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现状
水体富营养化

针对水体富营养化的相关措施
控制面源污染
化学方法:化学方法就是向水体添加诸如絮凝剂之类
的化学药剂,通过凝聚作用来减少水体中的N和
P, 如可以先利用一些杀藻剂杀死湖泊中的藻类,再 尽快地打捞出死亡的藻类植物进行再利用,然后投加 合适的化学药品去除死藻释放的含磷物质。
针对水体富营养化的相关措施
控制面源污染
水体富营养化带来的危害
水体气味 恶化
水体发生富营养化,使水体中 蓝藻等疯长,水生生态平衡遭到破 坏,大量的水生动植物死亡,死亡 的水生生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可以 在厌氧条件下分解产生硫化氢臭气; 另外还有一些藻类能够散发出腥味 异臭。难闻臭味向湖泊四周的空气 扩散,直接影响、烦扰人们的正常 生活。
针对水体富营养化的相关措施
措施
控制点源污染
控制面源污染
针对水体富营养化的相关措施
控制点源污染
可以根据污染源排放的途径和特点,因地制宜地采取 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对生活污水进行脱氮、
除磷工艺,提高氮和磷等营养物质的去除率。而对湖(库)
流域地区排放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工业污染源,应采用先 进生产工艺和技术,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减少生产过程 产生的污水量和污染物负荷。
水体富营养化产生原因
Text in here
工业废水
生活污水
人为因素
Text in here
化肥、农药 的使用
水体富营养化产生原因
人为因素
之工业废 水
高中纸中生工 。氮、钢产业 和印铁过废 磷染、程水 的等化中主 含行工产要 量业、生是 都的制的指 相废药 工 当水造其业 ,
水体富营养化产生原因
L/O/G/O
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
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现状和治理对策

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现状和治理对策
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湖泊水质受到严重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严重,水质紫外透明度逐渐降低,蓝藻、水华等有害藻类大量繁殖。
2.湖泊中的水生植物和动物受到影响,如湖泊中的鱼类数量减少,底栖生物数量也不断减少。
3.湖泊周围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如湖泊划分过密的农田导致化肥、农药等污染物流入湖泊,进一步加剧湖泊的富营养化。
对策:
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治理对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污染源控制。
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控制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源,减少化肥、农药等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放,从源头上减少湖泊富营养化的形成。
2.加强水体治理。
通过引进高效、低成本的水处理技术,对湖泊水体进行治理,
减少富营养化现象的发生。
同时,加大对蓝藻、水华等有害藻类的控制力度,改善湖泊的水质。
3.保护湖泊周围的生态环境。
推广生态农业,控制湖泊周围的农业用地,逐步恢复湖泊周围的湿地和绿地生态系统,减少化肥、农药等对湖泊的污染。
4.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湖泊富营养化的治理措施,健全相关部门的协调机制,形成多部门合作的治理体系。
水体富营养化

• 2007年6月5日,中央电视台报导了武汉蔡甸区蓝藻暴发所导致的20万斤鱼 死亡的事件,这个事件造成至少20万斤鱼死亡,给养殖户造成的直接经济 损失超过70万元。
02 PART TWO
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措施
Ⅱ.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措施
•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很大,影响深 远,不仅在经济上造成损失,而且 危害人类健康,具体有以下几点:
• 2.温度和照度在20度以下和40度以上,藻类生长率很小。同时,研究表明, 6001x到3000lx是最适宜水华藻类异常增长的光照范围。
• 3.溶解氧和PH值在低氧条件下,藻类容易繁殖,在PH值很高的情况,藻类可 以很好的生长,但同时高PH不利于底质中磷,铁,锰等物质的溶出,这又是有 利的一面。
防止措施:
• 数十年来各地水体水质急剧恶化,呈富营养化状态,在20世纪90 年代曾2次出现水体中藻类急剧繁殖的“水华”现象。
• 我国的武汉东湖、杭州西湖、南京玄武湖、济南大明湖、抚顺的大伙房水
库,都曾受到富营养作用的影响。近年来,我国沿海的赤潮也时有发生, 如1989年8~9月,河北黄骅县到天津塘沽百余里的沿海出现世界上罕见的
大规模赤潮,使养虾业遭到严重损失。
• 近年来,随着太湖周边地区排污量的增加,水体富营养化日趋严重,夏季 水华频繁发生,严重时造成绿色藻细胞覆盖整个水体,水厂停水,水乡居 民喝污水的现象,同时,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含量严重超标,由于常规饮 用水处理工艺本身存在着对有机物微污染物,氨氮等无法完全有效去除的 弱点,并且氯化过程不能有效地消灭活水中抗氧性的病原寄生虫等病原微 生物,还导致了对人体健康危害更大的有机氯化物的形成,因此处理后的 生活饮用水安全性难以保证。
• (4)反硝化生物滤池
• 反硝化生物滤池生物量大、处理效率高。白宇等人(2008)研究表明,反 硝化生物滤池是实现污水深度处理的有效手段。由于O3在脱色除臭基础上 能够强化活性炭滤池的生物多样性及活性,从而使出水CODCr能够长期稳定 在30 mg/L以下,NH3-N小于1 mg/L。(刘金瀚等, 2008)。
我国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的现状

水体的富营养化
• ,
.
污亡 植造 使殖其(引 磷 染量氮 以湖 一富
染 现 象
甚 至 绝 迹 的 水 质 恶 化
物 、 水 生 物 和 鱼 类 衰
成 藻 类 、 浮 游 生 物 、
水 体 溶 解 氧 含 量 下 降
,
,
水 体 生 产 能 力 提 高
他 浮 游 生 物 的 迅 速 繁
水体富营养处理技术
方法
eg
弊端
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 生物方法
加入硫酸铜杀藻, 处理费用高,易 加入铁盐促进磷 造成二次污染 的沉淀,加入石 灰脱氮等
疏挖底泥,机械 分离过滤除藻, 引水冲泥等
处理程度低,治 生态浮床
治理的意义
• (1)对富营养化河湖水体进行治理修复,是社会 经济发展、城市景观、生态环境建设的迫切需要, 具有经济和环境双重效益。 (2)明显提高富营养化河湖水体的处理效果、大 大缩短治理周期、有效降低处理成本。 (3)恢复水体使用功能,有效缓解我国水资源严 重匮乏的问题。 (4)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
水体富营养化的指标
❖ 指标: 1)水体中含氮量大
于0.2~0.3mg/L,含磷量 大于0.01mg/L;
2)生化需氧量大于 10mg/L;
3)在淡水中细菌总 量达到104个/毫升;
4)标志藻类生长的 叶绿素a浓度大于 10μg/L.
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现状
湖泊富营养化已经成为一 个日趋严重的全球性环境 问题.根据《2004年中国 环境状况公告》,在评价的 27个重点湖泊中,IV类、V 类或劣V类水质湖库20个, 占74%,其中“三湖”(太 湖、滇池、巢湖)水质均 为劣V类;在评价的10个大 型水库中,有8个水库都 属于中营养化.
中国典型湖区湖泊富营养化现状历史演变趋势及成因分析

中国典型湖区湖泊富营养化现状历史演变趋势及成因分析中国典型湖区湖泊富营养化的现状主要表现为水质恶化、水华频发和湖泊寿命缩短等问题。
例如,太湖、洞庭湖等湖泊的水质经常达到劣Ⅴ类甚至劣Ⅵ类水质标准,水华频发且规模较大。
这些问题对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和人类健康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的历史演变趋势可分为初期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
初期阶段主要是由于农业、工业废水等源头污染物的排放,导致湖泊中营养物质的富集和浓度增加。
发展阶段主要是湖泊中浮游植物和藻类的大量繁殖,形成水华现象,并导致湖泊中氧气供应不足,水体富营养化进一步加剧。
成熟阶段是指湖泊富营养化已经达到一定的程度,湖泊生态系统逐渐失衡,生物多样性下降,湖泊的恢复和治理难度增加。
湖泊富营养化的成因分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源头污染物的排放和营养物质的循环。
首先,在湖泊周边地区的农业和工业活动中,使用了大量的农药和化肥,这些化学物质会通过降水和径流进入湖泊中,导致湖泊污染。
其次,湖泊自身的生物和地理特征也会导致湖泊富营养化。
湖泊中藻类和浮游植物的繁殖速度快,而湖泊中的水体流动性较差,导致藻类等富营养的微生物在湖泊中富集。
此外,湖泊的水深和光照强度也会影响湖泊中营养物质的循环和浓度。
为了解决湖泊富营养化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综合治理措施。
首先,减少源头污染物的排放,加强农业和工业活动的环境保护,在农田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施肥和农药使用方式,减少农药和化肥对湖泊的污染。
其次,加强湖泊水质监测和治理,提高湖泊的自净能力,通过增加湖泊水流和氧气的供应,减少湖泊中营养物质的积累。
此外,加强湖泊周边生态系统的保护,提高湖泊的生态景观价值,增加湖泊的生态功能,同时加强公众对湖泊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
总之,我国典型湖区湖泊富营养化问题十分严重,对湖泊的水质和生态系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治理湖泊富营养化问题时,需要综合考虑源头污染物的减排和湖泊水体生态系统的恢复,采取科学合理的综合治理措施,实现湖泊生态系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国典型湖区湖泊富营养化现状、历史演变趋势及成因分析

洞庭湖和太湖分别是中国的第二大和第三大淡水湖,面积分别为2,789平方 公里和2,150平方公里,总蓄水量分别为16.47亿立方米和44.3亿立方米。同样, 这两个湖泊也面临着富营养化的困扰,且状况日益严重。
2、富营养化指数
根据近年来的监测数据,鄱阳湖、洞庭湖和太湖的富营养化指数均呈上升趋 势。富营养化指数是衡量湖泊富营养化程度的重要指标,指数越高,表明湖泊富 营养化程度越高。通过对这三个湖泊富营养化指数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它们的 富营养化程度均在逐年上升。
感谢观看
展望未来,应继续深入研究中国典型湖区湖泊富营养化的形成机制与演变趋 势,以便为环境保护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与交 流,引进先进的环保技术和理念,推动中国湖泊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此外,还 可以通过开展公众科普活动、湖泊生态旅游等方式,提高公众对湖泊环境保护的 认识和参与度。
中国典型湖区湖泊富营养化现 状、历史演变趋势及成因分析
目录
01 一、背景介绍
03 三、成因分析
02 二、现状分析 04 四、总结与展望
一、背景介绍
湖泊富营养化是指湖泊中营养成分过多,导致藻类等水生生物过度繁殖的现 象。这种现象通常导致湖泊透明度下降、水质恶化,甚至影响周边地区的生态环 境和人类健康。中国作为世界上湖泊众多的国家,其典型湖区湖泊的富营养化问 题也备受。
二、现状分析
近年来,中国典型湖区湖泊的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以下以鄱阳湖、洞庭 湖和太湖为例,从湖泊面积、总蓄水量和富营养化指数等方面进行分析。
1、湖泊面积与总蓄水量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之一,面积约为3,583平方公里,总蓄水量为 21.68亿立方米。然而,由于富营养化的影响,湖泊面积和总蓄水量也在不断变 化。近年来,鄱阳湖面积减小,水体总量减少,富营养化现象愈发严重。
我国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现状,

人工湿地法是通过模拟自然湿地,人为设计与建造的由基质、 植物、微生物和水体组成的复合体,利用生态系统中基质—水生植 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协同作用,将水中可沉降固体、 胶体物质、BOD5、N、P、重金属、难降解有机物、细菌和病毒等 去除,实现对污水的净化和改善,是一种具有较高生产力和较大活 性的营养盐控制的生态处理系统。
二、湖泊中的富营养化 我国湖泊的富营养化问题日趋严重,水华频繁暴发给人们 生产和生活带来不利影响。影响供水安全,给人类健康造成了 威胁。
现有的湖泊富营养化治理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物理法包括污水分流、换水或稀释、深层排水、曝气或混合、挖 去底部沉积物和机械收草藻。
化学法包括深层曝气技术(将氧气充入湖泊底部,使其转变为还 原状态)和营养物钝化法(利用某种无机盐,使水中金属离子沉淀)。
水体的富营养化的问题日益严重,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巨 大的不良影响。治理方法也多种多样,其中值得我们关注的是生 物修复技术,它的优势在于: 低投资、低能耗、处理过程与自然 生态系统有更大的相融性等。但在运用生物修复技术对富营养化 水体的治理过程中, 我们应考虑到物种间的相互影响及生态安全 是十分重要的。现有的高效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生物方法有生态 稳定塘、人工生态浮岛(浮床)技术和生物膜技术等,但我们应尽 早提出更为有效的治理方案,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努力。
三、水库中的富营养化 中国主要水库富营养化现状评价的结果表明,水库富营养化程度 总体状况尚好,富营养水平以上的水库仅占调查水库数量的21.5%, 但城郊水库的富营养化问题较为严重,如蘑菇水库、官厅水库、海龙 水库等,给城市供水安全带来严重危害,须引起高度重视。[3]
水库的富营养化治理与湖泊治理大同小异,包括了外源治理和 内源控制。
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现状和治理对策

给 0(9 磷和 003 氮。磷被认为是湖泊富营养化的首 .3g 1 . g 6
要 限制 因素 , 当水 环境 中磷 供 应量 充 足 时 , 藻类 就 可 以充 分增 殖 ; 是控 制 湖泊 富 营 养 化 的重 要 元 素 , 很 多藻 氮也 但 类 ( 蓝绿 藻 ) 如 可通 过生 物 固氮作 用从 大气 补充缺乏 的 氮。
繁殖, 水体透明度和溶解氧等变化等导致水质变坏 , 影响 湖泊供水 、 养殖、 娱乐等社会服务功能。水生植物的大量 繁殖, 加速湖泊淤积、 沼泽化的过程 。藻类代谢产生 的藻 类毒素 , 具有较强的独立作用, 危害水环境 和整个生态系 统的安全。近年来 , 人为富营养化 (r c l uoh ao) ai i tpi tn , t ae r ci i f 即由社会的城市化 、 植物营养物的工农业利用及其废弃物 的排放等所引起的富营养化及其影 响, 日益引起人们 的关
注。
标准浓度 , 水体 的富营养化 在多数 湖泊 中已处于 相当水
平 , 主要 特征 如下 。 其
221 五大淡水湖均 己具备发生富营养化的条件 .. 我国五大淡水湖水体 中的营养盐据 以大大超过氮磷 富营养化发生浓度, 尤其总氮浓度达 1 倍 以上 , O 目前太湖 和巢湖 已进入富营养化状态, 部分水体已经达到严重富营 养化水平 , 其他三个湖泊只要某些条件已具备 , 水体 的富
l 湖泊 富营 养化 的形成及 影响 因素
11 湖 泊富 营养化 的形成 . 富营 养化 (uah ao) 词 最 早 来 源 于 拉 丁语 , etpi tn 一 r c i 基
本含义是营养盐过剩, 湖泊等水体 由于接纳过多的氮、 磷 等营养性物质 , 使生产力水平异常提高。水中的氮和磷的 化合物是水生植物生长所 必需的营养成分。在适宜的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河流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是现在我国面临的一大棘手的环境问题,如今我 国各大、中城市80%以上河流湖泊都有不同程度的富营养现象, 并且有范围扩大、程度加深的趋势。水体富营养化极大的危害人 们的生活和生产,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对于河流中的富营养化治理,可采用人工湿地技术、人工生态 浮岛或浮床、生态稳定塘和生态沟净化技术。
人工生态浮岛(浮床)技术是通过人工把水生植物或改良驯化的陆 生植物移栽到水面浮岛上,植物在浮岛上生长,并与微生物形成互 生协同效应,通过根系吸附并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一 些浮岛植物还具有良好的克藻作用从而达到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的目 的。
生态稳定塘是一种半人工的生态系统,细菌、浮游动物、藻类等水生 植物、高等动物等形成多条食物链,构成稳定塘中各种生物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的复杂生态体系,其功能主要是滞留污染径流,循环利用水体 中的营养物质,使废水中的污染物质得到分级转化、降解和利用。
生态沟净化技术是一种净化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系统。一般在其沟底 铺鹅卵石,中间铺粗砂,表面铺细沙,细沙上种水浮莲、水芋等根系发 达的植物。生态沟技术对营养物质的去除主要通过土壤的浸润毛细作用, 吸附、过滤、沉淀作用以及生物降解与土壤中生长的植物摄取作用, 实 现污水高效治理及营养物去除的目的。[5]
水体的富营养化的问题日益严重,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巨 大的不良影响。治理方法也多种多样,其中值得我们关注的是生 物修复技术,它的优势在于: 低投资、低能耗、处理过程与自然 生态系统有更大的相融性等。但在运用生物修复技术对富营养化 水体的治理过程中, 我们应考虑到物种间的相互影响及生态安全 是十分重要的。现有的高效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生物方法有生态 稳定塘、人工生态浮岛(浮床)技术和生物膜技术等,但我们应尽 早提出更为有效的治理方案,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努力。
外源治理就是截断外部污染物向水库水体中的排放,实施截污 工程或引排污染源、建设污水处理厂、实施洗涤剂限磷禁磷措施、 铺设微生物卷垫并播种多年生水生植物。
内源控制是为了防止水库封闭水体中营养物的循环。可通过加 强库区管理,栽种耐水性的柳树、水曲柳、芦苇和水草等吸附氮磷 的植物并定期收割、清理,放养食浮游藻类鱼种,对库区底泥清淤, 投放固态活性微生物制剂等方法来防止水体二次污染。[4]
在我国,水体超量受纳污染物而发生严重富营养化,频繁地引 发赤潮、水华,因此我国水体污染问题长期以来倍受重视。水体 污染主要有3个方面, 即工业废水、农田退水和城镇居民生活污水。 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采取了多种办法和途径,这些措施和办法虽 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尤其是对工业污水排放问题收到一定的效 果, 而对于我国江河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却收效甚微。
人工湿地法是通过模拟自然湿地,人为设计与建造的由基质、 植物、微生物和水体组成的复合体,利用生态系统中基质—水生植 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协同作用,将水中可沉降固体、 胶体物质、BOD5、N、P、重金属、难降解有机物、细菌和病毒等 去除,实现对污水的净化和改善,是一种具有较高生产力和较大活 性的营养盐控制的生态处理系统。
参考文献:
[1]柴召阳, 何培民. 我国海洋富营养化趋势与生态修复策略[J]. 科学, 2013, 65(4): 48-52.
三、水库中的富营养化
中国主要水库富营养化现状评价的结果表明,水库富营养化程度总 体状况尚好,富营养水平以上的水库仅占调查水库数量的21.5%,但 城郊水库的富营养化问题较为严重,如蘑菇水库、官厅水库、海龙水库 等,给城市供水安全带来严重危害,须引起高度重视。[3]
水库的富营养化治理与湖泊治理大同小异,包括了外源治理和 内源控制。
一、海水中的富营养化
海洋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源是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等陆地 污染源。陆源污染物约占进入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物的9 0 % , 其 余来自近岸养殖、海上航运、海上石油、天然气开发、海上倾 废以及大气沉降等。[1]
目前国内外公认,大型海藻养殖是改善海洋生态环境的最佳途径 之一“此一举可有四得”一是产生巨大经济效益;二是高效光合固碳 并放氧,提高海水p H值,防止海洋酸化;三是大量吸收水体无机氮 磷等营养盐,降低海区富营养化;四是优化海洋生态系统之结构。
富营养化是指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 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 体溶氧量下降,鱼类及其它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时,由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往往使水 体呈现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这种现象在江河湖泊中叫 水华(水花),在海中叫赤潮。
二、湖泊中的富营养化
我国湖泊的富营养化问题日趋严重,水华频繁暴发给人们 生产和生活带来不利影响。影响供水安全,给人类健康造成了 威胁。
现有的湖泊富营养化治理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物理法包括污水分流、换水或稀释、深层排水、曝气或混合、挖去 底部沉积物和机械收草藻。
化学法包括深层曝气技术(将氧气充入湖泊底部,使其转变为还原 状态)和营养物钝化法(利用某种无机盐,使水中金属离子沉淀)。
我国已在江苏、浙江和上海近海养殖海区初步分别建立了开放海 域大型海藻生态修复模型、网箱养殖海域大型海藻生态修复模型、封 闭海域大型海藻生态修复模型。修复区海水PO4磷、NO2氮、NH4氮 和N03氮浓度显著低于非修复区,因此,可见大型海藻养殖的生态修 复作用十分显著。进一步应用大型海藻研究低碳海水养殖模式,对我 国海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