燃物,形成大面积立体燃烧。
由此案例我们又可以看出,外墙体保温材料在火灾中的助燃作用不可忽略,这对建筑材料又是一次考验,能否使用合理的建筑材料,对于避免或减轻建筑安全事故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地点:上海闵行区莲花南路、罗阳路口西侧“莲花河畔景苑”小区事件:一栋在建的13层住宅楼全部倒塌,造成一名工人死亡。
庆幸的是,由于倒塌的高楼尚未竣工交付使用,所以,事故并没有酿成居民伤亡事故。
伤亡:造成1名工人死亡,无人受伤上海“莲花河畔景苑”在建楼房倒覆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楼房北侧在短期内堆土高达10米,南侧正在开挖4.6米深的地下车库基坑,两侧压力差导致过大的水平力,超过了桩基的抗侧能力。
此外,在经过调查发现,连根倒地的地基桩体上,部分混凝土横切面在巨大力量的拉扯下,似乎出现少量蜂窝状空缝。
作为地基桩体最为关键的力量支撑,暴露在外的地桩钢筋有拇指般粗。
在倒塌大楼的底部,地基桩体散落一地。
这些桩体基本为圆柱形的,有些是实心的,有些则为空心。
在有些“圆柱体”的横截面上出现了一些小小的细孔,显得有些稀疏。
这就说明了桩基材料的不合格(即偷工减料)加之周围地基条件的不合理直接导致了这起严重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分析:(1).建筑设计单位没有根据具体的地质条件作出合理的建筑设计方案,脱离实际情况;(2).建筑施工单位不仅没有依据实际条件对施工方案进行修正,而且偷工减料,导致严重的建筑事故的发生;(3).建筑监管部门严重失职,没有对工程作出合理监管;五.南海网2月4日消息:2月3日晚10点多,位于澄迈老城开发区的“海南三海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发生严重安全事故:一台长30米、直径达2米圆筒型蒸汽釜突然发出砰的一声巨响,随即一阵巨型热浪把30多米长的大型厂房冲垮,厂房旁边面积10多平方米的水泥砖墙也被冲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