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生物进化的实质》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生物的进化史》教案设计

高中生物《生物的进化史》教案设计

高中生物《生物的进化史》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生物进化的概念及进化历程。

(2)掌握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证据、分子生物学证据。

(3)了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理解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化石、比较解剖学证据和分子生物学证据,分析生物进化的趋势。

(2)运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机制。

(3)学会运用生物进化观点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生物进化奥秘的探究兴趣。

(2)树立生物进化的观念,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生物进化的概念及进化历程。

(2)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证据、分子生物学证据。

(3)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

2. 教学难点:(1)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生物进化的解释。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查阅相关教材、参考书目,掌握生物进化史的教学内容。

(2)准备化石、比较解剖学证据和分子生物学证据的图片或实物。

(3)设计生物进化史的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教材内容。

(2)搜集生物进化方面的资料,了解生物进化的一些实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生物进化树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物进化的历程。

(2)提问:“生物是如何从原始生命进化到现代生物的?”激发学生对生物进化史的兴趣。

2. 教学内容与活动(1)介绍生物进化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生物进化的含义。

(2)利用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证据和分子生物学证据,分析生物进化的趋势。

(3)讲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让学生理解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3. 课堂讨论与实践活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搜集的资料,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和机制。

(2)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绘制生物进化树,巩固对生物进化历程的理解。

2023年《生物的进化》生物教案7篇

2023年《生物的进化》生物教案7篇

2023年《生物的进化》生物教案7篇《生物的进化》生物教案1教材分析:生物进化的历程极其漫长而复杂。

因此,本节教学内容,要求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目标,不要增加知识的难度。

学情分析: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历程比较感兴趣,但对生物进化的顺序和判断依据却不甚清楚。

所以,教师应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资料分析、讨论,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

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教学策略:创设情景---分析讨论---解决疑难----得出结论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1、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生物学研究中常用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可以推测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在研究生物进化过程中,化石(fossil)是非常重要的证据。

地球上现存的生物都是进化的结果,对他们亲缘关系的研究,可帮我们追溯生物进化的过程。

科学家通过对不同年代化石的纵向比较,以及对现存生物种类的横向比较等方法,可推测出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2、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生物进化的历程大致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水生到陆生。

激情、质疑激发兴趣表述交流看书思考表述交流得出结论看书分析讨论表述交流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进一步明确巩固新知创设情景:生物圈中形形色色的生物究竟是怎样有地球上的原始生命进化来的?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看书进行资料分析点拨指导组织学生看书(生物进化树)组织学生技能训练知识回顾感悟与收获达标检测:瞭望角进一步探究布置作业课后记:生物化石作为进化证据,生物进化的总趋势这两个问题学生很容易理解,关于进化历程有了前面学习的基础,也能很好理解,只是要按顺序记起来,有些学生有难度。

另外课本中进化树与原来静的进化过程不相符,例如软体动物在环节动物之前,爬行动物在鸟类和哺乳动物之后,这是什么原因,需要查资料解决。

《生物的进化》生物教案2教案课前检测:1、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2023最新版-《生物的进化》教案【优秀10篇】

2023最新版-《生物的进化》教案【优秀10篇】

《生物的进化》教案【优秀10篇】生物进化的历程篇一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设计思想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1)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的探究实验。

(2)过模拟实验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是“由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本节设计了一个材料分析过程和一个模拟探究过程,这两个过程有助于学生对“生物进化原因”的获得。

因此,第一课时主要完成“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这一部分。

课程进行的方式可以通过活动、讨论、谈话的方式完成。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简述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两种桦尺蠖的数量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事例。

2.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能力目标1.通过对事例的分析,提高运用生物知识分析生活中现象的能力。

2.通过模拟“保护色形成过程”的活动,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生物进化事例的分析,形成环保意识,以及环保的重要意义。

三、重点难点重点:1.简述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两种桦尺蠖的数量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事例。

2.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难点:由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媒体有关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蠖颜色变化的图片及资料的多媒体课件;有关保护色的多媒体课件;彩色布料或彩纸(单色);彩色小纸片(大量)。

六、教学策略对于生物进化的原因的分析,首先让学生阅读英国蔓彻斯特地区的两种桦尺蠖的数量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真实事例,让学生分析:1.在1850年,为何浅色桦尺蠖的数量多?这于环境有何关系?2.在1950年,深色的桦尺蠖为何占多数?这时环境有何特点?与环境有什么关系?然后结合科学家的实验,通过学生讨论,加深对生物进化的认识。

组织学生开展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的探究活动,进行探究活动时:1.组织同学严肃认真、相互配合,统一听从组长的指挥。

2.彩色布料最好采用单一的布料,有利于结果的分析。

3.彩色小纸片的选择应该多样化,其中之一最好与彩色布料的颜色一致或相近。

高中生物《生物的进化史》教案设计

高中生物《生物的进化史》教案设计

高中生物《生物的进化史》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进化史的概念和研究意义。

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生物进化史的概念:生物种类的变化和演化过程。

生物进化史的研究意义: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生物适应性的机制。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生物进化的概念和意义。

通过图片和案例展示,激发学生对生物进化史的兴趣。

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和讨论情况。

学生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关于生物进化史的小短文。

第二章: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过程。

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理论的认知和理解。

2.2 教学内容生物进化理论的起源: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遗传学、古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贡献。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和案例分析法,向学生介绍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过程。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理解和掌握生物进化理论的关键概念。

2.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和讨论情况。

学生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关于生物进化理论发展的小短文。

第三章:生物的起源和早期进化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的起源和早期进化过程。

培养学生对生物起源和早期进化的认知和理解。

3.2 教学内容生物的起源: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化学进化。

早期进化历程:原核生物的演化和真核生物的起源。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和多媒体展示,向学生介绍生物的起源和早期进化过程。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和掌握生物起源和早期进化的关键概念。

3.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和讨论情况。

学生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关于生物的起源和早期进化的小短文。

第四章:生物多样性的形成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原因和机制。

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4.2 教学内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高中生物教案《生物的进化》

高中生物教案《生物的进化》

《生物的进化》高中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理解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内容和证据。

o掌握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o了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机制和物种灭绝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o通过观察和分析化石记录、比较解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证据,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o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进化的原理和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生物进化过程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o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认识到生物进化在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难点:理解自然选择如何驱动生物进化以及物种多样性的形成机制。

三、教学准备•生物进化的多媒体课件,包括化石记录、比较解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证据。

•相关的生物进化实验材料或视频资料。

•相关练习题和讨论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o回顾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重要性。

o引入生物进化的概念,强调生物进化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地位。

2.新课讲解o讲解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内容和证据,包括达尔文的理论和化石记录的支持。

o介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突变和基因重组的作用、自然选择的影响以及隔离和物种形成的机制。

o讨论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机制和物种灭绝的原因,包括适应性辐射、生态位分化和环境变化等因素。

3.观察与分析o展示化石记录、比较解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证据,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证据如何支持生物进化的理论。

o学生根据实验材料或视频资料,观察和分析生物进化的现象和原理。

4.小组讨论与合作学习o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适应性和物种多样性的形成机制。

o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思考,共同解决问题。

5.总结与提升o总结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应用。

o引导学生思考生物进化在生物多样性和物种形成中的意义,以及生物进化理论在生态学、保护生物学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高中生物《生物的进化史》教案设计

高中生物《生物的进化史》教案设计

高中生物《生物的进化史》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概念,理解生物进化的意义。

2. 使学生掌握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了解生物各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生物进化的认识水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生物各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

2. 教学难点:生物进化机制的理解,生物进化树的制作。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生物进化的原因和过程。

2. 使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生物进化的图像和数据,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生物进化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生物进化的实质。

4.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合作探究生物进化的历程和规律。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生物进化图像、进化树等。

2. 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生物进化的实例。

3. 准备生物进化树模板,供学生制作进化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物进化的图像,引导学生关注生物进化的现象。

2. 讲授生物进化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理解生物进化的基本内涵。

3. 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讲解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4. 讲解生物进化的历程,展示生物进化树,介绍生物各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

5.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生物进化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生物进化的实质。

6.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合作探究生物进化的历程和规律。

7.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生物进化的意义和生物各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

8. 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生物进化树,巩固对生物进化的理解和记忆。

六、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生物进化的速度和影响因素,分析生物在进化过程中的适应性变化。

2. 介绍生物进化的研究成果在生物科技和医学领域的应用,如基因编辑、生物制药等。

3. 探讨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强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义。

七、课堂互动1. 提问环节:学生在课堂上提问,教师解答。

《生物的进化》教案

《生物的进化》教案

《生物的进化》教案《生物的进化》教案(通用3篇)《生物的进化》教案篇1第二节生物的进化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2.本领目标3.德育目标1.了解达尔文及<物种起源一书的意义2.识记达尔文的进化学说的中心学说及中心内容 3.理解自然选择学说四点内容之间的关系4.理解自然选择学说的意义与不足5.敏捷应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的多样性与适应性教学重难点 1.自然选择四点内容之间的联系 2.应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的多样性与适应性和生物进化的原因突破重难点的方法1.实例2.挂图3.引导理解教学教具挂图投影仪教学布置1课时教学过程环节内容备注导入新课叙述: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在不同的地层中,以现有不同的马化石的存在。

(问)这种现象能说明什么问题?(答)现代马是由始祖马经过漫长时间进化而来(问)是不是只有马才有这种进化现象呢?(答)不是叙述:前面讲的生物进化的证据,已经证明现在地球上的各种生物都是经过长期进化而来,那么,生物为什么要进化呢?即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什么呢?这就涉及生物进化的学说尖丛多生物进化的学说里其最紧要的当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这里首先介绍达尔文这个人。

介绍达尔文 1.英国的博物学家2.1831-1836年随英国海军勘探船“内格尔”作历时五年的环球考察。

其间,对动植物及地质作广泛察看,手记大量标本。

3.1859年<物种起源>一书发表 4.意义:以极其丰富的料子,提出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进化理论,即提出自然选择学说依据情况可祥可略板书自然选择学说过渡该学说的中心论点是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它的重要内容可以分为四点,即: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对中心论点适当解释板书 1.自然选择学说中心: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2.自然选择学说重要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阅读理解四点内容思考:自然选择学说四点内容之间的联系(5分钟)重点引导理解四点内容由例子帮忙理解例:在钱充分的情况下,我想到某商埸选择一台电视机,问我能买到电视机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是什么?答:商埸中有可供选择的电视机的存在对比自然选择得出有可供选择的料子是自然选择的取基本的条件,是基础联系自然选择引导得出被选过渡:问:生物自然选择的料子应当是什么呢?答:同种生物的不同变异类型问:生物的不同变异类型如何产生呢?答:由变异产生问:只有变异行不行呢?答:不行?(为什么?)帮忙理解能够稳定遗传的不同类型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料子。

高中生物教案生物的进化

高中生物教案生物的进化

高中生物教案生物的进化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解释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2)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3)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2、能力目标(1)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2)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念。

(2)通过对生物进化历程的学习,激励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2、教学难点(1)种群基因频率的计算。

(2)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不同生物的图片,如恐龙、始祖鸟、大熊猫、人类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生物是如何形成的?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物的进化。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介绍达尔文的生平及其对生物进化的研究经历。

2、讲解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1)过度繁殖:生物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往往会产生大量的后代。

(2)生存斗争:生物为了争夺有限的生活条件,如食物、空间、配偶等,会发生激烈的斗争。

(3)遗传和变异: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遗传保证了物种的稳定性,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4)适者生存: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

3、以长颈鹿的长颈为例,解释自然选择学说的应用。

长颈鹿的祖先中存在着长颈和短颈的变异,在食物短缺的情况下,长颈的个体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更容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而短颈的个体则逐渐被淘汰,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长颈鹿的脖子逐渐变长。

(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讲解种群的概念: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介绍基因库和基因频率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高中新课程理念之一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本节课的设计,教学时以蜗牛的体色变异为切入口,引起学生兴趣,引入新课。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采取学生课下预习,应用“6+1”课堂模式,课堂上老师帮助学生分析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目标
1.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
2.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3.培养学生处理资料和数据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以事实或实验结果为依据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种群、基因频率等概念;
教学难点:
1.基因频率的概念;
2.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借助多媒体手段,达到高效、简洁、直观的效果;
讨论交流:阅读讨论、全班交流,提高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___六、课时安排
课标要求 2 课时,由于本校实行高效课堂,故尝试 1 课时
七、 教学过程
1、导
应用蜗牛的有利变异提出问题 “中弱不胜触,外坚聊自郛 ”,这是苏东坡对蜗牛的描述,如果在蜗牛壳为黄色(aa )的群体中偶然出现一只棕色(Aa )蜗牛壳的变异个体,则棕色比黄色更不容易被敌害发现。

思考:1.蜗牛的这种变异有利于生物进化吗?2.若棕色个体能很好地生 存下来,它体内的 A 基因如何才能传递给子代呢?
2、思
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完成,时间为五分钟。

具体见导学案
阅读教材第 100-104 页,完成以下问题
(一)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1. 种群
(1) 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 种群的概念:是指。

2.基因库与基因频率
(1) 基因库:一个种群中 含有的全部基因叫作基因库。

(2) 基因频率: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 的比例为基因频率。

(二)生物进化的原材料1.
变异类型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 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可遗传变异来源
2. 可遗传变异的形成(1)形成:① ②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

(2)突变的有害和有利是相对的。

衡量突变对生物体是否有利,要与
联系起来; 种群内具有某些突变性状的个体,在特定环境中表现出生存和繁殖优势。

(三)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因素
1. 自然选择:。

2. 原因: 逐渐淘汰, 的逐渐积累。

3.选择的结果:
(1)生物性状上:朝着变异的方向不断进化。

(2)基因上:种群会发生改变。

4.自然选择实质: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议
对本节课中重难点进行突破,小组交流学习以问题
1、判断下列是否属于种群,总结种群概念中包含的三个要素。

(1)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Array
(2)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
(3)两个池塘内的全部青蛙
三个要素
(4)一片草地上的全部植物
(5)一片草地上的成年梅花鹿
2、根据基因频率的概念计算下列两题
例 1:如某昆虫种群中决定翅色为绿色的基因为
A,决定翅色为褐色的基因为 a,从种群中随机抽出 100 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 AA、Aa 和aa 的个体分别是 30、60 和10 个。

那么 A 和a 的基因频率是多少?
例2: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 200 人,对他们进行调查时发现,女性色盲 5 人,女性携带者 15 人。

男性色盲 11 人,求X B,X b 的基因频率。

3、哈迪-温伯格定律成立的条件是什么?
4、自然界中生物的自然突变频率很低,而且一般对生物体是有害的,为什么还能够改变种群中的基因频率呢?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的曼彻斯特地区有一种桦尺蠖,生活在长满了地衣的树干上。

它们夜间活动、白天休息。

19 世纪中期以前,桦尺蠖几乎都是浅色型的。

随着英国工业的发展,工厂排出的煤烟使地衣不能生存,结果树皮裸露并被煤烟熏成黑褐色。

到了 20 世纪中期,生物学家发现黑色型的桦尺蝮成了常见类型。

研究表明,桦尺蠖的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 S 和s 控制,黑色(S)对浅色(s)是显性。

19 世纪中期以前,桦尺蠖种群中基因S 的频率在5以下,到了20 世纪中期上升到到95。

(1)在这个探究实验中,变黑的环境对桦尺蠖的两种基因(S 与s)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变黑
的环境对桦尺蠖浅色个体的出生率有影响吗?
(2)在自然选择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还是表现型?
4、展【资料分析小组竞答】
5、评教师将这节课中基因频率的计算进行规律性总结
6、检检测本节掌握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