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血管瘤影像学表现课件
合集下载
肝脏肿瘤的影像诊断PPT课件

肝脏肿瘤与转移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原发性肝癌
通常在影像学上表现为低密度或等密 度占位,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增 强扫描时强化不均匀。
转移性肿瘤
通常在影像学上表现为多发或单发的 低密度或等密度占位,边界相对清晰, 形态规则或不规则,增强扫描时强化 相对均匀或不均匀。
05
肝脏肿瘤的治疗和预后
肝癌的治疗方法
肝细胞腺瘤的影像学表现主要包括肝实质内 圆形或类圆形肿块,密度均匀,增强扫描时 呈均匀强化;肝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主要 包括肝实质内巨大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 不清,密度不均匀,可伴有出血、坏死等; 胆管细胞癌的影像学表现主要包括肝实质内 不规则形肿块,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匀,可
伴有钙化、坏死等。
04
肝脏肿瘤的分类
总结词
肝脏肿瘤主要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其 中最常见的是肝癌。
详细描述
肝脏良性肿瘤主要包括海绵状血管瘤、局灶 性结节性增生、肝腺瘤等,这些肿瘤通常生 长缓慢,不会发生转移,预后较好。而肝脏 恶性肿瘤则以肝癌为主,肝癌可以分为原发 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其中原发性肝癌是指 发生在肝脏本身的恶性肿瘤,而转移性肝癌
肝脏肿瘤的影像诊断 PPT课件
目录
• 肝脏肿瘤概述 • 肝脏肿瘤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 肝脏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 肝脏肿瘤的鉴别诊断 • 肝脏肿瘤的治疗和预后
01
肝脏肿瘤概述
肝脏肿瘤的定义
总结词
肝脏肿瘤是指发生在肝脏部位的肿瘤病变,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类。
详细描述
肝脏肿瘤通常是指发生在肝脏部位的肿瘤病变,这些肿瘤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遗传、慢性肝炎、肝硬化、 长期酗酒等。根据其性质,肝脏肿瘤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类,不同类型的肿瘤在病理学、生物学行为、治疗和 预后等方面存在差异。
肝血管瘤的CT影像诊断23页PPT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血管瘤的CT影像诊断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5、学习是血管瘤的CT影像诊断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磁共振诊断学---肝脏部分-肝脏血管瘤及胆管细胞癌ppt课件

fnhfnhmrifnht1t2t2t1t2mri明显均匀强化重要征象中心瘢痕无明mrispiokupfferkupffermrit1t2t2t2mr组织结构t1wit2wigddtpa脓肿壁略低略低强化脓肿周围水肿脓肿周围肝实质略低略高强化脓肿内分隔略低略低强化hccfnh疾病t1wit2wi包膜中心瘢gddtpahcct2wi呈高信号中心开花征象hcc疾病t1wit2wi包膜重t2wigddtpahcc多数有信号降mri部位长度cm管径cm扩张mm253503肝总管34050610胆囊管340203胆总管78050610mr肝内远端胆管不扩张与梗阻性胆管扩张鉴别mr型胆总管囊肿容易恶变
胆囊癌病理
腺癌最多见: 浸润型:最常见,胆囊壁的局限性 不规则增厚,晚期可使胆囊完全 闭塞 乳头型:约占 20% ,肿瘤向腔内生 长,形成菜花样肿物 粘液型:少见,呈广泛浸润生长
胆囊癌MR表现
胆囊壁增厚 胆囊内见 T1WI 低信号, T2WI稍高信号的实质性肿块 T2WI 上肿块周围的肝实质出现不规则 高信号带,提示肿瘤侵犯肝脏 淋巴结转移和胆道扩张 增强检查强化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 由于胆囊癌大多并发结石。
肝脏疾病的鉴别(HCC与血管瘤)
GdDTPA HCC 低,不 高,不 多数有 信号降 快进快 均 均 低 出 血管瘤 低 明显高 无 信号高 早进晚 出 疾病 包膜 重T2WI T1WI T2WI
胆系MRI表现
胆系解剖
肝胆管和胆囊的解剖
部位 长度(cm) 管径(cm) 2.5-3.5 0.3 扩张 (mm)
肝脓肿MR表现
组织结构 脓腔 脓肿壁 脓肿周围水肿
脓肿周围肝实质 脓肿内分隔
T1WI 低 略低 低
略低 略低
T2WI 高 略低 高
胆囊癌病理
腺癌最多见: 浸润型:最常见,胆囊壁的局限性 不规则增厚,晚期可使胆囊完全 闭塞 乳头型:约占 20% ,肿瘤向腔内生 长,形成菜花样肿物 粘液型:少见,呈广泛浸润生长
胆囊癌MR表现
胆囊壁增厚 胆囊内见 T1WI 低信号, T2WI稍高信号的实质性肿块 T2WI 上肿块周围的肝实质出现不规则 高信号带,提示肿瘤侵犯肝脏 淋巴结转移和胆道扩张 增强检查强化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 由于胆囊癌大多并发结石。
肝脏疾病的鉴别(HCC与血管瘤)
GdDTPA HCC 低,不 高,不 多数有 信号降 快进快 均 均 低 出 血管瘤 低 明显高 无 信号高 早进晚 出 疾病 包膜 重T2WI T1WI T2WI
胆系MRI表现
胆系解剖
肝胆管和胆囊的解剖
部位 长度(cm) 管径(cm) 2.5-3.5 0.3 扩张 (mm)
肝脓肿MR表现
组织结构 脓腔 脓肿壁 脓肿周围水肿
脓肿周围肝实质 脓肿内分隔
T1WI 低 略低 低
略低 略低
T2WI 高 略低 高
第三部分肝脏常见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PPT

▪ 典型腺瘤有明确得边界,没有分叶状得轮廓。
▪ 超过30%得病人可以瞧到低密度得假包膜,此 包膜在延迟扫描时可强化。
▪ 5%得病人可显示粗点钙化。
图示腺瘤得假包膜与脂肪沉积
▪ 磁共振成像在检测脂肪与出血方面更敏感。 化学位移成像显示出得相位图像信号缺失可 以确认脂肪得存在。
▪ 同样肝癌中约40%得病变含有脂肪,因此脂肪 得存在不能帮助鉴别。
▪ 肝癌相对于肝脏表现为等密度或低密度,在门 脉期迅速退去。延迟期表现为环状假包膜,有 时间隔表现为持续强化。
非肝硬化患者马赛克状巨大肝癌
3、肝癌与门静脉血栓形成
▪ 与许多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内血栓形成一样,许 多肝癌患者也会有栓子形成,这种结果也可能 就是巧合。
▪ 区别就是血栓还就是癌栓非常重要。首先,如 果门静脉里就是恶性得血栓,它会出现强化,动 脉期显示最佳;其次,如果门静脉就是恶性得血 栓,血管得直径会增加。有时肿瘤栓子在栓子 内出现新生血管。
典型得血管瘤每期密度与血池一致
▪ 小血管瘤也可能表现为快速均匀增强 (快速填 充)。小肝癌与富血供转移瘤表现可能类似小 血管瘤,因为她们在动脉期也可显示为均匀增 强,这需要通过其她各期得强化程度与血池进 行比较段,通常可以区分这些病变。
血管瘤得平扫、 动脉与门静脉期得快速充填。 注意,与血池密度对比
大得肿瘤密度不均匀 边缘结节状强化
强化特征:1、对应血管得强化 2、观察血池 3、 所有各时相(2-3期)
影像学表现:
▪ CT显示血管瘤为境界清晰得肿块,平扫及强化 密度与血管一致,
▪ 增强表现为在边缘一个或多个斑点样连续强 化开始。所有强化部分必须与血池密度一致, 即动脉期强化密度与主动脉相同,门脉期增强 密度与门静脉一致,延迟期时密度也与血管一 致,最后大部分得血管瘤完全填充。
▪ 超过30%得病人可以瞧到低密度得假包膜,此 包膜在延迟扫描时可强化。
▪ 5%得病人可显示粗点钙化。
图示腺瘤得假包膜与脂肪沉积
▪ 磁共振成像在检测脂肪与出血方面更敏感。 化学位移成像显示出得相位图像信号缺失可 以确认脂肪得存在。
▪ 同样肝癌中约40%得病变含有脂肪,因此脂肪 得存在不能帮助鉴别。
▪ 肝癌相对于肝脏表现为等密度或低密度,在门 脉期迅速退去。延迟期表现为环状假包膜,有 时间隔表现为持续强化。
非肝硬化患者马赛克状巨大肝癌
3、肝癌与门静脉血栓形成
▪ 与许多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内血栓形成一样,许 多肝癌患者也会有栓子形成,这种结果也可能 就是巧合。
▪ 区别就是血栓还就是癌栓非常重要。首先,如 果门静脉里就是恶性得血栓,它会出现强化,动 脉期显示最佳;其次,如果门静脉就是恶性得血 栓,血管得直径会增加。有时肿瘤栓子在栓子 内出现新生血管。
典型得血管瘤每期密度与血池一致
▪ 小血管瘤也可能表现为快速均匀增强 (快速填 充)。小肝癌与富血供转移瘤表现可能类似小 血管瘤,因为她们在动脉期也可显示为均匀增 强,这需要通过其她各期得强化程度与血池进 行比较段,通常可以区分这些病变。
血管瘤得平扫、 动脉与门静脉期得快速充填。 注意,与血池密度对比
大得肿瘤密度不均匀 边缘结节状强化
强化特征:1、对应血管得强化 2、观察血池 3、 所有各时相(2-3期)
影像学表现:
▪ CT显示血管瘤为境界清晰得肿块,平扫及强化 密度与血管一致,
▪ 增强表现为在边缘一个或多个斑点样连续强 化开始。所有强化部分必须与血池密度一致, 即动脉期强化密度与主动脉相同,门脉期增强 密度与门静脉一致,延迟期时密度也与血管一 致,最后大部分得血管瘤完全填充。
不典型肝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 ppt课件

b,动脉期病变与肝脏等密度。
c,门静脉病变仍强化。
d,MR T2WI的典型表现。
2020/10/28
16
不典型肝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
•
10%的血管瘤多发。肝内散在分布的多发 血管瘤有典型表现。
2020/10/28
17
不典型肝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
• T2WI显示肝内多发高信号病变。
2020/10/28
2020/10/28
7
不典型肝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
• a,增强CT显示肝第七段大的,低密度病变。
b,延迟扫描病变有强化 c,T2WI显示病变为高信号,但信号低于脑脊液信号。 d,大体切片显示弥漫的纤维成分
2020/10/28
8
不典型肝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
上层液性成分为非凝固状态的血清--CT上低密 度,T1WI与肌肉等信号,T2WI明显高信号。 下层为红细胞--CT上为高密度,T1WI高于肌肉 信号,T2WI上轻度的高信号。液-液平面并不是 血管瘤的特异性的诊断。有些作者认为如果CT、 MR能够发现液-液平面,而超声不能发现的话, 那么可以提示血管瘤的诊断。
2020/10/28
23
不典型肝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
• a,1987年肝右叶的3cm大小的血管瘤
b,1996年病变直径为6.5cm,诊断由经皮穿刺活检证实
2020/10/28
24
不典型肝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
• 包括炎症、瘤内出血、血管瘤的自发破裂
导致的腹腔积血、外生性血管瘤导致的肠 扭转及血管瘤对周围结构的压迫等。
2020/10/28
21
不典型肝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
• 肝左叶血管瘤,肝右叶后段FNH。
2020/10/28
肝脏常见肿瘤影像诊断PPT课件

第33页/共52页
纤维板状肝细胞癌FLC
• HCC罕见亚型 • 肝左叶好发,膨胀性生长,包膜光滑、完整,瘢痕常见,钙化更常见 • 年轻人多见,无肝硬化,AFP不高,手术切除率高,预后良好
第34页/共52页
影像特点
• 巨大肿块,单发,8~15CM • 纤维板,贯穿整个肿块, • 疤痕圆钝,显示率40%,T2WI低信号 • 钙化:显示率70~90% • 强化:富血供,动脉期强化不均 • 淋巴结增大:65%
第18页/共52页
缺血供肝癌
• 占10%,与透明变、脂肪变有关,影像诊断困难,注意病灶包膜是否显示 第19页/共52页
肝细胞腺瘤
• 病理:扩张血窦将分化良好的肝细胞成片分隔,瘤内无胆管、门脉,出血、脂肪变常见 • 好发:年轻女性,口服避孕药或相关甾体类激素、糖原沉积症患者
第20页/共52页
影像特点
第5页/共52页
• S3段血管瘤小病灶,均匀强化,各期密度与血窦相当 第6页/共52页
• 血管瘤巨大病灶,因中心疤痕,强化未能完全填
充,需与其他含疤痕病变鉴别,关键与血窦比较
第7页/共52页
鉴别—边缘强化病变
• 转移瘤、胆管细胞癌等鉴别 • 左:转移瘤 • 右:血管瘤
第8页/共52页鉴别—逐渐填充第2源自页/共52页第30页/共52页
• FNH 第31页/共52页
• 富血供,均匀强化
• 瘢痕,T2WI高信号,延迟强化
• 典型FNH
第32页/共52页
鉴别
• 1.富血供肿瘤:HCC 血管瘤 腺瘤
• 2.疤痕肿瘤:纤维板状肝细胞癌FLC (疤痕T2WI低信号,疤痕钙化) 胆管细胞癌(乏血供)
第12页/共52页
影像特点
纤维板状肝细胞癌FLC
• HCC罕见亚型 • 肝左叶好发,膨胀性生长,包膜光滑、完整,瘢痕常见,钙化更常见 • 年轻人多见,无肝硬化,AFP不高,手术切除率高,预后良好
第34页/共52页
影像特点
• 巨大肿块,单发,8~15CM • 纤维板,贯穿整个肿块, • 疤痕圆钝,显示率40%,T2WI低信号 • 钙化:显示率70~90% • 强化:富血供,动脉期强化不均 • 淋巴结增大:65%
第18页/共52页
缺血供肝癌
• 占10%,与透明变、脂肪变有关,影像诊断困难,注意病灶包膜是否显示 第19页/共52页
肝细胞腺瘤
• 病理:扩张血窦将分化良好的肝细胞成片分隔,瘤内无胆管、门脉,出血、脂肪变常见 • 好发:年轻女性,口服避孕药或相关甾体类激素、糖原沉积症患者
第20页/共52页
影像特点
第5页/共52页
• S3段血管瘤小病灶,均匀强化,各期密度与血窦相当 第6页/共52页
• 血管瘤巨大病灶,因中心疤痕,强化未能完全填
充,需与其他含疤痕病变鉴别,关键与血窦比较
第7页/共52页
鉴别—边缘强化病变
• 转移瘤、胆管细胞癌等鉴别 • 左:转移瘤 • 右:血管瘤
第8页/共52页鉴别—逐渐填充第2源自页/共52页第30页/共52页
• FNH 第31页/共52页
• 富血供,均匀强化
• 瘢痕,T2WI高信号,延迟强化
• 典型FNH
第32页/共52页
鉴别
• 1.富血供肿瘤:HCC 血管瘤 腺瘤
• 2.疤痕肿瘤:纤维板状肝细胞癌FLC (疤痕T2WI低信号,疤痕钙化) 胆管细胞癌(乏血供)
第12页/共52页
影像特点
肝血管瘤及影像诊断ppt课件

编辑版ppt
8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MRI
MRI: 海绵状血管瘤内的血窦与血窦内充满缓慢流动的液
体
T1WI
T2WI
Gd-DTPA增强
圆形或边缘分叶的 在肝实质低信号背 从边缘增强,逐渐
类圆形的均匀低信号肿 景的衬托下,肿瘤表现 向中央扩散,充盈整个
块
为边缘锐利的明显高信 肿瘤
号灶,称之为“灯泡”
征
编辑版ppt
编辑版ppt
13
肝硬化性血管瘤的CT
诊断特征: 病灶形状不规则 部分病灶内部可见钙化 肝脏体积缩小及病灶处肝包膜皱缩 增强病灶周围可出现结节状强化或边缘强化, 无向内填充或填充缓慢 延迟期病灶可相对于周围肝组织呈不均匀稍高密度, 但病灶内部仍可见稍低密度区。
编辑版ppt
14
肝硬化血管瘤的CT表现
肝血管瘤的分型与影像学诊断
2 病理分型与影像诊断
3 临床分型 4 动脉造影分型
编辑版ppt
2
简介
肝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大约占肝脏良性肿 瘤的84%。
好发于女性,发病率为男性的4.5-5倍。多见于30-60岁。 病因机制:先天性肝血管畸形
三胚层形成期染色体变异 肝毛细血管内皮生长调节因子紊乱 后天性激素改变刺激等学说。
MRI表现为稍长T2WI,稍长T1WI。
编辑版ppt
18
肝毛细血管瘤影像表现
朱文丰 代海洋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4年12月 第12卷 第9期 总第62期
病理分型与影像诊断
病理分型 肝海绵状血管瘤 肝硬化性血管瘤 肝血管内皮细胞瘤 肝毛细血管瘤
发病率与好发年龄 最多见,好发于30~60y女 较少见 性
简介
肝脏肿瘤的影像诊断ppt课件

(1)目的:增加正常组织与病灶间的密度差,显示等 密度或可疑病灶;帮助鉴别病灶性质;显示肝内血管 解剖
(2)方法:静脉快速注射对比剂后扫描:肝动脉期 (20-25秒),门静脉期(60秒)肝实质期(2-3分钟) 延迟期(5-7分钟)
检查技术
MRI检查 1.MRI平扫:
SE序列——横断面T1WI、T2WI 冠状面T1WI、T2WI
肝尾叶
肝左外叶上段
左外叶下段
肝左内叶
肝右前叶下 段
肝右后叶下段
肝右后叶上段
肝右前叶上段
正常肝脏
• 正常上腹部解剖
正常解剖
正常解剖
正常解剖
正常解剖
正常解剖
正常解剖
正常解剖
正常解剖
正常解剖
正常解剖
肝脏常见肿瘤
常见良性肿瘤 1.肝海绵状血管瘤 2.肝细胞腺瘤 3.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 4.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2. MRI增强扫描:与CT相同
正常肝脏影像表现
• 正常CT表现 1.平扫:肝实质呈均匀一致的软组织密度,
CT值55-75HU 肝动脉、门静脉、胆管进出肝门其密 度低于肝实质 3.增强扫描:A.动脉期:肝动脉及其分支强化,肝实质没 有明显强化 B:门脉期:门静脉、肝静脉明显强化, 肝实质开始强化 C.肝实质期:肝实质强化达峰值。
肝脏常见肿瘤的影像诊断
诸城市人民医院CT室 周永红
肝脏常见肿瘤的影像诊断
• 检查技术 • 正常表现 • 常见肿瘤的影像表现
检查技术
CT检查 1.CT平扫: (1)扫描前30分钟口服1-2%泛影葡胺500-800ML (2)层厚及层隔:10MM,小的病灶可以2-5MM. (3)范围:肝顶至肝下缘 2.增强扫描:
(2)方法:静脉快速注射对比剂后扫描:肝动脉期 (20-25秒),门静脉期(60秒)肝实质期(2-3分钟) 延迟期(5-7分钟)
检查技术
MRI检查 1.MRI平扫:
SE序列——横断面T1WI、T2WI 冠状面T1WI、T2WI
肝尾叶
肝左外叶上段
左外叶下段
肝左内叶
肝右前叶下 段
肝右后叶下段
肝右后叶上段
肝右前叶上段
正常肝脏
• 正常上腹部解剖
正常解剖
正常解剖
正常解剖
正常解剖
正常解剖
正常解剖
正常解剖
正常解剖
正常解剖
正常解剖
肝脏常见肿瘤
常见良性肿瘤 1.肝海绵状血管瘤 2.肝细胞腺瘤 3.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 4.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2. MRI增强扫描:与CT相同
正常肝脏影像表现
• 正常CT表现 1.平扫:肝实质呈均匀一致的软组织密度,
CT值55-75HU 肝动脉、门静脉、胆管进出肝门其密 度低于肝实质 3.增强扫描:A.动脉期:肝动脉及其分支强化,肝实质没 有明显强化 B:门脉期:门静脉、肝静脉明显强化, 肝实质开始强化 C.肝实质期:肝实质强化达峰值。
肝脏常见肿瘤的影像诊断
诸城市人民医院CT室 周永红
肝脏常见肿瘤的影像诊断
• 检查技术 • 正常表现 • 常见肿瘤的影像表现
检查技术
CT检查 1.CT平扫: (1)扫描前30分钟口服1-2%泛影葡胺500-800ML (2)层厚及层隔:10MM,小的病灶可以2-5MM. (3)范围:肝顶至肝下缘 2.增强扫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别始终无强化,此类血管瘤,往往管壁很厚,管腔很小, 造影剂难以进入,病理报告为厚壁型血管瘤,或者病灶血 管管腔间隙基本为纤维组织或基质充填,造影剂不能进入, 病例报告为纤维性血管瘤。
平扫 增强门脉期
增强动脉期 增强延时8分钟
巨大肝血管瘤合并中央纤维疤痕
直径大于5CM为巨大 病灶。 平扫CT见中央更低密 度区,延迟中央疤痕 区不强化,MRI周边 点样强化,T2WI显示 中央高亮信号。肝血管 Nhomakorabea的危害性
随着瘤体增大,临床症状及体征逐渐明显; 损害肝脏的代谢作用,逐渐出现肝功能异常; 肝血管瘤偶可或因挤压等诱发破裂并出现腹腔积
血,危及生命; ★如果瘤体直径小于4cm,无临床症状,且动
态观察其静止不发展,定期复查即可,否则应予 治疗。
超声
可检出直径>2cm的肝血管瘤。 典型表现为边界清晰的低回声占位伴有后方不甚
肝脏血管瘤
动脉期边缘强化,门静 脉后期及延迟扫描对比 剂逐渐向中心强化,延 迟期病变消失。
肝血管瘤(女,40岁。肝区不适3月)
肝血管瘤(女,40岁。肝区不适3月)
肝血管瘤(胰腺炎复查CT)
肝血管瘤(男,34岁。体检发现肝占位)
“两快一慢”技术、“早出晚归”特征
典型表现出现在动脉早期,即注药后20~30秒。因 此强调正确的检查技术:“两快一慢”,即快速、 团状注射造影剂,快速扫描,适时延时扫描。否 则,因未见到特征性表现易造成误诊或漏诊。
动脉相出现“树上挂果征”:肿瘤边缘斑点、棉 团状显影。
静脉期肿瘤显影向中央扩散,肿瘤染色。 肿瘤染色持续时间长:“早出晚归”。
肝血管瘤CT表现
早期(动脉期)病变边缘显著均匀强化或呈结节 状或“岛屿状”,密度与邻近腹主动脉相近。随 时间延长,增强范围向病变中央推近。
实质期及延时扫描病变呈等密度或略高密度(平 扫时病变内更低密度无变化)。
分类
硬化性血管瘤:其血管腔闭合,纤维间隔组织较 多呈退行性改变。
血管内皮细胞瘤: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活跃,易致恶 性变。
肝毛细血管瘤:血管腔窄,纤维间隔组织多。
发病机制
目前肝血管瘤的病理发生机制尚不清楚,现有两 种不同的认识。其一认为是血管畸形, 其增长是 由于血窦在血流作用下的扩张。其二认为肝血管 瘤是真性肿瘤,其增长是由于新血管组织的形成。
肝血管瘤介入治疗
血管瘤介入术后
李兆荣,女,65岁。上腹部胀痛不适。5年 前肝血管瘤血管结扎治疗。
血管瘤介入术后
男,48岁。两年前因“肝区不适3月。CT及 MR示肝血管瘤,行介入术”,现腰部不适, 复查肝部。
不典型肝脏血管瘤影像诊断
肝纤维性(硬化性)血管瘤
直径小于2公分的血管瘤的强化表现是很复杂的:部分病 灶早期强化,从边缘开始;部分病灶中心强化;部分中心 与边缘同时强化;部分强化不明显,低于正常肝实质,延 时有较强的强化充填;
明显的回声增强效应。 大多数小血管瘤(<5cm)为强回声。 较大的血管瘤(>5cm)则表现为内部高低混杂回声,
边界不整,形状不一,此为瘤内有纤维性变、血 栓形成或坏死所致。
典型的血管瘤的超声表现 强回声肝脏使得病变表现 为低回声,注意声像图提高
肝动脉造影
供血动脉增粗,大肿瘤周围血管受压移位(抱球 状)。
CT增强扫描是诊断肝海绵状血管瘤的重要方法, 具有特征性表现:“早出晚归”,诊断正确率可 在90%以上。
CT表现特征
CT显示血管瘤为境界清晰的肿块,平扫及强化密 度与血管一致。
增强表现为在边缘一个或多个斑点样连续强化开 始。所有强化部分必须与血池密度一致,即动脉 期强化密度与主动脉相同,门脉期增强密度与门 静脉一致,延迟期时密度也与血管一致,最后大 部分的血管瘤完全填充。
典型的血管瘤各时相密度与血池一致
肝血管瘤MRI表现
MRI是一种敏感而特异的检测血管瘤的方法,尤其对于小 的病灶。
T1WI为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边缘锐利,且随 回波时间延长信号强度增加。
血窦及血窦内充满缓慢流动的血液形成MRI特征性表现: “灯泡征”。
海绵状血管瘤T2值比肝癌高,比囊肿低。 Gd-DTPA增强后T1WI动态扫描,表现同CT。
肝血管瘤 男,53岁
T1WI
DWI T2WI
同上病例 增强扫描
肝脏血管瘤(男,45岁)
肝脏血管瘤(女,37岁)
放射性核素显像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SPECT)肝血流,血池 显像方法对肝血管瘤的诊断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 感性,是诊断本病的最佳方法。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肝血管瘤切除或肝叶切除术;肝动脉结扎术; 术中冷冻治疗。
非手术治疗:放射治疗; 中医中药治疗。 动脉导管介入治疗:采取股动脉插管注射硬化剂,阻止肝
部血管瘤瘤体生长,使其逐渐坏死,达到治疗目的。 经皮穿刺微创介入治疗:在高频彩超三维可视下,通过介
入针使药物直达体内血管瘤中心病灶,准确率、有效率高, 愈合快,不复发。
肝动脉插管硬化剂介入治疗
肝血管瘤介入治疗
临床表现
小血管瘤多无明显症状及体征,较大血管瘤或近 包膜可有肝区胀痛 ,右上腹可触及包块,肝大。
4厘米以上者约40%伴腹部不适,有食欲不振、消 化不良等症状。肝血管瘤内可有纤维组织、机化 血栓,可因反复血栓形成而导致肿瘤肿胀、引起 肝包膜牵拉胀痛。
肝血管瘤偶可或因挤压等诱发破裂并出现腹腔积 血。
肝脏血管瘤影像学表 现
肝脏血管瘤
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表现为暗红、 蓝紫色囊样隆起。分叶或结节状,柔软,可压缩, 多数与邻近组织分界清楚。
中年女性多见,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6倍。多次 妊娠妇女的血管瘤发病率高。
经皮肝穿为禁忌。AFP不升高。
分类
海绵状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无恶 变潜能。其切面呈蜂窝状、充满血液、镜检显示 大小不等囊状血窦、其内充满红细胞,时有血栓 形成,血窦之间有纤维组织隔,纤维隔内见有小 血管及小胆管,偶见被压缩之肝细胞索。纤维隔 及血窦内的血栓可见钙化或静脉石。偶尔肿瘤内 血栓形成,出现钙化;较大肿瘤可出现坏死囊变。
中央坏死的血管瘤(介入术后5年)
玻璃样变性的肝血管瘤
平扫 增强门脉期
增强动脉期 增强延时8分钟
巨大肝血管瘤合并中央纤维疤痕
直径大于5CM为巨大 病灶。 平扫CT见中央更低密 度区,延迟中央疤痕 区不强化,MRI周边 点样强化,T2WI显示 中央高亮信号。肝血管 Nhomakorabea的危害性
随着瘤体增大,临床症状及体征逐渐明显; 损害肝脏的代谢作用,逐渐出现肝功能异常; 肝血管瘤偶可或因挤压等诱发破裂并出现腹腔积
血,危及生命; ★如果瘤体直径小于4cm,无临床症状,且动
态观察其静止不发展,定期复查即可,否则应予 治疗。
超声
可检出直径>2cm的肝血管瘤。 典型表现为边界清晰的低回声占位伴有后方不甚
肝脏血管瘤
动脉期边缘强化,门静 脉后期及延迟扫描对比 剂逐渐向中心强化,延 迟期病变消失。
肝血管瘤(女,40岁。肝区不适3月)
肝血管瘤(女,40岁。肝区不适3月)
肝血管瘤(胰腺炎复查CT)
肝血管瘤(男,34岁。体检发现肝占位)
“两快一慢”技术、“早出晚归”特征
典型表现出现在动脉早期,即注药后20~30秒。因 此强调正确的检查技术:“两快一慢”,即快速、 团状注射造影剂,快速扫描,适时延时扫描。否 则,因未见到特征性表现易造成误诊或漏诊。
动脉相出现“树上挂果征”:肿瘤边缘斑点、棉 团状显影。
静脉期肿瘤显影向中央扩散,肿瘤染色。 肿瘤染色持续时间长:“早出晚归”。
肝血管瘤CT表现
早期(动脉期)病变边缘显著均匀强化或呈结节 状或“岛屿状”,密度与邻近腹主动脉相近。随 时间延长,增强范围向病变中央推近。
实质期及延时扫描病变呈等密度或略高密度(平 扫时病变内更低密度无变化)。
分类
硬化性血管瘤:其血管腔闭合,纤维间隔组织较 多呈退行性改变。
血管内皮细胞瘤: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活跃,易致恶 性变。
肝毛细血管瘤:血管腔窄,纤维间隔组织多。
发病机制
目前肝血管瘤的病理发生机制尚不清楚,现有两 种不同的认识。其一认为是血管畸形, 其增长是 由于血窦在血流作用下的扩张。其二认为肝血管 瘤是真性肿瘤,其增长是由于新血管组织的形成。
肝血管瘤介入治疗
血管瘤介入术后
李兆荣,女,65岁。上腹部胀痛不适。5年 前肝血管瘤血管结扎治疗。
血管瘤介入术后
男,48岁。两年前因“肝区不适3月。CT及 MR示肝血管瘤,行介入术”,现腰部不适, 复查肝部。
不典型肝脏血管瘤影像诊断
肝纤维性(硬化性)血管瘤
直径小于2公分的血管瘤的强化表现是很复杂的:部分病 灶早期强化,从边缘开始;部分病灶中心强化;部分中心 与边缘同时强化;部分强化不明显,低于正常肝实质,延 时有较强的强化充填;
明显的回声增强效应。 大多数小血管瘤(<5cm)为强回声。 较大的血管瘤(>5cm)则表现为内部高低混杂回声,
边界不整,形状不一,此为瘤内有纤维性变、血 栓形成或坏死所致。
典型的血管瘤的超声表现 强回声肝脏使得病变表现 为低回声,注意声像图提高
肝动脉造影
供血动脉增粗,大肿瘤周围血管受压移位(抱球 状)。
CT增强扫描是诊断肝海绵状血管瘤的重要方法, 具有特征性表现:“早出晚归”,诊断正确率可 在90%以上。
CT表现特征
CT显示血管瘤为境界清晰的肿块,平扫及强化密 度与血管一致。
增强表现为在边缘一个或多个斑点样连续强化开 始。所有强化部分必须与血池密度一致,即动脉 期强化密度与主动脉相同,门脉期增强密度与门 静脉一致,延迟期时密度也与血管一致,最后大 部分的血管瘤完全填充。
典型的血管瘤各时相密度与血池一致
肝血管瘤MRI表现
MRI是一种敏感而特异的检测血管瘤的方法,尤其对于小 的病灶。
T1WI为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边缘锐利,且随 回波时间延长信号强度增加。
血窦及血窦内充满缓慢流动的血液形成MRI特征性表现: “灯泡征”。
海绵状血管瘤T2值比肝癌高,比囊肿低。 Gd-DTPA增强后T1WI动态扫描,表现同CT。
肝血管瘤 男,53岁
T1WI
DWI T2WI
同上病例 增强扫描
肝脏血管瘤(男,45岁)
肝脏血管瘤(女,37岁)
放射性核素显像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SPECT)肝血流,血池 显像方法对肝血管瘤的诊断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 感性,是诊断本病的最佳方法。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肝血管瘤切除或肝叶切除术;肝动脉结扎术; 术中冷冻治疗。
非手术治疗:放射治疗; 中医中药治疗。 动脉导管介入治疗:采取股动脉插管注射硬化剂,阻止肝
部血管瘤瘤体生长,使其逐渐坏死,达到治疗目的。 经皮穿刺微创介入治疗:在高频彩超三维可视下,通过介
入针使药物直达体内血管瘤中心病灶,准确率、有效率高, 愈合快,不复发。
肝动脉插管硬化剂介入治疗
肝血管瘤介入治疗
临床表现
小血管瘤多无明显症状及体征,较大血管瘤或近 包膜可有肝区胀痛 ,右上腹可触及包块,肝大。
4厘米以上者约40%伴腹部不适,有食欲不振、消 化不良等症状。肝血管瘤内可有纤维组织、机化 血栓,可因反复血栓形成而导致肿瘤肿胀、引起 肝包膜牵拉胀痛。
肝血管瘤偶可或因挤压等诱发破裂并出现腹腔积 血。
肝脏血管瘤影像学表 现
肝脏血管瘤
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表现为暗红、 蓝紫色囊样隆起。分叶或结节状,柔软,可压缩, 多数与邻近组织分界清楚。
中年女性多见,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6倍。多次 妊娠妇女的血管瘤发病率高。
经皮肝穿为禁忌。AFP不升高。
分类
海绵状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无恶 变潜能。其切面呈蜂窝状、充满血液、镜检显示 大小不等囊状血窦、其内充满红细胞,时有血栓 形成,血窦之间有纤维组织隔,纤维隔内见有小 血管及小胆管,偶见被压缩之肝细胞索。纤维隔 及血窦内的血栓可见钙化或静脉石。偶尔肿瘤内 血栓形成,出现钙化;较大肿瘤可出现坏死囊变。
中央坏死的血管瘤(介入术后5年)
玻璃样变性的肝血管瘤