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知识结构图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知识结构网络图

高中化学知识结构网络图

高中化学知识结构网络图高中化学知识结构网络图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与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化学计算化学实验化学工业知识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物质的分类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核电荷数(Z)=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元素周期律与周期表化学键与分子结构晶体类型与性质晶体类型性质比较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结构组成粒子阴、阳离子分子原子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粒子间作用离子键范德华力共价键金属键物理性质熔沸点较高低很高有高有低硬度硬而脆小大有大有小、有延展性溶解性易溶于极性溶剂,难溶于非极性溶剂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溶剂不溶于任何溶剂难溶(钠等与水反应)导电性晶体不导电;能溶于水的其水溶液导电;熔化导电晶体不导电,溶于水后能电离的,其水溶液可导电;熔化不导电不良(半导体Si)良导体(导电传热)典型实例NaCl、NaOHNa2O、CaCO3干冰、白磷冰、硫磺金刚石、SiO2晶体硅、SiCNa、Mg、AlFe、Cu、Zn化学反应类型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的相互关系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溶液与胶体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溶液的酸碱性盐类的水解酸碱中和滴定元素与化合物钠及其化合物电化学碱金属氯及其化合物卤素氧族元素硅及其化合物硫的重要化合物材料碳及其化合物氮族元素氨氮和磷硝酸镁和铝铁及其化合物铜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烃不饱和链烃芳香烃分类通式结构特点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同分异构烷烃C n H2n+2(n≥1)①C-C单键②链烃①与卤素取代反应(光照) ②燃烧③裂化反应一般随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多,沸点升高,液态时密度增大。

气态碳原子数为1~4。

不溶于水,液态烃密度比水的小碳链异构烯烃C n H2n(n≥2)①含一个C≡C键②链烃①与卤素、H:、H2O等发生加成反应②加聚反应③氧化反应:燃烧,被KMnO4酸性溶液氧化碳链异构位置异构炔烃C n H2n-2(n≥2)①含一个C≡C键②链烃①加成反应②氧化反应:燃烧,被KMnO4酸性溶液氧化碳链异构位置异构苯及其同系C n H2n-6(n≥6)①含一个苯环②侧链为烷烃基①取代反应:卤代、硝化、磺化②加成反应③氧化反应:燃烧,苯的同系物能被KMnO4酸性溶液氧化简单的同系物常温下为液态;不溶于水,密度比水的小侧链大小及相对位置产生的异构物烃的衍生物代表物质转化关系烃的衍生物结构、通式、化学性质鉴别类别官能团结构特点通式化学性质卤代烃-X(卤素原子)C-X键在一定条件下断裂C n H2n+1O2(饱和一元)(1)NaOH水溶液加热,取代反应(2)NaOH醇溶液加热,消去反应醇-OH(羟基)(1)—OH与烃基直接相连(2)—OH上氢原子活泼C n H2n+2O2(饱和一元)(1)取代:脱水成醚,醇钠,醇与羧酸成酯,卤化成卤代烃(2)氧化成醛(—CH2OH) (3)消去成烯醛(1)醛基上有碳氧双键(2)醛基只能连在烃基链端C n H2n O2(饱和一元)(1)加成:加H2成醇(2)氧化:成羧酸羧(1)—COOH可电离出H+(2)—COOH难加成C n H2n O(饱和一元)(1)酸性:具有酸的通性(2)酯化:可看作取代酯,R 必须是烃基C n H2n O2(饱和一元)水解成醇和羧酸酚(1)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2)—OH上的H比醇活泼(3)苯环上的H比苯活泼(1)易取代:与溴水生成2,4,6-三溴苯酚(2)显酸性(3)显色:遇Fe3+变紫色糖类类别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分子式(C6H12O6)(C12H22O11)(C6H10O5)(C6H10O5)结构特点多羟基醛分子中无醛基,非还原性糖由几百到几千个葡萄糖单元构成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由几千个葡萄糖单元构成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主要性质白色晶体,溶于水有甜味。

高中化学知识结构图

高中化学知识结构图

高中化学知识结构图一:物质分类变化模块。

1: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

重难点知识:A:物质的分类原则(氧化物分类)。

B: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分,性质的不同点总结。

C: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区别,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

D: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物质总结。

E: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求法(十字相乘法)。

F: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G:同位素基本概念。

2:物质的量,常见化学计量。

重难点知识:A:基本概念: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的浓度及配置。

B:物质的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间的换算关系,阿常数的推论总结。

C:物质的量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D:气体摩尔体积条件状态的说明及常温常压下的推导公式。

E:配置物质的量浓度的仪器,步骤,以及与浓度的换算,误差分析。

F: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求法总结。

G:质量,物质的量,微粒(分子,原子,离子)数目,气体体积(标况),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

3:分散系重难点知识:A:分散系的分类,特征,性质。

B:胶体性质,制备,提纯,凝聚方法。

C:关于溶解度的计算。

(晶体析出类,温度改变类)D:常见胶体及应用。

4:离子反应重难点知识:A: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

B:离子方程式中的过量,少量问题。

加入顺序问题。

C:离子共存的判断,包括隐含条件的应用规律。

D:电解质的概念。

E:归纳总结沉淀,弱电解质。

5:氧化还原反应:重难点知识:A: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及特征。

B:表示方法:单线桥法,双线桥法。

C: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D: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原则及步骤(重点四种题型:基本题型/脚标变化题型/歧化反应/归中反应1E: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题。

二:金属元素模块1:碱金属元素:重难点知识:A:钠的性质,用途。

B:氧化钠,过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

C:碱金属的性质(相似性,递变性)。

D: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物的判断方法,技巧总结。

E:漂白原理总结,漂白剂分类及介绍。

F:焰色反应原理及运用。

(完整)高中化学知识结构图

(完整)高中化学知识结构图

决 定
外 电 子
表 律 的排

周布

期周
离 子
性期 性


横:周期 元素种类
起止序号
n=1
2
1~2
n=2
8
短周期
3~10
元素性质
n=3
8
11~18


n=4
18
19~36
n=5
18 长周期
37~54
期 表 位
子 结 构
n=6
32
55~86

n=7
21 不完全周期 87~111
纵:族
主族:ⅠA~ⅦA
副族:ⅢB~ⅦB、ⅠB ⅡB
原子晶体 石墨(混合晶体)
金属晶体 大多数盐
强 碱 离子晶体 碱性氧化物 部分过氧化物
物理性质 宏观
化学性质 纯净物
单质 化合物
非金属 稀有气体
组成
分类
性质
物质 分 子
变化
原 子 微观
离 子
无机物 氢化物
氧化物
有机物
金属氢化物
酸性
非金属氢化物
碱性
成盐氧化物
两性
特殊
不成盐氧化物
含氧酸、无氧酸

强酸、弱酸
电离度平衡的移动
质离 ) 水的电离平衡 H2O H++OH-
水的离子积 KW=1×10-14(25℃) 溶液的酸碱性:PH=-log[H+]
装置
离子反应
实质
发生条件 表示方式-离子方程式
盐类的水解
常见类型
非氧化还原
复分解反应 水解反应 络合反应
类型 规律(酸碱性性判断) 影响因素

高中生物知识结构网络图(完整版)

高中生物知识结构网络图(完整版)

高中生物知识结构网络图第一单元 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细胞中的化合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增殖、分化、癌变和衰老、生物膜系统和细胞工程)1.1化学元素与生物体的关系1.2生物体中化学元素的组成特点1.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1.4细胞中的化合物一览表1.5蛋白质的相关计算设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个数m ,构成蛋白质的肽链条数为n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 , 蛋白质中的肽键个数为x ,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y ,控制蛋白质的基因的最少碱基对数为r ,则 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为 n m x -= …………………………………①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x ma y 18-= ………………………………………②或者xary183-=………………………………………③1.6蛋白质的组成层次1.7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1.8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特点及多样性的原因1.9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和DNA的鉴定1.10选择透过性膜的特点1.11水被选择的离子和小分子其它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亲脂小分子高浓度——→低浓度不消耗细胞能量(ATP)离子、不亲脂小分子低浓度——→高浓度需载体蛋白运载消耗细胞能量(ATP)1.12线粒体和叶绿体共同点1、具有双层膜结构2、进行能量转换3、含遗传物质——DNA4、能独立地控制性状5、内含核糖体6、有相对独立的转录翻译系统7、能自我分裂增殖1.13真核生物细胞器的比较1.14细胞有丝分裂中核内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变化规律1.15理化因素对细胞周期的影响1.16细胞分裂异常(或特殊形式分裂)的类型及结果1.18已分化细胞的特点 1.19分化后形成的不同种类细胞的特点G 21.20分化与细胞全能性的关系1.211.22癌细胞的特点分化程度越低全能性越高,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低分化程度高,全能性也高分化程度最低(尚未分化),全能性最高扁平梭形 球形成纤维细胞癌变如癌细胞膜糖蛋白减少,细胞黏着性降低,易转移扩散。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课件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课件

P
+15
2 85
2021/2/4
19
第二关:画图
画出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19K 35Br 53I S2- K+
2021/2/4
20
第三关:元素推断
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短周期元素是:
He、C、S
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是:
Li、P
某短周期元素的核电荷数是电子层数的5倍,其
具体示例
Mg2+ Cl-
2021/2/4
17
过关斩将
第一关 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 ⑦)
①Li
②Na
③Na+
④Cl
⑤Cl-
⑥K
⑦Ca2+
2021/2/4
⑧Xe
18
第三关:元素推断
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元素是:
He、C、S、Kr
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是:
Li、P
某元素的核电荷数是电子层数的5倍,其质子数是最外 层电子数的3倍,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自主学习任务一
请画出元素周期表中1-18号元素原子的结 构示意图
2021/2/4
11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2021/2/4
12
自主学习任务二
观察稀有气体原子的核外电子的排布,你 发现了什么?
2021/2/4
13
自主学习任务二 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电子层排布
核电 元素 元素
英国物理学家 汤姆生 J.J.Thomson,1856~1940

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2 第1章第1节第2课时 核外电子排布 课件

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2 第1章第1节第2课时 核外电子排布 课件

[答案] (1)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它们之间的关系 是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和,质子数等于原子核外电 子数。 (2)根据上述实验中的描述“α 粒子是一种不带电子、带有 2 个单位正电荷、质量数等于 4 的微粒”可知,在 α 粒子中有 2 个质子和 2 个中子,符号为42He2+。 (3)原子中存在原子核,且原子核只占原子体积的很小一部 分。(其他合理解释也可)
(5)某化学老师在讲卢瑟福测定实验时,设计了学生探究活
动,向圆圈 A、B、C 中投乒乓球,若 B 为标准模型,向
A、B、C 中各投入 20 次乒乓球,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A 中没有反弹,B 中有 1 次反弹,则说明原子是什么结构? ②若 B 中有 1 次反弹,C 中有 10 次反弹,则又说明什么问题?
(4)①金原子核带正电荷。
②金原子核的质量远大于 α 粒子的质量。(写出上述两点中 的一种或者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5)①A 中没有反弹说明没碰到质量大的物质,也就是说可能 是空心的,B 中有 1 次反弹说明碰到了质量大的物质,说明 原子不是空心的。
②B 中有 1 次反弹,C 中有 10 次反弹说明原子中质量大的 物质所占的体积很小,即原子核比原子小很多,电子的运动 空间较大。
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达到 稳定结构,其最高正价为 +m(m为最外层电子数)
得到一定数目的电子,达 到稳定结构,其最低负价 为m-8(H为m-2)
[互动讲练] (原创)下列有关原子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从氢元素(1号元素)到氖元素(10号元素)次外层电子数均为2 B.从钠元素(11号元素)到氩元素(18号元素)次外层电子数均为8 C.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原子易失电子,均具有强的还原性 D.某元素原子M层电子数比K层电子数多5个,该元素的最高正 价为+5 [解析] A项中,氢元素、氦元素只有1层电子;C项中氦元素 原 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它是稳定结构;D项中的元素是Cl元 素, 最 高正价为+7。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课件第一章第二节第1课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课件第一章第二节第1课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解析:K层即是第一层,只有1个电子的是氢原子,A项 正确;原子M层上有电子,说明L层已排满8个电子,此时M 层上电子数为L层的4倍,为32个,与最多有2n2即18个相矛 盾,B项错误;M层、L层上的电子数均为K层上的4倍,即 为“2、8、8”电子排布,则S2-、Cl-、K+、Ca2+均满足, C项正确;氢原子的核电荷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D项正 确。
名师点睛:判断10电子微粒的方法:
10电子微粒是高考的热点,因此高一就要夯实基础,但 死记硬背不利于知识的灵活应用。以下是快速确定10电子微 粒的有效方法。
(1)
(2)H+电子数为零,故与其他粒子结合,原粒子的电子 数不增也不减。则:
变式应用 2.下列微粒中,核外电子数相同的是( )
解析:F-中含10个e-,Na+中含10个e-,Ne中含10个e -,K+中含18个e-,⑤为Mg2+,含10个e-。故①②③⑤中 电子数相同。
(7)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是H、Be、Al。 (8)电子层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是Li、Ca。 (9)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原子是He、C、S。 (10)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3倍的原子是O。
变式应用
1.已知A、B、C三种元素的原子中,质子数为A<B< C,且都小于18,A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 数的2倍;B元素的原子核外M层电子数是L层电子数的一半; C元素的原子次外层电子数比最外层电子数多1个。试推断:
3.下列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所表示的核外电子排布正确的 是( ) C
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2011年山东临沂模拟)下列说法中肯定错误的是( ) A.某原子K层上只有一个电子 B.某原子M层上电子数为L层上电子数的4倍 C.某离子M层上和L层上的电子数均为K层的4倍 D.某原子的核电荷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新鲁科版必修第二册 第1章第1节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第2课时课件

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新鲁科版必修第二册 第1章第1节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第2课时课件

关键能力·合作学习
知识点一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解读 (1)“一低” 电子首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排满能量低的电子层,再排能量高的电 子层。 (2)“两不超” 各电子层电子不超过2n2个;最外层电子不超过8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 个)。
2.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了形象表示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情况而采用的直观 图示。如氯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母题追问】(1)X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该元素的 原子核内质子数是多少? 提示:K层为次外层时,X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2=4<8;L层为次外层时,X元 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2=16>8,不可能,故X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4=6, 即质子数为6。
(2)当第n电子层作为原子的最外层时,其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与(n-1)层相同;当第 n电子层作为原子的次外层时,其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比(n-1)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 多10个。则n层是K层~N层中的哪一层? 提示: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可知,当n为最外层时,最多可容纳8个电子,则第(n1)层最多也可容纳8个电子,故(n-1)层为次外层时,n层应为M层;当n层为次外层 时,其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比(n-1)层多10个,则证明n层最多可容纳18个电子,也 应为M层。
原子类别 稀有气体
金属元素 原子
非金属 元素原子
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最外层电子数为8(He为2), 结构稳定,性质不活泼
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 较易失去电子
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或 等于4,较易获得电子,形成 8电子稳定结构
与元素化合价的关系
原子结构为稳定结构,常见 化合价为零
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达到 稳定结构,其最高正价为 +m(m为最外层电子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网络图第一部分: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和变化
第二部分:基本理论(物质结构、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
第三部分:元素化合物转化关系
官能团的性质

烃的衍生物 糖
蛋白质:多肽、氨基酸(官能团:—NH 2和—COOH )
高分子化合物
链烃
(脂肪烃)
环烃
饱和链烃 烷烃:C n H 2n+2(n ≥1)R —CH 3
不饱和链烃
烯烃:C n H 2n (n ≥2) R —CH=CH 2
二烯烃:C n H 2n-2(n ≥4)R —CH=CH —CH=CH 2
炔烃:C n H 2n-2(n ≥2) R —C ≡CH
环烷烃C n H 2n (n ≥3)
芳香烃(苯和苯的同系物)C n H 2n-6(n ≥6)
天然高分子:橡胶(聚异戊二烯)、多糖、蛋白质
R
卤代烃(官能团:—X ):饱和一卤代烃C n H 2n+1X(n ≥1)R —X
醇 (官能团:—OH ):饱和一元醇C n H 2n+1OH(n ≥1)R —OH
醚 C n H 2n+2O (n ≥2)R —O —R
酚(苯酚)(官能团:—OH )C n H 2n-6O (n ≥2)
OH
羧酸 (官能团:—COOH ):饱和一元羧酸 C n H 2n+1O 2 (n ≥1)R —COOH
醛 (官能团:—CHO )C n H 2n O (n ≥1)R —CHO
酮 (官能团:—CO —)C n H 2n O (n ≥3)R —CO —R ’
酯 (官能团:—COO —R ):饱和一元羧酸和饱和一元醇形成的酯 C n H 2n O 2 (n ≥2)R —COOR ’ 硝基化合物(官能团—NO 2)R —NO 2 胺(官能团—NH 2)R —NH 2
单糖:葡萄糖、果糖C 6H 12O 6(互为同分异构)
二糖:蔗糖、麦芽糖C 12H 22O 11(互为同分异构)
多糖:淀粉、纤维素(C 6H 12O 6)n (n 值不同)
合成高分子
合成塑料
合成橡胶
合成纤维

机化合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