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外部性的
浅析环境污染外部性的内部化及其解决方式

1 解 决环境 污染 外部性 的 两种方式
在 经济学 中 ,生 产者 的成本 由以下 三部分 组成 :①制
造产品的劳动力成本以及预期价格;②制造产品使用的资 源成本 ;③制造产品或使用产品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的治理 和保护成 本 。在没有 外部 力量 的情 况下 ,企业 的实
际成本一般决定于第一类和一部分的资源成本。只有使用
有关。
而污染水平的测定也具有一定难度,且成本较高 ,时刻保
持 环境税 税率 的最优 化是难 以实 现的 ,也 是不经 济 的。 但 是 ,作 为一种 由政府 颁布 的 、具有 法律效 力 的内部
化模式 ,环境税体系的初始建立和实施成本相对较高 ,对
市 场反应 较为缓 慢 。并 且 由于环境 税本身并 不能 对污 染总 量 进行 控制 ,所 以要 实 现环 境 污染 外部 性 的有 效 内部 化 ,
苏 子 :浅析环境污染外部性 的内部化及其解决方 式 铭
理 论研 讨
浅 析 环 境 污 染 外 部 性 的 内部 化 及 其 解 决 方 式
苏子铭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会计学院 ,湖北 武汉
[ 摘
40 6 ) 30 0
要 ]本 文从福 利经 济学 角度 出发 ,将效 率和 可持 续发展 相 结合 ,围绕环 境 污 染外部 性 的 内部 化 的两种 手段 的
1 庇古理论与环境税 . 1
11 庇古理论 -1 .
经济外部性理论 ,或者称为 “ 古理论 ” 庇 ,是 2 0世 纪初 由经济学家马歇尔和庇古提出的。英 国经济学家庇古 在对 外部 性根 源进行 大量 的研究 分析后 提 出 , 过市 场机 通
制 不能解 决外部 性 引起 的边 际私 人成本 和边 际社会成 本相
外部性视角下农村环境污染分析及解决措施

外部性视角下农村环境污染分析及解决措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村环境污染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农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化。
农村环境污染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背景介绍这些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人们开始意识到农村环境污染对农民健康和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其潜在的外部性问题。
外部性是指某一经济主体的行为所带来的成本或收益影响了其他经济主体的福利水平,而在农村环境污染中,农民和农业企业的行为往往会给周围的环境和其他人带来负面影响,这就需要从外部性的角度来分析和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通过对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影响以及解决措施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应对这一问题,为农村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对策和措施。
【背景介绍】至此完成。
1.2 问题意识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农村环境污染不仅影响农民的生产生活,还对周边地区的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农村环境污染不仅会导致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还会危害农产品质量和人们的健康。
农村环境污染也影响着生态平衡和社会稳定,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
在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的背景下,我们必须加强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治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的健康。
我们迫切需要深入研究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找出其根源,并寻求可行的解决办法,以实现农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1. 农业活动排放:农村地区主要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农业活动中使用的化肥、农药、农膜等化学物质会通过土壤和水体进入环境,导致土壤和水体污染。
2. 生活垃圾处理不善:农村地区的垃圾处理设施相对不健全,一些村民习惯于随意丢弃垃圾,导致环境污染。
3. 燃烧活动排放:农村地区以散煤、柴火等传统能源为主要燃料,燃烧产生的废气和灰尘会对空气质量造成污染。
环境污染外部性的

15
2.减少残膜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对策
a. 从科技上注重开发优质农膜,推广可降解农 膜 b. 制定有关农膜回收的政策、规章、规定农膜 回收的最低限,结合奖惩政策,对完成回收 标准的给予奖励,相反如果低于这一标准的 则要受到惩罚。
c. 加强环保教育.使农膜施用者认识到残膜的 危害,从而重视农膜的回收。
2013-7-31 2013-7-31
17
对于污染外部性的内部化来说,经济澈励手段 可以分为三大类:价格控制、数量控制和责任制度。
源于“科斯定理”的自愿协商;
自愿协商是不要政府干预,让市场自己来达到最优的 一种完全自由化的市场方法。该方法是以科斯为首的一 些经济学家们的主张。其作用机理如图I。
社会准则
对人们进行社会准则的教育以解决外部性。社会准 则就是社会可接受的方式。 斯蒂格利茨认为,社会准则的内容就是“黄金律”。 澳大利亚经济学家黄有光提出了“良心效应”。他 认为,任何一件外部性事件的产生都或大或小存在着良 心效应,即“良心”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实际上,黄金律和良心效应无非是一种不依赖于政 府和市场,而是依赖于社会机制的道德教育。运用这种 思想教育的方式来解决外部性问题在某种范围内可以发 挥作用。
农业生产的污染来源及其特点
农业生产的污染来源
1. 化肥、农药的滥用使其有效使用率极低, 使其成为农业生产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2. 粪便处理配套设施的滞后使其成为农业生 产中另一个新的污染源。 3. 农用薄膜大量残留土壤中,造成土壤白色 污染。 4. 农作物秸秆缺乏有效的处置利用技术,大 量秸秆随意弃置或露天焚烧,成为农村地貌和水体、 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原之一。
农业生产中环境污染的特点
1.污染产生隐蔽性强,不易觉察。 2. 污染源头分散随机,不易治理。 3. 污染程度随经济发展加快而加快。 4. 认知程度低,行动能力弱。
外部性视角下农村环境污染分析及解决措施

外部性视角下农村环境污染分析及解决措施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
农村环境污染不仅对农田和农作物产生影响,而且也对人类健康和自然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本文将从外部性视角出发,分析农村环境污染带来的外部性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首先,农村环境污染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外部性影响。
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和养殖业废弃物的排放都会污染水源,从而导致水污染和地下水污染。
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容易引起慢性中毒甚至癌症。
此外,农产品的污染还可能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人体内部,导致人类健康问题。
因此,保证农村环境的健康和安全,对于人类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农村环境污染也会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外部性影响。
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会破坏土地结构,使得土壤贫瘠化。
长期排放废水和废弃物会导致地下水、河流水和湖泊水的污染,破坏水生态平衡。
无论是土地还是水资源的恢复,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因此,保护自然环境是维护生态平衡,保持生态多样性的必要条件。
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环保意识教育。
农村环境保护需要农民依法依规参与,了解环保知识和环保法律政策,增强环保意识。
同时,应该完善相关环保法规,加强对企业和个人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让环境污染得以有效治理。
2. 推广节能减排技术。
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资源高效利用和节能减排。
在农业生产上,应该鼓励农民采用更先进的农业技术,如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的使用应该更加合理化,避免过度使用,减少污染源的排放。
3. 支持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符合环保要求的农业生产方式。
政府应鼓励农民采用有机农业生产方式,如发展绿色、低碳农业,推广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等等。
这有利于降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减少污染,同时保持农产品从产地到餐桌的安全。
总之,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是当前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
有效解决农村环境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需要加强环境监管和加强环保法制建设,农民需要提高环保意识和技能,并接受环境教育,保护生态环境,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环境污染的外部性及其解决方案

环境污染的外部性及其解决方案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其中环境污染是一个重大问题。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破坏了生态平衡,影响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
然而,环境污染的成因和影响与污染物排放的来源、旁系效应有关,这就涉及到外部性问题。
一、环境污染的外部性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经济主体或环境造成的影响,外部性简单来说就是产生了“无偿利润”或“无偿损失”。
环境污染是一种负面的外部性,主要是指企业、个人为了价值追求所引起的自私而忽略了环境保护的承担,从而对社会造成了环境、资源等方面的巨大损害。
如排放污水、废气、废弃物等行为,就会导致环境的恶化和健康的严重影响。
环境污染的外部性首先会造成健康问题,如PM2.5等有害物质会对人们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导致各类疾病。
其次会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如水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等,破坏了生态平衡,影响到许多物种的生态系统,并影响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二、环境污染解决方案针对环境污染造成的外部性问题,应当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来加以解决,从而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1、改善技术技术的改善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
企业应优先发展环保型技术,建立智能化环保控制系统和生态节能系统,促进绿色产品生产,实现循环经济的转型升级。
同时,政府可以通过减免税费、贷款优惠等措施来引导企业去实现技术创新和环保生产。
2、加强管理政府应当通过加强对企业的环保监管,从源头上控制排放标准和控制排放量。
企业应积极参与环保管制,加强排污治理,对企业违规超标排污及时进行处罚。
同时,还应当实行教育和宣传工作,让不同社会群体对环保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3、政策引导政府应采纳多种政策,来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如建立绿色金融制度,开展环境修复和生态补偿等。
对环境卫生情况比较差的地区采取限速、限行、禁止燃放烟花等有效措施,安排环保执法人员赴现场执行执法和相关监管。
浅析环境污染外部性的内部化方式

浅析环境污染外部性的内部化方式作者:刘光兰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4年第14期摘要:本文以环境污染的外部性理论为基础,从其与政府干预的依赖程度强弱、与市场调节的依赖程度强弱两个维度,将环境污染外部性的内部化方式划分为四个大类,并逐个分析比较其优点和局限性,最后提出一种较好的内部化方式。
关键词:环境污染;外部性;内部化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7-000-01一、外部性理论外部性理论是经济学术语。
外部性亦称外部成本、外部效应(Externality)或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
外部性是指某个经济主体对另一个经济主体产生一种外部影响,而这种外部影响又不能通过市场价格进行买卖,即是一种经济力量对另一种经济力量“非市场性”的附带影响。
或者也可以说,外部性是指经济主体对他人造成损害或带来利益,却不必为此支付成本或得不到应有的补偿。
由此,外部性可以分为正外部性(积极的外部影响或称外部经济)和负外部性(消极的外部影响或称外部不经济)。
在解决环境污染的外部性问题上,学者们的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如何界定与有效消除负外部性上,将污染外部性问题内部化就是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
所谓环境污染外部性的内部化,就是使生产者或消费者产生的外部费用,进入它们的生产和消费决策,有它们自己承担或“内部消化”,从而弥补外部成本与社会成本的差额,以解决环境污染外部性问题。
二、污染外部性内部化的方式有关环境污染外部性内部化的方法或途径的讨论有很多,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更是出现了大量的文献。
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与分析,本文以与政府干预和市场机制的依赖程度强弱为标准,将环境污染外部性内部化的方式划分为四个大类:完全依赖于政府的政府效率方式,不需政府干预的完全自由化市场方法——市场效率方式,政府干预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排污权交易制度,完全不需要政府和市场的社会准则方式。
《2024年环境外部性的经济分析》范文

《环境外部性的经济分析》篇一一、引言环境外部性是指经济活动对外部环境产生的正面或负面影响,而这些影响并没有被经济系统完全内部化。
由于这种外部性的存在,环境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进行环境外部性的经济分析,以揭示其产生原因、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二、环境外部性的产生及原因环境外部性主要表现为对自然环境的污染、破坏和资源的过度开发等,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1. 产权不清晰:在许多情况下,环境资源的产权并未得到明确的界定和保护,使得各方经济活动者在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时忽视了其对环境的破坏。
2. 市场失灵:在市场经济中,由于价格机制无法完全反映环境资源的稀缺性和价值,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产生外部性。
3. 政策不健全:政府的环保政策、法规等未能有效引导和约束经济活动者的行为,导致环境破坏行为的发生。
三、环境外部性的经济影响环境外部性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资源浪费:由于市场失灵和产权不清晰,导致资源过度开发和浪费,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如空气污染、水污染等。
3. 降低社会福利:环境破坏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福利水平,如生态破坏导致的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四、环境外部性的经济分析为了解决环境外部性问题,需要进行经济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成本效益分析:通过对环境治理的投资和产生的环境效益进行成本效益分析,评估环境保护的经济合理性。
2. 污染税制度:通过征收污染税,将环境污染的成本内部化到企业生产成本中,从而提高企业污染排放的代价,达到减少污染的目的。
3. 产权明确:明确环境资源的产权,通过产权交易市场实现环境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4. 环境友好型政策:政府应制定和实施环保政策、法规等,引导和约束经济活动者的行为,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五、案例分析以某地区的工业污染为例,由于历史原因和市场机制的不完善,该地区的工业企业排放大量污染物,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环境污染的外部性与治理策略

环境污染的外部性与治理策略一、环境污染引发的外部性环境污染是指某些有害物质或者能量源直接或者间接地进入环境,对生态系统、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带来的危害。
环境污染所引发的问题,如二氧化碳、氧化氮、氧化铜等物质排放进入空气,造成了大气环境的污染;废水、废物的排放,造成水环境的污染;工厂生产过程的噪音等因素,造成了环境中的噪声污染。
这些污染问题,不仅给企业自身和周围的居民带来了危害,更大的问题是因为产生了外部性,波及了更广泛的人口和环境。
外部性是指市场交易的某些产物可能对第三方产生额外的不利或者有利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没有被市场价格所反映。
环境污染就是一种典型的负面外部性产生的例子。
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润,不断增加生产产能和降低成本,这些行为可能会对社会环境造成不利的外部性影响。
例如,某家企业使用废气处理设备,由于设备成本较高,为了摆脱这种成本,企业可能会选择不安装或者少安装废气处理设备,导致污染物的排放会超过国家标准。
这样的行为是对周围居民的不利影响,甚至是对全社会的影响。
二、治理策略基于外部性造成的环境污染,需要治理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使用税收手段对企业排放污染物进行征税,既可以使企业获得污染减排的经济利益,也可以促使企业减少污染,同时也可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对于排污量较少的企业,政府可以选择减免税收。
此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的成本压力,鼓励企业更多地关注环保。
2.采取排放许可证制度政府可以设立排放许可证制度,对有害物质的排放量进行有限制的许可,并严格管理,对未能取得排放许可证的企业进行处罚。
通过排放许可证制度,政府可以控制有害物质的排放量,并不断加强对企业的监管。
3.建立环保市场机制创建环保市场机制,让环境污染纳入市场化环节中,鼓励环境技术创新和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
政府可通过环境补贴等方式支持环保产业的发展,对达到环保效益的企业进行优惠税收政策等优惠措施,刺激环保技术的发展和推广。
4.重视公众参与和立法监督公众参与对治理环境污染影响至关重要,政府应充分尊重公众意见,加强与公众的沟通,让民众直接参与环境治理,建立环境保护的立法监督机制,为社会居民的利益和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生产中环境污染的特点
1.污染产生隐蔽性强,不易觉察。 2. 污染源头分散随机,不易治理。 3. 污染程度随经济发展加快而加快。 4. 认知程度低,行动能力弱。
5. 污染后果日益显现。
农业生产的污染外部性分析
1.过量和滥用化肥、农药带来严重的污染
我国农田中10%以上受化肥、农药的污染,程度较 重的已有133万公顷。据我国农业部对6个省29个基 地县的调查,粮食农药检出率为60.1%,残留超标 率达1.12%
环境污染外部性的内在化分析
—农业生产的污染外部性分析
主要内容
1 2 3 4
环境污染外部性的内在化
外部性内在化的途径
农业生产的污染来源及其特点 农业生产的污染外部性分析
5 消除农业生产污染外部性的途径
环境污染外部性的内在化
外部性的概念
外部性指的是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私人成本与社会 成本不一致的现象。当个体的经济决策经过非市场的价格 手段直接地、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其他个体的生产函数或成 本函数, 并成为后者自己所不能控制的变量时, 那么对前 者来说就有外部性存在。
社会准则 或良心效 应。
政府的直接管制
直接管制是政府以非市场途径(即规章制度)对 环境污染外部性的直接干预。包括命令和控制。其 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实施排污标准,即由管制部 门制定并依法强制实施的每一污染源特定污染物排 放的最高限度。
基于市场的经济激励
一般来说,所谓经济激励手段,是指从影响成本 和收益人手,利用价格机制,采取鼓励性或限制性 措施促使污染者减少、消除污染.从而使污染外部 性内部化,以便最终有利于环境的一种手段。
污染外部性的内在化
所谓污染外部性的内在化.就是使生产者或消费者 产生的外部费用进入它们的生产和消费决策,由它们自 己承担或“内部消化”,从而弥补外部成本与社会成本 的差额以解决污染外部性问题。
外部性内在化的途径
来自于政 府的直接 管制; 基于市场 的经济激 励手段;
源于“科 斯定理” 的自愿协 商;
14
消除农业生产污染外部性的途径
1.消除化肥和农药的污染外部性的主要方法有:
a. b. c. d. 政府采用命令和控制等非市场途径进行直接干预。 对化肥的使用征收附加费,限制化肥的使用。 对使用有机肥实行补贴,鼓励使用粪肥。 为减少农药和化肥外部成本,应该不断提高农民的 科技水平,提倡科学施肥。
2013-7-31 2013-7-31
2013-7-3113 Nhomakorabea3. 畜牧产业的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菜篮子工程的建设, 规 模化养鸡厂、养鸭棚、养猪场和养牛场等迅速发 展起来。但是,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养殖场所带来 的环境问题和危害也越来越严重。据估算, 禽畜 的粪便已达24. 85亿吨, 且相当一部分没有回田。
2013-7-31 2013-7-31
2013-7-31 2013-7-31
16
3.为解决蓄牧业所造成的公害,应 从以下方面考虑:
a. 一种方案是按照庇古理论, 对养殖厂实行排污收费 和责任制度 b. 其次, 国家应在资金、税收等方面给粪便处理厂以 优惠 c. 集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于一体的方案是在生产布 局上下功夫, 即畜牧业与种植业相结合, 通过畜禽 粪便工程还田, 以牧养农,实现畜禽粪便的资源化 利用。 d. 此外, 提高畜牧业管理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农民 对畜禽粪便的资源化认识, 是防止畜牧业污染和畜 禽粪便合理化应用的重要保证
2013-7-31
11
2013-7-31 2013-7-31
12
2.大量使用地膜而不加以回收也造成了严重污染
我国农膜年产量达百万吨, 且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随 着农膜产量的增加, 使用面积也在大幅度扩展, 现已突 破亿亩大关。无论是薄膜还是超薄膜, 无论覆盖何种作 物, 所有覆膜土壤都有残膜。据统计, 我国农膜年残留 量高达35万吨, 残膜率达42%。
15
2.减少残膜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对策
a. 从科技上注重开发优质农膜,推广可降解农 膜 b. 制定有关农膜回收的政策、规章、规定农膜 回收的最低限,结合奖惩政策,对完成回收 标准的给予奖励,相反如果低于这一标准的 则要受到惩罚。
c. 加强环保教育.使农膜施用者认识到残膜的 危害,从而重视农膜的回收。
2013-7-31 2013-7-31
17
对于污染外部性的内部化来说,经济澈励手段 可以分为三大类:价格控制、数量控制和责任制度。
源于“科斯定理”的自愿协商;
自愿协商是不要政府干预,让市场自己来达到最优的 一种完全自由化的市场方法。该方法是以科斯为首的一 些经济学家们的主张。其作用机理如图I。
社会准则
对人们进行社会准则的教育以解决外部性。社会准 则就是社会可接受的方式。 斯蒂格利茨认为,社会准则的内容就是“黄金律”。 澳大利亚经济学家黄有光提出了“良心效应”。他 认为,任何一件外部性事件的产生都或大或小存在着良 心效应,即“良心”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实际上,黄金律和良心效应无非是一种不依赖于政 府和市场,而是依赖于社会机制的道德教育。运用这种 思想教育的方式来解决外部性问题在某种范围内可以发 挥作用。
农业生产的污染来源及其特点
农业生产的污染来源
1. 化肥、农药的滥用使其有效使用率极低, 使其成为农业生产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2. 粪便处理配套设施的滞后使其成为农业生 产中另一个新的污染源。 3. 农用薄膜大量残留土壤中,造成土壤白色 污染。 4. 农作物秸秆缺乏有效的处置利用技术,大 量秸秆随意弃置或露天焚烧,成为农村地貌和水体、 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