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语文下册10古诗三首完美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小学语文 第10课 古诗三首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小学语文 第10课 古诗三首
chuí
千锤万凿 锤
结构:左右 音序:C 部首:钅
组词:锤打 锤炼
造句: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才 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
书写指导:右边首笔是短撇, 下边四横中上下两横要短, 第二横左右两竖稍向里拉。
我会写
záo
千锤万凿 凿
结构:上下 音序:Z 部首:业
组词:凿孔 凿壁偷光
造句:经过千锤万凿,爷爷终于 在山上修了一条小路。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小学语文 第10课 古诗三首
马是六畜之首,是吉祥、幸福、成功的象征。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古代战马的唐诗
走近作者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 字长吉,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
“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诗鬼”之称。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 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课堂小结
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诗人用托物言志的方 法,通过对石头不畏“千锤万击”和“烈火焚烧”, 即使“粉身碎骨”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赞颂石灰 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 坚决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三、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___平__沙__覆__盖__着__大__漠__,__在__月__光__下__犹__如__无__边__的__积__雪__,__月__亮__高__悬__在__燕 ___山__上__,__恰__似__一__把__弯__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___即__使__粉__骨__碎__身__也__全__然__不__怕__,__只__要__能__把__高__尚__的__节__操__留__在__人__间__。 3.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__竹__子___牢__牢__地__咬__定__青__山__一__点__也__不__放__松__,__它__的__根__深__深__地__扎__在__岩__石 __的__缝___隙__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课件PPT

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课件PPT

下半部分要写平稳、 端正,“ ”不要 多写一横。
3.观察本课会写字,把它们工整地写在田字格中, 每个字写两遍。
络络 锤锤 凿凿 焚焚
活动一:结合学法,理解古诗《石灰吟》。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意思是__吟__诵__, “石灰吟”就是__吟__诵__石__灰____的意思。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大漠

广阔、荒芜
形似月牙的古代兵器
结合图片与注释,说说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有怎样 的感觉。
塞外茫茫沙漠里,黄沙在月光的照耀下像雪一样白,月 牙儿就像弯钩一样高悬在燕山上。我感到了清冷与悲凉。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读一读,想一想:你从哪里看到了怎样的马和秋天?
从“金络脑”一词中,我知道了这是一匹 戴着黄金装饰的马笼头的马,名贵、矫健、被 人器重。
jìnɡ 坚强有力
竹石
jìn 跟力量有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jìnɡ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试着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儿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 石缝中。经历千万次的磨炼仍然坚韧挺拔,任凭东西南北 风的呼啸也不动摇。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板书设计
10 古诗三首
《石灰吟》 石灰 不畏艰难、坚贞不屈
《竹 石》 竹子 刚正不阿、铁骨铮铮
5.搜集资料,了解作者。
作者 于谦
朝代 明
雅称
其他
—— 爱国忘身,自奉俭约,为官 清正
于谦(1398—1457),钱塘(今浙江杭州) 人,明代大臣、 军事家。公元1421年考中进士,他为官清正,不畏强暴,关心百 姓。他任监察御史及河南、山西巡抚时,曾平反冤狱,赈济灾荒。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精品课件(共111张PPT)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精品课件(共111张PPT)
(2)即使石灰石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 因为它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3)经历千万次的磨炼仍然坚韧挺拔, 任凭东西南北风的呼啸也不动摇。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 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特点?
参考答案:《马诗》表达了诗人的远大抱负和 不遇于时的感慨;《石灰吟》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 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竹石》表达了诗人的刚正 不阿、铁骨铮铮。
拓展延伸
拓展一 拓展二
随堂练习
一、连一连。 钩 清白 何当 等闲 任
任凭。 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指高尚的节操。 平常。 何时将要。
随堂练习
二、诗词填空。
大漠沙如雪,_燕__山___月__似__钩___。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___留__清__白__在___人__间__。 千___磨__万__击__还___坚__劲__,任尔东西南北风。
两句展示出了寒气凛洌、清冷肃杀的边疆战 场景象,为后面写骏马驰骋,冲锋陷阵,创 设了一个广阔无垠的背景。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借马抒情,这是作者渴望建功 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什么时候我能 给骏马套上镶金的 马笼头,飞快奔驰 着,踏遍这清爽秋 日的原野!
品析“快走踏清秋”的妙处。 “踏清秋”三字,搭配新奇,“清秋”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儿也不 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 缝中。
初读古诗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经历千万次的磨炼仍然坚韧挺拔,
任凭东西南北风的呼啸也不动摇。
品读古诗
读完全诗,说一说:《竹石》这首诗主要写 了什么?
前两句写了竹子的特点,后两句写了竹 子的品格。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0古诗三首教案+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0古诗三首教案+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0古诗三首教案+教学反思第四单元10古诗三首马诗/(唐)李贺课前: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好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一、导入:1.师:今天张老师和同学们共同上一节语文课,高兴吗?看到大家这么精神,老师决定给大家画一幅画,想知道是什么吗?(师画马)认真看黑板,对了是马。

没等老师画完,就看出来了,好眼力。

喜欢马吗?你们对马有哪些了解?谁来说说?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2师:马是六畜之首。

是吉祥、幸福、成功的象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古代战马的唐诗,板书《马诗》让我们有气势地读一遍题目。

二、初读古诗,感悟大意1.师:诗人李贺被称作“诗鬼”,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却遭小人迫害,只当过九品小官。

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课本63页,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并标出节奏。

(生自由读)师板书全诗。

2.师:因为这是一首五言诗,所以节奏应为二三停顿,谁愿意来读一读.3.想听听老师读吗?端好书:范读。

4.谁还愿意读一读?让我们有气势的读一遍吧!三、理解诗句,体会情感(一)前两句诗1.师:我们先来看古诗的第前两句,(幻灯)谁愿意来读一读。

2.出示幻灯,师:知道感悟故事的几种方法吗?(借助注释、插图、查找资料。

反复诵读)3.下面就请同学们选择一种你们喜欢的方法理解一下这两句诗的大意?(生汇报)4.师:同学们在汇报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加强,能基本弄懂古诗的诗面含义,但还需更深的挖掘课本,理解诗意。

5.幻灯师:(幻灯片)是啊,这默默旷野,沙石像雪一样的晶莹洁白,燕山顶托着一弯金钩似的新月。

6.师画7.:“沙如雪”“月似钩”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边画)比喻的修辞手法,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8.出示图师:“大漠”“燕山”是古时候边塞之地,那里曾有过无数的战争,也曾有过无数征人的生命与鲜血在这里挥洒。

所以这行诗给人一种清冷而且悲凉的感觉,你能通过朗读读出这种感觉吗?(找六名学生)指导朗读(二)后两句诗1.师:如果有一匹矫健的骏马能在这样秋高气爽的疆场上,纵横腾跃,那该多么威武豪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0-古诗三首》完整课件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0-古诗三首》完整课件
漫灭 藤萝
tāo duǒ
波涛 躲藏
同音字识记:
漫(漫灭) 慢(快慢)
萝(藤萝) 箩(箩筐)
说文解字识记“蔓”字。
,蔓,形声,从艹,曼声。本义: 木本蔓生植物的枝茎。
形近字识记:
膝(膝盖) 漆(油藤”下面的“氺”,笔顺是:竖钩、
点、提、撇、点,不要写成了“水”。
品析“快走踏清秋”的妙处。
“踏清秋”三字,搭配新奇,“清秋” 时节草黄马肥,正好策马奔 腾 , 前 面 冠 以 “快走”二字,形象地暗示了骏马轻捷矫健 的风姿,寄寓了诗人希望遇明主、得重用、 建功业的愿望。
结构梳理
马诗
写景:边疆战场,清冷悲凉 抒情:驰骋疆场,建功立业
表借 明马 志自 向喻
课堂小结
小组合作学习: 自由读《繁星》(七一),想象诗中的情 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 到了什么? 诗中的情景,让你想起了自己的哪些童年 回忆?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繁星》(七一)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你仿佛看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到了什么?听 到了什么?想 到了什么?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革命中的枪 林弹雨对于11岁的冰心来说是可怕的,她 会说: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
1921年,经历人生风雨的冰心出版了她人生 的第一本诗集《繁星·春水》,她把对母亲的爱 写在了这首诗中: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 雨是景象,是心情,体现了对母亲怀抱的依恋。
指燕然山。这 里借指边塞。
何时将要。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古代的一种 兵器,形似 月牙。
用黄金装饰 的马笼头。
快走踏清秋。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课件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课件

总结
抓住节日中的典型事 物来写诗歌,让诗歌 更加凝练有韵味。
诵读诗歌。
白天:春城飞花图 晚上:走马传烛图
任务一:读诗歌,想画面。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春城:春天的京城 东风:春风 汉宫:用汉代的皇宫来借指唐代的皇宫。(这是唐诗中常见的 以汉喻唐)
东风:春风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当时的皇帝(唐德宗)很喜欢这首诗, 他觉得这首诗是在称赞自己, 唐德宗:这一定是在赞美我啊!赞美我的 恩泽就像这火种一样传递到家家户户。
但是朝廷上有一些皇帝宠幸的官员觉得 韩翃是在借诗讽刺自己。 宠臣:寒食禁火,是沿袭已久的习俗, 但我们却可以破例点蜡烛。这是在讽刺 我们搞特权,讽刺我们腐败啊!
借助注释, 说说古诗 的意思;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月亮:思念 桂花:“八月桂花香
诗的前两句渲染了冷清的环境。请尝 试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我们来读一 读,读出冷清的感觉。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中秋之夜,皎洁的月光照在庭 院中,地上一片洁白,好像铺 了一层霜,树枝上栖息着乌鸦。 夜深了,万籁俱寂,清冷的秋 露无声地打湿了庭院中的桂花。
都是通过抓取节日中的典 型事物来写节日。 写景铺陈的目的都是为了 抒情。
活动一: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语言特色。
动词很生动。
如……
灰冷色 调的词语
很多。
叠词很
有特色。
品味诗歌语言。我发现……
活动二:借典型事物,发现诗人匠心。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古诗三首》教学课件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古诗三首》教学课件
不畏艰难、坚贞不 屈的高尚品质
都是咏物诗, 借助事物, 表达人生志 向
《竹石》
竹子
刚正不阿、铁骨铮 托物言志 铮
结构梳理
咬定——青山

立根——破岩

千磨万击——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刚正不阿 铁骨铮铮
主题概括
《竹石》中的竹子其实是诗人高尚人格 的 写照,诗人借竹子 坚韧 的傲气表达自己的刚正 不阿、 铁骨铮铮 。
拓展延伸
赏牡丹
[唐]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青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学写字
luò

点击生字,观看生字视频
chuí záo
锤凿
fén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chuí
要注意右半部分四 个横的长短分布情况, 四个横之间的间隙要匀 称。
坚强有力
想象画面
想象竹子面对恶劣环境的画面,并说说你的感受。
岩石中生长 的竹子具有不屈 不挠的精神。
资料
郑燮出身寒士子家庭,幼年丧母。乾隆七年出任山 东范县知县,一年后调任潍县,十三年,乾隆皇帝弘历 东巡至泰山,封他为书画史,十八年因饥荒为民请愿得 罪大吏而被罢官。郑燮为政有干才,痛恨官场腐败作风, 同情底层百姓。他许多奉公为民的措施,触犯了豪绅富 户和腐朽官吏的利益,被诬罢职。他性格旷达,不拘小 节,喜高谈阔论,臧否人物,当时即被人称为“狂”和 “怪”。罢官后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A. yān B. yàn
1. 成群的燕. ( B )子在燕. ( A )山附近的低空飞行。
A. jìng B. jìn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古诗三⾸》⽤托物⾔志的表达⽅法,表达了诗⼈们的抱负和志向。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学六年级下册语⽂《古诗三⾸》课⽂原⽂ 马诗 [唐]李贺 ⼤漠沙如雪, 燕⼭⽉似钩。

何当⾦络脑, 快⾛踏清秋。

注释 _________ ①[燕⼭]指燕然⼭,今蒙古国境内杭爱⼭。

②[钩]古代的⼀种兵器,形似⽉⽛。

③[何当]何时将要。

④[⾦络脑]⽤黄⾦装饰的马笼头。

⽯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 烈⽕焚烧若等闲。

粉⾻碎⾝浑不怕, 要留清⽩在⼈间。

注释 _________ ①[等闲]平常。

②[浑]全,全然。

③[清⽩]指⾼尚的节操。

⽵⽯ [清]郑燮 咬定青⼭不放松, ⽴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 _________ ①[任]任凭。

②[尔]你。

部编版⼩学六年级下册语⽂《古诗三⾸》知识点 马诗 注释: ⼤漠:⼴⼤的沙漠。

燕⼭:指燕然⼭,今蒙古国境内杭爱⼭。

钩:古代的⼀种兵器,形似⽉⽛。

何当:何时将要。

⾦络脑:即⾦络头,⽤黄⾦装饰的马笼头。

踏:⾛,跑。

此处有“奔驰”之意。

清秋:清朗的秋天。

译⽂: 平沙万⾥,在⽉光下像铺上⼀层⽩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岭上,⼀弯明⽉当空,如弯钩⼀般。

什么时候才能给它带上⾦络头,在秋⾼⽓爽的疆场上驰骋,建⽴功勋呢? ⽯灰吟 注释: ⽯灰吟:赞颂⽯灰。

吟:吟颂。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种名称(古代诗歌的⼀种形式)。

千锤万凿:⽆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灰⾮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

等闲:平常。

浑:全,全然。

清⽩:指⽯灰洁⽩的本⾊,⼜⽐喻⾼尚的节操。

⼈间:⼈世间。

译⽂: ⽯灰⽯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件事。

即使粉⾝碎⾻也毫不惧怕,只要把⾼尚⽓节留在⼈世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阔平坦的沙漠,在月光下,好似被 白雪覆盖。月亮高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 弯刀。
诗的前两句为骏马驰骋创设了一个怎样的 背景? 大漠平沙如雪,燕山弯月似钩,诗的前 两句展示出了寒气凛洌、清冷肃杀的边疆 战场景象,为后面写骏马驰骋,冲锋陷阵 ,创设了一个广阔无垠的背景。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借马抒情,这是作者渴望建功 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什么时候我能 给骏马套上镶金的 马笼头,飞快奔驰 着,踏遍这清爽秋 日的原野!
品析“快走踏清秋”的妙处。 “踏清秋”三字,搭配新奇,“清秋”
时节草黄马肥,正好策马奔腾,前面冠以 “快走”二字,形象地暗示了骏马轻捷矫 健的风姿,寄寓了诗人希望遇明主、得重 用、建功业的愿望。
结 构 梳 理
马诗
写景:边疆战场,清冷悲凉 虚写:驰骋疆场,建功立业
(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作者以石灰自 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 的人格,表现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和 不同流合污的品质。
诗 歌 解
锤:敲打。凿:撞击,雕琢。 千、万:虚指,表示撞击次数多。
读 千锤万凿出深山, 夸张
烈火焚烧若等闲。 好像平常事一样。
写石灰石开采和烧炼过程的艰难。
坚强不屈的精神。
结 构 梳 理
石灰吟
状物:千锤万凿, 烈火焚烧, 经历磨练
喻人:不畏艰险, 不怕牺牲, 坚守节操
坚韧不屈 堂堂正正




《石灰吟》中,诗人通过吟咏石
灰,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
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
的决心。
竹 石
作 者 简
郑燮,号板桥,人称“板桥先 生”,兴化(今属江苏)人,清代书
不畏艰险、刚正不阿的品质。
结 构 梳 理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特点
状物
立根原在破岩中
精神 千磨万击还坚劲 抒情 任尔东西南北风
不坚 畏定 艰顽 险强





《竹石》借描写扎根在石缝中的竹
子的坚韧劲拔,表现了诗人坚定顽强、
不畏艰险、刚正不阿的品质。
拓 展
咏煤炭

[明]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蓄藏阳和意最深。
马诗
指燕然山, 今蒙古国境 内杭爱山。
何时将要。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
yān
燕燕山山月似钩钩。 何何当当金金络络脑脑,
快走踏清秋。
古代的一 种兵器, 形似月牙。
用黄金装 饰的马笼 头。

歌 解 读

沙雪

展现出边 疆战场上的清
大漠沙如雪, 冷悲凉。
燕山月似钩。 月 比钩


sì (似乎) shì (似的)
任尔东西南北风。
不怕打击、不畏风浪的气节。
经历成千上万次的 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 么坚韧劲拔,不管你刮 的是什么风。
诗中哪些字词用得好?有什么样的表达效 果? “咬”字,充分表现了竹子倔强和坚韧 的性格。“任”字,生动、准确地写出了 傲竹凛风而立,斗恶不止的英雄气概!
诗人借“竹石”表现了自己怎样的品质? 诗人借“竹石”表现了自己坚定顽强、
初 读 古 诗 听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 歌,认读字词,把握诗歌朗读节奏。
古代诗 歌体裁 的一种 名称。
指高尚 的节操。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平常。
烈火焚烧若等等闲闲。
全,全然。
粉骨碎身浑浑不怕, 要留清白 在人间。
诗的题目《石灰吟》是什么意思? 石灰吟:吟颂石灰。 吟:吟颂。是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随 堂 练 一、为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习
yān yàn jìn jìnɡ
莺歌燕·舞 燕·国 干劲· 疾风劲·草
二、诗词填空。
大漠沙如雪,_燕___山__月__似___钩__。 粉骨碎身浑不怕,_要__留___清__白__在__人___间_。 _千__磨__万__击___还__坚__劲__,任尔东西南北风。
jìnɡ
千磨万击还坚劲,
你。
任任尔尔东西南北风。

歌 解 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

咬定青山不放松, 拟人
立根原在破岩中。
破裂的岩石,暗喻艰苦的环境。 写竹子生长环境恶劣。
勇于直面困难的精神。
竹子抓住青山毫不放松, 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磨:折磨,挫折。
击:打击。
坚韧、刚劲。
千磨万击还坚劲,
三、词语拓展。 【含“马”的成语】
金戈铁马 一马平川 汗马功劳 万马奔腾 人仰马翻 老马识途 走马观花 千军万马 一马当先 人困马乏 马不停蹄 马到成功
课 后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习 默写《竹石》。

10 古诗三首
马 诗
作 者
李贺(约790—约816),
简 字长吉,福昌(今河南)人。善
介 于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
丽的诗境,在诗史上独树一帜,
世称“诗鬼”“鬼才”等。
主要作品:《马诗》《雁门
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
初 读 古 诗 听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 歌,认读字词,把握诗歌朗读节奏。
介 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重要
代表人物,其诗、书、画均旷世独
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
石、松、菊等,其中画竹成就最为
突出。
主要作品:《竹石》《板桥全集》等。
初 读 古 诗 听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 歌,认读字词,把握诗歌朗读节奏。
任凭。
竹石
xiè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表借 明马 志自 向喻




《马诗》借马来抒情,抒发了诗
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
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能够
建功立业的愿望。
石 灰 吟


于谦(1398-1457),
简 字廷益,钱塘(今浙江杭州) 介 人,明朝政治家、军事家。其
诗多以忧国爱民和表达坚贞节
操的内容为主。
主要作品:《石灰吟》 《于忠肃集》等。
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 里开采出来的石灰石,把 熊熊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 常常。
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既指石灰岩经烧制后成为白色的 双关 石灰,也象征正直不阿的人品。
不怕牺牲、洁身自好的品质。
粉身碎骨也毫不惧 怕,只要把高尚的节操 留在人世间。
诗人在吟咏石灰时,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 法?有何妙处? 诗人在吟咏石灰时,采用了拟人的修辞 手法,将石灰人格化,赋予石灰以人的思 想感情。这种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吟咏 事物的特有属性,和人的思想感情相吻合 ,把一些抽象概念表现得形象生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