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开学第一课

合集下载

高一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精选6篇)

高一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精选6篇)

高一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精选6篇〕高一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精选6篇〕高一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1教学重点1、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

2、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3、城市功能分区。

4、中心地效劳范围的特点及其商品等级和效劳等级的关系。

教学难点1、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构造。

2、中心地理论。

3、教具准备课件、投影仪、补充图片。

知识与技能1、明确影响城市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2、理解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掌握其分布特征。

3、理解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并理解经济开展程度、交通状况在城市功能分区形成中的重要性。

4、理解中心地的概念,掌握其数量与城镇规模的关系,并理解中心地理论。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使学生学会分析^p 城市分区及其土地利用情况的方法。

2、利用个案分析^p ,归纳城市功能分区划分根据和研究过程。

3、理论联络实际,促进对“中心地”理论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本节内容,明确城市区位选择、城市功能分区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进步理论联络实际的才能。

2、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开展”“以人为本”的城市空间构造思想。

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课件展示:“不同聚落的景观图”师请学生观察城市与乡村的区别,并答复城市与乡村有何区别。

生(答复)城市是人口到达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

与乡学%科网村相比,城市具有人口和产业活动密集、消费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较高、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兴隆的特点。

师(承转)为什么世界上有的地方城市多,有的地方城市少?一个城市为什么建在这里,而不建在那里?要答复这两个问题,就必须理解城市的区位因素。

板书:一、城市区位分析^p推进新课师什么是城市区位?生城市区位是指城市与外部自然的、社会的和经济的事物间构成的空间关系。

师(鼓励性评价)从概念中可以看出,城市区位的选择既受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也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因此,城市区位既有自然地理区位,也有经济地理区位。

高中地理:开学第一课 PPT课件

高中地理:开学第一课 PPT课件

必 自然地理:重规律,要理解

人文地理:包括人口、城市、农
地理Ⅱ 业和工业活动与地域联系、人类与

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等内容
人文地理:重方法,要识记

区域地理:包括区域地理环境与
南方人爱吃米饭
北方人爱吃面食







南方人爱喝凉茶
北方人爱吃辣椒
一住


是 地
黄土高原的窑洞

云南傣族的竹楼



房子的朝向


地 理
北半球:坐北朝南
南半球:?
一是为了采光,二是为了避北风。
一行
什 么 是 地 理
南船北马
一行
什 么 是 地 理
导航
一 灾害防治:



可能会

发生什

一 生活离不开地理

么 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是 地
学习地理,不仅能使人们了解大自然的奥
理 秘,了解一些经济、文化现象,更重要的是可
以给人们装上“地理的头脑”,也就是会用地
理的思想和方法看待身边的一些事情,更科学
地选择、安排生活和生产。
衣、食、住、行





阿拉伯人


藏民
一食
什 么 是 地 理
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客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 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 是 A.6:00出发,左侧靠窗 B.8:00出发,右侧靠窗 C.10:00出发,左侧靠窗 D.12:00出发,右侧靠窗

高一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

高一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

高一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内容和要求。

2.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1.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内容和要求。

2.地理学习方法及技巧。

三、教学难点1.地理学科特点及思维方式。

2.地理学习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教师以轻松幽默的方式介绍自己,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2.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地理学习内容,引发学生对高中地理的期待。

第二环节:课程内容介绍1.教师简要介绍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框架,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

2.对必修课程进行详细讲解,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城乡规划、环境保护等模块。

3.对选修课程进行简要介绍,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

第三环节:学习方法指导1.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介绍地理学科的特点和思维方式。

a.理解地理概念和原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b.学会运用地图,提高空间想象力和分析能力。

c.关注时事热点,拓宽知识视野。

d.做好课堂笔记,及时复习巩固。

e.参加实践活动,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第四环节:互动环节1.教师设计一些有趣的地理知识问答,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困惑,教师给予解答。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了解相关地理知识。

2.收集有关地理的时事资料,准备课堂分享。

六、教学反思1.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

2.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制定改进措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了解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框架和学习要求,掌握地理学习方法,为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教师也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重难点补充:第二环节:课程内容介绍1.教师通过互动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地理是一门怎样的学科呢?”引导学生思考。

2.教师详细讲解自然地理模块:“比如,我们学习的气候、地形、水文,这些都是自然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地理开学第一课(第一课时)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高中地理开学第一课(第一课时)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 学 习 对 生 活 有 用 的 地 理 ” 是 地人理却的有价期盼值西追风求的,习改惯?变 以 往 地 理 课 程 中 知 识 与 生活相悖离,课程学习与实C际. 生为活什之么间日本缺多乏发有地机震联?系的现状,构建“生活世 界 ” 与 “ 科 学 世 界 ” 相 统 一 的D. 地为理什课么程现。在要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
•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近日监测评估, 综合考虑高温热浪事件的平均强度、 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从今年6月 13日开始至今的区域性高温事件综 合强度已达到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 测记录以来最强。
(大气科学) 地理是研究大气运动规律及其影响
GEOGRAPHIC
(行政区划) 地理是一点也不能少的中国版图
宝岛 台湾
人文地理
Human geography
人文地理帮助我们从不同角度 领略城市和乡村的巨大变迁, 更深刻认识人与空间的关系。
为什么学习地理
Why do you learn about geography?
1.高考需要
• 2生. 生活中活人们需常要常会问
A. 为什么乌鲁木齐天黑的时间比上海晚很多? B. 为什么中国人有“东风化雨”的成语,而欧洲
将山林、川泽、丘陵等,
因它们各有条理地分布于地球表面,故称“地理”。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和人文现象,
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随着科学与社会的发展 地理学逐步发展成为涵盖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一门学科
自然地理
Physical geography
自然地理引领我们体察身边 自然景观的精彩,同时理解 人与自然的关系。
什么的~
华山绝壁
开学第一课
01
地理是什么?
03 高中地理学什么?

高中地理高三开学第一课教案范文

高中地理高三开学第一课教案范文

高中地理高三开学第一课教案范文地理教案设计是改善课堂教学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探究,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项必要工作,它可以促进教学的系统化,使老师掌握讲课节奏。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5篇高中地理高三开学第一课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期望能对大家有所关心!高中地理高三开学第一课教案1《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理解四季的形成和划分。

能力目标会画图表示并说明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教学重点】1.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2.阅读和画太阳照耀地球的示意图。

【教学难点】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教学过程】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自转与公转两种运动的叠加自转产生的赤道平面与公转产生的黄道平面形成的夹角(目前:23°26′),即黄赤交角.2.太阳直射点的回来运动①范围:23°26′N―23°26′S②周期:一个回来年,365日5时48分46秒③过程:利用数学的正弦图来直观展示太阳直射点的回来运动过程,并抓住二分二至关键点。

这样可以推断任意日期太阳直射点所处纬度及移动方向(向南或向北),并举例说明。

④二分二至: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冬至日,12月12日前后.⑤易混淆的概念:回来年与恒星年(比较法)3.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①赤道:一年四季昼夜平分(或等长).②直射点在哪个(南或北)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另一半球昼短夜长.(归纳演绎法)即:1)若直射点在北半球,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四周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四周出现极夜现象;2)若直射点在南半球,越往南,昼越长,夜越短,南极四周出现极昼现象,北极四周出现极夜现象.3)夏至日,直射点在北回来线上,北半球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以北处处出现极昼现象而南半球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南极圈以北处处出现极夜现象.4)冬至日,直射点在南回来线上,南半球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南极圈以南处处出现极昼现象而北半球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北处处出现极夜现象.③春分日和秋分日:1)全球各地昼夜平分(或等长);2)晨昏线经过南北两极,并与经线圈重合.4.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①太阳高度,即太阳高度角,就是太阳光线与地平线(或面)的夹角(H),(注:不要理解成太阳离头顶有多高)其取值范围:0°≤H≤90°. 正午太阳高度,即某地正午时的太阳高度,一天中的太阳高度,主要用它来度量某地天中的太阳高度,若一天中的太阳高度都很小,那一天的太阳高度肯定比这还小.②规律:1)空间变化规律: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方)递减.比如:假如太阳直射点在3°N,那么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就是由3°N向南北两侧(方)递减.2)时间变化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转变.因为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来线之间来回运动,所以它的空间变化规律也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转变.(归纳演绎法)③H对地表影响:(利用人教版地图册P16右下图,并解说)1)太阳高度(H)越大,太阳对地表辐射的强度就越大,地表能量就越多,温度就越高;2)太阳高度(H)越小,太阳对地表辐射的强度就越小,地表能量就越少,温度就越低.5.四季的划分①天文四季:1)夏季,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的季节,也是获得太阳辐射最多的季节;2)冬季,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季节,也是获得太阳辐射最少的季节;3)春季和秋季是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②北温带国家(气候统计)上的四季春季:3、4、5月份;夏季:6、7、8月份;秋季:9、10、11月份;冬季:12、1、2月份.③易混淆的概念:季节、节气与二分二至日,比如夏季、夏至与夏至日,冬季、冬至与冬至日等等.(比较法)6.五带的划分①以南,北回来线和南,北极圈为分界线,把地球分成五个温度带自北向南分别为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②学生探讨:1)若黄赤交角变小,北寒带,南寒带,热带变小;南温带,北温带变大.2)若黄赤交角变大,北寒带,南寒带,热带变大;南温带,.北温带变小.③易混淆的数据:五带的划分的分界线的纬度23°26′和66°34′,与低纬、中纬、高纬度的分界线的纬度30°和60°.(比较法) 高中地理高三开学第一课教案2《农业的区位选择》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从容说课本节内容较为系统、具体地分析了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

高中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范文(精选8篇)

高中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范文(精选8篇)

高中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范文(精选8篇)高中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范文(精选8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范文(精选8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1学习目标:1.运用图像图示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分析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及自身条件,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图片、视频引导学生认识天体及天体系统,并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的环境,认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运用太阳系行星的运动特征、质量与体积等数据的对比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的普通行星。

3.结合资料,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等方面说明地球是一颗存在生命的特殊行星。

教学方法:讲授法、图表分析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高中阶段我们学习的地理与初中时有了很大的不同,它不仅仅是学习某个地理事物在什么地方,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地理环境中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的特征、运动变化规律的了解,使同学们能够正确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了解不同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人们总是用“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来形容某人知识的渊博,今天就先带你们到浩瀚的宇宙去遨游一番,从宇宙看我们的地球。

(板书)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板书)【导入提问】什么是宇宙?学生回答,教师引导、总结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从最早对宇宙的认识“天圆地方”开始,到“地心说”、“日心说”等学术说法的不断涌现,体现着人类对宇宙的不断探索和思考, 18世纪天文学家开始引进了“星系”一词,之后随着大型天文望远镜的使用,以及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宇宙的认识范围在不断地扩大,对宇宙的认识不断地完善。

我们现在认为:“天地四方”──宇──无限空间“古往今来”──宙──无限时间宇宙是包容天地万事万物的总称宇宙是物质世界──天体是宇宙物质的存在形式1.天体及天体的类型(板书)最早人们用肉眼进行观天,看到天空中日月星辰的变换,有看起来不动的,人称其为恒星;有移动的行星;还有彗星、流星等。

高中地理开学第一课(共60张PPT)

高中地理开学第一课(共60张PPT)
走进地理学
有用!
地名记不住!
重要! 有趣!
生活离不开地理, 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衣:服饰与地理
藏袍有哪些特点? 与青藏高原自然地理环境的哪些特点有关?
气候:昼夜温差大 农业:畜牧业为主 。。。。
中国美食地图 食:美食与地理
为什南北方主食不同?
气候:北方干旱,南方多雨 农业-农作物:
北方小麦,南方水稻
2004年12月26日上午,年仅10岁的英国小姑娘蒂莉与家 人正在泰国普吉岛享受美妙的阳光和沙滩。突然,蒂莉发 觉海水有些不对劲,马上告诉她妈妈:"我在沙滩上,发 现海水开始变得有些古怪,冒着气泡,潮水突然退下。我 知道正在发生什么,并且有一种感觉,那将会是海啸。” 随即蒂莉拼命地喊:“大浪要来啦!”幸亏她的直觉得到 了家人和其他人的重视,整个海滩和邻近旅店的人们在潮 水袭至岸上前,都及时撤离了。而这一切完全得益于蒂莉 从地理课上学到的海啸知识。她说:“地里老师卡尼先生 教给我们有关地震的知识,还告诉我们地震如何引发海啸。 卡尼先生曾向学生们解释,在海啸发生前10分钟左右,海 水会出现退潮现象。”
自然灾害与自救
二、高中地理研究什么?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核心: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必修一
必修二
必修三
地球运动
自 气(天气、气候) 然 地(地形、地质、地貌) 地 理 水(河流、海洋)
地理环境整体性、差异性
各(类农生业产、活工动业等)人文
交通、城市、 地 理
资源、人口
区域地理
喀斯特地貌
(岩溶地貌)
体育与地理
巴西世界杯的时间
巴西世界杯1/8赛时间表
巴西人难道在夜晚踢球?

1.0高中地理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

1.0高中地理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帮助学生梳理课堂所学,巩固知识体系,提高自我认知。
1.教师总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重点和难点,为学生复习提供指导。
2.学生分享: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总结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反馈评价: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不断提高地理素养。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某一地理问题进行讨论,如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理工具的使用等。
2.互动交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形成共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指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他们深入探讨地理问题。
-教学活动:学生观察地球图片,分享对地球的认识和感受,教师总结引入新课。
2.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
-地理基础知识:采用讲授、举例、互动问答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地理基本概念。
-地理技能培养:指导学生使用地图、图表等工具,提高地理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能力。
-教学活动:分组讨论、小组竞赛、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活动:组织户外考察、实验操作、问题解决小组等。
5.课堂总结与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分享学习心得,提高自我认知。
-教学活动: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撰写学习心得、开展小组交流等。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3.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通过学习地理知识,了解我国的地形、气候、资源等国情,增强国家认同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阔眼界 增长知识 培养情操
提高逻辑 思维能力
指导生产 生活
学习的内容
自然地理 理解
必修
人文地理 记忆
区域地理 运用分析

生活中的地理
个 性
日 光 之
气城
春 城







NBA
迈热 阿火 密队
球 队 名
明森 尼林 苏狼 达队
生活中的地理
休火 斯箭 顿队 芝公 加牛 哥队

纽克

斯 队

凯 尔
士特

顿队
生活中的地理












生活中的地理
奇 葩 的 国 界 线
3
学习地理
为什么学习地理
研究地理环境以及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
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事物的规律
2
地理与生活
地理现象有哪些
春 夏 秋 冬
地理现象有哪些
浩 瀚 宇 宙
地理现象有哪些
飞 禽 走 兽
地理现象有哪些
地 貌 奇 观
地理现象有哪些
自 然 灾 害

仅 仅 这 些 吗
生活中的地理






人月











高中地理开学第一课
2020/9/25
CONTENTS
1
2
3
地理
地理与生活
学习地理
1
地理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

——《易经·系辞》
“地有山川原隰,各有条理,故称理也。”
—— 孔颖达
“三光,天文也;山川,地理也。”
——《汉书·郊祀志下》
“人物咸沦,地理昭著。”
—— 郦道元
地球

土地 地区
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