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儿随访制度
高危儿与营养性疾病儿童的随访和管理参考PPT

高危儿与营养性疾病儿童的随访 和管理
8、8个月不能独坐。 9、头和手频繁抖动。 10、整日哭闹或过分安静,喂养困难 11、大运动落后3个月以上。
高危儿与营养性疾病儿童的随访和管理
高危新生儿 高危婴幼儿
高危儿与营养性疾病儿童的随访和管理
➢ 高危儿童监测方法 1、心理行为发育监测 2、生长发育监测图 3、早期行为发育预警征象
高危儿与营养性疾病儿童的随访和管理
➢ 监测时间 婴儿期:
1、2、3、4、5、6、8、10、12月 1~3岁:
15、18、21、24、30、36月
高危儿与营养性疾病儿童的随访 和管理
➢ 指导 除了常规指导外还要对于给予额外养育发
育问题的指导 • 喂养 • 保温 • 护理 • 早期发育
高危儿与营养性疾病儿童的随访和 管理
对由于感染所致营养不良的儿童,针对感 染的病因给予及时治疗,对反复感染的儿 童,可选用调节机体免疫力的药物,以达 到减少和控制感染的目的。
高危儿与营养性疾病儿童的随访 和管理
增加食物量 增加能量密度 增加餐次 添加辅食营养补充品 对于食欲差的低体重患儿,可以适当补充
复合维生素B和微量元素锌,一日两次,连 续服用14天。
必须强调母乳喂养;
母乳添加剂、早产儿配方奶粉
对吸吮力弱的孩子,可将母亲的奶汁挤在 杯中,用滴管喂养。逐步增加喂奶次数; 观察体重的增长;
高危儿与营养性疾病儿童的随访 和管理
对32周以内的早产儿,每次滴管喂养前, 母亲可将小手指(洗净后)放入早产儿口 中,刺激和促进吸吮反射的建立,以便主 动吸吮乳头;
早产儿预防性补充铁剂:从生后4周开始, 母乳喂养婴儿补充元素2mg/(kg.d), 配方奶喂养婴儿补充元素铁1mg/(kg.d), 直至校正年龄1岁。
高危儿管理随访制度

高危儿随访制度
一、根据《高危儿童保健管理工作规范》中高危儿管理内容,对门诊发现的高危儿进行专案管理,定期随访。
二、随访时间:生后半年内每个月随诊一次; 半年后每两个月随诊一次; 一岁后每三个月随诊一次。
三、每次随访了解喂养及饮食、生活习惯、两次体检之间患病及过敏史等情况。
四、监测中严密观察体格及神经系统发育进程,测量体重、身长(高)、头围,进行发育神经学检查(儿心量表)。
发育落后或检查异常者行相应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必要时转诊。
五、对有听力损伤高危因素的婴幼儿,定期行听力筛查,适时行听力诊断试验,异常者转介。
具有眼病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应当在出生后尽早进行检查,必要时转介。
1。
儿保高危儿工作制度

儿保高危儿工作制度一、目的为了提高我国儿童保健工作质量,降低高危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其生存质量,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旨在为儿保高危儿工作提供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确保高危儿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和治疗。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各级医疗机构、儿童保健机构和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的高危儿保健工作。
三、高危儿的定义高危儿是指由于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早期受到各种有害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其生长、发育、健康产生严重问题,甚至危及生命的婴儿。
四、工作原则1. 早期识别:儿保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高危儿的识别标准,对疑似高危儿进行及时评估。
2. 早期干预:对确认的高危儿,应立即启动干预措施,给予针对性的医疗和护理。
3. 全程管理:对高危儿实施从出生到成年的全程健康管理,确保其生长发育、心理健康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关注和保障。
4. 家庭参与:鼓励家长积极参与高危儿的管理,提高家长对儿保工作的认识和配合度。
五、工作内容1. 筛查与评估:对新生儿进行普遍筛查,对疑似高危儿进行详细评估,包括生长发育、神经心理、视听觉等功能方面的检查。
2. 干预与治疗:根据评估结果,为高危儿提供针对性的干预和治疗措施,如早期康复训练、药物治疗、营养支持等。
3. 跟踪监测:定期对高危儿进行跟踪监测,评估干预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4. 健康教育:为家长提供关于高危儿保健的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家长自我管理能力。
5. 转诊与协作:建立健全高危儿转诊制度,确保高危儿在需要时能够得到上级医疗机构的专业支持。
六、工作流程1. 筛查与评估:新生儿出生后及时进行筛查,对疑似高危儿进行评估。
2. 干预与治疗: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干预计划,实施治疗措施。
3. 跟踪监测:定期对高危儿进行随访,评估治疗效果,调整干预方案。
4. 健康教育:为家长提供面对面或在线健康教育,提高家长对儿保工作的认识。
5. 转诊与协作:发现需要转诊的高危儿,及时联系上级医疗机构,协助办理转诊手续。
高危婴儿随访制度

高危婴儿随访制度简介高危婴儿是指出生时存在某些疾病、疾病危险因素或其他不良影响因素,而可能需要特殊的医疗和护理的婴儿。
高危婴儿随访制度是为了及时监测高危婴儿的健康状况、早期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而设立的制度。
目的1. 提供早期干预:通过高危婴儿随访制度,可以及时发现高危婴儿存在的健康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早期干预措施,以防止问题进一步恶化。
2. 监测健康状况:高危婴儿随访制度可以定期监测高危婴儿的健康状况,包括身体发育、营养摄入、免疫接种等方面,以确保其正常成长和发展。
3. 提供家庭支持:随访过程中,可以向高危婴儿的家庭提供相关健康知识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照料高危婴儿,并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
实施步骤1. 确定高危婴儿:通过分析婴儿的出生史、母亲孕期疾病史等信息,确定是否为高危婴儿。
2. 制定随访计划:根据高危婴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随访计划,包括随访的频率、内容和方式等。
3. 定期随访:按照随访计划,定期进行随访,包括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体格检查、婴儿喂养情况等内容。
4. 评估和记录:评估高危婴儿的健康状况,记录相关数据和信息,以便后续分析和干预。
5. 干预和指导:根据评估结果和需要,提供相应的干预措施和健康指导,包括家庭护理、营养补充、康复训练等方面。
6. 家庭支持和跟进:与高危婴儿的家庭保持联系,提供持续的支持和指导,确保随访计划的顺利执行,并及时解答家庭的疑问和问题。
总结高危婴儿随访制度是为了及时监测高危婴儿的健康状况、早期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而设立的制度。
通过提供早期干预、监测健康状况和提供家庭支持,可以确保高危婴儿的正常成长和发展。
实施步骤包括确定高危婴儿、制定随访计划、定期随访、评估和记录、干预和指导以及家庭支持和跟进。
高危新生儿出院后的随访

利培酮 的血 药浓度不一 定增加疗效 ,而且浓度高 至一定程度 时 ,出现 锥体外 系反应的可能性 增加 。所 以 ,我们在选择 利培酮治疗 儿童精神 分裂症 时 ,应密切观察 药物疗效 ,及 时调整药物 剂量 ,尽可 能在最佳 治疗剂量 范围 内达到最 佳疗效 ,从 而为儿童精神 分裂症患者提 供更加 可靠 、便利和安全 的治疗方法 。
[ 3 】 卢 振盛 , 李亚 光 , 孙 长发 , 等. 利 培 酮对 首 发精 神 分裂 症 患 者个 人
及 社会 功能 的 影响 [ J ] . 中国 医师杂 志, 2 0 1 1 , 1 1 ( 3 ) : 5 1 .
访 的意义 ,报道如下 。
( 1 3 . 6 %) , 4 胎4 例 ( 6 . 1 %),5 胎2 例 ( 3 . O %)。孕 周2 7 - 4 0 周 ,其 中 <3 7 周5 2 例 ( 7 8 . 8 %), >3 7 周l 4 例 ( 2 1 . 2 %)。入选 病例排 除遗传 代
9 2 ・临床 研 究 ・
M a r c h 2 0 1 4 , V o 1 . 1 2 , N o . 7
高危新生儿 出院后 的随访
艾 义晓
( 河南省南 阳市宛城 区妇幼保健 院儿科 ,河南 南阳 4 7 3 0 0 0 )
【 关 键 词】 高危 ;新 生 儿 ;出院 ;随访
注 :治疗 各周 与治疗 前评 分比较 , P < O . 0 5 ,”P< O . 0 1
非典 型抗精神病 药物利培 酮为苯丙异 恶唑衍生 物 ,是新一 代的抗 精 神病药 ,口服后 可完全吸收 ,它与5 - 羟色胺 能的5 一 H T 受体和多 巴胺 的D 受体有 很高的亲和 力 ,可 以改 善精神分裂症 的阴性及 阳性 症状 , 同时 由于对 中枢 系统的5 一 羟色胺 和多 巴胺拮 抗作用 的平衡可 以减少发 生锥外系不 良 反应 的可能” 0 ] ,已被广 泛用 于临床 】 。但 目前我国对利 培酮在儿童精神 障碍方 面研究较少 。
高危儿随访职责及流程(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高危儿早期干预指导人员岗位职责一、在科主任领导下负责对高危儿童和不能住院康复的脑损伤儿童家长进行干预训练指导。
二、熟练掌握各年龄段正常儿童生长发育特点和干预指导技术。
三、履行职业道德,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
四、了解高危儿童的发育水平,根据儿童不同情况及医师要求为儿童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
五、对初诊儿童家长进行一次系统的干预指导,对定期随访者记录并综合评估发育情况,并根据干预效果,及时修订指导方案,进一步对家长进行干预指导。
六、做好登记及指导记录,不断总结经验。
七、对患儿有爱心、耐心、责任心,采取灵活多样的训练方式,使患儿愉快接受训练,并耐心回答家长问题。
八、对指导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儿科医生,协作医师调整训练方案。
九、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努力学习业务技术,不断提高业务质量,负责临床教学,做好进修和实习人员的培训工作。
十、负责指导教具的管理和维修,保证安全,定期进行清洁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高危儿神经行为指导及测定人员岗位职责一、在科主任领导下,开展高危儿心理行为相关工作。
二、努力学习儿童心理相关专业知识及先进经验,掌握国内、外儿童心理行为矫治工作动态及新进展。
三、热情耐心接待每位咨询儿童及家长。
四、智力测试应严格按测试手册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和结果处理,测试过程注意受试者的精神状态。
五、对测试结果进行科学综合分析和解释,做好教育训练指导,对异常者根据医师要求进一步检查和进行药物、心理、行为矫治。
高危儿智商测定人员岗位职责一、测查过程态度和蔼,使用标准测验工具,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结果准确。
二、遵守职业道德,为儿童和家长保密测验结果。
三、慎重对待智力测验结果,避免给儿童造成心理伤害。
四、对智测结果评价可疑的小儿,建立档案,跟踪随访并进行教育指导。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高危儿管理工作流程一、高危儿定义及内容高危儿(high risk infant)指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特殊监护的新生儿。
诊疗规范指南高危儿随访操作规范修订装订印刷版儿童早期发展中心儿童保健科三甲评审

【概念】高危儿广义上指在出生前、产时及出生后存在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各种危险因素(包括生物、社会及环境危险因素),或在常规儿童保健检查时发现体格、心理行为发育偏离正常轨迹的特殊儿童。
【管理随访目标】一是指导家庭掌握出院后特殊健康问题的识别和处理、监测慢性疾病转归,开展系统规范的生长发育监测,为父母提供以家庭为中心的高危儿照护和早期干预培训支持。
二是综合管理以改善高危儿近期、远期发育结局。
对评估正常的儿童,促进其生长发育获得良好结局;对于发育偏异的儿童,早发现、早干预使其尽早回归正常发育水平;对于符合临床疾病诊断标准的患儿,尽早转诊并予以专科治疗。
【随访频率】根据NICU高危新生儿常见危险因素,将其分为低危、高危两类。
见表1。
低危者以儿童保健科随访为主。
其中:1~6月龄(早产儿按校正月龄,下同)至少每月随访1次,7~12月龄至少每2个月随访1次,13~24月龄内至少每3个月随访1次, 24月龄后至少每6个月随访1次。
根据随访结果酌情增减随访次数。
高危者需在儿童保健科随访的基础上,加强与新生儿科、康复科等专科的协作。
1~12月龄每月至少随访1次,13~24月龄内至少每2个月随访1次,24月龄后至少每3个月随访1次。
根据随访结果酌情增减随访次数。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高危儿连续2次生长发育评估结果可疑或异常,则需增加随访频率并评价转诊指征。
【高危儿特殊问题的评估和管理要点】1.神经系统:颅内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脑白质发育不良、宫内发育迟缓(IUGR)是未成熟儿、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主要脑损伤原因。
围生期窒息、严重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颅内感染是足月儿常见脑损伤的原因,其严重程度与远期神经发育密切相关。
严重者导致脑瘫、癫痫、脑积水、视听障碍、精神发育迟滞。
评估:所有上述高危婴儿均应进行视力和听力检测。
在出生后1年内进行视力、听力筛查,有条件单位开展视觉、听觉诱发电位检查,以早期发现斜视、复发性中耳炎或语言发育迟缓。
髙危儿个案管理制度

高危儿个案管理制度
一、对门诊当中所有的髙危儿都进行专案管理,并定期跟踪随访。
二、随访中给予全面体检、神经行为发育检查等。
三、随访中对高危儿常规指导视听训练,触觉刺激(游泳、抚触),四肢操等早期家庭干预措施。
针对随访婴儿利用耳声发射方法进行听力筛查,凡3次听力筛查异常者转介,以确保出生后6个月内对听力筛查障碍患儿给予明确诊断并采取干预措施,避免对言语智能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四、对于早期干预训练的髙危儿每个治疗疗程结束后均进行AIMS运动发育评估及0-6岁神经发育量表检查进行干预效果的评价。
五、做好高危儿保健的健康宣教工作,指导喂养、护理及防病知识,做好高危儿家庭监测的宣传工作,提高家庭自我监测能力。
六、如随访中发现有生长发育迟缓、言语障碍问题应及时进行干预治疗,对于不能治疗的患儿转上级医院进行治疗。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危儿随访制度
1、对所有高危儿建卡存档按出生日期排列档案,做到定期随访,对曾在新生儿期进行急救的高危儿可以增加随访次数。
2、随访中给予全面体检,神经行为发育检查等,凡伴有营养性疾病,需请儿童营养科会诊。
按营养性疾病管理规范进行管理。
其它高危儿视病情而定。
3、针对随访婴儿利用耳声发射方法进行听力筛查,凡三次听力筛查异常者转上级医院,以确保出生后6个月内对听力筛查障碍患儿给予明确诊断并采取干预措施,避免对言语、智能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听力筛查技术规范)
4、一岁内每3个月进行一次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高危儿脑损伤筛查,及时发现运动发育迟缓或早期脑瘫,进行康复训练指导。
5、随访检查时对高危儿常规指导视听训练,触觉刺激(游泳、抚触),被动操,抚触等早期家庭干预措施。
给予早期教育知识辅导做好高危儿家庭监测的宣传工作。
6、如随访中发现有生长发育延迟,智能发育迟缓、脑瘫言语障碍问题,应及时进行干预治疗,对于不能治疗的患者转上级医院。
7、针对转院治疗的高危儿登记“高危儿转院随访登记册”转院后一个月随访诊治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